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拓展思维——关于装饰图案基础课教学的思考.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拓展思维——关于装饰图案基础课教学的思考.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拓展思维——关于装饰图案基础课教学的思考.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拓展思维——关于装饰图案基础课教学的思考.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拓展思维——关于装饰图案基础课教学的思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图案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及学生们的重 视。图案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也比较多。在传统教学中先写生,再根据写生进行变形处理,最后得到图案,这个学 习过程一直是我们的主要学习方式。但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只停留在写生阶段, 对于变形颇感为难。虽然对于有关基础图案设计的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面对眼前 的画纸仍是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下手。要么是牵强地硬变,要么是东拼西凑不能协调的 无奈之举。对于图案设计的认识不足,对于基础图案课程的理解和重视也不够,烦恼之 余发出图案没意思、无用,只是些边边角角、花花草草的装饰罢了的感叹。甚至对图案 课程的设置表示质疑。针对这些现象除了要提高学生对基础图案课的认识和兴趣之外, 拓展思维,从创新上多方面多角度的重新审视图案设计的内涵,通过图案的学习接近艺 术设计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解放思想使图案的时代精神 得以彰显。其次,一些必要的程序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总体上说教学的内容不能够仅 仅停留在旧有的训练装饰设计的技能上,必须探求如何培养思维的有效途径,对事物的 应变能力,通过形式的表现传达事物的本质和设计的理念。 关键词:拓展思维;图案;教学 a b s t r a c t a ss p e c i a l i z e di m p o n a n tb a s i cc o t l r s eo fa r td e s i g nm ep a t 【e mg e t st h ea t t e n t i o no f t e a c h e r sa n ds t u d e m sm o r ea i l dm o r ei nr e c e n ty e a r s ,t h et e a c h i l l go fp a t t e mi sb o mf o c a l p o i n ta i l dm ed i m c u j tp o i n t n si n l p o r t a n c ei ss e l f e v i d e n t ,a l o to fp r o b l e m se x i s ti nm e p r o c e s sw h c nt h es t u d e n t ss t u d yp a t t c m i nt r a d i t i o n a lt e a c h i n g ,出e 矗r s ts t e pi sp a i n t i n gf 曲m 1 i f e ,a 1 1 dt h e nd e a l i n gw i md e f o 删o na c c o r d i i l gt op a i m i n gf r o ml i f e ,g e tm ep a t t e mf l n a l l y , t h i sl e a r n i n gp r o c e s sh a sb e c no u rm a i l l 咖d yw a ya l lm et i m e b u tt h ep r o b l e me x i s t i n gi n r e a l i t yi s 协a t 咖d e m so i l l yr e m a i nd u r i n gt h ec o u r s eo fp 枷i 1 1 9 矗o ml i f e ,q u i t ef e e la w k w a r d a b o u td e f o r m 讯g t h o u 曲t l l et h e o r yd e s i g n e dt or e l e v a n tb a s i cp a t t e mh a sc e r t a i n 铲a s p s ,i n t h ef a c eo f d f a w i n gp a p e rb e f b r ed n e se y c sb e ;n gh e l p l e s sa n d 埘t 1 1 0 u tr e s o u r c e s ,t h e yw o n d e r h o wt os t a r t e i t h e rc h a n g eh a r df b r c e d l y 也ea c to f 协eh e l p l e s s n e s so f 也ec o o r d i n a t i o nt h a t o rc a l l 。