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经营之道在于诚信。随着加入w t o 后我国保险市场的逐步放丌,国内外保险业 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在这激烈的竞争中,诚信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面对 “入世”挑战,保险公司应自觉遵循和努力实践诚信原则,坚持“质量第一,服务 至上”和“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发展”的宗旨和经营理念,这是提升保险公司 竞争力的关键。 本文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对 社会信用体系的构成及发展进行了阐述,剖析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 问题以及在其影响下的中国保险业发展遇到的困难,通过对我国保险业情况的分析, 论证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实践意义,并对我国保险业在完善的社会信用 体系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篇论文分三部分。首先,通过对社会信用体系及其相关概念的阐述,完整地 展现了社会信用体系的构架,通过分析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 成功经验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思 路。 其次,辨证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关系,揭示了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保险业的发展也积极地促进了社会 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最后,具体详实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基础薄弱的现状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诚信建 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加强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具有现实紧迫性。通过对具体保险 险种的现实状况进行研究,阐明了我国社会信用问题严重影响保险的健康发展,具 体提出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措施,并展望了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保险业关系影响 a b s t r a c t g o o df a i t hi sc r u c i a lt om a n a g e m e n t a l o n gw i t ht h eg r a d u a lo p e n u po fc h i n e s e i n s u r a n e em a r k e t ,t h ec o m p e t i t i o na m o n gd o m e s t i ca n do v e r s e a si n s u r a n c ec o m p a n i e si s i n c r e a s i n g l yi n t e n s i f i e d g o o df a i t hi s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t o i n s u r a n c ei n d u s t r yi nt h e c o m p e t i t i o n i nt h ef a c eo fc h a l l e n g eo f “e n t e r i n gw t o ”t 1 1 ei n s u r a n c ec o m p a n i e ss h e u l d c o m p l yt oa n dc a r r yo u tt h e “g o o df a i t hp r i n c i p l e ”w i t h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s t i c k i n gt o t h e c o n c e p to f “q u a l i t yi st h ef i r s t ,s e r v i c ei s t h eu p p e r m o s t ”a n dp u r s u i n gt h eb u s i n e s sg o a l o f “s u r v i v i n gw i t hq u a l i t y , d e v e l o p i n gw i t hg o o d 筋m t h i si st h ek e yc o m p e t i t i v ee d g e f o ri n s u r a n c ec o m p a n i e s t h i sa r t i c l e1 u c u b r a t e si nt h ei n s u r a n c et h e o r yr e s e a r c hf i e l da n ds h o w st h ea n a l y s i sr e s u l t b yp r a c t i c e e x p a t i a t i n gi nt h ei n s c a p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s o c i a l c r e d i ts y s t e m , a n a l y z i n gt h ep r e s e n ts t a t u sa n dp r o b l e m so fi ta n dt h ed i 伍c u r i e st h a tc h i n e s ei n s u r a n c e i n d u s t r yc o n f r o n t sw i t hi t si n f l u e n c e 。