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信息平台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b s ,u 岍 s t u d y o ni n f o r m a t i o np l a t f o r mo f e m e r g e n c y p o l l u t i o na c c i d e n tr e s p o n s e p o s t g r a d u a t em a j o r i n gi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 :y uy o u m e n t o r :p r o f l u oh o n gq u np r o f c h e r tg a n gc a i a b s t r a c t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al o to fs e r i o u ss u d d e np o l l u t i o na c c i d e n t st o o kp l a c ei no u r c o u n t r ys u c c e s s i v e l y i th a v en o to n l yc a u s e de n o r m o u se c o n o m i cl o s s e s ,b u ta l s o b r o u g h t o ns o c i e t yi n s t a b i l i t ya n ds e r i o u sd e s t r u c t i o no f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 s u d d e np o l l u t i o na c c i d e n t sh a v e a l r e a d yb e c o m e a m a j o rt h r e a t t oe n v i r o n m e n t s e c u r i t y i no r d e rt or e d u c es e r i o u sc o n s e q u e n c et a k e nb ym a j o ra c c i d e n t s ,i ti su r g e n t t oe s t a b l i s hau n i t e de m e r g e n c y p o l l u t i o na c c i d e n tr e s p o n s ei n f o r m a t i o ns y s t e m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s y s t e mh a sag r e a te f f e c to n e n v i r o n m e n tp r o t e c t i o n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 ,i nav i e wo fg l o b a l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s e c u r i t ya n de f f i c i e n tr e s p o n d i n gt ot h ee m e r g e n c yp o l l u t i o na c c i d e n t s t u d i e d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p u tf o r w a r d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f r a m eo f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 p l a t f o r m ,a n a l y z e da n dd e s i g n e d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d a t a b a s e ,g i ss y s t e m ,p o l l u t i o n c o n t r o l l i n gs o f t w a r e ,a u t op o l l u t i o nm o n i t o r i n ga n dc o n t r o l l i n gs y s t e ma n de f f i c i e n t r e s p o n s es y s t e mw i t ht h em e t h o do ft h et e c h n o l o g yo fs o f t w a r e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m p u t e r , d a t a b a s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a n dg i s k e yw o r d s :e m e r g e n c yp o l l u t i o na c c i d e n t ;e f f i c i e n tr e s p o n s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y s t e m 2 绪论 1 绪论 1 1 背景及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保持高增长,但基本还是“高能耗、高物耗、 高污染”粗放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阻牺牲环境为代价。随着我 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 0 0 0 美元,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工业化、城镇化进 程明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目前, 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全国s 0 2 和c o d 排放总量分别超过环境 容量的6 0 和7 0 以上,七大水系有7 0 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 5 的湖泊富营养化, 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不达标,三分之一的国土受到酸雨污染,5 0 的城 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环境中,9 0 的大中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 国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期已经到来,特别是污染严重时期与生产事故高发时期 叠加,突发性环境事件进入高发时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频繁发生( 见表1 1 2 ) ,环境安全形势十 分严峻。频繁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 活带来严重后果。