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土家族巫歌的文化解读.pdf_第1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土家族巫歌的文化解读.pdf_第2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土家族巫歌的文化解读.pdf_第3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土家族巫歌的文化解读.pdf_第4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土家族巫歌的文化解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土家族巫歌的文化解读.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摘 要要 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在其漫长的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由于久居边远 山区,交通闭塞,土家族文化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巴人的原始文化;同时,随着 时代的发展和文化自身的变迁,不同时代的土家文化呈现出各种特色。土家族是 能歌善舞的民族,而巴人崇巫,在各时期的土家族文化中,民歌无疑是巫文化体 现最明显,保留最完整的载体之一,尤其以梯玛歌、摆手歌、撒帐歌、丧鼓歌等 为代表的各种各样的巫歌,充斥土家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巫歌本身既是土家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土家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学和人类学的理论,对土家族巫歌的形 式和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挖掘,从而揭示其深层结构,探讨巫歌中的土 家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并通过对土家族巫歌的社会功能与传承变异的互动 影响的研究, 为更好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保护土家族巫歌和土家族文化出 谋划策。 本文分四大部分,共五章: 第一部分,导言。1、概述土家族民歌的形成和发现过程:土家族长期生活 在湘鄂渝黔交界的穷山恶水之间,闭塞的交通阻碍了与外界的交流,形成了独特 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土家族民歌作为土家族文化的载体,源远流长,从现有的资 料推论,可能在土家族作为巴人的后裔迁移到目前的居住地域时就存在了。土家 族民歌的搜集和调查工作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 就随着土家族的民族识别工作开 始了。作为专题出版的有枫波的鄂西山歌初探 (长江文艺出版社,1978 年出 版) ,彭荣德、王承尧整理译释的梯玛歌 (岳麓书社,1989 年出版)等。这 些已出版的土家族民歌集, 大都是采自一个地区或几个歌手的, 内容上各有侧重。 随着土家族民歌的不断搜集整理和完善, 新编和最近发现的土家族民歌的内容就 更丰富、全面了,为下一步土家族巫歌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土家族巫歌的定义 3、已有的研究成果综述 4、提出本文的研究视角:试图从文化人类学入手,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对土 家族巫歌蕴含的文化内涵作进一步的系统化阐释。 整个的论证过程都把巫歌置身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与巫文化的大背景下,以对土家族巫歌的概念和范畴的规定作为理论基础,从文 化的观念、思想和价值尺度上来考量土家族巫歌这一文学文化化现象,进而分析 研究这个现象如何反映或体现人类文化精神的真实状况。 第二部分,包括第一、二章:探讨了土家族巫歌的内容,包括历时和共时两 个方面。 (一)历时方面:用历史的方法追溯土家族以及土家族巫歌的文化背景, 在土家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巫文化由始至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 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这其中经典和易于上口流传的文化因子沉淀下来,成为 土家族巫歌的主要内容。不了解土家族的巫文化背景,就不可能对土家族巫歌的 存在作出清醒的判断,更不要说真正了解土家族巫歌了。 (二)共时方面:从题材、体裁和表现方式三个方面横向探讨土家族巫歌 的深邃文化内涵。其中,在对土家族巫歌的主题论述中,主要采用的是结构分析 法;在体裁方面,通过土家族巫歌与楚辞的比较,分析两者的关系;在表现 手法方面,主要关注的是土家族巫歌中的衬词,这些看似没有意义的衬词,不仅 是土家族巫歌的流传脉络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本身也是远古巫术活动的遗存。 第三部分,包括第三、四章:从土家族巫歌与土家族文化的其他方面的互 动关系来分析土家族巫歌在整个土家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包括社会文化功能和 社会文化影响两个方面。 (一)土家族巫歌的社会文化功能:包括朴素而实用的 社会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成员的教化功能; 指导民众从苦难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看到 希望,描述美好的虚幻的彼岸世界的慰籍与宣泄功能;以及植根于土家民族性的 审美表现功能。 (二)土家族巫歌的社会文化影响方面:首先确定土家族巫歌与土家族文 化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建立的关系,两者互为基础,双向同构;继而进一 步分析,在两者的相互关系中,土家族巫歌在凝聚民族精神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 用;最后,解决在现代化的视野下,土家族巫文化,如何定位和发展的问题。 第四部分,包括第五章:承接前文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要把土 家族巫歌作为少数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去研究和保护, 而且不仅仅 是单纯地保护土家族巫歌的形式,而是要发现以其为中心特征的文化圈,对其进 行全方位的整体、动态和可持续的保护。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本文通过对土家族巫歌的保护问题的研究, 探讨了土家族人民从古到今的 文化观念和心态,初步分析了土家族文化的深层心里和人格,揭示了巫歌对现代 土家人的深刻影响,最终从理论落实到实际,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对土家族巫歌的 保护和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土家族巫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社会功能关键词:土家族巫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社会功能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abstract the tujia minority is ancient baren phyles descendant, in its endless history process of the race development, because of long reside the side far mountain area, transportation out-of-the-way, reserved a great deal of ancient baren phyles original culture; in the meantim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es and the change of the cultural, the not coetaneous tujiazu minority culture presents a various special features. the tujiazu minority is a good at both singing and dancing race, and baren phyle adores sorcery. in each period tujia minority the culture, the folk song is doubtless the most completely and obviously form of the sorcery cultural now, particularly with tima song, baishou song, sazhang song and sanggu song etc. for represent of the sorcery song of various each kind, full of tujia family life of each aspect. sorcery song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tujias culture, also is the main means of development of culture. this text is based on the study before, uses the theories of the culture and the anthropology, carries on overall analytical and thorough excavation to the form and contents of the tujia sorcery song, opens out its deep structure thus, inquiries into the tujia responded by sorcery song of ethos and cultural content. by the research of interactive influence in social function and difference in development of the tujia sorcery song, people can do better in protecting the non- material cultural inheritance such as tujia sorcery song and culture. this text divides four greatly part of, total 5 chapter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tion.1, summarize tujia folk songs formation and process of discovery:the tujia lived for a long time at the juncture of four provinces where was poor and out of the transportation which obstructed with the external exchanges, established special philosophy of life and the world view. the tujia