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V开”的句法语义分析及“开”的虚化探索.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V开”的句法语义分析及“开”的虚化探索.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V开”的句法语义分析及“开”的虚化探索.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V开”的句法语义分析及“开”的虚化探索.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V开”的句法语义分析及“开”的虚化探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V开”的句法语义分析及“开”的虚化探索.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 学科专业: 申请人: 指导教师: 论文类型: “v 开刀的句法语义分析及“开 的虚化探索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孙鹏飞 吴为善教授 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v 开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v 开”的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法化分析及比较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 文首先对“v 开结构的共时平面进行全面的描写,把动词后的“开 分为结果 义、位移义和起始义,并用动词的“有界 和“无界区分了动词后“开”所表 示的几种意义。在对“v 开 结构进行语义分析时,采取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 则,找出“v 开结构隐性的语义内容和显性的句法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 对“v 开中“v 的语义特征的分析,列出了能够进入“v 开结构的动词的 类,并力图找出“v 开 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形式上的标志。因此,具有很强的 可操作性。 接着本文对“v 开的句法特点和“v 开 所在句式进行分析。我们从归纳 旬式的意义入手,对“v 开所在句式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同时,我们找出了一 些形式特征,使得每个类在形式上都有所区别,做到了形式和意义相互验证,从 而进一步考察了“v 开刀结构中“开的意义和性质。 同时本文从历时的角度入手,运用语法化的研究方法,探讨了“v 开”结构 的产生和发展演变的规律,接着描写了“v 开 结构中“开”由词汇意义向语法 意义发展的过程,并尝试从认知角度对“开 的虚化动因和虚化限制动因加以分 析。我们认为“v 开 结构中“开 从动作结果义到位移义再到起始义,是句法 位置的改变和隐喻的结果。 最后本文对“v 开结构中“开一意义相关或相近的结构进行比较,如“起 来 、“上 等。我们认为“开不论表示结果义、位移义还是起始义,都受到了 “开 的空间意象的制约。所以虽然“开”、“起来、“上都可以表示起始义, 但三者功能不完全相同,也不能相互替代。 关键词:共时;历时;语法化;认知;隐喻 s u b j e c t :t h es y n t a c t i ca n ds e m a n t i ca n a i y s i so f“vk a i 刀s t m c t l i a n dt h es t u d yo fg r a n l m a t i c a u z a t i o no f“l 【a i m a j o r :l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a p p u e dl i n g u i s t i c s c a n d i d a t e :s u np e n g f i e i s u p e r v i s o r :、uw e i s h a n p r o f e s s o r 耐p eo f ,i h e s i s :r i - h e o r yr e s e a r c h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t a k e s “vk a i ,s t m c t u r ew h i c hi su s e d 仃e q u e n t l yi nm o d e mc h i n e s e 鹋s u r v e y i i l gd b j e c t ,i n c l u d i n gs y n t a d i c 觚a l y s i s ,s e m a n t i ca n a l y s i s ,g r a m m a t i c a l 锄a l y s i s 姐dc 0 m p a r a t i v e 柚a l y s i so f vk a i ” b a s e do nt h ep r c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 ,t h i s p a p e rh 嬲蛆0 v e r a ud e s c r i p t i o no ns y n c h r o i l i cs t u d yo f “vk a i ,a n dd i v i