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论国际货币多极化及对中国的启示.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论国际货币多极化及对中国的启示.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论国际货币多极化及对中国的启示.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论国际货币多极化及对中国的启示.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论国际货币多极化及对中国的启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一直占据着国际货币体系的霸权地位,在发挥国际货 币三大职能方面扮演着主要角色。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走向多极化, 美元的霸权地位也开始受到挑战。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了国际货币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首先,由于美国 经济地位下降、巨额贸易逆差和外债、外国美元储备回流减少、再加上经济增长 模式爆发危机,美元持续贬值,国际货币地位受到威胁,最为明显的是其在石油 交易中的计价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美元霸权地位摇摇欲坠。其次,欧元凭借着欧 元区强大的经济和贸易实力、 发达且迅速成长的金融市场、 以及强大的政治实力, 成功和稳固的确立了世界第二重要货币的地位,对美元的霸权地位形成挑战。最 后,日本、俄罗斯以及各经济货币一体化组织,都在积极推进各自货币走向国际 化,促进了国际货币格局的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进一步对中国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应该将所持有的 大量外汇储备币种多元化,以分散国际货币格局改变所带来的外汇风险;更重要 的是,中国应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国际货币多极化,人民币,国际化 ii abstract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us dollar has been taking up the hegemony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nd playing a main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ctions. however,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situ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is changing; and the hegemony of us dollar is being challenged.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multi-polariz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by the follow ways. first, since the economy status of the usa has declines, the usa has enormous trade deficit and foreign debt, the dollar reserves held by foreign countries reflow to the usa less and less, and the pattern of economy increase cannot sustain, the us dollar depreciates continuously, and cannot maintain its hegemony. second, six years after its creation, the euro is firmly and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s the worlds second most important money, and shares the role of the worlds key international monies with the us dollar. in the end, japan, russia and some economic and monetary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s are actively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ir currencies, which will affect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n this context,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two proposals to china. on the one hand, china should diversify it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to scatter the foreign exchange risks. what is more important, china should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so as to realize the renaissance of china. keyword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multi-polarization,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特此声明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导师签名:导师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1 第1章 引言 第1章 引言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中的超级大国,同时布雷顿森林协定确 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原则和运行机制,即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 位。