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宝鸡方言语法初探.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宝鸡方言语法初探.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宝鸡方言语法初探.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宝鸡方言语法初探.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宝鸡方言语法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宝鸡方言语法初探.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宝鸡方言语法初探 闫慧 摘要:陕西又称“三秦”,由陕北,陕南和关中平原三大地理板块组成。陕北, 陕南,关中三大地理板块也相应地各有各的文化风貌。就关中平原而言,关中文 化是汉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地处关中平 原的宝鸡,古称陈仓,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繁衍生息地之一,上古时期,以炎帝神 农氏为首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劳动在此;同时,宝鸡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周朝 和先秦先后在这里建都,历经几个世代;秦统一六国后,宝鸡属内史地,并成为 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唐朝改陈仓为宝鸡,此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宝 鸡一直隶属凤翔州;到2 0 世纪3 0 年代末,陇海铁路开通,政府部门从凤翔迁至 宝鸡县城,再到1 9 4 9 年宝鸡解放,宝鸡设立为市,政府又迁至现在的市区。时至 今日,宝鸡已发展为包含三区九县的陕西省第二城市。 宝鸡方言是北方方言中原官话秦陇片的代表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宝鸡方言 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着自己独具的特点。但与其他方言的研究状况一样, 以往对宝鸡方言的研究,往往侧重于语音以及与普通话语音对比方面的研究,而 对词汇、语法方面的关注较少。鉴于此种情况,本文计划对宝鸡方言词、语法进 行分析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引起大家对宝鸡方言研究的兴趣,更希望 能以小见大,对宝鸡方言所属的关中方言词汇和语法的特点能够有所总结。宝鸡 方言的整理与研究,在语法方面,2 0 世纪8 0 、9 0 年代才开始有一些学者撰文探讨 其中的一些问题,至今,宝鸡方言语法受到的关注仍然很少。为了揭示宝鸡方言 语法的特点,本文系统地描写了宝鸡方言语法中所带有的地方特色。本文的描写 对象是宝鸡方言口语语法,但目标不在全面展示宝鸡方言语法的全貌,揭示其全 部的规律,而是重点描写其中带有地方特色的部分,希望以此揭示出宝鸡方言语 法中不同于普通话的规律性的东西。 本文的目标在于系统地描写宝鸡方言语法中所带的地方特色,所谓的地方特 色,就是以普通话作为参照物,同普通话相比较,地方方言所特有的现象和特征。 在行文中,本文对宝鸡方言和普通话做了一些比较,进行的比较也是共时对比, 没有语法现象的追根溯源。宝鸡方言毕竟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在语法方面和普 通话相比,往往是同大于异,并且,即使是存在差异,也大多是异中有同。另外, 陕西方言内部在语法方面有很大的一致性,所以,宝鸡话中的方言语法现象,大 部分可以在别的陕西方言中寻找到,所以。本文中所描写的宝鸡方言语法现象也 不妨为其他的陕西方言所具有,甚至不妨为别的西北方言所具有。 关键词:宝鸡方言语法构词法句法方言特征词特殊句式 i i b a o j id i a l e c tg r a m m a rp r e l i m i n a r ye x p l o r a t i o n y a nh l l i a b s t m c t ;s b a a l l ) 【ic a l l e d ”t l l et h r e eq i n ”,b yn o r l l ls l l a a n ) 【i ,s o u t l ls h a a l l ) 【ia n d t h e 酊m 幽1 1 9p l a i nt b r e eb i gg e o 粤a p b yt e c t o i l i cp l a t e si sc o m p o s e d n o r c l l s k 幢m ) 【i , s o 岫s h a 锄) 【i ,m eg 础m 出o n gt h r e eb i gg e o g m p h yt e c t o n i cp l a t e s a l s oc o 玎e s p o n d i n 西y 托s p e c t i v e l yh a v ee a c hc u l t l l r a ls t y l e s p e a l c i l l g o ft h eg 明n z h o n gp l a i n ,t h eg 啦m z h o n g c u l t i l r ei so r 圮o fh a n n a t i o n a l 姆c 试t i l 托b i r t l l p l a c e s ,h a st h eg l 耐o u sh i s t o r ya n dt h e d e e p c u l t i 鹏a c c u 瑚【u l a t e s b a o j ii ss i t i l a t e da tt l l eg u 趾吐0 n gp l a