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l r a c t ab s t 邝c t the t e rt i a ryi n d u s t ryi n mi d d l e 化 gi o n , n o m a tt e r w h a t ki n d i t i s , trad it fo n a l i n d ustry o r newin d u s t ry , l i fe 一 se rv i n gi n d u s t ryo r p r o d u ct i o n 一 se rvi n gin d ust r y , h as d e vel o p e d ra p i d l y w i t h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con o m y a n d i m p ro v e m e n i o f pe0 p l e , s l i fes i n cet h c re fo rm a n d o pentot h e o u t s i d e w o r l d . h o w eve r , com p a r e d w i t h t e rt i a ryi n d u s t ryint h e e a s t e m re gl o n o r i n t h e w h o l e cou n t ry , t h ete rt ia ryi n d u s t 理i n mi d d le re gi o n i s s t i l l b ac kwa rd . b a c kwa rd n e sso ft h ct e rt i ar yi n d u s t ry setsl i m i t sto p r 0 gr e sso fi n d 此t ri a l 如i i on i n mi d d l e re gi o na n dh asan e gat i v e i m pacto nt h e ri seo f mi d d l e re gi o n . t h e r e fore, d e e p re s e a rc h i n t o t h c ru l e o f te rt i a ryi n d u s t iyd e v e i o p m e n t i n t h e mi d d i e parti s i n grca t n e e d ino rd e r t o b oos t t h e d eve l o p m e n l o f t e rt i a ryi n d u s t ryint h e mi d d i e p a rt. g i v e n t h i s , t h e p a 伴r i s t ry i n g tocome u p w i t h n e ww a y s fo r t h e d e vel o p m e n t o f t e rt i a 甲i n d u s t ryi n t h e m i d d l e p art b y ana l ysi n gb as i c con d i t i o n o f t h e t e rt i ar yin d us t ryi nt h e m i d d l e p a 口of c h in a , t h e in d ust ri a l s t ru c t u reo f t hct e rt i a r y i n d ust ry,t h e l c v e l o f d e v e l o p m e nto f t e rt i a iy in d us t 斗and t h e con n e ct i o n betwee nt h e t e rt i a r yin d u s t ryand t h e p ri m a ryi n d u s t ry, 宜 h e 韶 c o n d a ryi n d u s tr y . 心y w o nls : t 址r 味 o f m id d l e 化 颐 加; 比 币赶 y i ndust ryd eve 1 0 p m 幼t ; a naly s i s o n 恤 put a n d o u 1 p u t;. e w访 d ustry 1 1 1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 他 人已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 的 研究 成果 , 也 不 包 含 为 获 得 狂到匕色或 其 他 教 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 手 “ ,: 吞 亚 二 签 字 日 “ 刃 年 毕 ” ”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完 全了 解.直星大蔓 七有 关 保留 、 使 用 学 位 论 文的 规 定 ,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 借 阅 . 本 人 授 权 主.邑人堂可 以 将 学 位 论文 的 全 部 或 部 分内 容 编 入 有 关 数 据 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手 写 ):吞蚤 二 签 字 日 期 : 2 叼年竿 月加日 导师签名 ( 手写): 签字日期:年乡 月 裕.日 书林岭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第 1 章 引言 第 1 章 引言 1 .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统筹区域发展,促进东中西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 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充分发挥中部发展潜力、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 迫切需要; 是解决我国 “ 三农”问题、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重大举措。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部地区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 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对进一步完善中部地区市场经济体制,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 就业,促进中部崛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 2研究的目的 目前,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仍十分缓慢,不论是从产值来看,还是从其就 业人数来看,与东部水平甚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历史上 来看,中部象中国其他地区一样,工业化是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一直到改革开 放以前,资源配置都是向重工业倾斜,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都大大低于经济增长速 度, 从而造成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中部的经济发展战略 依然强调工业化,而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 城市化水平却没有相应提高,城市化滞 后于工业化,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第三产业中的许多行业存在着垄断,也 阻碍了第 三产业的进一步扩张。 