ts c r 印et o g e m e r ni si 1 1 s u 伍c i e n tt ou n d e r s t a i l d i n ga n da t t e 埘o no f b a s i cp a t t e m c o u r s ew h e nt h e yl e a r nt h ep a n e ml e s s o n s e n do u tp a t t e mt ob ed u l lu s e l e s s 世e rt h et r o u b l e , j u s t s i d ec o m e r 趾dc o m e r ,m es i g h sd e c o r a t e do fm en o w e r sa n dp l 趾t sab i t t o 也e s e p h e n o m e n ab e s i d e si m p r o v i i l gs t u d e m s 眦d e r s t 趾d i n go f b a s i cp a t t e ml e s s o na n di n t e r e s t , e x p a n dt h i “k i n g ,g oi nm a n ya s p e c t sm a n ya 1 1 0 也e rc l o s ee x 锄m a t i o ni m c n s i o nm a tp a t t e m d e s i g n e do fa 1 1 9 l ei i l l l o v a t i n g ,c l o s et ot h ea r td e s i 弘t om a :k ep e 叩l e ss p i r i tg e td i s t i l l a t i o n 也r o u g ht l l es t u d y 血go fp a n e m i nt h ec o u r s eo fs t l l 曲l i k et l l i s ,s h o u l de m a n c i p a t et h em i n d n r s tt om a k em es p i r i to fm et i m e so ft h ep a t t e mb er e n e c t e d s e c o n d l y ,s o m ee s s e n t i a l p r o c e d u r em e 也o d sa r ei n d i s p e l l s a b l et o o c o m e n tt h a tp r e a c hs t u d yc a ns t a y i n0 1 ds o m e t r a i n i n ga tt h eo m a m e n t a ls k i l ld e s i 弘e do i l l yg e n e r a l l y ,w h a ta i le 腧c t i v ew a yo ft r a i l l i n g t h i i l k i n g 瑚u s tb es o u g h t ,t 1 1 ea d a p t a b i l i t yt oc h a n g e st o 也em i n g s ,t r a l l s m i tm ee s s e n c eo f t h e t l l i n g sa 1 1 di d e ao f t h ed e s i g nt 1 1 r o u g l l 协eb e h a v i o ro f 也ef o r n l k e y w o r d s : e x p a n dt h i 幽n g ;p a t t e m ;t e a c h i n g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孑z 殛聱日期:空2 塑鱼:丝学位论文作者签名:z 4 聋日期:空2 塑鱼:丝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 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i 互丕盏指导教师 日 期:皇衄! p 刀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引言 装饰图案是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赵茂生先生在装饰图案一书中提出:装饰图 案有多层次的含义,广义指对某种器物的造型结构、色彩及图形构成的设想,并依据材 料要求、制作要求、实用功能、审美要求所创作的设计方案;狭义是指器物上的装饰图 形。在研究装饰图案时,要搞清楚纹样与装饰画的概念,以及它们与装饰图案的关系。 装饰图案,有人也称其为花样或纹样。花样与纹样可以解释为同意词,但它们1 i 是 装饰图案的全部内容,只能说是装饰图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单独图案、适合图案、二 方连续、四方连续都可以称为纹样。装饰图案与装饰画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以装饰的手 法表现自然物象。但是装饰图案与装饰画并非同义语,装饰画有它的独立性、完整性和 表现其特定题材的丰富内容,如果把纹样也称为装饰画显然不妥;一些大型的装饰壁画 也叫装饰画,把他们称为装饰图案也不恰当。由此可见,装饰画应该是咀装饰手法来表 现其主题内容的设计和各种类型的壁画设计。 装饰图案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分类方面不可能从一个角度进行全面概括,因此从小 同的角度出发会产生不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 ( 1 ) 从装饰图案的用途来看,可分为日用品的装饰图案和陈设装饰品图案。 r 用品图案: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物品装饰,如染织图案、陶瓷图案、服饰图案 等。 陈设装饰品图案:陈设装饰品的图案主要起着点缀、美化环境的作用,如装饰壁挂、 书籍装帧、陶瓷小饰品、屏风装饰、金属工艺品、木制浮雕壁饰品等。 ( 2 ) 从基础训练和实际应用来看,可分为基础图案和专业图案。 基础图案:不是针对某种工艺制作、实用功能的要求,而是为学习和掌握装饰造型、 构图、色彩的基本规律而绘制的图案,以求为今后的装饰图案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专业图案:是指针对各专业的需要进行的装饰设计。不论是日用品还是装饰品,在 设计蹦既要符合完整的审美要求,又要符合实用功能和工艺制作要求。 ( 3 ) 从装饰图案的空间来看,可分为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 平面图案:是指在纸面上进行基础图案的练习和应用于平面的装饰图案设计意图的 表现,如染织图案、书籍装帧、广告招贴等。 立体图案:立体图案是相对平面图案而言的,如用于建筑、家具、陶瓷品、金属制 品、木雕等的装饰图案设计。 ( 4 ) 从装饰的取材来看可分为植物图案、动物图案、风景图案、人物图案、儿何 图案等。 ( 5 ) 从装饰图案的组织形式上来看可分为单独图案、适合图案、二方连续、四方 连续和独幅式综合图案。【1 1 连续和独幅式综合图案。【1 】 i 本文是针对基础图案教学展开的探索。基础图案课能培养人的创造思维能力,是形 象思维的训练的手段之一。目前仍然存在着轻视或忽视图案教学的现象,人为地造成了 图案教学的薄弱和质量的滑坡,严重影响或制约了专业设计水平的提高,图案教学存在 很多问题。学生对传统图案,民间美术等缺少认识,没有文化积淀。传统教学根深蒂固, 图案变形往往流于素描写生焦点透视的角度,比较被动,缺乏兴趣和方法,思维也不够 灵活,设计出来的图案尽管符合构成规律,但是缺少情感和人文内涵,失去了生气和美 感。许多学生思维空间狭窄,没有创作的欲望和自觉性,抄袭之风严重。 因此,在基础图案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重视技巧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创造能力培养, 活跃联想、想像的形象思维,增强形态的应变本领,拓展各自的装饰艺术天地。借客观 对象为媒介来理解图案艺术、抒发主观情感感悟审美的形式法则。 在图案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自 然形态到图案语言设计的过渡,开拓设计思路,构建通往专业设计的桥梁。 总之,对自然形态的加工和变形仅是训练中的一种手段,而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对 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善变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是图案教学的关键所在。 2 第一章立足传统,开拓创新 一、理解传统图案中的传统文化精神 向传统图案学习在基础图案教学中有重要意义。对图案的学习研究应该建立在对传 统图案和民间美术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就如韩美林先生所说:“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民 族的东西,就没有趣了。”立足传统,开拓创新才能使我们的艺术设计有自己的特色。 但是对于出生于新时代,生长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传统和民间的艺术似乎离他们越来 越远了,挤入他们视线的是越来越多的科技飞速发展下的产物如电脑、电子游戏、动漫 等等。盲目的追星族、哈韩族被认为是所谓的时髦,对于日本的卡通如数家珍,对于中 国的古典文化却知之甚少。如此以往又怎么谈到学习传统,吸取精髓? ! 中国传统图案 历史悠久,它不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语意隽永,内蕴深邃。我们研究其形式的 同时,挖掘其蕴涵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对于从本质上理解、应用、继承和发展民族传 统装饰,进而发展本民族的时代特征的装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所谓民族传统装饰图 案,一般地说,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各自的文化理念,不同的地域特点,在长期的生产和 生活中,为满足心理和审美需要而在媒介物上进行平面或立体设计所产生和形成的,显 示本民族特色并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造型样式。民族传统装饰图案表现为物质的具体形 式,它包括雕刻、壁画、年画、剪纸、织绣、彩绘等。传统文化精神则是思想的、情感 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传统文化精神寓于装饰图案之中;反之,传统装饰图案又受文 化精神的支配,是民族深厚的历史积淀。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因此,民族传统装 饰纹样表现出既多样性又有规律性的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其一,以民族象 征为符号的图案龙、凤。它的形式有别与世界其他任何民族。从生物科学的意义 上它本身不具有实在性,但其图形符号却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见得最多,应用最普遍,最 具经典,也是最具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装饰图案。其二,以装饰图案象征物如人物、 动物、植物、器具的性格、品行、特征和职司为寓意的样式。如虎威猛雄健,表镇宅: 秦琼、尉迟为武将,表辟邪;牡丹富丽华贵,寓富贵。其三,以宗教信仰为题材的样 式。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藻井图案等。其主要表现为神话故事画、神像、建筑装饰及 祈福纹样等。其四,阱装饰物名称谐音乃至直接用文字组合的样式。如蝙蝠与“福”、 菊与“吉”、竹与“祝”、磬与“庆”谐音。这些传统图案表明了我们的民族是具有在共 同文化之上的共同心理的。埘因此,我们在解读民族传统图案,在关注构成元素、形式 规律、吉祥意义的同时,更重要的还应当挖掘和把握精神实质,才能真正理解民族传统 图案。 二、吉祥图案 在我国传统图案的发展中,吉祥图案贯穿始终。吉祥图案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我 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进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形象和内在意蕴,它突出反映了我国传 统文化的社会心理特征和社会观念。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首先在于图案的社会心理功 用。