d e “k a i ” i n t ot h r c eb a s i c m a n t i ct y p e s :t h er e s u l tm e 锄i n g ,t h ep o s i t i o n m o v e m e n tm e a n i n g 如dt h es t a nm e 姐i n g w bd i s t i i l g i l i s ht h ed i 疵r e n tm e 觚i n g so f l ( a i ”b yu s i i l gt h e “b o u n d e d ”a i l d “u n b o u n d e d ”o ft h ev e r b b a s e do n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f b n na n dm e a n i n g i n t e 铲a t e d ,w ef i n do u t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f e l a t i o nb e 铆e e nd e e ps e m 觚t i cc o n t e n t s 锄ds u r f a c cs y n t a c t i cs t m c t u r e a n dw ed a s s i f yt h et y p e so ft h ev e r bw l l i c ha r e s u i t a b l ef j d rt h e “vk a i ”s t n l c t u r c w ba l s 0t r ) ,t 0f i n ds o m ef b m 脚m a r kt h a t “vk a i i 1 1 d i c a t e dd i 骶r c n tm e a n i n g s s 0 ,i tc 强b eo p e m t e d e a s i l y t h e nt h i sp a p e r 锄a l y z e st h es ) r l l t a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觚ds e n t e n c cc o n f j g i l r a t i o no f “vk a i ,w es t a n 自r o mt h em e 姐i n go ft h es e n t e n c ec o n f i g l l r a t i o n 趾dc l a s s i f yt h e s e n t e n c c n f j g i l r a t i 0 f “vk a j ”w ef j n ds 咖ef b 珊a 1c h 觚圮t e d s t i cw 1 1 i l ew e d a s s i f y ,锄dw et r yt om a k ec v e r yc a t e g o r ) rd i f :f e r e n tf m mo t h e r sb yt h e i rf o 衄s w r e c h e c kt h ef o 衄龃dm e a n i n gf 如me a c ho t h e r ,t h e nw eh a v eaf u n h e rr e s e 砌o nt h e m e 锄i n g 卸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vk a j ” m e 加w h i l e ,舶mt h ed j a c h r o n i c 孤舀e ,t h j sp a p e rd i s c l l s s e dt h er e g u l 撕t yo ft h e a p p e a r a n c e 龃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 “vk a i ”s t n l c t u r e a n dd e s c r i b et h ep r o c e s so f “v 勋i ”w h i c h 舶mt h eb a s i cm e a i l i n gt 0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m e a n i j l g ,姐d 、时t 0 卸a l y z et h e 野皿m a t i c a la n dl i m i t e dm o t i v a t i o n so f vk - a i ”f r o mt h ec o g l l i t i v e 柚d c w et l l i n kt h ec h a n 百n go f s y n t a xp o s i t i o na n dm e t a p h o ra r et h er e a s o n sw h y “k a i ”c a n b ee v o l v e d 舶mt h er e s u l tm e a i l i n gt 0t h ep o s i t i o n - m o v e m e n tm e 卸i n ga n dt h es t a j t m e a n i n g f i n a l l y w ec o m p a r et h em e 卸i n go f “vk a i ”w i mo t h e rr e l e v a n ts t r u c t l l r e s ,s u c h 硒“q il a i ,“s h a n g ”,a n ds oo n w et h i n ka l lo ft h et h r e em e a n i n g so f vk i a r e l i m i t e db yt h es p e c i a l i m a g e s o ,a l t h o u 曲a no f l 【a