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论文)陕西省富县生态规划与建设研究.pdf_第1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陕西省富县生态规划与建设研究.pdf_第2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陕西省富县生态规划与建设研究.pdf_第3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陕西省富县生态规划与建设研究.pdf_第4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陕西省富县生态规划与建设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ai si nt h eu p s u r g eo f e c o l o g i c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 ,w h i c hh a dp r o m o t e da c t i v i t i e st ob u i l d e c o l o g i c a l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z o n e si n 19 9 5 i no r d e rt oe x p a n dag r e a t e rr a n g eo fe c o l o g i c a l 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z o n e sa n dt ob u i l dah i g h e rs t a g eo fe c o l o g i c a li m p r o v e m e n t ,a c t i v i t i e sb e g a n t oe s t a b l i s he c o l o g i c a lp r o v i n c e ,e c o c i t y , e c o c o u n t yi n19 9 9 ,t h e nt oc r r r yo u tt h ep i l o t p r o g r a mo fe c o c o u n t yi n2 0 0 3 e c o c o u n t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 ,w h i c hi s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f o r e c o l o g i c a li m p r o v e m e n t ,t oe n h a n c et h ec o u n t yc a p a c i t yf o r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 i m p r o v et h e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e n h a n c et h er a t e so fr e s c o u r c eu t i l i z a t i o ne f f i c i e n c ya n d p r o m o t eh a r m o n yb e t w e e nm a na n dn a t u r e ,r e a l i z i n gp r o s p e r o u ss o c i e t ya n d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a tl a s t f uc o u n t y , l o c a t e di nt h es o u t h e r ny a n a nc i t y , n o r t h e r n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 ,h a sr e p u t a t i o n s o fb e i n g “s t u f f e d 、i t has m a l ls o u t h ”a n d “s m a l lg u a n z h o n gi nt h en o r t ho f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 a n dh a s9 0 0 db a s ef o re c o n o m i cc o n d i y i o n sa n d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 b u tt h ep r o c e s s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h a sc a u s e ds o m ee n v i r o n m e n tp r o b l e m s t h e r e f o r e ,e c o - e o u n t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s t h eo n l yw a yf o rf uc o u n t y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p a p e ri n t r o d u c e dt h et o p i c so f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i n t e n t i o n , m e a n i n ga n d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t h e na n a l y z e st h ec o n c e p ta n dc o n n o a t i o no fe c o l o g i c a lc o u n t y , t h eb a s i cp r i n c i p l ea n d i n d e xs y s t e mo fn a t i o n a le 圮o - c o u n t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a c t u a ls i t u a t i o no ff u c o u n t y , a n a l y s i s e da d v e r s ef a c t o r so ff ue c o c o u n t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r e a c h a b i l i t ya n a l y s i s 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 s u c ha s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 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s o c i a l p r o g r e s s ) a n d2 5i n d i c a t o r s d e t e r m i n e dt h ef r a m e w o r ko ff uc o u n t y se c o l o g i c a lf u n c t i o n z o n i n ga n ds h o u l df o l l wt h ep r i n c i p l e ,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e c o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q u a l i t y i n d e x ,e c o l o g i c a lc a r ti n gc a p a c i t y , e c o l o g i c a ls e n s i t i v i t ya n d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 s ,w h i c hh a s e a r n e dt h ef uc o u n t y se c o l o g i c