b yd e t a i l e da n a l y s i s ,t h ea r t i c l eg i v e st h ei m p o r t a n t p r a c t i c es i g n i f i c a t i o no fe s t a b l i s h i n ga n dp e r f e c t i n gt h es o c i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 ,f o r e t e l l i n g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i r l s u r a n c ei n d u s t r yw i t ht h es o u n ds o e i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 t h ea r t i c l ec o n s i s t so f t h r e ep a r t s f i r s t l y , w i t h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t h es o c i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b y d e f i n i n gr e l e v a n tc o n c e p t s ,i ts h o w s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o ft h es o c i a l c r e d i ts y s t e m ,a n d d e r i v e st h ei d e a so fh o wt oc o n s t r u c tt h es o c i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s u c c e s s f u l e x p e r i e n c e so fw e s t e r nm a t u r em a r k e t i n ge c o n o m i cc o u n t r i e si nb u i l d i n gt h es o c i a lc r e d i t s y s t e m sa n dt h ed e v e l o p i n gc o u r s eo ft h es o c i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c h i n a s e c o n d l y ,t h ea r t i c l ed i a l e c t i c a l l ya n a l y z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c h i n e s es o c i a l c r e d i ts y s t e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i n s u r a n c ei n d u s t r y ,r e v e a l st h a t s o c i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s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i n s u r a n c e i n d u s t r y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i n s u r a n c ei n d u s t r ya l s oi m p r o v e s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a n dp e r f e c t i o no f t h es o c i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 l a s t l y , i te x p a t i a t e si nt h ew e a k n e s so ft h es o c i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i nc h i n aa n dt h er o o t c a u s e so ft h ep r o b l e m s w i t ht h ei m p e t u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o c i a l i s tm a r k e te c o n o m v t h ep r e s e n ts t a t u sb r i n g st h ei n c r e a s i n ge s s e n t i a l i t yo f t h es o c i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m e e t i n g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 t h ef u l i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a na f t u e n ts o c i e t y t h e r e f o r e , w ea r e i ng r e a tt i m ep r e s s u r eo fr e i n f o r c i n gt h ee r e d i t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s y s t e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 a r t i c l ea n a l y z e s 也em a n a g e m e n to fd i f f e r e n ti n s u r a n c et y p e s r e v e a l st h a tt h ep r o b l e m so f t h es o e i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h a m p e rt h es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i n s u r a n c ei n d u s t r y , b r i n g s a b o u t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 so fe s t a b l i s h i n ga n dp e r f e c t i n gt h es o c i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 ,a n d p r e d i c t st h ef o r e g r o u n do f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h i n e s ej n s u r a n c ei n d u s t r y k e yw o r d s :s o c i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 i n s u r a n c ei n d u s t r yr e l a t i o a ne f f e c t i m p a c t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第一章社会信用体系概述 第一节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概念 ( 一) 诚信与信用的释义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文化中,长期占主流文化地位的儒家 学说认为“人无信不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讲诚信的人行事要忠实于自己 的社会身份,自觉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职责,履行社会义务。