在慎重反思中部第三产业发展的历程之后, 我们应 该把握现在,更快地找到中部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使其在中部 崛起战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本文从中部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原因以 及与其 它产业之间的关联, 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 揭示存在的问题,以 进一步明确发 展方向,为中部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参考。 第 1 章 引言 1 . 3 当 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第三产业的发展问题作了大量 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比如,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提 出了第三产业概念,划分了社会经济的二次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 作用; 英国经济学家科林 克拉克在古典经济学家威廉 配第关于劳 动就业随经济 发展而转移的理论基础上, 从历史实证的角度论证了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这一规 律在经济学说史上, 叫做 “ 配第一 克拉克定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维克托 r 富克 斯 ( victor rf uch s) 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服务部门形成了“ 服务经济学”理论;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饭盛信男的 第三产业 ,对日本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分类的各种 学说进行了详细概括和总结,对日本第三产业的发展动向,特别是就业动向作出了 精辟的分析。 20 世纪80 年代以前,由于我国对第三产业的发展重视不够,认为第二产业不 创造价值,因而对它的研究甚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第二产业的逐渐发展, 对它的研究才得到社会重视,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李江帆教授和他 指导的硕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经十多年合作攻关完成的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 研究成果 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分析和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 中国 第三产业经济分析以第三产业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按照投入分析产出分析一 一综合分析的研究主线,分析了中国第三产业的人、财、物和成本投入,服务产出 的产量和质量,以及第三产业与服务市场、城市化、产业关联和波及、对外开放等 重要问题。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则以第三产业经济学原理为基础,以供求结 构行业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政策结构制度结构为研究主 线,研究了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供给、需求、结构、区域、时序、政策、制度、总 需求因素等重要问题.概括起来,近年来我国专家学者对第三产业的发展研究主要 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二是对我国三次产业关联 性研究;三是对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发展规律探索。 近年来,随着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提出,关于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研究也引 起了学者的重视。胡霞、李淑芳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第三产业区域发展水平及影 响因素 进行了 定量分 析川 侧 , 认为中部地区第三 产业综合发 展水平处于全国 平均水 第 1 章 引言 平之下,第三产业内 部还是以传统第三产业为主 ( 2 0 0 5) .韩华、史瑞强运用灰色 关联度分析法习 , 对中 部地区第 三产业27家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进行了 排序和定性分 析, 认为中 部六省的 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发展水平落后 ( 2 。 。 5) 。 何均认为们 , 中部地区要完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着力发展现代化、高层次和专业性的新兴服务 产业 ( 2 0 0 5 ) 。 1 . 4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研究的思路是:首先对第三产业进行概述; 然后重点分析中部地区第三产 业的发展现状,用投入产出法定量分析发展中部第三产业对中部经济的拉动作用, 阐述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最后, 在前面分析 的基础上,提出发展中部第三产业的战略和具体对策建议。 本文共分七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 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 第三产业理论概述。 主要介绍了国际及国内对第三产业的划分标准, 第三产业的特征以及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部分: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利用统计分析对比方法,借助 图形和表格对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行业结构和发展水平进行详细的描述 和分析。 第四部分:中部地区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通过对中部 地区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投入产出表、中部地区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 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和中部地 区第三产业的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定量说明发展中部第三产业对中部崛起的重大作 用。 