女n 2 0 0 3 年1 2 月2 3 日,中石油集团位于重庆市开县境内的“罗家 1 6 h ”井发生井喷,硫化氢浓度达到1 0 0 p p m 以上,无阻流量为4 0 0 万一1 0 0 0 万立方 米天,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9 3 万余人受灾,6 5 万余人被迫疏散 转移,并发生重大人员伤亡。2 0 0 4 年“3 0 2 ”沱江发生特大水污染事故,四川川 化集团一化工厂在1 0 余天的时间内向沱江上游共排放了上千吨的含氨氮原料,加 之枯水季节河水自然净化速度慢,造成内江城区、资中县以及沱江沿线共8 0 余万 居民的饮用水出现严重短缺,引起群众慌乱,并使人民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2 0 0 5 年1 1 月1 3 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 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故,近40o 万哈尔滨市民在缺水中生活4 天,给松花江沿岸特别是大中城市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此次 事件几乎引发跨国境污染,引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俄罗斯的高度关注。3 】【4 l 我国国家环境安全战略报告指出,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的目标大体上分为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 0 0 4 至2 0 1 0 年,主要目标是控制环境恶化趋势,改善重点 地区环境质量;第二阶段为2 0 1 0 年至2 0 2 0 年,主要目标是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在 第一阶段,国家环境安全战略为“总体控制、重点改善、严防灾害、保障安全”, 一方面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源头上减轻发展中的环境风险;另一方面,要充 分做好预警、应急和灾害修复工作,减少环境损害【5 】。环境安全直接关系到公众 的生命健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级政府、环保部门为了防止环 境污染事故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小突发灾害带来的损失,相继都制定应急 绪论 预案,并逐步建立相关应急处理机制。但我国相继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显现出 一些地方没有高度重视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工作,应对突发重特大环境事 件的能力明显不足【6 】【7 】。 表1 近年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统计表 事故环境污染与破大气污海洋污 固体废噪声与振 其他 年度坏事故次数 水污染 染染物污染 动危害 2 0 0 l1 8 4 2 1 0 9 65 7 663 98 04 5 2 0 0 21 9 2 11 0 9 7 5 9 7 o 1 0 99 72 0 2 0 0 31 8 9 41 0 4 26 5 44 5 65 03 7 2 0 0 41 4 4 l7 5 3 5 6 9 1 1 4 73 62 5 总计7 0 9 83 9 8 82 3 9 62 12 5 l2 6 31 2 7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是一种非正常事件发生,往往造成污染物异常释放,并且 污染影响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完全消除吼污染事故的发生常常常是无章可循、信 息模糊、演变迅速,具有爆发的突然性、危害的严重性,以及影响的广泛性和长 期性等特点。在危机出现的高压势态下,环保部门的反应时间短、应对措施要求 高,需要在连续获取、处理、分析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迅速做出正确决策,采取 切实有效的处置措旋 9 - v l 。而目前常见的是环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仍用人工处 理:应急指挥只能采用电话联络,监测、监察人员冒生命危险反复出入受污染地 区进行监测监察、凭个人经验推测污染原因,凭个人记忆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污染 处置。实践证明靠落后的人工应急方式是被动、低效的,难以保证“预防管得了、 接警联的上、现场找得准、措施针对强”的良好效梨”。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行业和社会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程度越来越 高。为了避免突发环境事件出现后信息不明、反应不快、指挥不畅,能对环境污 染事故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和及时处置,环保部门有条件借助先进的 信息技术,综合利用网络系统、流程软件、基础数据库: n g l s 系统等技术手段, 不断整合相关环境信息资源,逐步建立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软、硬件信息 平台。在信息平台的支撑下,环保部门动态掌握污染源及污染排放的日常监管综 合信息,及时获取污染事故报警信息,准确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和污染态势,有效 发布指令和实施处置措施,将极大提高环保部门应急管理的水平和效能,避免国 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信息平台对于有效 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绪论 1 2 国内外应急管理比较 1 2 1 发达国家情况 自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处于高发期,不但包括严重的 常规性环境污染,而且频繁发生由于重大化学品、危险品的生产、运输、使用和 消亡过程中污染导致的环境污染突发事故,造成了巨大损失。在严峻的形势下, 国外各国政府,尤其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应急管理措施,并逐步建立起相应的 应急管理机制。1 7 1 1 1 3 1 1 1 4 】【1 5 】 美国1 9 7 9 年组建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 f e m a ) ,统一协调全国所有自然 灾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送,以保证联邦政府为受灾地区提供及时援助。1 9 9 2 年美国制定了联邦应急计划,1 9 9 4 年修订,规定了联邦政府2 7 个部门的灾害救助 职责,并规范具体工作程序。美国还建立了联邦、州整体联动机制,并通过公民 团的组织形式,提高公民的志愿者服务水平和危机防范意识。美国的应急计划和 社区知情法要求危险物质储存量超过一定限度的企业向相关机构通报,还要求企 业每年报告6 0 0 多种有毒化学品的释放量,并向公众公开。2 0 0 3 年1 月,美国国土 安全部( d h s ) 正式成立,对包括f e m a 等进行改组并纳入d h s ,并在原有联邦 政府应急救灾指挥中心等的基础上设立国土安全运行中心( 日常总值班机构) 。 