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3 论文摘要论文摘要 解释学(hermeneutik) ,国内亦译作“诠释学” 、 “阐释学” ,本是一门研究 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其最初的动因是为了正确解释圣经中上帝的语言。传统 的解释学研究多是在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范围之内。伽达默尔创立了哲学解释学, 使得解释学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方哲学和美学受到它很大影响,而且这种 影响迅速波及几乎所有人文科学领域。解释学不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而是人的 世界经验的组成部分。在伽达默尔的哲学思想里,美学是现代哲学解释学的一部 分, 哲学解释学揭示了文本理解和解释的本体论和存在论意义, 将 “历史” 和 “时 间”引入哲学思考,同时为美学研究的读者立场和历史态度奠定了基础。伽达默 尔将美学看作哲学解释学的一部分, 首先在于他是一个对艺术尤其是对古典文化 有着良好教养和浓厚兴趣的哲学家, 伽达默尔展开其哲学解释学时总是不自觉地 渗透到美学的层面上去,以其独特的解释学视野透视美学,凸现出很多传统美学 研究所忽略或不能深及到的问题。 传统美学因受认识论真理观的制约而偏离了艺 术思考的方向。但是,认识论真理观断定艺术并不能提供命题真理,顶多只能作 为一种准陈述的方式攀附于真理; 解释学美学对艺术与真理的认识同传统看法恰 恰相反,伽达默尔认为,艺术理解活动中却蕴含着最为直接了然的解释学真理。 但是寻求解释学真理的途径,需要放弃艺术和科学真理的关联,将艺术与存在的 真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领悟到艺术的真谛。 不研究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便不可能理解哲学解释学的特质和核心。伽达 默尔的美学思想既是其哲学解释学思想的出发点, 又是哲学解释学思想在审美领 域的理论结晶。这样一种美学与哲学的紧密关系,使伽达默尔在解释学的问题视 域中提出了一系列有独到见解的美学问题,如重提艺术真理问题,审美理解的存 在方式问题,语言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问题等,形成了逻辑上非常统一的认识, 从而在 20 世纪流派纷呈的美学研究中建立起了独树一帜的解释学美学。 伽达默尔在对康德主体性美学的批判和对黑格尔艺术真理观的继承的基础 上,创立了自己的解释学美学。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一、伽达默尔认为艺术作品的存在类似于游戏;二、通过对方法论解释学的 批判,伽达默尔探讨了艺术作品理解的历史性;三、伽达默尔考察了艺术发生的 人类学基础。 4 当艺术开始转向日益商业化的文化时, 是否会因此丧失了它批判的潜质和揭 示真理的功能?在这种背景下,为艺术寻找新的哲学理论基点是理所当然的。伽 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在后现代主义语境里,有着怎么样的遭遇,这也是本文所关 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 abstract hermeneutics (hermeneutik), domestic also translated as hermeneutics, hermeneutics, this is an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udy subjects, its initial move to the correct interpretation because it is the bible in the language of god. the tradi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many studies in the methodology and the scope of the epistemology. gadamers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created, making interpretation of the nature of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western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greatly affected by it, but that the impact quickly spread to almost all areas of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 hermeneutics is no longer just a methodology, but people in the world experience component. gadamer in philosophy, aesthetics of modern philosophy is a part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reveals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of ontology and the presence of significance, history and time the introduction of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at the same time aesthetics readers stance and