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问题研究.pdf_第1页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问题研究.pdf_第2页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问题研究.pdf_第3页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问题研究.pdf_第4页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壮大发展,经济与社会开放度不断 增大,人们思想上对所有制的偏见逐渐消除。在这一背景下,理论界及实业界关 于建立民营银行的呼声越来越高。 当前理论界对民营银行的定义主要有产权结构论和公司治理结构论。结合前 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民营银行定义为:民营资本所占股份超过总股本5 0 , 具有现代银行治理结构和风险防范体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它是市场经济的 必然产物,内生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它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 行法等法律法规,受金融主管部门依法严格审查和监管,但不受政府非法 律程序的干预,具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性。 作为一种制度形式的创新,民营银行在我国的产生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和现实 基础。张杰的金融成长理论、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列宁的产业资本金融 资本转化理论以及金融发展理论为民营银行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从现实基础 来看,可将影响我国民营银行产生的因素分为内生性和外生性两种。内生性因素 包括:1 、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大于金融供给;2 、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大于 金融供给;3 、非正式金融在落后地区及发达地区广泛存在。外生性因素包括:l 、 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对金融体制改革形成“倒逼”机制;2 、金融体系 改革亟待推进,需要引入新的金融主体。结合两大方面五个因素的分析,本文认 为,民营银行在我国的产生是大势所趋。 当前人们对民营银行是否应该产生已经达成一致意见,主要分歧在民营银行 的产生路径上。理论界对民营银行产生的两条途径:新建银行机构和产权改造现 有银行进行了广泛的争论。本文从改变银行业市场结构和建立银行现代企业制度 两个角度出发,论述了两条途径同对并行的必要性,并提出民营银行在产生和发 展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渐进性”原则、“市场主导”原则及“普惠制”原则。民 营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新生力量,起步阶段的规模、实力都不能与国有大型银行 相比,但历史经验表明,只要尊重市场的选择,任何小而合理的事物都会有旺盛 的生命力。 为促进民营银行的发展,政府应从四个方面创造良好的思想、制度环境。l 、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2 、制定科学的准入退出机制;3 、加强对民营银行监管; 4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民营银行金融需求金融供给内生性外生性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 1 9 9 0 ,p r i v a t ee c o n o m yh a sg r o w nu p ,t h eo p e n n e s s o fs o c i e t ya n d e c o n o m y h a si n c r e a s e d ,a n dt h ep r e j u d i c et ot h ep o s s e s s i o nh a sb e e ne l i m i n a t e d i n s u c hr e a l i s t i c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t h e o r e t i c ef i e l da n di n d u s t r yf i e l dh a sc a l lf o r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p r i v a t e b a n k s c u r r e n t l yt h e r ei sn oa c c o r d a n td e f i n i t i o no f t h ep r i v a t eg o v e r n e db a n k id e f i n e i ta sj o i n t s t o c k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w h o s ep r i v a t ea s s e te x c e e d ss t a t eo w n e da s s e t i t d e v e l o p sf r o m t h ef i n a n c i a ld e m a n do fe c o n o m yu n i t sn a t u r a l l y ,a n dh a st h e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o fm o d e mb a n k i to b e y st h er e g u l a t i o n so ft h ec o m m e r c i a l b a n kl a w ,a n dr a s su n d e rt h es u p e r v i s i o no ft h ef i n a n c i a ls u p e r v i s o r yd e p a r t m e n t t h e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t