folk song is the represent of culture for long standing, inferencing from the existing data, may existed when the tujia moved to live a region currently as baren phyles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descendant.work in collecting and researching of the tujia folk song began as early as 60s in 20 centuries, along with the bigan of race identification of tujia.as a special subject,it published the west hubei province folk song preliminary study (by feng bo,yangtze river literature publisher, 1978),tima song (by peng rongde and wang chengrao,yuelu publisher,1989)etc.these tujia folk songs publications are almost gathered from a region or a few singers, each have already laid particular emphasis on on the contents. along with continuously collecting and consummating, the contents of the folk song would be more abundant and completely, which laid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sorcery song. 2, abstract a sorcery song from each kind of folk song, and carry on the definition of elucidation type. 3, summarize the fore research result of sorcery song in the contents, art, value and etc. 4, put forward a textual research angle of view: try to commence from the cultural anthropology, make to systematize to explain the cultural content of sorcery song further by the means of the structure method with analysis.whole argument processes in the big background of the sorcery culture and on a theories foundation of sorcery songs concept and the provision of the category,investigate sorcery song as a kind of literature phenomenon from the cultural idea, thought and the value dimensions, then analyse and study the way of this phenomenon reflect the true condition of cultural spirit of mankind. the second part, include the first and second chapter:inquiry into the tujia sorcery song from contents, include two aspects: last and total.(a)last: investigat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ujia and sorcery song with the historical method. in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tujia, sorcery culture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and had different performance at the different history stage, among them classic and easy cultural factors came down which became the main contents of sorcery song. if one doesnt know the background of the sorcery cultural of tujia, he wouldnt make a wise judgment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tujia sorcery song, either couldnt make a real understand of sorcery song.