2 0 0 3 年2 月2 8 日,布什总统发布国土安全总统令( h s p d 5 ) ,要求国土安全部部 长负责完成国家突发事件管理与处置系统( n 1 m s ) 和国家应急预案( n r p ) 。 2 0 0 4 年3 月1 日,国土安全部正式发布n i m s 。2 0 0 4 年1 0 月,国土安全部正式发布 n r p 。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美国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应急能力不断加强, 逐步走向了综合和预警应急管理阶段。 日本非常重视防灾。1 9 6 1 年设置的“中央救灾委员会”是全国综合协调机构。 首相是危机管理的最高指挥官,并设有防灾担当大臣。内阁官房负责各个部门之 间的协调和联络,并通过安全保障会议、内阁会议、中央防灾会议等决策机构制 定危机对策,由警察厅、防卫厅、海上保安厅和消防厅等部门具体配合实施。日 本还制定了防灾基本计划、地区防灾计划、灾难对策基本法等法律。 日本提倡“自救、共救、公救”的理念,建立了由居民、企业、社区和政府共同组 成的应急组织和企业自身应急体系。 俄罗斯1 9 9 4 年1 月成立联邦紧急事务部,负责整个联邦自然和人为灾害应急 救援统一指挥和协调,工作直接对总统负责。紧急事务部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在 全国范围内设立了9 个区域性中心,负责8 9 个州的救灾活动。除了救灾,紧急情 况部还要负责教育国民如何应对突发危机。1 9 9 7 年,该部又成立了紧急情况监测 和预测机构,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预测并采取预防措施,将危险堵在源头。 联邦紧急事务部及其所属应急指挥机构和救援队伍在应对突发事件,各类灾害和 社会危机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7 绪论 英国政府应对具体灾害主要原则是灾害发生后由所在地方政府负责处理,以 便最快捷地提供救援受困人员、阻止灾害扩大等所需的资源、人力和信息。以伦 敦为例,该市建立起了“紧急规划长官”负责的紧急规划机构,平时负责地区危 机预警、制定工作计划、举行应急训练。灾难发生后,负责人必须协调各方面的 力量有效处理事务,并负责向相应的中央政府部门如卫生部、国防部寻求咨询或 其他必要的支援。 国外对紧急事件的应急信息系统研究较多。典型的如日本建立了从中央到地 方的防灾信息系统及应急反应系统。日本应急信息系统是由信息联络系统、受灾 信息收集系统和宣传、信息披露、媒介应对系统等子系统组成,形成应急信息采 集、传输、加工、应用和发布的完整信息体系,为及时了解和掌控危机应急进程 提供了技术保障,相关防灾情报都在网上公布,供国民查询。美国联邦应急总署 的联邦应急信息管理系统,集成了各种应急处理的决策支持系统,用于辅助应急 指挥者对应急计划的制定,协调,响应和训练等。该系统包括了人机界面、关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 r d b m s ) 、电子邮件系统、报告系统、计划管理系统、g i s 系统和有毒物质危害模型和分析工具等。系统实现面向用户的决策支持功能,能 够实现应急计划的关联,救护和应急的管理等功能。 1 2 2 我国情况 我国应急管理起步较晚。2 0 0 2 年5 月运行的南宁市应急联动系统是最早的城 市应急系统;2 0 0 3 年编制完成的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是最早的 省级政府应对灾害事故预案。2 0 0 3 年5 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布p j 。 2 0 0 5 年1 月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 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 5 件专项预案、8 0 件部门预案,并于2 0 0 6 年1 月发布。国 务院各部门相应编制了国家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编 制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地还结合实际编制了专项应急预案和保障 预案【4 j 。国内应用最早的应急信息系统是城市灾害应急系统。地震、市政、火灾、 交通等方面都先后建立的应急信息系统,支持指挥、调度和社会联动等。 国家环保总局于2 0 0 5 年1 月公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包含水、 气、危险化学品、有害废物、外来物种入侵、农村生态环境、核与辐射等多方面 内容,各地环保局也相继完成本地环境应急预案。2 0 0 3 年底,国家环保总局建立 了以监测和监察为主的环境反恐应急系统,随即各地环保部门先后启动了当地环 境应急系统建设。在应急系统的支持下,国家总局自2 0 0 4 年来与江苏、河南等地 环保局举行了应急演练。2 0 0 5 年1 1 月的“吉化”苯污染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中国家 环境应急系统也发挥了作用。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基本形成, 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1 7 1 1 1 6 1 但是,我国目前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绪论 我国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缺乏有效的应急管理规划和计划,以单 项防控为主,有待向综合防控、预警应急管理发展。缺乏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 综合协调核心部门和协调合作机制,虽然国家环保总局于2 0 0 1 年底成立环境应急 与事故调查中心( 现为环境监察局) 0 8 1 ,但编制和经费有限,缺乏技术装备和 专业技术队伍,应急能力远不能满足需要。我国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有效预警尚 无显著进展,信息交互也不够畅通,现行的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暂行办法 执行不力。信息技术对环境污染事故处理的支撑不够。发达国家已有完备的信息 系统,并加强信息的统一和共享。而我国存在信息管理的条块分割和信息资源的 分散,集中表现为目前环境保护信息质和量上的严重缺陷:一是单一性,源于环 保部门的、单纯的环境管理的信息相对较多,相关部门和行业、社会、经济等方 面的“大环境”信息太少:二是零散性,许多信息零星分散,未经集中整合;三 是随意性,“数出多门”、“各自为政”,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四是迟缓 性。信息采集传输滞后,时效性差。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系统才刚起步, 满足基本信息传输和查询,但缺少全面、开放的基础数据库,技术支撑体系落后, 与先进的数据挖掘、3 s 技术结合不够,与以信息技术实现完善有效的环境风险评 估、预测预警等急迫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川【8 】【1 6 1 7 】【纠 1 3 本文主要工作 本文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 介绍了近年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安全形势、国内外应急管理机制: 分析了提高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信息化能力的必要性。 ( 2 ) 介绍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性和危害;并分析国家和地方在环境 应急处置工机制的基本内容,尤其是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直接承担环境应急 处置任务中的具体流程。 ( 3 ) 结合环境安全监管及应急处置的实际工作需要,着重对突发性环境事 件应急处置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进行探讨。从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流程管理、 空间展示的角度,对系统平台的软硬件搭建、业务系统开发、数据库建设、g i s 支撑平台建设等部分提出了设计方案。 ( 4 ) 介绍了系统原型建设及应用情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分析 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分析 2 1 突发性环境事件有关概念和特性 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 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 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突发 环境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 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 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分为三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和辐射环境污染事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包括重点流域、 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等。环境应急指针 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 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 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2 4 】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某种物质或能量的介入,使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能够引 起环境污染的物质被称为污染物。污染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 发展过程,当某种能造成污染的物质的浓度或其总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 产生危害,环境就受到了污染。环境污染既可由人类活动引起,如人类生产和生 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也可由自然的原因引起。环境保护中所指的 环境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环境污染的类型,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 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按污染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 理污染;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以及噪声污 染、辐射污染等: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 和生活污染等;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围分,又可分为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局 部性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环境污染事件中最为剧烈一种,直接威胁人 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其危害制约着生态平衡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呈现的主要特性有:0 9 - 2 3 1 2 5 】 2 6 】f 3 8 】 ( 1 ) 事前未知。多数突发性环境事件具有未知性特征,没有较为明显的预兆 或征兆,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途径,往往突然发生、来势凶猛,有很大的偶然 性和瞬时性,导致公众和政府部门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难以全面了解事件发生的 真正原因,在较短时间内无法及时地应对与处理,影响对事件发展的态势及结果 做出正确分柝与判断。 ( 2 ) 形式多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类型多,涉及众多行业与领域,就某一 类事故而言,所含的污染因素也比较多,其表现形式也多样化,在生产的各个环 节均有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可能。如有毒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处置 i o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分析 过程中都有可能引发污染事故。 ( 3 ) 人为造成。突发环境事件发生虽然由人为和自然因素交织一起发生作用, 当通常直接引发事故的是人为原因,尤其是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频繁发 生,升值人为因素还会加剧突发性环境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与危害。 ( 4 ) 危害严重。突发性污染事故在瞬时内大量泄漏、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如 果事先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在很短时间内往往难以控制,因此其破坏性强,不仅 会打乱一定区域内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国家财产的巨大 损失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 5 ) 处理艰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涉及的污染因素较多,一次排放量也较 大,发生又比较突然,危害强度大,处理这类事故必须快速及时、措施得当有效。 