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论文)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优秀论文].pdf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12/1002ab67-69f9-4cb0-8a7e-7b2261157358/1002ab67-69f9-4cb0-8a7e-7b22611573581.gif)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论文)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优秀论文].pdf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12/1002ab67-69f9-4cb0-8a7e-7b2261157358/1002ab67-69f9-4cb0-8a7e-7b22611573582.gif)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论文)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优秀论文].pdf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12/1002ab67-69f9-4cb0-8a7e-7b2261157358/1002ab67-69f9-4cb0-8a7e-7b22611573583.gif)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论文)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优秀论文].pdf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12/1002ab67-69f9-4cb0-8a7e-7b2261157358/1002ab67-69f9-4cb0-8a7e-7b22611573584.gif)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论文)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优秀论文].pdf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12/1002ab67-69f9-4cb0-8a7e-7b2261157358/1002ab67-69f9-4cb0-8a7e-7b22611573585.gif)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论文)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优秀论文].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 v o l u t i o no fw o m e n sd r e s s e sa n dt h e i rc o n s t r u c t i o n d u r i n gt h em o d e r nh i s t o r yo f c o s t u m ei nt h ew e s t a b s t r a c t t l l i sp a p e rd e a l s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c u to f w o m e n 8d r e s sd u r i n gt h e m o d e r nh i s t o r yo fe u r o p e a nw o m e nc o s t u m e t y p i c a ld r e s s e si ne v e r yp e r i o dw e r e s e l e c t e dt oa n a l y z et h e i r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f a c t o r sa n dm e t h o do fp a t t e r nm a k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s ,t e c h n i q u eo fc o n s l r u c t i o no fp e r i o dc o s t u m ea n di n s p i r a t i o nf o rt o d a y w e r eo b t a i n e d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o n s u e t u d eo ft h eh i s t o r yo fc o s t u m e ,t h ee v o l v e m e n t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w e s t e r nw o r l dw e n tt h r o u g hn e wc l a s s i c a l i s mp e r i o d ,r o m a n t i c i s m p e r i o d , n e wr o c o o d , t h eb u s t l ea n ds - l i n ep e r i o di nt h i sp a p e r a f t e r1 9 2 0 s ,t h e c o u t u r i e rw a sr i s i n gg r a d u a l l yf r o mt h eh u m b l ep o s i t i o no fd r e s s m a k e r m o r ea n d m o r ed e s i g n e r ss h o w e dp e o p l et h e i rg r e a t e s tc r e a t i o n s t y l ec h a n g e dm o r eq u i c k l y t h a ne v