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今年的“两会”上,信用与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难怪, 我国的信用环境之恶劣己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金融以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治理我国的信用环境已成为国人的共识。探讨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 文谨此就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就信用与个人信用制度的相关概念、信用的缺陷与作 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论证了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 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是对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发展的简要评价,即对发展状况的特点、成因、 影响及难点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为迎对入世挑战,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任 重道远。 第三章系统介绍了以欧美为代表的征信国家建设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成功 经验:1 、国家信用体系管理部门发挥了积极作用。2 、个人信用中介机构的成功 运作、良好的个人征信数据环境、完善的法律框架体系与发达的信用管理教育是 这些国家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强有力的支持系统。 第四章是对策:在初始阶段,央行应成为最主要的推动力量,相关政府部门 应在立法、执法、制定优惠政策及发展信用管理教育等方面有所作为;而个人信 用中介机构在建立之后面临建立个人征信数据库、完善个人信用评估机制与征信 数据库的网络化三大重要任务;加强与跨国信用管理公司的有效合作是迎对入世 挑战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消费信用信用管理个人信用制度体系 个人信用调查报告机构征信数据库 a b s t r a c t a tt h ed o u b l ec o n f e r e n c eo ft h i sy e a r ,c r e d i ta n d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p e r s o n a l c r e d i ts y s t e mh a v eb e c o m eah o tt o p i c i ti sn ow o n d e rt h a tt h ev e r yb a dc r e d i t c o n d i t i o n so fc h i n ah a sd e e p l yi n f l u e n c e do u rc o n t r i e s e c o n o m y ,f i n a n c e ,o u r p e o p l e sl i v i n g sa n ds oo n g o v e r n i n gt h ec r e d i tc o n d i t i o n so fo u rc o n t r yh a sb e c o m e o u rp e o p l e sc o m m o ni d e a s i ti so fi m p o r t a n c et os t u d yt h et o p i ct h i st h e s i sw a n t s t os h a l l o w l ys t u d yt h et o p i c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p e r s o n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o fc h i n a m yt h e s i sh a sf o u r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1 h a ss i m p l yi n t r o d u c e dt h ec o n c e p t so f c r e d i ta n dp e r s o n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 ,t h ec r e d i t sd e f e c t s ,t h ee f f e c t so fc o n s u m e rc r e d i t a n di th a si l l us t r a t e dt h en e c e s s i t yt oc o n s t r u c tt h ep e r s o n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a n dt h e i m p o r t a n c eo fc o n s t r u c t i n go u rc o n t r y sf r a m e w o r ko fp e r s o n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 i nc h a p t e r2 ,ih a v es h o r t l ya p p r a i s e d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 so ft h ep e r s o n a l c r e d i ts y s t e mo fc h i n a ,w h i c hc o n t a i n si t sf e a t h u r e s ,r e a s o n s ,i n f l u e n c e sa n d d i f f i c u l t i e s i no r d e rt oa c c e p tt h ec h a l l e n g e sa f t e ru st a k i n gp a r ti nw t o ,i ti s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t h a tw ec o n s t r u c tt h es y s t e mo fp e r s o n a lc r e d i t c h a p t e r3h a s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i n t r o d u c e dt h a tt h ec o n t r i e so fc r e d i tc o n s u l t i n g , s u c ha sa m e r i c