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i (b)total: inquiry into the deep topic of sorcery song from topic, form and technique of expression.in the topic treatise of sorcery song, it main uses structure analysis; at the form aspect, it makes a comparison of sorcery song and chu ci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 of them; at th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aspect, it mai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chen word that made no sense on the surface in the sorcery song, which not onl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arkings that the sorcery song spreads, and also the hangover of immemorial witchcraft activity. the third part, include the third and fourth chapter:analyze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sorcery song in the whole tujia culture from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 of other aspects of the culture and the sorcery song,it includes two aspects: social cultural function and social culture influence. (a)social cultural function:spread the simple and practical society culture and educate the race members ;guide people to see the hope from the distress environment, describe a fine vain world to comfort the people;analyze the nationality which is rooted in the tujia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olk song. (b)social culture influences:first make sure the relationship of sorcery song and race culture.both are mutually to depend on and build up, both are each others foundation and structure;subsequently further analytical, in both of the correlation, the important function that the sorcery song i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agulating the ethos of tujiazu;finally, under the modern view,how to orient and develop the tujiazu sorcery culture which take the sorcery song as the manifest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is this text. the fourth part to include chapter 5 separately:after the problem of preceding paragraphs, it put forward a problem-solving way which is to study with protection to the tujiazu sorcery song as an excellent non-material cultural inheritance.it is not only to protect the sorcery song, also to discover the literary circles which center characteristic is sorcery song, then can take a entirely, dynamic and continuous protection. this text main inquiries into the cultural idea and mindset tujiazu people, analyzes deep-mind and personality of the culture, announces to public deep influence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ii of sorcery song to modern tujiazu family,then carries out from the theories actual, put forward a maneuverable standpoint to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rcery song.therefore, this research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 keywords:tujiazu sorcery song;race culture;ethos;social function;the non- material cultural inheritance protects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再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导 言言 一、土家族民歌概述土家族民歌概述 土家族是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分布于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即湖 南省西部的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古丈等县;湖北省西部的来凤、鹤峰、咸 丰、宣恩、利川、恩施、巴东、建始、五峰、长阳等市县;四川省的酉阳、秀山、 黔江、石柱、彭水等县。