i n ,t l l e 锄c i e n tn a m e c h e n c 锄g ,i sn 地c h i n e s en 砒i o ne a r l i e s tm i l l t i p l i c a :i i o nl i v e so n eo f p l a c e s ,也e 舭t i q u i 锣 t i m e ,t a k ee m p e r o ry a l l ,m e l yi ss h e nn o n gs l l i 嬲t h eh e a d g i n g e rs u m 锄et r i b e m c l i f e w o r k i n t h i s ;a t 也es 锄e t i l n e ,b 删i a l s o i sm cw e e k q m d ) m a s t y b i 弛p l a c e ,m e c h o u1 ) y i l a s 哆a n dt l l e p r e - q i ns u c c e s s i v e l y f o l l i l d sac a p i t a li i lh e r e ,h a sb e e i l t l l r o u g h r c p e a t e d l ys e v e r a lg e n e r a t i o n s ;a n e rq i nu l l i f i e ss 仅c o u n l 矗e s ,b a o j ii s t l l e l l i s t o r yp l a c e ,粕db e c 锄e 趾i f n p o r t a n th i g h v 哪0 fm ea i l c i 雠tt i i l l e ss i l kr o a d ;n e gd y n a s t ) ,c h a l l g e sc h e nc a n g 舔t l l eb a o j i ,h e r c a f c e rh a sb e e n t 圭l r o u 曲r 印ea f e d l y s o n gy 啪m i i l ga 1 1 dq i n gd y i l a s t i e se a c hd y l l a s t y ,b a o j ic o n t i i l u o u s l ys u b o r d i n a _ f e s 恤 f e n 弘i a i l gs 诅t e ;t o 恤e2 0 t h c e n t u r y 协ee n do f3 0 s ,恤l 仰g - h a ir a i l r o a dc k a r s ,m e g o v e m m e m d e p 撇l e mm o v e s 丘d mf e n g x i a n g t ot l l e b a o j ic o u n t ys e a t , a g a i n b a o j i l i b e r a t e dt 01 9 4 9 ,b a o j is e t su pi sm ec i t y ,t h e9 0 v e r 砌e mm o v e st o t h ep r e s e n t 硼nd i s t r i c t a tt l l i sp o i m ,b a o j ih a sd e v e l 叩e df o r c o 蛐t l l r e ea r e a s 芏l i n ec o u n t i e s 也es h a l l ) 【ip r o v i n c e c o n dc i 锣 t h eb 删id i a l e c ti sn o r n l 也ed i a l e c t 撇as o 劬o fy e l l o w 慰v e rq i nl o n gp i e c e r e p r e s 既i 乜t i v ed i a l e c t ,c o m p a r e s 、j l ,i mt 1 1 e s t a i l d a r ds p o k e nc :l l i n e s e ,恤eb a o j id i a l e c ti n t h ep r o n u n c i a t i 0 1 1 ,t 1 1 e g l o s s a r ) ,幽e 伊孤n m a r 鼬p e c th 嬲t h eo n e s e l fa 1 0 n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b u ti fh i sd i a l e c tr c s e a r c hc o n d i t i o ni ss 跚e ,f o n n e r l yt om eb a o j i d i a i e c tr e s e a r c h ,o f t e n s 廿e s s e do nt h ep r o n 岫c i a t i o n 嬲w e l l 懿w i 也t 1 1 es 协d a r ds p o k e nc h i n e s ep r o n u r l c i a t i o n c o n t r a s t 豁p e c tr e s e 甜c h ,b u tt ot l l e 舀o s s a r y ,( h e 乒a n m 坷r 粥p e c ta t t e 嘶o nw e r el e s s i i i v i e wo f 也ef 狐m a tt 1 1 i sk i n do fs i t i l 撕o n ,也i sa r t i c l ep l 锄st o t h eb a 蛳s i d e e x p r e s s i o l l , t l l e 毋翻n m a rc o n d u c t st l l e 觚a l y s i sr e s e a r c h ,h o p e dt l l r o u g ht h i sa r t i c l ed i s c u s s i o i l ,c a n c a l l s ee v e 咖d yt ot l l e b a o j id i a l e c tr e s e a r c hi m e r e s t ,h o p e dc a nt os l i g h t l ys e ei na b i g w