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论文)模拟酸雨对土壤中铁、锰、锌的浸出特征.pdf_第1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模拟酸雨对土壤中铁、锰、锌的浸出特征.pdf_第2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模拟酸雨对土壤中铁、锰、锌的浸出特征.pdf_第3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模拟酸雨对土壤中铁、锰、锌的浸出特征.pdf_第4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模拟酸雨对土壤中铁、锰、锌的浸出特征.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f e ,m na n dz nl e a c h e df r o ms o i l s b ys i m u l a t e da c i dr a i n m a j o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 g r a d u a t es t u d e n t :j u nw a n g a d v i s o r :p r o f x i a n d e n gh o u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s t u d y , t h er e l e a s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m e c h a n i s mo fs o m em e t a li o n s f r o ms o i l s ,w h i c hw e r ec o l l e c t e do fd i f f e r e n tm o t h e r s r o c k sf r o ms i c h u a n ,w e r e s t u d i e db ys i m u l a t e da c i dr a i nl e a c h i n go fs o i li n d o o r w ea n a l y z e dn o to n l yt h e l e a c h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o m eh e a v ym e t a l s ( f e ,m na n dz n ) ,b u ta l s o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p h0 1 1t h el e a c h a t e s o i ls a m p l e sw e r es o a k e di ns i m u l a t e da c i dr a i na td i f f e r e n tp hv a l u e s ( i e ,p h 1 0 ,2 0 ,3 0 ,4 0 ,a n d5 0 ) ,a n dd i s t i l l e dw a t e rf o r2 4t l a n dt h e nt i l ep hv a l u e sa n d 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o f f c ,m na n dz no f t h el e a c h a t ew e t ed e t e r m i n e db yi n d u c t i v e l y c o u p l e dp l a s m a - a t o m i ce m i s s i o ns p e c t r o m e t r y ( i c p - a e s ) a n a l 嘶e a l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t h a tt h er e l e a s eo ft h e s ee l e m e n t sf r o mt h es o i ls a m p l e sm a r i n a t e db y s i m u l a t e da c i dr a i nw a sp h - d e p e n d e n t t h ea c i d t o l e r a n ta b i l i t i e so fd i f f e r e n ts o i l s a m p l e sw e r ed i f f e r e n tf o r me a c ho t h e r , a n dt h i sw a sp r o b a b l yo r i g i n a t e df r o mt h e c h e m i c a lp r o p e r t yo f t h ee l e m e n t s ,p h y s i c a la n dc h e m i c a ls t r u c t u r e p r o p e r t i e so f t h e s o i ls a m p l e sa n dt 1 1 ep hv a l u e so ft h es i m u