因此,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比一般的环境事件的处理更为艰巨与复杂,难 度更大,对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应急能力提出很高要求。 2 2 国家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 4 】要求“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 提高政府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预案强调“以人为本, 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积极预防、 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 突发环境事件按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i 级) 、重大环 境事件( i i 级) 、较大环境事件( i i i 级) 和一般环境事件( i v 级) 四级。环境事 件应急组织体系由应急领导机构、综合协调机构、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指挥机 构、应急支持保障部门、专家咨询机构、各级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机 构和应急救援队伍组成。采用分级响应机制,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地方政府全 面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环保总局及国务院相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协 调支援。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响应过程如下:【2 4 1 1 2 7 1 1 事前预防。各级环保部门应开展污染源、放射源和生物物种资源调查、 突发环境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完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研究开发并建立环境污染扩散数字模型,开发研制环境应急管理系统软件。 2 事中处置。 ( 1 ) 应急响应。i 级响应时,环保总局开通与突发环境事件所在地应急指 挥机构的通信联系:立即向环保总局领导报告,必要时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及 时向国务院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情况和应急救援进展:组成专家组分析情况;派出 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调集事发地周边 地区专力量增援。省级政府参照i 级响应程序,结合实际,自行确定应急响应行 动。需要有关应急力量支援时,及时向环保总局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请求。 ( 2 ) 信息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分析 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 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 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监管单位、负责确认 环境事件的单位、各级人民政府按事件等级在限定时间内向上一级相关部门报 告,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 3 ) 指挥协调。根据需要,有关部门会议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通知有关 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各应急机构接到事件通报后,立即派人赶赴现场, 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 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实施先期 处置,控制事件态势。专家组对事件信息分析、评估,提出处置方案、对策和意 见,指导应急分队进行处理与处置。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主动提供应急救援 相关资料 ( 4 ) 监测与处置。环境应急监测分队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地区环境应急 监测,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根据监测结果,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 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根据综合结论,迅速、 坚决采取有效控制污染措施,并跟踪实施效果。现场处置人员配各相应的专业防 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现场应急救 援指挥部负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 离;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 5 ) 信息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 确引导社会舆论。 ( 6 ) 应急终止。满足应急终止条件后,由现场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 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 终止命令。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应急指挥部应根据上级指示 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 7 ) 评价总结。有关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 题的重复出现。编制环境事件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上报。由环保总局组织有 关专家,会同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应急过程评价。