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金融控股公司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模式选择.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金融控股公司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模式选择.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金融控股公司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模式选择.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金融控股公司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模式选择.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金融控股公司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模式选择.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作为金融综合化经营的一种组织创新,金融控股公司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以来得到充分的实践和发展,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对越来越多的国 家和地区金融体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重点研究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动 因、比较优势和特有风险,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动因、条件 和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本文在综合分析有关定义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 二、本文综述了金融控股公司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成果,并与严格的分业经 营和全能银行相比较,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比较优势和特殊风险 三、本文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对模 式特点进行了分析。 ( 1 )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是银行主导型的;( 2 ) 金融控股公司促进了美国银 行业的蓬勃发展;( 3 ) 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空前提高,但末降低经济效率;( 4 ) 综 合经营受到大型金融控股公司的青睐,小型金融控股则较少开展。 四、本文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动因、条件和模式,认 为在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以及国内金融环境变迁的影响下,综合经 营是我国金融体制变迁的方向,而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模式 的现实选择。 五、本文提出了我国大型商业银行( 本文特指我国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组 建金融控股公司的若干对策。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中枢,大型商业银行具有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条件和优 势。采取渐进模式,以兼并收购和合资为主,新设为辅是主要组建途径。目前, 国家需要明确法规,银行则应积极完善风险管理和搭建客户资源共享平台。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ei n s t i t u t i o nc a l l e df i n a n c i a lh o l d i n gc o m p a n y ( f h c ) ,a sa ni n n o v a t i o no f f i n a n c i a lo r g a n i z a t i o nd u r i n g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f r o md i v i d e df i n a n c i a ls y s t e mt o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f i n a n c i a li n d u s t r yd u r i n g 8 0 sa n d9 0 s i ta t t r a c t e dw i d e s p r e a d a t t e n t i o no f t h e w o r l df i n a n c i a lm a r k e t s t h i sh a dp r o f o u n di n f l u e n c e so nt h ef i n a n c i a l b o d i e so fm a n yc o u n t r i e sa n dr e g i o n s t h i st h e s i sa i m sa ts t u d y i n gt h em o t i v e sf o r f h c ,a n dt h ec o m p a r a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s ,a l s ot h es p e c i a lr i s ko f f h c 1 u p o n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a l y s i so fr e l a t e dd e f i n i t i o n s ,w eb r i n gf o r w a r dt h e d e f i n i t i o no f f i n a n c i a lh o l d i n gc o m p a n y 2 。