l a t e da c i dr a i n s u n d e r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 s i m u l a t e da c i dr a i n , t h ec o n t e n to f i o n so f h e a v ym e t a li n c r e a s dw i t ht h ed e c r e a s eo f p h v a l u e so f t h es i m u l a t e da c i dr a i n ,w h i l et h e i ri n c r e a s i n gd e g r e ev 撕e d w h e n 也e p hv a l u e so ft h es i m u l a t e da c i dr a i nw a so v e r2 0 ,t h et o t a lr e l e a s i n ga m o u n to f h e a v ym e t a li o n si nt h es o i l si n c r e a s e dr a t h e rs m a l lw i t l lt h ed e c r e a s eo fp hv a l u e ; 2 - 职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h o w e v e r w h e nt h ep hv a l u ew a sb e l o w2 0 ,t h et o t a lr e l e a s i n ga m o u n to fh e a v y m e t a li o n si nt h es o i l si n c r e a s e d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w i t ht h ed e c r e a s eo fp hv a l u e l e a c h e di o n so f h e a v ym e t a lf r o mt h el e a c h a t ed e c r e a s e di nt h eo r d e ro f f e 3 + m n 2 + z n 2 + t h ec o n c e n 仃a t i o no fm n 2 + a i l d2 | 皿2 + i nt h el e a c h a t ei n c r e a s e ds l i g h t l yw i t h t h ei n c r e a s i n ga c i d i t yo fs i m u l a t e da c i dr a i n , b u t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t pi n c r e a s e d al o tw h e nt h ep ho fs i m u l a t e da c i dr a i nw a sl e s st h a n2 0 f e ”m a i n l yp l a y e da b u f f e r i n gr o l e k e y w o r d s :i c p - a e s ;s o i l ;s i m u l a t e da c i dr a i n ;f e ;m n ;z n 3 -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 引言 1 1 酸雨概述 酸雨是地球化学气候中人类影响的重要特征,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大气污 染的重要标志之一( 又叫“空中死神”) 。“酸雨”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化学家史密 斯于1 8 7 2 年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1 9 7 2 年 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丌的人类环境会议上,瑞典人第一次把酸雨作为国际性 问题提出,控制酸雨和全球酸性化是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环 境问题【u 。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人口的剧增,化石燃料能源如煤和石油等的 消耗量日益增加。化石燃料能源的使用,使得大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 浓度增高,经过化学反应形成酸,最终通过雨、雾等形式降落形成酸雨。酸雨 的降落影响降水水质,改变或破坏生态系统,影响植物生长,使湖泊和河流中 的生物群的活动和生活规律发生改变,甚至死亡。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 金属和油漆,破坏建筑物表面和雕塑品。湖水和地下水酸化后,使金属溶出, 饮用这种水,有害人体健康。酸雨能提高土壤的酸度和湿度,放出更多的甲烷。 