(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层叠片式ltcc微波滤波器设计与研究.pdf_第1页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层叠片式ltcc微波滤波器设计与研究.pdf_第2页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层叠片式ltcc微波滤波器设计与研究.pdf_第3页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层叠片式ltcc微波滤波器设计与研究.pdf_第4页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层叠片式ltcc微波滤波器设计与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层叠片式ltcc微波滤波器设计与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移动通信事业的高速发展,对移动通信终端用射频元器件的小型化提出了越 来越高的要求。射频元器件小型化最初解决方案是采用高介电常数的微波介质陶 瓷的材料,但小型化程度有限,基于低温共烧技术( l o wt e m p e r a t u r ec o 一骶d c e r 锄i c ,l t c c ) 为基础的层叠结构设计可有效减小器件体积,是实现元器件向小 型化、片式化、高可靠性和低成本发展的有效途径。 层叠片式l t c c 微波滤波器是一种新型滤波器,最早出现于2 0 世纪8 0 年代 初,而国内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对其进行研究。由于l t c c 微波滤波器有着巨 大的市场前景,从而成为众多企业竞争的焦点, 层叠片式l t c c 微波滤波器中不但在同一层中存在电磁耦合,而且在垂直的 层与层之间也存在着电磁耦合,同时有些层与层之问由通孔相互连接,因而在器 件内部分布着复杂的交叉耦合,这些祸合很难通过理论闭式( c l o s e df o 肋u l a t i o n ) 解析法精确求解,因此设计中通过a n s o n 公司三维场仿真软件h f s s ( h i 出 f r e q u e n c ys 咖c t i l r es i m l l l a t o r ) 对l t c c 微波滤波器三维结构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和 参数提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u c c 内埋置电感和电容设计, 分析推导出三维矩形螺旋电感和v i c ( v e r t i c a i l y - i n t e r d i g i t a t e d c a p a c i t o r ) 电容 的二端口导纳参数表达式,分别构建三维矩形螺旋电感和v i c 电容的等效电路模 型,并利用电路模型来提取出有效参数及各种寄生参数。通过使用a d s 、h f s s 软件分别对等效电路模型和实际三维结构螺旋电感、v i c 电容进行模拟仿真发现: 在发生并联谐振前的频率范围内,它们的等效电路模型是相当准确的,其中电感 等效电路模型s 散射参数在幅度响应上最大误差为2 5 d b ,相位响应最大误差为 1 6 度,电容等效电路模型s 散射参数的幅度响应最大误差o 0 2 d b ,相位响应最大 误差为8 度。 分别设计出大小为6 6 n h 和3 9 8 n h 的三维h e l i c a l 矩形螺旋电感以及大小为 7 ,9 5 p f 的v i c 电容,且它们都具有较高的品质因数和自我谐振频率。 2 层叠片式l 1 c 微波滤波器设计 详细介绍了层叠片式微波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及步骤。为提高层叠片式微波滤 波器的抗电磁干扰( e m i ) 能力,对滤波器阻带中的衰减极点进行设计。分别利用 摘要 集总lc谐振和分布参数谐振体引入单个、多个衰减极点;并且可根据需要,将衰减极点设置在高频或低频阻带中任意频率处。 结合l t c c 实际生产工艺,设计出截止频率为4 0 0 m h z 的最大平坦( b u t t e 刑o n h )型低通滤波器,该层叠片式滤波器三维外形尺寸为2 o m m 1 2 i n m 1 o m m ,总共由 十三层金属图案构成。利用集总l c 谐振在高频阻带引入衰减极点,设计出截止频率为3 0 0 m h z 的切比 雪夫( c h e b y s h e v ) 型低通滤波器,其中通带最大插入损耗为0 8 d b ,在4 8 0 m h z 引 入一个衰减嚣桑= 浮齄嚣鹭州摧塞霞赣攫捌jr 叠鹱遗l t 戮自嚣1 l f 赫琵絮* 蓼霾骝蘸 霹挺5 ;一i i 挥蔓i j 鞋慧塑舄* 蛙錾鳇薰鞠;静驻;鍪蠲蓊鬟霎淫矍羹琴;璧器站冀; 黧蛙鬻蚀漤颡镯嚣蜊群露;耄饔鞭臻嚣鍪稍鲻蓦题鞲。