n i st h e s i ss u r n r f l a r i z e st h et h e o r i e so ft h em o t i v e sf o rf h c ,a n dt h e c o m p a r a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s ,a l s ot h es p e c i a lr i s ko f f h c 3 w ea n a l y z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m o d e lo ff h ci nm a j o rd e v e l o p e dn a t i o n s , e s p e c i a l l yi na m e r i c a w ea l s oo b s e r v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a m e r i c a nm o d e 4 w es t u d yt h em o t i v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a n dp a t t e r n sw i t hw h i c hf h cd e v e l o pi n c 1 1 i n a 5 w ep u tf o r w a r dt h ec h o i c e so f m o d e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h i n e s ef h c t h e t h e s i st h i n k sc h i n as h o u l du s ef o rr e f e r e n c et ot h es t r u c t u r e so fa m e r i c a nh o l d i n g s , a n dt h es e t t i n gu po fc h i n e s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f i n a n c i a lh o l d i n gc o m p a n ys h o u l df o c u s o n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e s p e c i a l l yl a r g e - s c a l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 ,a si t sc o r e k e yw o r d :f h c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月u舀 刖置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金融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也存在着效率低下等诸 多问题。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如何应对 国际综合经营的金融同业的竞争,寻求自身的发展壮大,同时促进我国资本市场 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成为重要的议题。 二、国内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 据现有文献得知,国内首部系统性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的权威著作是夏斌 ( 2 0 0 1 ) 发表的专著金融控股公司研究。此后,熊波、王志强等( 2 0 0 2 ) 著的金融控股公司理论与实践、安志达( 2 0 0 2 ) 著的金融控股公司法 律、制度与实务、贝政新和陆军荣( 2 0 0 3 ) 著的金融控股公司论兼析在 我国的发展、谢平等( 2 0 0 4 ) 著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以及孔学令 ( 2 0 0 5 ) 著的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研究,都从不同角度对金融控股公司及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还有诸多学者及政府监管部门官员, 也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国内的研究以理论分析为主,且理论的系统性不够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国 内金融控股公司起步晚、公开信息少,难于获取数据,因此缺乏对国内金融控股 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三、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理论依据,然后对美国金融控股公司发 展的模式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现实环境,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 发展模式的若干建议。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比较研究和对策研究的方法,从 不同的角度对金融控股公司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四、本文的结构安排及主要创新 第一章是金融控股公司综述,主要是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 其彤成动因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比较优势和特殊风险,以 金融控股公司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模式选择 及相关理论的实证分析,并对现有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评价;最后对西方主要发达 国家尤其是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本章是全文的分析 基础。 第二章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模式的选择问题。第一节分析了我国 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第二节对我国金融体制变迁的方向进行了分 析,提出综合化经营是我国金融体制变迁的方向;第三节则结合我国现实的环境, 提出了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现实选择,并就如何控制金融 控股公司可能带来的宏观经济风险提出建议即改进监管。 第三章则就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可行性和途径及目前亟 待解决的重点问题进行了简要研究。 本文对散见于各相关研究的金融控股公司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并对美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总结,提出了我国大型 商业银行是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现实主体的结论,并提出了实现途径的对策和建 议。 