在个人修身养性方面, 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诚信原则来辨别是非,并要坚持诚信原则。显然,诚信概念中具 有社会交往的道德伦理方面的意义。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中的诚信概念,也有诚实 经商和信守合同方面的解释,即契约经济方面的意义。因此“诚信”同时含有社会 交往的道德伦理和契约经济两方面的意义。而根据现代的经济理论,“信用”词, 突出体现了“诚信”概念中契约经济部分的意义,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人对受信人 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后者无须付现金即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 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的交易,因此,信用是现代市 场交易的一个必须具备的要素。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更健康发 展,而社会信用体系是以信用关系、信用制度建设为基础,在交易、交往过程中遵 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民法四大原则之一) ,并对整个社会经济产 生积极作用的系统工程。 ( - - ) 与信用相关的概念 1 信用制度 信用制度是指关于信用及信用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对信用行为及关系的规范 和保证,即约束人们信用活动和关系的行为规则。这种制度安排既包括正式的,又 包括非正式的。前者如有关信用的法律、信用管理制度等,后者如信用观念、信用 习惯等。其中信用管理制度是国家为确保信用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有关法律法 。_ 岙金生、安贺新、李志强主编,中国信用制度建设,经济科学i 也版社2 0 0 3 年。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规,如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保证等信用活动中的工具采纳、机构 设置、法律责任、监督管理等。信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够规范和约束经济主体的 交易行为,便于交易主体问的信息传递,从而有利于稳定的市场秩序的形成,实现 信用环境的优化。信用制度作为经济主体间交往行为的规则和制度,不仅仅是道德 规范的选择,也是一种利益的必然选择。而社会信用体系谁是以信用关系、信用制 度建设为基础的系统工程。 2 信用风险 指在以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 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在信用结算方式中,信用风险是指买方拖欠卖方贷款的可能眭。 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是金融机构实施风险管理的重点。 3 信用管理 指企业为了增强信用能力、控制交易中的信用风险而实施的一套业务方案、政 簧以及为此建立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它是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相互交叉 的一个管理领域。不论是普通的制造业、商业和服务业,还是金融和外贸行业,每 个企业都需要具备不同程度的信用管理功能。 4 信用评级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产物。是随着我国金融 市场的建立健全而诞生的。信用评级是对各类企业所负各种债务能否如约还本付息 的能力和可信任程度的评估,是对债务偿还风险的评价。信用评级采用定性分析和 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重要参考。信用 评级是对被评对象未来偿债风险的评价,从本质上讲,信用评级是一种建立在客观 基础上的定性判断。 5 征信、征信服务、征信市场、征信数据、征信国家 ( 1 ) 征信。:是一个信用管理专业的技术名词,通常是指“以了解企业资信和 消费者个人信用为目的的调查”,包括对一些与交易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核实和依 法传播的操作全过程。因此,上述两种调查分别被俗称为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 ( 2 ) 征信服务:了解、调查、验证他人的信用,使赊销和信贷活动中的授信方 。根据信用管理理论t 征信一词对应于英文的c r e d i t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或c r e d i tc h e c k i n g 。关于对它的翻译,取白左 传的说法左传中提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能够比较充分地了解信用申请方的真实资信状况和如期偿还能力,使授信方的风险 降至最低。 ( 3 ) 征信市场:是针对某种征信服务的调查对象所在的市场定义的。因此,每 一种征信业务都服务于特定的征信市场。例如资信评级是在资本市场上提供的征信 服务。 ( 4 ) 征信数据:是调查数据及其数理统计处理结果。在实践中,专业人员通常 根据被调查对象的性质,将征信数据分成企业征信数据和个人征信数据。换句话说, 征信数据是制作征信产品的原材料,即未经加工的各种原始信息和稍加处理的比率。 征信数据都是按照一种标准或流行版本的调查报告为蓝本进行采集的。现代的征信 数据已经都是电子数据形式的调查数据积累,而且基本调查数据包括对其进行的统 计分析都不断更新,产生所谓的动态征信数据。 ( 5 ) 征信国家:通常人们将国家信用管理体系运转良好的、市场信用交易健康 增长的国家称为征信国家。 二、信用的种类 ( - - ) 信用的类型 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信用形式不断增多,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对信用进行不同 的划分: 1 以信用受授的主体为标准,把信用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 2 按照信用对象的用途来划分,有生产信用、流通信用、消费信用等。 3 从授信人优先权角度而论,可分为:有抵押作为还贷保证的和没有抵押作为 还贷保证的信用。 4 以信用受授的期限为准,信用可分为:长期信用、中期信用、短期信用和不 定期信用。 ( 二) 本文的分类方式 信用的类型是对不同信用主体和信用表现方式所进行的区分与归类。