h r e eq u e s t i o n s :w h ys h o u l dt h ep r i v a t eg o v e r n e db a n kc o m ei n t o b e i n g ;h o w c a l lt h e yb ef o r m e d ;w h a ts h o u l dt h eg o v e r n m e n td o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p r i v a t eg o v e r n e d b a n k a sak i n do fs y s t e mi n n o v a t i o n ,t h ea p p e a r a n c eo fp r i v a t eg o v e r n e db a n kh a s s o l i df o u n d a t i o ni nt h e o r ya n dr e a l i t y t h er e a l i s t i cf o u n d a t i o no fp r i v a t eg o v e r n e d b a n k e m e r g e n c e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e n d o g e n e t i cf a c t o r sa n de c t o g e n i cf a c t o r s f i r s t , t h ef i n a n c i a ld e m a n de x c e e d st h ef i n a n c i a ls u p p l yi nt h er u r a la r e a s s e c o n d ,t h e f i n a n c i a ld e m a n de x c e e d st h ef i n a n c i a ls u p p l yi nt h em e d i u m s m a l le n t e r p r i s e s t h i r d , u n r e g u l a rf i n a n c e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e x i s t sw i d e l y i nb a c k w a r d sa r e a sa n d d e v e l o p e d a r e a s f o u r t h ,t h ee n t e ro fw t o b r i n g st h eb a n k s m o r ep r e s s u r e f i f t h ,t h er e f o r mo f f i n a n c es y s t e ms h o u l db e p u s h e du r g e n t l y s o t h ee m e r g e n c eo f p r i v a t eg o v e m e d b a n k i st h eg e n e r a lt r e n d t h e e m e r g e n c e o ft h e p r i v a t eg o v e m e d b a n kh a st w om o d e s o n ei st ob u i l dt h e n e w p r i v a t eb a n k ,t h eo t h e ri st or e f o r mt h ec u r r e n t b a n k s id i s c u s st h ei n e v i t a b i l i t yo f t w or o u t e sf r o mt h ea n g l eo f i m p r o v i n g t h ec o m p e t i t i v e e d g e t h ep r i v a t eb a n k s h o u l d d e v e l o ps t e pb ys t e p ,a n do b e y 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m a r k e t l e a d i n g g o v e r n m e n t 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t h ep r i v a t eg o v e r n e d b a n k f i r s t ,t h er u l e so fe n t e r i n ga n de x i t i n gs h o u l db ef o r m u l a t e d s e c o n d ,t h e s u p e r v i s i o nt ot h em a n a g e m e n to ft h ep r i v a t eg o v e r n e db a n k s h o u l db er e i n f o r c e d t h i r d ,t h em a r k e ts u r r o u n d i n g ss h o u l db ep e r f e c t e d k e yw o r d s :p r i v a t eb a n k ;f i n a n c i a ld e m a n d ;f i n a n c i a ls u p p l y ;e n d o g e n i cf a c t o r s e c t o g e n i cf a c t o r s y 伯5 s 1 5 3 独创l 生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郑州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过的同志对本文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感谢。 签名:盗! 盘日期:鱼竺查:! b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 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循此 规定) 签名:逸导师签名 日期:z 毕l 一乙 导论 0 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背景 导论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与社会 开放度的增大以及人们思想上禁锢的解除,学术界关于建立民营银行的呼吁 开始引起关注。