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论我国打造“低碳银行”中的金融创新.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论我国打造“低碳银行”中的金融创新.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论我国打造“低碳银行”中的金融创新.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论我国打造“低碳银行”中的金融创新.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论我国打造“低碳银行”中的金融创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摘 要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经济与环境有着必然的 联系。实践证明,在进行经济建设的时候,不能够仅仅着重于经济效益,同时更 应该考虑经济发展中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作为经济系统核心组成部分的 金融业势必受到环境问题的影响,以“绿色金融”为主题的金融业革命也就成为 了历史的必然和潮流。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和最大的资金提供者,应该 及时调整认识,倡导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帮助污染 企业进行治污工程、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环保型企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从内外 两方面打造真正的低碳银行。 本文立足于理论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公共物品理 论、环境的外部性理论和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等方面探索打造低碳银行的经济理论 基础。在获取理论支持后对打造低碳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必然性进行深入分析, 然后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打造低碳银行的现状对比,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在该方 面的不足和问题,最终提出国内商业银行打造“低碳银行”应采取的金融创新措 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低碳,创新 abstract as for human being,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society could be regarded as a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for their relationship and nature. drawn from the past lesson, it is considerably important for human to not only look at the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put emphasis on th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roblems resulted from the economic progress. since, as the core of the economy system, finance would inevitably be influenced by the problems from environment, the idea of green finance gradually becomes the main trend and the matter of necessity in history. however, as one of the biggest fund suppliers for and main body of todays financial industry, commercial banks need to adjust their cognition and take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econom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moreover, for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the real low carbon banks, it is significant that commercial banks have to help enterprises improve environment and supply more funds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theoretically, this essay mainly investigates how to develop the low carbon banks from the following theor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s, theory of public goods, externality of environment,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support, the essay also refers to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banks. furthermore, 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al progresses for low carbon banks in china and abroad, it indicates the drawbacks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nd finally comes up with some new methods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low carbon banks.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s, low carbon, creativity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特此声明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学校可 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 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学校可 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 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导师签名:导师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1 第 1 章 引言 1.1 概述 1.1.1 背景分析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经济与环境有着必然的 联系。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问题日趋严 重,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的增加和海平面上升等现象给人类生存造成 了巨大伤害,人们逐渐意识到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的危害性,期望 通过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各种途径来实现全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因而绿色环保也就逐渐成为人们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前 提。