第一章金融控股公司综述 第一章金融控股公司综述 第一节金融控股公司概念的界定 一、金融控股公司的界定 由于各国金融控股公司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各地的监管制度、法律法规不尽相 同,各国和地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也有所差异,甚至同一国家或地区在不同 时期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也不相同。目前对于金融控股公司概念的理解主要柬 白两方面:一是来自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列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原则文件, 一是来自于各国的实践。 1 9 9 9 年2 月,由国际上三大金融嗡管部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 际证券联合会和国际保险监管协会联合发布的x 于金融控股集网的监管原则指 出:金融控股公司( 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f i n a n c i a lc o n g l o m e r a t e s ) 是指在同一控制权 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提 供服务的金融集团。 1 9 9 9 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中没有明确定义什么是金融控股公司, 只是规定了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范围。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是银行控股公司、保险 控股公司以及投资银行控股公司,只要经营不同金融业务的机构符合控股公司结 构,即可被认为是该法称之为金融服务集团的金融控股公司。 日本也没有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统一的定义。1 9 9 7 年1 2 月,日本通过了由 控股公司解禁所产生的有关金融诺法整各之法律,在对银行法、保险业法和证 券交易法等有关法律进行必要修改的基础上,分别定义了银行控股公司、保险控 股公司和证券控股公司,即将以银行、保险、证券为子公司的控股公司,统称为 金融控股公司。 2 0 0 1 年6 月台湾颁布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法中,金融控股公司是“指 对一银行、保险公司或证券商有控制性控股,并依本法设立的公司。”其中“控 制性控股”是指“持有一银行、保险公司或证券商已发行有表决权股份总数或资 本总额超过2 5 ,或直接、间接任选或指派一银行、保险公司或证券商过半数之 金融控股公司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模式选择 董事”。 根据荷兰监管当局达成的“1 9 9 0 防议”,金融集团被定义为一组企业,包括 一个或多个在荷兰注册的银行,以及一个或多个在荷兰注册的保险公司,如果银 行或保险业务【旨集团业务的5 0 队上,该集团即被定义为金融集团。如果某一个 集团中虽然有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但金融业不是集团的主业,监管者可以强 迫建立一个下属的持股公司剥离集团的金融业务,使这个新成立的子集团持 股公司成为一个金融集团。 综合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界定,国内理论界 一般是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基本构成要素的界定来诠释金融控股公司。对于金融 控股公司的基本构成要素,国内理论界的观点也大同小异,其中,梁冰、纪敏的 观点得到包括夏斌、谢平等多数学者的认同。 梁冰,纪敏认为,构成金融控股公司的基本要素包括:( 1 ) 金融控股必须是 控股企业集团。这一点排除了在单一法人机构内跨业经营的余融机构,如全能银 行,以及对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没有达到最低标准的企业集团。( 2 ) 金融业务在 集团业务中占主导地位,即控股公司合并报表上全都或主要是金融资产。该要素 的作用是区分金融集团与非金融集翮。( 3 ) 控股公司必须是明显从事银行、证券、 保险中两种以上金融业务领域的金融混业集团。“在此基础上,夏斌提出金融控 股公司是金融服务集团的种组织结构形式,而且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的金融服 务集团都可以看作是金融控股公司,即金融控股公司的各个子公司之间实行完全 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而在集团的层面上,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相 互渗透,形成混业形式的联合经营。 贝政新和陆军荣则认为,作为严格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必须同时具有以下 两个特征:( 1 ) 主要从事金融业务,并至少明显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中的两种 或两种以上业务;( 2 ) 母公司至多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中的一种业务,而其余 业务由其控股子公司经营。与梁冰,纪敏的观点相比,此观点将全能银行完全 排除在外,其定义更为严格。 参照国际上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综合以上构成要素,同时考虑到目前中 。梁冰、纪敏台融控股公司发展与监管研翘j 金融纵横,2 0 0 3 ,( 4 ) 。夏斌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模式选择p 】_ 金融参考,2 0 0 2 ,( 5 ) 。叭政新、陆军荣金融控股公司论兼析存我国的发展 m 】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3 d 第一章金融控股公司综述 国依然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体制框架下,本文定义的金融控殷公司为:主要 从事金融业务,并且显著从事银行、保险、证券中两种或两种以上业务,母公司 至多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中的一种业务而其余业务由其控股子公司经营的控股 企业集团。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类型 根据母公司是否拥有自己独特的事业领域,金融控股公司一般可分为纯粹型 控股公司( p u r eh o l d i n gc o m p a n y ) 和事业型摔股公司( o p e r a t i n gh o l d i n g c o m p a n y ) 两种类型。 