霆瓣瑟攀囊裁馨o o m p o n e n t s m i n i a t u r i z a t i o n , i n t e g r a t i o n ,h i 曲r e l i a b i l i t ya n dl o wc o s t s a b s t t a c t s - p a r a m e t e r s a n dt h ee q u i v a l e n tc i r c u i to fc a p a c i t o rh a dm a x i m u me l l o ro 0 2 d bi n a m p l i t u d er e s p o n s ea n d 8d e g r e e si np h a s er e s p o n s eo fs - p a r a m e t e r s t h e s ee q u i v a l e n t c i r c u i tm o d e l sw e r eu s e dt oe x t r a c te f f e c t i v ea n dp a r a s i t i cp a r a m e t e r s w er e s p e c t i v e l yd e s i g n e d6 6 n ha n d3 9 8 n h3 dh e l i c a lr e c t a n g l ei n d u c t o r sa n d z 9 5 p fv i cc a p a c i t o r , a n da l lo ft h e mh a dh i l g hq u a l i t yf a c t o r ( q ) a n ds e l fr e s o n a n t f r e q u e n c y 2 t h ed e s i g no fm u l t i l a y e rl t c cm i c r o w a v ef i l t e r t h ed e s i g nm e t h o da n ds t e p so f m u l t i l a y e rl t c cm i c r o w a v ef i l t e rw e r ei n t r o d u c e d i no r d e rt oi m p r o v ea n t i e l e c t r om a g n e t i ci n t e r f e r e n c e ( e m i ) a b i l i t yo ff i l t e r , w e d e s i g n e da t t e n u a t i o np o l e si nt h er e j e e tb a n dt os u p p r e s ss o m ee m i m a d eu s eo f l u m p e dl cr e s o n a n to rd i s t r i b u t e dp a r a m e t e rr e s o n a n tt oi n t r o d u c es i n g l eo rs e v e r a l a t t e n u a t i o np o l e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a n dt h e s ei n s e r t e dp o l e st h a tw e r ed i s t r i b u t e do v e rt h e s t o p b a n dc o u l db ec h o s e nt ol o c a t ei nt h el o w e rs t o p b a n do rt h eh i 曲e rs t o p b a n d a c c o r d i n gt or e q u i r e m e n t c o m b i n i n gt h ea c t u a lc r a f to fl t c cm a n u f a c t u r e ,w ed e s i g n e dab n t t e r w o r t hf i l t e r w i t hc u t - o f f 丘e q u e n c ya t4 0 0 m h z ,w h i c hw a sm a d eo f1 3m e t a ll a y e r s i th a das i z eo f 2 0m m x l 2 m i n x l 0t o n i a l s o ,w ed e s i g n e dac h e b y s h e vf i l t e r 谢mc n t - o f ff r e q u e n c ya t3 0 0 m h z ,a n d i n s e r t e da l la t t e n u a t i o np o l ei nt h eh i g h e rs t o p b a n db yal u m p e dl cr e s o n a n t t h e c h e b y s h e vf i l t e rh a dam a x i m u mp a s s b a n dr i p p l e o f0 8 d b ,a n da c h i e v e dh i g h a r e n u a t i o n ( 。 