a ,e u r o p e - u n i o n s ,h a v eh a dm a n ys u c c e s s f u le x p e r i e n c e sw h i c ha r ea s f o l l o w s :1 t h ed e p a r t m e n t so fc r e d i t m a n a g e m e n th a v ee x e r t e d t h e i r se f f e c t s e f f i c i e n t l y 2 ,t h ec r e d i ti n f o r m a t i o nr e p o r ta g e n c i e s s u c c e s s f u lo p e r a t i o n ,t h ev e r y g o o dd a t a - b a s eo fp e r s o n a lc r e d i t ,t h ep e r f e c tc r e i tl e a g a lf r a m e w o r ka n dt h ec r e d i t m a n a g e m e n te d u c a t i o na r et h es t r o n gh o l d i n gs y s t e m s c h a p t e r4i s as e r i e so fs u g g e s t i o n sa tt h ef i r s tp e r i o d ,t h ec e n t r a lb a n ks h o u l d b e c o m e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p u s h i n g s t r e n g t h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s h o u l de x e r ti t s f u n c t i o n si nt a x e s ,c r e d i tl e g i s l a t i o n ,c r e d i tl a we n f o r c e m e n ta n dc r e d i tm a n a g e m e n t e d u c a t i o n a f t e rt h ec r e d i t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p o r ta g e n c i e sh a v ea l r e a d yc o n s t r u c t e d , t h e yw i l lf a c et h r e es t u r d yi m p o r t a n t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i e sw h i c ha r et oc o n s t r u c tp e r s o n a l c r e d i tc o n s u l t i n gd a t a b a s e ,t op e r f e c tp e r s o n a lc r e d i t - g r a d i n gm e c h a n i s ma n dt h e d a t a b a s e sn e t w o r k t h ec o l l a b r a t i o nw i t ht h ef o r e i g nc r e d i tm a n a g e m e n t c o m p a n i e si s an e c e s s a r yc h o i c et o a c c e p tt h ec h a l l e n g e sc o m i n gf r o mj o i n i n gi n w t o k e yw o r d :c o n s u m e rc r e d i t c r e d i tm a n a g e m e n tf r a m e w o r ko fp e r s o n a l c r e d i t s y s t e m p e r s o n a lc r e d i ti n f o r m a t i o nr e p o r ta g e n c y c r e d i tc o n s u l t i n g d a t a - b a s e 绪论 信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而个人信用制度在我国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个人 信用制度是一国社会信用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等授信机构开展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基础。在我国,人们的信用观念淡薄、社会信用关系极不规 范、信用制度很不完善,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与社会生活 的方方面面。为大力推动国内需求的增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刺激个人消费 需求的政策措施。其中,大力支持商业银行积极发放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与鼓励居 民个人向银行申请个人消费信贷的政策是一项重要的举措。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 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资产结构单一、资产质量低下、盈利性极差、风险高。为 改变这一现状,各家商业银行希望借居民个人消费信贷这一“东风”有所作为; 相当一部分居民也想凭消费信贷改善自身的住房等生活条件。但理想与现实相距 甚远,各项政策措施收效甚微,“三赢”局面盘盘皆输。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个人 信用制度建设的严重滞后。因此,积极探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 在欧美征信国家,个人信用制度已有1 6 0 多年的发展历史。因此,个人信用 制度体系相当完善与发达,在国民经济增长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为商业 银行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国家拥有完善的个人信用相关 法律法规制度、拥有优良的个人征信数据环境、跨国的个人信用管理企业、功能 齐全的征信产品与服务、发达的信用管理教育以及分工明确的国家信用管理机 构。这一切成为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个人信用制度体系 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我国,在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方面的研究及个人信用制度本身的发展严重滞 后于实践的需要。