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一、 引言 . 1 (一) 研究缘由 . 1 (二) 研究现状 . 3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 8 (四)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 8 二、 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理论阐述 . 10 (一) 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涵义 . 10 (二) 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内容界定 . 13 (三) 当下农村教师的身份与角色 . 13 三、 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分析 . 17 (一) 农村教师的基本情况 . 17 (二) 农村教师身份认同调查结果及分析 . 18 (三) 农村教师个案分析 . 22 四、 影响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因素分析 . 27 (一) 宏观层面因素 . 27 (二) 中观层面学校方面因素 . 30 (三) 微观层面教师个人因素 . 30 五、 提高教师身份认同的对策 . 32 (一) 政策层面 . 32 (二) 文化层面,给教师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 . 34 (三) 学校制度 . 35 (四) 农村教师自身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关爱自己 . 35 参考文献: . 37 附录 1: . 40 致谢 . 4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研究当下农村教师的 身份认同情况。我们深入当地的农村,对教师、家长、学生、村民分别进行调查, 了解实际情况。对教师的现实情况分析,并且提出解决措施。 文章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研究的缘由,研究现状,研究的目标和方法。我 们认为当下我国乡村教师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数量、质量和待遇问题,而 是日益增长的教师身份认同危机问题。 第二部分分析当下农村教师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包括新课程、社会期待。 社会要求教师安贫乐道,追求社会的大我,牺牲生活中小我。这种传统一开始本 就是民间的想象,最后由历史延续沉淀下来。这种观念从出现就是对教师作为 “人”的忽视,要求教师完全成为他们想象中的教师。教师也是作为社会的一份 子,必须先有教师的“人”的存在,才会有“人”的教师。新的课程改革赋予教 师专业身份,这是一次新的生命,给他们更多的专业自主和专业发展的机会。现 实与期望中往往有很大的差别,面对程度之深范围之广的变革,教师在有限的教 学资源下面对着巨大压力, 并且受制于改革中详尽的指令式课程以及一系列有规 定的教学指导。 第三部分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分析,从当地的现实条件分析。分别从调 查问卷分析和访谈分析。其中调查问卷包括教师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访谈主要 的代表老师分析情况。 第四部分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因素。 我们分析的因素 有,对课程改革的无所适从、社会期待的压力、农村学校的环境以及管理、政府 的投入和监管问题等。 最后一部分对提出一些措施和改革建议。 关键词:农村教育;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策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identity of rural teachersidentity of rural teachers-anhui province, zhangzhou anhui province, zhangzhou towntown- -based survey researchbased survey research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research the currently rural teacher identity condi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such as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go deep into the local countryside, investigate teachers, parents, students, the villagers to underst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analyze teachers practical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including why we research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the researchs aim and how to research. we think the main problem of the moment of china rural teachers is no longer a simple quantity, quality and treatment issues, but the growing teacher identity crisis. the second part analyses the environment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rural teachers. include the new curriculum, social expectation. society requires teachers with devotion. this tradition started from the folk imagination, finally settling down by history. this idea emerged from the neglect of a human”, requests the teacher become their idea teachers. as a member of society, the teacher must exist as a teachers huma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which is a new life, gives them more professional