a y ,c a nh a 、,e t h es u l 姗a r yt ot l l e b a o j id i a l e c tr e s p e 髓i v eg m 之h o n g d i a l e c t m 9 1 0 s s a r ya n dm e 口a m m a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b a o j id i a l e c t r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a n d 1 e r e s e a r c l l ,i nt h eg r 砌a ra s p e c t ,2 0 mc e 哪8 0 ,t 1 1 e9 0 so i l l yt l l e ns t a r t st 0h a v es o i n e s c h o l a r st ow r i t et h e a r t i c l et od i s c u s ss o m eq u e s t i o n s ,u n t i ln o w , t l l e b a q i d i a l e c 培脚a rr e c e i v e st h ea 仕e n t i o nv 叼,w e r es t i l if 夸w 1 l lo r d 盯t op r o m u l g a t e 馈e b a 。j id i a l e c tg r 籼a rm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l l i sa n i c l es y s t c m a t i c a l l yd e s c 曲e dt h ep l a c e c h a r a c t e r l s t i c 僦c h j nm eb 删i 击a l e c tg r a m m a rh a s m s 枷d ed e s 商p t i o no b j e c t i 劬eb a o j id i a l e c ts p o k c nl a i l g u a g e 伊a m m 虬b u tt l l eg o a l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w 勰n o t d e f n d n s t r a t i n gt 1 1 eb a o j id i a l e c tg r a m m a rt h e c o m p i e t ep i c t l l r e ,p r o m u l g a t e si t sc o m p l e t e m l e ,b u ti sd e s c r i b e sw i t h 锘q 畦l a s i sh 嬲也ep l a c ec h 剁a c t e r i s t i ct l l ep a n ,h o p e dt 0 t 1 1 i s p 埘n u l g a t c si nt h eb 删id i a l e c tg r a r 啪a rt ob ed i 脑e n t 谢t l lm e s t a n d a r ds p o k e i l c h i n e s er c 刚a rt h i n g s 1 1 1 i sa r t i c l eg o a ll i e si n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d e s c 咖e st h ep l a c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w 】 1 i c hi 芏l t l l eb a o j id i a l e c t 黟a m m a r 嘶n g s ,m es o c a l l e dp l a c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st a k e s 恤行锄eo f r e f h e n c eb yt h e s t a n d a r ds p o k e nc t l i n e s e ,c o m p a r c sw i 也t 1 1 es t 锄d a r ds p o k e nc l l i n e s e , p l a c ed i a i e c ti l i l i q u ep h e n o m e n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h 1t l l 瞎g o o d a r t i c i e ,t t i i s 删c 王eh a s m a d es o m ec o 枷【p a r i s o n st om eb a q id i a l e c 协n dn l es t a i l d a r ds p o k e nc l i i l e s e ,c a r r i e so n t h e c o m p a r i s q n a l s o i s a l t o g e t h e rw h e nc o n t r 髂t s , d o e sn o th a v em eg r a m m a r p h e n o m e n o n g e m n gt ot h cb o t t o mo f a m a 仕e r t h eb a o j id i a l e c ti sa f t e ra l ln o m li i lt l l e d i a l e c to n e 虹n d ,c o m p a r e s i l lt h e 掣籼a ra s p e c ta n dt h es t a :n d a r ds p o i nc i l i n e s e , o 舭ni sw i t l l i sb i g g e rm a l ld i 熊r e n n y ,a n d ,e v e ni fh 蠲m ed i 腑r e n c e ,a l s o m o s n yi s d i f f 打e mc e n t e rh a sw i m m o r e o v e r ,n l es h 啪x id i a l e c t m t c r i o rh 豁也ev e r yb i g u n j f 豳i 锣i n t l l e 蓼锄眦l a ra s p e 矾,t h e r e 内r ;e , 扭也e b a 巧is p e e c h d i a l e c t 掣a 咖雄h e n o m e n o i l ,m 面o r i t yo fm a ys e e ki no m e rs h a a n x id i a l e c t ,t l l e r e f o r e ,i i l 吐l i s 枷c l ed c s c r i b e st 1 1 eb a o j id i a l e c t 伊a 衄a rp h e n o m e n o na l s o m i g h ta sw e h a sf o ro t l l e r s 王l a a n x id i a l e c t ,e v e nm i g h ta sw e l lh a s f o ro t h e rn o r 血、e s td i a l e c t k e yw o r d s :b a o j id i a l e c tg r a m m a r w o r df b m l a t i o n s y n t a x d i a l e c tc h 啪c t e r i s t i cw o r d s p e c i a ls e m e n c et ) r p 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 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 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日期: 一、绪论 ( 一) 宝鸡人文地理概况 宝鸡古称陈仓,据三秦记记载,陈仓以古陈仓山( 今鸡峰山) 得名。宝 鸡之名始自唐肃宗至德二年( 公元7 5 7 ) ,沿用至今。考古资料显示,早在新石器 时代,宝鸡就是先民们活动生息的地区之一。 远古时期,宝鸡地区就已经有人类活动,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人遗址还要 早。明一统志记载:“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 此”,这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后来,姜姓 部落在宝鸡地区慢慢地发展壮大起来,并开始向黄河下游流域发展,其后与轩辕 黄帝部落会合联盟,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 宝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周秦王朝发祥地。今天宝鸡的岐山、扶风一带就是 西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他们也是炎帝与轩辕帝联合部落的一个分支。公 元前l l 世纪,周先祖为了躲避戎狄的侵扰,翻越梁山,移至周原,修富筑墙,建 都岐邑。周先祖之一的古公直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 今宝鸡市岐山县) , “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 史记周本纪) , 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国家组织。古公直父被后世尊为太王。周在古公直父死后的 季历和文王时期,国势发展很快,先后征服了西落鬼戎、始呼、翳徒之戎,邻近 的许多部落和方国也归附于周,巩固了周族在渭水中游的统治,为伐纣灭商,建 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 有邰部落在经历了三代人的努力与奋斗,部落慢慢地发展壮大起来。后来, 文王姬昌灭崇,统一了关中地区,迁都到了丰邑( 今陕西沣水西岸) 。经过了文王 的准备,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今宝鸡就是当年西周京畿之地。宝鸡各 县也是当时各诸侯王们的分封之地。周孝王时期,赢姓首领非予由于为周王室养 马有功,被分封在了秦( 今甘肃清水地区) 。周幽王六年( 公元前7 7 6 年) ,秦襄 公迁都“千邑”( 今陇县南部地区) 。周平王元年( 前7 7 0 ) ,以秦襄公攘夷,护送 平王东迁之功,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从此,建立了秦国。秦文公四 年( 前7 6 2 ) ,秦在“淠渭之会”( 今宝鸡市眉县附近) 建立国都。秦宪公二年( 前 7 1 4 ) ,为备战攻戎,秦将国都由淠渭之会徙往平阳( 今宝鸡县东阳平村) ,并建有 封宫和羽阳宫,以此为政治中心。至秦武公十一年( 前6 8 9 ) ,西起甘肃中部,东 至华山一线,整个关中及渭水流域,基本为秦国所控制。秦德公元年( 前6 7 7 ) , 秦国迁都于雍( 今宝鸡市风翔县) 。此后,秦国先后有十八位国君以雍为国都,历 时2 9 4 年。秦穆公在位期间,“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由一个落后的诸侯国, 跻身当时最先进的国家行列之中,为以后攻灭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唐至德 二年( 公元7 5 7 年) ,雍城由于鸡峰山的“鸡鸣祥瑞”的传说更名为宝鸡县。至此, 宝鸡之名产生。唐、宋、金、元、明、清和民国初期,政府均设在凤翔。民国3 0 年( 1 9 4 1 ) 专员公署迁至宝鸡。从此,西府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至宝鸡市 区。新中国成立后,立市建置,大力发展宝鸡的重工业与铁路交通运输,使得宝 鸡走上了新的经济腾飞道路。 