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甚至比二氧化碳的作用更强,可能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 酸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很多科学家 在这个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已经在规律和机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 】。 1 1 1 酸雨的概念 酸沉降是指排放到大气中的酸性物质( 气态或悬浮状) 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 从大气中沉降到地表面的整个过程,包括酸性雨、雪、雾、露等形式,通常是 指p h 值低于5 6 的降水1 3 - 。酸沉降分为两类:“干沉降”是指不下雨时,大 气中酸性物质可被植被吸附或重力沉降到地面;“湿沉降”是指下雨时,高空雨 滴吸收包含酸性物质,经冲刷酸性物质最终降到地面。 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常温下溶解于雨水并达到气液相平衡, 雨水的p h 值约为5 6 ,所以正常降雨时雨水呈弱酸性,可是当雨水受到酸性污 染物的影响时,雨水的p h 值会进一步降低,所以目前多数科学家认为当雨水 p h 值达到5 6 以下时可被定义为酸雨。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2 酸雨的成因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酸雨中含有硫酸 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又以硫酸为主。从污染源排放出来的s 0 2 、n o 。是酸 雨形成的主要起始物,因为大气中的s 0 2 、n o 。经氧化后溶于水形成h 2 s 0 4 、 h n 0 3 和h n 0 2 ,含酸雨滴在降落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最终形成较 大雨滴落至地表面,从而形成酸雨【8 】 s 0 2 主要是燃煤产生,人为排放的硫大部分来自贮存在煤炭、石油、天然 气等化石燃料中的硫,在燃烧时以s 0 2 形态释放出来,其他一部分来自金属冶 炼和硫酸生产过程。n o 。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排放,还有就是电站和工厂燃烧化 石燃料造成的。当然,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海洋雾沫、森林火灾以及微生物 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尘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也不容忽视因此,酸雨的形成 是人为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另外,大气颗粒物所含的m n 、f e 、c u 、v 等过渡金属离子是s 0 2 转化成 h 2 s 0 4 的催化剂,当有上述金属离子存在时,s 0 2 的氧化反应速率会增大气 候环境也是影响酸雨状况的原因之一【9 】。一般情况下,温度高、湿度大,酸雨 容易形成,这是因为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有利于s 0 2 和n o 。转化为h 2 s 0 4 和 h n 0 3 。风速可以影响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当风速大时,大气层不稳定,对流 运动较强烈,污染物能够迅速扩散,使其浓度降低,酸雨就减弱;相反,风速 小时,大气层比较稳定,容易出现逆温现象,污染物难以扩散,积聚在低层大 气中,浓度逐渐增高,导致酸雨污染加重。风向的影响则表现在大气污染源所 在地的下风向容易出现酸雨,其上风向酸雨产生的几率大大减少。雷电不仅能 使n o x 浓度增大,而且能加快s 0 2 和n o x 的氧化速度,因此雷电多发区正是酸 雨几率较大的地区。 1 1 3 酸雨的组成及危害 一般酸雨化学组成中,较重要的成份包括h + 、s o4 2 - 、n 0 3 。、c 1 、 n h 4 + 、k + 、n a + 、c a 2 + 及m g2 + 九种。其中n o3 。、s o4 二、c l 。是主要 成份,这是由于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硫氧化物( s 0 2 约占6 0 ) 、氮氧化物 ( n o 。约占2 1 2 3 ) 、氯化物( h c i 约占1 0 1 2 ) 、二氧化碳( c 0 2 ) 等酸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气体所造成的。由于我国农田中氮肥的大量施用和农田生态系统中n h 3 的挥 发损失,使我国与国外相比降水中普遍含有较高浓度的n h 4 + 降水过程中n h 4 + 虽然暂时中和了降水中的酸度,但当n h 4 + 随雨水进入土壤后,将不同程度地发 生硝化作用形成n i - 1 3 一并释出 r ,反而促进了土壤酸化。