本文选择民营银行相关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主要基于以下几 点考虑: 0 1 1 银行业的改革迫切需要深入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时间表的制定对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形成 了“倒逼”机制。在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中对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造固然重要, 但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最重要的是加强市场结构的改革,改变我国的银行业 结构,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经营的格局,增强市场结构的竞争活力,实现 大银行与中小银行、国有与民营银行共同发展的局面。 英国经济学家马丁和帕克对英国各类企业私有化后的经营业绩做了广 泛深入的比较后发现:在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上,企业私有化后平均效益得 到显著提高;在垄断市场上,企业私有化后平均效益改善不明显。澳大利亚 经济学教授泰藤郎的综合性研究结果也表明:竞争会迫使企业改善机制、提 高效益。所以,要使国有银行真正改善自身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益,仅仅 变动产权是不够的,关键是引入竞争机制。 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要实现突破,必须打破国有金融企业对金 融市场的垄断,引入竞争,建立一个有竞争活力的金融市场。 0 1 2 对外资银行的开放度日渐加大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2 0 0 3 年底,中 国银监会发布关于向外资金融机构进一步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公告称,自 2 0 0 3 年1 2 月1 日起,经银监会批准 的地域向我国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 外资金融机构可在已开放人民币业务 已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除原有的上 海、广州等9 个城市外,将新增济南、福州、成都、重庆4 个城市。据统计, 截至2 0 0 3 年底,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已达到3 7 9 6 5 亿美元,其中人民币资 产总额4 9 5 9 7 亿元。我国在加快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对内开放,做到对内 导论 丌放和对外开放并重。 0 1 3 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极不对称 改革开放之后,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在工业总产值的 比重已经达到了7 0 。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银行业一直对民间资本的进入 采取严格的管制。导致民间资本在金融业所占份额非常小,在股份制银行中 所占份额不到7 ,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极不对称。 在当前经济金融制度转轨时期,研究民营银行相关问题可以让我们从一 个新视角理解金融制度的变迁。这种制度的变迁是用效率更高的银行制度来 代替效率较低的银行制度,是整体的制度创新,而不是局部制度的改良。 本文将结合中国银行业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民营银行产生的 必要性以及形成路径等问题进行研究。 0 2 民营银行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评价 对民营银行的研究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壮大开始的,迄今为止,已经 历了两个阶段: 0 2 1 第一阶段 我们将2 0 0 3 年之前对民营银行的研究定义为第一阶段的研究,研究的 重点集中在是否应该设立民营银行。以樊纲、徐滇庆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 应倡导发展民营银行,理由是我国的民营经济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外资银 行可以在中国开办业务,民间资本也可以进入银行业组建民营银行。而银行 业人士则持反对态度,认为人们期望出现的民营银行并不能改变银行业竞争 力不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0 2 2 第二阶段 2 0 0 3 年之后,学术界关于是否应该发展民营银行的争论逐渐达成共识, 2 0 0 4 年2 月9 日,银监会发表了实施审慎的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和外 资入股现有商业银行的新闻稿,终于就此问题明确阐明了监管部门的态度。 经济学家及专业人士转向研究发展什么样的民营银行以及怎样发展民营银 行问题上。观点大致分为两派:一种是“学院派”观点,认为我国在加大对 现有银行进行改革的同时,应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另 一种是“银行派”观点,认为目前民营银行不适宜进入银行业,银行业改革 2 导论 的主要方向是对现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入民间资金参股现有银行业。 包括引进战略投资者入股现有银行,健全现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有 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通过上市使现有银行治理机制得到重塑等,从而使现 有银行的竞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0 2 3 民营银行研究的缺失及本文的创额 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制度天生由民营性质演变而来,1 6 9 4 年,英国 成立英格兰银行,其股份制形式在社会大生产的推动下得到健全和发展。而 我国则面临经济转轨时期银行制度的转变。