然而由于本币国际化能带来的国际铸币税以及分享他国经济增长等种种好 处,凡是大国经济,都对本币国际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世 界经济不可逆转的走向多极化,美元的霸权地位也开始受到挑战。世纪之初,欧 元顺利启动以及随后逐渐站稳脚跟,对美元霸权日益形成竞争和挑战。亚洲以及 俄罗斯经济的崛起,也必然会对现存的国际货币格局产生冲击。 第 2 章 美元霸权的衰落 第 2 章 美元霸权的衰落 货币霸权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是国际货币关系发展的产物, 它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形成和发展。货币霸权具有主导性和惟一性的特征。 主导性是指享有霸权的货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居于明显优势乃至垄断地位,在发 挥国际货币三大职能, 即记账单位、 交易中介和价值储藏手段方面扮演主要角色, 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惟一性是指在全球居于主导地位的货币是独一无二 的。在世界货币史上,只有英镑、美元先后拥有货币霸权。 自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霸权地位以来,美元成为世界主要的 储备货币,是国际贸易金融结算的主要货币,是国际资产交易、对外投资、证券 买卖的计价单位,美国的跨国公司还占据了国际金融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 银行、外汇交易商)的主导地位。 同时美国还通过其所握有的决定性的投票权操纵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该组织 1/5 以上的投票权。根据规定,各种重要问题, 如修改协定、调整基金份额等,都必须有 4/5 以上的多数票通过才能生效。而不 征得美国的同意,就不可能获得 4/5 以上的赞成票,也就不可能通过任何重要的 决议。这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成为美国利用美元霸权对外经济扩张的一个工 具,为美国经济和美元霸权提供服务。 然而,美元霸权在经过了 60 年代的衰落、90 年代的重振之后,地位逐渐衰 弱,进入新世纪,随着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美元已经开始渐渐丧失其在 全球的货币地位。 2 2.1 美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对美元霸权地位的影响 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货币的国际地位与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存在很强的相关 性。美元霸权地位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美国经济霸权确立的标 志,也是美元霸权确立的标志。尽管美元地位随着美国经济的起伏有所升降,但 总体上来看,美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得益于科技革 命、经济全球化以及自身调整等因素,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美元一直牢牢占据着 国际货币的主导地位。 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超级经 济大国的地位岌岌可危;但美国并没有摆脱经济周期性增长规律,经济的结构性 问题依然存在,有些问题还在进一步恶化。高消费、低储蓄、高债务是长期性的 问题,贸易和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扩大,财政收支再度由盈余转为赤字,这些问题 反映为美国经济对外资的长期依赖型和脆弱性,因而为美元汇率长期下跌和国际 货币地位下降埋下了隐患。 2.1.1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 gdp 的比重下降 0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year gdp:usa/world 图 2.1 美国 gdp 占世界 gdp 的比重1 在经历过长达十余年的经济滞胀之后,美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抓住时机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和“新经济”得到了长足发 1 由美国 gdp/世界 gdp 得出,数据来源于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october 2007 3 展。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即扭转了财政赤字,又促进低通胀 下的持续增长。1991 年 3 月至 2001 年 3 月,美国出现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期, 年均增长率为 3.4%,高于日本 1.1%和欧盟 2.0%;失业率从扩张期开始时的 7% 以上降至 3.9%,通胀率降至 3%以下,均为 30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实现了低通胀 下的稳定增长。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所占比重大大上升, 从 1991 年的 24.97% 上升至 2001 年的 32.09%。 