在理论研究与发展方面,尽管一些报刊、期刊上不时有这方面 的文章发表,但非常零星,至今还没有一部关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 的专著出版,更谈不上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国内公开发表的国家信用管理 体系一书是中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课题组的 重要成果,是国内系统介绍一国信用管理体系的著作。但该书侧重于从国家信用 管理体系的整体性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未单独对“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问题 进行系统、深入、详细的探讨,有待从深度、广度、实用性三个方面进行更系统 的摸索。 1 至于在实践中,尽管国内非常成功的实践经验还不多,但从1 9 9 9 年5 月“上 海资信有限公司”的成立并在上海当地开展个人消费信用联合征信试点,某些商 业银行在个人信用评估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成立了几家个人信用管理企业 进行个人资信信息的收集与评估工作。尤为可喜的是信用与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 设已成为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守信的重要现实意义、诚信观念的树立、信 用立法等问题己成为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甚至国家最高领导人经常讨论的话 题。 本人在认真拜读前人与同仁的理论研究成果、认真分析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基 础之上,认真剖析征信国家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比 较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特定的人文环境,努力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 制度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本文共分四章,在对个人信用制度的理论基础、现实意义、发展现状、成因 及影响进行简单分析之后,着重分析了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征信国家的个人信用 制度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并以此为借鉴,结合我国的现实特点,提出了建设我 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的对策。 2 第一章个人信用体系制度建设概述 1 1 信用及个人信用制度的涵义 1 1 1 信用和消费信用的涵义 广义而言,信用f c r e d i t ) 是二元主体或三元主体之间,以某种经济生活需要为 目的,建立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约期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它形 成于古代而广泛流行于近代商务和金融领域之中,是从属于商品和货币关系的产 物,从而构成一个现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和社会生活现 象。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建立在信任( t r us t ) 基础上的能力,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 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受到一个条件的约束,即时间的约束。 中国大百科全书将信用解释为:一种借贷活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 动的特殊形式。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存在的条件下,债权人以有条件让渡形式 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则按约定的日期偿还借贷或偿还贷款,并支付利息。 从现代商业实践角度分析,“信用”一词是泊来品,它来自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体系。英语中的“c r e d i t ”一词,来自拉丁语“c r e d o ”一词,它的意思是“我 相信”,而拉丁语“c r e d o ”一词,又来源于“c r a d ”和“d o ”。c r e d 一词的梵文解释 为“信任”,而d o 是拉丁动词“我给予”的意思。因此,“信用”一词的原始意 思是“我给予信任”f l i 。 信用是从属于商品和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不是任何特定社会形态的专 利。它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西周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时期,当时原始的信用销 售( t r a d ec r e d i t ) 关系已经存在。据文献记载,中国周朝即有“赊”和“欠”等信 用销售有关的记载。但它同我们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信用和信用销售概念不能 相提并论。古代的信用与信用销售概念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主要地是一种短缺经 济。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绝大多数时期绝大 多数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奴隶主、封建地主、官吏、小生产者等迫于生活、生 产及其它需要目的进行的借贷活动都是一种短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活动。而现代 的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概念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它建筑在至少是比较成 熟的买方市场经济基础之上。近代的信用销售源于英国早期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俞敬明、林均跃、孙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社,2 0 0 0 :2 和北美大陆的开发。