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论文)环境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多组分同时测定.pdf_第1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环境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多组分同时测定.pdf_第2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环境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多组分同时测定.pdf_第3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环境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多组分同时测定.pdf_第4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环境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多组分同时测定.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s l m u l t a n e o u sm u u t i c o m p o n e n t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o r g a n i cp o l l u t a n t si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7 l ,a t e rs a m p l e s a b s i i r a c t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m u l t i c o m p o n e n t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i so n eo ft h eh o t t e s t r e s e a r c ha r e a si nr e c e n t y e a r s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o r g a n i c p o l l u t a n t s ( n i t r o p h e n o l s ) i nw a t e re n v i r o n m e n tw a sp r o c e e d e db y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p u l s ev o l t a m m e t r y i n t h e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t h e s e l e c t i o no fe x p e r i m e n t a l c o n d i t i o n si s v e r yi m p o r t a n t ,s u c h a ss e l e c t i o no fm e d i u ma n de l e c t r o d e , o p t i m a lp he t c m o r e o v e r ,a d s o r p t i v ep r o p e r t yo fc o m p l e xc o m p o u n d s o n e l e c t r o d eh a sb e e ns t u d i e db ys o m em e t h o d s ,s u c ha se f f e c to fs u r f a c t a n t s , l i n e a r s w e e pv o l t a m m e t r y , n o r m a lp u l s ep o l a r o g r a p h y , e l e c t r o c a p i l l a r y m e a s u r e m e n t ,c y c l i cv o l t a m m e t r y , c h r o n c o u l o m e t r ya n ds oo n a n ds o m e k i n e t i c p a r a m e t e r s o ne l e c t r o d er e a c t i o nw e r e c a l c u l a t e d i n a d d i t i o n , s i m u l t a n e o u s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a n i l i n e ,b e n z i d i n e ,0 一n a p h t h y l a m i n e a n d p n i t r o a n i l i n ew e r ep e r f o r m e db yt h ef u l l s p e c t r u mt e c h n i q u e sa n dp a r t i a l l e a s t s q u a r e sb a s e do nak e r n e la l g o f i t h m ( k p l s )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lp u l s e v o l m m m e t r y i s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a s h i 曲s e n s i t i v i t y , s i m p l ee q u i p m e n t a n d e x t e n s i v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h