i , “q il a i ,s h a n g ”c 卸m e a j l s t a n ,t h e ya r ed i f ! i 沁r e n ta n dc a nn o tb er e p l a c e db y0 t h e i 苫 k e yw o r d s :d i a c h r o n i c ;h i s t o r i c a l ; 伊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 ;c o 印i t i o n ;m e t a p h o r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 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弘嘏乌伊 训,g 年岁月l 牛日 学术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本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所有对本论文的商业利用必须得到上 海师范大学的同意和授权。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零引言 零引言 o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开 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用的动词,在句中可单独做谓语;“开 也经常 跟在一个动词性成分后,我们记为“v 开”,可以表示结果、位移、起始等意义。 这种用法使用的频率非常高,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动补结构。由于使用频率高,有 些“v 开 结构已经凝固为一个动词了,如“离开、想开 等。有些“v 开”虽 然没有凝固成一个词,但“v ”与“开 之间的关系已经相当密切,具体表现为: 时态助词“着、了、过 不能插入其中而要放在其后,语气的停顿也要在“v 开 之后。在“v 开 结构中,有的“开意义比较具体,有的已经相当抽象;有的 “开 意义在空间域,有的已经从空间域转向时间域。具体看来,“v 开结构 中“开 的虚化程度不等,“v 和“开 关系的紧密程度也不同。虽然“v 开刀 结的表现形式、用法和意义非常复杂,但学界对“v 开 结构中“开 的研究较 少,如:吕叔湘( 1 9 8 0 ) 、刘月华( 1 9 9 8 ) 、孟琮( 2 0 0 5 ) 等都对“v 开中的“开 的语法意义做了简单的分类和粗略的描写,但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我们认为学 界对“v 开 结构个案研究较少的原因可能是认为“开 的语法化程度不是很高, 所以还没引起充分的注意。但实际上“开”跟在动词后作补语有其独特的特征, 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共时平面对“v 开 结构进行全面的描写, 用动词的“有界 和“无界”区分了动词后“开刀所表示的几种意义。同时从历 时角度探索“v 开 结构中的“开的虚化过程,并尝试从认知角度对“开”的 虚化动因和虚化限制动因加以分析。 o 2 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论文中“v 开结构中的“v 一包括:单音节动词、双音节动词和 极少数能进入此结构的形容词。第二,我们把“v 开结构中的“开 分为结果、 位移、起始三种意义,但我们并不否认结果中存在着位移现象,位移义也可以表 零引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示结果。只是表结果义“v 开 中的“v 一般都是非持续性的、短暂性的动词, 是有界的,有界动词加上“开 以后,所表示的动作在时间上不但有一个起点, 而且有一个内在的自然终止点,如:“切开”、“解开”,尽管也会有位移,一般由 于时间短,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凸现的是结果。而“走、跑、爬、逃”等位移动 词大都是持续性的,加上“开”后也有一个起始的参照点,但没有固定的方向, 也没有内在的自然终止点( 或者说终止点是任意的) ,因而是无界的。尽管也是 一种结果,但更凸现的是位移的过程,所以在这点上我们把结果义和位移义做了 区分。 o 3 研究状况的简介 0 3 1 对趋向补语的研究 趋向补语早己引起语言学家和学者的关注,已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层 次、多角度的研究与探讨,涉及到了趋向补语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对趋向动词 性质界定的研究,如范晓( 1 9 9 1 ) 、陈昌来( 1 9 9 4 ) 、刘广和( 1 9 9 9 ) 、张谊生( 2 0 0 0 ) 、 卢英顺( 2 0 0 1 ) 等;有对趋向补语意义的研究,如孟琮( 1 9 9 9 ) 、房玉清( 1 9 9 2 ) 、 史锡尧( 1 9 9 8 ) 、邱广君( 1 9 9 5 ) 、刘月华( 1 9 9 8 ) 、刘广和( 1 9 9 9 ) 、陈昌来( 1 9 9 4 ) 、 邢福义( 1 9 9 4 ) 、张国宪( 1 9 9 5 ) 、卢英顺( 2 0 0 1 ) 、高顺全( 2 0 0 1 ) 等;有对带 有动趋式的句子结构的分析,如范晓( 1 9 9 1 ) 、陈昌来( 1 9 9 4 ) 、刘月华( 1 9 9 8 ) 、 张伯江( 1 9 9 6 ) 、陆俭明( 2 0 0 2 ) 等;还有对动趋式偏误的分析、对动趋式补语 习得顺序的研究、对动趋式的配价的研究、对与趋向动词结合的动词或形容词 的研究等。