城市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在的宝鸡地处陕、甘、宁、 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四个对称省会城市西安、兰州、成都、银川的中心位置, 是中国境内欧亚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 起着承接东西联结南北的作用。宝鸡市现辖三区九县: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 风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太白县、凤县。宝鸡 古称“陈仓”,现在是陕西省第二大工业城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八百里秦 川”的西端,是中国西北著名的工业重镇,总面积1 8 2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 7 2 万,其中市区人口6 1 万。 ( 二) 宝鸡语言概况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方言因此而得天独厚,博大精 深,从陕西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 人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 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窄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 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各不相同。从地理上来划分,陕西一般 划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三部分,三部分的方言虽然同属于北方方言,但相互之 间还有差异以及各自的特征。关中方言是汉族语言中一支很古老的方言,它有三 千多年的历史,在汉语发展史上长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产生过重大影响。 一般地说,方言的历史与当地的人文历史同样的悠久。依据关中出土的人类 化石来看,关中方言的萌始时期,可以推测到若干万年以前的蓝田猿人时代,即 使从汉字这一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的起源着眼,解放后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发 现的属于仰韶文化早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其本身虽非文字,但己能固定地用来 表示某些意义,与原始文字非常相似。这一发现可以说明:至迟在六、七千年之 前,生活在关中地区的先民们,其语言的发展程度,已经达到了需要某种符号来 2 记录,并已有意识地来创造这种符号的时期了。尽管一般地说,原始社会的部落 人群有较大的迁徙、流动性,某一地域的居民未必就是该地域先民的后裔,但是 要考虑到以下因素:1 关中地区自古川原纵横,尤其是秦岭、渭水之间地势平坦, 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古时水草丰茂,衣食住行等条件较好。2 关中地理四 面阻塞,有天然屏障,外地人不易进入,且关中人一向安土重迁。鉴于这些因素, 我们认为西周时期的关中方言,即孔予所称的“雅言”,就是上述先周时代关中的 主要居民即周族) 的后裔所说的语言。而“雅言”是有文献记载可以确证其曾 经存在过的,所以我们说关中方言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正是以西周初年的“雅畜” 为起点来计算的。 关中方言东府话包括西安话、铜川话、咸阳话、渭南话等;关中方言西府话 包括宝鸡话。宝鸡方言是北方方言中原官话秦陇片的代表方言,分布在陕西省宝 鸡市的三区九县。与普通话相比,宝鸡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都有着 自身的特点。 1 宝鸡方言的声韵调系统以及语音特点 声母2 4 个,包括零声母: pp mfvtt n1 t st s s t st f s z t 后 t 马 n kk d x o 韵母3 3 个: 11 , e iu y ai au aie y e y u o y o a iu a ie iu ia ui a uo ui o u ai au a y aa di 如u a da di 玎u dy d 声调4 个: 阴平 1 1 ,阳平 2 4 ,上声 4 2 ,去声 5 5 。 ( 普通话为阴平 5 5 ,阳平 3 5 ,上声 2 1 4 ,去声 5 1 ) 古入声字在宝鸡方言中的分派规律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归阳平,其余的 归阴平,少数字例外,次浊入声字绝大部分今归阴平;零声母开口呼字,除“阿 唉而儿耳二”等字外,绝大部分读做 n 声母;古全浊声母仄声字在普通话中读不 送气清声母,而在宝鸡方言中很多读做送气清声母:宝鸡方言的阴平实际调值为 2 1 ,记做1 1 ,去声的实际调值为4 5 ,记做5 5 ,轻声调调值与阴平相似,归入阴平。 宝鸡方言去声调较多,陕西话的四声调,也就是去声调比较多,正常的读音就会 被曲解,说话声音很大,更加突出这一特点;一些声母混淆,如d 、j 不分,b 、p 不分,t 、q 不分,n 、1 不分;儿话音较多等等。 