e m e t h o dh a sb e e ns a t i s f a c t o r i l y a p p l i e d t ot h e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o r g a n i cp o l l u t a n t si nw a t e ro f t h ec h e m i c a lr e f i n e r ya n dt h e 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i a lp l a n t k e y w o r d s :d i f f e r e n t i a lp u l s ev o l t a m m e t r y , s i m u l t a n e o u s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 o r g a n i cp o l l u t a n t ,f u l ls p e c t r u mt e c h n i q u e 2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关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多组分同时测定的概述 1 1 引言 环境与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社会工业化的不断进步,人类获得的物质越来越多。然而, 在这些物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和享受的同时,人类健康以及其生存的环境地 球,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工业三废的排放,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草原、植 被的不断流失,导致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侵蚀了生物最直接的自然能源空气、水以 及土壤,并向着更高层次发展。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己远远超出国界而成 为全球性问题。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沉痛的还击了人类并为人类鸣响了警钟。 所谓环境问题就是这种反作用引起的必然后果。 为了解决或尽量减少环境问题,尤其是控制一些有毒污染物,人们也采取了一些 措施。但是早期制定的标准项目大多是基于生产量大、毒性强的物质。当时毒性多以 急性毒来反映,因其数据容易获得;有机污染物则以综合指标( b o d 、t o c ) 来反映。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越来越感到只靠常规 项目,并不能说明环境问题,更不能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现代医学发展证明, 一大批有毒污染物,特别是占绝大多数的有机污染物,即使在低浓度下,也可能对人 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影响。科学研究和污染实践证明,有机污 染物有下列污染特性: ( 1 ) 往往难以降解,并具有生物积累性和三致作用( 致癌、致畸、致突变) 或 慢性中毒; ( 2 ) 分布面积广,常潜伏于水、空气、土壤及食物中; ( 3 ) 有的通过迁移、转化、富集,浓度水平可提高数倍甚至上百倍,对生态环 境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及时了解和控制有机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中的污 染程度,人们也利用了各种监测手段,多采用气相色谱技术与色质联用技术,常用 于痕量有机污染物监测。近年发展起来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具有诸多优点,如设备简 第一章关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多组分同时测定的概述 单低廉、方法快速灵敏、易于操作等等,用其进行分析和测定,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成 效。 1 2电分析化学的发展 1 2 1 电分析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将化学变化和电现象紧密联系起来的学科便是电化学。应用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 实验技术来进行分析和测定,就形成了电化学分析方法。 正如恩格斯所说:“电和热一样,也具有某种无处不在的性质,只不过方式不同 而已。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变化发生而不同时显示出电的现象。”但人们认识电的性 质并与化学相联结来为人类服务,却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其中电化学分析方法 开始于十九世纪初,近一百年才得到迅速发展。 1 8 3 4 年法拉第发表了“关于电的实验研究”论文,提出了著名的法拉第定律, 为电解和库仑分析奠定了基础。1 8 8 7 年s a r r h e n i u s 提出了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理 论。在此基础上,能斯特于1 8 8 9 年推导了能斯特公式,为电位分析奠定了理论和实 践基础。1 9 2 2 年,捷克海洛夫斯基在毛细管曲线理论基础上创立了极谱学。