第五部分: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促进中 部崛起,关键是要解决中部地区城市与工业发展水平低,农业落后的问题,新型工 业化道路、城市化建 设和新农村建设是促进中部崛起的三驾马车。认为中部第三产 业发展对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定性说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 第 1 章 引言 第六部分:中部地区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思路。对中部地区第三产业长期发展 提出战略规划。 第七部分:中部地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对策建议。主要是综合前几部分的分 析,对中部地区今后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本人深深感觉到对中部第三产业进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 的,它能指引我们引导中部第三产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更加快速的发展.同时,我 也认识到研究中部地区第三产业是一个内容涉及面广而又复杂的课题, 不仅它的统 计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而且它涉及到投资学、金融学、统计学等多个 学科领域。因此,由于学识有限,我所写出的文章也仅是到目前为止在我有限的知 识范围内的一些很不成熟的东西。它一定会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我也打算今后继 续充实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有机会,我也一定会再一次的充实我的文章。 第2 章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理论概述 第 2 章 第三产业理论概述 2 . 1第三产业的界定 第三 产业( t ert i aryi ndust ry) 作为产业划分的 一个专有名词, 是英国 经济学 家新西兰澳塔哥大学教授阿 费希尔(a g b fisher) 于本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 来的。他在1 9 35年出版的 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关于三次产业 划分的概念与标准. 在这部书中, 他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史演进的产业结构特征,把 经济发展的历史划分为顺序推进的三大阶段,与之相适应,便有了顺序推移的三大 阶段中分别占主导地位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产业。他指出:“ 纵观世界经济 史可以发现,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在初级生产阶段上,生产活动主要 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阶段是以工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为标志,纺织、钢 铁和其他制造商品生产为就业和投资提供了广泛的机会。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 初,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不是继续流入初级生产和第二级生产中,而是流入旅游娱 乐服务、文化艺术、保健、教育和科学、政治等活动中”。由此,他把处于初级阶 段生产的产业称为第一产业,处于第二级生产阶段生产的产业称为第二产业,处于 第三级生产阶段生产的产业称为第三产业.费希尔认为,第一产业为人类提供满足 最基本需要的食品, 第二产业满足人类对其他物质产品更进一步的需要,第三产业 满足人类除物质产品需要以外的更高级的需要,如生活中的便利、娱乐等各种精神 上的需要。这样, 所谓第一产业指的是农业和畜牧业,第二产业则是各种工业制造 业,而第三产业则是各种服务的生产。 19 4 0 年 ,英国 经济学家科林。 克拉克出版了 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他根 据各部门接近最终消费的原则划分三次产业。按照这种划分方法, 第一产业是农业 和采掘工业;第二产业是加工业;第三产业是劳务部门,即服务性产业,它包括了 除第一、二产业以 外的所有生产活动。但是有些部门,如运输和通讯业、煤气、电 力、自 来水等公用事业还没有明确归属哪个产业。 由于费希尔首先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和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克拉克使三次 第2 章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理论概述 产业分类方法得到了 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因而他们被公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 人。但是,关于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和具体分类,在理论上还有不同的意见,各个 国家对三次产业的划分也不尽相同。目前,西方一些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 组织通常使用的三次产业分类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制造业、 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以 及煤气、电力、自 来 水。 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金融业、 房地产业、科学、教育、新闻、广播、公共行政和国防以及社会服务娱乐和个人生 活服务等。 根据2 003 年5 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关于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国统 2 0 0 3114号) 的通知,我国三次产业划分范围如下: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 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 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 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按照国家统计局对中国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划分, 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 包括 交通运输、仓储业、邮电通信业、商贸业及餐饮业等; 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 务的部门: 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公用事业、旅游业、 咨询信息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是为提高居民 素质和科学文 化水平 服务的部门: 包括科研、教育、广播、电视、文化、卫生、体育、 社会福利业等; 第 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 2 . 