从历史发展过程分析,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辟邪和驱邪、祈求与祝贺。这 与先人们的生产力低下,科技水平不发达是紧密相关的。面对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和无 法解释的自然现象,而产生的恐惧心理,伎人们为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寄望于某种崇 拜物。辟邪和驱邪自然成为吉祥图案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内涵,并以图腾的形态出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这些吉祥图案便慢慢的演变 发展出了更多的意义。表达的内涵也渐趋丰富。由原来的辟邪驱邪又增加了一些祈求祝 贺的含义。吉祥图案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象征”意义。它是真、善、美的化身。【3 1 人 们面对图案无论人事朝代如何更迭,它依然绵延了数千年而未被淘汰,因它不仅是历史 图腾而是一条文化的长河,串连着过去与未来,它反映了人们生活上求平安的心理需求 和审美的趣味进而成为全球华人共通的视觉符号。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在 心中对吉祥的祈盼,对死亡的恐惧,都是一样的。过节时,大家张灯结彩,图个吉祥, 这也是吉祥图案得之绵延的基础。传统图案的审美意义,更重要的还在于社会进入了高 度文明和发达的今天,不但没有因为文明的发展而逊色,恰恰相反,传统图案的张力和 魅力,在现代人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仍具有现实的审美价值。 三、传统图案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从原始时代的彩陶纹样,商周时代的青铞器、玉器,战国时代的瓦当、漆器,汉代 的画像石、画像砖、金银错,魏晋南北朝的窟穴和石亥0 雕像,唐代的唐三彩、宝相花, 宋元的瓷器,明清的景泰蓝、丝织品上,都可看到其艺术造诣之高超,蕴含之博厚,成 就之辉煌。还有广为流传的剪纸、泥玩具、木版年画、皮影、蓝印花布、刺绣等民间图 案,利用寓意、联想、象征、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懂憬。p l 中国民间艺术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艺术文化形态的多样性,地方民俗 文化的差异与个性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多姿多彩的多元化格局。为我们探索学 习图案艺术设计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它在劳动人民生活中产生、发展、流传几 千年,存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及娱乐之中。研究民间工艺美术的特点和规律, 使我们自觉地去遵守并发挥其长处,对图案的学习创作有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大师韩 美林先生就非常关注中国造型文化精神的传承,关注自然万象。他曾对中国美院教授宋 建明说过“你是留洋的,而我是留土的、留学民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东西太丰 富了,永远也学不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作品具有现代感又有民族性, 是他恪守着一种被今人忽略的甚至是忘记的而在传统艺匠和大师那里特别倡导的精神, 4 那就是造型功夫。“优秀的东西总是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东西,而传统中有着大量的经 过长时期的自然选择所保留下来的最具有价值和最有竞争力的东西,因此我们总是生活 在传统文化构筑的世界里。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艺术设计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 自然也肩负着传承文化的责任。 【6 在2 0 0 5 年春节晚会上,舞蹈千手观音以其优美 的舞姿,完美的视觉感受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这个舞蹈就是从中国传统宗教艺术中 的千手观音中获得了灵感,众多演员配合默契,把千手观音的演绎地惟妙惟肖。对传统 的继承和发扬可谓淋漓尽致。在2 0 0 6 年春节晚会上,舞蹈俏夕阳吸取了中国传统 文化中皮影的一些动作的形式因素,不但继承了传统又有自己的语言特征,观之亲切, 又感觉新颖。而歌曲吉祥三宝则唱出了藏族民间传统中的吉祥物“吉祥三宝”。这 些艺术形式都对传统吉祥文化进行了成功的创新表现。 对于传统的继承是多方面的。陈之佛就在他的书中谈到“研究古代的作品,只在装 饰模样的历史的知识上着想,还是不足的。应该研究过去的作品中所含的诸原则,人类 和图案的关系,一种图案与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理想,究竟在怎样条件之下才产生的,关 于这等的研究,是最切要,而且也是最有益的。就是研究装饰的外貌,也比较还是在何 时代或者何种原因要施装饰这等问题上紧要些。”【7 1 对于传统图案的学习不能只从形式 上下功夫,还要了解图案的象征意义、人文内涵,如在民间牡丹和瓶组合成的画面代表 了富贵平安之意,蝙蝠与鹿代表福禄等。这些本来毫无意义的图形一旦与这些寓意结合 起来,则文化便自然地融入到这些图形当中,则以此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审美方式就具有 了强烈的民族色彩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永远是设计者创造的凭籍,但须谨记庄子所 言“得其意、忘其形”的创造精神,将现实与想象、理念与审美巧妙结合,既可将同类的 自然形“张冠李戴”、“异体移值”,也可异类的“移花接木”、“移山填海”,还可将既不同 种也不同类的组合成“非驴非马”的“四不象”,甚至可把形象、属性、时空完全相异的各 类事物,综合成一种更理想、更完整、更生动、更典型的图案。