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的生物学特性及叮咬防治PPT课件.ppt_第1页
蜱的生物学特性及叮咬防治PPT课件.ppt_第2页
蜱的生物学特性及叮咬防治PPT课件.ppt_第3页
蜱的生物学特性及叮咬防治PPT课件.ppt_第4页
蜱的生物学特性及叮咬防治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蜱的生物学特性及叮咬防治,.,蜱类俗称草爬子、八脚子、狗钉子。分类上属于蛛形纲、寄螨目、蜱总科(ixodoidea),下分硬蜱科(ixodidae)和软蜱科(argasidae)。已报道的有860余种,我国有110余种。,.,蜱虫,背上有硬壳的为硬蜱,没有硬壳的为软蜱,一般藏在山岳草丛中或寄生在动物身上。蜱虫不仅在发育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吸血,而且要长时间大量吸血。硬蜱吸血一次可达几天,软蜱也常常要吸血数分钟至1小时以上,吸饱血的蜱体积可比吸血前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堪称“吸血鬼”。尽管“吸血鬼”蜱虫一生不断吸血,但它主要吸动物的血,如鼠、牛、羊、狗、鹿等,只有在人类进入山林草丛或接触寄生动物等偶然的情况下跳到人身上吸血。,蜱虫分类,从蜱的卵到成虫的过程来看是不完全变态性昆虫。,.,卵椭圆形,浅黄色或棕黄色,0.5-1mm。,.,幼虫,体半透明,黄或棕黄色,大小约0.51mm,饱血后可增大23倍,有足3对。,.,若虫,外形已接近成虫,但体较之为小,有足4对。,.,成虫,.,.,.,蜱的结构,假头体躯,.,(1)假头:位于体前部。硬蜱假头位于体前端,从背面可见。,软蜱假头位于体前部腹面,从背面看不见。,.,(2)体躯:两侧对称,前窄后宽。构成体表的几丁质有坚厚和柔软之分,据此可将蜱类分为硬蜱和软蜱。,.,主要种类,1、全沟硬蜱(ixodespersulcatus)典型的森林种类,以幼虫、若虫和成虫越冬。成虫寄生于大型哺乳动物,经常侵袭人类,幼虫和若虫寄生于小型哺乳类和鸟类。,.,2.乳突钝缘蜱(ornithodruspapillipes),生活于半荒漠和荒漠地带,通常栖息在中小型兽类的洞穴或岩窟内,在住房、仓库的墙壁缝或牲畜厩舍等处也有发现,经常侵袭人类。,.,常见的蜱类,草原硬蜱、嗜群血蜱、草原血蜱、草原革蜱、森林革蜱、亚洲玻眼蜱、波斯钝缘蜱、特突钝缘蜱等十种。,.,生态习性,1.孳生环境蜱大多生活在野外人烟稀少的地方,具体环境因蜱种不同而异。一般须具备较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和较充足的供血宿主。如全沟硬蜱、嗜群血蜱适于灌木丛和林间草地,边缘革蜱多见于草原牧场,钝缘蜱主要生活于草原的兽类洞穴和家畜厩舍等处。,.,2.吸血习性,蜱的幼虫、若虫及雌雄成虫均吸血。成蜱多侵袭大型哺乳动物和人类,幼虫、若虫多以小型动物和鸟禽为供血宿主。在蜱的发育过程中,有的要求单一宿主,有的则可寄生于多种宿主。幼虫、若虫、成虫在发育过程中必须至少吸血一次才能完成其发育。每次吸血约需要36天且多在夜间完成。蜱在没有供血宿主的情况下,耐饥力极强,硬蜱幼虫可耐饥1个月以上,若虫半年以上,成虫12年;软蜱的耐饥力极强更强,一般可耐饥1至数年,个别若虫和成虫可耐饥达14年之久。,.,宿主选择和更换宿主,蜱类的宿主主要是陆生的哺乳类和鸟类,也包括两爬类。,.,1、广宿主类,宿主非常广泛。如全沟硬蜱的宿主有200种哺乳类,120种鸟类和少数爬行类。,.,2、寡宿主类,宿主为一类动物。如嗜鸟硬蜱仅寄生于鸟类。,.,3、单宿主类,宿主为一种动物。如苍灰硬蜱仅寄生于海燕。,.,蜱在生活史中有更换宿主的现象,.,1、单宿主蜱,蜱在一个宿主体上完成幼蜱至成蜱的发育。,.,2、二宿主蜱,蜱的幼虫和若虫在一个宿主体上寄生,成蜱则需更换宿主吸血。,.,3、三宿主蜱,蜱的幼虫、若虫、成虫分别在3个不同的宿主体上寄生。另外还有混合型宿主蜱和多宿主蜱的情况。,.,活动季节,蜱对日光、温湿度、干燥和雨量均较敏感。蜱一般1时开始出现,611虽能存活但发育停滞,1015时开始活跃,故蜱的活动高峰季节是在春、夏、秋三季,耐寒冷。清晨和傍晚时段较为活跃,此时常爬至草叶尖端等待和寻找宿主,当其它动物或人通过和停留时,便爬至动物和人身体上叮刺吸血。