autonomy,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ere many difference between reality and expect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deep and wide reform teachers irate in enormous pressure at the limited teaching resources and subject to detailed instruction curriculum reform as well as a series of provisions of the teaching guide. the third part analyses the rural teachers present situation from the local actual condition, mainly from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s teachers self identity and social identity. interview representative teachers and analysis their situation. 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rural teacher identity factor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we analyze the factors include not know what course to take on to reform of curriculum, the expectation of the society,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pressure of rural school management,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regulatory issues, rural teachers justice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status quo. the last part analyses of the problem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reform. key words: rural education ;rural teachers;identity;strategy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一、一、 引言引言 (一)(一) 研究缘由研究缘由 1. 农村教师的现状问题引起关注农村教师的现状问题引起关注 近年来农村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经济水平与城市发展水平的差距, 中小学教师的现状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和思考。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为 教师所提供的发展环境不佳,教师工资收入低,而且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 教师对自己的境遇表现出很大的不满。从总体来说农村教师的素质低下,生存状 况堪忧。容中逵认为当下我国乡村教师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数量、质量和 待遇问题,而是日益增长的教师身份认同危机问题。 1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不仅是 衡量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参数,而且与教师的职业承诺、工作主动性、职业倦怠、 教学效能感等的联系十分密切。 2 2.2. 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必要性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必要性 大体来说形成正确的身份认同感就是有一种正确的角色意识, 指的是作为一 个社会人,对他的社会角色行为以及行为方式的自觉的认识。角色意识是个体自 信心的源泉,是个体担任其角色的基础,包含着个体的自我认可、评价。 一直以来, 对于教师我们往往会对他们提出与社会特征相符合的外在的规定 性要求来衡量他们,并且以此作为规定性来要求他们。这样一来,为了成为别人 所期望的教师,教师仅仅是社会的教师,强调的是“社会自我” ,弱化甚至放弃 “个体自我” 。作为“人”的教师,首先必须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有自我的独特 经验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身份认同是不断追问“我是谁”的问题,不仅追 问作为集体教师的社会自我, 而且在此基础上建构教师作为一个独特生命的个体 自我,这样教师的生命得以彰显,教育教学的自主性得以提高。我们需要建构正 确的教师身份认同感,让每一个教师都能体会真实自我的生命。 只有内在的身份认同感,才能形成个体的正确角色行为,使个体履行其角色 任务,否则会造成行为混乱。一旦教师的身份混乱,会导致学校教育的一系列问 题。 首先, 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无法顺利展开。 学校的教师没有获得身份认同感, 他们没有受到家长、学校以及学生的认可,工作中没有了成就感,失去了其自身 的工作积极性,不能真正的全心投入到教学中,教学效果得不到实现,其学校的 1容中逵.他者规训异化与自我迷失下的乡村教师j.教育学报,2009(10). 2姜勇等.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研究j.心理科学,2006(1):16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教学工作达不到效果。其次,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一系 列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对现实的不满,没有得到自我实现,教师无心工作导致教 师队伍的大量流失。这样,教师的身份认同感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保 障正常的教学工作的展开,实现学校的教学育人目标。 当下,教师身份认同研究有利于我们转变角度去关注教师的问题,关注教师 的生命生存状态,从长远目标来说,能实现教师内在真正的改变。只有内在的身 份认同,教师的个体生命才能加以实现,才能完成一切真实的有生命参与的教育 教学活动。 3.3. 与自己的个人经历有关与自己的个人经历有关 从小的农村生活,小学到初中接受的地道的农村教育,对农村教育基本情况 的一些了解,这些经历让我对农村教育研究有了很大的兴趣。