左宁g , 2 吨j 白 j l j l ,。己 q , - j i i ( b ) 图3 - 9 含有k 、j 变换器的耦合谐振带通滤波器 如果用分布参数或者其它形式的谐振电路代替图3 - 9 中集总参数的l c 谐振电 路,那么可以扩展到更为一般的电路形式: ( a ) ( b ) 图3 一1 0 含有k 、j 变换器的耦合谐振电路 第三章层叠片式l t c c 微波滤波器设计 图3 - 1 0 ( a ) 中爿,( 国) 为第i 个谐振器的电抗,彳,( ) 在谐振频率c o o 处为零,电 抗斜率参数定义如下: x ,一c o o dx如,(国)2 l 。 ( 3 一1 8 ) d l 泸 图3 - 1 0 ( b ) 中蓐( ) 为第i 个谐振器的电纳,e ( 国) 在谐振频率处为零,电 纳斜率参数定义如下: 6 j = 鱼2 掘叻k ( 3 一1 9 ) 7 l “一蛐 图3 - 1 0 中的阻抗( 或导纳) 变换器计算公式用x ,( 或巨) 来表示成更为一般 的计算通式口9 1 ,如下: = j 瑟 = 等厩卜。= 謦( 3 - 2 0 a ) 愿 ,= 詈跞l ,= 瑟( 3 - 2 0 b ) 3 - 2 滤波器阻带中衰减极点设计 滤波器的插入衰减对通带和阻带的要求是不同的:在通带内插入衰减越小越 好,让绝大部分能量都通过滤波器;而在阻带内插入衰减越大越好,用来抑制干 扰信号。但是对于一般滤波器,如果要抑制在某频段较强的信号或者寄生通带时, 阻带内的衰减量就显得很不够。因此,我们要在阻带上设计特定频率处的衰减极 点来获得更好的抑制效果。 滤波器衰减极点指的是其插入衰减为无穷大的频率点,也就是说在这一频率 上的能量完全不能通过,从而起到隔离作用。衰减极点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能量的 阻隔,也即电磁波的全反射。 滤波器作为二二端口网络,只要该网络的并联支路中有串连谐振( 谐振时阻抗 为零) ,或者串联支路中有并联谐振( 谐振时导纳为零) ,无论是集总的l c 谐振还 是分布参数的微波谐振体,都会对插入损耗在其中某个谐振频率处引入衰减极点。 第三章层叠片式l t c c 微波滤波器设计 的金属电极直接相连。因此,在设计中图3 1 1 有多种更为复杂的衍生电路形式如 图3 1 3 ,从而能在滤波器中形成多个衰减极点 3 2 ,3 3 ,3 4 1 。 ( c ) ( d ) 图3 1 3 在滤波器中引入衰减极点电路 图3 1 3 ( a ) 所示电路为集总并联谐振体同电容的串联,其导纳为 即) :竺粤些垡 ( 3 - 2 3 ) 一1 一2 ( e + c 。) 当= o 或= 1 上,e 时,导纳b ( ) 为零;当= 1 ( e + c ,) 时,导纳b ( ) 为无穷大,形成短路,故能在传输特性中形成一个衰减极点。显然珊。 ,即此电 路形成的衰减极点频率厶高于中心频率如。 图31 3 ( c ) 所示电路同图3 1 3 ( a ) 类似,通过加入集总电容c 。形成的衰减极点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中 驴警掣l = l c o o c p l + c o o c e z c o r s e e 2o , 一”+ 志 = 百j r lr = f b _ 嘞_ f _ w k 2 志2 面i 面 ( 3 3 0 ) ( 3 3 1 ) 在衰减极点频率处,耳( 哆) 为无穷大;在谐振频率处,b , ( r o o ) 为零,由( 3 2 8 ) 式得: c ,2 丽1 a n 。 爿志瓦c o l rr + l ,叫i 图3 1 6 在阻带高频段实现衰减极点电路 ( 3 3 2 ) ( 3 3 3 ) 为在阻带的高频段内引入任意衰减极点,可将电感同短截线串联来实现,用 r u p ( r e s o n a t o rs t r u c t u r ew i t hu p p e rs t o p b a n da t t e n u a t i o np o l e ) 表示,如图3 16 所 示,其导纳为: b ( ) = 瓦面- 1 ( 33 4 ) 善 雁 了 第三章层叠片式l t c c 微波滤波器设计 其中 曰:丝:鲨:堡 x , c ( 3 3 5 ) 要实现衰减极点,则必须有b ( 叻为无穷大,联立( 3 3 4 ) 、( 3 3 5 ) 式得: ( a ) 厶, ! ; c 广丫、 | i 一号 l 一引ll l 肾哥寸i 丁一c 五r ii -i ( 33 6 ) ( b ) 图3 一1 7r u p 应用电路 图31 7 ( a ) 为r u p 应用在源端的电路,将虚线框内电路部分利用导纳变换器 后如图( b ) 示:在图( b ) 中左边虚线框内为导纳大小是1 哦的导纳变换器,其中 焉,为茚边等效电感,右边虚线框内为导纳大小是嵋:的导纳变换器,中间点划线 框内的总导纳和导纳斜率参数为f 3 5 :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中 驰) 2 瓦最面一志十崛: c 。