因此,对大气中的 n h 3 含量绝不可等闲视之【l o l 。 酸雨的危害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 1 ) 荔萼芥栉酸雨直接影响树木的叶表面,破坏叶面的蜡质保护层,降低植 物种子的发芽率。当雨水p h 值小于3 时,树木叶面就会被腐蚀而产生斑点和 坏死。另一方面,酸雨能使植物的阳离子从叶片中析出,从而破坏表皮组织, 造成某些营养成分的流失,影响植物的生长,严重时导致大片森林的死亡。除 了对植物的直接伤害外,酸雨还可以通过土壤酸化对植物产生问接的影响。酸 雨还可能抑制森林抗虫害的能力。 ( 2 ) 耽绍物膨影钐酸雨对发芽期的作物有毒害作用,因而严重影响农作物 的生长。同时,酸性污染物在农作物表面的沉降还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酸 。 雨恶化到一定的程度,还能直接引起农作物的死亡。 ( 3 ) 月灶壤酌影磅酸雨对土壤的影响之一,是导致大量的阳离子,特别是钙、 镁、铁等阳离子从土壤中被溶解而淋洗出来,造成这些成分的迅速损失,引起 土壤的营养状况降低,妨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其次是铅、铝等有害离子大量 释放;酸雨还造成了土壤酸化。 ( 4 ) j 矿衣筋彩髟功酸雨发生的地区、湖泊及地表水均发生明显的酸化。在全 球范围内,湖泊、河流及其中的鱼类等水生生物受到酸雨的直接或间接的威胁。 除水质酸化本身造成的影响外,水体酸化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将多种重金属 特别是铝转移到水体中 ( 5 ) 黟群夥钐影功酸雨的腐蚀力很强,对建筑物、金属、纺织品、皮革、纸 张、油漆、橡胶等物质的腐蚀,在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酸雨严重破坏古 文物,使人类几千年来创造的艺术瑰宝黯然失色。 ( 6 ) 月矿八筋徭綮功影功水体酸化后,由于一些重金属的溶出,对饮用者会产 生危害含酸的空气使多种呼吸道疾病增加,酸雨特别是在形成硫酸雾的情况 下,其微粒侵入人体肺部,可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酸雨对 四jr l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老人和儿童的影响更为严重。 1 1 4 我国酸雨的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酸雨污染己成为我国目前第一位的大气环境问题,酸雨发 生的频率越来越高 1 i j 2 1 我国已有超过6 0 的城市环境空气的s 0 2 年平均浓度 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年均降水p h 值低于5 6 的区域面积已占全国 国土面积的4 0 左右。8 0 年代,中国的酸雨主要在使用高硫煤集中的西南地区, 到9 0 年代中期,酸雨逐步蔓延至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及四川盆地的广大 地区。我国p h 5 6 的降水面积从1 9 8 5 年的1 7 5 平方公里扩大到1 9 9 3 年的约 2 8 0 平方公里;p h 盐渍土 潮土 棕壤 5 2 1 。这是由各种土壤的性质差异所造成的。上述土壤中, 棕壤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p h 值为6 5 7 0 ,盐基饱和度多在8 0 0 9 9 5 之间;褐土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 h 值多在7 o 8 5 之间,盐基饱和度高达 1 0 0 5 3 1 。因此,同褐土相比,棕壤的付浓度较高,而盐基离子浓度较低,对 酸雨的缓冲能力较弱。在对重庆地区的研究中,紫色土( 娄土和褐色森林土) 的 高于山地黄壤和砖红壤,当用p h 值为4 0 的模拟酸雨对这几种土壤进行长期淋 溶时,前者盐基离子的淋失总量明显低于后两者【州。虽然紫色土盐基饱和度值 低,但其成土时间短,长期处于幼年阶段,所含不稳定矿物多【4 9 】,因此易风化 矿物含量较高,在强酸性酸雨淋洗时大量可风化矿物成为潜在的盐基离子供给 体。 1 3 1 2 重金属的释放 对土壤中每一种重金属元素来说都存在一个有利的溶出一吸附最佳范围,这 和它们对p h 的不同选择性有密切关系。这些重金属离子溶出一吸附的p h 值选 择性,除了和它们各自的化学性质有关外,与土壤和雨水中所含的有机和无机 成份也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在中性条件下即可释放出来, 有机结合态常常是氧化、还原条件交替影响,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只有在还原 条件下才释放出来,残留结合态只有在风化过程中才能释放出来。 重金属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人们高度关注,重金属的化学行为与铝十分相 似,在酸雨作用下它们的活动性增加【5 5 锄】。