在选题的阶段和我 的导师周老师进行了讨论, 她认为农村教师身份认同这是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 题,当时就被这个题目给深深的吸引,引起了我的一系列的思考。现在的农村教 师生存状况堪忧,关注他们的生存首先就要关注身份认同问题。身份认同是必要 的, 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找到自己在生活中和工作中以及社 会中的位置,才有可能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工作,才能过着心口一致、心行一致 的生活。 只有通过廓清并强化教师的身份角色认同,以使广大乡村教师做到有学者所 言的“身、心、灵的统一与整合”,继而“使广大教师能够做到心口一致、心行 一致,做到教师的信念与自我追求的价值、追寻的人生意义不相违背在任何环境 下都可以找到坚持自己的理由” 。 1 教师的现状和身份特点激发了我的思考:身份认同问题是一个根本和前提, 研究农村教师的认同感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厘清和培养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是一个关乎教师自己,也关乎他人和社会的重要问题。基于思考和实践的体悟, 遂尝试将论文为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 ,并尝试着研究我的家乡农村教师身 份认同的危机, 存在哪些危机?危机又是怎样形成的?哪些因素影响着农村教师 身份认同?怎样解决现有的农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 1于泽元,田慧生.教师的生命意义及其提升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8(4):8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二)(二)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1 1) 身份认同身份认同 认同一词译自英文单词 “identity” , 亦可译作 “身份” 、“自我同一性” 。 英 汉大词典中 identity 的释义如下:名词,a.身份;本身:本体。b.同一人:同一 物。c.同一(性);相同,一致。d.个性、特性。 国外主要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角度研究 identity。 哲学意义上认同问题的提出源自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对于自身生存状况 及生命意义的深层次追问。查尔斯泰勒把它表述为“我是谁”这一涉及人的安 身立命的大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就是理解什么对我们具有关键的重要性知道我 是谁, 就是知道我站在何处。我的认同是由提供框架或视界的承诺和身份所规定 的,在这种框架和视界内我能够尝试在不同的情况下决定什么是好的或有价值 的,或者什么应当做,或者应赞同或反对什么。换句话说,这是我能够在其中采 取一种立场的视界。 ” 1 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认同”(identity)一词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指个 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情感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是个体与一个人有情 感联系的最初表现形式。 ”艾里克森在弗洛伊德认同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 “同一性”概念,自我的基本功能是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自我认同感是一个 复杂的内部状态,它包括了我们的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 续性。 2 和心理学比较,社会学对认同的界定更强调认同的社会制约性,在乔治米 德看来 “认同是主体选择性与社会关系的互动过程,个体只有融入社会团体并与 该团体的其他成员进行交往,才能实现个人的认同。 ”彼得伯格认为,认同是 社会给予、社会维系和社会传递。汉斯摩尔认为,以个人层次而言,认同是一 个人在混沌环境中所占据的稳固方位,个人能够据之对外在环境做出积极的防 御; 在社会层次而言, 认同是一个基本的及普遍拥有的信仰、 模范及价值之综合, 它能抵抗外在事物对本身环境与成员的威胁及维续自身。 3 1加查尔斯秦勒著,韩健等译.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译林出版杜.2001,37. 2jerry m.burger 著,陈会昌译.人格心理学m.轻工业出版社.2000.80. 3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一宗教认同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2 2) 关于文化身份的研究关于文化身份的研究 正如学者王宁所指出的:研究文化身份在欧美国家的学界最为盛行,其原因 恰在于这些地区最先进入全球化的机制,移民也最多,因而也最容易导致人们的 民族文化身份变得模糊和不确定。在亚洲的某些后殖民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 马来西亚以及中国的香港和台湾等, 学者们己经越来越重视对文化身份进行研究 了。在这些地区,本土的文化和全球化的作用有着某种互动关系,人们试图寻求 一种“亚洲”价值的认同,以与欧美的价值相抗衡。 1 (3 3) 关于教师认同的研究关于教师认同的研究 jansz 从教师知识的角度用四个象限图表征了教师职业认同的建构过程。 象限 1 为集体公开区域,是教师基于研究的教学知识; 象限 2 为集体 不公开区域,是教师个人在共享环境中的实践知识,这通常是缄默或难以表述 的知识;象限 3 为个人公开区域,是个人实践知识,通过述说或撰写叙事 故事公开出来的;象限 4 为个人不公开区域,通过教师能意识到的个人实 践知识。 denver.brickson 提出教师认同确立的三因素模式, 2认为教师认同形成和 确立从理论上可以分为个人的、 集体的、 相互的三大因素, 每个因素又包含认知、 情感、行为和社会四个方面。他认为由于教师处于多元的角色环境中,教师认同 的建构不是单个的,而是连贯的。认同的建构如同一个花朵,一个人在一个时间 内会有不止一个认同,认同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是协调的或是矛盾的。 国外主要从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三个角度研究身份认同。对于文化身份认 同的研究比较丰富。对于教师身份的研究并不多。 2.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1 1) 农村教师研究农村教师研究 国内关于农村教师研究比较充足, 主要集中在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和农村教 师队伍建设进行研究。 