另外,对趋向补语研究的方法上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有的利用 三个平面理论进行研究,也有利用配价理论、认知理论等进行研究。上述研究 中对“v 开”也都有涉及,但未展开讨论。为行文简洁,不一一烦引。 o 3 2 对。v 开一的个案研究 综观前人的研究,对“起来 、“下来、“下去 和“上一的研究非常多,但 对“v 开”的个案研究较少,主要有赵元任、吕叔湘、刘月华、孟琮、王国栓等。 0 3 2 1 关于“v 开一结构的共时描写 ( 1 ) 赵元任的分类 赵元任( 1 9 6 8 ) 把“开 分为及物和不及物两类,但不是我们研究的范围, 对于“v 开 结构,赵先生有所提及,也认识到“v 开 结构可以表达不同的意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零引言 义,但没有进行准确的分类,仅以符号( 一一) 说明所指的方向“分开 、“推 展开 ,这类“开 做动词后的补语。同时也列举了少量的几个例子。如:开。 ( 补) 站开分开闹开了说开了。 ( 2 ) 吕叔湘的分类 吕叔湘( 1 9 8 0 ) 把“v 开 中的“开 分为五种意义:第一类表示人或动物 随动作分开。没有宾语时,开有时可以换成开来,意义不变。如:把箱子 打开( 来) 我好容易把他俩劝开了。第二类人或动物随动作离开。如:请站开 一点,留出条路来要坚守工作岗位,不能随便走开。第三类表示事物随动作展 开。没有宾语时,“开有时可以换成“开来 ,意义不变。如:这首动人的民歌 很快就传开来了流行性感冒在这里蔓延开来了。第四类比喻清楚、开阔,只和 “说、想、看等少数动词结合,“开 不轻读。如:还是把事情说开好看得远, 想得开。第五类表示动作开始,兼有放开不受约束的意思。动词和“开刀中间不 能加“得、不一。如:一见到亲人他就哭开了冻得他哆嗦开了。 ( 3 ) 孟琮的分类 孟琮( 1 9 8 7 ) 把“v 开 结构中的“开 的意义分为三类:1 ) 表示分离、 放松。如:别让他们吵了,把他们拉开城门关得很紧,冲不开。2 ) 表示进入状 态。如:她跑出去淋开雨了他一个字一个字地描开了。3 ) 表示容纳。如:这么 多家具一间房可盛不开。 ( 4 ) 刘月华的分类 刘月华( 1 9 9 8 ) 把“v 开”结构中的“开 分为三种意义:趋向义、结果义 和状态义,主张从“v 开”的动作趋向基本义引伸出基本结果意义“表示分离、 分裂 与非基本结果意义等四小类,其中再非基本结果意义和实现动作结果的主 观条件或客观条件有关,所以常以可能式的形式出现。如:床太短,伸不开腿。 结果意义再虚化就是状态意义,表示动作或状态在时间上的展开、延伸,进入了 一个新的状态,与空间无关。如:有的闷喝,有的猜开了拳。 0 3 2 2 关于“开 的意义的历时演变 太田辰夫( 1 9 5 8 ) 指出“开作为表示离开或分开的后助动词大约在唐代开 始使用,如:“见说耕人又凿开 。“开跟在动词后又可以表示动作不受拘束自 由施行和广泛传播的,但这种用法似乎时代相当晚才产生。如:倘若传扬开了, 3 零引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反为不美。 志村良治( 1 9 9 5 ) 认为“开”在唐末助词化了,表示打开、扩张、离开等义; 当用于“征帆遂吹开( 李白诗) 时,构成使成式复合词;出现在“行开教化期 君是( 杜牧诗) 时,“充分地做一的意思变强了,而在“春风爱惜未放开 ( 郑谷牡丹) 中则表示“充分开放 的意思,这些用法成为后来“开 表示 无拘束地充分扩展义的基础。 刘月华( 1 9 9 8 ) 认为趋向补语的各语义之间,有一定的引伸关系,由动作本 身所指的基本义到动作的自然结果的基本结果意义,其次是非基本结果意义,然 后再进一步引伸到不涉及空间的时间语义,作为比较抽象的状态义。整个补语 “开”的语义发展是:趋向意义 ( 基本与非基本) 结果意义 状态意义,趋向 意义完全在空间域,结果意义有空间域也有时间域,至状态意义完全是时间域。 王国栓( 2 0 0 3 ) 提出“开 在唐代以前还是作一个动作动词,“开”在唐代 用在动词后做补语最初用来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义则到宋代才出现,最后引申 出状态义。而且王国栓认为状态义不是由结果义引申而来的。但王国栓并没有详 细描写,更没有进行解释。 综观前人研究,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注意到“v 开 结构中“开 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但只是进行简单的罗列,没有进行深入详尽的描写,也没有 进行意义上的分类,更没有指出各意义之间的引申关系。如:赵元任、孟琮、吕 叔湘等。第二种是注意到“开”的不同意义之间有引申关系,但没有进行准确的 分类,也没有解释。如:太田辰夫、志村良治等。第三种既对“v 开中“开刀 进行细致的分类,也注意到各意义之间的引申关系。如:刘月华、王国栓等,但 都没有对这种引申关系做出解释。 所以综观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1 ) 大多数文献都是对趋向补语的整体研究,缺乏对“v 开 的个案研究。 2 ) 以往对“开 的结果义和趋向义的区分过于模糊、笼统,且说法不一。 3 ) 以往研究只是注重事实的描写,缺乏有说服力解释。 当然,更重要的是以上对于“v 开一中“开一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问题是怎样来区别“v 开中“开一的不同的意义? 这些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零引言 不同的意义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不同的意义会不会影响到“开 或“v 开 的同一性? 