寄生部位一般以皮肤薄嫩且不易抓扰的部位为多,如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股骨沟等处。中午温度高、光照强时则爬入枯枝落叶下隐伏不动。林区内的枯枝落叶和草丛植被则能形成适宜蜱类活动的微小环境。,.,寿命,雄性硬蜱通常于交配后不久死去,雌性硬蜱完成完成产卵后不久也很快死亡,但越冬蜱可存活时间较长。软蜱寿命极长,有的可达1525年之久。,.,医学重要性,1.由于蜱类具有吸血的习性,因此具有在人畜间传播疾病的能力。蜱可传播的疾病主要有森林脑炎、莱姆病、蜱传出血热、蜱传斑点热、蜱传回归热、Q热、鼠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2.也是由于吸血的习性,其叮咬可致宿主皮肤产生变态反应,引起水肿、发炎,甚至形成溃疡。,.,3.蜱的唾液腺中含有麻痹神经的毒素,使宿主肌肉麻痹,严重时可引起宿主瘫痪,称为“蜱瘫”。,.,调查方法,.,1.硬蜱密度调查,(1)人工小时布旗法用1m见方的白绒布旗帜,在调查地段进行定时拖布。拖蜱时,手持旗杆伸向一侧,使布旗平铺于草丛上,以等速缓步向前行走,每10m观察一次。将附于旗上的蜱捡入玻管,每小时捡获蜱数即为密度,单位:只/布旗人工小时。,.,(2)人工小时人体诱蜱法,身穿白色防疫服,在草丛中缓慢步行1小时,随时观察有无蜱上身,如有则捡入玻管并计数,单位:只/人体小时。,.,(3)牲畜体表捡蜱法,选择同一牧场的牲畜编号,定期(每515天)收集1次,每次尽可能将牲畜体表的蜱捡干净。所收集牲畜体表蜱的平均数即为该牧场的蜱密度,单位:只/头。,.,(4)幼、若蜱密度调查法,选择一定的地理景观,用鼠笼捕获一定数量的活鼠带回实验室用乙醚或氯仿将鼠麻醉,收集鼠体表的幼、若蜱,平均每只鼠体上的蜱数即为密度,单位:幼蜱、若蜱数/鼠。,.,2.软蜱密度调查法,鼠洞掏蜱法用长柄勺铲将鼠洞中的浮土,包括四壁浅层土壤尽可能掏出,放入筛内在光线好的平坦地面上筛去细土,静待片刻,在筛上寻找成虫和若虫,在筛下细土表层寻找幼虫。用镊子将蜱装入玻管中,单位:软蜱数/洞穴。,.,防制措施,.,1.个人防护,(1)进入山林、草丛等蜱类有可能孳生的地区时,尽量避免在草地上坐卧,选择好的休息场所。,.,(2)必须在草地上活动时,应扎紧袖口、裤腿,将袜子套在裤腿外,将衬衣扎在裤腰内。进入林区还要用毛巾扎在颈部,防蜱从领口进入。每隔24小时应相互检查1次,特别注意衣缝、口袋、股骨沟等处有无蜱附着。野外工作回来后尽可能洗澡。有条件时可用驱避剂等涂抹或浸泡裤腿、袖口、领口等衣服开口处。,.,(3)被蜱叮咬时,不可用力硬拔,在叮咬处消毒后进行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才可用镊子将蜱虫去除(注意蜱虫口器里的倒刺不能留在体内)。或可轻摇或用烟头烤烫虫体使之自然松落。被叮咬的伤口应用碘酒或乙醇消毒。,.,取蜱方法,一、发现停留在皮肤上的蜱时,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伤组织或口器折断而产生的皮肤继发性损害。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待蜱自然从皮肤上落下。二、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内应行手术取出。三、伤口周围用0.5普鲁卡因局封闭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捻子轻松夹出。,。,取蜱时注意,、蜱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蜱虫易将头留着皮肤内继续感染。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应该把它取下,要不毒素更大。,2.清除蜱类孳生场所搞好住家周围的环境卫生,清除路边杂草,经常清除牲畜厩舍等处的墙缝和鼠洞,确定蜱较多时也可采用沿房舍周边、路边铺撒生石灰的办法阻止蜱的侵入。,.,3.药物灭蜱对有蜱孳生的草丛、灌木丛、房舍周边、牲畜厩舍等地面可用药物灭蜱。一般的杀虫剂均有效:如马拉硫磷、杀螟松、倍硫磷等,敌敌畏也可。菊酯类价高,不划算,要用也要用速效的。,.,临床表现,一、伤口:是由硬蜱或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引起的。