所以图案创造的终极目 的并不是掌握前人总结的规律,而是在掌握规律后进行新的创造,并能产生积极的社会 应用价值。前人为我们留下了一座艺术的宝库,我们除了要继承发扬,也要推陈出新, 不能吃老本。 在具体的学习中可采用分解式临摹传统图案:主要锻炼眼、手、心的协调和统一请 力。由造型到构图、色彩,体会不同时代、地域造型特征、构图风格及色彩魅力。要求 在临摹基础上,在运用阶段能准确掌握色彩并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可重组设计色彩、构 成及纹样的造型,语言转换过程中既要有新意又要保持原有色彩意象,达到一种综合运 用借鉴传统色彩和构成的能力。 图l古代先民制作的陶器图案 把鱼和人头结合起来且把鱼的 形象通过平面简化处理抽离出了 最具率质的特征,具有很强的装 饰性,反映了他们的渔猎生活 图2 跳舞的小a 拉成一排欢 歌跳舞的平面化图案围绕陶盆 重复排列体现了败抉热烈的气 氛虽然纹样以平面静止的图 案呈现,但在视觉审美过程中 却有动态之感。 6 图3 三条鱼的平面图案他处理简洁 生动,有序的排列带来的审美愉悦, 使人心理的感受为之律动。 第二章师法自然,扩展思维 装饰图案基础课教学的主导思想根植于“师法自然”这一传统创作理念基础,以培 养学生的装饰设计能力为主线。而事实上,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它的意义在于将学生 的造型观念从绘画的,写实的观念转变为装饰设计的观念,并掌握装饰设计的表现形式。 自然世界是人类设计艺术的源泉之一,这是因为自然中蕴藏着自然的创造魅力合理 而完美的结构、丰富而奇特的审美的形式。对此,图案艺术家以自然作为图案美感灵感 启发的源点,产生“写生变化”。而现在的学生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观察往往是匆匆一瞥, 漂浮的心不能安定下来注目周围的事物。高耸的大楼挡住了他们仰望天空的视线,美 丽的云朵只有在小说散文中体会,春天里绿草的萌发,鲜活的新生命也没能留住他们匆 忙的脚步。坐在室内闭门造车画出的是干瘪的没有生气的图案。装饰图案课程内容涉及 的题材非常广泛,有花卉、风景、动物、人物等。这在没有对自然有充分的观察了解的 学生那里是很困难的。以往的课程多采取对自然形的加工整理,以及不同程度的变形处 理,要求神形兼各,因而学生的思维始终停留在对原形的摹仿上,如何创造形象的问题, 似乎从来没想过,经常跳不出写实的樊篱。这种设计方式下形成的作品,一般符合形式 美的法则,也很实用,可适用于装饰的目的。但如果学习目标始终停留在这种技术性的 训练阶段,势必将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限制在很狭隘的范围内,因而设计只能照搬和摹仿, 不可能有造型上的突破。 装饰图案课程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在二维平面上展开的设计教学。因此,必 须寻求二维平面中图案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因素,培养学生对图案构成的基本原理、基本 形式的认识,培养对平面设计中色彩构成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而并非仅仅是对自然形的 加工和整理。当然,这一切还必须通过一定的训练途径来实现。这些具体的实旋步骤也 正是教学实践中探索的目标和内容。 康定斯基曾说过:“自然法则包含着一切静态和动态的事物,所以他们是具有活力 的对艺术家来说,认识自然法则绝对必要。”因此,要指导学生观察自然,从自然 中吸取鲜活的形象,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学 会从自然形态到装饰图案的过渡,开拓设计思路,构建通往专业设计的桥梁。 一、在动手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视觉经验 发掘图案样式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大自然中物体的结构。佛日:“一花一世界,一木 一菩提”。一只蝴蝶的翅膀,一片落叶都足以让我们驻足联想。微观世界里有无限的美 好灵感。遗憾的是我们以往对于昆虫、贝壳上的花纹只是膘一眼而已,如果能停下来观 察它们,一定能丰富自己的视觉语言。 从物体结构中发掘图案,把水果或蔬菜等从中剖开,在速写本上用线条勾勒出其剖 7 面的结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不同的图案。换个角度横切、纵切、斜切均会得到不 同的图案。对一些物体的微观解析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不再从表面做文章,安下 心来对一个物体的内部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描绘,把对形式美感有意义的特征抽离出来 加以强化,得到的图案既带有物象本来的特征,又有图案的美感。这个过程丰富了我们 的视觉经验。如图所示4 6 ,学生的作品中在对蔬菜以及香瓜的剖面进行微观解析中不 但夸张了原有的特征,其中也加入了学生们自身对物体的理解,使他们传达出了不同的 感受力。 图4 菜花的仰视显示的匿案图5 香瓜的剖面圈案图6 白菜的平视图案 用单个物体组合成图案。一个形状经过不断重复排列可得到图案。自然中有很多物 体的形状经过多次重复排列就形成了新的图案,给了我们新的图案样式。 如图7 一把勺子看来司空见惯,但是把它进行有一定规律的排列重组时,它被赋予 了新的视觉感受,传达了一定的情感特征。图案由此生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可以得到不 同的形式感,传达不同的意念。 在固定的骨骼内进行镶嵌图案联系,也可以得到许多新颖的图案画面。准备好图厕 纸、黑纸、灰纸、白纸、剪刀、胶水,就可以用交错的方法做纸制镶嵌图案。 ( 1 ) 在一张5 0 5 0 厘米的图画纸上,用线条画好简单的集合图案。 ( 2 ) 把黑、灰、自纸裁成1 5 + 1 5 厘米的小纸片。 ( 3 ) 用不同纸片排满一个纹样单位,相邻的纹样单位用相反色调的纸片来摆满, 直到整张纸都全部摆满。