a lf u n c t i o nz o n i n g ,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c o m p o u n da r e aa n de i g h t s u b r e g i o n s ,e a c hs u b r e g i o n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f o r b i d d e na c c e s sa r e a , t h r e ek e ya c c e s sa r e a , t h r e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a c c e s sa r e a , a n dd r e wam a po fe c o l o g i c a lf u n c t i o nz o n i n gb yu s i n g c o r e d r a w , f u r t h e rd e s c r i b e di nd e t a i la n dp l a n e df o re a c hp a r t i t i o n s o m es t r a t e g i e so f e c o l o g i c a lc o u n t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w e r er a i s e d 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b u i l ta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a r e mo f “c o u n t y - t o w n s h i p - v i l l a g e ”,a n dt h e ni n w o d u c e d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 ,r e c o m m e n d e d p r a c t i c e s a n db u i l ds o l u t i o no ft h ee c o - t o w na n de c o l o g i c a lv i l l a g e e c o - i n d u s t r i e s ,a p r e l i m i n a r yp l a nw a si m p l e m e n t e di n t h ee c o l o g i c a li n d u s t r y , e c o l o g i c a la g r i c u l t u r ea n d t e r t i a r yi n d u s t r y e c o l o g i c a ls o c i e t y , t h r o u g ha d v o c a t i n gg r e e nc o n s u m p t i o n ,i n c r e a s i n gt h e a b i l i t yo fp u b l i c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p r o m o t i n gt h ek n o w l e d g eo fe c o l o g i c a l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n i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s o c i a ls e c u r i t yt ob u i l da l le c o l o g i c a ls o c i a ls y s t e m e v e n t u a l l y g e tf uc o u n t y sc o u n t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p l a n n i n g a n d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t h ek e y p r o j e c t s , e c o l o g i c a la g r i c u l t u r e ,e c o l o g i c a li n d u s t r y , 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 e c o l o g i c a lt o u r i s m ,a n d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at o t a lo f2 3p r o j e c t si n f i v ea r e a s ,、i t hat o t a li n v e s t m e n to f1 5 5 4b i l l i o ny u a n k e y w o r d s :f uc o u n t y ;e c o l o g i c a lc o u n t y ;r e a c h a b i l i t ya n a l y s i s ;e c o l o g i c a lf u n c t i o nz o n i n g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s t r a t e g i e s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1 选题的背景 2 1 世纪是人与自然开始走向协调发展与和谐相处的世纪,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成为 世界的共识,“环境与发展 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主题。这种在共同基础上构建起来 的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经济,是人类与自然走向协调发展与和谐相处的基础与前 奏【l 】。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战略目 标。而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 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明发展道路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 明的要求,这是继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后, 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l 】。 我国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断重视,为了贯彻实施中国2 l 世纪议程,探索在 当前条件下,如何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环保总局1 9 9 5 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 创建生态示范区的活动。生态示范区的创建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市、县级行政区域的 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建设,但是,就其内容和标准来看,生态示范 区建设还处于可持续发展初级阶段,需要向更高的级阶段发展。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来,全国许多省、市、县( 区) 纷纷提出创建生态省、市、县( 区) 的要求【2 3 1 。 自国家环保总局1 9 9 9 年提出生态建设创建工作以来,已有包括海南、吉林、黑龙江、 福建、浙江、山东、安徽、江苏、河北、广西、四川、辽宁、天津、山西等1 4 个省区市 开展了生态省( 区、市) 建设,有5 0 0 多个市( 县) 开展了生态市、生态县创建工作, 并且有1 1 个县( 市、区) 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县( 市、区) 【2 1 。 