而真正现代市场上的信用销售和信用管理( c r e d i tm a n a g e m e n t ) 发源于1 8 3 0 年的英国和1 9 3 7 年的美国,其标志是征信公司( c r e d i tc o n s u l t i n g c o m p a n y ) 和服务的出现。 消费信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种重要的信用形式,它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 其它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提供的对象可以是商品、货币或者是劳务。 提供的方式有三种:1 、赊销。它是指零售商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即以延期付款 方式销售商品。在西方国家,消费信用多采用信用卡方式提供,即由银行或其它 机构发给消费者信用卡,消费者可凭卡在约定商店购买商品或在约定单位进行其 它支付,定期由商店与发卡机构、发卡机构与消费者结算清偿。2 、分期付款购买。 多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购买者先支付一部分现款,其余部分按合同规定分期加 息支付。在货款付清之前消费品的所有权属于卖方。3 、消费贷款。即银行及其它 金融机构采取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消费贷款一般为中 长期信贷。一个成熟的消费信用有其形成条件,即:买方市场的存在,由卖方组 织的销售过程,合理回报下的制造商或商业银行资本支持,合法强制采用消费信 用的消费者如约付款的社会机制。 从市场角度看消费信用,它有利于产品质量高、有资金支持等条件的制造商 生存,逐渐将管理水平低下的企业淘汰出市场。对于广大信用消费者,一些过去 看上去一时力不能及的大件耐用消费品走进普通居民家庭已经成为可能。信用销 售能潜移默化改变公众的传统消费意识,慢慢地习惯“寅吃卯粮”的消费观念。 这种做法符合凯恩斯经济学( k e y n e s i a ne c o n o m i e s ) 观点,这有利于扩大市场交 易规模,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当市场处于消费信用发展初期,授信方通常要求信 用申请人提供抵押担保或购买还款保险。这是一国信用制度体系不完善的外在表 现,即一国信用制度与信用、管理不完善的表现。 1 1 2 信用管理和个人信用制度的概念 前面提到一个成熟的消费信用的形成条件之一是合法强制采用消费信用的消 费者如约付款的社会机制,这一社会机制便是信用制度或日信用管理。信用管理 的基本含义是对信用交易进行科学地管理,对消费者个人和企业的资信状况进行 有效的管理。信用制度可以这样理解:为了对信用交易中各行为主体进行有效的 监督与管理,以规范信用交易中各行为主体的信用行为而制定的信用交易方面的 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信用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征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使之 变成征信产品,然后以征信产品为工具,从技术上保证信用交易的成功实现。当 4 然信用管理的全部含义并非仅仅如此而己。除了上述之外,还包括信用立法与执 法、信用管理教育、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管理等方面。从信用制度的完善程度与信 用管理水平影响一国经济的作用看,在经济普遍发达的征信国家,信用制度与信 用管理更侧重于消费者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和对消费者个人信用的管理。而在广大 的发展中国家,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的侧重点在于银行信用和企业信用的制度建 设与管理。正因为我国在消费者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欠缺,所以有必 要认真探讨如何建设与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和加强对消费者个人信用的管理。 本文的目的就是努力探讨如何对我国消费者个人信用交易及消费者个人资信状况 进行有效管理,为此应制定什么样的游戏规则,即个人信用制度。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能证明、解释与查验自然人资信,由国家建立用于监督、 管理与保障个人信用活动规范发展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的总和。个人信 用制度的核心是管理自然人个人的信用状况,目的是规范个人信用活动并保证个 人信用交易的成功完成。对个人信用状况( 或日个人资信状况) 的管理也就是对 征信的管理,相关的制度建设就是征信制度建设。个人征信管理包括对个人征信 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及使用传播的管理,个人征信制度包括个人信用调查制度、 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和个人征信产品的传播制度等。 征信一词的基本意思是征求他人或自身的信用或验证信用,海外华人学者习 惯地将资信调查工作称为征信,它也是对信用管理行业的一种狭义而流行的称谓。 从行业分工角度看,征信对应着有关信息产品的加工和生产,而不强调信用管理 咨询或顾问服务。征信服务的最基本功能是了解、调查、验证他人的信用,使赊 销和信贷活动中的授信方能够比较充分地了解信用申请方的真实资信状况和如期 偿还能力,使授信方的风险降至最低。广义的个人征信制度和征信管理还包括个 人信用评估制度与个人信用咨询制度。 当然,个人信用制度不仅仅指个人征信制度这一单一制度而言,而是一个体 系,即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个人信用制度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一一具体作用于一 国市场经济行为的规范,它保证一国的市场经济从以原始支付手段为主流的市场 交易方式向以信用交易为主流的市场交易方式的健康转变。这就是说,这种机制 创造了一种适应并规范信用交易发展的市场环境。最直接地保证一国的市场经济 走向成熟和国际化,扩大一国的市场规模。就功能而言,一国的个人信用制度体 系必然包括4 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即:个人征信数据的开放和个人信用管理企 业的发展,个人信用制度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建立和执法,即使用信用的规范和 失信的惩罚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政府对个人信用交易和个人信用管理企业的监 5 督和管理,包括信用管理民间机构的建立。