attitud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history. gadamer aesthetics will be seen as part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first of all, is that he is one of the art of classical culture in particular have a good education and a keen interest in philosophers, gadamer school to start his philosophy is not always consciously infiltration boost to the level of aesthetic, with its own unique perspective view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aesthetics, highlighted many traditional aesthetics institute deep and can not be neglected or the problems. epistemology truth traditional aesthetic constraints due to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of the art thinking. however, epistemology truth concluded that the arts can not provide proposition truth, and only the most prospective statements as a way to attach himself to the truth; hermeneutics of art and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truth 5 with traditional views on the contrary, hans-georg gadamer, art understand it contains activities in the most direct glanc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uth. however, seeking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uth means to give up their art and the related scientific truth, there will be art and linked to the truth, can we truly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the art. gadamer does not study the aesthetic ideology, it will not be possible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and the core. gadamers aesthetic philosophy to explain their thinking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nking, is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thinking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 theory crystallization. such a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of the close relationship that gadamer problem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erspective by a series of insights aesthetic issues, such as 重提 artistic truth, the existence of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in the language aesthetic activities, such as the question of the role, and formed a unified logical very understanding, which in the 20th century aesthetic schools and intricate study established a unique interpretation of aesthetics. gadamer on the aesthetics of kants main criticism of hegel and the truth art on the basis of inheritance, and founded its own interpretation of aesthetics. gadamers aesthetic ideology mainly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gadamer think that the existence of works of art similar to the game; second, the methodology adopted by the critical hermeneutics, gadamer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 works of