然而,美国的“新经济”并没有摆脱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规律。企业过度投资, 股市泡沫膨胀,国际收支持续逆差, “911”事件削弱了美国“投资天堂”的地 位,安全问题加上其他问题导致流入美国的外资大减,美国经济在 2001 年开始 衰退。当年美国 gdp 增长仅为 0.8%。虽然布什政府积极调整经济政策,美国经 济在 2003 年时重新出现 3%的增长,但其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开始逐年下降, 2007 年降至 25.85%,比 2001 年下降了六个百分点。 2.1.2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和巨额外债的不可持续 在过去的 30 年里,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不断扩大,已由全球最大的债权国转 为最大的债务国。2006 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已扩大到 8114 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内 生产总值的 6.2%。经常账户赤字的扩大,需要大量外资流入来为其融资。美国除 了依靠铸币税进行弥补以外,主要依靠巨额海外资金的流入,即用金融商品输出 所取得的资本账户的盈余来为平衡经常项目赤字。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0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十亿美元 图 2.2 1991-2006 年美国经常账户余额2 2 数据来源: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october 2007 4 表 2.1 美国对外负债每年的净增加额(1998-2007) (单位:十亿美元)3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数额 328.8 408.9 497.8 338.0268.8287.7778.2259.5 800.3 992.6 在海外资金的流入中,石油美元的回流显得举足轻重。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 货币,美元在石油交易中的特权是美元霸主地位的重要支撑。8000 亿至 10000 亿 “石油美元”投资于美国的金融资产,不仅使美国经济受益,而且成了美国控制 世界石油生产、运输和价格,进而主导国际经济秩序的一张独有王牌。 然而,从资本项下输出的金融商品包括股票在内都是债务,而债务是必须偿 还的。每年美国净增加的负债都数额巨大,2007 年美国的对外债务净增加额高达 9926 亿美元。美国对外负债日益严重,偿债能力受到巨大挑战。当美国无法承受 债务还本付息的负担时,美国连年经常项目逆差的现象将无法持续,外国资金包 括石油美元也不再流入,美元将发生严重的信用危机,大幅贬值,导致美元危机 的重演,进一步将影响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定价权,对美元的霸权地位造成显著 负面影响。 2.1.3 外国美元储备流向对美国经济及美元的影响 当美国相对于其他国家出现贸易逆差时,就会支付美元;获得美元的人会把 美元卖给该国中央银行,以换回本国货币;而该国中央银行将会反过来把这些美 元重新投资到美国。这些资本的流入体现着美国金融账户的盈余上。 大量美元资金由海外进入美国后,又通过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创造出了更多 的流通货币,并取得以美元计价的资产,造成美国资产价格不断上扬,产生严重 的泡沫。 然而,随着近年来美元不断走软,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吸引力下降,国外资金 纷纷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各国中央银行也纷纷降低美元储备的比重,回流美国的 资金不断减少。尤其是石油输出国将所获得的“石油美元”更多地转投向了以欧 元、日元计价的资产,对美国的资金流入造成了更大的压力。美国的贸易赤字开 始得不到弥补,美国资产也严重供大于求。随着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下 降,美国经济的泡沫开始破灭。这又将反过来导致美元进一步走软,进而对美元 地位造成巨大影响。 3 数据来源:federal reserve board, flow of funds accounts, flow tables f107, rest of the world。 5 2.1.4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破灭 由图可以直观地看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状况:2007 年个人消费支出贡 献了 gdp 的 70.33%,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总额占 19.43%,私人投资总额所占比 重仅为 15.36%,由于美国的贸易逆差,产品和服务净出口为负的 5.12%。4 表 2.2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个人消费支出 国内私人投资 总额 产品和服务的 净出口 政府消费支出和 投资总额 -10.00%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个人消费支出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 图 2.3 2007 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美国经济 70%以上是由个人消费拉动的, 消费信贷和抵押贷款一直高速增长。 近两年来,美国个人所得的增加幅度已迅速下滑,但消费者负债增加的幅度却没 有相对趋缓。截止至 2007 年底,消费者债务已经高达 2.5 万亿美元,占 gdp 的 18.4%;抵押贷款余额已累计达到 10.5 万亿美元,占 gdp 的 75.9%。 4 数据来源: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fourth quarter 2007. 