朱萍在对农村小学教师生存状况的思考中指出,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工作 1王宁.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j.甘肃社会科学.2002(1). 2brickson,s.(1998).the impact of,relation and collective idenity orientation on predudice toward nontraditional workers.harvard university, boston. post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can psychological 1999 convention.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待遇低、工作负荷重、健康状况堪忧、缺乏继续教育。 1 党双喜农村教师生存状态及理性思考对教师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分析,农 村教师工资在农村社会经济收入中居中等水平, 由于优质生流失和合学校管理的 困境造成教师的职业压力,农村教师的自我认同较低,职业精神失落,专业发展 受条件限制,业余生活单一匮乏。 陈黎明农村贫困地区初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与思考中指出农村贫困地 区初中、小学教师队伍是怎样的状况:年龄偏大、整体素质不高、培训机会少。 认为培训是切实提高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素质现实途径。一方面认为继续教育、校 本研训虽有它自身的局限性,但它仍不失为提高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素质的好办 法;另一方面认为结合农村学校教师的实际,培训提高的重点还应放在脱产进修 和城乡师资交流上。 马戎和龙山编写的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一书中包括:新中国教育体系 的变迁、中国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中国农村教育事业的经费问题、中国农村职 业教育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与双语教学等内容。书中分析研究了当前在农 村任教的民办教师、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等几类教师,具体深入地研究了农村教 师的社会地位,建议政府在提高农村教师自身素质和增加农村教师报酬,创造条 件使农村教师参加地方社区的经济、文化生活增加业余生活和提高自身素质。该 书对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做了详细、深入的研究,对解决农村教师问题提供了可 资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田慧生 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分析了农村教师队伍基本状况, 认为加快农村教师工资发放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是解决农村师资问题的前 提,要做到:以县为主,多方支援,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提高工资待遇, 实施贫困和边远农村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加快农村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将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确定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做到:加快师范教育 改革,建立符合农村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教育体系;转变观念,建立新型农村教 师继续教育体系;大力加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张道祥在 农村小学教师生存状况与对策研究 一文中调查发现我农村小学 教师的生存状况表现为:农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待 1朱萍.对农村小学教师生存状况的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8(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遇不尽人意、农村小学教师的身心状况不良、农村小学教师的发展环境不佳、农 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缺失、农村小 学教师的生命意识淡漠。 (2 2) 教师身份认同研究教师身份认同研究 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集中于身份认同概念、 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以及教师身 份认同的因素分析。 陶家骏认为身份认同(identity)是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受到新 左派、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的特别青睐。其基本含义,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 化的认同。这个词总爱追问:我(现代人)是谁?从何而来、到何处去?大概说来, 身份认同分为 4 类,即个体认同、集体认同、自我认同、社会认同。 1 容中逵在 他者规训异化与自我迷失下的乡村教师论乡村教师的身份 认同危机问题中论述了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产生:作为教师的文化符号意义 几近丧失作为教师的内在根本质素遭致否定(传统师德遭致质疑和根本否定) 作为教师的社会身份角色游移不定(日益成为乡村社会的边缘人) 。他认为造 成这种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他者规训的异化;二是自我统整的迷失。 深入分 析认为,乡村教师身份角色的国家法定建构使其成为政治“犬儒”,教育教学活 动学者专业建构使其成为教学“机器”,日渐发达的大众传媒则使其成日常生活 实践中的教师“背叛者” 。在自我统整方面,乡村教师自我统整在地域归属、身 份归属、价值归属上的迷失。 李茂森教师“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通过辨析教师的角色规定与身份认 同在概念内涵、实现途径、实践中的理论形态和教师的存在方式之间的差异,指 出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教师个体自我不断自主建构的过程, 它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实 际运用理论的价值,并关注其作为生命性存在的生存方式。