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 英义提要 t h er e f l e c t i o no nt h et e a c h i n g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c y i np r i m a r ys c h o o l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u p o nt h er e v i e wo fb o t hh i s t o r i c a le x p e r i e n c ea n dt h e o r i e si nt h ef i e l do f 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c yt e a c h i n gi np r i m a r ys c h o o l ,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p u r p o s eo ft h i ss t u d yi s t oa n a l y z et h e i rr a t i o n a l i t ya n dl i m i t a t i o n s ,t og a i ns o m ei n s i g h t si n t ot h ec a u s e so ft h e p r o b l e m s ,t oa d v o c a t es o m ee f f e c t i v ea p p r o a c h e st ot h ei m p m v e m e n to f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c yt e a c h i n gb yc o m b i n i n gt h el a wo fc h i n e s es t r u c t u r ea n dt h et h e o r yo f s t u d e n t s c o g n i t i v ed e v e l o p m e m m a i n l yb yu s i n g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l yc o m p a r a t i v ee x p e r i e n c em e t h o d ,a n di nv i e wo f c h i n e s el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c e r t a i nr e l e v a n tt h e o r i e sl i k eb r u n e r ss t m c t u m l i s ma n d m o d e mc o g n i t i v et h e o r i e s ,a n dy e to nt h eb a s i so fe l a b o r a t i n go nd i s c i p l i n es t r u c t u r e o ft e a c h i n g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c yi nt h e p r i m a r ys c h o o l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h i l d s c o g n i t i v ed e v e l o p m e n t , t h i st h e s i s r e f l e c t su p o nt h ep r a c t i c eo ft e a c h i n g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c yi nc h i n a sp r i m a r ys c h o o la n de m p h a s i z e s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g o o dr e s o l u t i o n s o ft h ef o l l o w i n gi s s u e s :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c yt e a c h i n ga n dc h i n e s e t e a c h i n gs y s t e m ;t h es t a g e s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c ya c q u i s i t i o na n dt h em u l t i p l i c i t yo ft h e a p p r o a c h e s t os u c h a c q u i s i t i o n ;t h e i s s u eo fc h i n e s ep h o n e t i ca l p h a b e t 弱t h e i n s t r u m e n t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c ya c q u i s i t i o no ra si t sg o a l ;m a j o rd e v i c ea n da u x i l i a r y d e v i c e s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c y , e t c a n df i n a l l yb ya d d r e s s i n gt h e e s s e n t i a lf r a m e w o r k so ft h en e wc u r r i c u l u ms t a n d a r d s ,t h eu l t i m a t ea i mo f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c yt e a c h i n ga s w e l la st h es t r i v i n gd i r e c t i o nf o rc h i n a s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r e f o r m i sd e f i n e da s t e a c h i n ga i m sa ts e l f - t e a c h i n g k e yw o r d s :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c