随着各省市区生态建设热潮的涌现,陕西省2 0 0 9 年颁布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 厅关于开展生态环境创建工作的通知( 陕政办发【2 0 0 9 1 6 0 号) ,其中规定陕西省 从2 0 1 0 年启动全省第一个“十百千”生态创建工程,2 0 11 年至2 0 1 5 年,启动全省第二个 “十百千 生态创建工程,即l o 个生态县( 市、区) 、1 0 0 个生态乡镇和1 0 0 0 个生态村, 要求每一个设区市均启动1 个生态县( 市、区) 、每一个县( 市、区) 均启动1 个生态乡 镇和1 0 个生态村创建工作。通过“十百千 生态创建工程的实施,推动陕西省生态建设 第一章绪论 活动的全面开展。各县域相继开展了生态县建设,如吴起县、志丹县、凤县、延长县、 靖边县、千阳县、黄陵县、洛川县等均已编制了县域生态县建设规划,开始了生态建设。 在这样的背景下,富县在经济条件较好、领导班子环境意识较高的条件下,开展生态县 建设,不仅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人们对环境保护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和生 态文明的渴望与憧憬。 1 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 2 1 生态县创建的目的 生态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的经济发展、社会进 步和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 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在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 】。 富县生态县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大力发展经 济社会,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要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积 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 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 2 2 生态县创建的意义 富县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强生态保护、开展生态环境 创建工作,县委、县政府做出了建设生态县的决定,生态县创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 ) 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凋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态良好、 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全县人民在良好 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坚持“生态立县 ,能够加快经 济结构凋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资源永续利用;能够促进人们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和消费观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能够优化人居环境和确保食品安全,改善人民生产生 活条件【5 1 。 ( 2 ) 是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保障生态县建设的顺利实施,就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生态产业的调整与建设, 可以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和行业,通过生态县的建设,能够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和 产业结构进行方向的调整,采取针对性的外商投资策略,可以指引正确的投资方向,改 2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善招商引资结构。 ( 3 )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内在要求 通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村镇绿化环境整治的力度,实现农村整洁的目标; 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培育具有特色的产业,能够为农民增收和农民致富提供不竭的 源泉和动力,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目标。因此,通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能够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最终要求【5 】。 ( 4 ) 是加强污染防治,推进节能减排的综合性措施 生态县建设是一项涉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建设、能源节 约、城镇和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综合性的创建活动,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实现生态 良好、生活富裕的目标。政府要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落实生态环境建设各项要求,深入 开展创建活动,以生态县的创建推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 5 ) 是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提升经济竞争力和知名度的有力保障 通过生态县建设,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从而 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双赢 。 1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3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城市的生态建设起源于2 0 世纪初到6 0 年代末,由于工业发展引发环境恶化, 工业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通过立法和环境教育,推进大规模的城市生态化建设。 而“生态城市 是在2 0 世纪7 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 过程中提出来的1 6 l 。从生态城市建设的提出开始,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建设进行了理 论的摸索和探讨,国外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经验 和成效。 瑞典是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最早的国家之一,1 9 9 2 年前完成了4 个生态示范区的建 设,1 9 9 6 年以前完成了全国2 4 个省2 8 8 个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德国、美国、澳大利亚、 日本、丹麦、巴西、印度等国家也开展了类似于生态示范区、生态县的建设,并取得显 著成效:法国也经历着生态建设热潮,重点是改造翻新,2 0 0 9 年“法国生态、能源、可 持续发展和海洋部在全法国范围内推广了1 3 0 个生态社区,同年年底,又将生态建设 的概念推广至城市,至今已建设了1 3 个生态城市【7 】。 