由于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后果已经影响到了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转,因此 作为经济系统核心组成部分的金融业发展也势必会受到目前环境问题的影响,以 “低碳金融”为主题的金融业革命也就成为了历史的潮流和必然。 随着 2009 年底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 “气候变化” 、 “节能减排” 、 “可持续发 展” 、 “低碳经济” 、 “碳金融”等名词更深刻地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和思想,显然, 人类发展进程在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化革命三次浪潮后,已经步入 到低碳革命的第四次发展浪潮中。低碳革命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 志,而金融作为优化资源配置、调剂资金余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必然在低碳发 展浪潮中发挥重要作用。与碳排放交易有关的一切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 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都被包含在“碳金融”的概念中。 “碳金融”不仅仅 指金融行业对关注环保的企业或项目的积极支持,同时也意味着金融行业自身在 开展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经济社会资 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于是,商业银行对待环境保护态度经历抗拒 阶段、规避阶段后,目前正在向积极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阶段进展,打造“低碳银 行”成为一些先知先觉银行的最新诉求。而通过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 等措施实现此目的也将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2 1.1.2 选题意义 一方面促使商业银行转变经营观念,强化“低碳”意识和行为。随着我国经 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等问题日趋严重,为实现全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多项针对节能减排 的金融指导政策。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 提供者,在利用信贷杠杆和金融产品帮助污染企业实施治污项目、约束高污染企 业的发展、同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环保型企业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所以 商业银行应该首先调整思想认知,倡导并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 的协调发展,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目的。 另一方面促进商业银行在适应低碳经济中的自身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 心和资源配置枢纽,商业银行既承担着促进绿色生态、绿色投资、保护环境的社 会责任,同时也面临着环境风险与商业利益的权衡博弈以及商业模式转型的机遇 与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在认识自身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之后,既要顺应 经济发展趋势,将环保、低碳作为自身经营的目的,又要利用这一经济转型的大 好机遇,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探索新型金融产品,进行管理、制度、 技术、业务等全方位的创新,取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文在研究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公共物品、环境外部性和现代金 融中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在目前经济形式下打造低碳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必然 性,而且目前国内外商业银行也分别在进行着相关的实践和探索,通过比对国内 外的实践情况,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相关的金融创新较少,且存在一定的问题,针 对该类问题,最终提出相关的创新对策。 3 1.2.2 研究基本方法 一是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文中既有对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 公共物品、环境外部性等理论方面的研究,对打造低碳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必要 性进行分析,又有国内外低碳金融创新的现状举例,本文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在打造低碳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现状描述时,比较国 内外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经过分析提出我国在相关金融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既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 2 章 打造低碳银行的理论基础 第 2 章 打造低碳银行的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先是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 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提出的,是针对人类日益严重的生态 环境危机出现一种新的发展观。皮尔斯 (d- pearce) 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 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 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因此该理论体现在经济方面的观点是认为传统的 经济发展只注重 gdp 的增长,忽视了增长所耗费的社会环境成本,而健康的经济 发展要求将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增 加有目的的人为活动干涉,促进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的发展 相协调。 作为经济的核心,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金融业通过向实体企业投 资支持其发展,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有正面的,有负面 的;有短期的,有长远的。其中金融链条主体之一的商业银行对环境的影响除了 直接表现在废水、废弃物等排放之外,还可能通过信贷和投资等自身开展的业务 引起间接污染,如对高污染企业发放贷款,从而加重环境问题的影响。