土家族在史籍中称谓较多。秦汉时,以其崇拜白虎被称 为“廪君种”,或以使用武器特征称为“板楣蛮”,或以其人呼“赋”为“赛”而称为“责 人”; 属巴郡南郡蛮和“武陵蛮”的一种。 次后, 多以地域命族, 被称为“溪蛮”, “楼 中蛮”,“巴建蛮”,“信州蛮”,“阳蛮”等。宋代,出现了区别于武陵地区其他族别 而专指土家的“土民”、“土蛮”、“土兵”等名称。以后,随着汉人大量迁入,“土家” 作为族称开始出现。 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勤劳勇敢、 聪明能干的土家人, 在追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土家族民歌就 是土家族文化宝库中的精品。 土家族民歌渗透到土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可谓“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 贱,人人习之,人人喜听之沁人心肺,其谱不知从何而来,真可骇叹! ”1 依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具体的功能,有不同的名称。祭祀祖先和沟通鬼神的,叫 梯玛歌,婚丧礼俗中有哭嫁歌、撒帐歌和丧鼓歌(土家称“撒叶儿嗬” ) ,日常生 活中有上梁歌、摆手歌、喊山歌等。这些形形色色的民歌,生长并流传在湘鄂渝 黔交界的独特生态环境中,反映了土家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土家族生存的地域山高涧深,交通闭塞,来往非常不便,因而山里蕴藏的大 量古老的民歌得以长期而淳朴地贮存起来,世代传承下去。崇山峻岭中高度封闭 的小天地,造成了土家族文化的错落分布,各自传承,各有特色,因而往往出现 同一题材的民歌体裁各异,唱词不同的现象。而这些客观条件使得土家族民歌在 不同的流传地区有不同的异文,一定程度地促进了它的发展。土家族是古代巴人 的后裔,在现在土家族聚居区的西边,正是巴文化发祥之地。巴文化较少受周边 文化的约束,其民歌洒脱不羁,充沛而有声色,较多即兴创作,这些是土家族民 歌地本体特征;而东边的楚文化在长期的传播中逐渐西进,在土家族民歌地形成 土家族巫歌的文化解读 2 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自然生态因素,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也在土家族民歌的产生和传承中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民族祀典和人生礼俗两歌方面。土家族民歌往往与 土家族传统的民俗活动(如三月三、牛王节、女儿会等)融合在一起,这些民俗 活动由于民歌的加入而丰富多彩、热闹非凡,使传统的民俗文化内容更加充实, 更加能吸引民众的参与;同时土家族民歌的内容和体裁,也在这些传统的民俗活 动中,经过广大民族群众的集体再创作和集体传承,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旦脱 离这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土家族民歌就好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会很快枯萎凋 亡。土家族民歌,除了在庄重的民俗集体活动中唱诵外,在一些日常生活中有演 唱, 作为对礼仪的庆贺或生活应酬。 特别是在婚丧喜庆中, 民歌的流传更加广阔, 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歌种。相对于民族祀典中对民间宗教的虔诚信仰来说,人生礼 俗中的土家族民歌更加狂放自由,使人们走出宗教的桎梏,享受人生的真谛,有 人甚至将土家族的婚丧礼俗成为“土家族狂欢节” 。 综上所述,闭塞独立的自然环境以及楚风巫俗的民俗文化环境,为土家族民 歌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使之得到了赖以生存发展的肥沃土壤。 因而, 历史于文化凝结的土家族民歌的奇葩才能千古不谢。 二、 土家族巫歌的定义二、 土家族巫歌的定义 民间歌谣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如何分类一直是比较复杂的学术问题。钟 敬文在民间文学概论中,根据它的某些特殊功能和服务对象,将民间歌谣 分为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和儿歌六大类,其中,仪式歌 又可分为诀术歌、 节令歌、 礼俗歌和祀典歌四种; 生活歌主要包括农民生活歌、 妇女生活歌以及劳动人民歌唱自己新生活的歌谣等;情歌包括表达相互爱慕和 选择情人标准的歌、表现离别相思的歌、表现对爱情的坚定不移以及通封建势 力进行坚决斗争的歌、新情歌四个部分;儿歌划分为游戏儿歌、教诲儿歌和绕 口令。 2而刘守华在钟敬文的分类基础之上,剥离出时政歌和生活歌中有关历 史传说的部分,增加了一类历史传说歌。 3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和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系统和深入,被发 现的土家族民歌越来越丰富,同时,原有的分类法,也应该与之相适应的向前 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仅是在原有的钟、刘分类法上向更加细致的方向深入,而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更加应该根据本民族民歌的实际情况,从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角度,在总体 上质的把握。 