信用管理正规教育和研究的发展。 图l 是一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简单示意图。允许个人征信数据开放,并以市场 方式经营个人征信数据,是一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立的物质基础。而个人信用 制度相关法律法规是一国个人信用交易与管理的法律依据,政府部门对个人信用 行业的监督管理则必不可少,个人信用管理教育与研究是一国信用制度或信用管 理不断发展的推动力量。四者由此而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体系。 1 1 3 征信国家的含义 一国当它的信用制度体系( 不仅仅指个人信用制度体系) 比较健全,有信誉 且公正的征信服务在全国普及时,才能够保证以信用交易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市场 经济的健康发展,同这些国家里的企业和消费者个人交易时,可以快速取得该国 资本市场、商业市场上的任何一家企业和消费者的真实资信调查报告,该国的企 业和个人也必然注重维护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这样的国家习惯性地称为“征信国 家”。 总之,征信国家是指具有功能齐全高效运作的个人信用管理企业、健全的个 人征信数据库、完善的法律体系、有效的行业监管机制、发达的信用管理教育和 人力资源的国家。 个人信用制度体系 征信数据 人消费者资信调 个人资信评估 立法和执法il 监督和管理 银行有关立法lj 政府相关部门 非银行有关立li 中央银行 失信惩罚机制ii 民间机构 其它方面li 标准化 图1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示意图 教育和研发 大学常规教育 在职培训 信用管理科研 l - 2信用及个人信用制度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1 2 1 消费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1 、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 ( 1 ) 信用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和市场运行的前提 现代公司理论把公司定义为一系列明确契约和隐含契约的交汇所构成的一种 法律实体,这些契约就包括了公司作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契约、公司作为供 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契约等等。这样,公司的行为实际上就成了一组复杂的契约 系统的均衡行为。其实质就是:明确契约就是一种制度,隐含契约就是一种信任 一一一种对企业的信任。如果没有信任( 信用) ,企业便难以生存下去。而制度能 够强化这种信任。此外,不同社会信用水平的差异,在一定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发 展速度和类型。如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信任半径非常大,企业的发展规模比起华 人社会的企业来说要大得多。 市场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商品的交换乃至任何市场交易行为的实现,首先 要赋予对方以信任。否则,交易便不会发生。如此可见,信任( 信用) 是市场运 行的前提。 ( 2 ) 消费信用具有扩大企业销售额与扩大市场规模的作用 消费信用( 如消费贷款、信用卡及分期付款等) 的使用提高了个人消费者的 购买力,同时也扩大了消费品生产企业的商品销售额,扩大了信用交易总额,从 而扩大了一国的市场规模。一国市场规模的扩大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间接 扩大就业水平,从而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一国处于通货紧缩内需不足 时,这种作用会更加明显。 ( 3 ) 消费信用对消费者的贡献 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市场己成为买方市场,作为信用交易成功保 证的信用调查、信用支付工具、信用管理工具以及各种形式的信用本身已成为人 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消费者来说,个人信用具有提高其生活水 平,提供方便性及处理紧急事件的好处。 消费信用的使用可以解决消费者现实购买力不足与目前生活需要的矛盾,使 消费者提前享受物质生活的便利和舒适,可以提高他们目前的购买力与生活水平。 尤其是那些有较高且稳定的预期收入水平而目前开支较大的家庭和个人,只要信 用是建立在他们获取未来收入水平能力的基础之上。由于事情发展的不可预测性, 7 每个人都会遇到需要用钱的突发性事件,而发达的个人信用制度可以为他们提供 一种支付这些紧急开支的手段。使用信用卡这样的信用工具,可以减少人们现金 的携带,即可以为他们带来方便,又可以增加安全性。 ( 4 ) 消费信用具有宏观经济功能 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的宏观经济功能自不必说,个人消费信用同样具有宏观 经济功能,只是作用的形式有一定的差异而已。当一国处于通货紧缩时,给予一 定的优惠政策能扩大一国的个人消费信用规模和消费规模,从而扩大该国的市场 交易规模,刺激消费需求,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而当一国出现过热需求与通货 膨胀时,限制乃至降低一国个人消费信用的规模是抑制过热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的一条重要途径。 ( 5 )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将为我国商业银行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几十年来形成 的资产形式单一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的改观,导致银行风险高而盈利性差。个人 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将有助于商业银行摆脱资产形式的单一局面,有利于商业银 行资产结构的优化,提高信贷资产量从而降低风险、增加盈利,为我国国有商业 银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消费信用的负面作用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消费信用也有其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 1 ) 在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 消费信贷业务时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如果银行未能建立起良好的个人信用风 险防范机制,消费信贷规模越大则意味则银行的风险越大。