一般地, 人们按照现代信用运作的主体来划分,把信用类型按大类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和个人信用三种类型,这种分类方法比较适合信用管理实践的需要,因为信用管理 行业的工作方式将征信市场分成资本、工商和消费者三个部分,不同征信机构提供 的信用管理服务专门针对这三种信用,以规避授信所带来的胍险。本文采用的诈是 这种分类方式。 图卜1 信用的分类 1 政府信用( 又称国家信用) ( f i s c a lc r e d i t ) 政府是国家信用的代表,政府信用在社会中具有示范效应。政府信用的概念有 以下内涵: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一方面是作为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另一方面是作为 一个市场主体的身份进入市场。政府作为管理者,制定和执行规则必须讲信用,不 能朝令夕改;政府作为市场主体向公众提供国防、教育、交通、保健及社会福利等 服务,承担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必须遵循市场规则,树立诚信为本,服务社会的 观念。因此,从总体上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具有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 和经济主体的双重身份,政府信用也包含两层含义。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包括制订规划,总体协调;推动信用管理的相关立法;负责国家信用数据库建设, 依法披露政府部门所掌握的信用信息;加强失信惩罚机制的建设;加强征信行业管 理。 2 企业信用( 也称商业信用) ( b u s i n e s sc r e d i t ) 企业信用是企业在资本运营、资金筹集及商品生产流通中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企业信用中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是指企业相互之间在进行商品交易 时,以契约作为预期的货币资金支付保证的经济行为。商业信用的具体方式很多, 如赊销商品、委托代销、分期付款、预付货款及补偿贸易等。商业信用的核心是资 。李新庚著。信用论纲,中国方正出版社,2 0 0 4 年。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本运作,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银行信用也是一种企业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 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贷款等业务提供的借贷等信用活动。银行信用是商业信 用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生的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上 和信用投向上以及信用期限上的局限性,它的产生标志着一个国家信用制度的发展 和完善。在企业信用中,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银行信用 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业信用始终是一切信用制度的基础。 而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企业是信用的最大需求 者和供应者,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企业是市场价格关系、供求关系、竞争关系的主 角,企业的行为对市场机制与市场秩序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企业信用是企业管理水 平、技术水平、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 3 个人信用( 也称消费者信用) ( c o n s u m e rc r e d i t ) 个人信用是指个人通过信用方式,向工商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自己当前 所不具备的预期资本或消费支付能力的经济行为。它使得个人不再仅仅依靠个人资 本积累进行生产投资或消费支出,而是可以通过信用方式向工商企业、银行等金融 机构获得预期资余或消费能力。一般情况下,个人信用的活跃程度同一个国家( 地 区) 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信用服务行业的发达状况成正相关关系。个人信用是构成社 会信用体系的基础。要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就要规范个人信用评估机构的设 鼍和管理体制模式;界定个人信用数据的开放范围,保护个人隐私权,保证数据的 真实性及失信的法律责任,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标准。 第二节社会信用体系概述 一、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 所谓社会信用体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由一系 列与信用有关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的信用道德文化、相关法律法 规、制度规范、组织形式、技术手段、运作工具和运作方式而构成的综合系统。社 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它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以信 用服务、市场化经营和政府有效监管为手段,实现对守信行为的褒扬,对失信行为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的惩罚,维护经济秩序的正常进行,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信用体系既涉 及抽象的信用意识和观念,也涉及正式的信用管理制度、规则、信用评估中的标准、 技术诀窍,还涉及信用管理机构、信用从业主体、行业组织以及作为信用的载体和 服务对象的市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银行、个人。社会信用体系会在一国的市 场上建立一种新“游戏规则”,营造适合信用交易规模扩大的市场软环境。社会信用 体系也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治本”的唯一方法。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庞大 的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法规的建设、信用管理专业人力资源、政府对行业的监督管 理等若干方面的问题。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包括政府信用管理体系、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以及个人信 用管理体系。 