就土家族民歌的具体分类来说,巫歌无疑应该在这一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 的一席之地。广义的说,所有包含巫术的操作方式和思维模式内容的歌谣,都 应该叫做巫歌,这其中包括了钟、刘分类中仪式歌的全部,以及劳动歌、时政 歌、生活歌、情歌、儿歌中包含有巫术内容的部分 4;而狭义的巫歌,是指不 仅包含巫术内容,而且有与之相配合的巫术操作形式的土家族民歌,主要包含 梯玛歌、丧鼓歌、摆手歌等。简而言之,土家族巫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社 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作和传承的带有巫术性质的民间歌谣。包括在巫术场合, 由神职人员(巫师、土老师、道士等)吟唱的,用于巫术祭祀场合的歌谣和在日 常生活场合,流传于广大民众之间的,由全体人民吟唱的,带有巫术性质或巫 文化因子的民间歌谣两个组成部分。 简而言之,土家族巫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社 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作和传承的带有巫术性质的民间歌谣。包括在巫术场合, 由神职人员(巫师、土老师、道士等)吟唱的,用于巫术祭祀场合的歌谣和在日 常生活场合,流传于广大民众之间的,由全体人民吟唱的,带有巫术性质或巫 文化因子的民间歌谣两个组成部分。这种分类方法需要明确两点,第一,土家 族巫歌的定义只是这种分类法其中的一部分,这种分类法是在钟刘分类的量变 基础之上,从纵向的角度的对特有的土家族歌谣的初步分类,仅分出巫歌和非 巫歌两部分,至于非巫歌部分的具体细分,还有待深入研究;第二,这是适应 土家族民歌的分类方式,在丰富多彩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歌谣中,有些形式的 歌谣在土家族民歌中并不存在,而土家族的某些民歌也无法归入现有的分类体 系,因此,此分类法是土家族特色的,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根据上述土家族巫歌的定义,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狭义的土家族巫歌,限于 篇幅,具体的分析对象集中在梯玛歌、丧鼓歌、摆手歌等。 三、 土家族巫歌的研究 三、 土家族巫歌的研究 根据本文定义的土家族巫歌的搜集和调查工作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 随着土家族的民族识别工作开始了。 作为专题出版的有枫波的 鄂西山歌初探 (长江文艺出版社,1978 年出版) ,彭荣德、王承尧整理译释的梯玛歌 (岳 麓书社,1989 年出版)等。这些已出版的土家族民歌集,大都是采自一个地区 或几个歌手的,内容上各有侧重。此后,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土家族巫歌 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 土家族巫歌的搜集、整理(一) 土家族巫歌的搜集、整理 土家族巫歌的搜集和调查工作早在20世纪50年代民族工作者对湘鄂西 土家族巫歌的文化解读 4 土家族的民族识别的时候就开始了,1978 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枫波的 鄂西山歌初探 ,之后,土家族巫歌的搜集日趋完善,特别是二十世纪九 十年代三套集成中民间歌谣集成的完成,把大量原来没有搜集到的土家族巫 歌公诸于世,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资料。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 也搜集整理了一部分土家族巫歌,这其中较为翔实的有民族出版社,2005 年 出版的陈廷亮, 彭南均的土家族婚俗与婚礼歌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出版的刘启明, 沈阳的清江流域撒尔嗬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6 年出版的 白晓萍的撒叶儿嗬:清江土家跳丧等。这些出版物多集中于某一种巫歌 进行广泛的搜集,为土家族巫歌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土家族巫歌与土家族文化的关系研究(二)土家族巫歌与土家族文化的关系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 年出版了一套由湖北省恩施州人民政府牵头 的土家族研究丛书,这其中与土家族巫歌有关的包括余咏宇的土家族哭嫁 歌之音乐特征与社会涵义 、萧洪恩的土家族仪典文化哲学研究 、曹毅的 土家族民间文化散论 、田世高的土家族音乐概论等,也有一些研究 人员就单篇和某一地区的一组土家族巫歌与当地文化的关系进行研究,这其 中有赵心宪的土家族民歌资源的生态保护问题 ,研究了渝东南土家族民 歌资源的发掘中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这两种学术倾向,提出后者更能体 现时代要求的文化意义原因是他认为从民歌与民俗歌谣、民俗诗歌概念的内 涵的辨析中,民俗歌谣才具有文化原生态的本质特征,而脱离民俗音乐之源 的民歌收集、整理与研究,不利于土家族民歌资源生态保护文化战略的达成。 5 陈朝霞的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艺术特征与情感传播功能 ,以土家 族“哭嫁歌”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它形成的文化渊源,重点剖析了“哭嫁歌” 独特的音乐文化特征,并探讨了土家族“哭嫁歌”的情感传播功能,认为它是 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宣泄心中真情实感的一种音乐表达方式。 6 谢亚平的土 家族情歌婚恋历程中的性文化意向 ,分析了土家歌谣里表现人性本源意向 的火辣辣的情歌。