同样,环 境问题加剧也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那些存在潜在环境风险的投资项目 一旦失败,或者投资的高污染企业一旦被环保部门下令关闭,都将会严重影响到 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 从金融业支持可持续发展经济的角度看,商业银行实施科学的信贷行为和金 融投资行为不仅可以减少企业污染,提高资金运作效率,通过优化金融资源的配 4 置最终改善整个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为经济循环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源动力,同 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运作效率提高等方式优化循环经济的整个运作链条。 2.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的理念最早出现于 19 世 纪的西方社会,20 世纪 30 年代,贝利与多德这两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围绕“企 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展开大规模辩论,最终确认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 观点。1953 年,博文(hrbowen)在其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中提出了企 业及其经营者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给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初定义,其被 誉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后续经过学术界数十年的研究和企业界的不断实践,企 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全球企业遵循的一项重要商业价值理念。企业社会责任从一 般的定义来看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 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不能把追求利润 作为唯一的经营目标,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 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到 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企业的社会承诺(责任)和企业的利益之间的相互 关系已经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1971 年,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在工商企业的社 会责任的报告中指出: “企业应该为美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更多贡献, 而不仅仅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这份报告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三个中 心圈” :内圈代表企业的基本责任,即为社会提供产品、工作机会并促进经济增 长的经济职能;中间圈是指企业在实施经济职能时,对其行为可能影响的社会和 环境变化要承担责任,如保护环境、合理对待雇员、回应顾客期望等;外圈则包 含企业更大范围地促进社会进步的其他责任,如消除社会贫困和防止城市衰败 等。企业社会责任被认为是企业的决策者们在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所具有的 采取措施保护和增进社会整体福利的义务。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公众企业,既依赖于股东资本投入,也得益于客户、员 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不同资源为银行所付出的努力,银行的行业特性要求其承 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即主动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统一的追求自觉纳入自身 的经营发展目标,全力推动与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商业银行不仅为社会和公众 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为客户和社会传递和增加价值,更由于其在资源配置 上的独特作用,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枢纽,因此对其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 5 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核心就是通过提供专业服务来实现环境保护、节能减排 和增加社会福利。它要求银行遵循市场准则,通过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发挥影 响力,支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3 公共物品理论 萨缪尔森在其公共支出的纯理论(1954)将纯公共物品定义为:每个人消 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这一定义实际上概括出了公共 物品的几个基本特征:非竞争性,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 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 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即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 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外部经济性,他是一种可以使其它人无需 付出代价便可获得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结果。环境资源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物 品,表现出了强烈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种性质在实质上就是“无产权” , 造成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自由享用和无节制地争夺稀缺的环境资源,其结果必然是 造成环境资源的过度浪费、枯竭。 商业银行一方面自身是环境资源这一公共物品的消费者之一,另一方面其提 供的产品或服务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因此商业银行在环境 资源保护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环境的外部性理论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 置和人类福利的最大化。但在发生“市场失灵”时,通过市场调节并不能带来有 效率的结果。导致市场失灵主要有四种情况:买方或卖方的垄断、信息不对称、 外部性(externalities)以及行业的自然垄断,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与外部性所导致 的市场失灵相联系。外部性可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厂商活动造成的 环境污染表现为典型的外部不经济性,反之,厂商对环境污染进行的治理活动则 表现为外部经济性。由于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会导致外部不经济性不断扩 大,若政府不加干涉而由市场自由运作,会导致环境问题不断恶化。