2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 1 ) 配第一 克拉克定理。威廉 配第 ( w i l l i a np e t t , ) 在1 6 9 0 年出 版的 政 第2 章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理论概述 治算术 中首次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 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降低,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增加,即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 他认为这是由 于“ 制造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多, 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制造业多 得多. 这种不同产业的收入差异, 会导致劳动力从低收入产业向高收入产业流动。 1941年, 科林 克拉克 (colin clark) 研究了一些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资料,证明了配第的 观点。 所以 这一 结论 被 称为“ 配第 一 克 拉克 定理” tsj . ( 2 )库兹涅次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西蒙 库兹涅次 ( silnonkuzents) 在他 的著作 各国的经济增长一书中,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这两个方面,对伴随经济 发展而出现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作了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 展,区域内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第一产业劳动力在 全部劳动力的比 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中。 在工业化阶段, 第二产业创造国民收 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都会提高,其中前者上升的速度会快于后者。在工业化 后期特别是后工业化时期, 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会不同程度地下 降。第三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会持续地处于上升状态,其 中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其劳动力比重的上升速度会快于国民收入比重的上升速 度。在第三产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发展也是不同的,如教育、科研和政府行政部 门劳动力比重是上升的。库兹涅次认为, “ 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 人口和产值的 高速增长总是伴随着各种产业比重在总产出和所使用的生产性资源方面的明显变 动” 。而各产业部门的上述结构变动,既与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后的需求结构变化有 联系,也与现代生产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有关t61 。 2 . 3第三产业的特征 1 .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在第一、第二产业物质财富丰富的基础上。许多经济 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的现代发展特征表明, 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是在工业化基本完 成之后,建立在高收入和第一、第二产业物质财富丰富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也表明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通常是不可逾越的, 其格局的改变需要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19 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出现高度的社会化和国际化,跨国公司 兴起,这就需要以更为广泛的融资形式与渠道推动金融保险业的发展; 反过来,高 第2章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理论概述 度发达的金融保险服务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工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金融保险业在第 三产业中产值和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 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发达国家工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为商业和社会服务业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这些部门发展的同时,信息咨询、 技术、法律和会计服务等 新兴产业获得迅速发展,第三产业产值开始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之和,成为进入后 工业化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并由此实现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 2 . 第三产业部门一般不进行直接的物质产品生产, 而是为物质生产部门和居民 生活提供服务,它是联系物质生产部门之间、 物质生产部门与居民消费之间、第二 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中介。 这就决定着第三产业不能脱离物质牛产部门和终端消 费而独立存在。从历史上来看,第三产业部门中各行各业或是从物质生产部门分离 出来,或是适应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应运而生,或是从原有第三产业部门中分立而 出。