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健康教育.doc_第1页
护理健康教育.doc_第2页
护理健康教育.doc_第3页
护理健康教育.doc_第4页
护理健康教育.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健康教育新世纪的召唤一、护理健康教育:迅速发展的学科 近年来,护理健康教育正在经历着一个迅速发展和崛起的阶段,这种十分积极的发展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激励和支持:其一,是社会的需要;其二,是专业自身的发展。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护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护理学专业最受瞩目的学科之一。 社会需要是任何学科发展的源动力。在即将来临的21世纪,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的是自身的健康,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都在投巨资和精力研究健康问题。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临床应用可能是新世纪最先到来的巨大的科学成就。以此为契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 必将变得更加美好。在这一崇高目标的追求中,护士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护理学科的发展也是促进护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整个20世纪,护理学走过了从单纯“护病”到全面“护人”的历史阶段。当护理界有识之士倡导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时候,护理健康教育便提到了学科发展的日程。因为,没有健康教育的护理,不能称其为整体护理。 几乎在转眼之间,护理健康教育几乎在全国所有的医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展。更可喜的是,一大批护理健康教育专著相继问世,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护理健康教育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护士掌握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犹如掌握注射、穿刺、换药等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一样娴熟和得心应手。那时,我们就可以说,护士已经接受了21世纪的召唤。 二、护理健康教育:历史扫描 健康教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医学家,不仅非常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养生保健,而且还提出许多有关健康教育的思想和论述,撰写了一些养生保健和医药科普著作,对保护古代劳动人民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世纪20年代后,健康教育理论开始引进我国。1934年陈志潜编译的健康教育原理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健康教育专著。 1909年成立的中华护士会以及相继于1915年成立的中华医学会、1930年成立的中华健康教育学会,对推动我国的健康教育发展,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实验处 ,内设卫生教育科。同年,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设卫生教育系,培养四年制健康教育学士。值得注意的是,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城乡和学校建立了若干健康教育实验区,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陈志潜在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卫生实验区,开展了大量的健康教育工作,实行了一套农村卫生保健模式。我国第一位国际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王瑛作为护士曾参与了这一实验工作。定县的经验对当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健康教育仍有借鉴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及时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在全国掀起和开展了 “爱国卫生运动”,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50年代,全国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成立了健康教育所。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整个健康教育事业处于低潮时期。 1978年以来,我国的健康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至1997年,全国已有健康教 育机构2654所;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和中等卫生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硕士、学士、大专 、中专学历的健康教育人才;健康教育及相关课程已列为部分大中专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 、妇幼、护理等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90年代以来,随着医院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医院健康教育得到广 泛重视和发展。护理健康教育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列入护理计划之中。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健康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十分重视健康教育。”全国爱卫会、卫生部根据决 定精神,制定了中国健康教育2000年工作目标和2010年远景规划。展望未来,我国健康教育事业一定会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步而加快发展的步伐。 三、护理健康教育:理解与认识 (一)对健康的理解与认识 世间万物中最宝贵的是人,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是健康。马克思认为,健康是人的第一权利,是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也是历史的第一前提。