3 2 宝鸡方言词、语法特点 宝鸡方言词的主要特点是“儿”尾、“子”尾词较多;亲属称谓中,面称多说 单音节的“爸”、“妈”、“姐”、“哥”,不说双音节的“爸爸”、“妈妈”、“哥哥”、“姐 姐”;疑问代词多用“咋”、“昨样”;否定动词“没有”说“没”或“没得”;表示 禁止很少用副词“别”,而多用“甭”;用“扎”作形容词或某些动词的补语,表 示程度极高,如“燎扎了”、“打扎了”;语气词独特、多样且用法灵活;把表示处 所的远指代词“这里”说成“这搭( 达) ”,把远指代词“那里”说成“那搭( 达) ” 或是“兀搭( 达) ”,把不定指代词“哪里”说成“哪达”;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宝鸡 方言的语法特点,故语音特点不做详述,而包括以上在内的词汇语法特点将在正 文中分步具体阐述。 ( 三) 课题研究背景及现状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长期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方言学界在语法调查 中有许多难以克服的客观困难,二是对方言语法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汉语方言 之间主要是语音词汇的区别,而语法区别不大,并认为不需要深入研究。近些年 来,方言语法研究逐渐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开始迎来它的春天。就陕西关中方 言语法以及词汇的研究现状来说,关注并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层出不 穷,如已故学者朱正义先生对关中方言古词的研究,陕西省社科院古籍整理所研 究员孙立新,西北大学教授王军虎,西北大学教授景尔强等对关中方言词汇、语法 的研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郭芹纳从训诂学的角度对陕西方言词汇的研究等等。 研究成果方面,如朱正义先生的专著关中方言古词论稿,景尔强教授的专著关 中方言词语汇释,王军虎教授的著作西安方言词典,孙立新的论文集陕西 方言纵横谈、陕西方言漫话,论文关中方言略说、关中方言本字考、关 中方言代词概要、关中方言的词缀、关中方言的特征词等,所有的学者及 其研究都使得这一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有更多有意义的课题值得更多的 人去研究和探索。 ( 四) 研究意义 对宝鸡方言以及宝鸡方言语法的研究目前还没有达到很全面系统的发展阶 段,这就需要我们语言工作者对这一块土地进行深入的开拓,发现它更多的价值 所在。对宝鸡方言语法的研究具有很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是对研究汉语史、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能显 4 示出语言演变的规律和痕迹。宝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周秦王朝发祥地,宝鸡话 也是由中国历史上最早语言发展而来的,所以,宝鸡话内部的语音、词汇、语法 现象能够昭示汉民族语言中所保留下来的语言特征。以宝鸡话为起点进行研究, 逆向的追根溯源,再结合各个时期保留下来的书面史料典籍,就能对前代的语言 进行再现,对汉语史的研究也是极大的帮助和推动。当然,文化就包含在历史和 语言中,对宝鸡方言语法的研究对当地的文化民俗也有积极意义,如通过方言语 法的研究可以探究方言区人们的说话发音习惯,可以发现方言词所包含的地方特 殊的民俗信仰等。 其次,是对方言自身发展的意义。理论上语言是一律平等的,但现实中语言 是有强有弱的,在一个统一的国家,不论语言地位还是交际价值,方言都是无法 和普通话相提并论。把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既是行政力量 推行的结果,更是语言自身发展的结果。“在七大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粗略地看 成是古汉语数千年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发展的结果,其余六大方言却是由于历史上 北方居民不断南迁在南方逐渐形成的”。可见汉语的各大方言本来就是同源的, 不同只在于进化的历史不一样,而北方方言的进化程度高,影响力大,从而逐渐 取得了共同语的地位。信息传播与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发生的。“言 语交际行为一旦发生,语言环境便会同时发生,并对言语交际进行干预和制约。 可以说,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语言环境构建的过程。”o 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交 流顺利畅通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反过来,语言环境的不同也影响着语言的表达 以及语言自身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不同的差异。宝鸡方言在关中平原这一 特殊的环境中从北方方言中发展演变并独立出来,又与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 话这一母体之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宝鸡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就其自身来说, 宝鸡方言语法的研究与其他地方方言的研究发展相比要相对要落后一些,所以, 对宝鸡方言内部语法现象和规律的挖掘,能极大地推动方言研究整体的发展。同 时,宝鸡话与普通话相比较来说,是同大于异,对宝鸡方言语法的研究,能对其 本身所具有的特色进行总结的同时,还对陕西方言语法乃至北方方言语法的发展 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再次,是对地域文化小说研究的帮助。方言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方言是文 学的重要资源,文学的民族性、地方性的突现往往与方言的运用有密切的联系。 