纯粹型控股公司的设立是为了掌握予公司的股份,是拥有若干家从事不同金 融业务的独立金融子公司控制权的金融集团( f i n a n c i “c o n g l o m e r a t e s ) ,母公司 没有自己的金融事业领域,集团公司的具体金融业务由各子公司承担,母公司负 责整个集团的经营战略决策。美国的花旗集团即属此类。 事业型控股公司是指既从事股权控制,又从事实际业务经营的母公司,经营 性控股公司又称混合控股公司( m i x e dh o l d i n gc o m p a n y ) ,但不包括全能型银行 ( u n i v e r s a lb a n k i n g ) 。英国模式的金融控股公司属于事业型金融控股公司。 根据集团所从事主营业务的不同,金融控股公司一般可分为银行主导型金融 控股公司、证券j 三导型金融控股公司和保险主导型金融控股公司。 三、相关摄念辨析 1 、混业经营( j o i n to p e r a t i o n ) 混业经营( j o i n to p e r a t i o n ) 与分业经营( s e g r e g a t e do p e r a t i o n ) 相对,属于 两种不同的金融业经营制度。金融业的经营制度是指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 信托业的经营范围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处理的制度。所谓金融混业、分业两者是相 对而言的,实质上是指金融业内部的分工与协作关系。金融业的经营制度主要与 金融机构本身的经营能力和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有关。金融分业经营是指银行、 证券和保险分别由不同的机构经营,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及商业部f i s h 互分离的 “分离银行”体制,该模式是“一个法人、一块执照、一种业务”。 金融混业经营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之诠释: 金融控股公司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模式选择 ( 1 ) 狭义的概念。它主要指银行业和证券业之间的经营关系,金融混业经 营即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可以进入对方领域进行业务交叉经营。主要有两种模式 全能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 ( 2 ) 广义的概念。它即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 上述任一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 因此,混业经营并不等同于金融控股公司,混业经营是一种金融制度安排, 而金融控股公司则是混业经营制度下的一种金融机构组织形式,与混业经营的制 度模式没有必然的联系。 2 、综合经营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和监管部门更倾向于用“综合经营”取代“混业经营”。 一般认为,混业的范围比较大,不限于金融业,还包括实业;而且混业往往也指 一个法人机构同时经营几类业务,即包括全能银行。对于目前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而言,“混业经营”很容易使中国金融的发展陷于一种盲目简单的混业状态, 而放弃追求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之间的相互合作效应;同时易使大家片面强 调放松业务限制,忽视对金融业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引发巨大的金融风险。相 比混业经营而言,“综合经营”的界定更为严格,更能清晰表明我国的政策导向, 即严格限制金融业和实业混合,其概念等同于狭义的“混业经营”。 3 、金融集团( f i n a n c i a lc o n g l o m e r a t e s ) 金融集团是指主要从事金融业务,并至少明显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中的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经营活动的企业集团。由于金融集团有时并不以控股公司的形式 涉足金融业务,如松散合作模式,即集团内各金融机构相对独立运作,在组织结 构上没有联系,相互之间只有形式松散的合作协议,如交叉销售协议等。因此 金融集团的概念要大于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是以资本为纽带、采取控股 方式组成的金融集团。 4 、全能银行( u n i v e r s a lb a n k ) 全能银行指在银行内部设置业务部门,全面经营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 金融混合、交叉经营。全能银行与金融控股公司均可以看作是金融集团的两种组 织形态,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全能银行所从事的业务是通过内部业务部门实现, 。国研网金融研究部探寻金融综台经营之路 z 】2 0 0 5 1 0 。谢平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 m 】中信出版社,2 0 0 4 第一章金融控股公司综述 该模式是“一级法人、一块执照、多种业务”。而金融控股公司则是通过子公司 来从事金融业务,采取的模式是“二级法人、多块执照、多种业务”。全能银行 源于德国,随着世界经济的融合,即使是德国的全能银行也通过控股公司的形式 兼并其他金融机构以开拓市场,形成多元化的控股集团,这使得全能银行又具有 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某些特征。 5 、银行控股公司 根据美联储的定义,银行持股公司( b a n kh o l d i n gc o m p a n y ,b h c ) 是指直接 或间接地控制一家或多家银行2 5 以上表决权股份的公司。在某些情况下,尽管 公司持有的股权低于2 5 ,但它能通过其它方式有效控制银行董事会的选举,并有 能力对银行经营管理决策施加决定性影响,这样的公司也可称之为银行持股公 司。1 9 5 6 年出台的银行持股公司法规定,银行持股公司可获准在其它金融业 务中设立与银行业务”密切相关”( 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 ) 的子公司,如证券经纪人贴 现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持股公司的设立并非为了控制银行,它本身也 并非经营实体,而是银行用于实现跨业经营和扩大经营地域的一4 种变通形式。