e r s oi fis e l e c ts o m e o n e sw o r kt od i s c u s si nt h ep a p e r , i tm u s tb ee xp a r t e i nv i e wo f t h i s ,t h ep a p e rw a $ u pt o1 9 2 0 s i no v e r a l la r r a n g e m e n t , u n d e rc h a p t e r s s o r t e db yd a t e ,t h ep a t t e r n so f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s t y l e sa n dt h e i rp a r t si nd i f f e r e m p e r i o dw a sa n a l y z e dc o n c r e t e l ya n ds e p a r a t e l y a tt h es a m et i m e ,m e t h o d s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w e r es h o w e d t l l i sp a p e rw a st os e eh o wt h ew e s t e r nw o m e n sd r e s s e sc h a n g e db ys t u d y i n g p a t t e r n s b o t hs i d e so ft h eh i s t o r yo ff a s h i o n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w e r ei n t e r l a c e d o n t h i sa c c o u n t , g r e a ti n f o r m a t i o n , e s p e c i a l l ya b o u t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v i n t a g ed r e s s e s w a sg a t h e r e d i to f f e r e dp r e c i s ea n dc r e d i b l ea r g u m e n ts y s t e m e x c e p tf o r c o r r e l a t i v ei n f o r m a t i o ni i lw o r d s t h eo r i g i n a la n dr e s t i t u t e df a s h i o ni l l u s t r a t i o n s a n dt h e i rp a t t e r n so fv i n t a g ec o s t u m ew e r em yp r i m a r ya r g u m e m f o ro b j e c t i v i t y a n dv e r a c i t y , p a t t e r n sw e r ea l lm a d eb yn a c ( n i s s y oa p p a r e lc a ds y s t e m ) a c c o r d i n gt od i a g r a m sa n di l l u s t r a t i o n si nb o o k so f t h ep e r i o d t h ep a p e rd e a l tw i t ht h ev i n t a g ed r e s s e sa n dt h e i r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ot h e c o n t e n te m p h a s i z e do na n a l y s i so ft h et y p i c a ls t y l ep a r t i c u l a r l y p r i m a r yp a t t e r n s c o n s i s t e d :l o n gg o w na n ds p e n c e ri a c k e ti i lt h en e wc l a s s i c a l i s mp e r i o d ;p e t t i c o a t a n ds l e e v ei nt h er o m a n t i cp e r i o d ;c r i n o l i n ea n dad a yd r e s si nt h en e wr o c o c d p e r i o d ;b u s t l e ,g o r e ds k i r ta n dad a yd r e s s i nb u s t l ep e d o d ;t a i l o r e ds u i t , “l e g - o f - m u t t o n a n ds k i r ti ns 1 i n ep e r i o d :h o b b l es k i r t ,ad a yd r e s sa n da ne v e n i n g d r e s si n1 9 1 0 s - 1 9 2 0 s t h i sp a p e ra l s oa n a l y z e dt h em e t h o do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t h e k e yp o i n t so f p a t t e r n m a k i n g k e y w o r d s :s i l h o u e t t eo ff e m i n i n ec o s t u m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p a t t e ms h a p e ,m e t h o do f p a t t e r nd e s i g n ,p a t t e r nd e s i g n ,h i s t o r yo f c o s t u m e ,t h ep e r i o d 声明 北京服装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褥豹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弓i 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翕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己经发表或撰碍过的作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绩柴由本人承担。 