项目 金额(十亿美元) 百分比 gdp 13841.3 100% 个人消费支出 9734.2 70.33% 国内私人投资总额 2125.4 15.36% 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 -708.0 -5.12% 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总额 2689.8 19.43% 6 美国消费者面临过度负债的压力,但仍能从银行继续借贷。消费者用新债偿 还旧债,并用偿还旧债的本金和利息后剩余的钱继续消费。世纪初美联储的超低 利率政策极大的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抵押贷款者持续提供新的抵押贷款,包 括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5。 为了分散风险, 贷款银行和金融公司又将次级贷款打包, 发售资产抵押证券。此后,基于次级抵押贷款的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包括投资 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在内的几乎所有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都卷入其中。 对房地产市场的大量投资推动了房价的上扬,吸引了更多的国外资金。越来 越多的资金投入又进一步刺激房价高涨。贷款公司对次级抵押贷款的条件也越来 越宽松, 次级抵押贷款占美国全部房贷的比例从 2001 年的不到 5%跃升至 2006 年 的 20,因为在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发放次级贷款对于房地产金融机 构而言可以获得更高的贷款利率,即使发生违约,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拍卖抵押 房地产而回笼贷款本息。 然而 2005 年以后,为了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美联储 17 次加息。随着利率 的不断提高、房价随之下跌,这种“庞齐(ponzi)式欺诈” 6不再能够维持。市 场利率的上升使得越来越多的贷款者不堪重负,房地产价格下跌使得金融机构即 使拍卖抵押的房地产也难以得到本金的偿付。2007 年,美国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宣 布巨额亏损甚至破产。次级贷款危机由此爆发。拉动 70%gdp 的个人信贷市场的 分崩离析,正在和即将对美国经济产生巨大打击。美联储、imf 等机构纷纷调低 对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 美国经济泡沫的破灭将导致美元进一步疲软, 严重削弱美元的国际支付能力;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严重影响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计价体系,伊朗甚至宣 布在石油交易中不再使用美元进行计价;人们对美元的信心下降,也将导致美元 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下降。最终,随着美元国际地位的下降,国际货币格局将朝 着多元化方向不断前进。 2.2 延缓美元霸权衰落的因素 美元霸权对维护美国经济霸权乃至全球霸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美国 会运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的优势,全力维护美元霸权。美国对美元霸 5 向信用程度较差的购房者提供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对贷款申请人信用程度和首付比例要求较低,但利率通 常比一般抵押贷款高 2-3 个百分点。 6 一种欺诈手段,欺诈者承诺给投资者高额回报,并将后继投资者的资金支付给前期投资者作为诱饵,以吸 引更多投资者,知道没有新的投资者加入,资金也将耗尽为止。 7 权的各种战略部署在不同程度上维护了美元的国际主导地位。而由于历史惯性的 存在,孕育一个新的国际货币制度以及对美元霸权的更迭,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 渐进过程。 2.2.1 美国的战略部署延缓了美元霸权的衰落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即开始为建立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格局进行战 略部署。当时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为美国加紧调整对外经济战略、建立美元霸权和 对外扩张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美国不失时机地推动建立以“双挂钩”为支柱 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关贸总协定,实施扶持盟国复兴计划,从此奠定了美元 的霸主地位。 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由于黄金非货币化,其他货币影响有限,国际 货币制度变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体系。美国调整其美元 霸权战略,对日元、欧元等货币一体化和国际货币多元化作为防范的主要对象。 在目前美元霸权面临危机的时刻,美国也必将采取措施处心积虑的维护美元地 位。 (1)运用和操控美元汇率变动 美国致力于重振国内经济的同时,对外通过美元汇率的灵活性,竭力打压竞 争对手。例如,1985 年,美国通过“广场协定” ,迫使日本在随后的 10 年内允许 日元币值上升 2 倍,造成日本经济长达 10 年的低迷,抑制住了日本当时步步紧 逼的势头。而 80 年代前半期和 1995 年后,美国又根据形势变化先后实行了强势 美元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支持低通胀下的增长,支撑了美元的国际地位。 (2)利用资本市场打击对手 在资本市场上,美国也通过其对冲基金、共同基金之手打击、遏制对手。 