金 融控股公司作为银行控股公司之后形成的一种组织,其差异性主要在于银行控股 公司只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并有限地兼营部分其它非金融业务。因此,银行控股 公司有限制的进行综合经营。 第二节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动因、比较优势和特殊风险分析 一、金融控股公司的动因 ( 一) 理论基础金融资产的同质性( a s s e t - h o m o g e n e o u s ) 1 、资产专用性 资产同质性是与资产专用性相对的概念。按照新古典经济理论,资产专用性 ( a s s e t - s p e c i f i t y ) 一般是指对己投入生产过程的资产进行再配置的难易程度,或者 说是再配置投入要素的成本高低。资产专用性源于新制度经济学,该学说由美国 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o e w i l l i a m s o n ) 于2 0 世纪7 0 年代后期提出。具体而言, 资产专用性可以分为以下六种:1 、场地专用性,它是指一系列站点相互联系密 切的排列者,以节约库存和运输成本,这种专用资产主要是要求企业所有权的统 一,这样才能使前后相继的生产阶段尽量相互靠近:2 、物质资产专用性,如为 金融挎股公司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模式选择 生产某个零件所必需的专用模具;3 、在边干边学过程中形成的人力资产;4 、转 项资产,指为了满足某个特定客户的大量需求而对通用性工厂而进行的分立性投 资;5 、品牌资本;6 、临时性专用性( 威廉姆森,2 0 0 1 ) 。不同行业对要素品质、 要素特征、要素结构等有不同的要求,即资产具有专用性,资产存量的再配置( 交 易) 必然涉及一定的费用( 即交易费用) 。进一步,资产专用性越强,资源在不 同行业或业务间进行的转移的成本就越高,生产要素就会被锁定在相应行业,行 业垄断程度就越高,则进入和退出成本就越高。一句话,资产专用性越强,资产 重新配置的成本就越高。反之若两种行业或业务的生产要素资产专用性程度低, 那么要素就更容易在不同行业或业务间进行转移,就有可能通过合作和其他的资 源转移方式在更广泛的经济领域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在整体上实现更高层次的资 产专用性。 2 、金融资产同质性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金融业的“资产专用性”程度低,也就说金融资产 具有同质性,这是混业经营亦即金融控股公司产生的基础理论。西方经济理论认 为现代韵金融业,无论是银行业还是证券业,有三种要素在其运作中发挥重要作 用:资本、信息与企业家才能。结合威廉姆森( w i l l i a m s o n ,2 0 0 1 ) 的分类方法, 我们分析金融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 ( 1 ) 场所专用性。对银行类金融业来说,其主要业务内容是吸收存款和发放 贷款,即在资金盈余者和需求者之间充当媒介,这决定了其交易对象为企业和个 人,这样的话,银行类金融中介机构就要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当地人口密度或行 政区划来设置分支机构。现代银行都有大量的分支网络,这些网络从功能上来说, 其资产专用性不高。因为这些网络在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问某种程度上是 可以通用的,且转换成本不高。 ( 2 ) 物质资产专用性。对银行业来说,其最重要的物质资产可能是先进的通 讯设备、高性能的计算机、a t m 设备和办公场所。这些物质资产投入很大,尤其 是通讯设备、计算机、a t m 等,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银行才能有实力进行投入并 取得好的效益。另一方面,一旦进行投入,在其达到最大生产能力之前,产出增 加的边际成本很小,也就说这些资产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征。同时,银行的这类 。转自刘宋华冲国银行业的j i ! i l 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研究 d 博士论文2 0 0 4 第一章金融控股公司综述 资产很容易转移到其他金融业务部门而不会发生大量的转换成本,其资产专用性 很低。 ( 3 ) 人力资产专用性。金融业服务的对象是类似的,且金融业的金融资产有 较高程度的相关性,两行业人力资本的知识积累也必然是雷同的和高度相关的。 但是,银行业、证券和保险业在文化上和管理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从 事投行业务的人员大多是层次较高的专业人员,或者说在投资银行业务中高层次 人员占的比蘑比较大。投资银行业务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创新性的行业,其工作 具有非常规性的特点。而商业银行则不具备这些特点。因此,商业银行要拓展其 投资银行业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本投入。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f h j 的人力资本专用性较强。 ( 4 ) 专项资产。对银行业而言,要满足特定客户对期限结构或风险结构的不 同需求需要对现有产品进行创新。事实上,无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还是保险业, 其产品的创新都是对现有产品的期限结构、风险结构或是利率结构进行重新组 合,以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这类知识在金融业中基本是相似的。从这个角度分 析,金融业的资产专用程度不高。 ( 5 ) 信息资产。金融业务与信息有密切的联系,信息源可以分为三种:宏观 信息、行业与市场信息、企业与个人信息。由于银行业与证券业面临同样的宏观 环境,则我们可以假定他们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财政货币政策趋向以及与经济 相关的各种非经济变更等方面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完全相似。尽管在信息利用上可 能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策略,但这并不构成严重的信息专用性问题。同样的, 银行业与证券业面临的是同样的行业市场环境,企业与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也基本 一致。我们可以得出:在金融业中,信息要素的资产专用性很低。 ( 6 ) 企业家资产。在许多经济学家眼中,企业家才能事实上是一个创新 ( i n n o v a t i o n ) 问题。现代金融业是一个注重创新的行业。早期的创新主要围绕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展开,包括各种融资行为的发明,资金的科学运用与 资产负债双方的合理搭配等:后期的创新主要是突破资产负债表的束缚,大力开 展表外业务。