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b s t r a c t i n t h i st h e s i s ,t a l k e da b o u tt h a ti nt h ef i r s th a l fo f2 0 t hc e n t u r yh o wb l a c ka n dw h i t e w o o d c u td e v e l o p e di ng e r m a n ya n dh o wi m p a c t e dc h i n e s ew o o d c u t c h i n e s em o d e m w o o d c u tb e g a ni nt h e2 0 t hc e n t u r y , 3 0 s b e f o r et h i st h ew o o d c u tw e r ej u s td u p l i c a t e s ,h a s n o tm a n i f e s t e dw o o d c u t sc h a r mt r u l y t h i sp e r i o di sa ni m p o r t a n tp e r i o dt h a tl e a r n e d f r o mf o r e i g nw o o d c u t sal o ta n dd e v e l o p e di t so w nd i s t i n c t i v e a tt h i st i m e ,t h es h a r p s o c i a lc r i t i c i s mg e r m a n yb l a c ka n dw h i t ew o o d c u th a ss h o w ni si nl i n ew i t ht h en e e d so f c h i n e s es o c i e t ya tt h a tt i m ea sw e l la sw o o dd e v e l o p m e n t b l a c ka n dw h i t ew o o d c u to f t h ep e r i o do ft h eg e r m a no r i g i n a l ,i ng e n e r a l ,h a v eak e e np o w e ro fa t t e n t i o nt oh u m a n s u f f e r i n g , p a s s i o n a t ea n ds t r o n ge x p r e s s i o n i n t r o d u c e db yl ux u n ,t h eg e r m a n yb l a c k a n dw h i t ew o o d c u tc a m ei n t oc h i n a , a n da f f e c t e dt h es t y l e so fb l a c ka n dw h i t ew o o d c u t i nc h i n ag r e a t l y w h i c hs t r o n g e s ti n f l u e n c e di sk a e t h ek o l l w i t z k o l l w i t zs u f f e r e do fi t s o w ns ot h a tt h ew o r k sh a da p a r t i c u l a r l yf e e l i n g so fa n g e r a n dak i n do ff i 曲t i n gs p i r i t s o t h ew o r k sc a na r o u s ec h i n e s e ss y m p a t h ye s p e c i a l l y h e rw o r k sa r ef u l lo fl o v eo ft h e l o v i n gm o t h e rt os h o wl o v i n gc a r ef o rt h ec o m p a t r i o t , a l s ol i k ed a g g e rs h a r p l ys t a b b i n g p a i ne n e m y s oh e rw o r k sm o s ta d a p t e dc h i n a ss o c i a lc o n d i t i o na tt h a tt i m e c h i n e s e a r t i s t sd e e p l yi n f l u e n c e db yh e r t h ec h i n e s ei n i t i a lp e r i o dm o d e mb l a c ka n dw h i t e w o o d c u tw o r k sm u c hi n f l u e n c e db yk o l l w i t z c h i n a sa r t i s t sa r en o tf u l l ya c c e p t a b l et o t h ek o l l w i t za n do t h e rg e r m a ne x p r e s s i o n i s ta r t i s t sb l a c ka n dw h i t ew o o d c u t , b u tt h e c h o i c ew a sa b s o r b e d ,a n ds l o w l yi n t e g r a t e di n t ot h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c