1992 年,索罗斯冲击欧洲汇率机制,延缓了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1997 年,美国对冲 基金和共同基金冲击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经济,使其陷入亚洲金融危机。而美 国在危机过后大肆以低价收购受害国的企业体别是金融机构,实现并巩固美国经 济霸权及美元霸权。 (3) “石油美元”战略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达成一项“不 可动摇”的协议,双方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并得到石油输出国 组织(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的同意。从那时起,美元与石油紧密挂钩,二者之间 被画上了无形的等号,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必须要有足够的美元储备。石 8 油输出国获得的巨额顺差则被称为“石油美元”。 美元在石油交易中的特权是美元霸主地位的重要支撑。世界其他国家用实实 在在的商品与服务从美国换取美元去购买必不可少的石油,而石油输出国为寻求 高额收益,不断将其获得的“石油美元”投向华尔街金融市场,变成美国的股票、 国债等金融资产,填补美国的贸易与财政赤字,支撑美国经济。一旦这张王牌受 到威胁,美国会用各种手段来维护美元霸权。据报道,伊拉克战争前几个月,有 一份报告分析指出欧佩克今后向欧盟出售石油可能换汇欧元,而不是美元。美国 发动伊拉克战争则阻止了石油美元制改成石油欧元制。 7 美国运用适当的战略部署,建立了美元霸权并延缓了它衰落的过程。但美元 霸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牺牲他国利益来维护,这必然使美国与其他国家矛盾 加剧,从而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因此美元霸权的衰落无法被阻止。 2.2.2 历史惯性对美元主导地位的维护 西方学者道格拉斯诺思提出制度变迁中的轨迹和路径依赖问题,即过去对 现在和将来将产生强大影响。这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历史惯性。在一种经历了长时 期的相对稳定的国际货币制度下,新国际货币体制的形成和变革不可能一蹴而 就。一方面,既得利益集团必然会千方百计地维护现有制度;另一方面,当前被 广泛使用的国际货币已经形成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国际货币体系的剧烈变动必 将引发全球经济的大起大落,使各国经济受到损失。 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以来, 美元就成为最重要的贸易、 投资和储备货币。 目前,世界贸易的2/3都用美元来计价,各国中央银行储备的2/3也是美元形式。 美国以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大规模公开信贷市场、强大而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和强 大的中央银行、以及容量巨大的美国国债市场支持着美元国际化。美元通过在国 际经济活动中特别是作为“交易中介”已经形成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如果在包 括石油贸易在内的国际贸易中,突然改用美元以外的货币作为计价和支付手段, 或者各国急剧减少美元储备,抛售美元,都将在打击美国经济的同时,给各国自 身经济带来严重伤害。这是各国政府都不愿意见到的。因此,各国会在一定程度 上努力维持美元的稳定,争取时间以缓慢调整拥有的国际储备货币结构,以实现 平稳过渡。 因此,这种历史惯性部分抵消了美国经济实力下降对美元霸权的不利影响, 延缓了美元霸权衰落过程。但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货币霸权更替从根本上 7 登威廉恩达尔, 一个新美国世纪伊拉克战争与美元和欧元隐蔽的争夺战 , 全球化2004 年 2 月。 9 是由经济实力所决定,随着世界经济多极化的不断发展,历史惯性只能延缓却无 法改变国际货币体系转变的步伐。 第 3 章 欧元对美元霸权地位的挑战 第 3 章 欧元对美元霸权地位的挑战 2002 年 1 月 1 日欧元作为一个完全意义的实实在在的货币正式面市流通, 标 志着一个划时代的“欧元新纪元”的开始。六年之后的今天,欧元成功和稳固的 确立了世界第二重要货币的地位,成为美元取代英镑霸主地位以来第一个真正挑 战美元的货币,同时正在也将继续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国际货币体系产生巨大影 响。 3.1 欧元挑战美元的主要表现 欧元启动以来,在经历种种考验之后,不仅被成员国 3 亿多公民所接受,也 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 凭借欧盟整体经济实力, 依托欧洲统一大市场, 欧元从启动一开始就超过了日元,现已确立并牢固占据世界第二大货币地位,在 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稳步上升,对美元的霸权地位形成了挑战。 3.1.1 欧元的发展使“特别提款权”的确定发生了变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的价值由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四 种(欧元出现之前为五种)自由兑换货币组成,这四种货币在其中的比重在很大 程度上反映了该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 表 3.1 “特别提款权”权重及变化(1981-2000)8 时期 货币 1981-1985 1986-1990 1991-1995 1996-2000 美元 42 42 40 39 德国马克 19 19 21 21 日元 13 15 17 18 法国法郎 13 12 11 11 英镑 13 12 11 11 8 资料来源: 世界经济年鉴1981 年、1990 年、1995 年、1999 年卷 10 表 3.2 “特别提款权”权重及变化(2001-2010)9 时期 货币 2001-2005 2006-2010 美元 45 44 欧元 29 34 日元 15 11 英镑 11 11 特别提款权自 1981 年将计价货币由 16 种减为 5 种后,美元的比重由 1981 年的 42%连续下降为 2000 年的 39%;德国马克的比重则由 19%上升为 21%,均居 第二位。