在课程改革的现实场 景中,只有理性地认识到“角色规定”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区别,才能促进教 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实现从外在的角色规定到内在的身份认同的根本转变。 孙玲 教师身份的历史变迁变革中的深层反思 中思考这样一直是个令 人费解的问题: 教师的身份究竟怎么样,为什么这样?从历史的角度探寻教师身份 的延续性、延续性中的非延续性以及非延续性所产生的危机,进而对变革和发展 1 陶家俊.身份认同导论j.外国文学.2004(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中的教师身份进行深层次的反思,以期唤醒对教师身份的记忆,在思想上重新赋 予教师身份以生命。 李茂森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教师身份认同的因素主要包 括来自宏观层面的国家教育政策、 中观层面的学校组织文化和微观层面的教师个 体知识与态度等。不断变化更迭的教育政策、不同形态的学校组织文化以及教师 个体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素会从内外两个向度对教师的身份认同产生 深刻影响。在当前教育变革过程中,只有积极获得外在的有效支持并进行内在的 真正改变,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才能够得以实现。 1 尹弘飚、操太圣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身份认同制度变迁与自我重构 认为制度变迁与自我重构是分析身份认同的两条基本路径。 课程改革为教师的身 份认同提供了新的社会情境与制度期望。他们将教师的自我重构划分为四种类 型。“领头羊”:从容的观光者;“适应者”:蜕变的朝圣者;“小卒子”: 冷漠的流浪者;“演员”:愤世嫉俗的怀旧者。 周淑卿认为,教师的身份认同就是在不断地追问“我是谁” 、 “我何以属于这 个群体”的根本问题,试图将“作为人的教师”和“作为教师的人”有 机统一起来。 2 许小平 农村小学教师身份认同研究基于重庆市 k 县四位小学教师的叙 事研究 ,对农村的某个县的小学教师身份认同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小学教师身 份认同。第四章中从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农村教师的职业压力、农村教师的专 业发展、农村学校的教师管理对农村小学教师身份认同的进一步思考。 总体看来,专门对农村小学教师现状的研究文献很少。一定程度的表明,农 村小学教师的发展问题虽然越来越受到关注, 但是相对来说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 注和重视,研究十分薄弱。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对局部现象 的描述和对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的同情,对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症结、原因和影响 因素缺乏深刻分析。对于教师身份认同概念广大学者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是有一 点是大家所认同的,教师的身份认同就是在不断地追问“我是谁” 、 “我何以属于 这个群体”的根本问题,试图将“作为人的教师”和“作为教师的人” 有机统一起来。对教师身份认同的概念内涵、分析框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 1李茂森.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09(6). 2周淑卿.课程发展与教师专业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77-8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初步分析。其欠缺之处是,大部分的研究在于理论研究,缺乏教师实际研究,更 缺乏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 (三)(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有理论和实践两个目标, 理论方面的目的是为了充实我国关于教师研 究的理论,为以后制定教师政策,开展教师培训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理 论依据。实践方面,为了解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现状,明确影响教师身份认同的 原因, 唤起人们对农村小学教师生存状况的关注。另外寻找农村教师形成正确的 身份认同途径,并且试图结合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的改善来加强其身份认同,提高 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些学者认为农村教师的身份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传统的教师身份已不复 存在,本文着手这个问题,本着在中部农村进行调查研究,这种身份缺失情况在 中部农村同样的情况。 基于中部农村的现实情况进行实际分析, 探究其具体情况, 找出具体的危机的影响因素,并试图去找出解决危机的途径。 (四)(四)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的选择 漳湖镇位于皖西南安庆市望江县,人口近三万,每年均有一千多名接受初中 义务教育的适龄青少年。漳湖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如同望江县的其他镇 初级中学,是每个镇的初级中学教育的主力军。对漳湖中学教师进行调查,在望 江县中具有一般性代表意义。对漳湖中学的教师的调查结果,同样也能窥探望江 县其他初级中学的教师基本情况。 漳湖镇现有一所初级中学和三所小学。其中漳湖中学现有 15 个教学班,学 生 1000 多人,教职工 70 余人,省级优秀教师 2 名,中学高级教师 6 名,中学一 级教师 13 名,学校初中部始建于 1985 年。2004 年 8 月,为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优化教育体制,在县教育局总体布局方案的指导下,漳湖镇率先将全镇的三所中 学即: “中洲中学、大湾中学、漳胡高级职业中学”并入位于镇政府所在地的漳 湖高级职业中学。经过几年时间的准备和过渡,于 2007 年 6 月顺利完成了三校 合一,相继的两个教学点搬入本部。为了集中人力和财力办好义务教育,学校统 一了初级中学的办学。我们向漳湖中学老师发放了 77 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为 70 份。