二、社会信用体系的构架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包括信用法律法规体系、现代信用服务体系、 信用数据技术支撑体系、信用市场监管体系、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诚信教育体系和 失信惩戒机制等七个体系一个机制。 ( 一) 建立完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 ( 二)建立信用数据技术支撑体系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信 用信息的完整性直接决定信用信息的有效性,信用信息的有效性又是信用产品质量 的核心。 ( 三) 培育现代信用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 四)培育信用产品市场体系是建立现代信用体系的市场基础。 ( 五)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扩大社会信用交易规模和提高信用交易 程度的前提。信用是企业生存之本和竞争力之源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加强 企业信用管理,可以大幅度减少因授信不当导致台约不能履行,增强信用风险的防 范能力;可以加强受信企业自我信用控制能力,加强履约计划管理,防范出现偿债 能力不足,无法按时履约等情况;可以形成对失信企业和机构的市场约束机制,使 其失去扩大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和交易的机会。为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应对企业 。参见中国信用管理网一h n 口:w w w n c t c m c n 我国将从三个方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6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的经营交易全过程进行信用管理,提升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 ( 六)建立政府信用市场管理体系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组织保证。 ( 七)建立社会诚信教育体系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 作。全体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提高了,市场主体的守法意识增强了,现代信用知识 增加了,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就有了坚实 的基础。 ( 八)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正常发挥作用的保障。对失信者和 失信行为不能给予及时、有力的惩戒,就是对失信者的鼓励,对守信者的惩罚。应 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道德等多种手段,使失信者付出与其失信行为相应的经 济和名誉代价,直至被市场淘汰:使守信者得到各种方便和利益,获得更多的市场 机会,不断发展壮大。 第三节社会信用体系现状研究 一、西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 对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维护,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1 5 0 年历史,形成了相 当完备成熟的信用管理模式体系。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方 面没有根本的区别,但各国国情和立法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的模式。 ( 一) 美国模式 美国是世界信用交易额最高的国家,也是信用管理行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 信用体系已形成了一个从法律制度、信息系统、中介机构到具体交易法则的比较完 善的体系。 1 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是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2 0 世纪6 0 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原有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 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经过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框架体系。美国 。对经济失信者进行惩罚的“撼刑” 美国:个入失信记录梭信用局保存和公示韵时间为7 年,个入破产记录被保存和公示的时问为1 0 年 德国:个人失信记录被信用局保存和公示的时间为5 年,个人破产记录被保存和公示的时间为3 0 年,或者债务 得到提前清偿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基本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框架是以公平信用报告法为核心的系列法律,构成 了美国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而且几乎每一项法律都随着经济发 展状况的变化进行了若干次修改。美国的法律对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共享、特别是对 有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使用做出了明确规定。 2 以民营征信服务为特征的市场化模式 大量使用私人征信机构。在这种模式中,征信机构的市场化和提供第三方服务 的色彩更为强烈。征信机构由民间投资组成,独立于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商业机 构之外,信息来源相对广泛,并为法律允许范围内所有市场主体提供信用调查服务。 该模式的不足则在于:对法律环境和执法水平要求较高,否则有可能产生滥用信用 信息资源和侵害消费者隐私权的社会问题。 3 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信用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完善的信用制度必须有健全的信用服务机构作为组织保障。美国有许多专门从 事征信、信用评级、商账追收、信用管理等业务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很大程度 上避免了因信用交易额的扩大而带来的更多的信用风险。