所以,如果 要有效解决环境保护的市场失灵,就需要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纠正个人利 保罗a萨缪尔森,公共支出的纯理论j,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1954 年 11 月 6 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减少厂商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降低外部 不经济性。 庇古 在其 1920 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指出,在经济活动中,如果 某厂商给其他厂商或整个社会造成不需付出代价的损失,那就是外部不经济,这 时,企业的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他从社会最优配置的角度出发,应 用边际分析方法,提出了边际社会净产值和边际私人净产值,如果每一种生产 要素在生产中的边际私人净产值与边际社会净产值相等,同时它在各生产用 途的边际社会净产值都相等,就意味着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庇古指出, 对于正的外部影响政府应给予补贴,以补偿外部经济生产者的成本和他们应得的 利润,从而增加外部经济的供给,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对于负的外部影响则 应处以罚款,以使外部不经济生产者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从而减少这种有 害影响的供给,保证社会福利不降低。该观点的作用在于引导人们在研究经济问 题时不仅要注意经济活动本身的运行和效率问题,更要注意由生产者活动过程中 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杠杆,在政府干涉企业经济活动,减少企业生 产经营的外部不经济,同时实现企业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2.5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是以信息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作为分析工具进行研 究的最新成果,以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为主线,对金融中介可提供的各种服务进行 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它们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克服不对称信息、降低交易成本, 从而以比市场更低的成本提供服务。勒兰德、佩勒(leland&pyle,1977)和戴蒙德 (diamond,1984)信息不对称和金融中介关系研究中,认为银行监督具有规模经 济,金融中介可以作为存款人或贷款人的一个实体代表来代理监督并实施相当规 模的贷款投资组合,从而节约对单个项目进行监督所造成的成本,在进行监督特 别是持续监督方面,金融中介机构显然比单个投资者更具优势。艾伦和桑特莫罗 (a1len and santomero, 1997)认为金融中介创造了能提供稳定现金流的金融产品, 可以以较少的参与成本来吸引顾客,从而达到为顾客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施尔 庇古,陆民仁译,福利经济学m,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1971 年 7 坦斯和文斯维思(scholtens and wensveen,2000)认为参与成本不能很好地解释诸 如金融衍生工具广泛使用等现象,金融中介机构的价值增值功能理应成为金融中 介理论的核心,因为价值增值是现代金融中介理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链条的主体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中 介角色,从而决定了其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第 3 章 打造低碳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必然性 第 3 章 打造低碳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必然性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能够调剂资金余缺、优化资源配置、集聚巨额资金、 调节经济的金融业,其发展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社会活 动,反过来也会受到各个领域、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社会活动的影响。在全球发 展低碳经济的同时,商业银行作为金融链条上重要的一员,通过金融创新来打造 低碳银行有其必然性。 3.1 低碳经济与打造低碳银行的关系 什么是低碳银行,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 理念指导下,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 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而低碳银行是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的一种必然经营目标,是以市场为导 向、以支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金融创新为基础而发展起来 的一种新的银行经营形式,是商业银行在支持产业经济方面为适应人类健康与地 球环保需要而产生的一种金融发展状态,低碳银行一方面体现着商业银行自身为 节能减排在技术、管理方面做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提供绿色贷款、创新金 融产品、提高服务水平等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 3.2 低碳经济发展需要金融业支持 由于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和建设相关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一方面政府 8 实施财政政策进行扶持,另一方面则需要金融机构推行低碳金融业务予以支持。 为了管理和转移碳排放的风险和成本,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将必不可少。事 实也正表明, 实体经济层面的变革, 正在对商业银行的低碳金融产生深刻的影响。 毫无疑问,那些经营理念可以随市场、随政策迅速转变,能够迅速将低碳经济发 展中的业务增长点整合到信贷决策中的银行,以及对创新充满激情并拥有健康而 活跃的创新流程的银行,将拥有潜在的竞争优势,并令其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从 而保护他们自己以及客户的市场地位。 3.3 发展低碳经济使金融业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低碳经济发展,也给金融业带来一定的挑战,具体表现在:第一,低碳 经济要求金融业经营管理模式快速转型。低碳经济的产业形态、技术特征、成长 规律,要求金融业在经营管理中注重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责任,开发适合低碳 企业和项目要求的评级授信和风险定价模型,推进产品和服务的整合、创新,提 高专业化运作水平。第二,低碳经济即将带来金融业务结构的变化。低碳经济是 对现有高碳发展模式的扬弃,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占比过高的经济结构要 转型,金融业务结构上要相应压缩对“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增加第三产业、节 能环保行业地融资比重。第三,低碳经济要求金融业创新风险控制方法。