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几年前漳湖镇的每个乡村都有一所规模很小的小学,经过县的规划和调整, 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合并了许多村小,整合成3所小学。整个漳湖镇的小学 生集中在这几所小学。除了镇中心小学,其他两所学校的情况类似。笔者随机选 择了这两所普通的农村学校而非镇中心小学, 进行调查研究。 两所学校教职工总 共55人,发放55份问卷,收回50份有效问卷。 2.2. 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在考察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收集有关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 成果,深入我的家乡漳湖镇实地观察,结合对教师的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 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农村教师身份认同感的现状,明确影响农村教师身份 认同的原因,寻找农村教师形成正确的身份认同感的途径,以便于提高农村教育 工作的实效性。 (1 1) 文献分析文献分析 搜集查阅资料,分析前人的文献。一方面为本研究寻找理论支持,另一方面 总结前人的研究,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研究。 (2 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法。自我编制问卷,其中包括农村教师自我 认同问卷和社会认同两个问卷。 农村教师自我认同问卷的调查对象为我们选择的 3 所学校的教师, 具体问卷 问题设计从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的认同度、经济地位的认同度、工作满意度三个 维度去设计。具体问卷见附录 1。问题设计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调查农村教师对 社会地位、工作、经济地位接纳与内化的程度。 在借鉴前人问卷的及先前访谈的基础上,本探究编制了农村教师认同感问 卷,问卷共包括三个维度:农村教师社会地位的自我认同感、农村教师经济地位 的认同度、农村教师工作满意度。其中,社会地位自我认同感包括 4 个题目、经 济地位认同感包括 3 个题目、教师工作满意度包括 13 个题目。被试的回答采用 1-5 的五点计分方法, 得分越高, 说明受调查的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自我认同感、 经济地位认同感以及工作满意度越高。本研究中农村教师社会地位的自我认同 感、经济地位的认同度、农村教师工作满意度三个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 )分别为 0.81 和 0.79 和 0.73。为了考察此问卷的效度,将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中 10 位获得“2011 年度漳湖镇教学能手”称号的教师在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与 10 位普通教师的得分进行比较,具体信息见表 1。 表 1 “2011 年度漳湖镇教学能手”称号的教师与普通教师 t 检验表 获得“教学能手” 称号的教师 普通教师 t 社会地位自 我认同感 3.670.66 3.360.64 1.254* 经济地位自 我认同感 3.530.84 3.410.81 2.157* 教师工作满 意度 3.400.77 3.070.86 4.758* 由表1可知,获得“2011年度漳湖镇教学能手”称号的教师在三个分量表上 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教师,因此这也间接说明本量表有较好的效度。 总体来说,总体样本具有代表性。 农村教师社会认同方面, 我们向当地的唯一一所师范高校安庆师范学院 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 问卷问题包括他们的出生以及毕业后 是否会到农村参加工作以及是否会选择教师这一行业。具体问卷见附录 2。我们 发放了 240 份问卷,收回 208 份,其中有效问卷为 200 份。 对周边的乡民做了一个简单的信息搜集。 (3 3) 访谈调查法访谈调查法 由于对问卷调查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对有些问题的调查问卷部分不能充 分的去体现, 通过访谈可以更加详细的了解农村教师的想法感受。笔者设计了一 个结构化的访谈提纲(见附录 3) ,分别从 3 所研究学校中选择一名教师进行访 谈,共 2 名教师进行深入的了解情况和分析。 二、二、 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理论阐述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理论阐述 (一)(一) 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涵义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涵义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1.1. 身份认同身份认同 身份是一个人的角色和社会地位的综合。首先是一个社会角色的体现,享受 某种角色的权利与履行相应的角色义务和行为模式, 包括人们对特定地位的人行 为的期待。其次无论社会位置高低,社会制度规定的应履行社会义务和享受相应 的权利在社会中的位置是其社会地位的体现。 在我们认识每一个地位的同时,我们很容易认识他人是谁,以及自己是谁。 我们区分出每一种的社会地位和名称就是一个人的身份。 社会存在很多不同的群 体,人们常常以属于某个群体的成员是界定自己的身份。所谓“身份” ,是指作 为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人, 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和生理形态的某种特有标志和资 质,它包括“法律身份” 、 “文化身份” 、 “血缘身份”等。1身份不是一种常驻不 变的状态,而是个体与社会的互动中,将不断变化的经验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所谓认同,就是人们对于自我身份的“确认” ,即回答“我是谁”这一问题。 英国学者麦克盖根认为“认同是一种集体现象,而绝不仅是个别现象。它最频繁 地被从民族主义的方面考量, 指那些身处民族国家疆域之中的人们被认为共同拥 有的特征”2吉登斯认为认同是“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 我” ,3涂尔干所指的认同是“社会成员平均具有的信仰和感情综合,构成了他 们自身明确的生活体系,我们可以称之为集体意识或共同意识”4。 社会学家 r.简金斯指出,“认同的概念的现代功能事实上包含人际关系中 的两个基本因素,即基于人们同一性的关系和基于差异性的关系。