art; three, gadamer studied art in human foundation. when the art has begun to shift to the growing commercialization of culture, it will lose its critical potential and reveal the truth? in this context, for the arts to find a new philosophy basis for granted. gadamers hermeneutics in the post-modernist aesthetic context, how has kind of experiences, and this paper is one of the issues of concern. keywords: gadamer; explanation; aesthetics; 目 录 引引 言言 1 第一章第一章 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 5 第一节 解释学历史的简要回顾 5 第二节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 8 第二第二章章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 10 第一节 美学问题的提出与美学思想 11 第二节 对康德主体性美学的批判和对黑格尔艺术真理观的继承 16 第三节 美学和解释学 19 第三章第三章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解释学美学和当代美学思潮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解释学美学和当代美学思潮 23 第一节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性 24 第二节 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和当代美学思潮 26 结结 语语 3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33 致致 谢谢 3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7 1 引引 言言 从尼采开始,美学被当成了人生哲学的本体论问题。他主张以美学解决人生 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克尔凯郭尔在探讨婚姻时也说,婚姻是 生活的美学(或此或彼)。美学不只为艺术提供最根本的观点和创作原则, 更重要的,是要将整个生活变成为美的生活,以艺术创作和鉴赏活动提高和纯化 人的生命。只有美化生活和生命,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追求美和审美活动简直 就成了人生的目的本身。在某个意义上说,追求美和审美活动,也是追求自由的 活动。尼采说:“没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在最简单的真理上建立了全 部美学。它是美学的第一原理。我们立刻补上美学的第二原理:没有什么比衰退 的人更丑了。” (偶像的黄昏,第二十节)当处身于我们这个纷繁缭绕时代, 每一位有着敏锐嗅觉的人都能深切体会到这个社会深重的危机和忧患。 秉承进化 论思维的人,往往成了衰退的人,真不能不说是一个悖论。 沿着尼采开辟的道路,在批判继承传统解释学的基础上建立的新解释学美 学,不但改变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和性质,而且也改变了整个知识领域的 基本概念, 对于进一步推动各学科的革命和整个文化领域的变革具有决定性的意 义。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的发表,就是新解释学(哲学诠释学)的理论基石。 其贡献主要在于:一、明确地把“解释”(诠释)当成人生在世和艺术创作的基 本形式;二、强调语言的历史性和存在性质;三、讲艺术创作的经验提升到人生 经验的首位;四、以“游戏”作为中心概念,建立了哲学解释学体系,也创造了 后现代美学理论的基础。 伽达默尔的哲学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哲学体系,他的真理与方法一书,虽 然名其为真理和方法, 但书中并没有直接谈到真理和方法, 更多谈到的却是艺术, 即艺术作为显现真理手段或理解如何可能成了全书的重点。 “艺术是真理的生成 和发生。”1这一原理在伽达默尔的哲学思想中得到彻底的体现。伽达默尔将 美学看作哲学解释学的一部分,认为艺术揭示我们的存在,艺术和美是一种基本 2 的存在方式;艺术经验超越自然科学方法,又接近于哲学经验和历史经验,因而 成为解释学的出发点。 对伽达默尔来说, 艺术是最为基本而了然的交往理解活动, 因此对艺术的思考就称了哲学解释学得主要任务之一。从美学理论史的角度来 看,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它导致了艺术理论的研究领域从科学认识论向哲学解 释学的现代转向,乃至引领了后现代美学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总之,伽达默尔将 审美经验抬高到了哲学的高度,美学成为解释学的一个有机部分。真理的发生对 艺术品的现实性也有规定作用。艺术显现了真理,同时我们也要去从真理出发来 探讨艺术。在这里,真理就成了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核心概念。本文就是通过结合 真理问题去研究他的美学思想的。 解释学美学是现代哲学解释学的一部分, 哲学解释学揭示了文本理解和解释 的本体论和存在论意义,将“历史”和“时间”引入哲学思考,同时为美学研究 的读者立场和历史态度奠定了基础。在较为宽泛的意义上,受哲学解释学启发而 形成的接受理论,尤其是姚斯的的接受美学都是解释学美学的一部分。