l e m e n t c h i n a se m e r g i n gw o o d c u th a de n r i c h e dt h eg e r m a nb l a c ka n dw h i t ew o o d c u tt e c h n i q u e s ; d e l a y e di t sl i n g u i s t i cf o r m ,l a n dt h eg e r m a nb l a c ka n dw h i t ew o o d c u ti nc h i n ag o tan e w l i r e c r e a t e dt h en e wr o a do fc h i n e s em o d e mw o o d c u t k e y w o r d s :t h ef i r s th a l fo f2 0 t hc e n t u r y ;g e r m a n yb l a c ka n dw h i t ew o o d c u t ;k a e t h e k o l l w i t z ;t h ee m e r g i n gw o o d c u t :s t u d ya n dl e a r n 目录 r l llll r l lf f l ff ljl lfljl y 17 3 4 2 3 8 弓f 言1 第1 章德国该时期的整体状况2 1 1 德国的社会状况、表现主义诞生的背景2 1 2 德国该时期的主要版画家及作品3 1 2 1 凯绥珂勒惠支3 1 2 2 其他表现主义画家4 1 3 德国版画的题材内容及主要技法5 1 4 德国黑白木刻在当时及后来的影响”6 第2 章中国该时期的整体状况、受到的影响 8 2 1 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中国社会对新型版画的需要8 2 1 1 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版画状况8 2 1 2 中国当时对德国黑白木刻的需求,新兴版画的兴起9 2 2 中国的主要版画家及作品1 0 2 2 1 国统区版画家及作品1 1 2 2 2 解放区版画家及作品1 3 2 3 中国新兴木刻的题材内容及主要技法1 4 2 4 中国新兴木刻对中国后来版画发展的影响1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 8 2 0 2 1 2 2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2 3 引言 引言 2 0 世纪初,德国是发达国家,经过了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已经得到了很好 的发展。而中国仍然是一个刚刚打开国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战争给予了这两 个国家以共同点,社会主义给予了这两个国家联系的纽带。反战者存在于被侵略被 压迫的国家,同时也存在于侵略者的国家。虽然被压迫的原因不完全相同,受苦难 的原因不完全相同,但是被压迫的事实,受苦难的事实是相同的。这就是共同点。 所以珂勒惠支会在我国引起那么大反响,所以我们也拿起木刻刀作为武器。被战争 的阴影所笼罩的人们,对艺术有着相同的追求。我们追寻着珂勒惠支的道路在前进, 我们学习苏联的写实,学习麦绥莱勒的讽刺。战争太过复杂,太过残酷。但是也正 是战争给予了我们与他们交流的机会。唯独这一点值得感谢。中国的现代木刻已经 发展了7 0 余年。而打开中国现代木刻大门的正是德国木刻,其对中国的重要性可见 一斑。中国对德国木刻学习借鉴的过程也是中国木刻自身发展的过程。通过重新研 究这一过程,可以启发学习借鉴的方式方法。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有真正的创新,但 更多的是将别人的东西改良再造而得来新东西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如何去学习借 鉴,才能真正地学会创新。研究中国现代木刻的开端与德国木刻的影响,可以为中 国当代木刻的出路提供些启发。 青岛人学硕1 :学位论文 第1 章德国该时期的整体状况 1 1德国的社会状况、表现主义诞生的背景 2 0 世纪上半叶的德国与中国一样,处于总体混乱短期安定的状态。德国与周边 国家战乱不断。一战的失败带给了德国萧条的社会经济和精神状态。而不久后二战 爆发,战争的阴影继续笼罩着德国。然而即便是作为侵略方,战争所造成的伤痛也 并未有所减少,人们在不断的失去亲人,朋友。一种压抑苦闷的情绪始终盘旋在人 们心里,即便是被胜利冲昏头脑,即便是被独裁信仰所洗脑,这种情绪依然存在。 这种情绪不失为孕育表现主义的温床之一。这是一种整体情绪上的间接影响。而更 为直接的影响便是国内不断发生的革命。在德国,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产生已 久,在这一时期里矛盾依然激烈,因而各种革命起义等事件不断。在此期间有一位 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但影响了德国的工人们,也影响了著名版画家珂勒惠支,并从一 张深邃有力的黑白木刻中影响了中国的版画家们。这位革命家名为卡尔李卜克内 西。想必听到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有一副很有分量的黑白木刻曾在我国流 传,题目就叫做纪念李卜克内西。珂勒惠支是一位直接受战争影响,用作品来表 现战争,来反抗战争的表现主义版画家。