从而为银行带来新的 不良资产,最终难以达到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自量、降低风险、增加盈利的 目的。 ( 2 ) 一国消费信贷规模的无限扩大可能导致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尤其当 一国己处于通货膨胀时期,更可能加剧通货膨胀,不利于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 展。此时,中央银行必须适度控制消费信用规模( 尤其是控制商业银行的消费信 贷规模) 与制定更严格的消费信贷政策( 如提高分期付款的首付比例、控制消费 信贷总规模、提高消费信贷利率水平及缩短分期付款的期限等) 。 ( 3 ) 就个人而言,消费信用的过度使用,以致于超出个人的偿还能力,会使 个人陷入债务危机与过度消费。就企业而言,依靠消费信贷支撑起来的虚拟经济 会刺激企业过度扩大生产规模、供过于求,最终导致产业结构的畸形发展。 r 1 2 2 信用本身的缺陷及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l 、信用本身的缺陷 ( 1 ) 信用的负外部性效应。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信用本身有其固有的缺陷。 我们在讨论信用的形成过程中,我们的一个隐含假定是基于“适者生存”法则, 即无信者总是被排除在博弈之外。而事实上,这一法则并不是总是成立。当绝大 多数决策者缺乏信用,不提供信任时,少数提供信任者只能单方面受损,它在信 用上的投资无法获得相应的收益,相反它的无信用行为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这 就是信用的负外部性。相反,当绝大多数决策者都保持并提供信任时,少数决策 者的无信用行为就会招致严厉的惩罚。这是信用的正外部效应。如中国目前普遍 存在的“三角债”现象就是一种典型的信用负外部性。相反,在信用的正外部性 现象中,如果企业拖欠货款,它就根本找不到贸易伙伴,使其拖欠货款的成本极 高。 信用负外部性的产生并不是必然的。同样,信用的正外部性效应也并不是天 然就会出现的。导致信用负外部性的主要原因是信用交易方面的制度欠缺和一国 政府疏于对信用的管理。当一国政府对其信用疏于管理或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以及尚未建立信用制度或在信用制度建设上出现失误时,信用交易中各信用主体 的行为便缺乏外界力量的有效约束。在一场没有合理的游戏规则与缺乏外界力量 的有效约束的信用交易过程中,由于各经济主体的趋利本性,不信用行为的发生 便不可避免,信用的负外部性的出现成为必然。反之,如果有足够强大的外界力 量对信用交易过程中的不守信经济主体进行有效的约束与严历的制裁,使失信成 本高于失信而产生的收益,信用的负外部性效应便会消失,信用行为的正外部性 便会出现。因此,信用制度建设和信用管理变得非常重要。 ( 2 ) 信用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在金融市场上,在做出正确决策时,市场的一方并不了解这个市场上的另一 方,这种不平等叫做信息不对称。例如,对于个人消费信贷项目的潜在风险,借 款者通常比贷款者要了解得更多一些。信息不对称是信用交易过程中的一个普遍 现象,因信息缺乏而在金融市场上造成的问题可能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之前和 交易之后。 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会导致逆向选择。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 择就是那些寻找贷款最积极而且是最可能得到贷款的人。由于逆向选择使得贷款 可能招致信贷风险,贷款者可能决定不发放任何贷款,即使市场上有信贷风险很 9 小的客户存在。在个人信用交易中,银行等授信机构因为对个人消费者缺乏充分 的了解,担心放贷风险,即使对信用良好的个人消费信贷申请者也不会发放贷款。 道德风险是在交易发生之后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金融市场上的道德 风险指的是借款者可能从事贷款者不希望看到的那些活动的风险,因为这些活动 使得这些贷款可能不予归还。由于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归还的可能性,贷款者可 能决定不发放贷款。在个人信用交易中同样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 3 ) 个人信用交易中的交易成本问题 交易成本是金融市场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在金融市场中进行金融交易时,需 要支付一定数额的交易费用,这就是交易成本。金融工具的买卖者或者自己去交 易,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交易。后者有一个佣金的问题,在此交易成本外表化。前 者同样有一个交易成本的问题,只是相对隐蔽而已。在信用交易中,交易成本直 接关系到银行等授信机构的盈利水平。如果单位交易成本比较高,会降低交易过 程中的盈利能力。于是,对付高交易成本的办法之一便是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 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单位投资的交易成本随之下降。因此,实现规模经济是银 行追求的目标。但个人信用交易难以实现规模经济以降低单位投资的交易成本, 因为个人信用业务是零售业务,消费者单笔信贷额度非常小,银行为降低个人信 用交易中的信贷风险,就必然会大大增加对个人消费者资信调查的成本。银行如 何平衡个人信用交易中的风险与成本是一件很棘手的问题。 同样,个人信用申请者也面临一个成本问题。目前,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存在手续繁琐、担保条件苛刻、调查成本高昂等问题,个人信用申请者要得到一 笔消费信贷要花费大量的时问和精力。这种个人信用交易中的隐性成本远远高于 外在化的交易成本一一利息成本与手续费成本。 ( 4 ) 个人信用交易中的成本与收益比较问题 市场经济中的信用交易过程实质上是各信用主体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在这 一博弈过程中,各信用主体守信与不守信行为的选择、对谁守信对谁不守信的选 择,往往是守信行为与不守信行为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与权衡的结果,即守信与不 守信的效用问题。社会信用行为也是一种效用最大化行为。按哈林 ( k h a l i l ,1 9 9 0 ,19 9 7 ) 对效用的分类法,效用可分为两类【2 】:一类效用是指人们从 物质产品中所获得的物质效用, 另一类效用是指人们从“自我完善”产品中所获得的精神满足。