美国的信用中介机构都是 由私人部门所有,一般来说,提供个人资信信息和企业资信信息的信用局是分别建 立的。每一家信用中介机构都是以一种核心业务( 如消费者信用报告、资信评级、商 账追收等) 为主,同时提供咨询和增值信息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 多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开始向用户提供在线服务,消费者的信用报告已经可以在网 上获取。由于互联网的优势,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信用数据的记录与 更新也更加容易,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影响也日益扩大。 4 信用行业管理较好 由于美国有比较完备的信用法律体系,征信数据的取得和使用等都有明确的法 律规定,因此政府在对信用行业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比较有限,但美国的有关政府部 门和法院仍然起到信用监督和执法的作用,其中联邦贸易委员会( f e d e r a lt r a d e c o m m i s s i o n ) 是对信用管理行业的主要监管部门,司法部、财政部货币监理局和联邦 储备系统等在监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美国,美国信用管理协会、信用报告 协会、美国收账协会等一些民间机构在信用行业的自律管理和代表行业进行政府公 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 信用管理教育完善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髟响的理论与实 芷分析 在美国,信用管理的正规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行,此外还有一些由大型信用 管理企业提供的专业培训以及信用管理的远程教育。美国的信用管理方面的教育已 经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体系,从而有助于提高消费者以及从业人员的信用理念 和信用水平,促进社会诚实守信规则的遵守。 总之,在美国,政府在对信用行业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比较有限,主要起到监督 和执法的作用,而且其信用体系的建立是先有地方信用体系,然后在其基础上发展 起国家信用体系。 ( 二) 欧洲模式 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等一些欧洲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同美国存在一定差别,但 在信用体系方面的建设也比较完善。 1 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是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 在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等一些欧洲国家,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是被作为中央银行 的一个部门建立,而不是由私人部门发起设立。在法国,法国中央银行的信用局以 每月为间隔向银行采集它们向公司客户发放超过5 0 万法郎的信息。在比利时,信用 信息办公室根据一个记录有关分期付款协议、消费信贷、抵押协议、租赁和公司借 款中的不履约信息的皇家条令建立起来,并作为比利时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 2 采用公共信用信息系统( 见表卜1 ) 一般是由政府财政出资建立广泛覆盖的个人信用数据库系统,由央行作为系统 的管理者,实际运作采取非营利性,同时服务对象也只限于金融机构。一般认为, “公共模式”有利于保护金融系统的信息安全,能较大程度地保护个人隐私。其不 足主要体现在政府财政对建数据库的投资较大,维护系统运转的成本较高,服务范 围有限。 3 银行需要依法向信用信息局提供相关信用信息 在比利时、德国和法国这些国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建立的信用风险办公室 或信用信息局提供所要求的信息是一种强制行为。比如,在德国银行和金融服务机 构被要求向德国联邦银行的中央报告办公室报告负债总额达到或超过3 0 0 万德国马 克的借款者的详细资料。 4 中央银行承担主要的监管职能 以比利时、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由于信用信息局被作为中央银 一一垫叁堡旦竺墨蔓墨塾堡丝些墅堕塑墨堡兰壅垩坌堑 行的一部分,因而对信用信息局的监管通常主要由中央银行承担,有关信息的搜集 与使用等方面的管制制度也由中央银行提供并执行。 总之,欧洲模式更注重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表卜1欧洲各国公共信用信息系统 开始 最低报告限 成员机构报告的数据对成员机构的反馈信息国剐时阃覆盖主题数量 度( 美元) ( 年) 奥地利1 9 8 65 8 1 1 1 ( 1 9 9 9 )4 3 0 7 0 0l ,g ol ,g 3 6 0 0 0 0 家庭 ( 1 9 9 7 )家庭2 2 3对企业d ,a o对企业d ,a 比利时1 9 8 5 4 0 0 0 0 0 家企业企业2 7 9 5 0对家庭d ,a 。l 对家庭d ,a ,l ( 1 9 0 0 ) 家庭 家庭d ,a家庭d ,a 1 9 8 9 法国3 7 0 0 0 0 ( 1 9 9 0 )1 1 8 2 9 3企业l ,g 以及来提取企业l ,g 以及未提取贷 企业 贷款款 1 9 8 4 德国1 9 3 41 2 0 0 0 0 01 6 9 9 8 0 0l g l ,g 意大利1 9 6 4 6 5 3 6 9 1 4 ( 1 9 9 8 ) 8 6 0 1 0 d a ,l ,gd ,a l ,g 葡萄牙j 9 7 7 2 4 0 0 0 0 05d 。a 。gd ,a ,g 常驻居民 d ,a ,l ,g 地区、行 6 7 2 0d ,a ,l ,g 地区、行业 西班牙1 9 8 3 4 6 0 0 0 0 0 ( 1 9 9 1 )业 非常驻居民 和货币风险 和货币风险 3 3 6 0 0 0 资料来源:j a p p e l l ia n dp a g a n o ( 】9 9 9 a ) ,“t h ee u r o p e a ne x p e r i e n c ew i t hc r e d i ti n f o r m a t i o ns h a r i n g ” w o r k i n g , p a p e ro f c s e f , 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a l e r n oa n dc e p r 经整理而成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既 需要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的特殊性,也应该重视市场经济规则的普遍 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借鉴和引进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信用制度建设的成功经 验,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固 ol 表示全部贷款风险,g 表示担保。 