为了防 范产品创新、信贷结构调整等可能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必须根据新的产品和业 务运作特点,分析开展业务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 控制措施和办法,建立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3.4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感的驱使 除去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的外,商业银行作为公众企业,它的发展既依赖股 东资本的投入,更加得益于客户、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不同资源付出的努力。 银行业开展低碳金融活动,不仅能够改善银行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更 是对股东的责任,对整个社会的负责。商业银行应该自觉地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其 发展的核心理念,通过打造低碳银行来支持国内低碳经济的发展。 9 3.5 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 目前环境治理、资源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 任务,因此各国政府部门已经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节能减排企业的政策 扶持,比如设立专项基金,投资于环保企业或为环保企业提供优惠借款,用于环 境保护和节约资源设施建设。另外,政府政策也对金融机构进行倾斜,如建立绿 色信贷担保制度,通过财政资金担保杠杆,使商业银行放大环保信贷的投入规模; 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费用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政策方式,合理分散金融机构加 大对环境保护项目融资支持的信贷风险等等,在为商业银行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 间接实现对节能减排企业的支持。 3.6 商业银行已具备打造低碳银行的条件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业务优势、技 术优势以及风险管理优势,在优选金融创新行动路径、提升金融创新流程能力、 加强金融创新市场驱动、健全金融创新工作模式、夯实金融创新管理基础等方面 相继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有机衔接产品创新流程、产品管理流程与 it 项目管 理流程,实现流程互动,逐步提升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建立起了产品创 新阶段审核和阶段资源配置模式。可以说,现有的大银行已具备了打造“低碳银 行”的优势,具备了在开拓低碳金融创新业务带头作用的条件。 第 4 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打造低碳银行的现状 第 4 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打造低碳银行的现状 4.1 国外商业银行进行的研究和尝试 国际上低碳经济的发展体现在金融行业即碳金融的发展,而从国际碳金融发 展的经验来看,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市场相对较晚,主要原因是碳金融市场相对 于其他金融市场来说规模较小,且很多地区的市场尚在萌芽之中。随着欧美等地 的市场逐渐成熟,商业银行开始参与碳减排计划的组合与融资,一些在欧洲运营 基础已经很稳固的银行表现比较积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0 4.1.1 推动绿色信贷发展 绿色信贷(greencredit policy)是指将信贷申请者对于环境的影响作为决 策依据的信贷经营制度,即优先向低碳、环保的信贷申请者或项目予以贷款,推 迟或者取消无法达到环境标准要求的企业和项目予以贷款,推迟或取消无法达到 环保标准要求的企业和项目信贷资金的发放,甚至收回这些企业和项目已有的信 贷资金。绿色信贷的本质在于正确处理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表现为生态 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融资,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和完善金融工具。 目前,国际上的绿色信贷产品主要有 7 类: (1)项目融资(project financing)。对绿色项目给予贷款优惠,如爱尔兰银行 对“转废为能项目”(energyfromwaste project)的融资,只须与当地政府签订 废物处理合同并承诺支持合同范围内废物的处理,就给予长达 25 年的贷款支持。 (2)绿色信用卡。如:截至 2007 年年底,荷兰合作银行已经向 100 万银行客 户发行气候信用卡。荷兰银行以该信用卡进行的各项消费为基础计算出 co2 排放 量, 然后购买相应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减排量。 英国巴克莱银行的信用卡(barclay breathe card),向该卡用户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提供折扣及较低的借款利率,信 用卡利润的 50用于世界范围内的碳减排项目。欧洲的 rabobank 推出的气候信 用卡(c1imate credit card), 该银行每年按信用卡购买能源密集型产品和服务的金 额捐献一定的比例给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d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 德国大众汽车银行也与德国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nabu)联合推出了 nabu 信用卡, nabu 卡用户第一年的年费将捐给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以促进相 应的环境保护项目,而且,nabu 卡用户此后会将消费额度的一定比例捐给生物多 样化保护联盟、以促进相应的环境保护项目。 (3)运输贷款(fleet loan)。 如美洲银行的小企业管理快速贷款(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xpress loans),以快速审批流程,向货车公司提供无抵押兼优惠 条款,支持其投资节油技术,帮助其购买节油率达 15的 smartway 升级套装 (smartway upgrade ki ts)。 (4)汽车贷款(auto loan)。 如: 加拿大vancity银行的清洁空气汽车贷款(clean air auto loan),向所有低排放的车型提供优惠利率;澳大利亚 mecu 银行的 gogreen 汽车贷款,是世界公认的成功的绿色金融产品,也是澳大利亚第一个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1 求贷款者种树以吸收私家汽车排放的贷款,此项贷款产品自推出以来,该银行的 车贷增长了 45。 (5)商业建筑贷款(commercial building loan)。如:美国新资源银行(new resource bank)向绿色项目中商业或多用居住单元提供 0.125的贷款折扣优惠; 美国富国银行(wells fargo)为 leed 认证的节能商业建筑物提供第一抵押贷款和 再融资,开发商不必为“绿色”商业建筑物支付初始的保险费。 (6)房屋净值贷款(home equity loan)。如:花旗集团与夏普(sharp)电气公 司签订联合营销协议,向购置民用太阳能技术的客户提供便捷的融资;美洲银行 则是根据环保房屋净值贷款申请人使用 visa 卡消费金额,按一定比例捐献给环 保非政府组织。 (7)住房抵押贷款(home mortgage)。 