这里的“自 2 杜金岷、朱小明、周鑫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行为的博弈分析南方金融,2 0 0 1 ,2 9 5 ( 7 ) :13 1 0 我完善”产品是指一种精神产品,以满足人们对尊重、赞美、荣誉的需要,比如 自我超越、人格完美等。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哈林的分类从两个方面来把社会信 用行为纳入人们的效用函数:一方面,社会信用行为通过诚实守信、遵守合约、 严守交易规则,从而能够获取短期或长期的物质利益。从短期物质利益而言,主 要是指经济活动中交易费用的降低、经济效率的提高,当然从短期来说,单个经 济主体也能从破坏社会信用中获利。就长期利益而言,一是指社会信用行为所带 来的商机、信誉等,它是一种长期的无形资产,能够为经济主体带来长远收益。 二是指社会信用行为在经济主体的长期重复博弈中使双方达到触发策略均衡而增 加利益。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人们从社会信用行为所获得的是一种物质效应。另 一方面,社会信用也能够满足人们对赞美、尊重、荣誉的需要,从而又是一种精 神产品。相反,破坏社会信用的行为使经济主体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而产生负 的精神效应。经济主体在博弈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效用函数来权衡社会信用行为 与破坏社会信用行为所产生的效用大小,依据自身行为效用最大化原则来选择自 己的战略。 2 、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及加强个人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上述已谈到信用交易中的几个问题:信用的负外部性效应信用交易中的 信息不对称信用交易中的交易成本问题社会信用行为的效用问题。 前面已经分析了信用负外部性效应是因为缺乏信用制度与信用管理这一外部 约束力量,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建设个人信用制度,以规定个人信用交易 中授信机构、受信机构、个人信用中介机构、原始征信数据拥有者以及个人资信 报告的其他使用者各自的权利与责任,以规范它们的信用行为。同时加强对个人 信用交易中各经济主体及信用交易本身的监督管理。个人信用中介机构、原始征 信数据的拥有者及部分资信报告的使用者尽管没有直接涉及到个人信用交易,但 它们的行为都与个人信用交易有关。克服信用的外部性效应的关键是完善个人信 用制度体系中的法律法规体系。 为克服个人信用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唯一途径 是获得个人消费者详尽而真实的资信信息。如果授信机构分别、独立地去收集消 费者的资信信息,必将造成社会成本不必要的增加。同时,为降低在收集个人资 信信息中的交易成本,银行及个人资信信息的其它使用者可以共同利用个人资信 调查报告机构提供的个人资信信息,即实现个人资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以降低 交易成本。通过个人资信调查报告机构这一集中信息收集机制能发挥专业化优势 与规模经济优势,其实质是将各授信机构分散的信息收集任务通通集中于一家或 1 1 几家个人资信调查报告机构来完成,由零售业务转化为批发业务。而个人消费者 的同一资信调查报告可供多家授信机构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个人资信报告的使 用率,从而降低了单位成本。这就是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中的征信制度建设, 它主要包括:个人信用调查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及个人信用传播制度几个方 面。 由于社会信用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基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为了防止各信用主 体不信用行为的发生,必须制定一种制度:以增加不守信行为的成本、降低不守 信行为的收益,使不守信用者无利可图并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迫使不守信用者“出 局”。这就是信用制度建设中的惩罚机制的建立问题。社会信用构建的根本途径是 增加不守信的惩罚成本,加大对不守信行为的威胁力。政府的作用就是建立并执 行一系列正式规则和非正式的约束来增加对不守信行为的惩罚成本。前者的威胁 力最大、最直接,而后者则是一个较缓慢持久的过程,其效果是渐进的。但非正 式的约束真正建立起来后,其效果则是持久而深入的。因此,非正式约束对信用 构建的意义同样重大。 1 3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的意义 1 3 1 在提升社会整体信用水平、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现代市场经济是以金融为轴心运转的,金融活动实质就是信用活动。在市场 经济发达国家,信用是一个人立足的基础,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很便捷地得到消 费信用的支持,而信用劣迹者会使信用的提供者敬而远之。同时,严格的法律制 度和社会准则,以及由此形成道德规范,都对每个人形成种种外部约束力,使违 背信用的行为终身受害,使违约所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其收益。当这种个人信用 成为全社会恪守的信用准则时就能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秩序,提升社会整体信用水 平。 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信用制度,信用是交换的基础,因此发达的信用在某种意 义上可以说是发达的市场经济。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要以发达的信 用和完善的信用制度为基础。但是,除了企业间、法人机构间的各种契约及各种 信用往来以外,发达信用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极致”到个人,没有个人的 信用制度,没有对个人提供信用支持的机会和规则,绝大多数消费者就永远是无 力的需求者。同样,政府的福利政策、政府的安稳运行,都需要以个人信用制度 为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的经济活动会在多个层面以多种方式表现出 来,这些都需要有强有力的个人信用制度的支持。