会不会因此而影响到构成不同的句式,从而影响到我们的教学和 使用?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另外,我们还想从对外汉语教 学的角度来说明“v 开 的多义性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 过程中,如何教才能让留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我们立足于已有的研究基础上, 力求对“开 的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o 4 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 o 4 1 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方法 本文尝试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v 开 的共时表现加以描写,并运用认知语法及语法化的理论思想与方法,对“开的 虚化历程及其动因进行解释,研究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1 ) 意义与形式相结合。 ( 2 )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 3 ) 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 4 )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 o 4 2 语料来源 ( 1 ) 孟琮等( 1 9 9 9 ) 编写的汉语动词用法词典。 ( 2 ) 相关专著与论文中列举的有代表性的例句。 ( 3 ) 来自网上搜索,如北京大学语料库、g o o g l e 等。 5 第一章“v 开”的语义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v 开 的语义分析 “v 开”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很常见,但对于“v 开中“开 的语法意义, 学界研究较少,只有吕叔湘、刘月华等少数语法学家对其语法意义进行过归纳, 如:吕叔湘( 1 9 8 0 ) 把“v 开 中的“开 分为五种意义:第一类表示人或动物 随动作分开。没有宾语时,开有时可以换成开来,意义不变。第二类人或 动物随动作离开。第三类表示事物随动作展开。没有宾语时,“开 有时可以换 成“开来 ,意义不变。第四类比喻清楚、开阔,只和“说、想、看等少数动 词结合,“开不轻读。第五类表示动作开始,兼有放开不受约束的意思。动词 和“开”中间不能加“得、不 。刘月华的分类则更为精细,把它分为三种意义: 趋向义、结果义和状态义。我们认为“v 开 中“开”的语法意义大致包括三种: 结果义、位移义、起始义。本章主要从共时角度对“v 开 的语义类型与“开 的语义分化进行描写和加以分析。 1 1 “v 开刀的语义类型 先看一组句子: ( 1 ) 他摸索着朝前走去,一把椅子挡住了他,他将椅子搬开,继续往前走 ( 余华夏季台风) ( 2 ) 瑞宣本打算在巷口等一会儿,听巡警一说,他只好走开。( 老舍四世 同堂) ( 3 ) 山矿子弟学校年仅15 岁的杨艳同学患白血病需治疗费8 万元的消息传 开后,该公司职工家属纷纷捐款,现已收到捐款7 万余元。( 人民日报1 9 9 5 9 5 ) ( 4 ) 二人约好先分开,一左一右,边打边进,在与一排会合的集结点会合, 一同进攻。( 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 ( 5 ) 您瞧您,事儿说开了不就完了? ( 王朔无人喝彩) ( 6 ) 韵梅没有回过头来瞧小叔子,却扑倒在妞子身上,大声哭开了( 老舍 ( ( 四世同堂) ( 7 ) 这间屋子十个人也住开了( 吕叔湘( ( 现代汉语八百词) 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v 开”的语义分析 经我们考察发现1 7 中“v 开 是不同的几个类,其中 ( 1 ) 类似“搬开 的有:踢开、甩开、引开、抛开、拿开等 ( 2 ) 类似“走开 的有:跑开、逃开、飞开、走开等 ( 3 ) 类似“传开 的有:散开、蔓延开、流传开、流行开、传播开等 ( 4 ) 类似“分开 的有:裂开、张开、睁开、扯开、拔开、解开等 ( 5 ) 类似“说开的有:想开、看开、说开等 ( 6 ) 类似“哭开的有:哆嗦开、嘟囔开、闹开、哭开、聊开、骂开等 ( 7 ) 类似“住开 的有:坐开、站开、放开、铺开、住开等 所以不难看出,同样是“v 开结构,却是几个不同的小类,所表达的意思 不相同。刘月华( 1 9 9 8 ) 把“v 开结构中的“开 的意义分为三类:趋向义、 结果义和状态义。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不够准确,因为刘月华认为“趋向义是指方 向义,表示人或物体通过动作在空间的移动方向。 但实际上“开 不像其它趋 向动词,它不能与“来和“去 构成动趋式结构,而且既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 有明确的立足点,所以我们在刘分类的基础上,把它分为三类:( a ) 表示动作 达到一定的目的,取得一定的结果,简称结果义,如上例的“分开类、“说开 类和“住开一类;( b ) 表示人或事物的离开,简称位移义,如上例的“传开一 类、“搬开 类和“走开 类;( c ) 表示动作开始并继续下去,简称起始义,如 上例的“哭开 类。