3 第一章绪论 如巴西的库里蒂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接近生态城市建设理想的地区。库里蒂巴通 过高度系统化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实现了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的一体化,取得了巨 大成就;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库里蒂巴的成就令人惊叹,数百的社会公益项目, 从建设新的图书馆,到帮助无家可归的人,以及在最贫穷的小区进行多种实用技能的培 训等;在环境方面,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而且保护了文化遗产,广场被改造,许多街道 改造为步行街,历史建筑物也受到了保护【8 j 。 如日本北九州市,该市从2 0 世纪9 0 年代开始“以减少垃圾、实现循环型社会 为 主要内容进行生态建设,并且提出了“以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别的产业所利用,地 区整体的废弃物排放为零 的生态建设构想;北九州市生态建设还有另外一大主要经 验,就是通过开展各种层次的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如 制作宣传标志,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家庭自发的“家庭记账本 活动,将家庭生活费 用与二氧化硫的削减联系起来;开展美化环境为主题的“清洁城市活动”等【9 】。 1 3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自2 0 世纪8 0 年代开始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1 9 9 9 年海南率先获得国家批准建 设生态省,2 0 0 1 年吉林、黑龙江获得批准建设生态省,福建、山东、四川等省也先后提 出建设生态省,现在约有2 0 多座城市如广州、上海、宁波、昆明、成都、贵阳、长沙、 厦门等也提出建设生态市的奋斗目标。 2 0 0 6 年国家环境保护部评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生态市( 区、县) ,其中生态市 ( 4 个) :江苏省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江阴市:生态县( 1 个) :浙江省安吉 县;生态区( 1 个) :上海市闵行区。环境保护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在黄山市联合举办 2 0 0 8 年生态文明暨第五届生态省建设论坛会议,第二批国家级生态市( 区、县) 获得命 名,其中生态市( 2 个) :江苏省太仓市、山东省荣成市;生态县( 2 个) :北京市密 云县、延庆县;生态区( 1 个)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 从已经命名的国家级生态市( 区、县) 可以看出,以南方城市居多,北京市的密云 县和延庆县是首批北方地区获此命名,此命名正值我国0 8 年举办奥运会,极大丰富了 “绿色奥运 的内涵,不仅为北京市生态创建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同时也给我国北方地 区的创建工作打下了基础、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当然,在命名国家级生态市( 区、县) 的背后,很多城市都在积极进行生态建设活 动。我国2 0 0 4 年颁布了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 试行) ,几年来,我国在 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的实践方面进行了探索,如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县可持续发展研 4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究一以炎陵生态县为例( 姚作芳,2 0 0 8 年) ,县域的生态建设规划初探一以山东省 齐河县为例( 张佃路,2 0 0 6 年) ,宝应建设生态县对策研究( 姜文明等,2 0 0 8 年) , 环县生态县建设研究( 李杰兰,2 0 1 0 年) ,生态农业县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一 生态农业建设的生态、经济与社会三大效益评价标准问题( 蔡元呈等) 等。 1 4 研究内容 论文将研究内容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本文的绪论部分,分析了选题的背景,介绍了生态县建设目的和意义,简 要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为本文的理论部分,深入分析了生态县的概念、内涵,生态县建设的基本原 则,以及生态县建设的指标体系。 第三章对富县生态县建设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富县生态县建设的有利条件, 结合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分析 了生态县建设的不利因素和可达性分析。 第四章是富县生态功能区划的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求和法估算了富县的生 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承载力,分析了富县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得 到了富县的生态功能区划,并采用e o r e l d r a w 绘制生态功能分区图,进一步对每个分区 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五章是富县生态县建设的对策。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方面对生态 锣。 县建设进行了规划和建设对策研究。 第六章是本文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得到的结论,提出了对富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的 建议。 第_ 二章生态县建设概述 第二章生态县建设概述 2 1 生态县的概念与内涵 ( 1 ) 生态县的概念 关于生态县的概念,各个专家学者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理解,主要 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国家环保局2 0 0 3 年组织制订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 标( 试行) 的通知,把生态县定义为:生态县( 含县级市) 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 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生态县是县级规模生态示范 区建设发展的最终目标【嘲。 另一种是国家污染控制中心生态部认为:生态县是一个行政管理下具有明确边界的 社会,又是一个经济实体和信息中心。从生态学角度,生态县既是生态社会的一部分, 也是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规划、管理和建设的县级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 统。在功能上,生态县可以有效协调全县经济发展,资源供应,环保护的关系,实社会 经济持续发展,使人民生活得到不断改善【i l 】。 