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 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 2 3 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急处置分析 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当地环境安全的统一监管职责【2 4 】l 2 7 1 ,具体管理 各类污染源,直接面对环境污染事故,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企 业非正常排污( 如偷排、漏排等) 或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故时,污 染物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排放,极容易引发大范围生态环境破坏,造成严重的环境 安全后果。当地环保部门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装备,在第一时间迅 速赶赴现场,完成污染监测、分析污染源,分析污染严重程度等任务,并对处置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分析 措施提出建议,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为公安、消防、交通、水利等部门联合完成 污染控制及消除提供支持p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和省级环境应急管 理总体上是一种宏观管理,以场外应急指挥为主,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是整个 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中的核心【3 0 】。地方环保机构的应急管理机制具有详细具体、 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见图1 【3 9 1 ) 。以重庆市为例【3 2 】,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急 处置过程由以下内容组成: 1 预防与应急准备 ( 1 ) 编制预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各重点工业污染源或危险源必须 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预案针对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编制,除界定应急救 援活动的责任、功能、目标,还要包括具体的应急组织及相应职责、应急装备要 求、信息联络的方式及联系人、具体的应急措施和步骤、抢救方案、配套预防方 案等。预案的措施和步骤应容易记忆、可操作【2 9 3 6 】。 预案基本结构可由一个基本预案和功能( 职能) 设置、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 ( s o p s ) 和保障支持系统四部分组成。基本预案可称“领导预案”,其主要内容 包括最高行政领导承诺,基本方针政策,主要分工职责、任务与目标、基本应急 程序等。功能设置分预案中要明确从应急准备到应急恢复全过程的每一项应急活 动中,各相关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和目标。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 s o p s ) 主要是针 对每一个应急活动执行部门,在对具体风险源进行某项或某几项具体应急活动 时所规定的操作标准,这种操作标准包括一个操作指令检查表和对检查表的说 明,一旦应急预案启动,相关人员可按照操作指令检查表,逐项落实行动 3 0 】 3 1 】 3 6 1 。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 s o p s ) 对现场处置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可按图2 模板 编制【矧。 图2 特定风险源应急处置程序模板 风险源处置预案 1 风险源基本情况 1 1 风险源面积,行业属性等 1 2 产品、产量、危险品用量、储存良、平面图等 1 3 位置、周边地理要素、气象、河流、排污口等 1 4 缓冲区分级、方位、单位、居民点 1 5 n 染物排放量等 2 危险日标确定( 危险品仓库、工艺环节的某一工段等) 3 危险目标确定 3 11 号目标的潜在危害( 事故敏感因子如雷击等、事故目标位置、主题要素描述、场景发生想象如 爆炸等:产生的化学污染物质解决过程中的污染物及去向) 3 22 号目标的潜在危害( 事故敏感因子如雷击等、事故目标位置、主题要素描述、场景发生想象如 爆炸等;产生的化学污染物质,解决过程中的污染物及去向) 4 应急监测预案 411 4e l 标的应急监测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分析 4 1 11 号目标大气应急监测预寨( 预案选项) 4 1 11 应急监测对象和监测项目的确定( 设想场景、预案选项、监测对象如大气环境、污染物、 浓度等:根据厂区的危险品的情况确定危险品监测项目等) 4 1 1 2 应急防护范围的划分( 气象条件,浓度计算、缓冲区大小等) 4 1 13 布点方式与范围( 气象条件、浓度计算、缓冲区大小、风玫瑰、采样点、周囝要素如居 民点、饭店、风景区等) ) 4 i 1 4 采样方法、分析方法及采样频次( 危险品采样方法、标准要求等) 4 1 21 号目标的废水应急监测预案( 预案选项) 4 12 1 应急监测对象和监测项目的确定( 设想场景、预案建项、监测对象如水环境,污染物、 浓度等、根据危险品的情况确定危险品监测项目) 4 1 2 2 应急防护范围的划定( 水文条件、污染扩散计算) 4 1 2 3 布点方式与范围( 由流速、扩散范围确定) 4 1 2 4 采样方法、分析方法及采样频次( 危险品采样方法、监测时间间隔及其他预案选项) 其他项目 5 应急监铡实施 5 1 接报( 时问、地点、污染隋况) 5 2 现场监测( 仪器、人员、监测位置) 53 人员防护( 危险品应急防护方_ ;去等) ( 2 ) 应急机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以“1 2 3 6 9 环保举报受理中心” 为平台的当地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受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投诉、下级环保 部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或新闻媒体、领导交办等其它有关突发环境事件的 信息;启动预案,指挥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和发布突发环 境事件信息:协调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指导或组织突发环 境事件处置后对应急预案的后评估工作。 ( 3 ) 人员保障。环境监测、监测等部门执行2 4 j 、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名 单应按规定式样完整填写,并定时( 如每星期五1 7 :3 0 分前) 报环境应急指挥中 心。值班人员联系电话保持2 4 小时畅通。值班人员名单上报后有变化的,应在变 化前一天上报。建立由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熟悉本地区污染防范特点的资深人 员组成的专家库。专家采取聘用制,定期( 如每年) 更新。 ( 4 ) 装备保障。配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保证随时 能正常使用。