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必然受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以及居民和社会消费水平的 制约:另一方面, 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居民和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也需要第三产 业给以支撑。 2 . 4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1世纪是服务经济的世纪。我国第三产业也必然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这首先 是国内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工农业生产的增长为第三产业创造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 更加广阔的市场。其次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促进第三产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和服务范 围的扩大。再次是对外经济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都会有重大的发展,国外服务行 业将进入国内市场,我国的服务行业也将跻身国际市场,竟争激烈,只有发展,才 能参与竞争,竟争又促进发展,因此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巨 大的作用。 2 . 4 . 1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第一、二、三产业起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第一 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会促进第 一、 第二 产业的 发展川 。 社会的经济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 有生 产就有交换, 有 第2 章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理论概述 交换就有围绕生产和交换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如果只生产不交换,人类社会只能停 留在自 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状态,社会的进步是十分困难的。在交换过程中,如果没 有商业、交通运输业、饮食业、旅店业等等来保证人们的经济交往,交换必然长期 停滞在狭小的范围。 可见, 一国的国民经济正是有了为数众多的第三产业的各个行 业的发展,才能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才能称作国民经济。 在现代社会中, 服务产品充当三大产业再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和居民生活不可 缺少的消费对象的消费功能, 使第三产业脱离在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相对 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次要地位,取得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从静态上说,服 务产品在不少国家中已接近或超过国民经济总量的一半比重。从动态上看,由服务 消费功能决定的服务需求的高收入弹性, 使第三产业的服务需求在国民收入水平增 长时可以以更大的幅度增长.在供求状况对价格的影响下,第三产业因需求坚挺且 增长速度快、幅度大,就容易维持较高的价格,形成相对高的收入水平,引起社会 劳动由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使第三产业以快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 速度的速度增长,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日 趋增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加强。 因此,当代第三产业在社会再生产中,与第一、第二产业相互依存、相互决定,成 为后工业社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产业,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 到空前的提高。经济越发达,居民越富裕,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就越高。 2 . 4 . 2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三产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作用, 是多方面的、 多功能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它的作用还会逐渐增大,以至对整个国民经济起决定作用。 一、 创造物质财富 1. 第三产业是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它的生产过程同第一、第二产业一样,是运用 一定的生产资料, 创造某种适合人们需要的特殊使用价值。 例如,交通运输业的劳 动者,利用车、船、飞机、各种道路和码头,创造改变物体空间位置的使用价值, 满足人们搬运货物或旅行的需要; 旅店劳动者运用房屋及各种设备,为人们创造居 住的条件等等。 它们提供的各种使用价值,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到处都可看到。 第三产业为社会创造使用价值,也就是为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 二节约劳动时间 第2 章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理论概述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社会分工,服务劳动才逐渐 从各种劳动过程中分离出来。 服务劳动成为独立的劳动部门之后,为生产者和消费 者创造了从社会取得服务的条件, 他们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便有了从社会取得服务 和自 我进行服务的区分。如果他们从社会取得服务的效率和效益高于自我进行的服 务,那么他们就乐于减少自我服务,而更多地从社会取得服务;反之,他们就不需 要社会服务。服务劳动的专业化,必然有更高的劳动效率,必然为社会、为消费者 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这也就是为什么社会越发展,第三产业越发展,第三产业的 发展不但不构成社会的经济负担,而且还是社会经济更快、 更好发展的动力的根本 原因。 三、加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联系 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相互联系,是通过交换实现的。有物质产品的交换、信息 的交换、技术的交换及劳动活动的交换等,第三产业的卞要组成部分,如商业、交 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金融业以及各种服务业,不仅置身于交换过程,而且围绕 交换的全过程开展服务,也就是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联系服务,从而也使自己成 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有机结合的纽带和桥梁。