在生态县概念基础上,生态县可以概括为【1 2 l :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 以县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社会、经济与环境为三大象,实现县域内生态良性循环和 社会、经济与环境全面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县级行政区,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又对外 开放的“社会一经济一环境 复合生态系统。所讲的县域“社会一经济一环境 复合系 统,是一个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两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合系统,是各个 领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继续、发展和最终目标,见图2 1 。 圈2 1 县域i 社会经济环境一复合系统 ( 2 ) 生态县的内涵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生态县的内涵也逐渐深入。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县理论 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生态县具有以下内涵1 1 3 】: 6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 2 生态县的内涵 自然持续性:即城市发展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要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 并保证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自我更新能力,保持生态的多样性,保护一切自然资源和生 命支持系统,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经济高效性:生态县要改变现代城市高耗能、非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 利用效率,物尽其用。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的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 社会和谐性:社会的和谐性是生态县得以实现的保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自然的持续,才会保证生态县建设的实现。同时生态” 县建设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共处。 2 2 生态县建设的基本原则 ( 1 ) 整体协调的原则【1 4 】 生态县是经济、社会和环境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是一个庞大的复合系统,在建 设过程中要兼顾系统内容方面的协调统一,不能只偏重一个方面,而忽略了整体效益, 导致社会不协调发展。如少数地区经济腾飞了,但忽视了人的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 进步,人们把有限的资金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搞迷信活动。生态县建设要吸收类 似这方面的教训,坚持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与进步共同发展。 ( 2 ) 以人为本、自然和谐的原则 生态县建设,一方面为居民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又要 依靠公众的积极参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 3 ) 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很大, 7 第二章生态县建设概述 即使是同一个省市的不同县域,环境条件也不相同。因此建设生态县就必须要结合当地 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主导产业和经济技术能力,选择合适的模式,制定 可操作性强的计划,确立能够实现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不可生搬硬套外地的建设措施, 脱离实际,导致劳民伤财,而且效果不好。 ( 4 ) 整体与局部统筹考虑的原则 生态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需要有关 部门的直接推动和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全县的整体规划,也需要各个领域的具体 实施方案。所以,立足城市各部门的具体情况,立足长远、把握重点、服从全局,使得 各部门在落实生态县建设时,能够做到任务明确,工作思路清晰,协调配合全县的生态 县建设,积极推动生态县建设的实施。 ( 5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生态县建设中要坚持和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整体效益观和社会发展观。系 统观:将整个生态县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建设,从全局出发,从系统的 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调控;整体效益观: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 托才能够确保可持续性,应关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社会发展观: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人口数量和质量、资源利用、环境承载力等问题的合理规划 和发展来实现,这些规划措施又是建立在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充分调研和分析的 基础上。 2 3 生态县建设的指标体系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为进一步深化生态示范区建设,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任务 和奋斗目标的实现,2 0 0 3 年组织制订的 4 56 2 7 达标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芝2 02 8 7 8达标 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达标 9 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达标 达标 1 0达标 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 达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l l 千克历元 0 6 7 化学需氧量( c o d ) 8 06 2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 0 差距大 1 3 达标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率 9 09 2 8 9 8 1 4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 2 人芝1 2 3 0 2 达标 1 5 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 5 05 3 达标 1 6 秸秆综合利用率 芝9 5 9 5 第三章富县生态县建设的条件分析 现状值 序号 建设指标单位 国家标准值 差距 ( 2 0 0 9 ) 达标 1 7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抄5 9 5 1 8 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 自选指标 9 6 差距大 1 9 化肥施用强度( 折纯)千克,公顷 9 59 6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三方面中,富县 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差距比较大,其次是经济发展。