yt e a c h i n g ;d i s c i p l i n es t r u c t u r e ;c o g n i t i v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 r i t t e nb yz h a n gl i a n g s u p e r v i s e db ys o n gz h i - y i 目录 一、弓l 言- ”一”“一”“”l ( 一) 选题意义与目的1 ( 二) 有关概念界定1 ( 三) 研究方法b b q b bg 2 ( 四) 研究思路o o o o o oo0 0 3 二、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历史经验回顾4 ( 一) 古代的识字教学4 ( 二) 2 0 世纪上半叶的识字教学6 c - - 3 建国后的识字教学7 ( 四) 问题的提出9 三、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学科结构探索l o ( 一) 汉字构造规律”1 0 ( 二) 汉语的特点1 3 四、儿童汉字认知特点的探索1 6 ( 一) 儿童的一般认知特点1 6 ( 二) 认知倾向影响识字方法1 7 ( 三) 认知汉字的阶段性特征1 8 ( 四) 汉字认知以基本字为原型1 8 ( 五) 认知的基本单元是偏旁部首1 9 五、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2 l ( 一) 部分和整体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2 l ( 二) 阶段性和多样性一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 2 1 ( 三) “拐棍刀还是搿腿一一拼音是识字教学的辅助工具2 2 ( 四) 主要方法还是次要方法识字教学须以:遵循汉字规律的方法为主2 3 ( 五) 简繁与难易一将汉字特征与认知特征有机结合e 0 00 0 0 2 5 ( 六) 口头语与书面语一识字教学应该着眼于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2 6 六、结语o o o oooooooooo o o o o ooooo o o 2 8 参考文献e o o eeoooeeo 2 9 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0 0 0 0000000 0 0 3 l 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 引言 ( 一) 选题意义与目的 一、引言 选取小学识字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历来被公认为是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和基本工 具。识字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开展识字教学研究,对于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 革具有促进作用。 识字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关注焦点与研究热点。根据戴汝潜的“我国小学识字 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的统计1 ,建国以来我国小学识字教学方法已经形成多样化格局。 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加快识字速度、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效果,但是在构建识字教学 法体系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没有充分发掘汉字规律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因此,本文提出关于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从学科结构和儿童认知规律方面进行 探索的论题。 ( 二) 有关概念界定 什么是识字? 一般来说,指的是“四会一,即会读、会写、会讲、会用,但是, 汉字识字教学还应当提倡了解汉字的本义、引申义,从而提高读、写、用的能力,减 少错别字。 如何才能确立科学的识字方法? 我们认为2 ,理性的识字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建立 在两个互相依存的基础上,一个是对一种文字系统本身即学科结构的认识,一个是对 学习者的认知过程的认识这两方面的认识越深入,识字方法就越符合客观规律。 基础之一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它揭示了学科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关系。 布鲁纳认为:“知识是我们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事实以意义和结构而组成的一个模式。一 ( 琼福克斯。杰罗姆布鲁纳) 学科结构指的是人们根据某种观念、方法对已有知 识进行整理、组织的形式,表现为某一学科知识的基本逻辑、基本原理。“懂得基本原 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一口领会基本原理和观念,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 详见附录 2 佟乐采等著小学识字教学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 9 9 9 :8 6 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 0 i 宵 道。一。 基础之二指的是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个体在学习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事 物规律的认识模式。任何一个观念,除非把它“放进构造得很好的模式里面,否则就 会忘记 ,也就是说,一个人“学到的观念越是基本,几乎归结为定义,则这些观念对 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宽广。一z 因此,掌握汉字构成的基本学科结构,有助于学生形成汉字认知的科学结构,而 这两者的结合也就是教学认识的最佳途径。 ( 三) 研究方法 l 、历史经验比较法 本文回顾我国小学识字教学的历史经验,从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等 古代的识字教材来归纳当时的识字教学方法,篮鉴前人经验,进行比较并分析各种方 法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2 、理论研究法 本文借鉴汉语言文字学、现代认知心理学和教学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探讨识字 教学的学科结构和我国儿童认知汉字的特点。一方面分析汉字的构造特点、形音义之 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探索我国儿童在识字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认知阶段性、倾向性以 及认知原型和操作单元等,反思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3 、个案分析法 个案研究法是各类学科中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对某一个体作系统详尽 的深度分析,从而为整个研究提供丰富的经验材料或提供佐证,使研究建立在可靠的 实证研究基础之上,具有可操作性为了探讨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合理性与局限 性,本研究在第四部分从学科结构和认知特点的角度专门对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和搿注 提一识字等识字方法的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深入识字教学实践中调查访谈,了 解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语言文字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的 视角来剖析问题。 邵瑞珍等译。布鲁纳著布鲁纳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9 :3 5 - 3 6 2 邵瑞珍等译。布鲁纳著布鲁纳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9 :3 6 我罔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魁; 弓l 育 ( 四) 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说明选取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对有关 概念进行了界定,以及本文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思路。 第二部分主要对我国古代的识字教学、2 0 世纪上半叶的识字教学和建国后的识字 教学进行回顾,并找出问题的结症。 第三部分从汉字构造规律和汉语言的特点这两个角度探索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的学科结构。 第四部分在分析儿童一般认知特征的基础之上论述了认知倾向性、阶段性对识字 方法的影响,并提出认知的原型是基本字,以及认知的基本单元是偏旁部首。 第五部分以上述理论为指导,对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出在教 学实践中要处理好这样几对矛盾:识字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识字的阶段性与识 字方法的多样性、拼音是识字的手段还是目的、主要方法与次要方法等,结合新课程 标准的基本精神,提出“教是为了不教一是识字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我国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我l 玉l , j 、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恩 我困小学语文识宁教学的历史经验1 9 l 顾 二、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历史经验回顾 ( 一) 古代的识字教学 我国的语文教育自古就把识字教学作为突破口。流传下来的启蒙教材大多数是识 字教材。最早的识字教材要数周宣王时太史籀所编的史籀篇,班固在汉书艺文 志中说:“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 它是我国的“字书之祖一。1 后人多以 此为蓝本,编撰识字教材。 汉书艺文志说:“ 仓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 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 取史籀篇汉兴闾里书师合仓颉、爰历、l :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 章,凡五十五章,并为仓颉篇一 仓颉篇四字一句,合辙押韵,如许慎的l :说文 解字叙中引的“幼子承诏一,郭璞所注的 尔雅释亲中引的“考妣延年一;还有, l :流沙坠简卷中引的“游敖周章一、“僚赤白黄一、。走走病狂,疵庀灾疾一和“薄厚 广侠,好丑长短糟。2 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西汉元帝时史游作的急就篇,3 4 章,2 0 0 0 多字,皆用三 言或七言成句,每旬有韵。南北朝时,梁朝的周兴嗣编写的 千字文: 四言成旬,以 对仗工整,琅琅上口的韵语,叙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 掌故等方面的知识,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儿童识字课本。直至隋唐五代,流行的 开蒙养训,仍是四字一句,基本押韵,但是在编排上具有“分别部居一的特点,如 。讽诵吟咏一、“齿舌唇口一、搿珊瑚琉璃刀、“风凰鸡鸭一、“豺狼驴马力等,按所收文字 的性质或部首排列 宋朝出现的百家姓与三字经: ,同千字文: 合称“三、百、千一蒙学识 字课本,流传甚广,基本上都是以韵语和部首为识字基础。元朝出现的l :新编对相四 言是以图文对照为基础的,开始注意直观教学。 清朝的文字学家王筠的文字蒙求也是颇具影响的汉字识字教材。