不过,解 释学美学(文论)作为哲学解释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导意旨是哲学,而接受 理论主要是文学理论。在西方,解释学的初始形态是出现在中世纪后期的经文释 义学和文献考证学,同中国训诂学倒有几分神似(训诂同解释学有质的不同)。 到了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从具体的解释学经验中抽取出一般的方法 和原则并以之为研究对象,从而建立了方法论解释学,传统的经文释义和文献考 证则成了它的具体运用。 稍后的德国哲学家狄尔泰进一部阐发了施莱尔马赫的思 想,认为一般解释学就是区别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整个精神科学的方法论。这个 时候的解释学首先脱离了具体学科门类而成了一般方法论, 目标仍然是在自然科 学认识论的框架内,即消除误解以达到正确客观的理解,成为了客观解释学,但 与本体论意义无关。从方法论解释学到本体论解释学的现代转向是由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引发的。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此在在世的基本方式,是自我确 立的基本方式,理解就是一个本体论问题了。同时,理解是一种在时间中发生的 行为,不存由客观解释学所设想的那种超越时间和历史的纯客观理解,理解的先 行结构就是语言。国内有学者认为,任何阐释都要从文本开始,离开了文本,就 根本不是解释学。2 当然,我们更认为把解释学仅仅局限在文本,而忽略了游 戏、声音,图像等,实际上是对解释学自身作用的轻视。在本文中,为了论述地 3 方便,我们更多的以文本的讨论来研究解释学美学。伽达默尔对理解的本体论性 质和历史性做了系统的发挥和阐释。对伽达默尔来说,艺术是最为基本的交往理 解活动,因此对艺术的思考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哲学解释学的主要任务。 自从伽达默尔创立了哲学解释学,“解释学”被迅速应用到哲学、美学、法 学、历史学、语言学等人文社科领域,它也成了现代思想中的流行词。“现象学 追问” 与 “解释学逻辑” , 已然成为 20 世纪人文科学的根本方法和文艺理论与 批 评的重要原则。 以伽达默尔解释学为代表的现代哲学不同于传统哲学的重要特征 在于:放弃了追求绝对的终极原因、道德价值、目的等传统课题,而是申张个性 的独立批判精神,标举主体性,注重多元的思维倾向。在探索发掘艺术美学价值 和意义的思维方向上, 不再执著于传统与现代、 偏见与理性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而是注重从人生意义上发现传统与现代的内在精神联系,以多向度多层次的理 解,使传统向新的生活经验开放,不断寻求生命的新意义。理解的相对性和多元 化观念,逐渐铸成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并表现出对生活目的与意义的多元理解。 这在哲学上表现为:当哲学由古典推进到现代之后,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 伽达默尔等一批现代哲学家已不满足于以主体客体关系为前提的追问方式, 特别是不满足于概念哲学追求形而上的本体世界 (尽管也有学者指出海德格尔存 在形而上学倾向),追求抽象的永恒的本质,而要求回到具体的、变动不居的现 实世界 (生活世界) 。 如果把概念哲学所讲的那种从具体事物到抽象永恒的本质、 概念的超越,叫做“纵向超越”,那么这后一种从当前在场的超越就可以叫做 横向超越。所谓横向,就是从具体事物到具体事物的意识。3 伽达默尔将美学看作哲学解释学的一部分, 首先在于他是一个对艺术尤其是 对古典文化有着良好教养和浓厚兴趣的哲学家, 伽达默尔展开其哲学解释学时总 是不自觉地渗透到美学的层面上去,以其独特的解释学视野透视美学,凸现出很 多传统美学研究所忽略或不能深及到的问题。 传统美学因受认识论真理观的制约 而偏离了艺术思考的方向。但是,认识论真理观断定艺术并不能提供命题真理, 顶多只能作为一种准陈述的方式攀附于真理; 解释学美学对艺术与真理的认识同 传统看法恰恰相反,伽达默尔认为,艺术理解活动中却蕴含着最为直接了然的解 释学真理。但是寻求解释学真理的途径,需要放弃艺术和科学真理的关联,将艺 术与存在的真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领悟到艺术的真谛。 4 伽达默尔对于艺术本质的探讨是从本体论角度出发的, 艺术作品的本质具有 时间性、随机性,是该作品在特定环境下对特定审美主体生成的特定意义。他认 为艺术是与人的存在和自我理解相结合的;艺术作为一种游戏,为我们敞亮了一 个自由的天地;艺术的不断开放性使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更为突出,艺术高于 现实而不脱离现实。国内早就有学者指出:“艺术具有认识论的内容,从某种意 义上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形式,但它却不仅仅是一种认识。艺术是情感,没 有情感就没有艺术,但它又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就在于它是认 识又不只是认识,是情感又不单纯是情感,而是理智与情感、感性与理性、理智 与意志、 认识论的内容与心理学形式的统一。 ” 4 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是合理的。 人类科技的发展把我们推入今天这样一个数字化的生存状态, 仅就与审美有 极大关联的艺术创作和消费来说, 数字技术革命已经对传统的艺术本体观念产生 了势不可挡的强烈冲击,并对建立在纯粹映象、纯粹文本、纯粹客体或其他形式 之上的,包括戏剧、电影、音乐、文学、建筑表现手法等在内的传统美学观念和 审美理论形成解构之势。面对人类未来多种可能性的困惑,非理性本能也许会误 导我们观念和行为,甚至会羁绊我们幻想,扼杀我们发明的创造力,直至消蚀人 类对未来生存的理想和渴望。 