- 。, h :堕型l 2 d 国l 。:虬 ( 3 3 8 ) = 圭皓蝻+ 糯 c 1 :=船矽j 6 l 如 j 蜀g : z t a n 陋2 l 肾a n 。 藤磊 ( 3 3 9 ) ( 3 4 0 ) ( 3 4 1 ) 在衰减极点频率处,耳( ) 为无穷大;在谐振频率嘞处,耳( ) 为零,由( 3 3 7 ) 式得: ,乏t a l l 0 o - 一 a n 。1 爿毒w , 源端的耦合电感厶。可由下式算得: r z 。+ z o 一百词丽再历 | f ( 上暑。z 。) 一1 v1 一( 鳓瑶,g o ) 2 1 ( 3 4 2 ) ( 3 4 3 ) ( 3 4 4 ) ( 3 4 5 ) i l 疏一2 第三章层叠片式l t c c 微波滤波器设计 采用集总参数进行u 1 c c 低通滤波器设计。内埋置电感元件采用三维螺旋( 3 d h e l i c a l ) 结构,在相同的有效电感值下,此结构比平面式( p l a n a r ) 、位移式( o 凰e t ) 、 堆叠式( s t a c k ) 等结构具有更高的自我谐振频率( s r f ) 和品质因子( o ) 【3 9 】;此 外,h e l i c a l 结构中线圈与线圈间的耦合容易通过调节介质层膜厚来控制,使其达到 最佳。在图3 2 0 结构图中,第4 层至第1 2 层金属线条经通孔构成电感,同时 不可避免在电感内部层与层间有弱的电耦合形成分布电容:其中金属通孔直径 1 5 0 p m ,金属线宽为1 5 0 肛m 。 在实际l t c ( :生产的丝网印刷工艺中,由于存在打孔精度误差、照像制版精 度误差,以及印刷机手动调节对位视觉误差等偶然因素影响,因而印刷时丝网与 生瓷片之间的对位、叠片时生瓷片与生瓷片之间的对位都有一定误差,所以通孔 在连接上下层金属电极时会产生一定的偏移。例如,在图3 2 0 的第4 层至第1 2 层金属线,如果通孔完全偏离上下金属电极,则导致开路;如果通孔偏离一部分, 即通孔部分同上下金属相连,则导致电感,偏大、总电阻变大。为避免上述不利 影响,用图3 2 1 的c a t c hp a d 与通孔相连,这样不管是通孔位置偏移,或者金属 电极位置偏移,电感,都基本保持不变且有效防止开路发生。 为了使内电极与外部电极良好连接,采用图3 2 l 中右端斜格图案的引出端, 这样就有更宽阔的内电极同外部电极相连,从而减少开路几率,图中虚线所围面 积为介质层x y 方向上大小。 在实际的网版设计时,需遵循u c c 设计规则中最小金属线宽、线距、通孔 直径、留边量等要求【4 们。用图3 2 1 中图形来替代图3 2 0 的l a y e r4 ,用图32 2 中图形来替代图3 2 0 的l a y e r8 ,用图3 2 3 中图形来替代图3 2 0 的l a y e r9 ,其 余为相应的对称结构,具体尺寸如图示。 图3 2 1 内埋电感的电极俯视图i 4 9 第三章层叠片式l t c c 微波滤波器设计 图3 2 5 接地平面俯视图 内埋置电容元件采用垂直交指型电容( v i c ) 结构,为获得相同的电容量,利 用v i c 结构取代传统的m i m ,能够大大减小端电极面积,从而有效减小滤波器尺 寸。在图3 2 0 中,第2 层同上、下两个接地金属平面形成v i c 结构电容白和g , 具体设计尺寸如图3 2 4 所示;接地金属面大小如图3 2 5 示,其中g 、g r 处与外部 电极相连。 图3 2 6 ( a ) 是设计的截止频率为4 0 0 m 的l t c c 低通滤波器三维结构模型,图 ( b ) 是其s 参数响应曲线,图中标出了截止频率点b ,由于在螺旋h e l i c a l 电感中不 可避免存在着并联寄生的分布电容,从而在滤波器结构中有串联支路的并联谐振, 故形成一个衰减极点a 。 ( a )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0 - 3 0 _ 4 0 5 0 6 0 1 2 m m 1 0 m m ,由十二层金属图案构成,其中斜划线部 分为金属接地层。滤波器介质层的材料为相对介电常数,= 7 _ 8 ,介质损耗 t a n s - - 0 0 0 4 7 微波介质陶瓷,介质层厚3 2 f m ,内电极材料选用银电极,金属图案厚 度1 2 u m ,金属通孔直径1 2 0 9 m 。 采用集总参数进行l t c c 低通滤波器设计,内埋置电感元件采用三维螺旋( 3 d h e l i c a l ) 结构,在图3 2 9 结构图中,第6 、7 层经通孔构成电感厶,第8 、9 、1 0 、 1 l 层经通孔构成电感上,和如,同时不可避免在电感内部层与层问有弱的电耦合形 成分布电容【4 2 j 。 内埋置电容元件采用垂直交指型电容( v i c ) 结构,在图3 2 9 中,第2 层同 上、下两个接地金属平面形成v i c 结构电容c ,和q ,同时第4 层与上、下两个接 地金属面构成电容g 。