od 表示违约贷款,a 表示拖欠 。这些成功经验大多表明了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性,因此本节主要借鉴诬方,垃熟市场经济国家在信用信息系统 方面的法律体系和建设情况。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我们不仅缺乏社会信用中介机构,更缺乏国家的 信用制度、公民的信用观念和企业的信用管理,特别是政府公务信用的透明度和由 此形成的信用记录的公开披露问题更为突出。 ( 一)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十年回顾 我国社会信用问题第一次提出是在2 0 世纪9 0 年代的初期。当时,国务院下发 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的通知,在中国第一次以国务院文 件方式提出了社会信用问题。1 9 9 1 年原国务院生产办就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直接领 导下,组织进行了清理企业“三角债”和“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其目的就是 力图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经营行为和经济秩序问题( 实质就是社会信用问题) 。当时, 各级政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国有企业拖欠债务、产品质 量低下等问题。可以说当时的工作是非常轰轰烈烈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债 务链对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的困扰,也触动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的 一些敏感问题。 但是,由于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法律建设尚朱到位,不仅企业缺乏财务会 计制度,市场主体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市场规则也缺乏法律规范,导致清理“三 角债”工作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触动信用观念、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然而,上述工 作的逐步深入却充分暴露了企业制度和经济体制存在的层次问题。随后,工作重点 转移到经济法制的健全和完善方面,为此,1 9 9 3 年出台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 业会计准则、1 9 9 4 年实施了公司法,1 9 9 5 年施行了商业银行法、担保法 和仲裁法,1 9 9 9 年统一并出台了合同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 体系初步形成,使市场经济由无序竞争走向有序竞争有了可能,为信用行为的记录 和失信行为的惩戒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法律规范。同时,也对尽快出台物权法、破 产法提出了客观要求。 可以说,国务院提出清理“三角债”并首次提出社会信用问题,这是我们国家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萌芽阶段。之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始于2 0 世纪9 0 年代初期的起步阶段。其标志就是以信用评价为 代表的信用中介机构的出现和发展。2 0 世纪9 0 年代初期,我们国家涌现出中国诚信、 大公、远东等一批与企业发债和资本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信用评估机构。从此,信用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意识开始逐步被企业和投资者所接受。特别是银行为控制企业贷款风险,引入贷款 证管理模式,上海等地还要求申领贷款证企业必须进行信用评级,这些措施拉动了 企业信用需求。与此同期,专业担保、信用调查、讨债追债等信用中介机构也开始 出现,如华夏信用管理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新华信公司、华安公司 等。有关政府部门也针对国家重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等不同对象进行了企业信用 和业绩评价的积极探索,商业银行也积极开展了以控制自身信贷风险为目的的贷款 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第二个阶段是始于2 0 世纪9 0 年代末期的发展阶段。其标志就是以信用担保为 代表的信用中介机构的快速发展。2 0 世纪9 0 年代末期,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和中 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们国家涌现出济南、镇江、铜陵、深i ) i i 、重庆、 山西、河南等一大批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1 9 9 4 年以来陆续成立的中 投保、深科投等一批专业担保公司也开始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民间资本也丌 始涉足信用担保行业,如深圳的中科智担保公司、甘肃的银泰担保公司、山西的阳 泉个私担保公司等。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不仅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状况,也为企 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能力的提高创造了基础。截止到2 0 0 1 年底,全国已有各类信 用担保机构约3 6 0 家,覆盖了全国近3 0 个省市、自治区的3 0 0 个城市,拥有的担保 资金已达1 0 0 亿元,其中5 0 为民间投资,担保公司中注册资本超过1 0 亿元的全国 已有3 家。 第三个阶段是2 l 世纪初期的逐步建设阶段。其标志就是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信 用信息披露系统和社会中介为主体的信用联合征集体系的起步和推进。