同时 ,第三产业又是国民经济的调 节器。如商业,既有媒介或商品交换功能,又有调剂供求的功能; 金融业,通过资 金融通,帮助发展社会需要的行业,限制不需要发展的行业。服务业对生产、流通 和消费的服务,实际上是参与社会的调节,促进生产和消费的紧密结合。总之,第 三产业处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处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既能帮助各个 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又能帮助他们相互适应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 四、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高低,同第三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第三产业创造的 服务产品中如旅游、浴池、理发、文化娱乐、饮食等是供群众直接消费的。因此, 以服务形式存在的各种软产品同以实物形式存在的各种硬产品一样都是群众物质 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两者所占的比重在不同条件下是不一样的。群众 的生活水平越高,对服务形式的产品的需求越大: 群众生活水平越低,实物形式的 产品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五、 广开 就业门 路, 吸收大量劳动力卜 川 第2 章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理论概述 按照客观规律, 随着人均g dp的 增长, 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 重都会保持持续 的提高, 并最终超过第一、 第二产业的总和, 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部门。 随着第一、 第二产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现代化和专业化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三产业在解决城乡就业问 题上具有特殊优势, 是解决城乡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首先, 第三产业多数属于劳动 密集型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强; 其次, 第三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素质弹性大、 范围 广的特点, 适合不同层次的劳动者就业;第三, 大多数第三产业的门坎低, 有利于城 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第四, 第三产业特别适宜于中小企业 的生存和发展, 这一特点也体现了 它在吸纳劳动力问题上的特殊优势。中小企业是 社会就业的主要领域,大多数第三产业门坎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 适宜中 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通过第三产业中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形成二者在吸纳劳动力 就业中的双重优势, 对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第3 章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3 章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3 . 1中部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政策、 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投入,中部地区第三产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2 0 05年中部六 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 . 5 % 。自1 9 78年2 0 05年,中 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 3 7 . 87亿元上升至136 13. 07亿元,年均增长1 8. 5 4 %( 见表 31 ), 超过同期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 ( 1 5. 5 确 ) 2 . 96个百分点, 高于同期中部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 ( 11. 9 6%) 和第二产业增加值 ( 1 5 . 9 8%)的年均 增长速度; 也高于同期全国第三产业年均增长速度 ( 17. 7 8%)。随着中部第三产业 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迅速提高,由1 978 年的 18.3 8 6%增至2 0()5 年的36. 5 既,上升了1 81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三产构成也发生了 明显变化,由1 9 7 8 年的3 92 0 : 4 2 . 4 1 : 1 8 . 3 9 变为2 0 0 5 年的1 6 . 6 7 : 4 6 . 7 7 : 3 6 . 5 6( 见表 3 . 2):三次产业结构实现并巩固发展了“ 二三一”的三次产业格局,并使产业结构 在向 “ 三二一”格局演进。 年份 1 9 7 8 1 9 8 5 1 9 9() 1 9 9 5 2 以) 0 2 0 0 5 表31中部主要年份第三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第一 产业第二 产业 2 9 3 . 7 53 1 80 5 7 3 2 . 8 47 8 5 . 4 5 1 39 7 。 251 4 9 0 。 3 3 3 1 9 2634 7 5 2 . 8 9 4 0 1 5 . 577 64 06 2 61 7 8 . 6 21 7 4 2 5 . 7 2 第三产业 1 3 7 . 8 7 4 3 7 . 7 4 1 1 3 1 . 8 3 5 3 3 。 7 7 2 44. 5 6 1 3 6 1 3 . 0 7 资料来茸:中国统计年鉴和中部六省统计年签2006 ( 以 卜 数据来游若特殊说明均同于 此) 第3 章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如果其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小于其它地区,就意味着这个区域的第三产业发展 势头趋缓,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期处于劣势。因此, 在对第三产业进行评价时,还 要兼顾发展的速度。 此外, 金融保险、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代表 未来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 其在整个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大小决定了第三产业发展的 可持续发展能力。 