方言既能生动准确地传递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心理变化,又能显现特定的一个地 域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等。陕西方言,属北方方言,它与普通话相比较,语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第9 页。 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第2 3 3 页。 音、词汇、语法基本相同,语调稍有差异。陕西有三话:陕北话,陕南话和关中 话。我们通常所指的陕西话即关中话,关中话的语法结构简练,语言幽默、风趣, 反映在大量的日常生活用语之中。陕西作家群一直以来以突出的地方特色而响誉 文学界,这与陕西作家大多能成功地使用地方方言有很大的关系,代表性的如路 遥的陕北色彩,贾平凹的商南风情,陈忠实的浓厚的关中地域文化色彩。近一步 而论,关中方言作品乡土气息堪称典型代表的,当属陈忠实等作家的著作。陕西 几代作家在深入生活方面一脉相承,同时,很多都走的是现实主义路线,作品都 基本立足农村,多用方言写成,充满了乡土气息,他们始终有意识地把关中方言 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段,具有强烈的方言情结,并能积极运用方言来不断 开掘,大量又不失合理地使用方言。近些年来,对包括陈忠实等关中作家的小说 的评论成果丰硕,但是对他们小说的语言尤其是方言词汇与语法使用方面的研究 尚缺乏广泛具体的讨论和深入系统的考察,这实际上也是近年来地域文化小说研 究中普遍存在的缺憾。方言和共同语一样,是由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 构成的,其中,在日常口语里,属方言语音差别最大,在书面语中,属方言词汇 的区最为明显,以地域文化小说中的书面方言为立足点进行研究,以点带面,对 文学作品本身、地方方言、地方民俗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6 二构词法 宝鸡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它的词汇系统,句法结构都与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 性,所以宝鸡话和北方方言在构词手段上存在很大的共性。下面列表说明普通话 和宝鸡话构词的基本方式。 、迥倒系统 普通话宝鸡话 构词方妄、 堑 双声 仿佛黑呼( 吓唬) 纯叠韵逍遥 素珠( 蜘蛛) 词 非双声叠韵蝴蝶利呱( 故意)暮囊( 磨蹭) 叠音姥姥甲甲( 马甲) 复主谓地震皮薄( 吝啬) 合 动宾美容吃烟( 抽烟) 合式 偏正小说头门( 大门) 成 动补压缩 拌倒( 摔倒) 词 并列收获 灵醒( 聪明) 附词根+ 词缀刀子胰子( 肥皂) 摔子( 拍土用具) 加 词缀+ 词根老虎老哇( 乌鸦) 式 重叠式仅仅汤汤( 汁水) 表中所列的词例仅在于说明宝鸡话与普通话的构词方式。普通话一栏中所列 的词语并非都是宝鸡话中所没有的,如“小说”、“地震”等,这些普通话中的常 用词在宝鸡话中也有普遍的使用,但宝鸡话一栏中所列的方言词则带有明显的地 方方言特色,普通话中没有这些词语。从表中列出的情况可以看出:宝鸡话和普 通话构词的结构方式和基本规则是一致的,二者都有通过语音构词手段造出的单 纯词,都有通过句法构词手段造出的复合式合成词和重叠式合成词,都有通过形 态构词手段造出的附加式合成词。因此构词手段的共性成为二者在构词方法方面 的主流。但除此之外,宝鸡方言的构词仍有一些独特之处,显示着它与普通话的 不同。 7 ( 一) 复合式构词 复合式合成词是由至少两个不同的词根在一起结合而成的,从词根与词根之 间的关系看,包括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这五种基本结构类型,在这一 点上,宝鸡话与普通话没有差异,它们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构词的结构方式、结构 层次不同以及造词理据的不同。名称与客观事物现象之间,虽然是“约定俗成” 的关系,但是人们在给某个事物或现象命名时,总是要以语言的造词规律和事物 现象的某种特征或某一标志作为命名的根据,用作命名根据的事物现象的特征或 标志,就叫造词理据。这里,从结构方式、结构层次和造词理据的角度对普通话 和宝鸡话的复合式合成词做简单的对比说明。 结构方式的不同:很多词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但是它们在普通话和宝鸡话 中却表现为不相同的结构方式,宝鸡方言中的一些词语如: 夜个( 昨天)只跟( 现在)误跟( 那时)硬帮( 强健) “夜个”是本来的名词“夜”与量词“个”组合结构成为时间名词,“只跟” 是本来的副词“只”与动词“跟”组合结构成为时间名词,“硬帮”是本来的形容 词“硬”与动词“帮”组合结构成为形容词。这些词语比较零散地存在于宝鸡方 言中,从构词的结构角度来看,它们的结构方式与其在普通话中对应的词语截然 不同,在普通话里没有直接联系的词语在宝鸡话里组成了这些结构形式不同的新 词语,组合规则比较灵活。 造词理据的不同:以语言的造词规律和事物现象的某种特征、某一标志作为 命名的根据,即就是造词理据,造词的理据复杂又多样,单纯词的造词理据有模 声,译音等,合成词的造词理据有直接理据和间接理据。无论怎样,造词理据不 同,则会直接影响到构词语素的选择。宝鸡话中有很多由于造词理据而形成的和 普通话构词语素有差别的词语,有的是构词语素完全不同,有的是构词语素部分 相同。 1 造词理据的不同,构词语素不同: 普通话:我很清楚,不糊涂。 宝鸡话:我灵醒得很,不糊涂。 普通话:你现在还在上学吗? 宝鸡话:你现在还在念书吗? “清楚”在宝鸡话里常常表达为“灵醒”,在造词理据上,除了是根据“清 楚”的外在状态外,还侧重于突出内在意识的“灵敏”。“上学”表达为“念书”, 根据的“上学”所包含的具体行为动作,属于直接造词理据。 2 造词理据的不同,构词语素部分相同: 普通话:这有胡萝卜卖。 宝鸡话:这有红萝卜卖。 