1999 年欧元的成功启动时特别提款权的货币构成不得不发生变化,由美 元、德国马克、日元、法国法郎和英镑五种货币变为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 种货币。 2001 年四种货币的权重分别为美元 45%、欧元 29%、日元 15%、英镑 11%。 虽然美元的权重有所增加,但欧元与美元的差距却比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都要 小。到 2006 年权重再次调整时,美元比重再次下降了一个百分点,由 45%降为 44%,而欧元的比重则大幅上升,由 29%升为 34%,进一步缩小了与美元的差距。 3.1.2 欧元作为国际计价单位得到广泛的认同 从国际计价单位的职能看,世界上已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其货币与欧元 建立了联系汇率;为维护汇率稳定,许多国家将欧元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干 预货币。俄罗斯央行于 2005 年开始取消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转向钉住一揽 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当时美元占 90%,欧元占 10%。在随后几个月的时间内,俄 罗斯央行不断提高欧元在一揽子货币中的比重,变为美元 70%、欧元 30%。沙特 阿拉伯货币政策署官员曾表示,由 6 个石油产出国组建的共同货币“阿拉伯 第纳尔”将会与欧元挂钩,或者与一揽子货币挂钩,而不是与美元挂钩。 在国际贸易中美元虽然仍是主要计价货币但以欧元计价并统计有关数据 的做法越来越普遍。欧元区国家对外进出口都是以欧元计价。2004 年 12 月欧佩 克维也纳部长级会议上,欧佩克秘书长席尔瓦曾明确表示,该组织正在考虑摆脱 美元转用欧元计价的方案。2006 年伊朗政府还宣布将成立石油交易所,并将以欧 元作为石油定价和交易的货币单位。 9 资料来源:imf press release no. 00/55, october 12,2000; imf press release no. 05/265, december 2,2005. 11 3.1.3 欧元作为国际交易中介被广泛运用 欧元区国家对区外国家的商品与服务出口贸易中,以欧元结算大幅增加。法 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西班牙向欧元区外的出口用欧元结算的比重由2000年的50 增至2004年的60%以上。欧元区国家与区外欧盟成员英国、瑞典和丹麦,欧盟 新成员国以及日本的贸易,以欧元结算的情况尤其明显。 10从全球看欧元在国 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比重约为四分之一。 在国际石油贸易结算中,2004年当美元对欧元的比价一路下滑时,部分产油 国就提出了用欧元来结算石油贸易的倡议。卡塔尔能源和工业大臣宣称,从长远 看,必须将欧元代替美元作为原油的结算工具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目前美元不 断走跌的情况下,尽管欧元难以完全代替美元结算,但先过渡到用美元、欧元、 日元等一揽子货币计价的机制应该是一种可取的选择。 3.1.4 作为国际价值储藏手段的欧元 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从1999年启动以来一直稳步上升,目前已经 超过25%。与欧元建立联系汇率制的国家外汇储备的大部分是欧元。为减少汇率 波动的风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包括南美、亚洲地区的国家以及俄罗斯的中央银 行,在近几年中致力于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将部分美元转 化为欧元。 表3.3 国际储备货币构成比例(1999-2006)(%) 11 年份 币种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美元 71.0 71.1 71.5 67.0 65.9 65.8 66.7 64.7 欧元 17.9 18.3 19.2 23.8 25.2 24.9 24.2 25.8 日元 6.4 6.1 5.1 4.4 3.9 3.9 3.6 3.2 英镑 2.9 2.8 2.7 2.8 2.8 3.4 3.6 4.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71%下降至 2006年的64.7%,而欧元则由17.9%上升至25.8%。尤其2007年以来,由于美国次 优级抵押贷款的崩溃和金融市场的混乱,各国中央银行对美元前景并不乐观,从 而降低美元持有率, 转而投向欧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的官方统计数据表明, 10 hamid faruqee: “euro turns five: europes grand experiment”, finance and development june 2004. 11 数据来源:imf: annual report of the executive board for the financial year ended, april 30, 2007. 12 2007年第三季度,欧元在外汇储备上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上升至26.4%。欧元上市 九年来,迅速抢夺国际上各国政府外汇储备的美元市场地位,这说明上市九年的 欧元市值坚挺,走势良好,全球重要性日益增加。 近年来,受美国政府财政、贸易双赤字等各方面影响,美元对欧元、日元等 大幅贬值,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吸引力下降。为了规避风险,欧佩克国家将巨额贸 易盈余由持有美元资产转为购买欧元资产。同时,欧佩克国家海外银行存款也纷 纷由美元转为欧元。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在欧佩克成员国的外币存款中, 美元的比重从2001年第三季度的75下降到2004年同期的61.5;欧元存款所占 比重则从12上升到20。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欧元作为证券发行货币增长引人注目,在国际债券市场 上发挥融资货币的作用日显突出。1999年,欧元启动当年即一举超越美元,在国 际债券发行中居首位。