她对社会,对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关注胜 于其他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们。或许这算个特例,但也确实能说明战争阴影对艺术 家们的影响。德国表现主义就诞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诞生在这样一个乱世。 从精神及文化角度看,1 9 世纪的工业革命使得欧洲人们的总体意识趋向于科学 化。曾经统治着人们的精神文化以及艺术领域的宗教辉煌不再。人们不得不面临信 仰的危机。感情上得到的自由与困扰是同时存在的。感情的自由使得内心的苦闷、 噩梦被宣泄出来。这种苦闷的、噩梦般的精神首先在一位挪威画家的笔下显现出来。 蒙克担任了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把这种揭露扭曲现实的表达、强烈爱憎的风格送到 了德国。当人们失去了信仰的神明之时,便重新开始了对自己对人本身的认识。表 现主义画家们便是通过情感的表达来认识自己。1 9 0 5 年成立的“桥”社,1 9 1 1 年成 立的“青骑士是德国表现主义的两大重要团体。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在2 0 世纪 3 0 年代热忱地关心过中国文艺青年的命运,带有较多现实主义特征的女画家凯 绥珂勒惠支。而她也是影响中国最深的德国版画家。 2 第1 章德国该时期的整体状况 1 2德国该时期的主要版画家及作品 1 - 2 1 凯绥珂勒惠支 在中国,提到德国该时期的主要版画家,首当其冲的就是珂勒惠支。法国的罗 曼罗兰评价她说:“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 与平民的困苦与悲痛。 凯绥珂勒惠支是一位激进的女版画家,其作品坚韧而有 力,富有感染力。她对中国的版画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因为她的黑白木刻风格 特别尖锐具有战斗性;另一方面,她所表现的题材也深深地引起广大受苦难者们的 共鸣。她的一生开始于1 8 6 7 年的东普鲁士柯尼斯堡,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1 4 岁 开始学习绘画,而后于1 8 8 4 年进入柏林女子艺术学院,继而前往慕尼黑学习。1 8 8 9 年与为贫民服务的医生卡尔珂勒惠支结婚,1 8 9 8 年丌始在柏林女子艺术学院任教。 任教期间多次前往巴黎、意大利等地游历。1 9 0 9 年回国,为一个漫画杂志工作,而 此时凯绥珂勒惠已经是一位社会主义者了。在1 9 1 4 年的战争中,珂勒惠支失去了 她的小儿子。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的画风也由此开始了转变。从单 纯的激进愤怒,变为了悲愤。作品中饱含了深广的慈母之爱。此后她更加积极的参 加反纳粹活动而深受纳粹党人的迫害。希特勒上台后,她这位普鲁士学院的第一位 女性院士,被取消普鲁士学院院士的荣誉并禁止她的作品参加展览。晚年的珂勒惠 支生活更加凄凉,1 9 4 0 年丈夫去世,1 9 4 5 年参加二战的孙子也没有逃离阵亡的命运。 1 9 4 3 年她的住宅被炸毁,她离开了柏林到德累斯顿附近的一个小镇居住直到去世。 曲折的经历使得这位女版画家的内心格外坚强,她把一切愤怒与悲伤、希望与失望 都寄托在笔锋、刀锋之下,把这一切感情化作强有力的战刀和盾牌。给予敌人无声 的痛击,也给予友人默默的关爱。她的作品静穆而饱含气势,没有喧嚣和嘈杂,安 静纯粹。比如姐妹( 图1 ) ,幼小的两个孩子紧紧相拥,而目光却在透露出惊恐 之余还透露着深深的仇恨与斗志。她们彼此相依为命,畏惧而憎恶这个剥削压迫、 战火不断的社会。她们骨子里透着抗争精神,然而是无言的。没有呐喊,没有悲鸣。 默默的抗争着。还有战争组图之三豹母亲们( 图2 ) ,画面上呈现出山形的构图 凝聚着力量。母亲们的目光有恐惧、有坚强,孩子的双眼却闪烁着咄咄逼人的寒光, 一仿佛要消灭一切欺负压迫他母亲的敌人。而这一切都被凝聚了起来厂母亲们为了保一一一 护孩子而变得异常强大,为了保护这一份希望、这一份单纯。他们经历着痛苦、经 3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历着灾难,然而没有哭喊。依然是沉默。因为无言比有声更加有力。因为隐忍才能 保存战斗力,才能更有效地抗争。然而,这里面也透着一丝无奈,因为只能以这种 无言的形式来抗争,因为不能发言,因为不能哭喊。发言是被禁止的,所以用眼神 来交流足矣,同是苦难中的人们早已有了这样的默契;哭喊会显露出脆弱,所以不 能哭喊,不能在敌人面前示弱,沉默足矣。珂勒惠支就是这样一直以这种无言而又 犀利的画面来战斗的。她是版画家的同时也是一位社会主义者,她对现状的关心, 对战争、对苦难大众的关心直接表露于她的画面上。她的画面带有现实主义色彩, 而非单纯的抽象扭曲,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这也是鲁迅先生格外推崇她的原因。 鲁迅先生评价她是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 斗争。人物形象生动真实、用笔刚劲、单纯统一、富感染力。正因为她的作品非常 符合我国当时的需要,所以对我国版画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及影响。 图1 1 2 2 其他表现主义画家 图2 德国表现主义罩最具代表的还是“桥 社。很多美术史学家都不承认凯绥- 珂 勒惠支是表现主义,虽然她采用了表现主义的一些形式,但是真正地内涵却是批判 现实主义的。