简要地说,即 意味着一方面认同概念揭示了我们是谁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区分了他们 是谁。” “身份认同”可以说是一个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关注的概念,我国学者认 为身份认同即人们对自身归属的主动需求,并且受到法律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影 响。5身份认同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指人归属的某一种社会范畴或类型,即所 说的身份;第二层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模式、价值观的认同。 6身份认同不是 1赖伯疆菲华文学中“身份认同”的矛盾和困惑j广东社会科学,2004(3) 2英吉姆麦克盖根.文化民粹主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28. 3 英吉登斯.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m.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1998:275. 4涂尔干.渠东译.社会分工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32. 5李玉.角色冲突: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认同的主因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6华正新. .结构力量与身份认同:农民工中的青年技工j.中国青年研究,2009(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一种固定的身份附着,而是一种动态发展、主体不断选择的的文化认同实践。1 英国学者斯图亚特霍尔则认为, “我们首先不要把身份看作已经完成的、然后 由新的文化实践加以再现的事实,而应该把身份视作一种生产 ,它永不完结, 永远处于过程之中,而且总是在内部而非在外部构成的再现。 ”2 在社会学中,对于身份认同研究主要从两个路径进行分析:一是较为稳定的 制度结构方面,旨在考察社会对其成员身份的期望、配置和安排;二是较为变动 的个体能动方面,旨在考察人们如何进行自我身份的选择、建构与认同。3身份 认同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实现的。丹尼卡瓦拉罗分析, “他者是主体建构自我 形象的要素。他者是赋予主体以意义的个人和团体,其目的在于帮助或强迫主体 选择一种特殊的世界观并确定其位置在何处。 ” 4 “身份认同” 这一概念在强调 “群 体的同一”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个体的差异”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身份认同强 调在社会自我与个体自我之间寻求一种有机的整合。5 总的来说,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身份认同是对“我是谁”的 基本回答。通过与他人的比较中,根据个人的经历不断地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 我, “包括寻求我与他人的区别,强调个体差异的自我(即个体自我) ,同时包括 明确我与他人的联系,强调具有相同特征的集体自我(即社会自我) 。 ”6即身份 认同包括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两个方面。 身份认同既是一种状态, 也是一种过程。 2.2. 教师身份认同教师身份认同 泰科勒认为,教师身份认同既包括外在社会对教师的身份期望(即社会自 我),同时又包括基于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个人背景的专业生活体认(即个体自 我),也就是说,这二者是交织在一起的。教师的身份认同,就是作为“人”的教 师和作为“教师”的人的统一,也就是社会自我与个体自我的有机结合。7它既在 社会性层面上涵盖了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与规范, 更在个体性层面上包 容了每一个教师作为独特的生命个体对自身的批判反思与价值定位, 是教师个体 自我不断自主建构的过程。 1张斌.全球化语境中的大学教师身份认同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2转引自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284. 3张静身份:公民权利的社会配置与认同a张静身份认同研究:观念、态度、理据c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6:3-23 4丹尼卡瓦拉罗.张卫东等译.文化理论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17 一 118. 5魏春艳.新课程视野下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6李茂森.教师“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 7李茂森.教师“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3.3. 农村教师身份认同农村教师身份认同 农村教师身份认同是指农村教师以是农村教师身份来界定自己,换言之,就 是指个人对于农村教师的承认与内化程度。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及其生存状态下, 农村教师对教师职业、工作环境和农村教师这一群体的认可并接纳的一种态度, 它强调的是自我在身体以及心理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政人员劳务合同范本
- 工厂租赁合同范本模板
- 个人贷款购房合同范本
- 产品研发合同范本模板
- 物联网服务合同范本
- 餐饮正规加盟合同范本
- 养殖鱼苗购销合同范本
- 减水剂代理合同范本
- 工装集成吊顶合同范本
- 年产24万吨环保粘合剂及1000吨锂电池正极粘结剂配套溶剂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骨质疏松诊治与中医药
- LY/T 2383-2014结构用木材强度等级
-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GB/T 4950-2021锌合金牺牲阳极
- 中日关系历史
- 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2023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奥赛)初赛试题和答案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导数与原函数的对称性 微专题课件-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