学使沦文作者签名: 玛牡泓7 年弓月f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服装学院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使期闻论文工作豹知识产权满l 索目匣装学院。学校有投僳鍪莠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螽学位论文的全部或帮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窜或其它复截 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不满于保密范围,遥雳本授权书。 本入签名: 豸袅l 渤7 年享月! 强 导师躲到秽弧御年刁月1 日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 刖舌 当今国际时尚潮流仍以西方服饰文化体系为主导,在今天的服装市场上,“欧板”、“意 大利工艺”、。德国制造技术”己成为高档服装的象征。但是,仅仅照搬西洋服装样式,只 能做到表面的形似。而更重要的应该是充爿的分析和研究西洋服装在造型等方面的特点、 v 方法,取其精华,并将其更j 日c 僦用于我们的服装造型过程中,使“欧板”本土化,从而 形成符合我们自身特点的服装造型方法体系。 纵观女装历史长河,就衣身造型来讲,1 9 世纪被称为。样式模仿的世纪”,女装的演 变几乎是按顺序周期值的重现过去曾出现过的样式,希腊风西班牙风一洛可可巴斯尔样式 等在这一时期一一登场,西方的窄衣文化在这一时期得以巩固。服装上的现代化萌芽也在 1 9 世纪出现。缝纫机的发明、纸样的出现、成衣化的尝试、高级时装业的兴起,形成了现 代服装的基础。进入2 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在一定程度上强制倒蝴底改变了人们的世 界观,也改变了他们的着装观念。女装向男性化方向发展,男式女服( 女西服) 成为代表 现代新女性的标志。战时的女性体验了机能合理的服饰给她们带来的舒适感,衣服的单纯 和便于活动等实用因素受到人们的重视。总之,从1 8 世纪末到2 0 世纪初,西洋女装经历 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n 服装与时尚紧密相连,“时尚”这个词显然带有时间性,它是一种延续着的东西。因 此服装不仅仅是某个时代的产物,它一直处在进化中。长期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如今的服饰 外观。至于明天的服装样式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昨天和今天的影响。厮以) 从服 l 装结构角度研究西方1 8 世纪末到2 0 世纪初期女装的变迁与发展,不仅是对上百年来服装 演变的回顾,而且也必将为探究服装结构发展与变迁的整个历史过程打下一定的基础。从 而更好的总结前人的经验与方法,古为今用;借鉴西方服装结构造型方法,洋为中用。 我们今天所学的平面制图方法主要来自海外,欧洲国家经过几百年的时间,积累了大 量的制衣经验和数据。早在1 8 3 年就出皿工纸样,虽然服装仍以订制为主,但纸样的出 - 。_ _ 。一 现为以后成衣的规格化、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基础。科技发展、需求扩大必然使制衣从量体 厂、 裁衣向利用纸样进行工业生产的方向芳影展,并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那么) 随着技术 , 手段的进步、生产方式的变化,在服装造型变迁的同时,服装结构设计方法( 从测量到制 图) 也会有相应改变,并逐渐趋于完唐。本篇论文就是要通过考察近现代女装结构的相关 i 1 ,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前言 文献、资料,结合我们己有的服装结构知识,对欧洲纸样特点、制图方法和相关要素进行 分析研究,并从中提炼可借鉴的因素。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了服饰文化与服装技术的交叉学 科。前辈们对于西方各历史阶段的服装造型都有过相当程度的研究,但多注重于服装造型 的外部形态、款式风格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发展等方面。从服装结构设计的角度进行研究 和探讨的论著则比较少。因此,本论文的目的就是沿着近现代西洋服装史发展这条线 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新洛可可时期、巴斯尔时期、s 形时期,从女装内部结 构的角度出发,审视西洋服装的立体造型理念,对在西方近现代科学、文化影响下的女装 结构特征及变迁进行研究,深入剖析“欧板”,从而在理论上加深对西洋女装立体造型特 点、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在成文过程中,笔者虽搜集查阅了大量中外文资料,以期研究更具详实性,但是由于 时代久远、国别差异、线索庞杂而难以言尽其详,论文中一定有许多疏漏欠妥之处。希望 本论文可以作为更深入、更广泛研究的开始,也期待得到更多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和斧正。 2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l 近现代女装及纸样制作技术的发展 1 近现代女装及纸样制作技术的发展 1 9 世纪之前服饰制图的书籍保存至今的少之又少。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裁剪方式只 是简单的分步骤的指导,这些指导使人们能够裁剪出基本的服装样式或某个流行外衣的形 状。