他从许慎 说 文解字中选辑常用的2 0 0 0 多个汉字,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卷,是第一本以 汉字构字规律为线索的识字教材,在吸收前人以吟诵加强记忆的基础上,提出根据汉 王国维:史籀篇疏证叙,王国维遗书第六册 2 徐梓著蒙学读物的历史透视北京:湖北教育出版社,1 9 9 6 :2 2 我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我国小学语义识。j c 教学的历史经验驯顾 字的构字规律来认知汉字。他在l :文字蒙求序中指出。人之不识字也,病于不能 分,苟能分一字为数字,则点画必不可以增减,且易记而难忘矣。苟于童蒙之时,先 令知某为象形,某为指事,而会意字即合此二者以成之,形声字即合此三者以成之, 岂非执简御繁之法乎总四者而约计之,亦不过二千字而尽。当d , j l 四五岁时,识 此二千字非难事也。一从而为通晓全部说文九千余字起好提纲挈领,一以贯之 的作用。童蒙识字要充分利用汉字的这一特点,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字教之,识 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事告之一。“而后乃教以合体 字一,先让学生掌握独体字再掌握合体字,这样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而且汉字之 间不再孤立,而是有着许多内在的联系得以呈现1 。 综观我国古代的识字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集中一段时间吟诵、识记两千个左右的汉字。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 材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一崔学古在幼训里 也说:“凡训蒙勿轻易教书。识字至千字外,方用后法教书。一而清人潘子声统计发现, 连续学习“三、百、千一可以累计识字1 4 5 2 个2 。因此,从读音、意义以至格式等方 面把一些常用字编排起来,在入学之初集中力量学习,应当说是前人确立的既有目的 又有方法的一条识字原则。当然,这种集中还不能和现代的集中识字相比,只是停留 在字的类属和音韵的层面上,还没有深入到汉字的构形规律层面上因此,古人对这 些集中起来的字主要采取反复吟诵韵语的方法。这正如南宋宁宗时的项安世所言:。古 人教童子,多用韵语,如今 蒙求、千字文、 可以识字3 9 0 3 个4 。可见,儿童是在“三、百、 千糟识字1 4 0 0 多字的基础上才能阅读搿四书五经一 。马景仑文字蒙求的实用价值及其学术贡献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 9 9 5 ( 4 ) 2 潘子声蒙养计度 3 项氏家说:卷七 4 转引自张凤麟谈集中识字教学汉语学 - j ,1 9 9 7 ( 6 ) 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我固小学语文识:,教学的历史经验回顾 总的说来,古代的识字教学主要以背诵记忆和吟诵为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强调 遵循汉字的构造规律,从而在识字教学科学化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是没有 完全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尚未揭示出识字教学的深层规律。, ( 二)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识字教学 这个时期的识字教学经验主要有: l 、随文识字 五四运动之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小学的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加强文字与 语言的联系,教材基本上按“以文带字一的原则编排。儿童所要识记的字分布在各篇 课文中,边识字边阅读,识字、阅读并进,此谓传统的随文识字。 在随文识字教学中,重视生字的理解,方法多样,如:教“坐、跑、笑 等字, 可用表演的,就用表演法教;教“黑白、快慢一等字,可用比较法教的,就用实物比 较法教;教“窗、椅、书一字可用实物指示的,就指给他们看;教“什么、就一等字, 可用证明法教的就用证明法教。 但是随文识字的数量非常有限。我国著名教育家辛安亭2 曾经从1 9 0 4 1 9 5 9 年间的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了3 0 种,统计发现,一般课本两年只教1 2 0 0 字左右,平均每个学 习日学不到三个生字,有限的识字量制约了儿童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2 、注音识字 五四新文化时期,一些学者认为汉字难认,提出利用注音字母来帮助识字的口号。 例如,。先读书,后识字一、“忘其字,写其音一,即在小学语文教学和扫盲识字教学中, 先教小学生和文盲熟练地掌握拼音,使他们在阅读和写话时能克服汉字的障碍,早日 掌握文化知识。 注音字母是与白话文学结合起来,传播文化,普及教育的一种最重要的利器,是 要在教授汉字以前教授的,他是给儿童们作汉字的替身的3 。国民党统治时期,就“注 音识字 明文规定“大量编印注音国字之通俗画报及刊物 和“积极推行注音识字运 动一,通令全国采用注音符号留声机片及课本,积极推行注音符号4 。民国九年商务印 1 沈百荚小学读文教学的新贡献教育杂志,笫十九卷。第八号( 1 9 2 2 ) 2 辛安丰论语文教学及其他( 增订)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 9 8 2 黎锦熙国语科“话法”教学新案教育杂志,第十四卷,第四号( 1 9 2 2 ) 拉丁化中圃文字金陵学志第5 卷第4 期。1 9 5 0 6 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我田小学语文识,教学的历史经验l 口j 顾 书馆出版的 新法初小国语教科书和中华书局发行的新教育国语读本就是用罗 马字来注音的。需要指出的是,注音识字与后来的汉语拼音教学有共同之处,为拼音 识字积累了经验。 ( 三) 建国后的识字教学 建国后识字教学主要的争论焦点是识字与阅读孰先孰后以及应该采用哪种方法的 问题。 究竟小学语文教学是以识字为主,还是以阅读为主,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不懈的 探索。