但无论如何,两段时期的创新均重视对金融市场的运用,便于商业 银行合法、便捷地发挥自身优势,因此,商业银行的创新活动使资产专用性更加 弱化。同时,证券投资业的创新活动一方面注重本源业务开拓,另一方面也获取 金融控股公司研究一一我国商业银行综台化经营模式选择 间接金融的优势,因而其创薪行为也将降低自身资产专用性。概括来说:银行业 与证券业的企业家才能不但没有专用性,反而具有相当的互补性;企业家才能体 现的创新及其结果降低了其他金融资产的专用性。 如上所述,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在场所专用性、物质资产专用性、专项资产、 信息、企业家才能等方面的专用性程度不高;由于文化上和管理上的差异导致人 力资本上具有专用性,但是由于企业家不断的创新,这种差异在逐步减弱。总体 而言,金融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低,即具有同质性,这使得金融控股公司在集合 不同业务单元时具有了优势。 3 、进入壁垒( b a r r i e rt oe n t r y ) 根据斯蒂格勒的定义,进入壁垒是指潜在的进入某行业的厂商必须承担己在 该行业的一商不需要承担的额外成本( s t i g l e r ,1 9 6 8 ) 。由于银行业和证券业的 生产要素性质和结算方式上不存在严重的系统性差异,无论是投资银行进入银行 业还是商业银行进入证券业,都无需承担显著的额外成本。此外,进入壁垒的大 小还与退出壁垒有关。若某行业的退出壁垒很高,则若退出后厂商在该行业的生 产要素投入都是沉没成本而难以收回,则该行业外的厂商就会驻足观望,谨慎进 入。显然,正是出于资产专用性很低,就算退出对方行业,银行业与证券业的投 入也不会造成严重的浪费,即退出壁垒低。因而总体说来,银行业和证券业的综 合经营不会有明显的进入和退出成本制约。 ( 二) 动因分析 金融控股公司的形成动因的理论分析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功能观点、融资次 序理论、合约不完备性假说、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资产组合理论和制度需求假说。 1 、金融机构功能观点( f u n c t i o n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的替代关系 科斯( c o a s e ) 最初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用来解释企业的成因。他认为, 市场运行机制是有成本的,既存在市场交易费用,主要包括:发现相对价格的费 用,就达成交易进行谈判签约的费用,以及监督交易实施的费用,可能违约带来 的风险损失。而在企业家统一支配下,企业内部契约关系形成的交易关系则可以 节约某些市场交易费用。因此,企业的起源是由于其比市场更有效率,能够节约 市场交易费用。也就是说,市场和企业是两种可相互替代的组织生产分工的方式, 企业是作为市场的替代物而产生、存在的。但是,由于企业运行本身也需耗费“组 0 第一章金融控股公司综述 织成本”或称为“管理成本”,并且管理成本随着企业支配控制的资源量的增加 而上升,由此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并不能无限的扩张,企业对市场的替代边界是“边 际组织成本”等于利用市场交易的“边际交易成本”的边际点上,此点也决定了 企业规模的边际界限。当市场交易费用降低时,则企业必须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 或者收缩企业规模,将其让于市场交易。 金融中介( 银行) 作为特殊的企业与金融市场间也同样存在着替代关系。两 者在提供金融基本功能上存在着竞争,而两者比较成本优势的变化导致金融分工 模式的变化。美国著名金融学家罗伯特默顿认为:( 1 ) 从功能观点看,金融基 本功能是稳定的,金融业行业的划分则是相对的、动态的;( 2 ) 金融中介、金融 市场和金融产品都是实现金融基本功能的载体,它们之间存在着替代性和竞争 性,而决定此消彼长的因素就是它们之问的比较成本;( 3 ) 最优的配置状态就是 由成本最低的主体提供金融功能,这个过程就是金融功能的竞争性配置,它将导 致金融体系结构的变化;( 4 ) 从长期趋势看,金融产品正不断从金融中介机构向 金融市场转移,主要是由于资产专用性尤其是知识专用性的下降、技术进步使成 本大大降低、金融工程技术与金融衍生品使风险控制能力提高,以及随着金融交 易规模和范围的扩大,信息生产和销售的效率及质量提高,信用机制日益发达完 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得到大大的改善。这些因素导致的后果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 减少交易成本的银行中介正逐步被金融市场所替代,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逐步下降。在此环境下,银行具有突破业务范围的内在冲动。同时,由于传统的 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间有着极大的关联性,资源的共享也有助于综合经 营的金融机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能与金融市场相抗衡。 2 、融资次序理论( f i n a n c i a lp e c k i n g - o r d e r ) 企业生命周期与金融逐级 需求 金融中介机构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资金在供给者和需求者问有效转移,在转移 过程中通常有两类金融机构代表着不同的转移方式。一类是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 间接融资方式,另一类是以投资银行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方式。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成本( c o s to fi n f o r m a t i o nc o l l e c t i o na n dt r a n s m i t t e d ) ,也即要建立并实施能使公 司披露其经营真实信息的机制;以及物理性交易成本( p h y s i c a lt r a n s a c t i o nc o s t ) 的变化影响着资金需求者对间接融资方式和直接融资方式的选择,进而影响商业 。贝政新、陆军荣会融控股公司论兼析在我国的发展 m 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3 1 1 金融控股公司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模式选择 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市场份额。 金融逐级需求是指金融机构根据因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引起的公司融资成本 弹性大小而设置的一系列融资工具。