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4 3 结构模型分析 丝蓟。钾“” 髟劾。州5 爱 蓁鬃;麓! 粪毳囊2 董。j 纛蠢囊羲爵强削 竺囊蘩雾囊荔嚣当 鬻瓣i 骧。 鬻纛茸攀苴 蔫纛羹 ;纛鞣i i 鬻 鬃瓣。雾 羹l g f ;妻鼙阵透旧雷翻嗤墓畦霆 “替斡群划羹囊绍脚翟群誊墨;眉屋羹裂鲁劐囊剔个孙孰躲茧务雕= 嚣劈i 一2 l 受嚣;孺捕礞淄霪茹黝,阱。囊麓籀爿蠢j 滞搿乍涩旒般型二嚯瀣礓鲁微波 陶瓷材料,介质层厚3 6 l l m ,内 电极银层厚1 2 9 m ,设计出截止频率为4 0 0 m h z 的最大平坦( b u t t e r w o r t h ) 型低通滤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结构模型中,构成电感的内电极金属并非理想导体,而是采用电导率为 6 1 x 1 0 7 s m 的银电极,有一定的电阻损耗,使通带最大插入损耗由o 1 d b 增大为 o 8 d b ,阻带最小衰减由一3 3 d b 降为一2 8 d b ,如图3 3 1 所示。 图3 3 2 引入衰减极点的串联谐振等效电路 图3 - 2 7e el 孙g 串联谐振在结构模型中等效为图3 - 3 2 所示的二端1 :3 网络【5 】, 白为l 3 内部寄生并联电容,此二端1 3 网络输入导纳如( 3 4 6 ) 式,衰减频率点按 ( 3 - 4 7 ) 式计算得,通过改变l j 来调节衰减极点的位置。 胖蜗筹 a s , 其中,c o o = l 扛万,= 1 琢丽。 2 司丽1 3 4 7 设计出的引入衰减极点、截止频率为3 0 0 m h z 层叠式l t c c 低通滤波器模型 如图3 3 3 所示,左、右两边分别为输入、输出端的外电极,为方便视图,滤波器 的两个接地外电极没画出。 幽3 3 33 0 0 m 低通滤波器结构模型 5 6 第三章层叠片式l t c c 微波滤波器设计 图3 3 4 不同金属厚度对滤波器仿真结果的影响 在介质层厚为3 2 9 r n ,材料相对介电常数为7 8 保持不变条件下,分别改变金 属层厚度为1 2 p a n 、1 5 p x n 、1 8 1 a m ,所得s 参数响应曲线如图3 3 4 所示,由于金属 层厚度的改变对平行板电容器电容量几乎没有影响,c = e o , s d ,而金属层厚度直 接影响电感值的大小,如金属层厚度越厚,则电感越小,因此截止频率、衰减极 点都相应变高。对厚度为1 5 1 a r n 的金属层,若厚度偏低2 0 ,则截止频率偏高6 5 , 主衰减极点频率偏高6 o ;若厚度偏高2 0 ,则截止频率偏低6 7 ,主衰减极点 频率偏低8 8 。 o2 0 0 4 0 06 0 0e o o1 0 0 01 2 0 01 4 0 0 f r e q ( m h z ) 图3 3 5 不同介电常数对滤波器仿真结果的影响 。 邶 搴 渤 舶 瑚 枷 枷 铷 一日p一:一;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3 3 5 是保持介质层膜厚3 2 m ,金属层厚1 2 “m ,分别改变材料相对介电常 数,= 7 5 、7 8 、8 1 ,所得响应曲线图:改变相对介电常数直接影响到电容量大小,在1 2 5 0 m h z 左右的衰减频率点是由a 2 及螺旋电感内的寄生电容同上,、如构成的 并联谐振引起的,而c 大小仅为o 1 p f ,较小波动引起c 船相对较大鹭雾。祭黟 裹蘸篷辅羹鋈誉;妻温基缮淫嚣转采河:华l :亚太g ? j 学j 到鲐籍慧 萎;露塑i ,料? 好毖鏊蔼纛勰曩篇髫秀i 秘i 毒理糙l :郡! 萼j 礤式擘鍪燃i ;确;彭嚣露藤型 赣鞠艴骐i = 登j g x 薯 h 鼙扭l 疆x 夤 谛h 一# b 酏廷蔡 i 瘩旁巍蠢群娃鞋齑摹鞋霉攀磊萋 墓w g 禚骐甄颡嶷翁墅蕊瓣冀嚣矾蠹萎型鳃x h i 誊萋菇溪h 一墓,酣砖韦j 瓤 甏良受鼠雕委l t h e o r ya n dt e c h n i q u e ,1 9 9 4 ,4 2 ( 1 1 ) :2 01 7 2 0 2 2 4 赵全明,滕建辅,周国飞,等低温共烧陶瓷及技术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 0 0 2 ,3 1 ( 5 ) : 8 5 - 8 9 5 杨邦朝,张经国多芯片组件( m c m ) 技术及其应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 0 0 1 2 1 7- 2 3 8 6 c h a r l e ss c m n t o m ,j a m e sl a w s o n l t c ct e c h n o l o g y :w h e r ew ea r ea n dw h e r ew e r e 第三章层叠片式l t c c 微波滤波器设计 3 5 本章小结 ( 1 ) 详细介绍了层叠片式微波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及步骤。