再用胶水粘好,一个镶嵌图案就完成了。还可以试着用鲜艳的 纸片,或者用鹅卵石,瓷器碎片,石膏,水泥等等其他的材料来做。 在图8 中用深浅不同的纸片所作的镶嵌画,其中由骨骼决定了图案的形式,且不同颜色 的纸片拼贴增加了图案的肌理质感。1 8 1 8 图7 勺子交响曲图8 镊嵌圊 在以上这些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开发了他们细致观察、分析 事物的能力,做事做人的认真态度。激活思维,举一反三。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 产生了兴趣又提高了鉴赏力,要如何进行空闻设置、布局合理、审美娱乐、传递信息以 示交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必须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这样的视觉经验和积累无疑对学生以后的创作大有裨益。 二、把自然中的抽象引入我们的图案设计 从自然中发现规律,了解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有助于我们对抽象图案的设计和理 解。仅仅描摹大自然的表面形式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挖掘藏于事物表面之下的内在因素。 “大自然以其自身的伟大,隐匿了一切含义,似乎很简单,一切事物都在大自然中一起 运动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离不开自然,我们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反映着自然 的客观存在,这种创作过程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反映。这个过程不是原封不动地描摹照 搬,而是进行简化提炼抽象语言的过程。“如果没有艺术的抽象因素的遗产,他永远不 可能知道从哪开始,这些艺术因素是一种精炼的意义和大自然创造方面的反映,它们是 解开大自然的表现和秘密的钥匙。”“艺术中的抽象因素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由一种自 然的分类和顺序,正是这种分类和顺序创造了图式和逻辑。艺术的抽象因素是类别一 把存在于大自然中的东西加以分类的方法。这些抽象因素能使我们把自然的真实性 或者自然在我们内心创造的感觉传达到画面上。艺术的抽象因素只是我们使用的一种手 段。”【9 1 在学生们对于形式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从精神表现出发,加强学生对客 观自然物形态的观察,从内在结构中加深认识,启发对抽象造型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 大自然任何形态,无一不可归纳到抽象形之中,如从沙滩上小石子群发现有抽象形组合, 从河流中发现线的韵律感,从世上无处不在的偶然形中发现独特抽象造型趣味。从自然 形态过渡到装饰图案。从研究自然形态中获取深入形态表象和生命机体之中的洞察力, 从而超越模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洞察力来自对形态不可视要素的认识引 力的力量控制空间中体积的特征和动态,同时基于功能性法则的理性分析,帮助认识人、 9 动物、植物等生命体阻及山石等自然形态的结构要素。 科学把整个宇宙分成了不同的研究领域,并且这些科学未发现大自然中大量的事 实。虽然植物涉及了所有的线条和波状形式的范围,但是能够适应于所有植物外轮廓的 唯有我们的能量蟛式之一磁场的形式。它能非常合适地用于植物的图式之、f :,抽象 地给人以一种植物生命的能量和运动的感觉。许多植物以其在地上和地下的整个形状, 同样以其果实的形状包括泪珠状的种籽一完美地再现了磁场的形式。不适应这种 抽象形式的植物则以其中心核处被强调了的一种波状线或以围绕这个核心的种螺旋 般的漩涡状很好地暗示了这种形式。磁场的形式在像苹果和橘子这样的水果中美妙地再 现了。这两种水果各自强调了形式的一个稍稍不同的方面。在苹果中,整个形状就像旋 转的内环,轴心被强调得完美无缺;橘子中,纵向线条得到了强调,起分割作用的扇形 面由大到小至核心;在蔬菜方面,洋葱、甜菜、萝h 显示出这种整体的形状和空间层。 南瓜是自然界中这种磁场原理最完美的一个例子。许多花依循放射性线的国式,雏菊是 这种图式最通常的例子。还有一些花美妙地再现了溅水的形式,蘑菇是喷水的最完美的 反映。植物世界再现水的形式缘于水是植物生命的基础。植物生命的节奏是全方位的跳 动,就像一个池塘上的环状放射线,植物的茎干和树干的年轮也同样是水的形式,许多 术头的纹理就像流动的河水的盈案。m 1 那么以这些图式构成的图案必然会体现着自然 的力,均衡的美感。 参考这些学科的发现,运用磁场的形式进行图案构成的训练对我们也是根有启控 的,自然中往往体现着一种均衡,无论是能量的守恒还是生物链的平衡,这都体现着自 然的规律,生活中我们不能打破这些规律,如果打破便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那么在学习 中我们可以利用规律,这样我们的作品才会生动,才会具有自然的人文内涵。 左圈9 一片土地被扩大后呈 现的纹理 右图t 0 一只沿赤道( 横断 面) 平面切开的桔子显示丁从 磁场的磁扳着到放射线幕的 关系 右图l l 这只沿茎轴平分剀开 的苹集可以与磁场侧视面相比 还有种方法就是对第二自然物人工形态如最简单的静物( 那些瓶瓶罐罐) 的写生到 变体作业练习,在平面网格上对结构形态进行界定与解析,这种方法使我们不至于有那 种面对素材无从下手的感觉,在理性与感性的碰撞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图案设计的理解 和把握。随个人的感觉和理解对现有的写生稿就有不同的分割组合。不同的变化表现了 不同的意象和形态,使学生在形与形之间不断调换,调整,并从中把握图案构成中的节 奏、韵律、平衡、疏密,找到最佳的构成方式得到了审美直觉的训练。在三维向二维的 转换中可以主观处理,那些重叠的不可视的,可以让他们变成可视的,对画面没有作用 的则可以忽略掉,只留下那些有意义的形。还可以以数理解析出抽象形态,运用规则的 曲、直线去构成( 认识) 不规则形状的物象以及划分平面区域,这样可以有效地把握物 象形状基本特征,同时在平面建立节奏与韵律的秩序美。 