如1 9 5 6 年制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草案) ( 以下简称“1 9 5 6 年大纲 ) 明 确提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识字教学不能在短时间完成,规定小 学第一、二学年的阅读教学以识字为重点,在这两年比较集中地教会儿童识记1 5 0 0 个左右的常用汉字1 9 6 3 年制订的搿大纲 重申了“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以识字教学 为重点刀,总识字量定为3 5 0 0 个左右的常用字,一、二年级以识字为主。, 半个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识字教学方法的改革非常活跃。据2 0 0 0 年教育 部召开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所征集的材料统计,共有4 0 多种识字教学方 法,其中颇有影响的有:集中归类识字法、分散识字法、拼音识字、“注提一识字法、 韵语识字法等。下面对几种比较主要方法做简要的分析。 1 、集中识字 “集中识字一是在总结吸收传统识字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历时4 0 余年, 不断改进,形成“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 的教学体系。主要特点是;先识 字后阅读。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迸一步识记和理解汉字。 1 9 5 8 年,辽宁黑山北关小学进行了集中识字教改实验,采取同音字归类、形声字 归类、基本字带字,两年内识记2 5 0 0 字:1 9 6 0 年北京景山学校也开始实验形声归类 集中识字。也实现了两年学习2 5 0 0 字的效果。可以说,这一改革思路是十分正确的。 然而,6 0 年代前期识字教学改革刚刚开始不久,就因“文革圩的原因而中断实验 集中识字的合理性在于。基本合乎汉字构造规律和基本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汉 字依类象形、形声相益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字带字一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认 知汉字,也符合汉民族思维的一般特点,从而使学生建立关于汉字音形义内在的关系, 参阅:集中识字教学论文集( 二) 北京:中因文联出版社,2 0 0 0 7 我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 我国小学语义识教学的历史经验例顾 减少汉字识记的难度。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与语言环境的相对脱离。 识字教学必须依存于语言环境。因此,集中识字必须与语言应用阅读、写作相联 系,也必须和分散识字相结合。这一点在后期的教学实验中已经意识到了。 2 、分散识字 “分散识字 也叫“随课文分散识字一,是在“随问识字甜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 1 9 5 8 年由江苏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一种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一为特点 的识字方法,强调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在前三年教识 3 3 0 0 多个字。这种教学法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法,没有 固定的法则和程式。 随文分散识字,为记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对课文的反复诵读,增加 了汉字出现的频率,借助规范优美的书面语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随文识字凭 借它的长处,一度成为识字教学的主流,但是,随文识字对汉字形音义的规律尚未得 到充分重视,未能获得最理想的识记效果。 3 、拼音识字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一的教学实验 解放后,我国教育工作者在汉语拼音方案基础上提出运用汉语拼音来识字的主张。 无论是集中识字,还是分散识字,在识字前都安排一定的时间集中学习汉语拼音。作 为识字正音的辅助工具。后来的材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一则是在拼音识字基础上扩大 阅读的语文教学实验。 所谓“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一,就是在儿童入学后用7 周左右的时间教学汉语拼音, 培养直呼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能力,使汉语拼音成为提前读写、全面进行语言 j i l 练的工 具;通过阅读拼音注音的课文,过渡到阅读完全汉字的课文,从而实现提前阅读、大 量阅读。在此基础上,让儿童用汉语拼音、拼音夹汉字的方式写话和作文,最后到完 全用汉字作文。在不断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上加深对汉字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拼音识字对于解决汉字的难读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它没有能够利用汉字本身的规 律来进行识记 4 、韵语识字 韵语教学是中国传统的识字教学法,它是运用合辙压韵的诗歌在阅读中进行识字 教学,但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一些教师尝试识字与学文紧密结合,认为这样做有利于 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我困小学语义识7 教学的历史经验回顾 语感的形成、语言韵律化可以提高识记的效果。有的实验指出1 ,非韵律化学习1 0 个 无意义的拼字,要复习2 3 遍才能记住;而韵律化学习1 2 个无意义的拼字,只要1 4 次就能全部记住。韵文识字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从而受到较 好的识记效果。 