而且在顺序上做了调整,因为刘月华认为趋向义在结果义之 前,而我们在调查语料中发现,“开 的结果义和古汉语中动作动词“开力的意 思基本相同。而“开的趋向用法则出现的较晚,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是结果义在 前,位移义在后。 1 1 1a 类:表结果义的。开一 其中又细分为表具体的结果义和表抽象的结果义。 ( 8 ) 两人提心吊胆的象看唐代名画似的把那张戏报展开。( 老舍赵子日) ( 9 ) 书摆开了,还要不要书架? ( 吕叔湘( ( 现代汉语八百词) ( 10 ) 上回李应买来的羊肉,把刀刃切钝了,也没把肉切开。( 老舍( 老张 的哲学) ( 1 1 ) 我似乎想开了,一个中国人何苦替猫人的事动气呢。( 老舍猫城船) ( 1 2 ) 既然大家把话说开了,那也没事了( 王朔痴人) 7 第一章“v 开”的语义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例中的“展、摆、切 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动作,加上“开 后表示具体动作所造成的结果,是具体结果义,而“想、说”则是相对抽象的动 作,和“开组合后,“开 的意思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表示“清楚、明白 的抽象结果义。 1 1 2b 类:表位移义的“开一 ( 13 ) 她连蹦带跳地一阵叫骂,那家伙爬起来,傻乎乎地笑了笑,跑开( 赵 先知一位打工姐的血泪作家梦) ( 1 4 ) 孙七没再出声,眨巴着近视眼走开。( 老舍四世同堂) ( 1 5 ) 他明白,日本挨炸的消息已经传开了。( 老舍四世同堂) 例( 1 3 ) 、( 1 4 ) 中的“跑 和“走”都是位移动词,和“开一组合后,“开一 凸显了“位移义力,虽然例( 1 5 ) 中的“消息 的“传开 也是一个抽象的动作, 但“开 的意思没有发生改变,只不过例( 1 3 ) 、( 1 4 ) 指的是具体事物的位移, 而例( 1 5 ) 指的是抽象事物的位移,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把它分为“具体位移义 和“抽象位移义 。 1 1 3c 类: 表示起始义的。开一 ( 1 6 ) 大利哆嗉开了,眼睛冒着一股冷火。( 老舍哀启) ( 1 7 ) 韵梅没有回过头来瞧小叔子,却扑倒在妞子身上,大声哭开了( 老舍 四世同堂 ( 1 8 ) 他那诡计多端,十分贪婪的脑瓜儿,又琢磨开了。( 老舍鼓书艺人) 上例中的“哆嗦、哭、琢磨”都是持续性动词,“开”跟在其后都是表示动 作的开始并持续。 1 2 “v 开刀的语义类型与动词的类 1 2 1 结果义“开一的语义特征与动词的选择性 1 2 1 1 结果义“开 的语义特征 具有结果义的“开一与动词语义特征的同现关系比较复杂,如下例: 1 ) a 裂开、张开b 展、摊 c 盛开、转开d 想开、看开 a 、b 、c 、d 四组中的“开 都具有结果义,同时这类动词都具有凸显【+ 结果】、 【位移】、卜一持续】的语义特征,但是它们的下位语义特征是不同的。如下所述: 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v 开”的语义分析 a 组中的动词都具有“分裂”的语义特征,如分开、裂开、张开等都是指一 个物体分裂为两部分。 b 组中的动词都具有“舒展的语义特征,如摊开、抖开、展开、舒展开等。 c 组中的动词都具有“容纳的语义特征,如盛开、转开、摆开等都是表示 在一个空间能容纳物体或动作的施展。 d 组中的动词都具有“彻悟 的语义特征,如想开、看开等都表示清楚、彻 悟的意思。 根据以上对a 、b 、c 、d 四组用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出与结果义“v 开” 相关的动词的下位语义特征,即【+ 分裂】、【+ 舒展】、【+ 容纳】和【+ 彻悟】。所以 我们用【+ 分裂+ 舒展+ 容纳+ 彻悟】来表示结果义“v 开中v 的下位语义特 征,由具有【+ 分裂+ 舒展+ 容纳+ 彻悟】语义特征的动词构成的“v 开 一般 具有结果义,也就是说,有凸显【+ 结果】、卜位移】、【- 持续】语义特征的“v 开” 一般具有结果义。 1 2 1 2 结果义“开 与动词的选择性 一般来说,结果义a 类只具有结果义,不具有趋向义和起始义。我们把可 进入这类的动词称为v a 。v a 的语义特征是【+ 结果】、【_ 一位移】、【一持续】,下位 语义特征是【_ - 位移,+ 分裂舒展容纳彻悟,一动态持续】。v a 的语法特点是: 带上补语“开 后不能受表示空间源点的介词词组修饰,带上补语“开 后可以 用“没没有 来否定,不能带表示动态持续的“着 ,不能受副词“在 的修饰。 这类动词常见的有: a 表“分裂 意义或可使物体“分离、分裂的动作行为的动词: 分、咧、裂、张、绽、呲、睁、隔、掰、掀、撩( 衣服) 、打( 门) 、开、启、 解、扒、踢( 门) 、裁、剪、切、撬、劈、砸、烫、破、炸、翻、叉、劈、迈、 撇( 嘴) 等 b 表“舒展 意义的动词: 展、舒展、舒、摊、抖等 c “空间容纳 意义的动词: 盛、施展、转、摆、铺等 d 表示“清楚”、“撤悟”意义的动词: 9 第一章“v 开”的语义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想、看、说、挑( 话) 等 1 2 2 位移义“开一的语义特征与动词的选择性 1 2 2 1 位移义“开的语义特征 “v 开是否具有“位移义,取决于v 的语义特征,如下例: a 走开、跑开、逃开b 移开、搬开、抛开 c 传开、流传开、流行开 a 、b 、c 三组的“开”都具有“位移义 。a 是自主位移,即施事者发出某一 动作,在这一动作过程中,施事自主位移。b 组是致使位移,即施事发出的动作 致使受事发生位移。