有许多妇女的服饰都是披挂在身上或是从现有的衣服的纸样上复制出来的。随着测量 工具的改进,经验、数据的累积,以及相关科技的进步,服装和纸样制作技术在近现代经 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 1 卷尺的发明 在1 9 世纪前,裁缝们使用标记好的绸带或者以纸条为工具来测量,并在纸样裁剪的 地方做记号。到了1 9 世纪早期,伦敦和巴黎的裁缝们发明了卷尺,成为重大变革的标志。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标准化度量单位的使用,即英寸和厘米。规范的度量单位使 得尺寸确定方式和服装制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的可能。 1 2 量体精细化以及制图方式的构建 使用卷尺进行度量激发了人们对人体及其比例研究的兴趣,在确定身体上的位置和点 的时候也意识到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别。同时,所度量身体尺寸的部位增加了,这些数 据后来在实践中经过推敲,成为用在制图和推板中的人体基本特征尺寸。虽然利用卷尺测 量的方法在今天已经司空见惯,但在当时,这个新事物 从发明到应用和普及还是经历了不短的时间。1 9 世纪 初期仅存的少量制衣书籍中有关尺寸度量的指导很少。 直到1 9 世纪中期,书籍中才出现了量体的图表。 1 8 6 0 年以前的很多所谓“纸样”给出的不过是尺 寸和形状,上面附以简要的文字介绍它们的缝制方法、 面料特征和色彩等,见图l 。这些主要是提供给家庭主 妇们制作衣服的参考。另外,专业的服装制作者在 1 8 0 0 1 8 5 0 年期间开发了多种的不同裁缝的制图方 式,绝大多数的制图方式是由男装裁缝开发的。其中流 传至今的主导方式主要有三:其一是“分割方式”,该 方式将主要的尺寸按比例划分,类似今天的比例法;其田11 8 5 6 年女士外套纸样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l 近现代女装及纸样制作技术的发展 二是“直接度量式”,该方式通过对人体的度量确认绝大多 数的点,类似今天的短寸法;再就是“综合方式”,该方 式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结合。前两者重要的区分在于:前者 用数学的方式重现了某件衣服的形状;后者是建立在人体 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在1 9 世纪早期,裁缝们出版的书籍以 单纯建立在胸部比例基础上的方式为主,但是许多人意识 到身高也是一个因素。同时他们还认识到了这样的方法在 女式服装裁剪上的局限性。为此,绝大多数根据纸样制作 的女装都是采用直接度量方式或综合方式构建的。 随着紧身样式在女装中主导地位的稳固,在成衣行业 采用比例方式的同时,服装制作者开发出了许多新的直接田21 8 8 5 年的服装测量工具 度量的制图方式、制图工具、尺寸模板和裁剪机器,来创作更加复杂的纸样,见图2 。这 些工具使他们能够脱开纸样中复杂的数学关系来裁剪和确定纸样的尺寸。 1 3 服装及纸样制作技术的工业化发展 大量繁琐工作的简化要归功于缝纫机的发明。e l i a sh o w e l 8 4 6 年发明的锁式线迹缝纫 机在1 8 6 0 年后被广泛使用。随着缝纫机的广泛应用,纸样形状也复杂起来。在英国和法 国的杂志中出现了纸制的 样板。1 8 7 0 后一些书和杂志 上已有关于衣片排料的图 解,见图3 。同时还有简单 的纸样放缩方法,见图4 ; 以中问号型为基础,确定纸 样上包括前颈中心点、颈侧 点、肩点、后腋点、下摆等放缩位 置点,并在各位置点放缩一定的尺 寸。 1 8 8 0 年开始,已有不少关于服 装制作和纸样结构方法的书籍出 现。有的方法今天仍在使用,比如: 田3 1 8 7 5 年8 月发表于u y r a s , j o u r n a lo f d r e s sa n d f a s h i o n 函固超p r t m l 口札毛 i - - l d t l t ;l l z 1 1 1 p n l l t - 圈41 8 7 4 年3 月发表于t h ei o r i do ff n a h i o n 上的推板田 4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 殳计变迁 i 近现代女装及纸样制作技术的发展 根据设计和尺寸打出样板,调整线形,然后在平布( c a l i c o ) 上裁剪,接着将服装穿在模特 上进行再调整,最后确认纸样的制板方法。此外,1 9 世纪后半叶,女式服装的裁剪得到了 发展。女式成衣业激增了5 0 倍。通用度量表格的使用使得按比例推档的手法得到进一步 发展。到了1 9 0 4 年,批发行业就已经在生产中使用复杂的推挡方式。 从1 8 7 0 年代开始,成衣业的迅速发展使样板公司的发展步伐大大加快,样板公司销 售的纸样中不仅有效果图、结构图,还增加了纸样的图解。到了1 9 1 0 年代,美国的b u t t e r i c k 公司在一套纸样里不仅为不同的号型分层,还加上如何制作完成的说明。 短短1 0 0 年左右的时间,服装和纸样技术就从家庭、作坊式发展到了专业化、批量化 的生产模式。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 2 女装造型与结构的变迁 2 女装造型与结构的变迁 2 1 新古典主义时期( 1 7 8 9 年1 8 2 5 年) 1 7 8 9 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不仅冲击了王室贵族的宝座, 也冲击了他们日渐堕落的审美趣味。法国古典主义艺术应运而生。 它力求效仿和恢复古希腊罗马所强烈追求的“庄重宁静感”。强调自 然、淡雅、节制的艺术风格。 在服饰设计方面,复古的倾向主要体现在女服上。自然简单的 服装款式取代了华丽夸张的样式,古典主义风格的服装备受推崇, 它排除了拘束、非自然的紧身胸衣和裙撑,追求淡雅自然美,见图 田5 新古典主义时期女裙 5 。因此,1 7 8 9 1 8 2 0 年前后在服装史上被称为“新古典主义时期”。 2 1 1 长裙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女装可以看作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以来 的极端造型的反思。