2003年,欧元在国际债券存量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约20% 增至30%以上,而美元面额债券的比重维持在45左右。2008年初未偿付的欧元 债券价值已达5.582万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48%,而美元债券为3.916万亿美元, 仅占全球市场的34%12,欧元债券的市场份额大大超过美元债券。欧元已取代美 元成为国际债券市场上的主导货币。 3.2 欧元具备成为主导国际货币的经济实力及综合实力 一种货币要成为主导国际货币,需要依靠货币发行国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的 支撑,主要包括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对外经济开放度和依存度、金融市场的发 达程度、币值的稳定性以及政治实力和影响力等五个因素。欧元之所以能对美元 的霸权地位形成挑战,正是因为它的背后有欧元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作 为支撑。 3.2.1 强大的经济和贸易体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由欧洲共同体 (european communities,又称欧 洲共同市场) 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 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自 1993 年正式成立以来,经过六次扩大,现 在已有 27 个成员国和近 5 亿人口,总面积 432.2 万平方公里。欧盟内实行单一 货币欧元的国家和地区为欧元区,2008 年 1 月 1 日,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的加入使 欧元区扩大到了 15 个国家。2007 年欧元区的 gdp 为 8.87 万亿欧元,占欧盟全部 12 数据来源:”international fixed income market size”, 13 国家 gdp 总值的 72%以上。从长远来看,欧盟成员国必定会全部加入欧元区,欧 元最终会成为欧盟的统一货币。 欧盟的诞生使欧洲的商品、劳务、人员、资金自由流通,使欧洲的经济增长 速度快速提高。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1995 年至 2000 年间经济增速达 3 ,欧盟的经济总量从 1993 年的约 6.7 万亿美元增长到 2002 年的近 10 万亿美 元。2006 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 13.6 万亿美元,人均 gdp 约 28000 美元。随着欧 盟的扩大, 欧盟的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加强。欧盟不仅因为新加入国家正处于经济 起飞阶段而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与市场容量,而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和商品与服务出口国,再加上相对宽松的对外技术交流与发展合作政策,对世界 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 虽然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不及美国,但欧元的出现,使欧元区汇率风险消失、 交易成本降低、货币金融稳定、投资消费便捷、价格透明可比、竞争气氛加浓、 市场统一以及各项改革推进,增强了欧元区经济的整体实力地位。欧元对于欧洲 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欧元区经济的庞大规模及其相对稳定性,支持 了欧元的稳定及其各项货币职能的发挥,有助于欧元地位与欧元区经济发展形成 互动。 从贸易情况看,欧元区的经济开放程度长期以来一直高于美国。2005年,欧 元区12国的商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4677.4亿欧元 1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30.6%;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6792.9亿欧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8%。2006 年,欧元区12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7689.5亿欧元,占gdp的32.9%;美国的数 据为29455.7亿欧元,占gdp的28%。 14欧元区贸易额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 大,表明其对外经济开放度较高,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也较深。但这个比重高于美 国,表明欧元区经济对外依存度大于美国,抵抗外部冲击和风险的能力较弱,对 欧元的国际地位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但与其它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相比, 欧元区的贸易依存度仍处于低水平。 从贸易收支状况来看,2006年以前,欧元区的经常项目处于盈余状态,2005 年经常项目顺差161.3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2%。2006年欧元区的经常项 目状况变为赤字92.4亿, 仅占gdp的0.11%。 而美国经常项目的赤字一直居高不下, 且有上升趋势,2005和2006两年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7%和5.8% 15。美国的国 13 已剔除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为欧元区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额。 14 数据来源:european commission, eurostat, external trade. 