如: 花旗集团旗下的 fannie mae 于 2004 年针对中低收入顾客推出的结构化节能抵押产品(energy efficient mortgage),将 省电等节能指标纳入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评分体系;英国联合金融服务社 (confederate financial service, cfs)自2000年推出生态家庭贷款(ecohome loan) 以来,每年为所有房屋购买交易提供免费家用能源评估及二氧化碳抵销服务,仅 2005 年,就成功地抵销了 5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4.1.2 推出并签署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准则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银行界关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以下简称声 明 )和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 , 特别是赤道原则,是由世界主 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 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其在国际金融发展史 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赤道原则从环境和社会责任的角度,建立了金融机构新的行业基准,要求金 融机构对于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尽到审慎义务。2003 年 6 月以后,赤道 原则就直接运用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大中型和特大型项目中,先后有花旗银行、荷 兰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美洲银行等 69 家世界知名金融机构承诺接受这 些原则,由此管理的项目融资约占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 85。 赤道原则基于国 曹小奇,“绿色信贷”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eb/ol,2010 年 4 月 10 日 http:/www.equator- 12 际金融公司的环境和社会筛选准则,根据项目潜在影响和风险程度将项目进行分 为 a 类,b 类和 c 类,a 类项目为有可能对社会或环境造成多种多样的、不可逆 转的或前所未有的重大负面影响的项目,b 类项目为有可能对社会或环境造成一 定程度负面影响的项目,但这些影响数量较少,基本上只覆盖本地区,很大程度 上可以逆转、并且通过缓解措施容易得以改善,c 类项目为对社会或环境只造成 最小程度的影响或没有影响的项目,除去筛选出之外,对该类项目不需要采取其 他措施,不同类型和位于不同国家的项目对社会和环境评估报告及行动方案的要 求不同。通过实施赤道原则,互为竞争的大型跨国银行达成一致,在社会和环境 问题上采取全球联合、互为合作的方式。目前,赤道原则已经成为国际项目融资 中的行业标准和国际惯例,成为全球金融机构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贯彻可持续发 展理念的一个基准。 此外,国际社会还发起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 (unep finance initiative) 、 联合国全球契约 (un global compact) 、 全球报告倡议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 碳披露项目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 联合国负责人 投资原则 (un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 气候原则 (climate principles)等,也分别有银行签署加入承诺遵守。 4.1.3 探索发展与碳排放权挂钩的理财产品业务 国际主流银行的低碳投资业务主要是通过设立基金投资低碳消耗或环境友 好型项目或公司,这类基金基本可以划分为五种,即挂钩低碳消耗型公司表现的 基金、参与巨灾债券市场的基金、参与碳信用交易市场的基金、挂钩可替代能源 表现的基金和参与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基金。例如,德意志银行推出“德银 dws 环 境气候变化基金” 。该基金投资理念依据“温室气体减排”及“适应气候变化” 两大环保议题,集中投资于应气候变化而作出具创意和富利润的商业模式的企 业,或者在探求对环境有利的解决方案上取得显著进展,并能具体实行这些解决 方案的企业。投资领域涵盖清污技术、能源效益和环境管理。 除基金外,很多银行的低碳投资业务还包括绿色风险投资等。国外商业银行 典型的绿色风险投资项目是花旗集团基金会(citigroup foundation)和世界资源 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倡导发起的“新风险投资”项目。该项目 1999 年 在美国华盛顿正式成立,同年在拉丁美洲、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国开始执行, 对拉丁美洲绿色风险投资的兴起和绿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和示 13 范作用。 4.1.4 建立商业银行内控合规环境管理体系 全球主流银行一般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tc209 负责起草的 iso14000 系 列环境管理标准,建立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打造低碳银 行对策尽可能嵌入到各组织结构和各条业务线的设计、开发流程中,系统化地处 理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具体措施包括节约使用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 率,购买可再生资源生产的能源,削减纸张消耗量,使用绿色节能建筑,建立视 频电话系统减少差旅活动,采纳可持续采购政策等,以尽可能地减少银行日常运 营对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地负面影响。例如,荷银集团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总 营运收入从 2004 年 1628.6 亿欧元增加到 2006 年的 2265.8 亿欧元 (增加了 39.13 )的同时,日常营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 406834 吨上升到 414720 吨(仅上升 了 1.94) 。 4.2 国内商业银行进行的研究和尝试 由于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我国已经逐渐成为环境保护问题的焦点。 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给环境和资源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尽管这并不有别于其 他那些已经历过工业化的国家,但是其规模和速度却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关 注。目前,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虽然我国 的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还远未建立,但一些商业银行机构已经有所行动,主要表 现在以下三方面。 4.2.1 现行的绿色金融政策 2007 年 4 月 1 日起,企业的环保信息纳入到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人民 银行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把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审办信贷业务的重要依据。2007 年 6 月 29 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 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 详细提出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引导辖内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银发 2007 215 号,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14 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合理控制信贷投放规模和进度,严格限制对高能耗、高污染及 生产能力过剩行业中落后产能和工艺的信贷投入,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 设,防止大范围产能过剩;要加强对辖区产业结构的研究,提高信贷资源的配置 效率,促进辖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意见还提出, “各银行类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国家环保政策,严格授信 管理,将环保评估的审批文件作为授信使用的条件之一,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 污染行业的信贷投入,加快对落后产能和工艺的信贷退出步伐。 ” 总体而言,该意见对我国银行业提出,要充分认识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 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进和加强对节能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 合理控制信贷增量,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促进经济、金融的 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7 年 7 月, 中国人民银行、 银监会和国家环保总局联手构筑绿色信贷机制, 制定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这一全新的信贷政策, 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项目和企业进行信贷控制,以绿色信贷机制约束 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盲目扩张。 在现行政策的指导下,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宣布,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贷 款审批的重要依据,严格控制对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的信贷投放。对于 受限制的企业,绿色金融政策可以加大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从而“倒逼”企业 进行技术改造。 4.2.2 绿色信贷服务 以最早实行赤道原则的兴业银行为例,早在 2006 年,兴业银行基于品牌和 市场价值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chuee)合作 协议 (即损失分担协议 ) ,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 根据该协议,ifc 向兴业银行提供 2 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 达 4.6 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则以 ifc 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 目为基础发放贷款,ifc 则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并收取 一定的手续费。能效贷款并非只是提供信贷产品,而是深挖节能减排行业的供应 链,除了向节能减排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以外,敬爱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并且帮助 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量的企业发现碳交易价值。截至 2009 年 9 月 30 日, 兴业银行 35 家分行所开办的节能减排贷款业务共 146 项, 累计金额 92.37 15 亿,节约标准煤约 600 万吨,二氧化碳约 2000 万吨。 此外,中国工商银行自从采取环保“一票否决制”以来,仅 2007 年一年就 从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中退出贷款 63 亿元,其中仅总行层面就否决存在环境 隐患和环保手续不全的贷款 100 多亿元 ,而工行 2008 年年报显示,去年工行共 发放节能环保项目贷款 491.53 亿元,同比增长 69.17%。其他商业银行如上海浦 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都推出了多种新型模式的绿色信贷业务,主 要包括: (1)项目企业融资模式。这一模式针对的是项目企业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自身发起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对现有的设备及工艺进 行更新和改进,或引进高效节能的生产线,从而产生的资金需求。在该模式下, 银行直接与项目企业建立融资合作关系。 (2)金融租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金融租赁公司与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或 终端客户)签订节能减排设备租赁合同后,向银行提出融资需求,银行通过对项 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的审核,制定融资方案。 (3)节能服务商(emc)模式。在该模式中,融资企业为节能服务商或合同 能源管理公司,他们对终端客户进行能源审计并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银行通过 对项目技术以及企业综合实力的审核,制定出融资方案。节能服务商或能源合同 管理公司为节能客户提供能效服务与工程改造,进行节能减排设备的选择和采 购,节能客户无需出资金,只需将节能效益部分与节能服务商或合同能源公司长 期分享,从而大大降低了客户的成本和风险。而合同结束后,高效的节能设备归 客户所有。 (4)cdm 项目下的信贷模式。仍以我国兴业银行为例,兴业银行将节能减排 贷款与碳金融相结合,推出以 cdm 机制项下的核证减排量收入(cers)作为还款 来源之一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为解决传统贷款模式遭遇的融资难题,兴业银行 运用思路上的创新和项目融资方式,针对深圳某公司垃圾填埋场沼气回收利用处 理项目的情况,侧重考察第一还款来源的有效性,以企业经营状况和现金流作为 贷款审批的主要考虑因素,同时根据项目实施的现金流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来 选择还款期限,使还款时间与现金流收入规模、时间匹配,较好地解决企业还款 压力问题。兴业银行最终为该公司提供了三年期 750 万元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该 项目地实施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 16 万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 数据来源于银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16 赢。 (5)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商卖方信贷模式。融资企业是节能设备的制造商, 节能设备制造商与买方签订采购合同后,为扩大产能向银行提出融资需求,银行 审核后,提供项目融资方案。 (6)节能减排设备供应商买方信贷模式。融资企业是节能项目的设备采购 方,节能设备制造商与买方签订采购合同后,买方向银行提出贷款融资申请,经 银行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审核,提供融资方案。 (7)公共事业服务商信贷模式。融资企业是公共事业服务商提供服务的终 端用户。终端用户向银行申请节能减排项目贷款,银行审核后,向终端用户提供 融资方案,方案的实施将推进扩大公共事业服务商服务领域。 4.2.3 碳金融理财产品创新 在挂钩碳排放权的理财产品方面,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进行了创新突 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