但是,韵文识字也有它的局限性,汉字的语音系统与形义系统不完全一致,也不 能够反映汉字识记的难易顺序。 综上所述,韵语识字利用t ) l 童吟诵可以加强记忆的作用,集中识字遵循了汉字 的构字规律,分散识字有利于解决汉字的应用问题,拼音识字只是借助拼音这个辅助 工具来识字、正音,它们都有各自的作用,但是未能全面反映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儿童 认知汉字的规律,所以没有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 四) 问题的提出 综上所述,千百年来的中国识字教学由起初的死记硬背到后来的韵文识字、随文 识字、拼音识字、偏旁部首识字,逐步接近汉字本身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顾及了儿 童认知特点,但是尚未深刻揭示汉字本身的学科结构,也未能科学地依据儿童汉字认 知的思维特点。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学科结构和认知结构, 在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的识字教学途径。 曾日昌普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0 9 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我固小学语义识:,教学的学科结构探索 三、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学科结构探索 识字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最终要使学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我们应该以汉字 的结构特征和汉语应用的规律来指导教学。简言之,识字教学首先要把握学科的基本 结构。 布鲁纳认为,“基本”就是一个观念具有既广泛而又强有力的适应性。“结构 就 是指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每门学科 中那些广泛起作用的概念、原则和法则的体系。掌握学科的基本原理不仅能更容易理 解这一学科,有助于记忆:而且还可以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从而缩短知识层次间的 距离。基于这样的认识,这一部分拟从汉字本身的构造规律和汉语言的特点两个角度 探讨识字教学的学科结构。 ( 一) 汉字构造规律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1 ,每一种民族语言都是其民族文化和民族思维形式的 再现,可以说,汉字是汉民族思维的结晶,也体现了汉民族当时的认识水平 汉民族在创造汉字的过程中充分地运用了意象思维和分类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 这些思维方式为我们认识汉字的构形基础、分类基础和定性基础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1 、构形基础象形 汉民族的意象思维是汉字象形、指事、会意的造字法基础。造字之初,汉字确实 以象形为主,或描摹物象,如大,甲骨文作穴,篆文作想此字像人正立之形;自, 甲骨文作牿篆文作甘。此字像从正面看的鼻子之形。或在象形基础上附加指事性的 符号,指明事理,例如,本,金文作蛊,篆文作嫩。在木的根部加上指事符号指明它 的意思是树根;亦,甲骨文作衣,篆文作食在人形上加两点表示两腋之所在;立, 甲骨文作奎篆文作:汇像人正面站立,一表所立之地。正如明代赵捐谦在 六书本 义中说:“圣人之造书,肇于象形,故象形为文字之本,而指事、会意、谐声皆由是 而出。一 总之,汉字以象形为构造基础。象形这一类在汉字总数中,所占比例很小,也就 张维佳符号汉字与汉民族心理结构人文杂志。1 9 9 4 ( 1 ) 1 0 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我冈小学语文识! ,教学的学科结构探索 几百个,但它是组成千万个汉字的基本元素。像“人 这个字,可组成“从、及、比、 北斗等字,而这些字又可以再去组成“纵、级、批、冀一等字。我们分析汉字的结构, 要重视象形这一类。 2 、分类基础义符( 偏旁) “分类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命名活动本身依赖于分类的过程。一1 汉民族 分类思维的特点早已形成。 易大传说:“君子以类族辨物。刀汉字系统的确立就是 在对世界认识的科学事实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从整体观念出发,在更的广度和 更深的层次上来揭示事物的内在统一性,抽象出内廷部的逻辑结构,然后以结构间的 相互作用为纲,派生出足够词汇的过程。汉字在构形上也同样运用了这种分类思维的 方法。 许慎在说文篇字中首创部首,把9 3 5 3 个正篆“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一,分别 归属于5 4 0 部。部首的建立都是根据“以类相从糟的原则,每部第一个字称为部首, 下云“凡某之属皆从某一。汉字的部首( 义符) 大多是表示该字在意义上的类属,比如 天文、天时、天象、分别以“天一、“日一、“雨一等为部首,地理、山川、河流以。土一、 “山一、“宁一为偏旁。植物有乔木类搿木一,草木“廿一和庄稼“禾一, 动物分鱼、虫、介、鸟、兽( 巧) ,代表从水生低等动物到哺乳类高等动物等等正如 王士元汉语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一文所指出的:“在某种意义上说, , 特别是其部首的语义分类,实际上给我们提供了一张认识图。尽管许慎收字有限,他 这张图确实反映了( 也影响了) 中国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一2 其实,由于汉字系统的分类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具有相当的生命力,即使在 今天的现代汉语中,人们还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这些规则,如新发现的金属元素“镭、 铀一,气态元素“氢、氧刀等分别纳入了以“金一和“气一为偏旁( 义符) 的汉字子系 统,使之符合汉民族的认知习惯。 3 、定性基础声符( 部首) 汉字系统中不仅形成了根据事物分类意义确定的抽象的符号,还有一些依类摹声 或约定俗成的关于某些事物性状的音符,成为汉字造字的重要基础。这正如烈维一布 尔在原始思维: 中指出:。