二、皮疹特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可发现蜱。三、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四、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小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沿逆行),可因呼吸衰竭致死。五、蜱咬热: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蜱虫叮咬人后症状蜱虫叮咬人后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治疗原则,由于蜱类具有吸血的习性,其血流来源是对宿主的叮咬。首先会对宿主的叮咬部位造成机械性损伤,其后皮肤可产生变态反应,引起水肿、发炎,甚至形成溃疡。在对症疗同时,应警惕经血液引起的传染病。,.,病例分析,、外阴叮咬伤,.,叮咬后的伤口,在皮肤上的蜱,患者一般情况,患者,女,茶农,四川省青川县人。近一个月左右在甘肃文县某茶场采茶。甘肃文县地处东经10401616-10502729,北纬3203543-3302036,海拨1000米左右,植被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自述,患者自述硬结处持续瘙痒,并有触摸痛。但无发热、头痛呕吐等森林脑炎的症状也无红色斑疹出现,无重度疲劳、发热、寒颤、头痛等莱姆病的症状。至我中心就诊的25天前发现右侧外阴处有硬结,14天前,曾掉下一只成虫,击碎后内为血性不凝溶液。硬结脱落物处有伤口,但无出血。,.,查体,这例为蜱饱食血液后自然落,伤口呈不规则钷齿形,但边缓较为整齐。伤口周围皮肤颜色明显深于外围并形成硬结。硬结脱落物处的伤口无出血。整个硬结约3.53.5cm大,呈红色,边缘清楚,全身无红色斑疹,伤口有少许浓性分泌物,硬结有挤压痛。,.,工作及生活习性,因茶场皆为女性工人,故有常在茶山上的草木遮蔽处小便习惯,伤口处有与野外的草木接触机会。,.,就诊当日患者收集脱落成虫一只,鉴定并认定为全沟硬蜱。虫体因饱吸血呈1.551.551.7cm的鼓圆形,淡青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颚体、须肢、假头基基突、耳状突等,该虫体背面有盾板,但较小,只覆盖背面前部,为雌性成虫。患者硬结掉出成虫处有明显伤口。,.,诊断与鉴定,脱落物经四川省疾控中心医学动物专家形态学鉴定,为蛛形纲、寄螨目、蜱亚科全沟硬蜱。由此认定该病员为一全沟硬蜱叮咬伤病人。,治疗,使用驱蚊霜、聚维酮碘溶液、冰黄肤乐软膏、阿奇霉素分散片等进行治疗。患者采用以上的治疗方案三天后便有明显好转,瘙痒和触痛症状减轻,伤口愈合。,.,病例分析,、耳道叮咬伤,.,患者一般情况,患者,男性,43岁,道士。常年居住于四川江油市大康镇野生植被较好的某道贯。,.,工作及生活习性,游走性。常居效外。环境一般条件较差。较为独单,有与动亲密接触习惯。有饲养宠物的习惯。,.,伤口情况,.,患者自述,自感突然发热(未测体温),肌肉酸痛,耳道不适,有异物。自已不能取出。但无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也无红色斑疹出现,重度疲劳、寒颤、头痛等脑炎或莱姆病的症状。,诊断,通过耳道镜取出蜱体,但假头还在耳道内。对取出的残体进行形态学观察,见残缺的硬蜱背板等。但无假头。结合患者生活史,我们认定是有点蜱虫感染。,治疗,1、对耳道损伤处进行局部处理,注意断于耳道的假头脱落情况。2、抗生素治疗。3、心理疏导。4、追踪。,蜱感染性疾病,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严重的有森林脑炎,此外还有蜱传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蜱传疾病极少见人传人现象,但是,接触含有较大量病原的血液或分泌液,有可能感染发病。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急性期病人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