1 9 3 4 年, 尤考维奇提出了扩散电流理论和他著名的电流方程式,奠定了经典极谱学定性分析的 理论基础,次年,他们又根据扩散电流理论和能斯特方程导出了极谱波方程式,奠定 了极谱学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这之后各国电化学和分析化学家积极开展极谱学的研 究,从理论到应用盛况一直不衰,并且派生出许多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如极谱滴定、 示波极谱、方波极谱以及脉冲极谱等。新的技术不仅提高了设备的灵敏度,改善了其 分辨率,同时也促进了理论方面的日趋完善。 我国电化学的研究继四五十年代之后,从七十年代才真正得到发展。其间成果己 被前人作了总结“2 1 ,在此不加详述。之后,关于电分析化学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人才和 专著层出不穷。查全性的电极过程动力学( 1 9 7 6 年) ,详细介绍了各种分部步骤的 基本动力学性质、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方程及电极过程动力学基本规律的应用和电极反 应历程的研究方法;高小霞、姚修仁的铂族元素的极谱催化波( 1 9 7 7 年) ,描述了 我国催化波的研究工作和在分析中的应用:田昭武的电化学的研究方法( 1 9 8 4 年) 一书,总结了他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内容包括数学基础、稳态研究方法以及电化 学测试方法和仪器等。这些专著对电分析化学的发展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 第一章关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多组分同时铡定的概进 1 2 2电化学分析在有机方面的应用 电化学分析方法在无机分析方面的应用,已为大家所公认,而其更引人注目的是 应用于有机分析。1 9 2 2 年提出极谱分析方法,1 9 2 5 年就用它研究了第一个有机物一 硝基苯。之后,有机极谱分析和无机极谱分析一样,也取得了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 论文和专著。虽然它从一个单一的分析记录很快就发展到可以进行多组分的分析,且 成为测定一定类型有机官能团的最简单的方法,但是由于其分辨率和灵敏度不高而受 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在五、六十年代,有枫的极谱分析在日常应用中处于衰落阶 段。由于脉冲极谱法的出现和p a r - 1 7 4 型脉冲极谱仪研制成功,使极谱分析的分辨率 和灵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致使七十年代有机极谱分析进入光复时代。七十年代以来, 极谱分析的发展很快,它特别适合于中小型实验室,成为有机分析的重要工具。和用 它不但可以进行有机物的定性鉴定和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工作,而且还可以进行以下工 作: ( 1 ) 有机反应的物理现象研究,如测定反应速度,结构式的鉴定,顺反异构和互 变异构平衡的研究等: 口1 采用控制电位技术,可选择有机合成的可能方法; f 3 ) 观察反应过程,测量其动力学与机理,确定反应的终产物,以及研究有机化 合物的些性质,研究反应中问体( 自由基) 等: f 4 1 利用徼电极技术,可直接进行生物活体研究工作。 极谱分析还可以和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互相配合和联用,可解决各种各样的 有机分析问题。在极谱分析法测定有机物的应用中,尤以脉冲极谱分析法著称。它是 b a r k e r 在交流方波极谱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降低充电电流和毛细管噪声电流 等的影响,提高极谱分析的灵敏度,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方法。 1 3电化学分析的分类及研究内容 1 3 。l电分析化学的分类 电化学分析方法习惯地按照测量的电学参数分类。( 1 ) 测量溶液电导的方法称为 电导分析法。( 2 ) 测量电池电动势或电极电位的方法称为电位分析法。( 3 ) 将电子作 为“沉淀剂”使被测物在电极上析出,然后进行称量的方法称为电嘲分析法。( 4 ) 若 第一章关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多组分同时铡定的概述 测量电解过程中消耗的电量求出被铡物质含量的方法,称为库仑分析法。( 5 ) 若观察 电解过程中电流随电位变化的曲线进行测定的方法,称为伏安分析法。伏安分析法中 使用滴汞电极的又称为极谱分析法。 按i u p a c 的推荐,电化学分析法可以分为三类: ( 1 )第一类它既不涉及双电层,也不涉及电极反应,如电导分析和高频滴定。 ( 2 ) 第二类它涉及双电层现象,但不涉及电极反应,如表面张力和非法拉第 阻抗的测量。 ( 3 ) 第三类它涉及电极反应,如电位分析法、电解分析法、库仑分析法、极 谱和伏安分析法。 在极谱和伏安分析法中。也有很多派生的方法,其中的脉冲极谱法分为常规( 或 积分) 脉i 中极谱法( n o r m a lp u l s sp o l a r o g r a p h y ) 和差分( 或微分) 脉冲极谱法 ( d i f f e r e n t i a lp u l s ep o l a r o g r a p h y ) 。后者是现代灵敏度最高的直接极谱测定法。 近年来由于脉冲极谱法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企求更高的灵敏度,提出了不少新的脉 冲技术,如逆向脉冲极谱、差分常规脉冲技术及方波伏安法等。 