具体到指标是:单位g d p 能耗、主 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工业用水重复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化肥施用强度( 折纯)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等指标。这 些指标将成为富县近期建设的重点和控制的目标,这些指标的实现将对富县生态县建设 的成败起到关键性作用。表3 4 是富县生态县建设7 项未达标指标的措施与对策及重点 依托工程。 1 8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 4 富县未达标指标措施与对策及重点依托工程 未达标指标名称措施与对策重点依托工程 开展清洁生产和污染处理实施建设:强化节能减排力度,减少能耗, 单位g d p 能耗 减少“三废”排放;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煤炭转化利用项目 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浪费 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强度 天然气、核电、水电及其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普能减少废 工矿企业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县城及乡镇污水处理 设施的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等项目:大气污染治理 气排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关停采暖工程 县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张家湾、羊泉、牛武、张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及污水管网的优化普及;严格控制工业污村驿四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 水排放,逐步实现工业污水零排放;加强水同收利h j 技术,建立节 工矿企业污水处理建设项目( 直罗采油厂和尚塬联 工业用水重复率 水制度,推广工业节水工艺 合站的扩建,煤矿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普及,果 汁加j 【= 厂污水处理建设)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加快县城垃圾无害化填埋场的建设:建立完整的“村收集、乡( 镇)城镇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城镇基础实施建设j 【程: 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建设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合理配置广场和公园绿地;乡镇实施绿地老城区河堤绿带、湫家沟小区绿化带、石油劳司绿 美化工程,积极开展各类绿地建设化带等重点区域绿化j :程等项目 推广测土配肥技术,建设耕地质量;增施有机肥,平衡磷钾肥用量, 全面实施农业部测土配肥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化肥施用强度 选择适宜的施用方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业“十二五”规划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大力推进改水改厕:改善农村卫生条件 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农村沼气生态农业模式推广; 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程 第阴章富县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第四章富县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生态功能区划是指根据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差异,把 区域划分成不同的生态功能区,确定各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方 向,并据此制定当地的限制性、禁止性产业,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资源合理利用与工 农业生产布局等提供科学依据 1 9 - 2 2 。 4 i 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内容及方法 4 1 1 生态功能分区的主要内容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的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为具有特定功能单元的过程。首 先是对区域内自然、社会、经济等因子进行辨识,一般情况下,自然因子的分异规律显 著高于其它两类因子,自然因子具有生态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区域的特征及发展条 件,是县域尺度的生态功能区划的重要因子。因此研究将生态环境状况、生态敏感性、 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承载力等要素结合起来,作为富县生态功能区划的评估因子团】。 图4 1 生态功能分区示意图 生态环境状况:在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与空间 分异规律,评价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演变趋势。评价内容包括区域自然环境要素 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区域生态系统 类型、结构与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分布特征。 生态敏感性:生态敏感性评价是基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上,对直接影响生态环 境问题发生和发展的各自然因素进行评价:根据实例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选择土壤 侵蚀、生物保护和酸雨等自然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其在空间上的强度分布。 生态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 境条件与效用。根据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选择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土壤保持 和营养物质保持等主要生态功能进行评估,分析其在空间上的强度分布。 2 0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区域内 未产生永久性生态生产力破坏的最大生态能力【2 4 之7 】。 