所以,在分析中,也要兼顾这一点。在对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 分析的 过程中, 经常 遇到的关键性问 题是指标的 选取 im ,j 。以 往人们常 常用单一的 指标来衡量,如第三产业增加值或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 dp 比重等。本文综合多个方面的因素, 选取如下指标来分析中部各地第三产业发展的 真实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xl,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xz,第三产业增长速度x3 ( 采 用1 997 年至2 0 04年的平均增长速度),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x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 重xs, 新兴行业 ( 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与房地产业)增加值占 第三产业的比重x6、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x7、 第三产业相对生产率xs、 第三产业对g dp 的贡献份额xg。 表3 . 13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评价各具体指标数值 行重 兴比 新业 地区二产增加值 二产增加 增长速度值比重 江苏 浙江 山 西 安徽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三产 增加值 6 4 8 9 . 1 4 人均二产 增加值 8 6 8 17 贡献份额 5 3 87 . 8 7 1 563 . 94 2 1 8 7 。 肠 1 41 192 1 09 8 17 7 1 1 . 5 1 6 . 4 8 . 7 5 3 。 6 5 3 7 1 5 。 9 4 防 1 . 2 3 33 5 7 . 肠 3 2 7 5:之 一 3 5 . 8 3 9 。 4 3 8 9 4 0 。 54 1 . 6 4 7 。 2 5 2 。 6 4 2 。 8 4 0 。 2 21 , 6 21 6 相对 生产率 1 2 9 4 1 2 0 1 3 5 。 7 1 3 6 . 7 3 3 . 8 2 9 。 9 2 屯 3 从业人 员比敬 3 3 . 7 3 3 . 5 30 。 4 2 7 1 3 2 。 11 1 8 。 8 一匕.压0 223828 3 1 8 1 。 2 7 2 6 2 8 。 0 3 2 防. 83 4 357 。 49 3 92 2 . 22 :.; 1 8. 2 40 。 7 4 3 . 7 56 . 8 40 . 1 45 。 7 37 . 3 36 . 7 4 3 2 6 40 。 481 3 . 340 。 4 2 2 。 3 l 7 1 64 . 9 1 肠 1 5 8 。 64 7 . 8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中部 六省统计年鉴2 (x)2 2 006 根据上述指标和表3 . 11的数据,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了上述各地区第三产 业的综合评价得分。其基本步骤如下: 假定有m 个地区, n 项评价指标, 则矩阵 xl。 二 即为评价样本矩阵。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将同一变量减去其均值再除以标准差, 第3 章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以消除不同量纲的影响,记为: y =( x 。 厂 x j ) / d j , 其中 yj j 为第1 个地区第j 个指标的 标准化数值,勒为第1 个地区的第j 个指标, xj 为 m 个地区第j 个指标均值, di j 为第1 个地区指标的标准差。 其次,给出标准化矩阵丫 的相关矩阵ro 第三,求r的特征值,并根据特征根确定相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 第四,计算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并根据过程内定特征根大于1 的原则确定主 因子的个数和相应的特征向量矩阵。 第五,计算卞因子得分值。 第六,计算综合评价总得分。分值越高,则说明地区第二产业发展状况越好. 表3 . 14 中部 地区与 部 分主要 发达省 份第三产业发展水 r 综合 得分 地区综合得分地区综合得分 浙江2 . 7 6 8 0 5江苏1 . 5 8 2 5 3 安徽一 0 . 9 4 1 0 3河南一 1 . 1 7 9 7 tij西一 1 . 4 8 6 7 8江西一 1 . 5 4 1 5 湖北0 , 1 0 3 1 4湖南一 0 . 2 6 0 9 6 从表3 . 14可以看出,中部6 省第三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平均分数为 一 0 . 840 9 8 , 全国总体的平均分数为一 0 . 0 0 01411, 。中 部六省中 只 有湖北省 得分为正, 为 0 . 1 0314分,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得分最低的是江西省,为一 1 . 5 4 1 5 分, 与浙江省 相差了4 . 30955 分。 这说明中部各省第三产业发展不仅总体水平低,各地区的发展 也很不平衡。 第4 章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第4 章中部地区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4 . 1中部地区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投入产出表 根据中部六省2 002 年投入产出表,本文先对中部各省第三产业的数据进行处 理,把农业的产值归总为第一产业,分别用横向求和、纵向求和把采掘业、食品制 造业、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电力及蒸汽、 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炼焦、 煤 气及石油加工业、 化学工业、 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金属产品制造业、 机械设备制造业、建筑业归为第二产业,把商业饮食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 金融保险业、其它服务业、运输邮电业归为第三产业。然后把六省三大产业对应数 据累加,整理后得到三部门 投入产出表,在投入产出经济学中【2 卜 到, 也叫投入产出 矩阵。从表4 . 1 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产出中的构成占28 5 6 % . 表4 . 1 中 部地区三大产业投入产出 表.单位:亿元 访淡 中间使用中间使用 合计 最终使用 合计 总产出 中间 投入 1 0 1 2 . 9 9 2 3 4 0 . 6 92 3 2 。 83 586 . 3 83 26 2 。 1 76 8 4 8 . 5 6 1 4 00. 8 51 4 5 2 4 . 9 2 7 9 7 . 6 21 8 7 2 3 . 3 75 594 . 4 82 4 3 1 7 . 