经计算得出。 15 数据来源同上。 14 际收支赤字过高已经成为威胁美元汇率及其国际地位的重要隐患。相比之下,欧 元区的国际收支状况更为稳定,有助于稳定欧元汇率,增强各国对欧元的信心, 更有利于稳定和提高欧元的国际地位。 3.2.2 发达且迅速成长的金融市场 欧元启动促进了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也在不断增加金融市场的广度和 深度。而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加快、自由度和容量扩大,反过来又增强了欧元对 投资人的吸引力,为欧元的稳定和国际货币职能的拓展提供有利条件,进一步提 高欧元的国际地位。 随着欧元计价的金融工具的引入和交易增加,欧洲发达开放的金融体系为欧 元持有者提供了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各国投资者及中央银行提供各种成本 低、安全性高、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方便了国际贸易结算并降低了国际贸易活 动中的外汇风险。 欧元的启动促进了欧洲金融市场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欧元启动增加了债券 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以欧元标价的国际债券的市场份额已经大大超过美元债券, 欧元已取代美元成为国际债券市场上的主导货币。欧元的引入也使欧洲衍生产品 市场发生革命性变化:一些衍生品种会消失,如过去区内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对 冲交易、货币掉期等;同时又会创造一些新的衍生产品,比如由于国际金融市场 对欧元货币需求增加,加之单一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形成增强了对区外国际投 资者的吸引力,欧洲市场上主要国际货币之间的转移量增加,相应会增加对与此 相关的衍生工具的需求;由于欧洲货币联盟(emu)的建立,各成员国之间各种利 率期货合约变得完全可替代,利率掉期交易范围扩大,流动性增加,交易总量也 会上升;欧元区内各公司之间、区内外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活动增加, 相应地也会增加与之相关的衍生金融交易。欧洲衍生金融交易总量将逐步上升, 衍生金融市场得到很好的发展。 2008年1月28日,单一欧元支付区(sepa)在欧洲正式启动。除了欧盟27个成员 国,冰岛、列支登士敦、挪威以及瑞士也在单一欧元支付区内。sepa旨在通过建 立更有竞争力的支付市场确保消费者在区内的支付行为像在各自国内一样快捷 和安全。sepa计划的出台将统一各国零售支付标准,克服跨境支付障碍。欧洲内 部跨国境的贸易结算将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将推动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 另外,在今年4月的欧盟财长会议上,欧盟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同意支持各 国监管机构的合作,以防止金融震荡蔓延。这意味着欧盟各国朝着金融市场的监 15 管改革迈出了试探性的第一步。 总之,欧洲各国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欧元区内 这样一个大规模和日趋统一的金融市场势必将增加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吸引力, 确保欧元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充分发挥国际货币的职能,大大提高欧元的国际地 位。 3.2.3 欧元的稳定性 欧洲中央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于尔根施塔克曾指出,历史经验显示,一个国家 以稳定为宗旨的货币政策必将导致该国货币的强大,而强大的货币最终支持国民 经济的发展。无论从过去强大的德国马克,还是法国法郎,人们均看到了这一现 象。强大的货币导致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而通货膨胀率则多年来一直维持在低 水平。16 欧元的稳定除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制度和法律上都有保障。马斯特 里赫特条约除以法律形式保障了欧洲央行体系的独立性之外,还为加入欧元区 的国家规定了经济趋同标准。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各国的财政赤字不得超 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3,公债规模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 60。这种限制 财政赤字的政策堵住了其间接诱发通胀的途径。 欧元启动以来,欧洲央行致力于稳定物价,降低通货膨胀率,从而维护了欧 元币值的稳定。欧洲央行为建立可信度和稳定物价,实施“双支柱战略”。第一 支柱为货币供应量,欧洲央行制定了与物价水平相关的中期相对稳定的货币供应 量;第二支柱为物价发展预测,包括一系列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对物价发展提供 早期信号。多年来的情况表明欧洲央行的政策基本上是成功的,欧元区的平均通 货膨胀率维持在 2上下。 欧元区的低通胀率有助于保持欧元的稳定。近几年欧元对美元的汇率稳中有 升,但欧元区的出口并没有受到欧元升值的负面影响。欧洲克服了较长一段时期 以来的经济疲软,而美国经济则走缓。一个经济走强、一个经济趋弱决定了欧元 对美元汇率。 16 2007 年 7 月 24 日的德国法兰克福汇报。 16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20032004200520062007 us dollar/euro 图 3.1 欧元对美元汇率(年均值) 17 欧元币值的稳定与坚挺,加强了欧元作为可以与美元分庭抗礼的储备货币的 地位,有效提高了欧元区资产的投资价值。尤其在当前美元汇率明显下跌的情况 下,欧元可提供“避风港”,发挥一种国际关键货币的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