而“桥社则是正宗的德国表现主义领头人。这个团体成立于1 9 0 5 年, 是由德累斯顿理工学院建筑专业的学生基希纳、黑克尔、布莱尔和施米特罗特卢 夫发起的。他们追求创作时表现出个人趣味,表现自我而非再现客观。他们以夸张 变形的手法描绘了世l 日j 百态,笔下的人物总是透露出一些空虚,愁闷的神态。纳粹 上台后将其作品斥责为“颓废”。面对社会的不安定,战争所带来的阴云,如果说珂 4 第l 章德国该时期的整体状况 勒惠支是选择了站出来亲身感受最残酷的现实并予以回击,“桥 社则是选择了躲在 暗处从另一侧面来观察现实而非工f 视血淋淋的现实。或许是生活层面不同,他们和 珂勒惠支所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画面。他们所看到的,感受到的,表现出来的 是一种压抑。是种蒙在普通人生活中的阴云,是被战争和不安定的社会所扭曲的 人性。基希纳是“桥 社里最具才情,最敏感的一个。因为常年被疾病缠身,他的 作品中总带有一丝病态和痛苦。黑克尔则是“桥”社里比较冷静克制的一个。他的 作品不是那么奔放直接,而是给予那些过分洋溢的感情以充分又适中的表达。还有 施米特罗特卢夫,代表作有圣经题材系列,还有镜子前的姑娘( 图3 ) 等。“桥 社于1 9 1 3 年因内部意见分歧而宣告解散。“桥 社影响了德国北部,而在德国 南部活跃着的是慕尼黑成立的表现主义团体“青骑士一。提起“青骑士 ,其影 响比“桥 社更为深广,因为就是在这个团体里孕育出了一位世晃级大师 康定斯基。比起“桥一社的颓废气息,“青骑士 更多的是带有一份怪诞。因 为组成成员更加多元化,组织上更加自由,风格更加多样。而这两个团体对该 时期中国黑白木刻的影响并不特别明显。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图3图4 1 3 德国版画的题材内容及主要技法。 这一时期的德国版画家对中国影响最深刻的是凯绥珂勒惠支。珂勒惠支的作 品除了自画像外,其作品主要的内容是对战争的反抗,母亲们的痛苦等。从题材看, 一完全是对战争的正面反映。战争引起的痛苦,痛苦背后的坚强,、坚强所付出的沉重一一 代价。这些都是她的作品罩所反映出来的主旨。她的作品大都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 5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意义。这些对战争的反映既直接直白,又深刻且引入思考。她的画面构图大部分采 取居中形式,把画面重心放在画面的中心偏下,使得画面饱满而具有力度。而纪 念李卜克内西( 图4 ) 的构图有所不同,画面被描绘的群像所填满,而重点被放在 了右下角三分之一处附近。也就是黄金分割点的附近。画面渲染了一种被堵住胸口 般的压抑憋闷之感。同样作为群像,作品母亲们( 图2 ) 就是典型的居中构图。 这种如山形般的构图凝聚了一股力量。正是这种收缩感给予了观者爆发的想象。被 凝聚的力量越是聚紧爆发起来的力量也越大。这种互相紧抱的动态也体现出了人们 无助之感。因为无助,所以团结,以团结来凝聚力量,以力量来消除内心的恐惧与 无助,以力量来保护必须保护之事物。珂勒惠支喜欢用圆口刀和角刀。作品里人物 的刻画大体都是这两种刀法。落刀于板上如同落笔于纸上。充满了率性随意,却又 非常到位的表达出了严谨的结构。这一点其他表现主义画家们也是如此。德国表现 主义木刻大都刀法率真而表意到位。画面中有种畅快淋漓之感。跟珂勒惠支相比, “桥 社画家们的作品随意性更加明显。对人物造型的扭曲,对透视,对静物的变 形都是他们表达自我内心的手段。题材上,跟珂勒惠支直面战争不同。他们选择的 题材大都是人物肖像,生活场景,静物景物等。他们将对战争的反抗,在社会中感 受到的痛苦郁闷之情表现在创作作品上。他们通过扭曲人们熟悉的、平时看到的情 景,来揭示被扭盐的社会。技法上,罗特卢夫的角刀排线,平口残刀;基希纳的圆 口平口结合等都十分精湛并带有很强的个人风格。 1 4 德国黑白木刻在当时及后来的影响 德国表现主义源起自挪威画家蒙克。承袭了后印象对主观意识的强调,并发扬 光大。表现主义的一大功绩就是将木刻复兴了。木刻本身因为其特殊的语言具有很 强的表现力和装饰潜质。黑白木刻尤其强烈。因为黑白的强烈对比,造型上更为讲 究,更加具有探索性。表现主义将木刻复兴并革新了。颠覆了传统木刻的严谨,和 复制目的。将木刻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手段来对待。对阴线的大量探索运用,对刀 法的革新,乱刀残刀的运用,都是表现主义的巨大贡献。珂勒惠支就很擅长运用阴 刻线。作品如自刻像( 图5 ) ,双亲( 图6 ) 等都是阴线运用的典型。厚重的大 面积黑色基调加之看似无章法的充满激情的白色刻线,使得画面具有深沉雄浑的魅 力。珂勒惠支研究了阴刻线的运用,而基希纳则是研究了阳刻线。基希纳的作品很 6 第1 章德固该时期的整体状况 多都采用了阳刻线,杂乱而极具表现力饱含情绪的黑色线条以及若隐若现的残刀痕 迹使基希纳的画面丰富而生动,充满了感性和灵气。罗特卢夫的画具有装饰感。对 排线的运用与作品中装饰感的结合,是其重要贡献。另外,平口残刀的运用也具有 相当高的水准,尤其是在作品镜子前的姑娘( 图3 ) 中,残刀所产生的浅灰色调 非常到位。德国这一时期的黑白木刻几乎全是表现主义木刻。除了珂勒惠支是从正 面反映战争和痛苦以外,其余的版画家很少有对战争进行正面刻画。他们更加关心 的是身边的生活,从生活中的扭曲痛苦去折射战争。珂勒惠支因受到了战争的直接 影响而格外关注战争,从而直面战争。她生活在贫民中,所以画面里反映着贫民们 的苦痛。因为其性格刚烈,所以敢于批判现实,敢于怒喊。而“桥 社成员们大都 是学院里的学生。较之珂勒惠支,受战争的直接影响要小得多。所以描绘的都是些 战争的间接影响。