我国民营银行相关问题的研究缺 乏成熟的理论基础,国外相关文献比较少,发展中国家改革的经验也仅是借 鉴,所以,对民营银行的研究有待于不断深入。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1 、对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为民 营银行的产生寻求一个理论依据;2 、研究视野有所拓宽。第一,对民营银 行的定义进行创新。以往研究偏重于从产权、治理结构等单方面进行研究, 本文将这两个方面进行整合。第二,从金融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中探究民营银 行发展问题。第三,从内生性因素和外生性因素论证民营银行产生的必然性。 3 、观点上的创新。第一,提出民营银行发展应遵循的三个原则,“渐进性” 原则、“市场导向性”原则、“普惠制”原则。第二,从提高银行业竞争力的 角度论证民营银行的形成路径,提出“新建”和“产权改造”应该同时并举。 首次。 o 3 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研究:我国民营银行产生的必然性;我 国民营银行产生的路径选择;政府为民营银行发展创造的条件。全文共分四 耄: 第一章介绍了民营银行产生的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了金融机构中介理 论、张杰提出的金融成长理论,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 第二章将民营银行产生的现实基础分为内生性因素和外生性因素进行 论述。内生性因素包括三个方面:1 、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大于金融供给;2 、 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大于金融供给;3 、非正式会融在我国落后地区及 发达地区广泛存在。外生性因素包括两个方面:1 、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力度 加大,对金融体制改革形成“倒逼”机制;2 、金融体系改革亟待推进,需 导论 要引入新的金融主体。结合这五个因素的分析,本文得出结论:民营银行在 我国的出现是大势所趋。 在民营银行产生的路径选择上,理论界对“新建”和“产权改造”进行 广泛的争论。在本文第三章,作者另辟蹊径,从提高银行业竞争力的角度论 证了两种方式并行的必要性,并提出民营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渐进性” 原则、“市场导向性”原则、“普惠制”原则。 在第四章,作者认为,政府应从三个方面为民营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环 境。1 、解放思想,转变传统观念;2 、制定科学的准入、退出机制;3 、改 变传统监管机制,加强对民营银行监管;4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货币金融学、制度经济学和相关经济 学为依托,以成熟市场经济制度下民营银行的发展为经验背景,结合中国具 体情况,对民营银行产生的必要性及方式选择进行研究。全文主要着眼于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尝试运用实证描述与规范分析研究方法,争取勾画出民营 银行产生的基本理论和发展方向。 第一章民营银行产生的理论依据 第一章民营银行产生的理论依据 1 1 民营银行释义 1 1 1 民营银行的界定 “民营”是中国独有的模糊不清的经济概念。这个概念最早是指对国有 企业实行民营化。民营银行一词的由来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如出一辙。 理论界关于民营银行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公司治理结构论,即从 经营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出发,认为民营银行具有规范的市场运作机制,其 高级管理人员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投票选举。另外一种是所有制论或者民间 资本控股论,即从民营银行资本来源的角度出发,认为民营银行是资本来源 于民间,由民间资本控股或完全所有的银行。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民营银行是民营资本所占股份超过总股本5 0 , 具有现代银行治理结构和风险防范体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它是市场经济的 必然产物,内生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它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 行法等法律法规,受金融主管部门依法严格审查和监管,但不受政府非法 律程序的干预,具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性。 全文对民营银行的研究都建立在这一定义之上。 1 1 2 民营银行的内涵 在我国,“民营银行”的内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产权结构上,民营银行是指由若干战略出资人及众多中小股东组 成的股份制银行。在其股权结构中,国家可以参股,但要求国有股不占大头。 目前我国基层金融体系中存在大量的信用合作社及城市商业银行,如果它们 的股权结构中民间资本占主要比重,也将其称为民营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的 改革中,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银行产生的途径,具 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次在经营权上,要求民营银行采用市场化机制进行经营和管理。民营 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应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担风险, 并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其基本目标。在经营过程中,民营银行不依附于国 家,人事权完全不受行政直接干预。 第一章民营银行产生的理论依据 最后,民营银行应该是内生于经济发展的,受政府干预较小。这一点也 非常重要。