4 1 2 生态功能分区主要方法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在我国生态功能区划研究的基础上,已经探索出了不少方 法,归纳起来,大概分为基础方法和常用方法【2 8 d 5 1 。 ( 1 ) 基本方法 顺序划分法 顺序划分法被称为“自上而下”的划分方法。是以空间异质性为基础,按区域内差 异最小,区域间差异最大的原则,以及区域共扼性划分最高级区划单位,再依此逐级向 下划分。一般大范围的区划和区划高、中级单位的划分多采用这一方法。 ) 合并法 也称“自下而上 的区划方法。是以相似性为基础,开始按相对一致性原则和区域 共扼性原则依此向上合并。低级单位单元的划分。从划分最小区域单元多用于小范围和 区划低级单位单元的划分。 ( 2 ) 常用方法 地理相关法 地理相关法是运用各种专业地图、文献资料和统计资料对区域各种生态要素之间的 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后再进行区划。该方法要求将选定的各种资料、图片等统一标注或绘 制在具有坐标网络的工作底图上,然后进行相关分析,按相关紧密程度编制综合性的生 态要素组合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等级的区域划分或合并。 空间叠置法 空间叠置法是以各个区划要素或各个部门的综合区划( 主要指:气候区划、土壤区 划、农业区划、林业区划、综合自然区划、生态地域区划、植被区域区划、生态敏感性 区划、生态服务功能区划等) 图片为基础,通过空间叠置,以相重合的界限或平均位置 作为新区划的界限。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多于地理相关法结合使用,特别是随着地理 信息系统g i s 技术的发展,空间叠置分析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 主导标志法 该方法是主导因素原则在区划中的具体应用。在区划时,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并选取 反映生态环境功能地域分异主导因素的标志或指标,作为划分区域界限的依据。同一等 级的区域单位即按此标志或指标划分。 2 i 第四章富县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除了上述三种常用方法外,还有景观制图法和定量分析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其独特 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是单一的采取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一起使用,这 样就能够结合各种方法的优点,使得生态功能区划更精确。本文研究的富县生态功能区 划,拟采用顺序划分法、地理相关法和空间叠置法几种方法的结合来进行生态功能区划。 4 1 3 富县生态功能分区的技术路线 富县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技术路线和流程下图4 2 : 图4 2 富县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技术路线 4 2 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 根据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的试点工作和已经开展创建生态功能区划的实践,县域生 态功能区划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3 6 1 : ( 1 ) 生态环境极其功能相对单一性原则 县域生态功能区划是把省域区域的生态功能区进一步细分,正是要把生态功能区中 的不同生态环境及其功能区分开来,所以以生态环境及其功能的相对单一性为原则。当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然,这种单一性只是相对的,因为细分的生态环境内部,仍然存在着更小的地域差异。 ( 2 )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统一的原则 生态环境其实是人类环境意义上的生态系统,即对人类提供服务、造成伤害、对人 类的干扰产生某些响应和反应等所体现的生态系统。所以,生态环境的划分实际上以人 地关系为中心的,应该要统一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社会经济因素,统一考虑生态系统的 生态服务的供给和人文社会经济系统的需求。 ( 3 ) 与生态功能区主导生态功能相协调的原则 县域生态功能区是在省域生态功能区划的框架进行的,在省域生态功能区内部一般 存在着多个不同的生态环境区,并呈现不同的生态环境功能。在划分生态环境时要考虑 各生态环境区的生态功能与生态功能区主导功能的关系,把不同关系的区域分别找出, 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维护和培育利于生态功能区主导功能发挥的环境,适当维护 那些与态功能区主导功能不完全一致,但不会产生干扰的生态环境,抑制或改变一些生 态环境区与态功能区主导功能不协调的功能。 ( 4 ) 与相邻行政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相协调的原则 在省域的生态功能区划中,许多生态功能区是跨县域的。这些生态功能区所在的相 邻县的相邻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四种:一是相同的生态环境并有相同的功能;二是处 于同一小溪流域的上下游区域,因而上有对下游的影响关系:三是相邻而不同的生态环 境,但其生态功能不会相互干扰:四是相邻而不同的生态环境,但它们的功能相互干扰。 因此,在进行县域生态功能区划时,在与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协调的前提下,各 生态环境区的生态功能定位及其保护或抑制方向,要与邻县的生态功能区划相协调。 ( 5 ) 关照整体,突出重点的原则 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的范围是覆盖全县的,目的是从区域整体的角度进行生态维护, 维护生态安全。但是,任何一个区域,其内部不同区域、不同环境在维护整体生态安全 作用的大小上是不一致的。任何一个地区都存在着维护生态安全、提供生态服务的重点 区域、重点地带和关键节点。这些重点区域、重点地带和关键节点生态环境的保育、优 化和调控,将对生态功能区的服务功能的发挥、对人类不利影响的抑制和生态反应的调 控,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县域生态功能区划中要把这些重要区域、关键区域明确 确定,这样才能使县域生态功能区划在生态保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i i 章富县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4 3 富县生态功能区划 4 3 1 富县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 由于生态功能区划的对象是生态环境,因此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依据是省级生 态功能区划划分的生态功能区内部生态环境及其与人类社会相关联特征的地域分异,即 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它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它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等特征的地域分异以及 由于这些地域分异所决定的人类管理和调控措施的区域差异【3 6 1 。 4 3 1 1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本文在收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进行研究计算的情况下,对富县的生态环境状况进 行了评价,采用生态环境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