公司总是沿着这样的需求链不断成长。商业 银行、投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公司融资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地位,而公 司信息记录的有无及其可获得性,与外部人治理和控制公司经营管理的成本大小 决定着融资方式的选择。开始,公司不得不通过内部积累和内部股东的财产进行 融资:有了一定发展后,商业银行贷款融资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公司的成熟和 持续经营信息记录的产生,公司可通过其他方式( 入股或投资银行发行证券) 融 资。由于信息的初始拥有者在向投资银行等金融市场中介机构的传递过程中也存 在着成本,通常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知情股份认购者的银行联合,可降低 这种成本。而集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及参股工商企业业务于一体的全能 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能够随着公司的成长持续地为公司提供最优的融资安排,更 有利于公司融资成本的最小化。 当然,上述结论的前提是全能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和公司问必须建立长期关 系。一般可行的方式就是金融机构持有公司股权,即金融业和实业的混业经营。 3 、合约不完备性假说交易成本节约 美国经济学家克罗斯曼( s g r o s s m a n ) 和哈特( o h a r t ) 认为,合约的不完 备性是组织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与现货交易不同,合约交易要在将来完成,因此, 合约要对可能发生的事项做出有关双方权利的规定。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合约 是不可能完备的,也就是说,经济生活中总是存在着不确定性,合约不可能把所 有可能发生的事项都估计到;并且在条文中明确出现这种情况时双方的权利应当 如何界定。在这样的前提下,定约双方势必都会留有余地,执行时往往发生纠纷, 监督合约的执行也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从而大火降低效率。这时,就应将定约双 方合并到一个企业组织中,通过组织内部协调完成交易,以降低交易成本。 按照合约不完备性假说,多元化的金融集团是具有节约交易成本的特性,这 种节约不仅在于金融企业与外部的金融交易双方的节约,还在于金融企业内部管 理的节约。这是因为:( 1 ) 多元化金融集团是一个多种契约集合体,该集合体可 共享信誉( 品牌、资本实力) 、人力资本和多系列、多层次经济信息;( 2 ) 将不同 金融交易匹配的不同契约,选择集中在同一股权控制下的之下,可以降低金融消 。贝政新、陆军荣金融控股公司论一一兼析在我国的发展【m 】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3 第一章金融控股公司综述 费者面临r 益增多的金融产品种类而进行的信息搜集费用,以及选择金融机构进 行金融交易的费用。 4 、规模经济( e c o n o m i e so f s c a l e ) 和范围经济( e c o n o m i e so f s c o p e ) ( 1 ) 规模经济( e c o n o m i e so fs c a l e ) 规模经济是在产品组合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平均成本随产出增加而下降。从 理论上分析,金融控股公司规模经济可能来源于金融资产的同质性。金融资产同 质性意味着: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要素替代性与通用性很强,而金融业在一定程度 上又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即金融业的要素平均成本曲线是一个很平缓的u 型, 它的最低点( 即厂商的长期生产点) 所代表的产量( 即其提供的金融服务的多少) 要比普通行业最小平均产量大的多,因而它的规模经济递增( 不变) 区域可以延 伸得更远。( 见图1 1 ) 图1 1 。郭皱威廉姆森的组织理论与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经济学分析 j 】金融研究,2 0 0 3 ,( 2 ) 1 3 金融控股公司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模式选择 这也就是说,金融行业是一个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 规模报酬递增是 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冈之一) 。因此,兼具资产专用性低与规模报酬递增的双重特 征的银行业与证券业内的厂商极容易侵入对方领域,以实现自身的规模经济效 应。 具体而言,规模经济可从金融服务的产品生产和消费中产生。一般认为,当 某一机构提供特定服务组合的成本低于多家专业机构提供同类服务的成本时,即 存在规模经济。金融控股公司从规模经济中获益是因为,其一是它们可以将管理 与某一客户关系的固定成本分摊到更广泛的产品上;其二是它们呵以利用自身的 分支机构和已有的其他全部销售渠道以较低的边际成本销售附加产品;其三是由 于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提高内部机制调整系统内部财务结构对金融市场做出快速 反应,因而可以更容易地适应对金融服务产品需求的变化( 金融机构提供的大部 分金融产品都具有很高的替代性) ;其四是由于在某些领域建立信誉要比在其他 领域更容易,以及信誉的外溢效应的存在,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利用在提供一种服 务时建立的信誉向客户提供其他金融产品。 ( 2 ) 范围经济( e c o n o m i e so f s c o p e ) 规模经济研究的是要素的平均成本和报酬问题,而范围经济是从产品的角度 考察同一家厂商生产多种产品的收益。他们的区别可以如下表述:当一个公司的 边际产量大于边际成本亦即单位成本降低时,该公司就拥有规模经济。当从一个 渠道销售多种产品的成本低于为每个单个产品开辟销售渠道的成本时,范围经济 就存在了。也可以表述为,在规模经济一定的条件下,如果银行同时经营m 中 资产的成本小于m 家银行分别经营其中一种资产的总成本,则表明存在范围经 济。 如果我们将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看作是两种不同类的金融产品,很显然,银 行业与证券业完全具有带来范围经济的条件:一方面,双方的资产专用性很低, 另一方面,他们面临的是宏观上相同的资金缺乏者和资金盈余者,并且这两类经 济主体同时均有对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需求。 