浮躁不安的情绪,压抑苦闷的情绪,笼罩阴云的笑容等。他们的 作品中没有直接的斗争,而是身边的被斗争所影响的人们。这些作品成为一种独特 的风格被人们记住,也被一些人们学习。黑白木刻的魅力被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们重 新发掘出来以后,鲁迅先生看到了其闪光点,并且把这种对木刻的重新诠释带到了 中国,兴起了新木刻运动。 图5 7 图6 青岛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中国该时期的整体状况、受到的影响 2 1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中国社会对新型版画的需要 中国这一时期处于混乱动荡的状态,旧的体制被改变,艺术上的形式也需要改 变。因而对新型版画的需要显得十分迫切。鲁迅先生对德国版画的引进促成了新兴 木刻的飞速发展。 2 1 1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版画状况 中国从义和团的失败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开始迈入了2 0 世纪。接着,腐朽 的清政府在辛亥革命的炮火声中终结,封建社会结束。然而民主民国政权被袁世凯 篡夺。帝制被一时复辟也很快消亡。北洋军阀开始割据统治中国。1 9 3 7 年的卢沟桥 事变使得中国正式开始了抗日战争。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以及四年内战终于在二十世 纪上半叶末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体而言国内长期处于战争和混乱之中。 国内各种势力相互争斗,同时又面对着外敌的入侵。 中国当时的版画正处于转型时期,是从传统的复制木刻,从对古典国画的一种 复制,转变为具有强烈表现力社会批判力的新兴木刻的重要时期。1 9 2 9 年,鲁迅先 生就与柔石先生等人出版了一系列国外木刻作品集。1 9 3 0 年出版了德国木刻家梅斐 尔德的士敏土之图( 图7 ) 。这些都是对新木刻正式与观众见面的一种酝酿。直 到1 9 3 1 年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在上海举行,新木刻才首次在展览会上出现,会后还 出版了相关画册。这可以作为新兴木刻诞生的一个见证。新兴木刻是伴随着中国革 命一起成长的。其倡导人鲁迅先生就是为了中国革命而将新兴木刻引进中国,并为 之付出大量心血的。鲁迅先生认为“当革命之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 能办 ,另外,他认为木刻“是正合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 。而传统木刻基本上是 作为一种复制印刷手段存在的,刻与画是分离的,并往往是经过固定流程由作坊完 成。不适用于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而欧洲新兴的创作木刻正可以拿来为我国所用。 我国的初期黑白木刻主要吸收自德国与苏联,这也与鲁迅先生为引进黑白木刻做出 的巨大贡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 9 3 2 年,鲁迅先生举办了德国版画展览会。 1 9 3 3 年比利时画家麦绥莱勒的一个人的受难,1 9 3 4 年编选了苏联版画作品集引 玉集。直到1 9 3 6 年离世前还编选、编印了大量外国版画集如苏联版画集、凯 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选印俄国画家a 阿庚画,培尔那尔特斯基刻的死魂灵 8 第2 章中国该时期的整体状况、受到的影响 一百图等。在木刻萌芽之时,鲁迅先生还进行讲演,办木刻培训班,为各木刻展 览、各木刻书籍作序,并捐资赞助木刻协会。 图7 2 1 2 中国当时对德国黑白木刻的需求,新兴版画的兴起 中国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传统文人画的从容,西方古典主义的优雅是无法在 这样一个乱世站得住脚的。当时的中国需要的是如刀枪般犀利而又便于创作能广泛 传播的作品。创作木刻正是符合当时中国需要的艺术。一方面,中国有传统的木刻 艺术,有发展木刻的基础,不像油画等需要完全从零开始,人们也比较容易接受。 另一方面,木n $ 1 作简单传播广泛,表现力与感染力都十分强烈。这种犀利的匕首 般的艺术也正是当时所需要的。鲁迅先生敏锐的发现了这种新型木刻艺术的强大生 命力,从而将其引入中国。通过鲁迅先生的巨大影响力,创作木刻迅速在中国生根 发芽并成长起来,引发了新兴木刻的洪流。 为发展新兴木刻,鲁迅先生引进了大量的国外优秀版画作品。其中最多的还是 德国的黑白木刻。一方面受条件限制,一方面因表现力的强烈,最终黑白木刻成为 了这一时期传播和运用最广泛的版画表现手段。德国的黑白木刻从题材内容到社会 批判力度上都与中国当时的社会需要非常吻合。德国的黑白木刻作品里,最具影响 力的是珂勒惠支的黑白木刻作品。珂勒惠支的作品以反映战争所带来的苦难以及遭 受痛苦的人们的反抗精神为主。她的作品能得到中国人们这样巨大的共鸣,是因为 在精神上他们有着最为相似的苦难。虽然国家不同,但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是相同 的。去面对这种苦难的坚强以及去改变这种苦难的精神,是所有被战争残害的人们 9 青岛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共同需要。