反映着土家族以人为本,土家人对婚姻自主、爱情幸福的热 烈向往和执着追求。7 黄洁的土家族民歌的审美特征初探 ,认为土家族 以“唯天性”为审美原则, “为生活而生活”地进行民歌活动。土家民歌种 类繁多,表现出土家人丰富多姿的文化风情。土家民歌根源于寻求生命自由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和情感快乐的生活欲。以鲜活的生活欲为内驱力的土家族民歌,倾诉着真诚 的生命情怀,显露着淳朴的生活趣味,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 8 余 咏宇的土家族哭嫁歌与其他土家民歌风格之比较探讨了鄂西土家族妇女 哭嫁歌,通过分析局内人对哭嫁歌的定义和运用与歌曲的音乐和背景特殊 性,比较了哭嫁歌与其他土家音乐在风格上的异同,归纳出哭嫁歌风格的多 属性和一贯性。9尤其是蔡元亨的土家族民歌衬词解谜 ,通过对土家族 民歌中古怪的衬词的研究,发现它们是生命的标准化密码,是“超意义”的 文化符号系统。认为衬词是土家人同巴人宗教效验世界的精神联系方式。它 们本质上是被歌化、肢解的咒语。 10 (三)土家族巫歌与巫傩文化的研究(三)土家族巫歌与巫傩文化的研究 巫傩文化是土家族巫歌的思想基础,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傩文化在 国内学术界成为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傩的内容包括与之有关的信仰体系及傩 仪式、傩仪音乐和舞 蹈以及与傩仪有关系的文学、美术。医术等方面。具体到巫傩关于巫歌方面 的论文,有胡建国的湘西傩文化之谜 、 巫傩与巫术 ,邓光华的傩文 化与巫术起源管见 、 傩坛巫音与音乐起源巫觋说 、 傩与艺术 ,高应智 的浅谈黔东北傩仪音乐的基本特征等。其中邓光华在贵州土家族宗教 文化傩坛仪式音乐研究中详细分析了以楚蜀文化为代表的“荆楚傩 形” ,同时还提出“散点透视”和“整体相关照”的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 综合音乐学和人类文化学,把巫傩音乐放入祭祀仪式中加以审视。 四、 本文的研究视角四、 本文的研究视角 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基础上,主要使用文化人类学中的结构主义方法、 文化学的角度对土家族巫歌蕴含的文化内涵作深入系统的阐释。 文化人类学中的结构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它认为各民族的表面社 会结构之后都隐藏着一种真正的社会结构,人类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用建立 模式的方法去分析、说明和揭示这种真正的结构,并进而揭示人类的思维结 构。结构主义方法来源于法国社会学年刊派杜尔干的概念和范畴的起源观 念。他认为早期的人类思想的分类体系是二元对立论,在这个基础上起源的 概念和范畴是集体的意识和观念,是通过社会压力强加给个人的。概念和范 土家族巫歌的文化解读 6 畴系统的结构反映了社会组织的活动和结构,对社会同时具有功能。在特殊 的结构和形态产生与之相关的特殊的概念和范畴系统,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 不断进化。具体到土家族巫歌,从下章关于其内容的分析,我们将会明确地 发现隐藏其后的原始二元对立的思想,而随着巫歌这一概念及其意识观念范 畴的发展,不仅反映了整个土家族社会的意识结构,并对土家族社会的发展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最后达到通过对结构主义方法的使用,初步揭示土家族 的思维结构的目的。 文化学是指运用文化的视野、手段与方法,通过文化高度的观念、思想 和价值尺度来考释各种社会现象的深层意蕴的一种理论。它不仅只是一种方 法和手段的运用,而更多的是指寻求社会的人文价值,社会和广泛的文化背 景的相互关系以及文化如何反映和体现人类精神的真实状况。对于巫文化的 研究,是文化学一个重要的课题。巫文化是为数不多的至今仍有遗存的原始 文化,是原始社会的活化石。纵向的来说,土家族巫歌的起源、传承和发展, 都是在巫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而从横向的角度,土家族巫歌的内容、体裁和 表达方式,无处不体现出巫文化的深刻影响。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第一章 土家族巫歌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一章 土家族巫歌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土家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巫文化由始至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这其中经典和易于上口流传的文化因子沉 淀下来,成为土家族巫歌的主要内容。不了解土家族的巫文化背景,就不可 能对土家族巫歌的存在作出清醒的判断,更不要说真正了解土家族巫歌了。 第一节 土家族的历史背景以及与巫文化的关系第一节 土家族的历史背景以及与巫文化的关系 土家族形成的历史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赤穴巴务相与黑穴四姓结盟的 廪君时代。在未结盟前,赤穴巴氏与黑穴四氏皆为氏族部落。所谓“西南有 巴国。太嗥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按罗泌记 载,后照还生顾相,即务相。到务相降处于巴,方形成了巴氏族部落。以土 家族族称来说, 汉史学家们时而以其降处之地为巴,称“巴人” ;为豫州,称 “豫州蛮”; 为溇中,称“溇中蛮” ;为五溪,称“五溪蛮” ;为建平,称“建 平蛮” ;为巴郡,称“巴郡蛮” ;为南郡,称“南郡蛮” 。时而以其崇拜之图腾 为白虎,称“白虎夷” 、 “白虎之后” 、 “白虎复夷” 、 “弓弓头虎子” 、 “虎蛮” 、 “豸巨氓” 、 “豸巨人” 、 “白兽(虎) 蛮” 。