在地方,上 海、北京、甘肃、浙江、广东等省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步伐,2 0 0 2 年3 月2 8 日,上海和北京在同一天开通了各自的城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甘肃和广东分 别于2 0 0 1 年9 月和2 0 0 2 年4 月下发了社会信用建设的省级人民政府文件。在中央, 2 0 0 1 年4 月十部委联合下发信用管理指导意见,2 0 0 2 年3 月国务院开始启动企业和 个人征信立法与实施方案起草工作,2 0 0 2 年4 月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和中国人民银 行联手进行全国信用担保机构全面调查,2 0 0 2 年6 月中国人民银行企业信贷登记咨 询系统将实现全国跨省市联网,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继续推动信用工程工作,中国 商业联合会已经开始组建商业信用中心,工商、迁券、保险、税务、旅游以及注册 会计师等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也大大加快。在民间,中国诚信、华安、华夏、大 社会信用悻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公、远东、联合、新华信以及中国联合信用网、中国企业信用网、中国信用信息网 等社会信用中介机构也积极开拓业务领域,邓白氏、惠誉、科法斯等国外信用机构 也积极发展中国市场。起步于上海、北京、浙江富阳、广东汕头等地的政府部门之 间信用披露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正在由地方试点向全国发展。 ( = )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 中国已经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已经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国的社会信用 体系建设也必须借鉴国际通行的惯例和经验。为此,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以 下形势:一是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退出市场竞争领域,专司社会公共管理 者职责已成大势;二是w t o 要求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实行国民待遇,国外信用中介 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已成定局;三是中国本土社会信用中介机构已有十年融入市场经 济的发展史,培育了一支兼具国内外从业经验的信用职业队伍,继续提升能力并参 与市场公平竞争已成大局;四是国际知名信用中介机构自在美国诞生以来,已有t 百年的发展历史,欧洲模式也在总结经验,日本模式也在反思不足,客观要求我们 不能再“从零做起”和重复别人的错误。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第二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保险关系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保险业的发展 保险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以信用为标的的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持续发展 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大环境。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础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保证最大诚信原则的顺利执行,促进保险业 的健康有序发展。 ( - - ) 诚信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 “入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诚信原则是为人、处事、经商、治 国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它是社会公平正义观念与具体民法规范之间的连 接纽带。它要求人们在任何一项民事活动中,都应遵循诚信原则,要讲究信用,恪 守诺言,诚实不欺,不负对方的信赖,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 的利益。诚信原则是世界各国立法对民事、商事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民法把诚信 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民法的始终。合同的履行属于重要的民事活动,也 应毫不例外地贯彻诚信原则。诚信原则是一切合同有效的内在要求,任何企业都不 例外。 ( 二) 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赖以生存的基础 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保险产品是具有不确定性的特殊产品,保险 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保险公司应当是最讲诚信的企业,应当遵循最大诚信 原则。 1 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 最大诚信原则可表述为:保险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及在合同有效期内,应向对 方提供影响对方做出订约与履约决定的全部实质性重要事实,同时绝对信守合同订 。参见张洪涛总主编,乔林、王绪瑾主编:财产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立的约定与承诺。否则,受到损害的一方,可以此为由宣布合同无效或不履行合同 的约定义务或责任,甚至对因此而受到的损害可要求对方予以赔偿。 2 规定最大诚信原则的原因 ( 1 ) 保险经营具有特殊性 保险合同的标的是被保险人的财产或人身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属于不确定状 态。保险公司之所以能够承保处于不确定的危险,是基于其对危险发生程度的测定 和估计。由于投保前后,保险标的均在被保险人的控制之下,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 的危险状况最为清楚,而保险公司作为危险的承担者,却很难全面了解保险标的的 具体情况。为了便于保险公司测定和估计事故发生的危险程度,特别要求投保人在 申请保险时应当对保险标的状况( 如保险利益的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