珂勒惠支的黑白木刻本身所具有的现实批判力和艺术表现力极强烈的 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鼓舞着人们去战斗。这正是当时中国最为需要的东西。鲁迅先 生通过引进国外尤其德国的黑白木刻作品让人们了解到了这些。在鲁迅先生的带动 下,社会各界人士都给予了新兴木刻很大的鼓舞和帮助。各艺术家们也都把目光投 向了黑白木刻创作。因而新兴木刻得以在战火中蓬勃发展。 新兴木刻开始于2 0 世纪3 0 年代。鲁迅先生引入国外创作木刻时中国现代木刻 便已萌芽。到1 9 3 7 年开始,中国现代木刻进入了成长期。中国的木刻版画家们在学 习借鉴国外优秀木刻作品及发展中国风格中摸索着中国现代木刻的道路。当时的黑 白木刻版画从其风格地区划分为了国统区和解放区两种。国统区的大多通过革命现 实主义手法来表现人们生活的苦难,对敌人的抗争等。解放区版画则以歌颂抗争的 胜利,人们的新生活为主。在解放区,革命圣地延安,有解放区版画的大本营 鲁迅艺术学院。从名字我们就能看出,鲁迅先生对中国革命以及木刻事业的影响之 深。与德国这一时期版画精神上的多分支不同,中国版画始终贯彻着统一的精神, 有着共同的目标。虽然带有很强的政治气息,但这种精神上的高度统一也不失为一 种强而有力的力量。 2 2 中国的主要版画家及作品 图8图9 在中国,新兴木刻从风格的不同可大体分为革命现实主义及表现主义两个流派。 而这两个流派的区分在中国木刻的萌芽期( 1 9 2 9 1 9 3 7 年) 比较明显。江丰、陈铁耕、 1 0 第2 章中国该时期的整体状况、受到的影响 罗清桢、黄新波、力群、曹白、段干青等人的作品倾向于写实的手法,研究光影, 明暗,体积等关系。而胡- jr i 、李桦、郑野夫等人的作品则具表现意味,更强调画 面本身的感染力,而非再现现实。萌芽期的木刻显得格外稚嫩却也不失拙趣。虽然 技法上,对人物的刻画上还带有稚拙之气但是感染力却并不低。而且这一时期也有 着一些至今都不失影响力的优秀作品。比如李桦的怒吼吧中国( 图8 ) 。画面所 表达出来的拼命抗争的力感,被绳索捆绑而扭曲的人物,怒吼之声似乎从无声的画 面传入我们的脑海。从沉默中爆发出来的怒吼,被压抑的怒吼,已经掩盖了技法上 的不完美。这种感染力不是来自技法的纯熟,而是精神的震撼。这一时期,国外的 木刻刚刚传入中国不久。国内木刻尚处于模仿学习阶段。个人风格还不明显。国内 流传的黑白木刻大体有苏联黑白木刻,德国黑白木刻,比利时麦绥莱勒的黑白木刻 等。但在总体上来说,版画家们学习较多的还是德国的黑白木刻。对于新兴事物来 说,中国的画家们对西欧、东欧黑白木刻技术的吸收已经算非常迅速了。萌芽期的 画家们也都小有所成。黄新波的版画对排线的运用有一定的认识。罗清桢的逆水 行舟是他该时期的代表,画面明暗关系,丰富感,动态都比较到位。胡一川的到 前线去( 图9 ) 也很有感染力。 从1 9 3 7 年开始到1 9 4 9 年,中国现代木刻进入了成长期。这一时期正是八年抗 战和四年解放战争的时期。因为战争使得木刻家们磨利了战刀,因为磨利了战刀木 刻家们才得以在战场上生存。萌芽期的木刻是以鲁迅为中心的,这位新兴木刻的倡 导者对木刻青年们有着绝对的影响力,而鲁迅先生离开了之后,木刻家们真正开始 了自我探寻的道路。纵观这一时期的美术史,版画可谓蓬勃发展。虽然这跟政治上 对木刻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木刻本身的生命力才是推动发展木刻事业的根本动力。 在这一时期,国内存在着国统区和解放区这样两个不同的地区。抗战初期,一大批 木刻家进入延安和各个抗日根据地,但仍有大批木刻家战斗在国统区。这一时期, 中国的黑白木刻已有了相对较成熟的风格和特色。德国黑白木刻以及其他国家版画 的影响依然明显。德国黑白木刻,尤其珂勒惠支的黑白木刻里所表现出来的反抗精 神,反战理念在中国此时的黑白木刻里也若隐若现。而在学习借鉴国外尤其德国版 画的同时,中国版画家已经开始对黑白木刻本土化的发展,和在黑白木刻里对中国一一 本身特色的融入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1 国统区版画家及作品 国统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桦、荒烟、王琦、汪刃锋、黄新波、黄永玉等。李 桦在战前就有了出色的成绩,怒吼吧中国标志了他木刻创作的第一个高峰。而他 的第二个高峰就是在1 9 4 5 至1 9 4 9 年间。代表作品有怒潮组画系列等。怒潮 组画是由挣扎( 图1 0 ) 、抓丁、抗粮、起义( 图1 1 ) 四幅作品组成的。前 三幅表现了“怒潮 的起因,而最后一幅则表现了“怒潮 的爆发。从人物造型, 画面技法上都比之前成熟了很多。人物结构更为写实,刻画更为精细。画面结构完 整、节奏铿锵、气势恢宏、激情饱满。从组画来看,既有充分的现实生活依据,又 有合理的想象和发挥。荒烟的创作精细独特。他以精细的木口木刻享誉中外。代表 作有末一颗子弹,描绘抗日战士以最后一颗子弹射向逃敌,场面壮观,刻画精细。 王琦的木刻题材广泛,而且从开始不久就能摆脱欧洲版画的影响并独具山城地域特 色的风貌。代表作有石工、洪流等。汪刃锋的木刻在风格上跟王琦有些相似。 而汪刃锋的作品题材更多的是表现受难者们的痛苦。并且带有更多的象征表现意味。 黄新波的版画在这一时期比起萌芽期来更加细致工整了。大量运用了排线,排点来 表现各种灰度。他的风格既是遵循现实主义道路的,同时又具有象征主义特色。代 表作有他并没有死去( 图1 2 ) 、卖血后( 图1 3 ) 、控诉等。章西匪与黄永玉 的作品可以算是这股革命洪流中的特例。他们表现的大多是一些生活小品。画面所 表现的内容是轻松的。这种带有装饰风格的构图,带有天真和诗意的意境给人以美 感。并不是他们不懂得人们的痛苦。