时而以其所使用猎具板盾,称“板 盾蛮” 。时而以其宗祖称号廪君,称“廪君蛮” 、 “廪君种” 。时而以其赋名为 “宗贝”而称“宗贝人”等等。 土家族称自己是“毕兹卡” 。根据潘光旦先生在湘西北的“土家”与 古代巴人论著里的考证,土家族族称毕兹卡的毕兹,与其族祖称谓伏牺、 虑戏皆为对“虎”的称谓,一脉相承。 “卡”是家、族的意思。那么,土家族 族称应为毕兹族, 亦可以说是 “虎族” 。 “毕兹卡” , 汉史甲骨文里称为 “巴方” , 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廪君时代,土家族共同体业已形成,但是,属最初类型, 还极不稳固,土家族有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过程,有个重新组合、发展、壮 大、稳固、成熟阶段。这个阶段有学者考究应始于周,终于秦。11也就是说, 在春秋战国时期,土家族已形成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 表现为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民族稳固共同体加入到中 华民族成员的行列中。 土家族巫歌的文化解读 8 廪君时代结成的毕兹族最初类型共同体,是很脆弱的,所以,被武丁 妇好征服,臣服于殷商。但是,终究已形成民族“方国” ,有了民族向心力和 凝聚力,民族意识较为强烈,民族许多生存、发展、历史上许多具有决定性 意义的重大事件,都由民族作为一个能动体而演示。如其不甘受制于殷商的 奴役,毅然参加周武王伐纣的战争,作战勇猛,前歌后舞,使殷军“前徒倒 戈” ,为伐纣立下赫赫战功,接受周爵之以子,受封巴子国,使民族共同体从 中得到空前巩固。否则,是不能在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这威武雄 壮、富有史诗性的“武剧”来。巴人形成强大的民族共同体,是参加武王伐 纣,受封巴国以后,对境内聚居的许多弱小的民族、部落或氏族,进行了融 合和混合。 华阳国志巴志对巴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作了简略的概括: “其 属有濮、宗贝、苴、共、奴、儴、夷、蛋之蛮。 ”所以,学术界认为,巴国仅 仅是一个以巴族为主体的大部落联盟式奴隶制国家。在这个地域内, 从周至 秦期间, 濮、宗贝等这些少数民族大解体、大分化、大融合,但都融入到强 大的巴族之中,结成了新的稳固的民族共同体土家族。是巴人参加武王 伐纣所跳的歌舞和宗贝人为汉高祖平定三秦, “为汉前锋,锐气喜舞”的“巴 渝舞” ,传承为现今土家族表演军战的“大摆手舞” ;还有射杀白虎,传为现 今湘西土家族好打虎,丧葬方面,在死者停止呼吸后,要在其住房周围的东 西南北四方和进屋路口, 各插上三副竹弓竹箭, 以防白虎神来咬尸体; 从而 证明湘西土家族属宗贝人系统。12秦以后,土家族姓氏就固定下来,再没有 出现过如此大融合、大衍生了。可见,土家族共同体形成始于廪君时代,发 展、壮大、成熟于周至秦。后巴并入秦,秦将巴国设为郡, 仍以巴为蛮夷君 长,且还以秦女下嫁巴酋,结为婚姻。 在民族文化方面,从周至秦,经过民族的融合、集结,作为土家族的 民族文化特点的基础的共同心理素质随之形成,并通过民族所具有的共同文 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美学、宗教、风俗习惯、道德等特点表现出 来。现今土家族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点是巴与濮、宗贝、蛋、儴等民族、部 落和氏族融合而形成的。例如,从居住习俗看,濮与板盾蛮(又称宗贝人)“俗 构屋高树,谓之阁兰(干栏) ”及“人楼居,梯而上,名干栏” ,传为了现今 土家族居住的吊脚楼;从夷僚(板盾蛮称号)的“民俗聚会则击鼓,踏木牙,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唱竹枝歌为乐” ,传为了现今土家族岁正月,聚会祭祀土王,跳摆手舞,唱摆 手歌的习俗;从儴人“遭丧乃立竿悬布置于门庭,殡于别所;至其体燥,以 木函盛置于山穴中” ,以及“鼓刀辟踊” ,其众必跳,其歌必号,以至“感动 路人”的丧葬,传为了现今土家族“歌丧” 、 “跳丧” 、 “跳牌” 、丧堂外竖桅杆、 悬挂白练以标志遭丧等习俗;从巴族“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和宗贝人“专 以射白虎为事” ,传为了现今土家族崇白虎和赶白虎的图腾宗教信仰等等。 巫, 说文释巫即祝也,意为“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 辞海 释巫为“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 。巫文化是一种有神论文化,它是原 始社会早期由无神论状态进入到有神论状态的主要表现,就其本质考察,它 是旧石器时代中后期人们在万物有灵观念和图腾崇拜支配下的重要采集方 式、渔猎方式及其成果。从支配人们活动的观念结构看,巫文化中居于主导 地位的是“万物有灵”的观念和后来的图腾崇拜,尤其是其中的鬼神观念。 这种观念认为万物都是有神灵的,这些神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左右人们的 生存和发展,进而形成敬畏鬼神、乞求鬼神等巫文化观念体系。从活动方式 看,在巫文化观念指导下的各种活动,事先要祭祀神灵,祈求神灵保佑活动 顺利成功,并问卜以占吉凶。活动中要注意遵循各种禁忌,不触犯神灵,不 得罪神灵;事后要酬谢神灵,并祈求神灵继续佑护自己。遇到灾疫时,就驱 鬼逐疫。巫文化的劳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进而沉淀为一种思维方 式。从活动结果看,人们在这种特征的劳作、交往、生活中,就创造出带有 浓厚神灵崇拜特征的巫文化产品。在旧石器中晚期的考古发现中,有北京山 顶洞人在尸体上撒赤铁矿粉末的遗迹,山西峙峪人在骨头上刻猎驼鸟、羚羊 图的图腾,临澧竹马村人带有封闭式涵洞的高台式祭坛。祭坛的出现,表明 了在旧石器晚期,就已经出现了专事祭祀的巫文化活动。这些物质性的东西, 渗透着当时人们思想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