在这弃旧图新的思想浪潮中, 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这股思潮无疑是当代西方思想发展中最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 既然后现代主义已 经来临,从政治运动到日常生活,从教育法制到亲情伦理,从视听媒体到商品消 费,后现代无处不在。在此种情势下,我们就有必要把传统论题置放在后现代的 大语境下重新讨论,这不是为了“弄潮”,这是掩饰不住的内在使命冲动。在解 释学美学的研究过程中,尽管伽达默尔已经永久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解释学美 学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止。一边是人类的丰功伟绩,一边是恶劣严峻的人类环境, 然而,越是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越是需要我们的艺术家、思想家、美学家去勇 敢设想未来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安全航行于虚拟领域的灯 塔。这也是我们通过研究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必然结论。 5 第一章第一章 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 伽达默尔沿着海德格尔所开辟的道路, 创立了当代西方哲学世界最引人注目 的流派之一:现代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本来打算用“哲学解释学”作真理与 方法的标题,只是因为出版商的建议才变成了现在的名字。真理与方法的 问世,标志着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诞生。对于初次接触伽达默尔哲学思想的读者来 说,“解释学”(hemeneutics)这个术语仍然是费解的。它来自希腊语,意思 是“解释”(to interpret)。对解释学史的简单回顾有助于我们理解伽达默尔 的思想。 第一节第一节 解释学历史的简要回顾解释学历史的简要回顾 解释学(hemeneutics)是一门古老而悠久的解释技艺学问。解释学源于希 腊文词根“hermes”,有宣告、阐明、口译之义,由此形成的“解释学”则指一 种理解、阐明与解释的技术。伽达默尔认为:“解释学的基本意义就在于把一种 意义关系从另一个世界转换到自己的世界”,5 法国哲学家利科则认为:“解 释学是关于与本文的解释相关联的理解程序的理论。”6从总体上说,解 释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局部解释学到一般解释学、 再从一般解释学到哲学解释 学的演变历程,其中蕴藏着两次大的转折和变革,即从作为纯粹理解技艺的解释 学到作为精神科学方法论的解释学、 再从一般方法论的解释学到具有哲学本体意 义的解释学。值得注意的是以下三位人物: 施莱尔马赫(f.schleiermacher ,17681834)德国著名哲学家、神学家。 其思想在 19 世纪科学主义和德国唯心主义语境中生成,最终使古典解释学成为 具有一定哲学理论基础、有系统的理论法则、适用于解释所有人文学科的一般解 释学。在他那个时代,“解释学作为理解的艺术尚未以一种普遍性的存在,而只 有几门特殊的解释学。”7而在施莱尔马赫这里:“解释学不仅成为神学的基 础,而且是一切历史精神科学的基础。”施莱尔马赫思想发展的起点是神学;首 次注意到解释学的普遍性, 认为解释学不仅是语法层面理解的艺术而且还是一种 6 心理的艺术, 同时解释学也是是进入到另一个人的思想的艺术和从作者本身的视 角理解其思想的艺术。毫无疑问,方法论是哲学,解释学是关于理解的方法论, 当然它就是哲学的。但是,假如具体的方法不能进一步发展成普遍的方法论,解 释学就仍然停留于“特殊的解释学”而不是哲学的解释学。施莱尔马赫之所以被 称为“现代解释学之父”,就因为他在解释学发展道路上的奠基作用。伽达默尔 对他的评价是: “只有施莱尔马赫才使解释学作为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一般学 说而摆脱了一切教义的偶然因素。这些因素在他那里只有在解释学特别地转向 圣经研究时才附带地得到重视。因而语言的作用突出了,而且基本克服 了语文学只限于书面文字的那种局限性。 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由于把理解建立在 对话和人之间的一般相互了解上,从而加深了解释学基础,而这种基础同时丰富 了那些建立在解释学基础上的科学体系。”8 狄尔泰(wilheim dilthey,1833-1911)德国哲学家,深受施莱尔马赫的 影响,是解释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位关键人物。他认为,“生命”或“历史理性” 是人类生活世界的本质,是决定人类历史的精神本质。但生命并非是一种绝对观 念,而是人的意志、情感、愿望等心理要素的内在体验。他以历史为切入点,沟 通生命-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本文的解释活动, 就是人类在生活世界中的一种 “生 命”自我认识,一切精神科学的普遍方法就是解释学,因为全部精神科学(即人 文学科)就建立在生命体验、其外在化以及关于它们的“理解”这三个基本范畴 的联结上。对于狄尔泰而言,由于理解者和被理解本文的作者的根本存在都是生 命,因而对于本文意义的理解是无法通过自然科学的外在研究方法达到的,而必 须通过生命的交融,通过一种释义的方法才能获得。理解本文的意义,就是通过 对本文作者的生命经验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最终达到对历史理性精神整体的认 识。狄尔泰对说明和理解作出区分,认为人是世俗的、历史的存在,人根据过去 和未来以及他们的创造来理解他们自己,因此,当我们理解了一件艺术作品时, 我们也就理解了我们自己。狄尔泰对历史的特别强调,目的在于把解释学确立为 人文科学普遍的方法论的基础,希望通过解释方法获得的知识,就会和自然科学 知识一样严密。 狄尔泰在解释学发展史上最大的功绩在于通过区分自然科学和精 神科学的不同对象阐明了解释学作为精神科学哲学方法论的普遍意义。 