相反,正因为痛苦才需要甜美的安慰,他们的 作品表现的正是这份甜美。另一方面,亦可以说明他们的个人风格强烈,所以学不 来那些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或许他们的作品才是最具民族代表性的。 图1 0图1 第2 章中国该时期的整体状况、受到的影响 图1 2 2 2 2 解放区版画家及作品 图1 3 解放区木刻运动是以延安为中心,以鲁艺为中心的。解放区版画是以古元和彦 涵所代表的“延安画派 为主干,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理论 指导的现实主义版画。题材上,解放区黑白木刻更多的是歌颂性的东西。歌颂斗争 的胜利,人们的生产建设,民主生活,土地改造等。在艺术表现上,一边扬弃欧洲 黑白木刻的表现技法,一边从民间学习。通过学习民间版画的技法,审美,使得新 兴木刻更能为一般大众所接受。解放区的艺术家们几乎每位都有着两种不同的风格, 一种充满艺术灵感的和一种接近民间年画、剪纸的。后一种带有政策观念的图解倾 向和概念色彩,作者个性的发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局限。这种就不多介绍了,主要 说下第一种风格。古元是解放区版画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铡草、离婚诉、焚 毁地契( 图1 4 ) 等。铡草一画曾被徐悲鸿赞扬过,认为铡草者的背部刻得非常 好。而离婚诉则表现了古元对民族风格的探求。这幅画立意深刻,反映了受到 重视的女权。作品风格朴实、明快、简洁。如果说离婚诉是对民族风格的探求, 焚毁地契则又回到了铡草时的欧化风格。而人物形象的刻画,场面的把握, 画面情感的控制则比铡草时优秀了许多。彦涵同样是解放区木刻的杰出代表。 与古元不同的是,他于1 9 3 8 年底参加鲁艺木刻工作团,在敌后战斗了4 年之久。亲 身体验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辛。其代表作品有当敌人搜山时( 图1 5 ) 、不让敌人 抢走粮食等批反映抗同战争的作品,另外还有审问( 图1 6 ) 、豆选等土 改斗争中完成的作品。当敌人搜山时和不让敌人抢走粮食呈现的是现实主义 风格,但对人物的刻画已经采用了较多的阳线。而审问等则已经更加民族化, 1 3 青岛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人物线条更为简练,颇具漫画的风格。力群作为木刻先驱者活跃于鲁艺。他的作品 扎实有力,可以看出其素描写实的深厚功底。代表作有饮( 图1 7 ) 、运木、伐 木等。饮以纵横交叉的三角刀刻线,塑造了一位陕北农民的形象。描绘的是他 劳动间隙饮水的瞬间,借此表现了他的健美和质朴。 图1 4 图1 6 1 4 图1 5 图1 7 第2 章中国该时期的整体状况、受到的影响 2 3 中国新兴木刻的题材内容及主要技法 中国新兴木刻的主要题材一方面是反映战争,反抗战争的;另一方面是反映人 们生活的。而技法上以学习德国木刻为主。珂勒惠支的影子随处可见,当然也有学 习麦绥莱勒漫画化风格和学习苏联写实风格的。国统区的木刻以揭露为主,以反映 人们生活苦难和战斗反抗的题材为主。如李桦的怒潮系列。该系列反映了农民 们从被压迫到起来抗争的过程。挣扎( 图1 0 ) 中反映的田地里劳累过度的人们, 那种拉犁的动态甚至构图都能从珂勒惠支的作品中找到影子,起义( 图1 1 ) 也是, 多少带有些珂勒惠支的影子。虽然构图和人物造型上还不能完全独立,但在技法上 已经小有所成。对人物面部,手部的刻画是从珂勒惠支处学习的,但已有了自己的 风格,人物形象也换成了典型的中国农民。西画的深厚构图修养,对人物的动态掌 握之熟练不是几年时间就可以完全掌握的,自然在创作木刻发展初期会有很多模仿 的成分存在。但是只有通过模仿才能更进一步。比起李桦的写实风格,黄新波的作 : 品更带有象征主义意味。刀法规整细腻,画面多见排线,细点。他并没有死去( 图 1 2 ) 以排线的手法刻画出了黑暗中的手与脚,并借用战刀和书本来隐喻革命精神不 会死亡。卖血后( 图1 3 ) 人物的头晕目眩通过背后的细点组成的漩涡来表达,人 物身上的明暗过渡则通过排线来表达。这种排线和细点已经成为了他的风格表现。 不足之处是人物造型上依然有些僵硬不够生动。说起排线可以联想到德国表现主义 画家罗特卢夫,他的圣经题材系列黑白木刻中,背景和人物刻画都大量运用了排线。 或许黄新波正是从中得到了启示。 解放区的木刻以歌颂性的,表现胜利的喜悦、人们生活生产建设等为主。古元 的作品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带有欧洲气息的写实风格,一种是带有漫画意味的简化 风格。焚毁地契( 图1 4 ) 表现了农民们翻身的欢快。焚毁地契同时也象征着几千 年来封建统治的瓦解,立意深远。画面上升腾的火焰将地契烧做灰烬,封建统治飘 散于空中。天空的乱刀似乎也表现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澎湃的激动心情也随着大火 一起感染每一个人。画面造型以阴线为主,局部辅以阳线。这种大面积对黑色的运 用正是继承了珂勒惠支的风格。珂勒惠支就是一位非常善予运用画面黑色的版画家。 丽简化风格的有离婚诉、一区政府办公室等i 画面人物生动,风格较为轻松j 一 一方面吸取了欧洲绘画的透视人物结构等,另一方面结合了中国的线描传统,民问 青岛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画等。画面感觉清爽,黑白分明,并带有很强的故事性和生活气息。这是将现代木 刻进行民族化的尝试。画面以阳线为主,辅有少量阴线,跟写实风格恰恰相反。