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维护公民健康,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健康不仅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一个人从生到死,整个生命过程都需要健康,并不懈地追求健康。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类 对 健康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通常认为健康等于没有疾病。1948年世 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提出了人类健康的“三维观”,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 和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的完满状态”。这一定义,肯定了传 统健康观中没有疾病和不虚弱的观点,同时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纳入了健康定义。 这是人类对自身健康认识的一个飞跃,也是医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正是根据健康的这一定义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一系列促进人类健康的理论 和学科,如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相继产生,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人类对健康的研究和认识仍在继续。近年来,有人主张把“道德健康”列入健康范畴,即 从道德的观念出发,每个人不仅对个人健康负有责任,同时也应对社会健康承担义务,如减 少吸烟、保护环境、协助社会克服危害健康的行为和因素等。对健康内涵的全面理解有助 于指导和促进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 (二)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是一个终生的概念。一个人从躁动于母腹中的婴儿到走向生命的尽头,永远在接受着 不同的教育。整个20世纪,人类创造的知识和财富比人类产生以来所创造的所有知识和财富 还要多。要掌握其中哪怕是相当微少的一部分,也需要接受极严格的系统教育和学习。 一个人要终生成为受教育者,同时也要担负起教育别人的责任。21世纪对护士的一个最大 挑战,就是一个护士不但要成为称职的操作者,而且要成为称职的教育者。要能够像打针、 输液那样娴熟地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不但获得身体的康复,还要获 得知识上的增加,护士只有完成了对病人的科学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工作,才可以说实现了 对病人的整体护理。当然,这种教育还包括病人的家属及社会人员。 护士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教育者,其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 (三)对护理的理解与认识 科学的进步几乎把“护理”的概念引入了任何社会领域。当你在一个比较有名的Internet 网站以“护理”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就会发现:护理的范围是多么广泛,诸如:疾病 护理、 生活护理、家庭护理、自我护理,还有美容护理、家俱护理以及汽车护理等等,大约有数万个条目。 如此众多的护理领域缘于人们对护理的广泛认识和理解。在此情形下,护士没有任何理由不把自己的学科领域进一步扩大。护士只有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以更加全面的技术和手段为人类健康服务,才能获得社会应有的重视和理解。 护理学科领域的扩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建立和发展护理健康教育学科则是当务之急。 正如前所述,这有来自社会的需要和专业自身发展两个方面的激励与支持的原因。 四、护理健康教育:技术与手段 (一)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 护理程序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成果。几乎所有的临床护理问题都可以通过护理程序得到 更好地解决。近20年来,中国护理界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广大护理工作者已经掌握或正在 掌握护理程序这一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别于以往的卫生知识宣教,从而使健康教育 不仅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而且也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手段。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正是由于应 用了护理程序。 与应用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一样,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也包括了以下5个基本步骤: 1评估:系统地收集受教育者学习需求的资料和信息。 2诊断:对病人及家属所需健康知识和帮助的判断。 3计划:对将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作出安排。 4实施:将计划中的各项教育措施落到实处的过程。 5评价:对教育效果作出判断,必要时进行重新评估。 (二)护理健康教育方法 护理健康教育是护理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应用教育学的基本方法是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有 效途径。不同的教育方法具有不同的教育效果,而丰富多采的教育方法为我们有针对性地 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最佳的教育手段。 我们可以把常用的护理健康教育方法归纳为以下20种: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读书指 导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技术操作法、咨询法、小组法、座谈法、劝服法、传 单法、展览法、标语法、墙报法、美术摄影法、广播录音法、幻灯投影法、影视法。 (三)护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 我国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在进行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必须注意健康教育的科学 研究,并及时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以加快我国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展。