c 组可能是自主位移也可能是致使位移,一般说来这种位移 都是抽象的位移,但不论是自主位移还是致使位移,立足点可以明确也可以不明 确。我们可以把这些动词的共同语义特征提取出来,概括为【+ 位移】、【一结果】、 【- 持续】的语义特征,只有具有【+ 位移1 、【- 结果】、卜_ 持续】的语义特征的动词 构成的“v 开 才具有趋向义。 1 2 2 2 位移义“v 开 与动词的选择性 b 类只具有位移义,不具有结果义和起始义。我们把可进入b 类的动词称为 v b 。v b 的语义特征是【+ 位移】、卜一结果】、【_ 持续】,其下位语义特征是【+ 位移, 一分裂舒展容纳彻悟,一持续】。 的语法特点是:带上补语“开 后大都可 以受表示空间源点的介词词组修饰,带上补语“开 后可以用“没没有来否 定,不能带表示动态持续的“着”,不能受副词“在的修饰。这类动词常见的 有: a 表示躯体或物体运动的动词: 走、溜、跑、逃、离、绕、闪、让、躲、避、脱、挣脱等 b 表“分散”、“蔓延 意义的动词: 散、传、流传、流行、推广、蔓延等 1 0 1 2 3 起始义搿开一的语义特征与动词的选择性 1 2 3 1 起始义“开 的语义特征 起始义的“开表示动作开始并继续下去,因此其中的动词表示的动作必须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v 开”的语义分析 是可以持续的,这类动词的语义特征是【+ 持续】、【_ 结果】、【位移】。如下例: a 说开、讲开、骂开b 盘算开、琢磨开 c 哆嗦开、闹开 a 组中的动词都具有【+ 有声】的语义特征,b 组中的动词都具有【+ 思维】的语 义特征,c 组动词都具有【+ 持续】的特征,而且三组动词都具有【+ 动态持续】的特 征。所以我可以把表“起始义一的“v 开 中v 的下位语义特征概括为【+ 有声 + 思维+ 动态持续】的动词。只有具有这些语义特征的动词构成的“v 开 才具 有起始义。 1 2 3 2 起始义“开”与动词的选择性 c 类只具有起始义,不具有结果义和位移义。我们把可进入c 类的动词称为 v c 。v c 的语义特征是【+ 持续】、【结果】、卜一位移】,其下位语义特征是【- 位移, 一分裂舒展容纳彻悟,+ 动态持续】。v c 的语法特点是:可以带表示动态持续 的“着,或者可以受副词“在的修饰,带上补语“开”后不能受表示空间源 点的介词词组修饰,带上补语“开 后一般也不能用“没没有 否定。这类动 词常见的有: a 表示有声动作的动词: 讲、聊、骂、谩骂、喊、批( 评) 、审、唠叨、挖苦、训、议论、安慰、猜、 哭、嚷、聊、嘟囔、讨论等 b 表示思维活动的动词: 盘算、琢磨、乱( 心理) 、计划等 c 一般动作动词: 吃、反对、哆嗦、闹、研究等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开刀前面动词搭配的不同会造成“开 所表示意义的 差异,表示结果义、位移义和起始义“开 前的动词的语义特征也是相互排斥, 我们把上述总结列表如下: 分裂,舒展,容纳广彻悟位移动态持续 语义类型 结果义+ 第一章“v 开”的语义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位移义 + 起始义+ 1 3 “v 开刀结构中“开刀的语义图解 下面以语义范畴与例句、图示来说明动词后“开的语义,通过下表我们可 以发现:“开的位移是从参照点离开,方向有单向、双向和多项。单向位移的 有表趋向义的“开 和表起始义的“开,双向位移的是表具体结果义的“开 , 多项位移的是表“舒展”、“容纳 的具体结果义和抽象结果义的“开”,由此也 能大致看出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下面的章节我们会详细讨论。 义类图示例句 a 白移 动作使人或物体离开起点 他倒是没显得太失望,笑着 跑开了 ( 孙倩吉卜赛天使) b 他移 位移义 他移开桌子,用锄头一气掘 o 起四块大方砖,蹲身一看, 照例是黄澄澄的 ( 鲁迅白光) 1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v 开”的语义分析 1 表示分离、分裂他的嘴唇很薄,并上就成一 道线,张开就露出一口洁白 具体结 好看的牙来 果义( 老舍( ( 无名高地有了名) 一o 一 2 表舒展、容纳 。 小风展开红旗,斑斑点点全 t 是勇士们的签名 ( 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 o 一 这间房五个人能住开吗? (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 上 词) 她没有熟人,无人可商量, 回到自己房里哭开了( 老 o 一 舍二马) 起始义表起始义的“开”和表 趋向义的“开”一样,都是 从静止到开始并继续。 t 今天咱们得说开了,非说不 可!( 老舍二马) 抽象结 o 一 原本不清楚的状态通 果义 土 过言语交流,理出头绪、弄 清事理。 第一章 “v 开”的语义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4 “v 开 的歧义形式和类的交叉 由于“开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v 开 也就可以具有不同的格式语义, 同时也就避免不了歧义形式的出现和类的交叉。如下例: 1 4 1a c 类:既表结果义又可以表动作的起始义 ( 1 9 ) 今天咱们得说开了,非说不可! ( 结果义) ( 老舍二马) ( 2 0 ) 她还没来得及开口,二奶奶就说开了。( 起始义) ( 老舍鼓书艺人) 例( 1 9 ) 中的“开”表示“清楚、明白的意思,是抽象结果义,而例( 2 0 ) 中的“开 表示“动作的开始并持续”,是起始义。 