1 3 2电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及成果 从现代意义上讲,电化学分析法至少包括成分和形态分析、动力学和机理分析、 表面和界面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在化学成分分析中,脉冲极谱法是一种公认的快速、灵敏、准确的微量和痕量分 析方法,其测定浓度低至1 0 。钿o l l ( 金属离子) ,特别在有机、生物和药物分析中越 来越显示出很大的潜力和优越性。九十年代以来,产生了大量相关论文和专著。用极 谱和伏安法测定的生物物质有胡椒碱,植物中的无机磷,s r 生物丙烯脂,青藤碱和 黄芩甙,陈皮甙,生物素,安力农;用于药物测定的有吡哌酸,米非司酮,头孢哌酮, 以及盐酸尼卡地平,舒必利,头孢拉定等多种药物;用于有机分析的有亚硝酸根的测 定,偶氮染料,硝基乙苯“3 ,痕量苯胺”“1 ,烟酰胺咖,酚类。“等的测定。 用单扫示波极谱和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的药物有胱氨酸,抗坏血酸和金属硫蛋 白,司巴丁,氯米帕明,卡马西平,氟哌酸,头孢氨苄,金属硫肽,扑热息痛,地塞 米松磷酸钠,甲硝唑及醋酸氢氟可的松等;测定的有机物有邻苯二胺1 ,甲醛“,一 乙胺“,三聚氰胺,氯仿“,六次甲基四胺“;用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的有机物有 6 第一章关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多组分同时测定的概述 盐酸金刚烷胺“,二苯胺“。 电极过程动力学干口屯极反应机理分析,是电分析化学的另一重要方面。电极过程 中常含有在溶液中或在电极表面上进行的化学步骤、新相的生成和表面扩散等。电极 反应机理,尤其是物质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机理是十分复杂的,但它的研究结果对许 多学科都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在生物化学和药学领域。通过研究药物在电极上的反应 机理,可了解这些药物的生物还原过程,为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药理药效的研究提供理 论依据。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各种极谱法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新的成果。 张祖训等系统研究了示差脉冲极谱吸附不可逆波。,莫金垣等研究了卷积伏安法的半 微分新算法咖3 ,不可逆电极过程的平行催化体系“。方禹之等研究了常规二脉冲叠加 四阶微分伏安法可逆啪1 和准可逆嘲的电极过程。高小霞等研究了叶绿素a 和b 的单扫 伏安法及其在水溶液中的电还原机理,测定了吸附反应速率常数。”。李南强等深入研 咒,络台吸附坡的行为、机理,测定了有关常数”。1 。袁倬斌等探讨了电极反应中间 体( 自由基) 的行为及其应用机理。“。李启隆等研究了头孢氨苄及其同类物降解和电 极反应机理。“1 ,探讨了有机药物还原时常遇到的多峰和竞争吸附现象。”。 近十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表面和界面电分析化学,使得电分析化学跻身于高科技 技术领域,光谱电化学、色谱电化学和其他联用技术的发展,促使电分析化学摆脱了 传统研究方法的束缚,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电极过程,材料表面结构,电极吸附形式, 氧化膜的性质等,促进了电分析化学的发展和在材料、有机、医学及生物方面更深层 次的应用。汪尔康等人系统地研究了盐酸喹啉和8 一羟基喹啉配合质子1 和双环己基 1 8 冠6 3 s 在水硝基苯界面的转移过程,探讨了其机理,测定了有关参数。 化学计量学方法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使电化学分析发生了质的变化。样条小 波、正交小波的引入,对高噪声电化学信号的噪声滤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汹“;小 波变换和傅立叶变换的有机结合,较好地克服了含高噪声滤波后峰移位的问题。“;郑 建斌等用小波变换处理了二次微分交流示波计时电位信号,提高了分辨率1 。因子分 析的引入,解决了电化学分析中存在的许多困难,如数据解析、多元校正和化学基础 理论等,为电化学分析中多组分同时测定打开了新的局面。袁倬斌等用目标因子分析 法和单扫示波极谱同时测定了混合液中的三种维生素( p p ,b 。b ) m 3 ,高玲等用计 算机模拟研究了目标转换因子分析分辨重叠溶出伏安峰。”,刘思东等将人工神经网络 7 第一章关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多组分同时测定的概述 方法用于脉冲极谱重叠峰解析,成功的同时测定了邻、间、对二硝基苯混合组分“:。 基于上述,我们发现,电分析化学方法用于环境水样的研究还较少,尤其是对于 环境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甚少。所以,我们用电分析化学方法对环境水样中有机 污染物进行机理探讨,并在不予分离的情况下实现多组分同时测定。 环境水样中有机污染物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 1 ) 有机污染物分子比较大,多数含有苯环或含氮、硫或氧等杂环,或者含有 共轭双键结构,n 电子云在汞电极上交迭,有利于在电极表面上吸附; ( 2 ) 有机污染物分子中常含有氧、氮、硫原子等配位基团,如羟基、氨基或硫 基等,可与金属离子形成相对稳定的络合物; ( 3 ) 多数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电活性基团,如氮基、硝基、羧基、偶氮基或其他 不饱和基团等,可直接在电极上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 ( 4 ) 有机物在电极上的还原或氧化反应比无机离子复杂得多,往往分多步进行, 中间产物又多为自由基。 