9显然, 狄尔泰的做法只是对施莱尔马赫一般解释学的深化, 也正式开始了解释学的哲学 7 化进程。不过,在伽达默尔看来,狄尔泰的解释学仍然属于古典解释学,他同施 莱尔马赫一样,仍然只是将解释学与对事物意义的认同等同起来 ,而未能将解 释学与人们生活存在本身联系起来, 未能看到人类生活经验的本质和形式就是理 解的过程。 因此, 伽达默尔指出: “狄尔泰自己不能真正完成这个折磨他的任务, 即把历史的意识与科学求真从理论上加以调和,对历史主义的克服本身也含 有一些未加反思的独断。”10 从方法论解释学到本体论解释学转变的关键人物是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突破了前者对心理的强调,理解 不只是方法而是人的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理解是存在的一部分,理解成了本体 论。哲学解释学或称之为解释哲学诞生了。海德格尔将理解与人的存在问题等同 起来,确立了解释学本体论的发展路向,为伽达默尔系统地建立解释学奠定了基 础。 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为解释学的发展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空间, 也从根本上 揭示了比一切知识方法论更为根本的人类生存经验,剖析了理解即为存在的模 式,语言便是存在得以显现的基本媒介。伽达默尔对此极为赞赏,“我认为海德 格尔对人类此在所作的时间性分析令人信服的指出, 理解不只是主体的各种可能 行为方式之一,而且是此在本身存在的方式。解释学这个术语就是在这个意 义上使用的, 它表示此在的根本运动性, 这种运动性构成此在的有限性和历史性, 从而也包括了此在的全部世界经验。”11 以施莱尔马赫、狄尔泰为代表的近代解释学,认为解释是排除误解进行重新 阐释,本质上是一种重建解释学,被当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由海 德格尔奠基,伽达默尔发展完善的哲学解释学,使解释学的发展实现了从方法论 向本体论的转向。 伽达默尔围绕着理解这个论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解释学体 系,包括:理解是此在的存在方式;理解是在成见的推动下不断创新的过程;视域 融合是理解得以发生和进行的过程,视域融合与用语言对话是同一个过程。解释 理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认知思维的复杂性,具体表现:视域融合的自组织性;视 域融合的整体涌现性;视域融合过程的曲折性;视域融合的开放性。 哲学解释学以 无视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关系的姿态,把认识过程、语言过程独立 8 化,使 “主体虚化”、“真理退场”、“客观性丧失”,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哲 学的后现代性质;其复杂性维度对复杂性探索有积极的作用。12 第二节第二节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 伽达默尔师承海德格尔,从人的基本存在出发,把理解问题与人的基本存在 经验同一起来,建立了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认为,哲学解释学的目的不是去重 新复活那种作为一门理解技艺的解释学, 所以不必炮制一套规则体系来描述或指 导精神科学,同时还要从狄尔泰那里走出来,解释学也不是为了研讨精神科学工 作的理论基础,以便获得知识并付诸实践。解释学乃是探索人类一切理解活动得 以可能的基本条件, 试图通过研究和分析一切理解现象的基本条件找出人类与世 界的根本关系。归根到底,哲学解释学是探讨的“是人的世界经验和生活实践的 问题,借用康德的话来说,我们是探究理解怎样得以可能?这是一个先于主体性 的一切理解行为问题,也是一个先于理解科学的方法论及其规范和规则问题。” 13 哲学解释学的创立,是西方解释学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也是创造性的转 换,它确立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对于伽达默尔来说,创立哲学解释学,并不仅仅 是理论工作或理论游戏,相反,是有着强烈的人类生活实践意义的,其根本目的 就在于解释学本体上将理解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经验, 进而将理解与人类的实 践行为联系起来,为重新提出和研究有深厚传统的实践哲学,具体分析近代以来 科技文明时代人类实践行为与生活意义上的存在问题, 为建立一种立足于真正实 践理性指导下的人类理想生活状态做出实践哲学的思考。 14任何理论的研究毕 竟是远离现实的,而一旦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现实就要求理论的解释,而能否 履行这种义务,能否对现实做出合理的解释,这便是衡量一种理论合法性的最根 本的依据所在。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伽达默尔提出“在实践的领域中绝不能容忍 距离而是要求义务。”15 实践哲学就是哲学解释学的理论归宿和思想落脚点。 9 而我们面对的世界现实是,近代科学的强化和极度发展,已使科学技术形成 了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压制, 人们失去了对自己实践行为做出理性反思的热情和愿 景,而越来越倾向于将它交给科学理性和代表科学理性的权威、专家来处理,人 不再承担起自己生活的责任, 而是把自己托付给形形色色带有各种光环的医学专 家、经济学家、资深评委这样一个社会变成了一个过度依赖科学而人却失去 自我的社会,人陶醉与社会意识形态投射下的物质欲望满足,在狭小城市夹缝里 的陌生化生存。原创精神的贫乏和孱弱,使得模仿、因袭、善变、内虚成为普遍 存在,再加上文学艺术意识形态化和道德说教,当代大众的审美品格及其贫弱而 缺乏独立精神。 