原始民族的语言永远是精辟地按照事物和行为呈现在眼睛 c 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8 5 :2 6 5 2 转引自班吉庆汉字学纲要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1 :2 0 8 1 i 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我国小学语义识,教学的学科结构探索 里和耳朵里的那种形式来表现关于它们的观念 ,并且“常常用模仿的声音来表现事物 的主要性质 。1 汉民族的先民同样如此,他们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响来把握事物的性质。而汉民 族又是用一个个汉字将它记录下来的,因此汉字是依声定音的,章太炎在 语言缘起 说中对此作了形象的描述:“何以言雀? 谓其音即足足也。何以言鹊? 谓其音错错一 者为鹊,何以为鸦? 谓其音哑哑也。何以言鹅? 谓其音加我也。一不仅鸟兽,许多动物 之名都如此,如牛鸣为牟则叫牛( 牛牟古音同) ,猫叫似喵则呼猫;不能呜叫的事物就 仿其撞击或摩擦声音来命名,如铃声丁零名为铃,树木果实成熟“骨碌 一声落地, 即称之为“果裸 ;甚至于动作名称也有摹声而成的,如以圆形物体转动之音为滚等等。 另外,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用相同或相似的音符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意 义,这就是同源词现象。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日浅,金之小者日钱,歹之小者日 残,贝之小者日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一2 这就是说凡从“戋一声的字都有小 的意义在内。再如从“黑一得声的字,土黑叫垆,水黑叫泸,乌黑叫鸬,鱼黑叫鲈, 甚至于生火之具烟熏色黑叫炉,均以黑而音近义通。又如,言语声之曲叫“句一,则曲 铁叫钩,曲竹叫笱,曲木叫枸,等等,均以形状弯曲而同音同源。即使在声母或韵母 出现音变的情况下,仍有相通的意义关联,如f e n - - 分字,具有分义,则f e n - - 分、 份( 文质相半) 、粉( 研米使分散) 、盼( 目黑白分明) 、芬( 草初生其香分布) 、纷( 分 布不理) 。这就是说这些语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具有一个共同的意义内核,表示事物的 特定性质或状态3 4 、组合基础形声 以表示事物种属意义的义符( 偏旁) 和表示事物性状的声符( 部首) 相结合,就 组成了一大批具有更高分类抽象意义的形声字。正如许慎所说:“其后形声相益,故谓 之字。字者,言孳乳而寝多也。一4 形声字的义符通常反映事物的类属之意,而声符通常表示该形声字的读音,譬如: 木。桃、桂、柳、桔、桐、柏、松 杨启光试论汉字和汉民族的具象思维方式汉字文化,1 9 9 7 ( 4 ) 2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 3 宋宁娜略论汉字系统中的分类思维及其认知活动教学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 9 9 6 许慎说文解字叙北京:中华书局,1 9 6 3 :3 1 我固小学语文识:教学的反思 我国小学语义识字教学的学科结构探索 于:扶、持、摧、拱、操、摄、择 千:性、情、恬、怡、忱、憎、愤 这些偏旁分别表示乔木类植物,人手的动作,人的心理活动,从总体上规定凡从 该旁的字是属于相应的类别。这些在概括基础上形成的抽象符号,使汉字具有高度的 系统性。 正因为汉字以象形作为构字基础、以声符作为定性基础,以义符作为分类基础, 所以汉字具有以形示义和音近义通的特点。 ( 二) 汉语的特点 、 识字教学必须联系语言环境,即汉字的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应用,为此,我们要探 讨汉语自身的特点: 1 、语素自由 语素是汉语表义的最小单位,单个汉字记录的是语素或音节,因此语素有独立成 词和不能独立成词之分。汉语中的有些字( 语素) 本身就是一个词,这种词叫单音词, 字义就是它的词义,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汇占据主要地位。但是汉语语素的自由性 很大,构词能力非常强,这些字还能充当构词成分语素。因此,在现代汉语中, 数万个词条,主要由三千个左右的单音词复合构成,新词出现时,尽量使用原有的基 本单音节字来组成复合词。如用“解一字可构成一百多个新的复合词:解决、解释、 解放、溶解、了解、见解、解毒药、解析几何等。这些词是生的,但都是由常用熟字 组成。因此,儿童在学习时,只学词义,根本用不着再学习字形,事半功倍,这样就 大大降低了学习词汇的难度,这是任何拼音文字都办不到的事。比如英文,产生一个 新词,就形成一个生字。试看上面的相应字s o l v e ,e x p l a i n ,l i b e r a t e ,f u s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 o p i n i o n ,a n t i d o t e ,a n a l y t i cg e o m e t r y 等,词义不同,词性各异,全是生字。所以对于 学习汉语的人来说,掌握了多少汉字,实际就等于掌握了多少语素,掌握了多少构成 语言的材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学习汉字对学习汉语才显示出它的特殊重要性就 是说,只要掌握几千个汉字,同时也就解决了上万个词,学习几千个汉字是学习汉语 的必要前提。 2 、一词多义 苏宝荣谈谈汉语词汇擘研究的民族特征光明日报2 0 0 2 1 3 我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我同小学语义识! ,教学的学科结构j ;i 索 在汉语学习中,常常遇到一字( 词) 多义的现象。例如,“白一字,在“白纸黑字刀 中,指颜色;在“红白喜事 中,指丧事;在“交白卷刀中,指空无一字;在“白匪一 中,喻反动;在“文白夹杂打中,指白话文;在“念白 中,指戏曲只说不唱的台词: 在“颠倒黑白一中,指正确的一面。更为有趣的是,同一个字( 或词语) 在不同语境 中会获得相反的意义,如“沽名钓誉”( 买) “待价而沽刀( 卖) :而意义相反的字 在特定的语境中又会获得相同的意义,如“中国女排大胜日本队一“中国女排大 败日本队 。其实这种现象正说明词义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具有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之 分。 