8 5 3 3 7 . 1 43 4 4 7 . 3 22 8 6 3 。 8 96 648 。 3 55 8 0 8 . 41 2 4 5 6 . 7 5 中间投入合计 2 7 50 。 9820 3 1 2 。 8 15 8 94 3 1 增加值合计弓 的 7 . 5 7400 50 46 5 6 2 . 4 4 总投入朋月 日 。 552 4 3 1 785 1 2 4 5 6 , 75 数据来谭:根据中部六省2 的2 年投入产出表整理 4 . 2中部地区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分析 在价值模型中: a 。产 x ,了 x ; ( 1 , j “ 1 , 2 , 一, n ) , 式中, xi 一 第j 部门 生产中直接消耗第1 部门 产品的价值量; 第4 章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xj - 一 第j 部门的总投入价值量。 直接消耗系数aij反映了任意两部门之间的直接依存关系, 是反映两部门之间依 存关系的最基础的参数。a o j 越大,说明两部门之间的联系越紧密。 根据4 . 1 投入产出表,用上式计算出中部第三产业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o 鲡a2, als,叭 以双 aa aia2 a= 肠1 .九2 ,几3 .”a 朋 表4 . 2中部地区三产直接消耗系数表 不狱 中间使用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中间 投入 第一产业0 . 1 4 7 90 . 0 9 6 20 . 0 1 8 7 第二产业 0 . 2 0 4 50 . 5 9 7 3 0 . 2 2 4 6 第三产业 0 0 4 9 20 . 1 4 1 8 0 . 2 2 9 9 由表4 . 2 可知,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对本身依赖程度最高,其自 身直接消耗系数 为0 . 2 2 9 9 ,其次是对第二产业的直接依赖, 其直接消耗系数为0 . 2 2 46, 对第一产业 的直接依赖程度最低,其直接消耗系数仅为0 . 0187。由 此可知,中部地区第三产业 直接受到本身和第二产业影响较大。 原因可能是第三产业需要本身服务的供给以 及 第二产业的设备制造的供给。 4 . 3中部地区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分析 完全消耗系数b.j: 第4 章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 “ “ 。 + 万 、 a 。 “ , j 二 , “ , 一 n , , 式中,a 。 一 第j 部门对第1 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 乏 、 、 一 第 j 部 “ 对 第 部 “ 的 全 部 间 接 消 耗 系 数 之 和 列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证明,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为: b 二 ( 1 一 a ) 一 ,一 1 , 由此可知,可由a 计算出氏 完全消耗系数b.j反映了第j 部门对第1 部门的完全依存关系 根据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完全消耗系数计算公式, 可以得到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 如表4.3)。因为完全消耗系数是建立在直接消耗系数基础之上的,所以中部第三 产业的完全依存度与直接依存度并无实质差别,第三产业对本身完全依存度最大, 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表4 . 3中部地区三产完全消耗系数表 介 之 火 中间使用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中间 投入 第一产业 0 . 2 6 5 00 , 3 4 8 90 . 1 3 2 5 第二产业0 . 7 6 6 1 1 . 9 7 8 80 . 8 8 7 4 第三产业0 . 2 2 1 9 0 。 5 7 0 80 . 4 7 04 4 . 4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一、 影响力系数f , 。 , 熟 / 青茗 孙 一 第j 部门对第1 部门的完全需要系数; -气. 式中, 熟 一 触藕触雕种第 j 列 之 和 ; 第4 章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著 万 乓 一 完 全 需 要 系 数 矩 阵 厅 列 和 之 均 值 。 影响力系数f j 表示第j 部门 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 对国民 经济各部门 所产 生的需求拉动波及程度。 当f 1 时,表示第j 部门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全社会平均影 响水平 ( 即各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的平均值); 表4 . 4中部三产完全需要系致表 ,佘哭 中间使用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中间 投入 第一产业1 . 2 6 5 00 . 3 4 8 90 1 3 2 5 第二产业0 . 7 6 6 12 . 9 7 8 808 8 7 4 第三产业0 . 2 2 1 90 . 5 7 0 81 . 4 7 0 4 当f j 习时, 表示第j 部门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等于全社会平均影响 水平; 当 f j 1 时,表示第j 部门 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 程度低于全社会平均影 响水平。 表4 . 5 中部地区影 响力系数表 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f j f lf 2f 3 系数值0 . 7 8 2 1 1 。 3 5 3 40 . 8 6 4 5 影响力系数fj 越大, 第j 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根据列昂惕夫逆矩阵 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中部六省三产影响力系数 ( 见表4 . 5) 。由 表4 . 5 可以看出, 2 0 02年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 . 8 645 , 即第三产业增 加一单位的最终需求, 拉动国民经济0 . 8 645 个单位。第三产业影响力系数大于第一 产业,小于第二产业,说明中部仍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 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 动作用目前还不如第二产业那样明显。 第4 章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二、感应度系数 卜氛/ 1 月/ n万 小“ , , ” n , 式 中 , 各 乓 一 完 全 需 要 系 数 矩 阵 万 中 第 行 之 和 ; 菩 乏 乓 一 完 全 需 要 系 数 矩 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