即使一个银行的资本主要来自民间,由民间人士经营,但如果政 府干预过多也不是真正的民营银行,因为有很大“国营”成分。“真正的民 营银行”是在货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脱离金融需求,单纯 利用行政手段“人为设计”,结果难免会出现诸多制度上的隐患,很难发挥 民营银行应有的作用。 在界定民营银行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避免从服务对象和服务区域上定义民营银行。 有人从银行的资本结构上定义民营银行,认为民营银行的出现是为了解 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民营银行的目标定位就是为广大民营企业服务,所 以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是民营银行。这种“国有银行为国有企业服务,民 营银行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所有制对称论”是一种机械的搭配,有很大局 限性,对民营银行的研究意义不大。商业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在 运作过程中应遵循市场法则,哪里赚钱资金就往哪里投放。从当前民生银行 的运行来看,提供给民营企业的贷款只占极少一部分。 还有的学者将民营银行与社区银行划等号,提出民营银行是“社区性质 的银行”,“其准入法规采取社区银行的审批标准”等。国外的确有社区银 行( c o m m u n i t yb a n k ) ,如美国的社区银行是指资产规模不足1 0 亿美元的商 业银行,即中小商业银行。9 美国之所以建立8 0 0 0 多家社区银行,并与农村 信用社相对应,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家庭存款服务。( 美国的社区银行 受兼并风潮的影响,数量逐年减少,2 0 0 1 年末共有8 2 9 5 家社区银行,比上年 减少2 2 9 家) 。这种定义没有把握民营银行的本质。事实上,民营银行的本 质特征不在于其服务的对象和地区范围。 一般来说,民营银行的服务对象可以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可以是民营 企业;既可以是全国性的,也可以是地区性的。 其次,避免单纯从公司治理机构上定义民营银行。 有人过于强调公司治理结构,认为只要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则的运行机制 就是民营银行。张吉光等指出,民营银行除了包括严格意义上民间控股、民 。徐滇庆,加快开放民营银行的步伐一与王自立博士商榷,天则内部文稿系列,第3 l 期,第3 页,第 “页 。1 9 9 7 年之后这一标准上调了1 2 。美国的社区银行受兼并风潮的影响数量逐年减少,2 0 0 1 年末共有8 2 9 5 家社区银行,比上年减少2 2 9 家 6 第一章民营银行产生的理论依据 间经营的银行之外,还包括现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 用社,甚至包括国有银行( 张吉光,郭凌凌,2 0 0 2 ) 。还有人认为,一家国 有或者国家控股的银行,如果采用规范化的经营机制,同样也是民营银行( 巴 曙松2 0 0 1 ) 。这种观点把民营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代名词,既混淆了民营 银行与国有银行的本质区别,也不利于把握发展民营银行的功能定位和基本 特征。 1 2 民营银行产生的理论综述 在我国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建立民营银行既是金融制度的创新,也是 金融机构的创新。从理论上看,民营银行产生的依据如下: 1 ,2 1 金融中介机构内生性理论 2 0 世纪9 0 年代,金融发展理论家从效用函数角度入手,建立了各种各 样具有微观基础的模型,并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民营银行内生形成理 论。主要思想是,民营银行是经济体系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外部力 量决定的,也就是说,内生的经济增长是建立民营银行的决定因素。 代表性的内生金融中介体模型有:瓦莱里r 本西文加和布鲁斯d 史密 斯( b e n c i v e n g aa n ds m i t h ,1 9 9 1 ) 模型、约翰h 博伊德和布鲁斯d 史密 斯( b o y da n ds m i t h ,1 9 9 2 ) 模型、斯泰西l 施雷夫特和布鲁斯d 史密斯 ( s c h r e f ta n ds m i t h ,1 9 9 8 ) 模型以及贾亚苏里杜塔和桑迪普卡普尔 ( d u t t aa n dk a p u r ,1 9 9 8 ) 模型。 1 2 1 1 本西文加和史密斯模型 美国康奈尔大学两位经济学教授本西文加和史密斯。在1 9 9 1 年4 月经 济研究评论上合作发表了“金融中介和内生增长”论文,文中提出了一个 具有多种资产的内生增长模型。 在该模型中,当事人随机的流动性需要导致了会融中介体的形成。一方 面,金融中介体的存在使当事人改变储蓄的构成,即持有更多的流动性差但 生产性强的资产和更少的流动性强但生产性差的资产。另一方面,由于从投 资支出的发生到资本利润的取得要经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资本投资者 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流动性需要。金融中介体的存在避免了这种潜在的或现 。史密斯当时是罗切斯特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第章民营银行产生的理论依据 实的投资损失。 1 2 1 2 博伊德和史密斯模型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两位经济学家博伊德和史密斯”在1 9 9 2 年j2 月货币经济学杂志上联合发表了“中介和投资资本的均衡配置: 对经济发展的含义”一文。在该文中,他们指出,信息获取上的比较优势导 致了金融中介体的形成。 博伊德和史密斯对投资资本的均衡配置考察了三种不同的“市场结构”: 1 、资金不在位置间流动;2 、资金在位置问流动但不经过中介体;3 、资金 在位置间流动且经过中介体。 对于第一种市场结构,中介不起作用,导致一种无效的资源配置。在第 二种情况下,资金不经过中介体的流动可以缓解无效,但却无法消除。只有 在第三种情况下,中介体可以发放贷款给当事人,并从处于另一位置的许多 人那里借款。完全分散化使中介体有能力向存款人支付确定的收益率,当达 到均衡时,不同位置在利率和收益率上的差异因套利活动的存在而趋于消 失。 