黄津芳(沈阳军 区总医院护理部)在中华护理杂志1998年第11期发表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一文 ,对此作了较多的阐述。其中,关于当前医院健康教育的选题方向,概括为以下7个方面: 1对教育需求的研究。通过大样本调查,客观系统地了解我国医院病人的健康 观和健康教育需求特点,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2对教育内容的研究。根据我国病人住院时间长,教育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具体情 况,研究病人在住院期间必须开展的教育内容,突出医院教育的特色。 3对教育形式的研究。通过教育实践,研究建立适应不同病人的教育方法,并从中筛选最佳教育形式 4对教育方法的研究。健康教育方法有20余种,究竟哪些适合医院教育,用什么方法和 手段诊断和处理病人的健康问题,对没有接受能力的病人应采用什么方法达到教育目标。这 些问题都有待通过科研手段加以解决。 5对护士作用的研究。护士在医院健康教育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具有 哪些权力,承担什么责任,与医生应有哪些分工和协作,如何提高护士的教育能力。 6对教育效果的研究。在医院健康教育的管理上应建立哪些评价指标,怎样实现健康 教育与护理工作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7对教育体制的研究。医院是否应建立专门的健康教育机构,在行政、管理、资 金上对健康教育的实施应给予哪些必要的保证等。 五、护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的分析 也许我们通过一些实际情况的分析能够更加唤起大家对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兴趣。 (一)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 对像确诊为癌症这样的坏消息,医生和护士面对患者都会感到为 难。传统的保护性医疗观念也束缚了医护人员的手脚。美国联邦法律规定,病人有知情权, 医护人员不能以任何理由对病人隐瞒,以便病人安排自己剩余的时间,处理好财产遗嘱 及有关 事宜。显然,这一法律是无可挑剔的。在实际案例中,许多心理健康的病人对坏消息的承受 力远比人们预料的要强。病人在承受病魔对身体折磨的同时,不应该再受隐瞒和欺骗的心理 煎熬。当然,对“坏消息”的传递,要遵循因人而异、渐进原则变压力为动力,同时, 要鼓励病人消除恐惧,面对现实实现精神解脱。 (二)聊天也是一种治疗和护理手段吗? 是的。如果我们把护理健康教育看成一件太严肃的事 情,恐怕不会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病人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当然也有权选择治疗和护理 的手段。医护人员必须充分尊重病人的这些权利。护士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聊天可以获得 病人的许多信息和资料,也可以通过聊天给病人一些治疗和护理的建议。一般情况下,对医 护 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病人及家属都会特别重视并遵照执行。也就是说,在聊天过程中,医护 人员已经把治疗和护理的建议和方法传递给了病人,从而获得应有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三)怎样解释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几乎每个临床护士每天都会遇到病人或家属询问这方面 的问题,一个护士对常用药物的了解应该不亚于一个药剂师,因为药剂师也不见得遇到如此 多的询问。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技巧是一个护士知识和艺术的综合表现。而这些知识和艺术都 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关键看你去怎样解释这些客观事实。 (四)教育对象不配合教育怎么办? 良好的愿望不一定就会有最佳的效果。当教育者或受教育者 一方准备不足时,教育过程便可能遇到障碍。因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准备充分,是教育 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而这种准备都需要护士来操心。即使护士都准备好了,教育过程也不 见得一帆风顺。这时请注意:尊重受教育者的权利。 (五)为什么要重视与病人家属的交流? 护士的职责是照护病人,但单靠护士是难以胜任的。在临床上,病人家属及其他陪护人可 能是护士最好的帮手。因此,护士要特别注重与他们的交流,而这种交流应贯穿病人就医的 始终,包括病人痊愈离开医院后。有的医院管理者否认陪护人的重要性,似乎一个陪护没有 才是管理到位。这显然是误区。护士有责任对病人陪护者做出安排,包括什么时候来医院 ,做些什么,注意些什么,以至于应该关心陪护人的身体、工作、生活和精神状况。 (六)怎样理解操作与教育的统一性? 有的护士常抱怨工作忙,没有教育的时间。但又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护士在为病人做护理 操作时,总是三缄其口,很少进行交流。实际上,这时是进行病人教育的最好时机,其教育 效果要远远高于专门时间对病人进行说教。因为,病人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系统地学习护理知 识,他们的学习往往来自于自身病痛的需要。在与病人接触特别是进行护理操作时,向病人 进行必要的讲解会使他们感到放心并得到安慰。因此,与病人任何接触的时间都是进行健康 教育的机会。当然,这并不排除安排专门时间实施病人健康教育计划。 (七)病人及家属提问你不知道的问题怎么办? 病人及家属向护士提问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但护士永远不要以简单的“不知道”打发了事 。“不懂”不等于“不知道”,回答“不知道”就等于“不负责”,而“不负责”是要“负 责 的”。对不懂的东西,首先应尽量弄懂,或负责任地告诉病人应该向谁了解情况。事后还要 问病人及家属:“清楚了吗?”这样,病人及家属永远不会对你有意见。 (八)在教育过程中怎样与医生或其他人合作? 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护士的工作,也是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如药剂师、检验师、影像技术 人员等的责任。当然,护士在这一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护士应该对病人、家属以及医嘱、 特殊检查、用药等等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并注意教育内容要尽量与医生及其他医务人员的目 标一致,否则容易造成教育内容或口经不一致,把好事办的不好。 六、护理健康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