1 1 1 这种主观的重组再造自然 形态变成了抽象的形态,并带有了全新的感受。在对纯粹抽象形态的研究并结合平面构 成、色彩构成以及广泛而自由的语言选择,能够表达自身的审美情感和富于个性的创作 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用脑画画,启发心智,学会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用创 造性的设计思维探索造型要素的各种可能性。图案设计来源于生活,它谐和地构成了生 活的一部分,它既反映了设计者的一种自然的审美情趣,同时也给观者以美好的感受。 从自然中提炼感觉,追求心中的意象,并且表达方式不拘一格,能够达到气韵生动、造 化自然的境界( 如图1 2 1 5 ) 。 上圈1 2 1 5 瓶罐的变体图案 树皮、衣纹、一些人造物的表面的肌理也是图案,在把他们放大之后这种秩序感更 加清晰。把这些肌理拓印下来进行剪接再拼贴则得到了新的抽象图案,丰富的肌理传达 了新的美感和语义。 面对颜色我们总感到困难,要么不够雅致,要么感觉单调。然而自然界丰富的色彩 却往往另我们惊叹大干世界的造化。我们能从昆虫的身上发现极好看的图式,有些呈斑 点,有些呈条纹,还有一些甚至采用了花和植物的图案。这些色彩的显示是在自然界中 创造过程的表达,并且这自然界中的艺术和人类创造的作品之问有着明确的联系。当你 把自然界不同领域的颜色换变成用敏锐的识别力画在纸上或画布上时,便能创造出特殊 的协调和共鸣,因为它们呈现了浩瀚的自然界作用的互相影响生命周期、大气的运 动,以及季节、昼夜和瞬息间的含义。协调和共鸣存在于自然界的颜色中,因为它们总 1 1 是伴随着自然界的色彩现象,通过深色和浅色的变化以及灰色变得柔和起来。在热带海 域,那些热带鱼身上所带有的那些花纹颜色毫不逊于陆地上的生物。我们不得不感叹造 物之美、之绝,没有一个看上去是不和谐的。较之我们笔下的颜色,他们看上去更丰富, 更和谐。【1 2 1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很美的东西。 存在于自然中的完美图式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语汇,那么掌握这种规律,学会 综合运用也是在图案学习中的一种手段。把蝴蝶翅膀的颜色分离出来解析,把这些颜色 用在我们创作的新的图案上,自然中色彩被我们借鉴使用了,产生新的和谐。另外从一 些名画中提炼出的色彩可以为我们的图案设计提供一些可选择的新鲜优美的颜色。 三、关注事物的本体特征 除了了解自然中各种事物规律和抽象因素之外,研究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本体性格特 征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水,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司空见惯的,然而它也有着丰富的内涵。 孔子面对水就发出了这样的评价:“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 必循其理,似义;其洗洗乎不湄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 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絮, 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孔子在这里全面颂扬了水的品德属性,认为水遍养天 地万物而没有自己的目的,堪称德;水循着自身的规律向下流,堪称义;汹涌奔流而无 穷尽,堪为道;奔赴百丈深渊而无所畏惧,堪称勇;以水衡量必平,堪称察;任何事物 经水洗濯必洁,堪称教化;千回百转而向东,堪称志。大水在孔子的视野内不是一个单 纯物理的,感性的观察对象,而是一个蕴涵了道、德、义、勇、法、正、善、志等道德 属性在内的生动的喻象形态,对大水的称颂不是围绕着自然物理而是围绕着社会人伦, 围绕着人的德性修养和自我实现来进行的。大水因为有了这样的价值投射而充满了活力 和灵性,它和人的生存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 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 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 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水的确是性格丰富, 连我们人体的7 2 都是由水组成的。古人赋予水的拟人化的性格凸现出他们对水的崇拜 和对之崇高品格的向往。装饰性的线条有力地传达了不同的水所传达的特征。图1 6 用 曲线与点的组合表现了水的波光粼粼,微风吹过波光闪动;图1 7 曲线、涡线等不同线 条的搭配组合表现了水的不同形态;图1 8 用涡线和浪线表现大海中的波浪,夹带着漩 涡;图1 9 用细而匀称弯曲的线条表现了水流的涟漪缓慢的流动。由此可见古人对水的 观察之细微。一片司空见惯的水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给我们传达了不同的感受,描绘出 了水的不同特征。装饰图案优美且富于变化,所传递的精神已经是各有春秋的。 图1 8 圈1 9 日本的江本胜对水在1 5 的结晶进行研究,发现了很多奇妙的现象。当给水听 音乐的时候他们在不同的音乐下会有不同的结晶现象。日本的传统音乐,水昕后都形成 了美丽整齐的结晶。听了琴声的结晶,好像是琴的音色互相重叠的样子,听了雅乐后的 结晶,让人感觉到雅乐的井然有序。在把水的试管贴上文字标签,给水文字信息的时候, 看到“喜欢”这个词,结晶好像高兴地敞开了心扉。对于“讨厌”,结晶表现得正好相 反,好像要把自己封闭起来,中间成为空洞,似乎生命的能量被掠夺。“共存”好似两 个水结晶自然地连接在一起。“竞争”却出乎意料地异常美丽( 如图2 0 2 2 ) 。看来遵循 一定规则的合理竞争是必要的。m 】这些现象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他们各自的图式均有 不同的表达内涵,由此我们的图案创作也可以借鉴这神形式语言,不仅可以丰富表现形 式,还能传达一定的情感。