范围经济采用范围经济的收益进行计量,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小艾尔弗雷德d 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9 1 4 第一章金融控股公司综述 范围经济 仅在银行业的成本+ 仅在证券业的成本一兼跨两业的成本 仅在银行业的成本( 或仅在证券业的成本) 由于两业资产专用性低,则上式“兼跨两业成本”较小,使结果一般大于o , 即混业经营能给厂商带来范围经济利益。 范围经济产生的具体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 信息的可用性,即同一 信息可多次用于不同产品;( 2 ) 管理费用的分摊和节约;( 3 ) 信誉的溢出效应。 从范围经济的角度来看,金融控股公司由于其业务领域的广泛性,服务全面,能取 得更多的范围经济效益。通过“交叉销售线”( c r o s s s a l e sl i n e ) i 句客户提供众多 的金融产品,是金融控股公司实现范围经济的畅通渠道。 5 、资产组合理论一风险分散 金融控股公司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具有分散风险的效应。金融控股公司的特点 是把许多金融业务子公司纳入公司的营业范围内,各种业务之间所面临的风险并 不完全相关,于是金融控股公司就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投资组合实现风险的分散 化( 但彼此之间,尤其是于银行之间设立了防火墙,当一个子公司业务失误时, 冲击不到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 。换句话说,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将不完全相关的 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结合在一起,因此可以比专业金融机构更容易获得稳定的 收入流,实现不同金融服务之间的风险对冲。 对此,多数学者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美国金融界曾对美国3 0 年代金融危 机作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金融危机中倒闭的银行中8 0 是单一 银行,而大量从事证券交易的银行并没有倒闭。“美国学者本森( b e n s e n ,1 9 9 0 ) 认为,银行体制结构本身对导致金融危机的影响力很小,银行业经营范围的拓宽, 并不会危及自身的安全和稳健经营。相反,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领域范罔宽 广,可以把各种资产、负债及抵押担保业务进行广泛的风险组合,因而倒闭的风险 较小;而单一结构的金融机构因其资产、负债及抵押担保业务组合的选择余地较 少,更易倒闭。具体地说,金融控股公司使各种金融业务结合在一起,有益于减低 自身风险,种业务的收益下降,可以用其他业务的收益来弥补,从而保障其收益 的稳定性:在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中,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和投资银行在办 。谢平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 m 】中信出版社,2 0 0 4 1 5 金融控股公司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模式选择 理证券承销时,可以充分地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降低贷款的呆帐率和投资 银行承销业务的风险;金融控股公司的“一站式”金融服务的竞争有利于金融业 的优胜劣汰,从而提高整个金融业的效率和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s a u n d e r s 和w a l t e r ( 1 9 9 4 ) 所作的各种风险模拟表明,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务的组合能产生 更加稳定的利润来源,因为各个部门的现金流量通常都不是完全相关的。 k w a n ( 1 9 9 7 ) 发现美国的银行控股公司从证券附属机构中获得了潜在的风险分散 收益,因为银行控股公司的收益与附属公司的收益相关性很低。v a n d e rv e n n e t ( 1 9 9 8 ) 发现欧洲金融集团比专业金融公司的收入效率更高。 6 、制度需求假说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是金融业经营体制变迁的需求主体,金融监管当局是 金融业经营体制变迁的供给主体。 需求方而的因素包括:追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分散风险,认为商业 银行必须通过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全球竞争的需要。 供给方面的因素包括:技术革命的推动,使金融管理技术开发与金融信息 传播效率大大提高。金融工程技术与金融衍生品为风险控制提供全新手段。 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理念变化及外部监控体系的改进,使管理当局逐步放松对金 融机构业务范围的严格控制。 由于供给和需求因素的变化,导致金融经营制度的变迁,在一定的供给和需 求因素条件下,催生出金融控股公司。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比较优势和特殊风险 作为综合经营的一种组织模式,金融控股公司兼有分业经营和综合经营的优 点。与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全能银行相比较,金融控股公司具有比较优势和特殊风 险。 ( 一) 金融控股公司的比较优势 1 、金融控股公司制的综合经营模式与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的优势比较 首先,金融控股公司比单一的金融服务企业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能产 生巨大的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指金融控股集团内部各金融实体运用各自优势和 资源来对成员实体彼此之间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协调行动,实现控股公司整体 。贝政新、陆军荣金融控股公司论兼析在我国的发展【m 复且大学出版社,2 0 0 3 第一章金融拄股公司综述 的价值增值,即预期取得1 + 1 + 1 ) 3 的良好效果( 张烨,2 0 0 4 ) 。金融控股公司 通过集团内部广泛而稳定的合作,可以通过战略规划的统一、客户资源的共享、 产品的交叉销售、技术平台的统一,以及品牌效应,减少管理摩擦、信息成本、 技术投入,通过客户对服务产品使用的增加和客户数量的增加,最终获得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