所谓本义是汉字形体所显示的意义,是一个字最早、最原始的意义。引申义是以 “本义一为基点和源头,经过派生演变出来的意义,要以“本义弦统帅引申义一。o 而汉字的假借现象,许慎认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一意思是说,语言中有某个词, 但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便借用一个现成的同音字( 或音近字) 来寄托那个词的意义。 那么,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呢? 黄侃认为:“凡字于形、音、义三 者完全相当,谓之本义;于字之声音相当,意义相因,而于字形无关者,谓之引申义; 于字之声音相当,而形、义皆无关者,谓之假借义。一2 也就是说,本义是符合造字之 本的,假借则同造字之本无关,而词义引中和假借不同,词义之间有可以联系的线索, 叫引申;反之,如二者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只是声音相同,那就是假借。总之,词义 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引申触类,反复旁通一3 。而指出这种变化的结果,解释其基本规 律,有助于我们在识字教学中溯本求源,更好地理解整个词义系统。 例如,从字形可知,“牧刀的本义是“放养牲畜 ,这是常用的本义;它引申为对 民众的牧养和治理。又如“止 的本义是“脚趾 ( 后由转注字“趾 替代) ,现代汉 语将其引申为“停止一之义。再如,“斤刀的本义是“砍伐树木的斧子一,“斤 在“斧、 折、断一等字中做表义偏旁,用的是本义。斤 假借为重量单位,这个意义与本义毫 无联系。 段玉裁曾经说过;“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余义焉。守其本义,而弃其余义 者,其失也固;习其余义,而忘其本义,其失也蔽。一因此,从“本义一出发,梳理词 段玉裁经韵楼集卷一 2 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第4 7 页 3 苏宝荣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0 1 4 我困小学语文识宁教学的反思我困小学语文识,教学的学科结构探索 义变化脉络而明其引申轨迹,才能真正掌握字( 词) 的意义,避免和减少出现错别字。 3 、同音宇 高家莺等著现代汉字学指出:“同音字是指一组字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所谓 读音相同,有广狭两义。狭义的同音字指声母、韵母、声调全同的字,如言、炎、 研、严等。广义的同音字则包括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字在内,如烟、言、 演、验等。一1 汉字主要采用分化字形的手段区分同音字,即用同音异形表示同音异 义,因此,汉字中异形同音字特别多。一般所谓同音字指的是异形同音字,这里所谈 的同音字也专指异形同音字。 新华字典共收字八千五百个左右,可是只有四百一十五个音节,其中没有同 音字的只有“佛一、矗暖 、“日一、“僧一、“森等不到二十个字。l i l 韵母的字共有十 八组,收字一千零四个,其中【j i l 、【l i 、l q i l 、i x i 、【y i l 、【z h i l 组的字都在八十个以上。 仅 v i i 字组共收字一百二十七个,这就是说一个l y i 音最少表达了一百二十七个语义, 必须使用汉字这样的书写符号,才能把不同的语义精确地区分开来。 现代汉字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从书面上起到了分化多义音节 的作用。说出来的同音字,大都写成不同的汉字,不需要特定的语境,就可以分辨同 音字的各自语义。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仅“y l 一这个音节就收了2 5 个字:亿、义、 艺、忆、议、亦、异、易、译、役、疫、益、谊、意、毅、翼、艾、屹、抑、邑、绎、 奕、逸、肄、溢。这些字不论单独使用,还是和别的字组合在一起,都不会受到同音 的干扰而产生歧义。汉字区分同音现象的功能,是拼音文字望尘莫及的。 汉语的这些特点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汉语的词义在不断发展变化,具有一词多义 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学习必须依存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另外,汉语语素自由,构词 能力强,因此,学习一定数量的汉字是学习汉语的前提,而汉语中的同音现象则便于 合辙压韵,使汉字可以借助韵文吟诵的方法来学习。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注意这些 特点。 - 高家莺等著现代汉字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3 :8 1 - 8 2 1 5 我囡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 儿蜒汉! 认知特点的探索 四、儿童汉字认知特点的探索 随着语言学、信息科学等的发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认知心理学在欧美一些 国家发展起来。从八十年代开始,对汉语、汉字的认知特点与规律的研究也成为认知 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儿童的一般认知特点和儿童认 知汉字的倾向性、阶段性,以及汉字认知的基本单元等问题进行探讨 ( 一) 儿童的一般认知特点 i 、儿童感知觉的特点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事物的知觉主要以整体轮廓的感知占优势,细节的辨别力差, 在辨认和记忆字形时,容易抓住字形明显的笔画,而忽略了细节部分。但是由于学习, 儿童运用视觉的机会增多,视敏度会迅速提高,特别是差别感受能力有很大提高。听 觉己有很好的发展,能分辨母语语音的细微差别。低年级儿童能精确地辨认汉语四声。 但儿童的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尚未发展成熟。在知觉方面,小学儿童的形状知 觉常常要和具体事物相联系,平面图形的知觉比立体图形的知觉要容易对方位的知 觉以自己的身体位置为标准,对前后上下容易分辨但左右常混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