也就是说,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分子具有电活性、吸附性和络合性等特征,这恰好 符合电化学分析法的要求:而环境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含量相对较低,电 化学分析法眙以测量微量和痕量物质著称。因此,用电化学分析方法测量环境水样中 有机污染物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在电化学分析方法中用于环境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用于定 性、定量测定方面,较好的方法有脉冲极谱法、示波极谱法、卷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 技术等:用于吸附性研究方面,通常有电毛细管曲线法、微分电容曲线法、汞柱高法、 温度系数法、表面活性物质影响的方法、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1 以及计时电量法 等。不论用电化学的哪种方法研究有机污染物,由于有机化合物的电极反应常有氢离 子参加,因此通常都在缓冲溶液中进行,其半波电位与氢离子浓度有关,而且,p h 的改变经常会导致反应产物的改变。可见,支持电解质和p h 值的选择是关键性的, 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宜采用眦。这一点将会在以后的实验中体现。 在此之余,我们也用全光谱技术间接的同时测定了苯胺、联苯胺、甲萘胺和对硝 基苯胺( 将四种胺重氮化后,再发生偶联,转化成偶氮染料后测定) ,并用基于核心 8 第一章关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多组分同时测定的概述 矩阵原理的偏最小二乘法( k p l s ) 解析了其数据,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其基本原理 及用法将在相应文中再作介绍。 参考文献 【1 】1 商喀汪尔南章畴跸带电制鼎蛸笔| 十年( 缭抄,分伊弛攀1 9 7 9 ,7 ( 5 ) ,3 2 9 5 5 6 囡商1 谭蠡我国电斛例岸韵窿拼噼涞( 缭移,分6 f 眦学,1 9 8 3 ,1 1 ( 1 ) ,6 卿2 圈蒲国冈t l , 耥吴守i 鞴电榔讹攀御巴中国粥钮沭大巍龇1 9 9 3 ,h 4 】壬罐圯齐秀贞,蔡金允基于偶合反应新陂糊啶绑自豇哂闰射鼬g 研究,分析胖,1 9 9 4 , 2 2 ( 8 ) :7 6 7 7 7 0 5 3 彭孝苇昊哲波张硅弹l l ,偶窝鹚陆锋鲣阶毋肄的电耐黍性晦高等学凑般芋学鼹1 9 9 3 , 1 4 ( 】) :田6 4 1 6 i 三 进氢马先嗥肖琉帚龋敬榜铺萄婕啶翰州馓虱肖盏二l 苯,分忻钡4 i 蛸习稷1 9 9 7 , 1 6 ( 3 ) :2 8 - - 3 1 7 】高甲友,间苇冯啭痕影鲥豹剃删锻学搠啶,分扩眦器1 9 9 7 ,2 5 ( 8 ) :9 8 5 8 j 等铋宝戤唐彗勇等期翔硝 砸| 寓所方法及棚鼍窭研究,耐器墩化学学抿1 9 9 7 , 1 8 ( 3 ) :3 8 _ 3 9 0 c 9 9 刍腆,袁黼,维生素k 3 碉魏隧稳啪电雌掌研充分晓买验室1 9 9 7 ,1 6 ( 1 ) 卜_ 9 【1 0 】刍腆,菇撵斌2 5 抛戥搦冲鼬吲煦啶醒酬冶物,a m l q 髓a 血,1 9 9 7 , 3 5 3 :7 1 1 1 安镜嘎ml i 5 碱弓臻芬,奄群二魄畅破髑碧研冠刽测醴,1 9 9 3 ,1 2 ( 6 ) :3 七 也 黎源侮牟嬗,甲l 躺莉郛洲波脚殆珏盼咿醐,分伊眦煞1 9 9 3 ,2 1 ( 7 ) :8 0 4 - - - 8 0 7 1 3 朱瓣可,蔡基南陈现目等微廑卜z 胺诮赫瞄翻电分析澳耐学报,i ! n r 3 ,1 2 ( 2 ) : 7 2 _ _ 7 5 【1 4 李平 黄蓖唰撵等单矧蔬删啶三翱稚郦) 研究理圈幽 卅擘哆溉,1 9 9 3 , ( 2 9 ) 5 :2 7 0 - _ 2 7 2 【1 5 = j 滥,廖宣勇,刺瑞环i 皮| 及i 普i :搠犍水磁自垦氯仿,武矧孓学学报1 9 9 3 ,( 7 7 ) 4 : 9 4 9 8 【1 q 赭眭温蓓,麒嘣酾谈扳 科剐徽宅揿啊砉匹躜触分 曰驻,1 9 9 3 , 1 2 ( 5 ) :5 7 _ j 5 8 【1 7 】宋云春荮彩捕j 杂意1 9 9 3 ,6 :4 0 1 【1 8 】宋馐悔过玮,馏揪,判贼雅i 捷二霹胺,理岫撬p 雌 唰册,1 9 9 4 ,o o ) 3 :1 4 1 - - 1 4 3 鳖兰差王垦查! 互垫堡墼塑兰望坌堕堕型塞塑塑堕 19 撇嵘,瞪剧忆脚懒猎期院( v i ) j 秸删普吸恫蜊痈豳哟侮捉解, 高等学庚挚豺艮,1 9 9 3 ,1 4 ( 1 ) :4 7 _ 叫9 2 0 l i 身j 天翘莫金垣,卷嘣魍秸睁磁盼僦群躺馓此学澍臣1 9 9 4 ,1 5 ( 3 ) :3 6 0 寻6 3 2 1 1 奠金垣不可逆嘣赃赡期嘶姣法捌 学研究分昕化学1 9 9 3 ,2 1 ( 1 2 ) :1 3 8 7 _ 1 3 9 7 圈方禹乞寅嘶帛镰常缸堋神骱郾橱激钟瞄结珊删创歉耀呦里 仑 和验证,高等学陵化学学报,1 9 9 3 ,1 4q ) :1 9 1 9 6 口3 j 赢写乞划孵,刍寄獠制霰堋沌勖口呼桶磁剜姆嵇砩 谁而蝴撰酣鲤 论和衄,高等学岗拦 学报,1 9 9 4 ,1 5 ( 6 ) :8 1 3 _ _ 8 1 8 2 4 1 乔唠亭氛锷 每燕高纠唯蠡叩翱啪创馅钎亍为吼j 瞌决 哮报( 自榭扳) ,1 9 9 4 ,( 3 0 ) 6 :6 8 5 _ 咱9 3 口5 李匍虱参嘴军,镓刁咣镓盼醐治吸嘲赫醪院, 1 5 31 贸3 z 6 1 萼哺强当孵劳懒嘭懒赚 辱珧察鲐吸| 咐靶始阅院,稚擎学校化学 学抿1 9 9 3 ,1 4 ( 2 ) :1 9 7 _ 1 9 l i z 7 张士成懈辆锗专钉顿群撕瑚娜孵晚高攀端批糊1 9 9 4 , 1 5 ( 1 ) :3 1 寻6 圆李南强秘爵洙铟( ) 叼- 极喾鲐碉嘞翅辆h 究,州弼髓,1 9 9 3 ,1 2 ( 1 ) : 刊_ 7 6 i 捌捆妻黯夸消强稀 吲卜萄融掰龉锎辟睇雒物蝴晰鼬孵院,高攀孝谢匕学 学报1 9 9 4 ,1 5 ( 9 ) :1 3 1 争1 3 1 6 3 0 1 僦刍隅反肼腓( 自蛙) 的桃黼) ,悄醐。