洛可可时期那繁缛、庞大、装饰过剩的 女装造型遭到扬弃,女装造型又一次回到自然优美的形态。 女性都穿着轻薄面料、线条流畅的秀美长裙( g o w n ) 。腰线提 到胸下,以便使宽松的胸部更为突出,领口宽而低,衬裙只 穿一条或根本不穿,完全暴露出自然的腰身曲线,见图6 。本 节以具有新古典主义时期代表性的长裙样式为例进行结构分 析,结构图见图7 ,其结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胸、腰、臀三围的表现 腰线提得很高,位于胸围线以下9 8 c m ,相当于在乳下围 6 田新古典主义时期长裙款式田 的位置上。这样,由于胸点到腰线的距离大大缩短,而胸角度不变,如果收1 个省道来解 决胸腰差量,形成的胸部造型将会比较尖锐、不自然。在这里,胸省被分散成3 个小省道, 省尖指向胸点附近,造型柔和自然,含蓄而不夸张,毫无生硬的感觉。除了收省,捏褶也 是处理胸腰差量的常用方法。 下部的裙子由前后两片构成。侧缝线倾斜9 9 5 0 ,形状接近矩形,由于结构上的直线造 6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2 女装造型与结构的变迁 型,又只在腰线部收褶,面料直垂到脚或地面。单纯从衣服结构上并找不到明确的臀围位 酷移q 巅残 霸饩 圈7 新古典主义时期长裙的结构图 置。只有穿上它,在人体的支撑下才表现出隐约的腰臀曲线,充分体现新古典主义时期宁 静、淡雅的艺术风格。 2 比例 7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2 女装造型与结构的变迁 整件衣服被腰围线分为衣身和裙子两部分。由于腰线被提升到乳下,甚至腋下附近, 因此,下身的比例被拉大了。自然直垂而下的裙子前中长1 1 4 c m ,再加上方形领口挖得很 低,领口与胸点的纵向距离只有5 5 c m 。那么从前中来看,上下身的比例是1 2 5 :1 1 4 ,即 1 :9 1 2 。另外,后中裙摆呈弧线形,形成拖尾,裙长达到1 5 0 c m ,更显得肢体的修长和优 美。视觉上给人以肃穆感。 3 上部衣身的立体结构处理 上部衣身由前、后侧和后中三部分构成。胸立体通过3 个分散的胸省塑造。后片的肩 背结构用破缝的办法解决。后中片的肩胛骨以上部分被剪开,将后片肩线连接到前片肩线 上。增加了前片的完整性。从后片分割线的位置上看,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到后片结构的关 键在于肩胛骨和背部的处理。分割线的走向从袖窿向后中靠近,在视觉上具有收腰的效果。 上身严谨的立体结构与下半身裙子的直线造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在整体上,它们都表 现了柔和的身体曲线和稳重的外观。 2 1 2 短外套 围8 新古真主义时期短外套 2 0 0 5 年前后国内市场上开始流行一 种长度到胸下的短上农,风格或稳重或 休闲,面料或针织或机织,款式的丰富 程度不逊于普通上衣。裙子、毛衫等多 种服装都可以与它随意配搭。这种看似 新颖的服装样式原来并不是今人的创 新,远在2 0 0 年前它就曾是女性常备的 服装之一,它就是短外套( s p e n c e r ) 。 圈9 新古典主义时期短外套的结构圈 8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2 女装造型与结构的变迁 短外套是新古典主义时期又一种典型的服装样式,见图8 。它来自男装,因最初穿用 它的英国s p e n c e r 伯爵而得名。一般被设计得极短,短到腰线以上,或到袖窿底。穿在长 裙外面,起保暖作用。颜色通常是深色,与浅色的裙子形成对比。 图9 是短外套的结构图,通过对结构图的分析,短外套的结构特征与长裙的上部衣身 结构有类似之处:首先,衣长很短,下摆仅在胸点以下7 7 5 c m ,跟长裙的腰线平齐。第 二,胸部的处理方法相同,都使用了3 个小省道。第三,后片也使用了分割线解决背部结 构。而与长裙相区别的结构特征主要有: 1 面料斜纱向的运用 外套的胸围( 一周围度) 仅仅比长裙的胸围大4 c m ,袖型也比较紧瘦,前身片和袖片 采用正斜丝裁剪,一方面便于穿脱,另一方面也使面料柔和随体。另外后侧片跟前片结成 一体,同样用斜丝,这样方便了拉动手臂和身体前驱动作。 2 借肩处理 从图9 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后片肩胛骨上半部合并省道后被接到前片肩线上。余下的 肩胛骨突量用缝缩的方法解决。这种结构取自男装,它既可以使衣服前面显得完整得体, 又更便于解决肩胛骨突出量,肩线很容易缝得平整。 3 合体的长袖结构 为了在上臂形成泡泡袖的膨起状态,袖山底部围度增大,袖山高减小。展开后的袖山 弧线前后区别减弱。肘突量大部分转移到袖山上,分散在袖山的顶端和后部抽成碎褶,使 袖子有了一定的方向感。到袖肘处袖肥迅速的变得细瘦了,袖子紧瘦是短外套的显著特征 之一。 4 翻领结构 这是男装中的一种领型结构,应用在女装中显出一种独特的活泼和帅气。从图9 所示, 这是一片的翻领结构,近似于现代男女衬衫的翻领结构。装领线凹势明显,有7 5 c m 。后 中领面宽6 5 c m ,领座高3 5 c m ,差量3 c m ,这么大的差量要求外领口弧线必须有足够的长 度,翻领才能平服。较大的翻领凹势可以满足这一点。另外,采用斜丝裁剪,使领子更容 易平服和柔软。 2 1 3 服装结构特征小结 新古典主义时期在服装史上是具有突破性的一页。古典的形式与内在的性感,别出心 裁的创造与细腻的真实感和谐的统一在起,大大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要求。服装样式和结 构与矫揉造作的洛可可时期形成强烈的对比。产生古风与新意并存不悖的效果。 9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 2 女装造型与结构的变迁 造型非常简洁朴素,是高雅与实用的完美结合。在结构处理上,开始借鉴男装的造型 方法,立体与平面和谐统一,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衣身部分腰线提高到胸下,利用胸省、 肩线和背部分割线来解决胸突量和肩背曲面,表现出立体的空间构成形式。另一方面,裙 子直垂到地上,并不强调腰、臀的位置和曲线造型,属于平面构成结构。