常用应急设备主要包括防化服、正压式呼吸器、气体快速监测仪、 废水快速监测仪、g p s 卫星定位仪、摄像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交通工具、 辖区内特征污染因子的监测设备等。 3 接警与处理。“1 2 3 6 9 环保举报受理中心”2 4 小时受理环境污染投诉、处 理等信息。接线员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详细询问和准确记录相关信息, 并立即向当日值班长报告。值班长初步确定突发环境事件的级次,并向当日值班 领导报告,提出启动相应级次应急预案的建议;同时通知相关部门。 4 启动预案与出警。值班领导同意后,值班长启动事发地应急预案;向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分析 应人员发出出警指令。启动市级专家库,通知有关专家赶赴现场。立即上报事故 信息,直致上报国家环保总局。应急值班领导、应急值班执法人员、应急值班监 测人员在相应时间内完成准备工作并出警。 5 成立现场处置机构。应急人员到达环境事件现场后,成立现场处置指挥 部,下设现场处置组、现场监测组和综合协调组。 ( 1 ) 现场处置指挥部由环保部门领导组成。负责环保部门现场处置的指挥、 调度工作;执行环境应急指挥中心的指示、命令;收集、掌握突发环境事件有关 信息,提出现场处置建议及对策;向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应急处置情况;作出 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措施的决定。 ( 2 ) 现场处置组主要由环境监察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拟定突发 环境污染事故现场调查方案;开展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现场调查;根据现场处置及 调查情况进行污染程度预测;会同专家提出控制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人员保护 的对策和技术建议;协调处理当事人双方的污染纠纷赔偿事宜;执行现场指挥部 的其它决定。 ( 3 ) 现场监测组主要由环境监测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拟定突发 环境事件现场应急监测方案;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及时向现场处置指挥部报告环 境事件现场监测数据;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预 测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腈况和污染物变化情况,提出下一步消除和控制污染危害 的建议意见;执行现场指挥部的其它决定。 ( 4 ) 综合协调组主要由环境执法人员、监测人员及其他部门人员和专家组 成。负责收集和汇总现场处置组、现场监测组现场处置的相关信息;提出下一步 消除和控制污染危害的建议意见;起草有关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情况的报告; 提供现场处置所需的后勤保障;执行现场指挥部的其它决定。 6 现场处置。现场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应按以下规定进行: ( 1 ) 在政府现场指挥部未成立前,迅速作出先期处置措施的决定,果断控 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 2 ) 积极协助政府、事件责任主体或其他部门快速组织、实施消除和减轻 污染危害的措施等; ( 3 ) 合理布控监测点位,迅速开展现场监测。重点布控突发环境事件地点 及周围生活饮用水源地、人口绸密区和其它敏感区域; ( 4 ) 协助事件责任主体及时通报可能受污染危害单位、居民或毗邻地区环 境行政主管部门; ( 5 )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初步调查情况,结合气象、水文等资料,及时 预测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程度,积极向政府提出现场处置的建议。 ( 6 ) 及时开展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调查工作; ( 7 ) 需要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或技术支持的,现场处置指挥部必须立即向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分析 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及政府报告。 7 信息报告。按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信息报告。 8 事后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置结束后,事发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应协调处理当事人双方的污染纠纷赔偿事宣;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后评 估,完善各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造成不 良后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以及其它有关规定执行;涉嫌犯罪的,移 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分析 图1 市级环保机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 投诉、信息受理 0 值班长信息处理 一股投诉司能发生的环境事件 上 立即启动环境事件预 ,上上 警机制 按一般因安全、交通等引发立即向市局当日值 投诉处的环境污染事件,立班领导报告,提出启上上 理程序即通知涉及统一监动相应级次应急预 视情况作 指令事 处理 管职责的部门案的建议 出是否通发地环 知相关人保执法 员作好出 人员现 警准备的 场调查 上 决定 核实 市局值班领导同意后,一般或较大污染事件启动事发地应 一l 一 是 忌坝集t 亘待天巧架事件届功争友地;一】巾缴耻总坝篥 否 占、 ,0j 、r 解除l按一般 事发地政府和市l 抛级次的值班人员ij 专家库 警报 投诉程 级相关部门 l 发出出警指令 i 序处理 l 现场处置 0上0上上 上 先期控合理布协助政府、事件根据现场开展环协助事件责任主体及 制或切控监测责任主体或其他境污染时通报可能受污染危 断污染点并开部门消除和减轻情况进行 事故调 害单位、居民或毗邻地 源展监测污染危害的措施 查 区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污染程度 f r 争一一 言息报送环境污染事故结果处理 ,上 向政府和上一级环保部门报告信息发布 图示: 接警与处理 一1 一 启动预案 一一 现场处置 一 信息处理 平台总体框架 3 平台总体框架 3 1 需求概述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如重大污染事故) 后,环保部门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根据掌握的污染源监管信息分析污染状况,采取措施切断源头,组织监测污染成 分,控制污染物扩散,疏散周围群众等。