在同哈贝马斯等人的论争过程中,伽达默尔又发展了自己的哲学解释学。哈 贝马斯捍卫启蒙和理性传统, 主张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对话而实现人类的最终 解放。认为理性能够治疗现代化的各种疑难杂症,科学有它自己的系统独白 性,因而科学能独立于人的生活经验之外。德里达拒斥启蒙并对其进行解构,认 为解构不是剥夺,而是要使他获得新的生命,任何事情可以被命名,并不能被控 制和完全征服,为了寻求救世良方,前进的历程一定要放慢速度,要有耐心。德 里达彻底放弃了理性和科学的迷梦,并把他们从神坛上请了下来。伽达默尔认为 科学也需要解释学的反思,这种反思是要考察它所包含的前提, “科学不能从这 个语言所组成的世界中除开,科学也不能控制我们的经验世界。”伽达默尔得出 结论:“哲学解释学并不限于人文科学,它还包括自然科学。”16 值得注意 的是,伽达默尔讨论的这一观点为大量当代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所支持。 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廓清哈贝马斯和伽达默尔对话的核心问题。 当代女权 主义寻求妇女的解放。如果哈贝马斯正确的话,一旦独立的理性标准被用来反对 社会标准的权威时,社会结构对妇女的压迫就能表现出来。随着理性对这种社会 标准和社会压迫批判的深入,妇女的解放就会逐步的实现。请注意,这里的解放 概念是独立于妇女的生活经验之外而被预设和被理解的。然而 20 世纪女权主义 运动似乎更多的支持了伽达默尔。 解放并不是独立于妇女具体处境的理性所把握 的东西,而是不断重申它的概念,它批判自己的前提并且令女权主义本身不断的 进行对话。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愈来愈开放,愈来愈减少压迫的空间向妇女 敞开。解放出现了,但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10 伽达默尔同时也发现哈贝马斯所提出的问题是有益的。他写道: “人类的善 是某种在人类的实践(praxis)所遭遇到的东西。离开具体的情景,一个东西比 另一个东西更好是无法确定的”。17伽达默尔发展了这样一个洞见:解释学是 “实践”,是实践哲学。作为实践哲学的解释学,其理论和实践不应被看作分离 的活动。18 第一章第一章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 近代以来的欧洲哲学基本上是立足于以物理学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来 进行思考, 艺术创造完全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发明, 长期被哲学家弃置一旁。 1936 年,海德格尔以艺术为题作了一场学术报告,这给哲学界带来了极大的震动,而 海德格尔开始不把艺术看成是一个哲学的分支,而是视为哲学的核心问题,这改 变了欧洲传统哲学的固有思路,开辟了哲学思考的新方式,这一点也直接影响了 其学生伽达默尔。我们这一章研究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希望进一步提高美学 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伽达默尔说: “解释学问题指明的方向与我们对审美意识 的批判、把美学问题移入其中的方向是相同的”。19通过一部艺术作品所经验 到的真理是用任何其他方式不能达到的, 这一点也构成了艺术维护自身而反对任 何推理的哲学意义。因此,对于以艺术经验作为探讨“理解与真理”切入点的意 义,伽达默尔给出的评论就是“除了哲学的经验外,艺术经验也是对科学意识的 最严重的挑战,即要科学意识承认其自身的局限性。”20 11 第一节第一节 美学问题的提出与美学思想美学问题的提出与美学思想 解释学之前的艺术研究视域基本上是由近代认识论所规划的。 在这里, 首先, 艺术要么被设定为非认知性活动而与知识无关, 要么被设定为感性认识活动而与 低级知识相关,总之,艺术与知识的关系是判定艺术价值的基础;其次,艺术作 品被设定为摆在那儿的认知客体, 对作品的阅读与理解即是对内在于作品中的作 者意图或客观旨意的认识; 再次, 艺术研究的目的被设定为获得有关艺术的知识。 在认识论模式中展开的艺术研究在根本上与科学认知活动混为一谈。 而在伽达默 尔哲学解释学视野中展开的艺术研究则完全不同, 它首先将艺术活动看作非认知 性的历史性理解活动,将作品存在看作是向未来的理解无限开放的历史过程;其 次,艺术活动的目的不是为获得客观知识而是确立解释学的真理。因此,文本的 阅读与理解活动成为解释学艺术理论关注的焦点, 理解的历史性成为这一理论的 基本原则。 伽达默尔是一位深受德国浪漫美学传统影响的思想家, 他的哲学解释学的工 作就在于克服传统中的方法论主义,为精神科学确定合法性。通过超越主体性哲 学来批判科学理性无限制的扩张和对真理的垄断。 而艺术经验则是伽达默尔哲学 解释学的起点。伽达默尔曾说过,“一个不能为我随便忽略的事实是,艺术经验 与哲学有着关联。 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哲学家们一直到唯心主义时代终结时都认 为,艺术如果不是哲学高傲的对手的话,至少应是哲学的手段:他们在这个真理 中发现了自己无所不包的任务。至今我仍然认为,重提艺术与哲学相关联这个真 理是我们的历史遗产所赋予的我们的任务。”21 伽达默尔认为,“理解”并 非方法论解释学所说的那样是一种达到类似于科学认识的方法, 而是真理发生的 方式。不过,伽达默尔指出,在理解活动中发生的真理不同于科学认识的真理, 科学认识的真理是一种命题真理,它指的是陈述与陈述对象的符合一致(主客观 相符合),在理解活动中发生的真理则指意义的发生与持存。后者是更原始的真 理样式。伽达默尔认为,最直接的解释学真理是发生在艺术理解活动中的真理, 因此,伽达默尔说:“艺术的经验在我本人的哲学解释学起着决定性的、甚至是 12 左右全局的重要作用。它使理解的本质问题获得了恰当的尺度,并使免于把理解 误以为那种君临-切的决定性方式,那种权力欲的形式。这样,我通过各种各样 的探索把我的注意力转向了艺术经验。”