在裁剪方面,注 重面料的性能、纱向的运用,对提高服装的穿着舒适性和运动机能性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我们知道自文艺复兴以来,紧身胸衣在表现女性魅力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虽然古典样式女装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但在一个以胸衣束缚为基础的永恒的形体模式下, 古典样式仅作为耀眼的一小片段最终还是要被其他样式所取代。 1 0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2 女装造型与结构的变迁 2 2 浪漫主义时期( 1 8 2 s 年1 8 5 0 年) 在欧洲,随着拿破仑政权的解体,神圣的革命理想受到挫折 和亵渎,政治动荡使人们心底隐含着浪漫主义的多愁善感。1 8 1 5 年后,人们开始厌倦古典的女装造型,它让人觉得单调乏味、缺 少丰富变化。接着素雅古朴的古典主义艺术之后,出现了热情奔 放、丰富多彩、富有幻想感的浪漫主义艺术。 1 8 1 5 到1 8 2 5 年是个过渡时期,素雅的直线型长裙变得丰满 华丽起来,强调女性腰身的风格再次复兴,腰线开始下降。紧身 胸衣重新出现,以此来收细自然的身体线条。为强调细腰的感觉, 前中心采用“v ”形腰线结构。裙子变短,通过对内裙的硬处理, 和穿多层衬裙的方法,使裙子的外轮廓饱满地膨起,呈钟形展开。 圈l o 渍漫主义时期的女装 同时,肩被认为是突出美感的重要部位,因此,领口更加扩展, 露出肩膀。此时女装的最大变化是袖子,袖子体积变大,加进垫肩,或把铁丝穿入袖子, 这种羊腿袖增加了肩的宽度,对比之下强调了腰的纤细,与裙子风格相协调,见图1 0 裙 撑的复辟只是稍露端倪。在后文里将以衬裙和袖子为例进行具体的论述。 浪漫主义时期的服饰尽管具有其非常独特的魅力,实质上却并无多少创新,它无非是 借用繁复纷飞的饰带、花边、蝴蝶结等,来代替古典主义服饰的简朴单纯,在女服整体结 构上,亦是一种更加夸张和矫饰了的巴洛克服饰的变异,即典型的样式。 2 2 1 衬裙 在浪漫主义时期,将裙子的臀部和下摆膨起是强调女性 x 形轮廓的重要手段。女装主要靠穿多层衬裙( p e t t i c o a t ) 来实现膨大裙子的目的。根据季节不同,在外裙内要穿4 - 6 层衬裙。其中在里面要有一条长度及膝、布质硬挺的衬裙; 外面是一两条长衬裙,上面可以有几层荷叶边;再外面是两 条细棉布衬裙,最后才是外面的裙子。由于几层衬裙全部要田1 1 约克形状的腰带 固定在腰带上,为了避免腰部过于臃肿,通常把腰带,做得比较宽,位置在腰胯之间,像 今天某些裤子或裙子腰部的约克,见图l l ,几层衬裙就缝制在腰带的不同高度上。为了支 撑并保持裙子的造型,衬裙必须有一定的硬度。有的硬衬裙布用马尾作纬纱,用棉或麻作 经纱织成;还有的是通过浆洗来提高普通平纹布的硬挺度。这样使裙子外轮廓介于a 字型 1 1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 受计变迁 2 女装造型与结构的变迁 和钟型之间。 在裁剪方面,衬裙仍然采用直线裁剪的方法:首先将整 幅宽的面料拼接起来达到所需宽度,然后再将上下尺寸相等 的矩形面料用收褶的方法做成a 字造型。具体的说,一类 是直接在腰部作风琴褶或瓦楞褶;另一类是每间隔定高度 沿横向作一条“通道”,将线绳从中穿过,线绳一方面可以 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另一方面它能够把面料抽起细小的褶围1 2 穿入线绳的衬裙 皱,使裙子膨起来,见图1 2 。 2 2 2 袖子 在浪漫主义时期,为了强调x 形造型,除了 在下半身通过穿多层衬裙来加大裙摆,使其向外扩 张之外,在上半身,将袖根部极度膨大使肩部的横 向加宽,以显得腰身更加纤细。由此,羊腿袖 ( 1 e g - o f - m u t t o ns l e e v e ) 造型,再次兴起,见图1 3 。 形态上,有的袖型是肘部以上肥大,以下紧瘦;有 的则是自肩头到前臂或手腕逐渐收小。不难想象, 要在袖根部到肘部上下之间形成膨起状态,纸样的 相应部分必须有足够的长度和围度。从图中可以看 出,整个袖片呈蘑菇状。它正是通过增加袖山弧线 田1 3 浪漫主义时期的羊晨袖 的长度,增大袖山的高度和宽度来塑造袖子庞大的体积的。为支撑袖型,袖山中要加入填 充物,甚至插入鲸须和金属丝;另外还要在肩部装饰蕾丝边,或采用很大的翻领和披肩领 来加强这种夸张的造型。袖型的极大夸张使得它与手臂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弱,以致从 图中很难看出手臂的自然形态。 2 2 3 服装结构特征小结 在浪漫主义时期,修长的h 形转变为腰身收细、双肩和裙摆展开的x 形。具体的服装 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腰线自高腰位逐渐下降到人体自然腰围的位置上,这样更便 于尽可能的把腰收紧,“v ”字形腰线的收缩感与裙子褶皱的横向扩张感形成对比;另外紧 身胸衣( c o r s e t ) 又成为必不可少的整形用具。第二,肩部的横宽方向被极度扩展以强调纤 细的腰身,因此羊腿袖成了此时的主流。这种袖子的平面结构与人体肩部和手臂形态相去 1 2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2 女装造型与结构的变迁 甚远,袖山高占袖长的一半以上,袖山弧线呈非常饱满的伞状,袖子在肘部或腕部收紧。 这样宽大的袖型必须依靠填充物、鲸须和金属丝来支撑。第三,裙子造型由修长型转变为 露出鞋面的a 字型。扩大裙子体积的主要方法是在里面穿多层衬裙。在纸样结构上,仍然 利用直线裁剪,即用抽褶的方法把矩形面料的上口收细,形成立体的a 字型。 扩展肩部、增大裙摆和强调细腰全部都是为塑造x 形轮廓而采用的造型手段。随之而 来的,服装的体量感、与人体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机能性与都较前一时期发生了变化:一 方面,袖子膨大和裙子的层叠无疑大大增加了服装的体积和重量:另一方面,零放松量或 负放松量使服装上半身部分贴合甚至切入人体,而四肢与服装之间的空间却明显的加大 了。二者在塑造x 形外观的同时都影响着服装的机能性,使女性的身体被限定在压抑、固 定的模式下,丧失了行动的自由。 