突发性事故的应急行为非常复杂,包括 对时间、地点和人员,以及对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的一系列应急对策。实际应急的 应急处置是由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处理组成的密不可分的连续整体【加1 ,并 以预防为主。事前控制应是基于结合排污申报、排污许可、污染源自动监控等工 作环节,动态监管污染源及污染排放情况,防范异常情况污染源及污染排放的动 态监管。事中应急反应是发生事故时,整合环保系统信息资源,采取正确的、有 针对性的反应措施。事后处理包括总结升级预案,对责任人进行经济、行政,直 至法律责任的处理【3 4 】 3 5 1 【3 7 】【帅1 。在严峻的环境形势下,环保部门迫切需要将环境 污染事故应急管理逐步从过去重视已发生事故的处置向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 后处理全过程环境应急管理转变,实行综合的环境安全管理。 为了把各执行机构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环境安全监管和应急处 置,环境应急处置信息平台需要具备以下服务功能: 1 以公共网络资源和内部业务网络为依托,为数据传输、指令交互、信息 获取提供畅通的网络通道。 2 以统一的环境数据库为基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环境管理提供全面 的数据支支撑。 3 以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为载体,实现环境信息综合应用和空间展示, 为应急处嚣提供空间辅助决策支持。 4 以高效的业务系统为手段,实现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从“从生到死”的 全过程管理,提高对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能力。 5 以装备齐全的指挥系统为平台,有效地协调前、后方工作,使得指挥畅 通、处置得力。 3 2 设计目标 整合硬件、网络、数据和应用等多种成分,构建污染源数据传输、处理、使 用的信息体系,形成集污染源监管业务、自动监控、应急指挥于一体的综合信息 平台,实现数据协作共享、信息服务信息等有机整合在一起,为实施连续、全面、 高效的环境安全监管和突发性环境事件的有效处置提供信息支撑和信息技术手 段。 平台总体框架 3 3 主要设计思路 1 以流程化方法将正、逆向污染控制业务流程整合为电子工作流,形成透 明和可监督的业务体系; 2 采用数据大集中、应用大集中的模式,以大型关系数据库整合管理海量 环境数据,物理数据和逻辑数据的分离; 3 依托电子政务网和公共通信网构建环境网络,在统一网络传输通道上加 载环境信息数据,满足环境监管、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和向社会发布环境信 息的需要。 4 园8 5 的环境信息与空间相关,所以在g i s 平台支撑下,在全要素矢量地 图上加载各类环境数据,支持业务带图运行。 5 系统架构遵循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开放性和兼容性的原则、标准化和 规范化的原则、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可扩展性和可维护的原则。 3 4 总体架构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信息平台由一个环境数据中心、两级环境网络、三个 支撑体系、四大应用系统组成。如图3 所示,平台总体层次结构如下: 1 i t 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平台、服务器平台、系统软件g u l 2 3 6 9 及应急指 专用设备等; 2 数据层:包括数据中心数据库、l d a p 目录服务和其他异构系统。数据中 心由基础数据库和生产、协作、决策和服务数据库组成: 3 组件层:包括工作流引擎、g i s 引擎、数据集成引擎和应用集成与数据交 换服务( w e bs e r v i c e s :u d d i w s d l w s f l s o a p ) ; 4 应用层。由g i s n 务平台、污染源监管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1 2 3 6 9 应急指挥系统组成; 5 接入和服务:通过网络链路完成数据传输及发布 6 系统管理:包括业务流程的管理、业务规则的管理、业务活动的监控、 对外业务交往管理等; 7 保障体系:包括标准规范、安全体系和运维体系等。 本文着重阐述具有环保行业应用特点的环境基础数据库和应用层各系统的 相关内容。 平台总体框架 外部传输 应用层 图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信息平台总体架构图 协作单位现场处置 p d a 、电话、网站、显示屏等l iiiiiiiiiii 统一接入 服务渠道 磊匡垂垂重垂亘垂氢 茹磊匡垂垂垂叵亘亘亘重重虱 ) 蓐疃 j 匠亟叠至亟至亟 系统总体设计 4 系统总体设计 4 1 基础网络架构 环保系统的网络由“环保内网”、“环保业务网( 环保外网,下同) ”和“公 众服务网( 互联网) ”三部分构成,其中,“环保内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康教育公众咨询方案
- 学校拼音考试试题及答案
- DB65T 4338-2021 玉米产区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 活动1 策划方案巧编排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安徽版八年级上册-安徽版2018
- DB65T 4447-2021 羊粪有机肥机械化制作技术规范
- 农业绿色转型背景下2025年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报告
- 有关音乐的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邮政综合考题题库及答案
- 城东科四考试题型及答案
- 第16课 我的“冬奥会”(三)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龙教版2018八年级上册-龙教版2018
- GB/T 3810.14-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4部分:耐污染性的测定
- GB/T 26567-2011水泥原料易磨性试验方法(邦德法)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专利挖掘工作概述课件
- 癫痫的急救与护理课件
-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实施方案课件
- 【高等数学练习题】兰州交通大学专升本自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加速康复在肝胆胰外科的应用课件
- 【完整版】锁骨骨折护理查房课件
- 大学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 大学植物学1细胞
- GB∕T 35320-2017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应用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