1 4 2b c 类:既表位移义又可以表动作的起始义 ( 2 1 ) 偶尔没爬开,绊到了她们的脚上,她们摔了盘子高叫一声:闹鬼啊! ( 位移义) ( 王小波2 0 1 5 ) ( 2 2 ) 那小孩又在地上爬开了( 起始义) ( 老舍猫城记) 例( 2 1 ) 中的“开 和位移动词“爬 组合,表示位移义,而例( 2 2 ) 中的 “开则表示“动作的开始并持续 ,是起始义。 1 4 3ab c 类:既可以表结果义也可以表位移义还可以表起始义 ( 2 3 ) 听到没人回应,他拉开了传染科的门。( 结果义) ( 晓雷路遥故乡行) ( 2 4 ) 他看梅子生气了,急忙把她拉开( 位移义) ( 王朔无人喝彩) ( 2 5 ) 为了争着在女教官面前表现,他们俩在买单的时候拉开了( 起始义) ( 卜金宝武警女教官异国竞风流) 上例( 2 3 ) 、( 2 4 ) 、( 2 5 ) 、中的“开 分别表示“具体结果义”、“位移义” 和“起始义。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虽然一般来说“v 开一所表示的意义是清晰的,但也不 可避免有歧义现象的出现,如a c 类是歧义格式,既可以表示结果义,也可以表 示起始义。b c 类也是歧义格式,既可以理解为位移义,也可以理解为动作的起 始义。ab c 类是一种三重歧义格式,既可以理解为具有结果义,也可以理解为 具有位移义,还可以理解为可以表示动作的起始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歧义现 象只有在特殊的语境中才会产生,单独就“v 开而言,我们想到的是它最常用 的意思,是零语境的,所以一般不会产生歧义。 1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v 开”的句法分析 第二章“v 开刀的句法分析 前面一章我们从共时角度对“v 开 的语义类型与“开”的语义分化进行描 写和加以分析。为了进一步说清楚“v 开 结构的复杂性,本章将对“v 开”的 句法特点和“v 开 所在句式进行分析,从句式体现的意义给其分类,力图找出 各类意义所在句式的句式特点,加以区别。 2 1 “v 开一的句法功能 “开 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十分频繁,用法也非常丰富。它既可以单独做谓语 也可以跟在动词后做补语构成“v 开 结构。这时“v 开”的主要功能是做谓语, 而发展到现代汉语阶段,“v 开的句法功能进一步发生了分化。在现代汉语中 “v 开 既可以做谓语还可以充当补语和定语。例如: ( 1 ) 扇贝的外形像一把打开的折扇,它的闭壳肌晒干后就是一种名贵的海 珍品一一干贝。( 人民日报1 9 9 5 9 5 ) ( 2 ) 他又吓得跑开了,但这一次还没跑到马跟前( 张承志黑骏马) 例( 1 ) 的“打开 做定语,例( 2 ) “跑开 做补语。 由于“v 开”的主要功能是做谓语,而充当定语和补语属于下一级的句法功 能。因此,充当定语和补语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我们下面主要讨论“v 开 作谓语的情况。“开一跟在“v 后构成“v 开 结构在句子中做谓语,这一点 和其他趋向动词相同,但能出现在“v 位置上动词的特点也不尽相同。例如: ( 3 ) 祥子看着那些钱洒在地上,心要裂开。( 老舍骆驼祥子) ( 4 ) 大赤包亲手给他们煮了来自英国府的咖啡,切开由东城一家大饭店新 发明的月饼。( 老舍( ( 四世同堂) ( 5 ) 记者领到要去的单位,接待者往往说还有事要忙,不能奉陪,就匆匆 走开( 人民日报1 9 9 5 9 5 ) ( 6 ) 阿林刚刚念完了公报的第一段话,记者们便急不可耐地跑开,抢着去 发稿了。( 丁刚诺贝尔文学奖的新得主谢默斯 ( 7 ) 您瞧您,事儿说开了不就完了? ( 王朔无人喝彩) 第二章 “v 开”的句法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8 ) 我似乎想开了,一个中国人何苦替猫人的事动气呢。( 老舍( ( 猫城记) ( 9 ) 大利哆嗦开了,眼睛冒着一股冷火。( 老舍哀启) ( 1 0 ) 姑娘笑了笑,又不客气地嚷开了,( 吕雷火红的云霞) 上例“开前面的“v 可以分为四类,例( 3 ) 中的“裂 、例( 4 ) 中的 “切都具有【+ 分裂】的语义特征,例( 5 ) 中的“走一、例( 6 ) 中的“跑一都 具有【+ 位移】的语义特征,例( 7 ) 中的“说 、例( 8 ) 中的“想都具有【+ 言 说思维1 的语义特征,例( 9 ) 中的“哆嗦、例( 1 0 ) 中的“嚷 都具有【+ 动态 持续】的语义特征。 从与“v 开 所搭配的名词性成分看,“v 开 的主语一般是有生命的的客 体,“v 开的宾语一般是非处所名词,作受事宾语。从“v 和“开”之间的 关系来看,虽然句法上“v 是结构的重心,“开 是补语,但在语义上,“开打 起着更重要的作用。“v 开一结构中的“v 表示“开”的方式。 2 2 “v 开一的句法、语义分析 2 2 1 “v 开一所在句式表示动作行为对施事或受事所造成的结果 这类句子的特点是:在动作影响下,施事或受事达成了某种结果或目的。具 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表示具体的结果义,又分三个小类:( 1 ) 表示“分离”、 “分裂”。( 2 ) 表示“舒展 、“分散”。( 3 ) 是表示空间是否能容纳某物体或容许 某一动作施展,多用于可能式。第二类表示抽象的结果义,这类“v 开更着重 强调动作完成后主体的状态,“v ”只和“想、看、说”等少数动词结合,表示 “清楚、“彻悟 的含义。 2 2 1 1 动作的结果使主体自身或受事由“接触 的状态到“分离 、“分 裂 。 某物在动作未发生前是两个物体接触的状态,由于物体自身动作的结果导致 “分离”、“分裂 或者主体动作的结果使得受事分开或分离,这类动词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