从浪漫主义时期开始到进入现代之前的几十年,女性身体的自然形态如何似乎并不重 要,而重要的却是利用各种手段、方法打造出来的外在的造型,确切的说是束缚、衬垫和 堆砌出来的状态。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2 女装造型与结构的变迁 2 3 新洛可可时期( 1 8 5 0 年1 8 7 0 年) 随着殖民经济不断扩张,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上个 世纪的洛可可风格再次复兴,女装的裙撑( c r i n o l i n e ) 被广泛 使用,所以此阶段被称为“裙撑时代”。 在裙撑出现之前,为了提高裙子的丰满程度,越来越多 的衬裙被穿在身上,层叠数量越多就越有庄重和时尚的意味, 因此,至少要穿上4 - - 6 条衬裙才够。可想而知,在夏天的暑 热里,这样的裙子将会多么沉重和难以忍受。继浪漫主义时 期之后,女裙继续向膨大化发展,为了改进这种状况,裙撑 再次出现,见图1 4 。 闰1 4 新洛可可时期的女装 在女上装方面,前面开口系扣的形式增多了,一般采用 单排或双排扣固定衣服。这使女式的外衣更接近男服的样式。 上个时代流行的羊腿袖消失了,与裙子形态相呼应,出现了袖根窄小,袖口喇叭状展开的 袖形,它被称作“宝塔袖0 2 3 1 裙撑 2 3 1 1 裙撑的相关概念 1 裙撑:c r i n o l i n e 是裙撑的英文表述。它的意思主要有两种解释:其一为“加入轮骨的 衬裙叫做克利诺林( 这个词来自意大利语c r i n o l m o ,其中c r i n o 指马毛,l m o 指麻) ”国; 其二“意即有撑架的女裙”。 2 撑架:c r i n o l i n e - c a g e 或h o o p e dc a g e 是它的英文表述。意思是用鲸须或钢条支撑起来的 笼型架。 很多时候,这二者都被称为“裙撑”,于是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含糊,因此有必要对它 们有所界定。 2 3 1 2 裙撑的演变 起初,为了增大裙摆,人们创造出用马尾衬垫的衬裙,形状大致呈圆形。随着裙子的 不断膨大,裙予里被加入了藤条或鲸须制成的环形箍,这样就撑起了裙子的围度,但藤枝 。李当歧编著,西洋服装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5 年,第1 n 页 。张乃仁,杨霭琪著译,外国服装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9 2 年,第2 7 0 页 1 4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2 女装造型与结构的变迁 易断,鲸须又价格昂贵。后来,铜条代替了它们,但是铜没有足够的弹性保证裙子受挤压 后仍回复到原来的形状。最终,钢质的扁条解决了以上材质的不足:把外面缠绕着纱线的 钢条做成直径不等的钢圈,再用带子将它们依次吊起来,就做成了笼形的撑架( h o o p e d c a g e ) 。有了裙撑的支撑,女人们只要穿一两条衬裙,让裙子外观上没有撑架的生硬感就可 以了。由于这庞大的裙撑容易被风吹起来,所以在裙撑里面通常穿着长衬裤。尽管这样, 裙撑仍然受到各阶层女性的青睐,因为她们不必再忍受沉重的层层衬裙的累赘,双腿在半 球形的裙撑下可以自由活动。 图1 5 和图1 6 是1 8 6 0 年裙撑的款式图和结构图。确切的说它是穿在里面的衬裙 ( u n d e r c o a t ) 。它的特征主要有:第一、裙撑从前中到后中共4 部分,相邻两片的共用线就 是吊起钢圈用的带子的位置。各片上间隔8 5 c m 的平行线表示在这里有钢条穿过;第二、 圈1 51 8 0 0 裙撑的教式围 三a i豸 爿= 二a = = 爿= 二爿 纠 = ;爿 = = 多1习 = = ;习= = 习 = = = 习= = = a 豸 = = = 爿 = = = 爿 = = 爿= = 爿 = = 爿= = = 习 身 = = 爿 = 互;多三勿 酊翻片后侧片 田1 61 8 6 0 裙撑的结构圈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2 女装造型与结构的变迁 裙撑的开口在前中片上部,为了穿脱方便,从腰线至以下2 5 c m 的一段不插钢条,这样也 使腹部显得相对平坦;第三、前侧片到后中片的腰部用抽褶的方法来收腰。由于裙撑的形 状近似圆台,它的平面展开图在腰线和下摆处都有一定的起翘;第四、通过观察效果图, 以及计算结构图中前后片下摆宽度的分配,可以看出这个裙撑的重心稍向后偏。第五、裙 撑长1 0 4 c m ,下摆接近地面,摆围一周累计长度3 3 5 4 c m ,以此为周长的圆的直径达到了 1 0 6 8 2 c m ,若把这个裙撑近似看作一个圆台,算得体积约有0 3 6 m 3 ,况且它在当时仅仅是 个中等大小的裙撑,可见裙子所占空间之大。 圈1 7 、b c c ,d 依次表示1 8 5 8 年,1 8 6 3 年、1 8 6 7 年、1 8 6 9 年的裙撑 到了1 9 世纪6 0 年代,裙子的体积达到了极致,有的下摆直径有1 8 0 c m ,甚至更长。 同时重心开始向后移动,裙子轮廓接近锥形,腰部和臀部的膨起减小使腹部看起来比较平 坦。渐渐的,重心进一步向裙后转移,开始形成拖尾。1 8 6 4 年以后,裙撑架的使用减少, 到了1 8 6 7 年大部分人穿着上部没有箍的改良裙撑。这样,随着重心的后移,撑架和裙子 从半球形变化到锥形再到拖尾形,越来越接近下一历史时期巴斯尔时期的样式,见图 1 7 。从形状的变化看,初期的半球形裙撑稳定感强,但是式样上显得规矩,缺少变化;而 1 6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2 女装造型与结构的变迁 重心后移、前后不对称的裙撑为裙子增添了些许动感,因而它比规矩的半球形态显得更活 泼,更自然。可一旦这种趋势发展到极致,又将是另一种负担的开始。 2 3 2 套装 图1 8 是1 8 6 1 年一套日装的款式图,方形领口开得很低。衣身前开襟,采用单排系扣 的穿着方式。从这个时期开始,女装上开始使用扣子固定衣服,这是女装借鉴男装设计要 素的表现。为了使腰身显细、腹部内收,衣服底摆在前中形成一个尖角。后片衣摆呈扇形 展开。在装饰方面,领口、下摆、袖口都有褶裥饰边装饰,尤其在前片从颈侧到胸再拐到 侧缝方向的饰边,像是穿了件短外套,使整件衣服的各部分既相互协调又富有层次感。