22 前面已经谈到,美学是伽达默尔哲学解释中的重要部分。对于伽达默尔的美 学和解释学的关联,以往的研究者多有清理。在真理与方法中,何以伽达默 尔要从美学入手来展开哲学解释学的体系?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做如是推断: 既然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现象,在艺术的发展中贯穿着人的理解活动,甚 至艺术本身就包含着理解活动,它就不能不成为他的解释学的对象,成为解释学 的重要内容。简言之,由于艺术中贯穿着理解活动,所以要成为解释学的对象。 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伽达默尔有一个章节“美学和解释学的结论”,他通 过对摹本、镜子、绘画、游戏、戏剧、文学的讨论和分析,证明艺术作品的存在 就是那种需要被观赏者接受才能完成的游戏,在阅读的过程中,时间和空间仿佛 都被抛弃了,谁能够阅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谁就证实并实现了过去纯粹现时 性。 “事实上,解释学本来就应该做如此宽泛的理解,他可以包括整个艺术领域 及其问题,解释学意识就能够获得超过审美意识范围的更广泛领域。”23 但我们认为,就了解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整体体系而言,这种回答是不够的。 事实上,美学的引入与伽达默尔对精神科学自我理解的反思密切相关,有学 者甚至认为整个第一部分的主题并不是谈艺术与审美的问题,而是精神科学。精 神科学的问题又与伽达默尔对方法主义的批判密切相关。 24所谓方法主义就 是指建立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思想态度,认为“只有在主体方面,人采取一 种中立的观察者的姿态,在客体方面,把对象看作一个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事实的 领域,那种被理解为历史性科学的精神科学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精神科学的研 究者被要求以无偏见的头脑来思考无边的历史领域,以寻找客观的事实。”25 对此伽达默尔曾经解释说: “我们的整个研究表明,由运用科学方法所提供的确 实性并不足以保证真理。这一点特别适用于精神科学,但这并不意味着精神科学 的科学性的降低,而是相反地证明了对特定的人类意义之要求的合法性,这种要 求正是精神科学自古以来就提出的口号。”26但伽达默尔并不是在一般的意义 上反对所有的方法, 他反对的是方法 “主义” , 即科学理性和科学方法的 “泛化” , 特别是方法由自然科学领域向精神科学领域的渗透,排斥了其他经验形式(如艺 13 术经验、历史经验)获得真理的合法性。这种合法性的确立有两条道路,一是以 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模式为根据,设法使精神科学成为同自然科学一样具有精确 性、可靠性的知识。这条道路是由新康德主义的思想家们提出的。二是否认精神 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同样的方法论模式,而强调精神科学具有独立的方法论模 式,这条道路是由狄尔泰采纳的。其共同特点都是放弃了精神科学的真理性。由 于方法主义的出现,精神科学放弃了自身的真理性,使自然科学的认知理性成为 得到真理的唯一手段。而这正是伽达默尔坚决反对的。 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伽达默尔认为艺术作品的存在类似于游戏。 通常人们认为游戏的主体是游戏 者,游戏是游戏者的产物,正如作品的主体是作者,作品是作者的产儿一样。但 我们进一步思考却发现,游戏者只有在摆脱了自己的主观意识与目的,消除了自 己的紧张情绪之后才能真正游戏,游戏本身作为一种有吸引力的存在和限制性 (规则)的存在将游戏者身不由己地卷入其中并制约着他的游戏方式。 于是伽达默 尔说,游戏的真正主体不是游戏者而是游戏本身,是游戏本身在游戏,观众也是 游戏的一部分。游戏具有一种特有的本质,它独立于那些从事游戏活动的人的意 识。所以,凡是在主体性的自为存在没有限制主体视域的地方,凡是在不存在任 何进行游戏行为的主体的地方,就存在着游戏,而且是真正的游戏。按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共享自习室连锁化发展投资风险与防控策略2025
- 城市公园改造提升项目2025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社区安全评估报告
- 工程居间方案模板范本(3篇)
- 工程紧急施工方案(3篇)
- 工程结算纠纷处理方案(3篇)
- 工程建设质量检测方案(3篇)
- 城市公园健身设施智能化改造对公园公共资源合理利用研究
- 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讲义课件
- 杜绝形式化安全培训课件
-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2025年智能化发展与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 《eva培训资料》课件
- 【MOOC】软件度量及应用-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跨境电商基础与实务》全套教学课件
- GB/T 8574-2024复合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
- 习作:猜猜他是谁课件
- 情侣自愿转账赠与协议书范本
- 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拿地申报
- 舞蹈培训机构用工合同
- 自检自查表范表
- 游泳池水循环净化项目方案
- 幕墙工程-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