1 9 9 4 ,8 :3 卜 3 7 3 1 q i l o n gl i ,s h a j a ic h e n ,s t u d i e so ne l e c t r o c 岫t i c a lb e h a v i o u ro f l e p h a l e x i n a n a l 凸锄a c t a ,1 9 9 3 ,2 8 2 :1 4 5 1 眈 p 2 】李启隆黼n - 澌嘲孵踟诵解列轳物鼬毓伪蛳隗蒜糌校雌拌抿 1 9 9 4 ,1 5g ) :3 3 9 - 3 4 2 p 3 】张雕毛橱溯咖始姑嗣劝抬趟惭中咖朔辆开究( 缭拙,冶金分昕 1 9 9 4 , 1 4 ( 2 ) :2 6 _ 一3 1 3 4 1 王昌叽俞泽穆汪尔嗪两憷琳翔磁由蛳龌苯痢确鄹促鞠院,化黼1 9 9 4 , 5 2 ( 1 ) :7 6 艘 3 5 1 橄黼黼哪己基1 8 冠6 茹蛳醒瞵肃靡抒的瞰生撇分怵撑, 1 9 9 3 ,2 】( 8 ) :8 9 8 9 s 1 0 第一章关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多组分同时测定的概述 p 司x i a o y o n gz o u ,j i n y u a n ,s p l i n ew a v e l e ta n a l y s i sf o rv o l t a m t l e t r i cs i g n a l s ,a n a l c b e m a c t a ,1 9 9 7 ,3 4 0 :儿5 _ 1 2 l 1 3 7 1 卢i j 、看毛莫金匾去翻弛噶糖冲离靛燃歇明捎方法研究( 1 ) ,高苷翱蝌乜学粉艮1 9 9 7 , 1 8 ( 1 ) :4 9 _ _ 5 1 p 8 】鲍仑军,莫金巨唐 瞒样条d 诳卵f 曲衙变脚掰髓引话扮析黼的拥,高筠学 校化学;习侵,1 9 9 8 ,1 9q ) :1 9 3 _ _ 1 9 7 p 9 】郑猷,仲红疵张纽瓯小波鲻魁目j 于= 次数舻鼢筋铷针耐信争钾捐黼瞄g 取, 分析化学,1 9 9 i ,2 6 ( 1 ) :2 5 2 8 4 0 】辛蠡袁嘲面邝平免单扭榜痢趣融 目标匿弼沛甜同时沏犍雪晰匿生藕分析实 3 蝗,1 9 9 7 ,1 6 “) :2 1 2 3 4 1 】高嗡任守高计算咖勤;8 研究目标崩粗野玢析黼崮凝州杖峰,分佩喇坞缎, 1 9 9 7 ,1 3 “) :2 7 石_ 8 0 4 司支【隐东,罗国蠡周勇等分扩醐 嬲胞射搬麓独管电泳赋面魏胡弱妹,分 槲毖1 o 罗7 二2 6 ( 3 3 :2 4 9 - - - 9 2 5 3 4 3 支怊东,张隼萌,支特等, 、工 畸经雕争卅杖扮概嗣日寸 贝i 窿银间、对 4 璧萄,分 柝蚵学报1 9 9 8 ,1 7 ( 1 ) :3 卜_ 3 6 4 4 】李启隆络合吸附波及其醪院( 综述) ,分晚赡式i 硪1 9 8 8 ,7 ( 5 ) :6 哺6 4 习w o p s d d lr h s h a i ni 脚0 f a d 螂脚l 西日。c i 啪c l i v e 呻i n s t 硎a - a y 出嘧0 d e p o h 曜呐,a n a l c h e m ,1 9 6 7 ,3 9 :1 5 1 4 - 1 5 2 7 闱l a v k o n e ,a d s c 卿o t = 1 ,a l 喇曲蛐l a n da i 岫c 郴h p 0 劬衲m d i n 斑日p 0 曲蹦 s v 旧e p v o l m - , m e a y ,日喊嘲砌c l a n ,1 9 7 4 ,5 2 :3 5 5 m 李启隆极谱匐稚朝粥摘的关系,北制稀多岸学报( 自辅扳) ,1 9 8 4 ,4 :9 1 9 5 嗍b a r d a j f 锄m e r l r ,日耐【d c h 目f i 捌m 锄o d s ,n e w y k :j o h n w i e l y m a d s o n s ,1 9 8 0 , 5 1 1 4 9 j w a g ,j a w - a d ,s m a r a x d ,p e l c i o a m f a f i a s ,蜘砬妇l o f 蛐g l 袖b y a 【b 删增s 啤吨蛔嗍,a n a l 舛,1 9 8 5 ,1 1 0 :8 5 5 罚9 。 刚i 培,& 痂a m f 幽,j a w a d ,s m 捌,a b 啦坩鼬聃崦b m 唧o f s 烈 h o m a c r e s a a s e s t a t i c i 蛐d r o p e l e c a t x l e a n a l 0 勋a c t a 1 9 8 5 , 1 7 1 :1 9 5 - 2 0 4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2 ,4 一二硝 基苯酚及其吸附机理研究 酚类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环境污染物,多采用4 一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测定。3 ,但 方法的摩尔吸光系数e 仅为1 4 1 0 一,且受到一些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的干扰,不 能直接测定有色样品。本章利用2 ,4 一二硝基苯酚本身具有电活性这一特点,采用 微分脉冲伏安法直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n a h c o 。- n a 2 c 0 3 ( p h = 9 6 0 ) 介质中有一灵 敏的吸附波,e p = 一0 4 3 v ( v s a g a g c l ) 。经对各种条件探讨后,提出了一种灵敏、可 靠的测定2 ,4 一二硝基苯酚的方法,并研究了体系的电化学吸附陛质。