在酸化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形态 主要决定于元素特性和土壤性质,如土壤p h 值、有机质、粘粒和氧化物含量【6 “ 另外土壤中含有丰富的胶体,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表面能和电荷,能够强 烈地吸附各种分子和离子,对化学元素迁移起重要作用有机胶体主要有腐殖 质,无机胶体包括各种次生粘土矿物和各种含水氧化物。近年来国内外就土壤 矿物腐殖质等对重金属的吸持特性作了许多的研究1 6 2 。6 5 1 。在酸雨淋洗下,土壤 中腐殖质发生分解,酸雨p h 愈低,分解的量愈大 6 6 1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对酸 雨的缓冲能力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既吸附重金属降低毒性,又可改变土壤重金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属形态,提高重金属活性【6 7 。6 9 】。 1 3 1 3 硅铝的释放 土壤中的铝主要存在于层状铝硅酸盐矿物的晶格中,如长石、云母、蒙脱 石等,其余的铝以各种化学形态存在,如水溶性铝,交换态铝、有机配合态铝 等。当土壤盐基饱和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或土壤p h 值降到铝缓冲范围( p h 2 8 4 2 ) 7 0 7 1 1 时部分外源质子使矿物铝活化而释放a 1 3 + 。酸性环境下h + 对矿物缓慢 侵蚀,铝发生活化与释放 7 2 , 7 3 1 ,当酸雨p h 值低至3 5 以下时,土壤中活性铝溶 出量有明显提高【7 4 】。同等酸雨负荷下不同类型土壤的活性铝释出量有差异,土 壤经酸化后的活性铝溶出量顺序是酸性土 中性土 碱性士。 由于土壤溶液中游离态硅的含量随溶液p h 值升高而增加,而土壤硅的释 放量随模拟酸雨p h 值的降低而增加,所以硅释放量的增加不可能来自土壤中 的游离态硅,而是来自土壤铝硅酸盐的风化过程。土壤经酸雨淋溶时释放硅的 多少与土壤的供硅能力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土壤中各种形态硅的含量顺序 为无定形硅 活性硅 有效硅 水溶性硅【7 5 】。土壤矿物组成主要是硅酸盐类矿 物,在矿物风化时都释放出阳离子和硅,土壤矿物的风化作用以酸性水解反应 为主要过程,因此反应环境的氢离子浓度是风化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因子。 1 3 1 4 氮,硫磷及稀土的释放 氮、硫、磷是另一类对植物有特殊营养作用的常量元素,它们参与植物体 内氨基酸等重要有机物的合成。酸雨本身含有较多的s 0 4 和n 0 3 。,土壤p h 值 的持续降低将为s 0 4 2 和n 0 3 的吸附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进而提高土壤中硫 ( s 0 4 2 。) 和氮( n 0 3 ) 的浓度。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植物摄取的磷 几乎全部是磷酸根。土壤对磷酸盐的亲合力极强,磷酸盐主要以固相形式存在。 酸雨的入侵一方面能使固相磷酸盐分解,解离出的磷很易被土壤中因酸雨而活 化的铝结合生成低溶性化合物【7 6 】,抑制了磷酸盐的活性;另一方面,酸化使土 壤中的磷酸酶活性增强,提高了土壤有效磷的含且【,刀。 目前已知的稀土元素有1 6 种,在土壤中的含量为o 8 2 4m g k g 【7 引。低浓 度的稀土元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时则抑制作物生长 7 9 】。随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着模拟酸雨( p h 值为2 0 5 6 ) 酸度的增加,土壤中稀土元素( l a 、g d 、y ) 的淋 出量增多,而且不同形态稀土元素的含量也发生了变化,其中,交换态稀土随 酸雨酸度的增加而减少,松结有机态稀土在p h 值为4 0 的酸雨淋洗时含量最高, 紧结有机态则以p h 值为4 0 时含量最低,在所有稀土形态中残渣态稀土含量最 高【8 0 】。稀土大量进入土壤是否会造成土壤的污染,一直为众学者所争论【8 1 】,目 前关于稀土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研究主要侧重于化学可逆性和生物有效性 0 8 2 1 ,张宇峰等人针对酸雨条件下土壤稀土元素的解吸进行了研究,发现稀土元 素的解吸量随p h 值的降低而增加主要是由于土壤环境的p h 值下降会降低稀土 的专性吸附能力1 8 3 1 。 1 3 2s 0 4 2 - 和n o3 - 的吸附解吸 s 0 4 、n 0 3 是酸沉降中主要的阴离子。随着酸沉降进入土壤,土壤溶液中 s 0 4 2 。、n 0 3 浓度将同时上升。如果土壤不具有阴离子吸附能力,根据电中性原 则,溶液中s 0 4 2 、n 0 3 将携带等量的土壤阳离子经淋溶过程离歼土壤,这将加 速土壤的酸化过程。因此,土壤对酸沉降阴离子的吸附能力是判断土壤酸化敏 感性的重要指标 s 0 4 2 。在土壤中存在吸附和解吸两种相逆过程,即对s 0 4 2 。