1 2 1 3 施雷夫特和史密斯模型 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经济学家施雷夫特和德克萨斯大学经济学教授兼 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经济学家史密斯在1 9 9 8 年7 月经济研究评论 上联合发表了“中介和增长模型中公开市场操作的效应”一文。在该文中, 他们指出,空间分离和有限沟通导致金融中介体的形成。 在该模型中,当事人面临着迁移的风险。在迁移发生时,当事人需要变 现其资产,金融中介体的形成为当事人提供了这方面的保险,因为金融中介 体一方面为当事人提供存款服务,另一方面持有现金储备以应付存款人的取 款需要。施雷夫特和史密斯假设,当事人可以获得的资产有三种:资本投资、 基础货币和政府债券。只有货币是唯一可以在位置间流动的资产,这意味着, 当事人在迁移前,必须把其他资产转换为货币,为了避免因资产的提前变现 带来的损失,中介体就有存在的必要。 1 2 1 4 杜塔和卡普尔模型 。当时博伊德足明尼棼选人学经济学教授,史密斯足康奈尔人学经济学教授 第一章民营银行产生的理论依据 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杜塔和英国伯克贝克学院经济学教授卡普尔在 1 9 9 8 年7 月经济研究评论上合作发表了“流动性偏好和金融中介”一文。 在该文中,他们指出,当事人的流动性偏好和流动性约束导致了金融中介体 的形成。 在金融中介体不存在的情况下,当事人只能持有诸如公共债务和法定货 币之类的流动资产,从而受到流动性不足的约束,在流动性约束下,当事人 的消费行为发生扭曲。在金融中介体存在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持有金融中 介体存款,金融中介体存款作为流动资产,与其他两种资产相比,在提高流 动性服务方面效率较高,从而缓解了流动性约束对消费行为的不利影响,当 事人的情况有所改变。 1 2 2 金融成长理论 张杰1 9 9 5 年提出金融成长理论。从一定意义上来看,金融成长理论是 关于金融体制变革的理论。” 1 2 2 1 金融成长内生性和外生性 金融成长水平较高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处于内生状态。就内生机制而言, 金融的成长主要基于企业和个人的参与,在内在机制下不知不觉形成。微观 主体所起作用是首要的,政府只是在此基础上逐步介入金融成长过程。金融 内生成长的过程能够有力动员和有效使用国民储蓄,能够反映经济部门对经 济发展的参与和贡献,从而提高总体资金形成水平和效率。 内生成长机制的构造,一方面取决于企业与个人的储蓄水平和金融努力 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金融部门与政府部门的分离程度。在企业部门和个人 部门已获取大部分国民收入的情况下,如果不存在一个独立而有效的金融部 门,那么两个部门也无法正常介入金融成长的过程。 而外生状态是政府部门率先介入金融成长过程的,个人和企业会受到不 同程度的排斥,后者的介入程度往往取决于前者的退出程度。金融成长水平 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外生状态,般都是通过行政力量构建金融的外表体 系,并依照政府的偏好进行金融活动。金融机构由政府所有并直接经营,它 们本身只是一种政府部门,而不是独立的金融部门。它们的经营活动不与微 观经济主体的储蓄、投资产生直接联系,而是通常给受政府控制的企业提供 。参见张杰: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分析中国经济j “版社1 9 9 5 年第4 6 页到6 8 页 9 第一章民营银行产生的理论依据 资金。因此,金融成长状况主要反映政府金融机构的外在驱使程度。 1 2 2 2 外生| 生金融成长存在的问题 张杰提出:金融成长的一个关键是内生成长机制的构造。发展中国家 普遍走的是外生性金融成长道路,难免存在着内生缺陷问题。造成这种缺陷 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家在构造金融硬件的同时,并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条件同 步构造金融成长的微观基础。这对于资金奇缺的落后经济而言,有其存在的 必然性。因为一国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和耐心去从微观经济的重构中寻找资 金源,只能通过由政府创设金融机构的方式为资金集中提供便利,然后让微 观经济部门依靠它获取资金。 在中国,政府部门对金融运行的长期支持给内生机制的构造带来诸多后 遗症。 在体制转换过程中,中央政府作用逐渐退出的结果不是使金融资源直接 导入金融市场的渠道,而是徘徊在各级政府与市场的边缘地带。在政府逐 步退出后,资金供求矛盾逐步外化到市场层次上,而市场本身又不完善,处 于严重分割状态。导致在金融市场之外,利用特殊的和个别的社会关系获取 短缺金融资源的“灰市动机”大量产生。“灰色”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过程 中的存在将“继续复制并部分加重原有的缺陷”。 1 2 2 3 金融成长外生性向内生性的转换 张杰指出,金融成长对外生力量的依靠只能获得短期成长绩效,无法实 现长远的成长目标,发展中国家推进金融成长的根本之路在于实现由外生状 态向内生状态的转换。 我国自7 0 年代末以来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主要在外生层面上进行,形 成了典型意义上的量性成长格局。如果从量的层次考察,体制变革给中国金 融成长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因为金融中介机制的信用创造和资金供给已成 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但在质的层次上,这种变化却不是深刻的,因为无 论是金融体制的变革状况、金融结构创新程度还是金融的市场化水平,都与 量的扩张不对称。金融运行所必须的制度基础并没有确立。 1 9 8 4 年我国创立中央银行,分设专业银行。尽管是出于产权改革的考虑, 。张杰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 9 9 5 ,第7 页 。肖称之为“边缘市场”,参见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书店,1 9 8 8 年中译本,第2 2 2 ,2 2 3 页 。参见史晋川夏海舟配给制与灰色市场载于公有制经济运行的理论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 9 9 1 年版, 第1 3 8 页 。