敦煌壁画中众多的藻井图案不管是简洁的还是繁华富丽的都 传达出了人类美好的理想,那种对称,均衡和近乎完美的表现形式,不得不使人强烈地 感受到它的美好。自然中任何一片雪花都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形式又是相近的,那就 是在图案的形式感上都给人以完美,美好的感受。在学习中转换思维方式,为图案而画 图案,生硬地变化,没有出路,自然却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范式。万物皆有灵性,看你 怎样将他们唤醒。以人文态度对待生活善待生活才能为作品注入新鲜的生命。 图2 0 真漂亮 图2 1 竞争 图2 2 讨厌 1 3 第三章改变视觉常性的观察为想象提供契机 当我们对自然物象予以特殊形式的关照时,便会产生新颖的视觉现象。改变视觉常 性的观察为想象提供了契机,它能“发射”出众多新颖、独特和富有想象的成分来,并 导致新的理解和发现。建立这种观测的方式,有利于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物象本 身。它包括:不能从特定视点位置看到的,但是更换视点位置便能看到他们,例如物体 的另一面;不能从外面任何视点位置看到的物体隐藏的、内厩的现象。这样剖开的物体 得到的剖面提供了物象新奇的“内景”。当我们对之凝神静思的关注时,这种常见事物 的“陌生面”将启发和引导我们的想像;完全摆脱正常的视觉方式而将物象放大至超常 程度。当我们把物体的局部采取逼近的摄取。失去可供给我们明确把握的物形之后,物 态表面的肌理因这种“截取”而强化,暗示着独特的图形意象。当把我们的皮肤放大上 万倍的时候,我们为这种面部皮层细胞的组织的规整的排列而震撼。 在图案课教学中还要注意加强观念性造型原理的训练,唤醒学生心灵中的“内在视 觉”,启发他们去观察、想象和创作。可以这样说,一切“造型”部来自于世界给予人 们的感受和启发,而人视觉感受的立场、方法决定了造型的结果。人们都希望追求艺术 之中的理想境界,这对于我们所面临的现实世界是一种必要的补充。但要在具体物象的 造型中体现“理想”,该如何下手呢? 我们可以从民间绘画、剪纸中学习他们的创作方 法:根据经验推断,使视觉不可企及的物象或概念清晰起来。如一个农村的巧手画一座 房子,可以把房子里的家具物什,人物劳作都画出来,这是因为他们早就知道,房子里 面肯定有着这一切,凭着概念在创作;还有民间剪纸艺人在剪动物时,很大程度上不取 决于她的眼睛,而是取决于她的内心,即大脑中积蓄的有关动物的知识,换言之,他们 不是“看着剪”而是“想着剪”,是心灵的刨造。有这样一个例子,可以对我们有些启 发。陕西农妇张林召的剪纸作品蒸馍( 图2 4 ) 是一幅表现自己正在烧火做饭的作品, 她把锅里的馍和风箱里的结构全都表现出来了。有人闯她你怎么会看见锅里和风箱里有 啥东西呢? 她说,我自己做完馍又装进锅里去的,我咋能不知道锅里有馍呢? 没有馍, 我烧火做啥哩? 风箱里面要扎鸡毛,每年修风箱的都要给收拾一次,没有鸡毛,风箱咋 出风呢? f 】4 1 可见我们应该把自己置于画面中。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去观察表现。这是人 对生活的体悟所得到的深刻的经验。装饰造型课也应启迪学生用心来创作,即使一片小 叶子,一朵花头,也要学会自然流露出自己想像的空间。俗话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 渔”,对于学生,与其让他们迷惑困顿在图案中不如启发他们潜在的智慧,使他们拥有 一双洞察世界的慧眼和敏锐的头脑,才能于大千世界中吸取更多更有益的养分,创作出 更美的图案。“全方位空间,经验或者经历现场的直观,使得视觉的屏障透明了,给我 们的望眼欲穿提供了方便。”| 1 5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说道:“要 想在一个平面上把一个物体的主要结构特征描绘出来,可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比 如说,一个人的肖像究竟应该再现脸的正面呢还是侧面? 非洲原始部落的艺匠和 中国乡下的老太太其实在很早以前就以实践做出了回答:要全面! 在全面、立体审美心 理的驱使下,人脸的正面与侧面叠合到一起了,满足了人们在瞬间感受全方位空间的要 求”。 图2 3 立体派毕加索笔下图2 4 张林召剪纸作品 的人物 剪纸最完整地体现了民间视觉思维与造型的特点,是我国最普遍、最单纯的民艺, 与历代装饰密不可分。同时,从民间丰富多彩的剪纸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特点与现代 艺术、现代设计的某些观念、手法、形态息患相通,常常使人们想起现代西方的立体派、 野兽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乃至先锋派艺术。由此可见,这些远离自然形态的变形 艺术,并非技巧拙劣,而是另一种艺术的理解和审美取向,或者说是审美意趣。由此, 我们的课堂学习中可以穿插一些剪纸训练,通过对剪纸的练习,把握剪纸的造型规律和 艺术手法,并把这些表现形式用在今后的设计当中。这种剪纸练习,工具简便、廉价, 快捷,具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加强了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了眼、手、心 的配合统一。 毕加索就从民间艺术中吸取了很多营养,他的立体派绘画也源于民间艺术的启发。 如图2 5 ,这是毕加索著名的“牛”的变形系列。展现了这位艺术家在对牛的变形的探索 心路,最后得到的牛是他比较满意的,达到了最简化的程度。从不同视觉面的同时性表 现,到内部结构的几何图形处理,随着关系的分析趋于清晰有致,图形愈加显得简括。 外轮廓线和内部结构线构成的平面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同时暗示了空间连接统一体的存 在,最后剩下被剥得精光的几根线,“这线条包含了我们说公牛二字时所想到的一 切”。整个过程几乎就是认真探索思路的全景式画面。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勾勒了十 几张的草图,才获得满意的牛。这十几张逐渐抽象的草图也给我们勾勒出了画家创作时 是如何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