该方法准确、 简便、灵敏度高,用于废水中2 ,4 一二硝基苯酚的测定,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2 1 实验部分 2 1 1 仪器与试剂 b a s 一1 0 0 a 电化学分析仪( 美国制造) ; p a r 一3 0 3 a 静态滴汞电极( 三电极系统:工作电极h m d e 参比电极h g a g c l ,对 电极p t 丝) ; p h s 船型精密p h 计; 2 ,4 一二硝基苯酚标准溶液:准确称取2 ,4 一二硝基苯酚1 8 4 1 9 ,在室温下用 水溶解,并用水稀释定容至l o o m l 容量瓶中。溶液浓度为1 0 1 0 1 m o l l ,在冰箱中 保存,用时可逐级稀释。 0 2 0 m o l ln a h c o 广_ n a 。c o 。底液:分别称取8 4 9 和1 0 6 9n a h c 0 3 和n a :c 0 。分别 以水溶解定容至5 0 0 m l 容量瓶中,用时以6 :4 配制( 体积比) ,p h = 9 6 0 。 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蒸馏水,通氮气除氧。 2 1 2 实验方法 取适量2 ,4 一二硝基苯酚溶液于2 5 m l 的比色管中,加入8 o m l0 2 0 m o l l 的 n a h c o 。一n a :c 魄( p h = 9 6 0 ) 底液,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后移入电解池中,通氮气除 氧气2 m i n ,然后进行测定。结果如图2 一l 。 第二章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2 , 4 二硝基笨酚及其吸附机理研究 2 2 结果与讨论 c 乱s e ( v d i ? d 图2 - 1 2 4 一二硝基苯酚的伏安图 f i g 2 - 1 v 0 1 a m m o g r a m so fz ,4 - d i n i t r o p h e n d l 2 2 1 底液的选择 本实验对乙二胺n h 。c l ,b - r ( b r i t t o n r o b i n s o n ) 缓冲液,h 出o , - n a o h , n a h c o 。一n a :c o 。,n h 3 h 。0 一n h 。c 1 等底液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以n a h c o 。一n a 2 c 0 3 为底液 时,测定的峰电流大且峰形好。因此选n a h c o 。一n a :c o , 为测定底液。 2 , 2 2 p h 值的影响 实验表明,p h 值在8 5 0 - 1 0 6 2 之间,i 。值基本不变,见图2 2 。本实验选p h = 9 6 0 , 缓冲溶液用量选8 o m l 。 2 1 8 1 6 1 4 81 0 p h i i i 圄2 - 2 体系的饰值与峰电流关系图 f i g 2 - 2 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p ha n di 。 1 3 已_【x)避媾脚彗 第二章馓分脉冲伏安法测定2 , 4 一二硝基苯酚及其吸附机理研究 2 , 2 3 仪器参数的选择 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对方法及仪器的参数进行了优选,结果如表2 一l 。 表2 - 1 仪器的最优参数的选择 t a b l e2 - 1 o p t i m mp a r a m e t e ro fi n s t r u m e n ta tp h = 9 6 0 2 2 4 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在试验条件下,酚浓度在4 o x l 0 一一6 0 x 1 0 1 m o l l 范围内和峰电流呈良好的线 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 。- i 5 4 6 + 2 2 5 9 c ,相关系数为0 9 9 8 0 。检测限为8 0x1 0 o l l 。 2 2 5 稳定性实验 结果表明,溶液配制后即可测定,且达到最大值,放置2 4 h 后,峰电流及峰电 位无明显变化。 2 2 6 干扰实验 2 ,4 一二硝基苯酚溶液浓度在4 0 xl o o l l ,允许误差为5 情况下,1 0 0 0 倍 的n 町,s o 。”。n 0 2 一,b r 一,c 1 ,c a ”,m g ”:1 0 0 倍的f e ”,c u ”,苯酚,q 一萘酚:1 0 倍的m n ”,z n ”,间硝基苯酚;5 倍的c o ”,对硝基苯酚,邻硝基苯酚无干扰;1 倍的 苯胺,对硝基苯胺在低温时( t ,p h = 8 5 0 。 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蒸馏水,通氮气除氧。 3 1 2 实验方法 取邋量m - n p 和p - n p 溶液予2 5 m i 院色鸶中,燕灭i 0 o m l 乙二胺一氯纯铵 2 第三章间硝基酚和对硝器酚的同时捌定及动力学机理研究 ( p h = 8 ,5 0 ) 底液,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后移入电解池中,通氮气除氧2 m i n ,在一3 0 0 9 0 0 】 v 范围内进行扫描,分别在- 5 0 0 m v 和一6 9 0 m v 处出现吸收峰,如图3 一l 所示, 其中a 为被测物的伏安曲线,b 为空白底液的伏安曲线。 0 3 - 0 , 60 圆 3 2 结果与讨论 卫一0 王国 图3 1 - n p 和p _ n p 的伏安图 f i g 3 - 1 v o i t a m m o g r a mo fm n pa n dp - n p 3 2 1 底液的选掸 本实验对乙二胺一m l ,g - r ( b r i t t o n - r o b i n s o n ) 缓冲液,l i m b 0 3 一n a o t t , n a h c 嘎- n a 2 c o 。,n h ,h 2 0 n h , c i 等底液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以乙二胺一氯化铵为底 液时,测定的峰电流大、峰形好,且互不干扰。