图 1 9 是这套日装的结构图,下面就从结构上来分析这件日装的特征: 圈1 81 8 8 1 年日装的款式圈 1 7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2 女装造型与结构的变迁 2 3 2 1 衣身结构分析 k 罩 j c 蛊 虹 号 蝗 丁 j i 一 _ - - _ - _ _ 。_ 一 i j k 汀 - 一 王 i 一。- r 。一 i i 一 n 牟降 千 轻 生手 融 , 卅 忙司 bf 一 衣身结构图如图2 0 所示,其结构特征分析如下: 1 三面构成的结构关系 1 8 田 霉 姆 g 娜 皿 廿 p 竺 苎 田 售惫丛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2 女装造型与结构的变迁 整件上衣分为前片、后侧片和后片3 部分,这是处理前、后、侧三面立体结构的典型 构成形式。侧缝处衣长最短,到腰围线附近,衣服底摆在前中形成尖角,在后片腰下展开。 因此,下摆呈起伏的波浪形。 2 前片胸腰差的处理 门屡 “,球心 罗刘u _ 划 圈袖窿揍合的农身结构图 前片上最明显的是两个很大的楔形省道,既要 充分突出对胸部的塑造,又要尽力体现腰的纤细, 前片的胸腰省必然特别大,把这个省量分散到两个 省道中是这一时期胸腰省的主要处理方法。两省道 在腰线位置的大小分别是:6 5 2 c m ( 内侧) 和4 6 7 c m ( 外侧) ,如果用1 个省道,将形成尖角特别突出的 近似圆锥体形状,可想而知,造型一定比较突兀和 不自然,2 个省道会在胸附近塑造比较圆滑自然的曲 面,比用一个省道更符合人体,更美观。另外,从 图2 0 中可以看到,省道在腰线以下不但没有收小,反而有渐增的趋势,而且,沿省道边 插入了鲸须,腰线呈“v ”字形,这样做的结果是压紧小腹,使小腹尽可能平坦。 3 后片腰背关系的处理 后片分割线方向接近正斜,自肩点以下5 6 8 c m ( 2 2 4 i n c h e s ) 开始,延伸到后中腰节 附近,这与我们今天在女装后片上所运用的公主线相比,位置和走向大致相同,差异主要 有两点:第一,由于它在腰部的位置距离后中心线非常近,只有2 5 4 c m ( 1 i n c h ) ,所以显 得倾斜程度非常大,左右两条分割线构成双曲线形,向上展开,向下收拢,这么强的倾斜 感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比较大。第二,这条分割线没有像公主线那样一分到底。后片在腰 围线以下做了褶裥处理,褶裥的起始位置正好在两条分割线距离最近的地方,使下摆呈s 形波浪展开。因为“褶裥”通过收拢和打开可以灵活的提供不同体型变化的容量,这种造 型手段对于近代西方女性腰臀差较大、臀翘较高的特征来说非常适用,并且在设计方面符 合把装饰重心放在后腰和臀部的习惯。 另外注意到,这段时期的上衣大多后片的左右两部分是一个整体,很少有把后中心线 破开,做出吸腰效果的。一是由于后片分割线的斜度较大,可以基本满足塑造后背曲线的 要求;二是由于随着胸部的挺起,背部有扁平的倾向,这种胸部与背部形态的对抗性决定 当胸部高高挺起时,背部一定比较平。衣服后片的结构恰恰符合这种体态特征。与此同时, 又在后中线腰部上下插入鲸须,使造型显得更加挺拔。 1 9 近现代西洋女装结构设计变迁2 女装造型与结构的变迁 4 前后片整体胸腰关系的处理 将前、侧片的袖窿线相接,得到半胸 围5 2 3 5 c m ( 2 0 6 1 i n c h e s ) ,半腰围3 4 $ 7 c m ( 1 3 7 3 i n c h e s ) ,= 者差1 7 4 8 c m ( 6 8 8 i n c h e s ) 。整体上,从前中心到后中心分布 着大小比较均匀的4 个省道。从前片侧缝 襄l 震省的大小及分配 顶点向下引垂线将侧缝的空隙量分成前后两部分,这样可以看作前后共5 个省道,将它们 分别记作a 、b 、c 、d 、e ,经测量和计算得到如表1 所示的结果。不难看出,省量主要集 中在胸膜省和背腰省两部分:胸腰省占4 9 1 7 ,后片分割线包含的腰省量占2 9 7 9 。省 道的位置及大小分配基本符合人体特征。胸腰之间的两个省道占总省量近5 0 ,这显然是 对胸部的过分强调。 5 肩线后移 从图1 8 可以看出衣服肩线偏后。经测量前肩斜2 6 3 8 0 ,后肩斜3 4 4 2 。,后肩斜比前肩 斜大8 。,后横开领只有5 7 2 c m ( 2 2 5 i n c h e s ) ,也就是说不仅肩点偏后,颈侧点也偏后,这 就是向后借肩的现象。向后借肩是该时期女装上衣的特点之一,是男装裁剪的惯用方法。 借肩结构一方面增强衣服前面的整体感;另一方面能够方便的处理肩胛骨突出量。这种做 法到今天仍有应用。 6 袖子 从图1 8 可以看出袖子仍然是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楼盘公共设施使用规定
- 印刷故障排查与处理操作手册
- Web服务规划方案
- 利用口碑营销打造品牌口碑
- 有效处理家庭关系的方法
- 石化企业安全生产总结
- 天然气管道维护规定
- 职业教育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标准
- 2025延安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 2025下半年天津滨海新区事业单位招聘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网信专员考试题及答案
- 挖煤专业毕业论文
- 第四讲-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2025秋版本-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国家安全
- 配电柜组装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林业安全知识培训教育课件
- 建筑设计公司结构设计师工作手册
- 2025年青海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卫生类护理学专业知识试题
- 宝宝呛奶科普课件
- 安全注射标准WST856-2025学习解读课件
- Z世代对消费场所视觉对比度
- 语言认同建构机制-第1篇-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