参见张杰: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 9 9 5 年第4 6 页到6 8 页 1 0 第一章民营银行产生的理论依据 但背景仍是集权经济体制,不能真难划清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的界限,最终 造成中央银行职能不纯,专业银行职能变异。之后的创设专、比银行和其他类 型金融机构都难免带有行政操作的痕迹。在改革的推进中,我们一直试图利 用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发育引导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意向,并减少对传 统融资机制的依赖。但这种逻辑次序带有浓厚的外生色彩,结果“创造”了 一个十分完备的市场,可是市场参与者仍旧在旧体制的逻辑链条上,企业和 个人没能有效地纳入到成长的过程中。 由于缺乏金融主体的普遍参与,金融体制的变革只有依赖上层力量的驱 动。从既有的金融变革进程来看,我们一直未从确立金融主体、塑造独立金 融人格入手来改造旧的金融流程,而是着眼于对传统金融制度框架的表层修 补。 这种没有新型金融主体有效参与的市场是脆弱的和虚幻的,很容易被旧 体制因素所侵蚀。所以说,内生机制的构造决不是简单的政府作用的退出 过程,而是金融市场的净化与再造过程。 在会融体制由外生向内生转变的过程中有三种方式,如下图所示。 t lt 2t 3t 图1 - 1 金融成长转换图 注:横坐标t 代表转换时滞,纵坐标c 代表转换成本 i 为无差异曲线 c t 为标准的经济条件约康线 转换方式1 :用约束线c i t l 与无差异衄线i 的相切点a l 来表示。这种转 换具有成本高、时滞短的特点,有“推倒重来”的味道,即用巨大的投入重 新构造经济流程,短期内完成内生机制的全新构造。这种转换方式类似于经 。参见张杰: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分析中国经济版社1 9 9 5 年第6 6 页 第一章民营银行产生的理论依据 济改革中的“休克”疗法,适合于金融机构比较简单,传统力量与体制积淀 较小的“小国”。推倒重来,彻底更换旧的经济流程,这种思路十分理想, 但变革成本和阻力很大,几乎不存在实施的可能。 转换方式2 :用约束线c 3 t 3 与无差异曲线i 的相切点a 3 表示。转换成 本低,时滞长,是典型的循序渐进转换方式,过程较平稳。该方式适合于经 济结构复杂,历史积淀较重的国家。由于传统体制中潜伏的矛盾很多,因此 必须充分考虑承受能力和变革阻力,让转换在一个近似“帕雷托”的状态中 进行。 转换方式3 :用约束线c 2 t 2 与无差异曲线i 的相切点a 2 表示。相对于 前两种方式,这是一种折衷方式。在具体的政策选择上,这种转换方式反映 的是“改造旧的”与“发育新的”同时并举。可以大大节约转换费用,降低 转换成本,缩短转换时滞。对于此种转换方式,我们将在第三章详细分析。 通过创设新的金融机构,从而对原有金融流程进行诱导,这种转换思路 的导向意义不可忽视。但是,如果“新的”最终被“旧的”所同化,那么, 不但不会使成本和时滞变小,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仅就金融体系 而言,中国金融内生成长状态形成的关键在于对国家专业银行体制的改造, 不能一味追求新机构的创设和扩张。 1 2 3 金融深化论 1 9 7 3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s 肖出版了他的著作经 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同年,肖的同事罗纳德i 麦金农也发表了经 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一书,这两本金融著作对经济和金融的关系进行了 开创性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强调“实质”要素如实质资本、管理能力等对经济 发展的影响,几乎完全忽视了金融要素的作用。而肖和麦金农认为,金融安 排与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们在对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金融压制现 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深化的政策主张。 金融深化理论指出,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活动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约束, 即利率约束和信息约束。在实行金融深化战略的国家,前者受到政府和经 济学者的关注较多,而后者则受忽视。 。参见:爱德华s 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书店,1 9 8 8 年中译本 第一章民营银行产生的理论依据 事实上,仅仅实现利率自由化不足以实现资本市场的供求正常化,从而 达到消除金融抑制的目标。因为利率作为一种资金市场的价格信号,其作用 力的正常发挥必须具备两个前提:第一,有一个适宜的“场所”,即金融市 场;第二,资金的供求双方都必须具备独立金融人格,可以对金融资产进行 自由选择。在这两个条件中,前者是以后者的存在为基础的。但在发展中 国家市场不完全,微观经济主体自主金融能力虚弱的情况下,利率的放开究 竟能否起到“刺激储蓄,提高投资收益率和有效区分多种投资的作用值得怀 疑”。 肖认为,发展中国家追求金融增长的关键在于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增 长的过程就是市场演进的过程。金融增长意味着经济分权,经济分权又意味 着突出市场的作用。金融深化就是要用价格机制和分权机制代替金融配给机 制,拓展储蓄者对投资机会的选择空间。如果发展中国家能积极推进金融深 化,那么,就完全可以依赖国内资金促进经济发展。麦金农和肖分析问题的 角度不同,但基本论点与结论却十分相似。麦金农认为,对落后经济而言, 有限资本得不到有效分配的障碍不是贫穷,而是经济被分割。经济分割使市 场不完全,把大量的企业和住户排斥在金融增长与经济发展过程之外,使金 融增长过程变得十分艰难,而弥补“分割”的力量是建立一个有组织、有效 率的金融体系,让企业能够得到外部的补充资金,形成完善的储蓄投资 机制。 “金融深化论”的一个核心命题是:一个富有效率的金融部门的出现是 解除金融抑制的标志。进一步看,金融部门的效率又来自于相对政府部门的 独立程度。在公有制经济中,金融部门不独立的实质在于它不独立于企业部 门,而不在于它不独立于政府部门,这是公有制经济中金融部门“最根本的 制度特征”。 