因此选乙二胺一氯化铵为测定底液a 3 2 2 p h 值的影响 实验表明,m - n p 在p h 值为8 0 0 9 0 0 之间,i ,值基本不变( 见图3 2 中a ) , p n p 在p h 值为8 0 0 以后i ;值几乎为平台( 见图3 2 中b ) 。本实验选p h :8 5 0 ,缓 冲溶液用量选1 0 o m l 。 第三章闻硝基爵和对硝基酚的同时测定_ 爱动力学机理研究 5 量 i 4 避 脚 髫 3 l 卜a 卜b ; 7 1 0 强3 - 2 ,搭系的蟒毽与漳穗流关系臻 f i g 3 - 2 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 州a n di p 3 , 2 。3 铰嚣参数懿选择 、 在最傥实验条馋下,对方法及仪器豹参数进行了优选,结果努表3 - i 。 表3 - i 仪器的最优参数的选择 t a b l e3 - 1 o p t i m a lp a r a m e t e r so fi n s t r u m e n ta tp 黔8 ,5 0 3 2 a 线性范墨爰检戮狂 一 在试验条毋下,撙一躲翻扩船黔浓度分裂在4 o 1 0 l 喝o x1 0 气。l l 积2 ,0 1 0 一4 0 i o 。5 m o l l 范围内和峰电流星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 i ,= e 。0 7 2 8 + 0 3 4 2 20 和io = 一0 。0 8 2 8 + 0 4 1 8 7c ,相关系数分舅为0 9 9 9 7 移0 9 9 9 8 。 检测限分别为8 ,0 1 0 o l l 和6 0 1 0 气o l l 。 3 , 2 。5 稳定性实验 结果表嚷,溶液配制磁霹可溺定,虽这翻最大值,敖鬣2 4 h 嚣,漳魄流及蜷泡 第三章间硝基酚和对硝基酚的同时测定及动力学机理研究 位无明显变化。 3 2 6 干扰实验 当m n p 和p n p 溶液浓度分别在2 o x1 0 一m o l l ,允许误差不超过5 情况下, 5 0 0 倍的瞳n g ,m g ”,n 町,s o 。,n 町;5 0 倍的c a ”,c u “,苯酚,甲萘酚;5 倍的m n ”,h g ”, 苯胺,甲萘胺;0 5 倍的c o ”,n 一对硝基苯:0 0 5 倍的对硝基苯胺均不干扰。 3 3 吸附性质的验证 对于m - n p 和p - n p 同时测定的吸附性质的探讨,用同第二章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发现,i 】一n p 和p - n p 的混合体系也具有吸附性,且是完全不可逆的弱吸附体系a 3 3 1 表面活性荆的影响 加入表面活性剂后,使体系的峰电流i 。下降,以至消失,说明体系具有吸附性。 这是因为加入的表面活性剂使汞滴的表面张力减小,从而使其吸附能力减小甚至消 失。但表面活性剂性质不同,对电极过程的影响也不同“一。本实验研究了明胶( a ) 、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b ) 、四甲基氯化铵( c ) 、四丁基碘化铵( d ) 四种性质不同的表面活 性剂对体系的影响,结果如图3 3 。 i _ 一a 一b - 一c 一- x - d i l - - - - - - - - - - - - - - _ j 表面活性剂质量百分含量( xl 旷) 图3 - 3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f i g 3 - 3 e f f e c to fc o n t e n to fs u r f a c t a n t so ni p 第兰章间硝基酚和对硝基酚的同时测定及动力学机理研究 3 3 2 线性扫撬伏安法( l s v ) 当静止时间t = os 时,m - n p 和p - n p 的i ,与u “2 量线性关系( 见圈3 4 中1 和2 ) , 此现象恰好符合r a n d le s - s e v e i k 方稷锄, 即 i p = 2 6 9 n “强d 1 7 2u 7 2 c 。 ( 2 一i ) 浚龋诧辩毫援避稷主要受扩教邀滚控卷l ;当爨壹黠霆t = 2s 霹,i ;与口“2 已不璧 线性必系( 见图3 - 4 中3 和4 ) ,而是比式( 2 1 ) 中的i ,要高,说明此时己存在吸附a 这是阂为所车罄的i 。一部务由筑( 2 - 1 ) 计算蔼褥,邵幽扩散产生;勇一部分翔是由蔽 附而产生。趿此证明此体系具有吸附性。 3 0 诧 宁 22 0 w 翘 姆l o 艘 激 o l 兰三至三三三圉 1 0 扫描速率u 1 2 图3 4 扫速平方根岛峰电流芙系 f i g 。3 - 4 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u ”a n di 3 0 。3 常瘦敷;申辍谱法( n p p ) 当从一3 0 0 m y 向一9 0 0 m y 方向正扫时,出现两极谱峰,而发扫对,没有峰出现,见 蚕3 - 5 。由魏说黉体系吴有彀鬻淫,艇哭有爱癍耪吴窍啜辩毪。 3 3 4 电毛细蟹鳆线( e 鼎) 将空白底液( a ) 和含有适量m - n p 和p n p 的底液( b ) 分剐在一3 0 0m v 一一9 0 0 m y 第三牵同硝基酚和对硝基酚的同时测定及动力学机理研究 范围内扫描制取电毛细管曲线,见图3 - 6 。后者的电毛细管曲线明显低于前者,且 在一0 5 0v 处出现一切口。说明在含有m n p 和p - n p 的溶液中,电活性物质的吸附能 力较强,使汞滴表面张力减小致使汞滴自由下落时间缩短,表明该体系在电极上具有 吸附特性。 霉l e 1 2 0m y s ,静止时间t - 2 0 s 时, 体系的峰电流几乎完全由吸附电流贡献。用c c 法所测得的吸附电量q 。,再由公式 q 。= n f a r ,目p , - - 求得吸附量r 。其中,n = 2 ,悬汞电极面积a = o o l t c m 2 ,f 为法拉第常 数。实验结果表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