在 解放区,大部分画家因受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影响而产生了更通俗易 懂的插画风格。古元的离婚诉等如此,彦涵的审问( 图1 6 ) 等作品也是如 此。审问画面单纯,没有背景,人物以阳线线描风格刻画。反映了土地改革中阶 级地位的转变,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单纯的画面中依然呈现出虚实变化。画风从中 国线描画中学习,使线条更具有变化更加灵动。画面与古元后期的作品颇有相似之 处,然而更多的带有中国画感觉,古元的则带有些民间年画的感觉。彦涵之前的作 品也是写实风格。但是不像古元那样大量运用阴线,而是阴线阳线参半。 当敌人搜 山的时候( 图1 5 ) 一画中,人物的面部刻画及部分衣纹采用的是阳线,并能从中 看出些中国画的功底,而在运用阴线的部分则明显带有表现主义随意性意味。比如 地上高举手榴弹的那个孩子,他身上的衣纹是以乱刀来刻画的,跟珂勒惠支的风格 很相近。古元、彦涵主要学习的是德国珂勒惠支的版画技术及中国传统版画技术, 并将其进行了融合。这是德国黑白木刻在中国的新发展。而力群则是学习了苏联版 画风格。他有优秀的素描功底,刻画细致。画面以角刀刻画为主,通过线的交叉排 列表现出真实的明暗体积,浑厚扎实。 2 4 中国新兴木刻对中国后来版画发展的影响 中国现代木刻的兴起来自鲁迅先生等人的大力支持与倡导。虽然木刻在我国有 着悠久的历史,大家都并不陌生。但创作木刻,尤其是带有西方绘画感觉韵创作木 刻完全还是新鲜事物。对国外木刻的模仿学习,对人体结构、空间透视、构图的重 新认识,将国外木刻的精髓拿来与我国的民族性相结合等。这些都是巨大的课题。 引进现代木刻本身就是一个开创性的巨大成就。如果没有这些前辈们的研究学习, 没有这些前辈们为我们探索道路,或许对国外木刻的学习吸收任务就落在了我们身 上。或许我们的木刻现在才处于萌芽期,或者成长期。从萌芽成长时期的木刻里,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木刻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一步一步走来的艰辛。这一时期木刻 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另外,中国的新兴木刻在当时有着很强的社会作用。木 刻作品反映了战争中人们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战斗,并鼓舞着人们去战斗,去反 抗。这些作品都是来自于生活的。这一时期的木刻家们大多都是战斗在第一线的革 1 6 第2 章中国该时期的整体状况、受到的影响 命者,或者对战争对社会现状都非常关注的革命青年。有些木刻家们因为敌人的迫 害入狱甚至死于狱中,有些战死在战场上。所以战争的东西,鼓舞精神的东西就是 他们的生活。木刻家们大都是革命青年,也因为当时最倡导木刻运动的是鲁迅先生。 鲁迅是一位非常关心社会现状,想要改变现状的革命者。被他所鼓舞的,被他所吸 引的自然也都是关心社会,想要改变现状的革命者。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他们的理想, 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尽管这一时期的作品都还不够成熟。但这种投身革命的 激情多少弥补了技法上的不足。这种率直奋进的精神或许也只有表现主义最能够充 分表达,因而使表现主义版画自此开始在中国留下脚印。最能够反映中国这一时期 状态的木刻作品是李桦的怒吼吧中国( 图8 ) 。这种直白的怒吼,简洁又带有拙 朴的粗线条,正是这一时期革命青年们的精神写照。率直单纯,又充满激情与力量。 这一时期的黑白木刻在美术史上留下了抹不灭的功绩。这一批在战争中成长起 来的木刻家们在建国后继续着他们的艺术探索。这种在艰苦环境下坚持下来的毅力, 使得他们在对自己艺术道路的探索上毫不松懈。而稳定的环境又使他们更能专心发 展自己的艺术道路。他们的作品不断出现在各种全国大型美术展览之中。他们成为 了一股力量,一直照耀着中国版画前进的道路。 1 7 结论 结论 德国对我国版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1 9 3 0 年在我国出版了德国木刻家梅斐尔 德的士敏土之图。1 9 3 2 年,鲁迅先生在上海举办了德国版画展览会。除了展 出珂勒惠支等具有现实主义风格艺术家的作品外,还展出了德国表现主义佩歇施泰 因、奥地利柯柯斯卡、美国法宁格等人的作品。1 9 3 6 年,出版了凯绥珂勒惠支 版画选集。从这些史实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版画伴随着我国版画的萌芽进入了中国。 士敏土之图或许因出版年代较早,在该时期版画家作品中并未见到明显反映。 最具影响力的还是1 9 3 6 年出版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这一点从各木刻作 品中也能明显感觉出来。珂勒惠支的东西最贴近当时中国的现状。最能引起人们的 共鸣。所以从精神层面上、从现实的根本上深深的吸引着木刻家们的关注和学习。 珂勒惠支几乎影响了当时所有的木刻家,李桦、古元、彦涵等等。珂勒惠支版画作 品的战斗性,为广大受战争之难的人们所做的抗争,并以女性艺术家所特有的敏感 性,用刻刀慰籍着苦难的母亲们的心灵。这些都是不分国籍的。这充分说明了人性 的东西是世界共通的。而对技法上的学习和迅速接受,或许也说明了德国与中国的 民族精神有些相似的地方,比如严谨,认真,踏实,稳重。 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