的吸附有一个饱 和吸附量。在质子数输入通量较低时,s o 。2 。与土壤表面羟基的配位交换伴随释 放羟基,对土壤酸度的变化有缓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s 0 4 2 + 的吸附过程与离 子浓度相关,吸附容量随s 0 4 2 浓度而变化,取决于吸附等温线,因而s 0 4 2 。专 性吸附释放羟基可能是一种延缓土壤酸化的机n t 8 4 1 。当土壤吸附s 0 4 2 达到或 接近平衡时,s 0 4 2 专性吸附释放的羟基是有限的,而酸雨中的h + 可以源源不断 地进入土壤,这样以来s 0 4 的专性吸附有可月z 。b l z 艮快达到饱和。相对而言,土壤 对外来酸的中和率越高,吸收的外来酸量就越大,土壤就越容易酸化;同理可 知,土壤对酸沉降阴离子的吸附虽然暂时阻滞了土壤阳离子的释出,但酸性阴 离子s 0 4 2 。、n 0 3 的积累将导致土壤内部的酸化。 我国贵州、重庆地区的土壤s 0 4 2 吸附能力较其他土壤低,甚至一些土层还 出现s o ? 。的释放,主要是因为长期严重的酸沉降作用,大量外来s o ? 的输入, 使得这两种土壤s 0 4 2 吸附能力被大量消耗,土壤中已积累了大量水溶性s 0 4 2 。 凹j 1 l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般而言,土壤对酸沉降s 0 4 的吸附主要发生在表层,而整个土壤的s 0 4 2 吸 附能力与该地区酸沉降组成以及土壤本身水溶性s 0 4 2 。含量相关。n 0 3 是土壤中 的活性阴离子,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难以吸附的。从廖柏寒的试验结果可以看 出,中国南方的森林土壤具有一定的n 0 3 吸附能力,但考虑到实验中外来n 0 3 。 的输入量远低于s 0 4 2 - 的输入量,可知这些土壤潜在的n 0 3 吸附能力是相当大 的【8 5 1 。 由于影响因素众多,研究及测定方法各不相同,至今对于5 0 4 2 、n 0 3 吸附 机制特别是8 0 4 2 。吸附机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大多数学者认为s 0 4 2 。吸附 机理以专性吸附为主,也有少数学者认为s 0 4 2 吸附应以非专性吸附为主,这 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1 3 3 土壤酸化及土壤的缓冲能力 酸沉降是引起土壤酸化的主要因素之一1 8 6 1 ,土壤酸沉降敏感性是衡量酸 雨生态影响的中心环节p 8 l 。酸性沉降物进入土壤后,首先要克服土壤缓冲体系 对酸的缓冲【8 ”,将盐基离子从土壤溶液,进而从土壤交换体中清除出去,才能 发生土壤酸化。土壤酸化是由酸沉降向土壤输入过多的旷引起土壤p h 值降低和 盐基饱和度减少的过程。一般来说就是酸雨中氢离子与土壤胶体表面上吸附的 盐基离子进行交换反应而被吸附于土粒表面,被交换下来的盐基离子进入土壤 溶液,土粒表面的氢离子又自发地与矿物晶格表面的铝迅速转化成交换性铝, 结果是土壤盐基离子减少,氢、铝离子增加,土壤p h 值降低,有毒金属离子活 性增大,这就是土壤酸化的实质鲫。 土壤能否中和外源质子取决于其缓冲容量【2 】,要确定土壤酸缓冲容量,就 必须了解酸缓冲机制。土壤对酸雨的缓冲机制是通过释放等量的阳离子而实现 的。有研究表明土壤及土壤溶液的酸化不仅取决于酸雨的酸度和酸性阴离子含 量的高低,而且取决于酸雨中盐基离子的含量,酸雨中高含量的盐基离子将减 少土壤的酸化程度土壤p h 4 2 时,土壤缓冲酸雨是以k + ,n a + 、c a 2 + 等 与王r 交换并中和矿为主,但土壤p h 5 0 ) 、阳离子交换缓冲体 o ) 、层间铝和络合态铁、铝缓冲体系( p h z n 2 + ,m n 2 和z n 2 + 的浸出量受酸雨p h 值 的影响不明显,而f e ”在模拟酸雨p h 2 0 时,各土壤样品锌的释放量都很低,在p h 3 0 时基本上不随模拟酸雨p h 值的变化而变化。模拟酸雨p h 小于2 0 时, 七种土壤样品锌的释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释放量依旧低于1 0m g l 。 - 土壤溶液中控制z n 2 + 活度的机理很复杂,但主要与吸附解吸,络合一解 离以及沉淀一溶解反应有关【l2 1 i 。酸雨作用于土壤的过程即是h + 的输入过程, 土壤溶液中矿浓度升高,势必增加一对锌的竞争吸附力,使吸附于土壤上的 可交换态锌易于解吸。另外酸雨作用下土壤中活性铝含量大大提耐挖捌,由于铝 离子能占据高能的吸附位,从而使锌吸附量下降,解吸量增加。同时,酸雨导 致土水系统中较多s 0 4 2 的输入,从土壤上解吸下来的z n 2 + 和s 0 4 2 形成z n s 0 4 , 从而增加土壤中锌的溶解度和迁移率。酸雨促进锌的释放可能还与d h 值影响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f i g u r e2 1 5d i s s o l v e dz nf r o mt h es o i lv e r s u sp h 盯2 ) 图2 1 5 z n 的溶出与p h 的关系( t 2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