因此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在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以扩大内需,为此政府连续出台了降 息、开征利息税等一系列刺激居民消费的措施,各家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了个人 消费信贷业务实施细则,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现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 务是在没有个人信用制度基础的条件下推行的。如果建立了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 政府各项鼓励消费的政策就会在个人信用良好的居民中加以落实,从而达到扩大 内需、刺激经济之目的。并且,随着居民住房体制改革的加快,个人信用制度问 题更加迫切地被推到了前台: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住房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培育 以个人需求为主体的住宅市场的需要,更是强化银行住房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需 求。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个人资产业务的开展。 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有利于降低个人信用交易成本。个人信用的特点决定了 在银行开展个人信贷业务时交易成本偏高,居民个人在申请个人信贷业务时,同 样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问题( 主要表现为申请手续繁琐复杂、担保条件苛刻等方 面) 。当数家授信机构对同一居民提供个人信用业务时,各自的资信调查活动造成 不必要的浪费。如果拥有资源共享的专业化的个人信用调查评估咨询系统,那么 个人信用的交易成本会大大下降。 随着我国保险业务的大力发展,尤其是人寿保险与财产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 保险服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日益密切与重要,居民购买保险产品与服务的机会越 来越多,并且将伴随人的一生。良好的个人资信报告能为居民购买保险产品与服 务提供方便与帮助。随着我国人才流动性的提高与人才市场服务机制的完善,“跳 槽”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应聘会是家常便饭。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 或职业 信用记录) 能为应聘者提高信心,也更方便雇主了解应聘者的情况。由此可见, 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对我国保险业务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1 3 2 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是我国应对入世挑战的必然选择 入世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并将对我国金融业形成巨大的冲击, 已成为国人的共识。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形成的威胁在经济发达地区己初露端倪。 2 1 世纪经济报道2 0 0 2 年4 月1 日头版头条报道:“爱立信熊猫为何。背叛 中资银行”一文披露了南京爱立信熊猫通讯有限公司( e n c ,简称“爱立信熊猫, 由爱立信( 中国) 有限公司与老牌国企熊猫电子集团合资) 中断了其最大的合作 伙伴一一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及工商银行南京分行的信贷业务,转而与汇丰银行、 渣打银行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同时又在积极寻求与花旗银行的合作关系。在爱 立信熊猫的这次决然“背叛”中,交通银行南京分行等中资银行只能以出局而告 终。2 0 0 2 年3 月,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对江苏省2 0 0 1 年度银行业系列统计 数据的出台更让人嗅到了危险气息:截止到2 0 0 1 年底,外资银行上海分行在江 苏省的外汇贷款以达1 20 9 亿美元,相当于江苏中资银行外汇贷款额的 3 6 4 5 【3 1 。 “金融高端告急,制度双轨待变”一文评论:近十年内,外资银行在中国的 战略目标并不是整个中国市场,而是要抢占国内金融服务业市场中利润最丰厚的 高端市场。这是目前中国社会整体经济收入水平以及外资银行自身的营运成本和 盈利预期所决定的。这里所谓的“高端市场”,在地域上主要是指中国沿海和内 陆的中心城市,客户群主要包括跨国公司在华的合资企业、中国居民中的高收入 阶层以及一部分优秀的民营企业。高端市场才是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争夺的 “主战场”l 4 。 由此可见,在个人金融业务领域,外资银行早己瞄准了中国居民的高收入结 层,为这些客户提供个人金融服务( 包括消费信贷服务) 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外 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领域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同时,外国跨 国的个人信用管理公司进军我国个人信用管理行业向国内尚未起步的个人信用 管理企业发起挑战也只是早晚的事。 其实,国际著名的企业信用调查公司早已进入我国企业征信行业,如国际最 著名的邓白氏集团( d u n b r a d s t r e e tc o r p ) 是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信用调查类的 信用管理公司之一,其下属的邓白氏国际信息公司几乎在世界各国都设有分支机 构或办事机构。邓白氏国际信息( 上海) 公司成立于1 9 9 5 年、邓白氏北京办事 处成立于1 9 9 6 年底,二者都隶属于邓白氏亚太集团公司的中国大区领导。t c m 国际信用管理公司1 9 9 7 年在山东发展了第一家连锁店,而美国信用管理公司一 a b c 公司( t h ea b cc o m p a n i e s ,i n c ) 近年来在中国征信市场也比较活跃。此外, 日本最大的信用管理公司一一帝国征信公司、台湾的中华征信所企业股份有限公 司等近年来也在国内开展相关业务1 5 】。 至于几家大型跨国个人信用管理公司在中国尚没有或较少开展消费者个人 征信业务。但入世以后,这些跨国公司也必将进入我国个人征信服务行业开展相 关方面的业务,并为外资银行、中资银行、保险公司、雇主、公共事业单位等提 3 1 爱立信熊猫为何“背叛”中资银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