为提r 每层叠片式微 波滤波器的抗电磁干扰( e m i ) 能力,对滤波器阻带中的衰减极点进行设计;分别 利用集总l c 谐振和分布参数谐振体引入单个、多个衰减极点,并且可根据需要将 衰减极点设置在高频或低频阻带中任意频率处。 ( 2 ) 结合l t c c 实际生产工艺,采用相对介电常数7 8 、介质损耗0 0 0 4 7 的微 波陶瓷材料,介质层厚3 6 1 a x n ,内电极银层厚1 2 岬,设计出截止频率为4 0 0 m h z 的 最大平坦低通滤波器,绘制出每层金属图案形状及其确切物理尺寸大小,该层叠 片式滤波器三维外形尺寸为2 0 m m x l 2 m m 1 0 m m ,总共由十三层金属图案构成。 ( 3 ) 利用集总l c 谐振在高频阻带引入衰减极点,设计出截止频率为3 0 0 m h z 的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其中通带最大插入损耗为0 8 d b ,在4 8 0 m h z 引入一个衰 减极点,从而提高阻带的衰减性能,达到在4 5 0 m h z 至1 2 0 0 m h z 间有较高衰减 ( 一2 8 d b ) ,同时获得陡峭的过渡带。此外,详细分析了金属层厚、介质层厚、介 电常数等参数变化对u c 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主衰减极点的影响。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本论文的工作是在导师杨邦朝教授、杜晓松副教授的共同指导和关怀 珀割捧赫铺鞭拍霸 弹苗拍粥舔i 璧和白间电耦合形威荔廷k 瓤。托猢羹蓠i 型斟捌荦畿峭螋葱删噬 御必l 婴籍塑琏 鹭爵编譬湖錾辣纠j 喝孺捌鹭蹙箴豁赫;濠忑善嚣g 鬻雀摧 塔g 囊露渤。藕套拯铺百蒇动簿冶浊窿区 间的寄 生耦合。在电容区, c ,和。间电耦合形成c 1 2 ,大小约为o 1 p f 。c 1 2 与串联的三,、 幻构成并联谐振,从而在图3 3 1 的s 参数响应曲线中导致衰减点c ,在c 处的频 率为1 2 5 0 m h z。在电感区,工、工2 间磁耦合形成互感m ,2 ,为获得固定截止频率 ,。,可充分利用互感蚴j 来调节三,、如的自感大小,以获得所需电感量。岛、g 串联谐振,分别在图3 3 1 的滤波器电路模型和三维结构模型仿真曲线中,产生衰 减点a 和b ,在a 、b 处的频率分别为4 8 0 m h z 、4 9 2 m h z ;由于蛐3 、尬j 存在既 影响衰减点a 、b 又影响截止频率_ 厂。的大小,为抑制l j 与三卜幻间的寄生耦合, 用两倍介质以上膜厚将它们隔开。 图3 - 3 1l t c c 德史直鹞8 0 m h z 、4 9 2 m h z ;由于蛐3 、尬j 存在既 影响衰减点a、b又影响截止频率_厂。的大小,为抑制lj与三卜幻间的寄生耦合, 参考文献 2 7 p h i l i pp i e t e r s ,e r i cb e y n e s p i r a li n d u c t o r si n t e g r a t e di nm c m - du s i n gt h ed e s i g ns p a c e c o n c e p t 1 9 9 8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n f e r e n c eo nm u l t i c h i pm o d u l ea n dh i g hd e n s i t yp a c k a g i n g , 19 9 8 4 7 8 - 4 8 3 2 8 a l b e r ts u t o n o ,j o yl a s k a r , wr s m i t h d e s i g no f m i n i a t u r em u l t i l a y e ro n 。p a c k a g ei n t e g r a t e d i m a g e - r e j e c t f i l t e r s i e e e 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n m i c r o w a v e t h e o r ya n d t e c h n i q u e s ,2 0 0 3 ,5 1 ( 1 ) : 1 5 6 1 6 2 2 9 j i a - s h e n gh o n g ,m j l a n c a s t e r m i c r o s t r i pf i l t e rf o rr f m i c r o w a v ea p p l i c a t i o n s j o l mw i l e y s o n s 1 n c 2 0 0 1 2 9 - 6 0 3 0 】c h i n g - w e nt a n g ,s h e n g - f uy o u d e s i g nm e t h o d o l o g i e so fl t c cb a n d p a s sf i l