普通话:他是去年开始工作的。 宝鸡话:他是年时开始工作的。 “胡萝卜”在宝鸡话中称为“红萝卜”,造词理据是直接根据事物的外在颜 色特征;后一组例子,“去年”强调时间上的过去式,“年时”侧重词语本身所表 示的时间意义。 汉语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语汇的发展上,丰富汉语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吸收和 创造方言词,词语的创造,本身就带有主观性,各地方言词的不同,很大程度上 是在造词理据的侧重上的不同。 ( 二) 附加式构词 附加式合成词是由词根与词缀结合而成的。词缀是粘着的、定位的语素。根 据其出现的位置可以分为前缀、后缀、中缀。词缀区别于词根的基本特征在于它 们的类化作用:或标记一类词的句法功能,或表示一类词的附加色彩,或表示一 类词的语义类型。附加式合成词的造词规律,宝鸡话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也有 不少差别。 1 宝鸡话中的有些词缀使用很普遍,但在普通话中没有使用。这样的宝鸡话 代表性的词缀包括以下一些。 头 t ”2 4 表示排序,在宝鸡话中,尤其是较前的排序,一般用“头+ 数词+ 量词”,如“头三天”,而普通话中一般表达为“前+ 数词+ 量词”,如“前两天”; 此外,表示方位,如“后头,上头”,而普通话中一般说成“前面边”,“后面边”, “上面边”,“下面边”。 官 k u a n 4 2 :在关中方言中,农村表示公共财产或公用之物时,叫法上往往在 表示事物的名词前加“官”,组成合成词,除此之外,“官”在组成合成词时,还 有正式的,对外的意思。 官路官庙官名官事官家 客 k e i 4 2 :宝鸡话中,把外出经商或打工的人称做“一客”,还可以在动词的 后面附加“客”,表示动作的发出者。这一类词语都带有一定的贬义在内,从侧面 反映了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关中人对进入仕途的向往和对手艺人的鄙视。 麦客吃客溜客( 小偷)勺勺客( 厨师) 娃 以1 1 :词缀“娃”在宝鸡方言里有两种用法:一是在表示家禽,家畜等生 9 物的名词后面加上词缀“娃”,组成的合成词的意思是这一类动物的幼体,表示幼 小的种类,有爱称之意;另外是在名词附加在表示职业、身份一类的人物名词后 面,组成的合成词与原来的名词意义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多了一层贬义的感情色 彩。 兔娃狗娃贼娃小子娃女子( 女孩) 哇失道的:多放在形容词后面,有“嫌怎么样”的意思,表示说话人对形 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不满意的主观情绪。 你放的糖太多了,甜哇失道的。 去游了一次泳就把我晒得黑哇失道的。 被子薄哇失道的,要不要再加上一床? 此外,除了与普通话附加前缀相同的“老、第、初”之外,还有很多具有浓 厚的地方特色的前缀“渗 s a n l l ”、“乌2 4 ”、“煞 s a 5 5 ”,这些特殊的前缀用在 单音节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很深,这在普通话里很少甚至是没有的。 渗绿渗白渗冰渗凉 乌黑乌青煞白煞黄 2 同一个词缀,在普通话中所表示的附加意义与在宝鸡话中所表示的附加意 义是不一样的。 子 t s i 4 2 :“子”是名词后缀,在宝鸡话和普通话中都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其 共同的作用是构成名词。在宝鸡话中以“子”为词缀所构成的名词有很多,如“女 子( 女孩) ”、“带子( 磁带) ”、“挑子( 妯娌) ”等,这一类的名词后缀“子”的作 用在于标记名词,跟普通话的后缀“子”的语法意义相同。宝鸡话的后缀“子” 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如下列的例子: 你哪来的这些瓶瓶子? 你把冬瓜给咱切成条条子。 就几个分分子,别算那么细啦? 房子里飞了好多虫虫子。 这一类词在构造方面有共同的特征:词根是名词或量词,量词一般为计量单 位,同时,这些词根都要重叠成为a a 的形式,后面再带上后缀“子”。这种形式 的附加式合成词有共同的类化意义,即表示数量少或单位小,这是单独的词根所 没有的意义,也不是词根重叠而形成的,这正是后缀“子”在宝鸡话中的特殊含 义。 家 t 后i a 4 2 :“家”作名词后缀,附加在某些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属于某一 类人,包含一种轻视或不屑的感情色彩在内。 l o 大人说话,娃娃家不要插嘴。 不要像姑娘家似的扭扭捏捏。 婆娘家不要参与这个事情。 这种用法在普通话和宝鸡话中都有使用。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都 把这个“家”定性为词缀,其实,严格地来讲,“家”不是一个构词词缀,因为带 “家”的单位都是成词语素,且只有名词后面才能出现“家”,名词的后面带上“家” 以后仍然是名词,并没有改变它的词性,名词的意义也基本不发生变化。所以说, 可以把这个“家”看做是一个构形词缀,它不构成一个新词,只是构成同一个词 的不同形式。在宝鸡话中,这个后缀“家”还有可以用“伙”来替换。 娃娃伙就是爱过年。 一群婆娘伙一窝蜂的跑了过去。 宝鸡话后缀“家”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个“。家家”,用法和“家”一样, 语法意义也相同,但是“一家家”包含的轻视或不屑的感情色彩要更为强烈一些。 儿子娃家家咋这么不学好! 女娃家家念书有啥用? 。 3 还有的词缀在普通话和宝鸡话中都有,并且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是一样的, 区别在于活动能力的差异。 头 t o u 2 4 :“头”是名词后缀,普通话和宝鸡话都用得很普遍。在宝鸡话里, “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