1 2 4 产业资本金融资本转化理论 列宁在谈到金融资本的形成时指出:“由生产集中而产生垄断组织;银 行和工业融合或混合生长,这便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金融资本这一概念 的内容。” 。参见:张杰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 9 9 5 第6 0 页 。参见:爱德乍s 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书店,1 9 8 8 年中译本,第7 9 页 。参见樊纠、张曙光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上海三联书店,1 9 9 0 年版第2 6 卜第2 7 1 页 第一章民营银行产生的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的借贷资本理论和金融资本理沦对产融结合的动因、过程、 性质、结果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其基本内容为:1 、随着商品经济的 发展,从产业资本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形成了借贷资本。借贷资本在产业 资本运动的基础上产生,从产业资本中分类出来,并且为产业资本服务,因 而在一定程度上从属于产业资本。2 、经济的集中和生产领域竞争的加剧导 致了生产的高度集中和垄断。在垄断的基础上出现了大型企业集团和垄断型 大银行。大型企业集团和大型银行的出现使银行与企业的交易关系发生了重 大变化。银行与企业的信贷联系由原来的分散化、小额化、短期化、非固定 化向长期化、固定化、稳定化发展。 从中国的现实来看,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一方面在于金融制度变 迁中蕴藏的巨大潜在利润,这种利润高于一般产业资本的利润,而民营资本 天生具有逐利的本性,必然向金融业融合;另一方面,金融体制需要变革也 为产业资本的进入提供了条件。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国际上的利益争夺已 经从传统产业转向金融资本。 1 4 第二章我国民营银行产生的现实基础 第二章我国民营银行产生的现实基础 在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关于要不要发展的问题,现在已基本达 成共识。但在民营银行产生的原因和必要性分析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徐滇庆教授认为,民营银行不仅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而且可以改 善中国金融业的结构,促进银行业竞争。这些论断很有见地,但还不足以揭 示民营银行产生的真正原因。从现实来看,民生银行及广东一带民营性质的 农村信用社并不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将大部分资产用于民营企业或农村,它们 的产生尤其是真正民营银行的产生必定带有“逐利”的本性。一些学者“鼓 吹”民营银行的诸多优点及理论上将带给中国金融业的好处,尽管是为民营 银行的产生争取“出生权”,但难免让人感到很强的主观色彩。 民营银行的产生及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可以将其产生的现实因素分为内 生性和外生性。其中,内生性因素包括:农村地区金融需求大于金融供给、 民营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大于金融供给、非正式金融在我国广泛存在;外生性 因素包括:金融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对内改革的迫切。 2 1 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大于金融供给 加入w t o 后,我国“三农”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农村的金 融供给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 2 1 1 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金融需求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 但需求主体无外乎农户和农村企业两大类。农户主要分为小农户和种植业大 户,这里所说的农村企业主要指龙头企业。 2 1 1 1 农户的金融需求 农户的资金融通活动包括融出资金和融入资金两个方面。融出资金主要 指农户以获取收益为目的的资金运用。包括将收入存入金融机构,或通过一 定方式借给其他个人使用,或是进行投资。融入资金主要指农户借入资金。 目前农户在融出资金方面多数仍选择存款,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商业机 会少的地区,结余资金的存款率高达8 5 7 。但随着农村经济产业化、市场 化的发展和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加强,农民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有了一些 。张军:储蓄差异及贷款需求的满足,中国农村观察,2 0 0 0 ,( 3 ) 第二章我国民营银行产生的现实基础 新要求,如异地存取、结算、汇款等。总的来说,可供农户选择的金融服务 非常有限,农户对资金的需求经常处于被压抑状态,贷款难问题普遍存在。 小规模农户和种植大户表现出对金融需求的差异。小规模农户对金融服 务的需求相对较为单,主要表现为小额贷款,而种植大户则存在短期的生 产性贷款需求。由于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对种子、树苗、化肥、农药及 相关技术要求比较高,而且有些作物的生产周期比较长,像水果、药材往往 要两三年后才有收益,导致农户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大。 中国东部和西部农村地区都普遍存在金融供给不足现象。中国社科院在 东部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2 5 6 个农民中,1 6 4 人有贷款需求, 占调查总数的6 4 0 6 。能融入资金的只有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