t e r s ,d i p l e x e r , a n d t r i p l e x e rw i t ht r a n s m i s s i o nz e r o s i e e e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nm i c r o w a v et h e o r ya n d t e c h n i q u e s ,2 0 0 6 ,5 4 ( 2 ) :7 1 7 - 7 2 3 3 1 甘本祓,吴万春现代微波滤波器的结构与设计科学出版社,1 9 7 3 1 4 8 - 1 5 9 3 2 w i n g - y a hl e u n g ,k w o k - k e u n gc h e n g ,k e l iw u m u l t i l a y e rl t c cb a n d p a s sf i l t e rd e s i g n w i t he n h a n c e ds t o p b 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e e em i c o r w a v ea n dw i r e l e s sc o m p o n e n t sl e t t e r s , 2 0 0 2 ,1 2 ( 7 ) :2 4 0 2 4 2 3 3 1w i n g y a nl e u n g , k w o k - k e u n gc h e n g ,k e - l iw u d e s i g na n d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 l t c cf i l t e r s w i t he n h a n c e d s t o p b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f o rb l u e t o o t h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a p m c 2 0 0 1 ,2 0 0 1 1 0 0 8 1 0 1 1 3 4 】lk y o u n g ,k l w u ac o m p a c ts e c o n d o r d e rl t c cb a n d p a s sf i l t e rw i t ht w of i n i t e t r a n s m i s s i o nz e r o s i e e e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nm i c r o w a v et h e o r ym a dt e c h n i q u e s ,2 0 0 3 ,51 ( 2 ) : 3 3 7 3 4 l 【3 5 j e o n g s o nl i m ,d c p a r k am o d i f i e dc h e b y s h e vb a n d p a s sf i l t e rw i t ha t t e n u a t i o np o l e si n t h es t o p b a n di e e em tt ,1 9 9 7 ,4 6 ( 6 ) :8 9 8 9 0 4 3 6 】y n g - h u e yj e n g ,s h e n g - f u hc h a n g ,a n dh s i a o - k u a n gl i nah i g hs t o p b a n d r e j e c t i o nl t c c f i l t e rw i t hm u l t i p l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z e r o si e e e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i lm i c r o w a v et h e o r ya n d t e c h n i q u e s ,2 0 0 6 ,5 4 ( 2 ) :6 3 3 6 3 8 3 7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叠层介质谐振器和叠层介质滤波器中国专利,0 2 1 4 9 5 0 84 r2 0 0 3 4 1 6 3 8 t d k 株式会社层叠型带通滤波器中国专利,2 0 0 4 1 0 0 7 6 9 0 1 5 ,2 0 0 5 3 9 3 9 a s u t o n o ,dh e o ,a n dyj c h e n ,e ta 1 h i g h ql t c c - b a s e dp a s s i v el i b r a r yf o rw i r e l e s s s y s t e m - o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