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红外自动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doc_第1页
智能红外自动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doc_第2页
智能红外自动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doc_第3页
智能红外自动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doc_第4页
智能红外自动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1引言1.1自动门发展历史自动门从理论上理解应该是门的概念的延伸,是门的功能根据人的需要所进行的发展和完善。自动门是指:可以将人接近门的动作(或将某种入门授权)识别为开门信号的控制单元,通过驱动系统将门开启,在人离开后再将门自动关闭,并对开启和关闭的过程实现控制的系统。自动门开始在建筑物上使用,是在二十世纪年以后。二十年代后期,美国的超级市场的开放,自动门开始被使用,受此影响,世界第一自动门品牌多玛在1945年开发出油压式、空气式自动门,新建大楼的正门也开始使用了。到了1962年,电气式开始出现,之后伴随着城市的建设,自动门技术的领域每年都在增加。当初,用供给建筑物用电源进行电动机的速度控制很难,只好进行油压、空压速度控制,转换但因能源利用效率很低,然而伴随着电气控制的技术发展,现在电气控制技术已经成熟,直接控制电动机的电气式自动门逐渐成为主流。例如:各种用可识别控制的自动专用门,如:感应自动门(红外感应,微波感应,触摸感应,脚踏感应)、刷卡自动门等1。 21世纪的今天,门更加突出了安全理念,强调了有效性:有效地防范、通行、疏散,同时还突出了建筑艺术的理念,强调门与建筑以及周围环境整体的协调、和谐。门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始于150年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涌现出大批独具规模的专业制造商。门的高级形式-自动门起源在欧美,迅速发展至今天,已经形成了种类齐全、功能完善、造工精细的自动门家族。整体来说国外的自动门控制系统性能比较优良,但是价格偏高;国内的同类产品价格便宜但是性能较差,故障率较高。在国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动化技术已经很成熟,技术发展很快,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自动门是自动化技术的典型代表。但在国内,自动门的自主研发技术尚不成熟。在自动门控制系统设计中,稳定、节能、环保、安全及人性化是需要首先考虑的因素。自动门根据使用场合及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自动平移门、自动平开门、自动旋转门、自动圆弧门、自动折叠门等,其中自动平移门使用得最广泛,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动门、感应门就是指自动平移门。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平移型自动门一般是两开,这种门的特点是简单易控,维护方便。这里将研究的对象就是自动平移门。自动平移门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是自动门机械驱动装置和门内外两侧红外线,当人走近自动门时,红外线感应到人的存在,给控制器一个信号,控制器通过驱动装置将门打开。当人通过门之后,再将门关闭。由于自动门在通电后可以实现无人看管。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的好处,比如进出方便、节约空调能源、还有利于人力资源的节省,更令我们的大门增添了不少高贵典雅的气息,也显示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自动门的控制方法有很多,从控制器的不同来说,有继电器控制,即通过按钮和复杂的接线安装来控制;还有智能控制器控制,即通过运行现代自动化设备来控制,它具有稳定性高,安全等优点,因此被很多生产厂商所运用。由于继电器逻辑控制的自动门系统存在许多缺陷而逐步被智能控制器的自动门所淘汰2。对于智能控制器有多种方式:第一,采用FPGA的自动门控制系统设计,以按钮、无线遥控、红外感应三种驱动方式,既可自动控制又可人工控制,操作简单并且适用范围广;采用EDA技术设计主控制器的状态转换,可软件诊错;采用自动复位以及电机专用控制芯片来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第二,以单片机为核心,统一控制红外传感器和步进电机,并通过机械直线运动单元驱动玻璃门。在硬件上实现了系统报普显示,人员进出信号的采集与转换,监控报等“看门狗”技术,电机驱动控制以及光藕隔离技术。第三,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的自动门控制系统,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他采用可以编程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和算数运算等操作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和开关量的逻辑控制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功能完善,适用性强,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等优点。因此运用PLC控制自动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维修方便等优点。第四,运用单片机作为自动门的控制系统,单片机算术运算功能强,软件编程灵活,自由度大,可用软件编程实现各种算法,并且具有功耗低,体积小,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等有点,使其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在智能控制器的选择上主要有体积小、安装方便等特点,目前有许多厂家采用此种方式生产自动门。这里我将设计一种以AT89C52为核心的自动门控制系统,包括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信号变化利用开关电路进行电路信号放大3。1.2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红外探测技术在军事技术、工业控制、安全保卫、家用电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一些教学实验的测控系统也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红外探测技术利用红外光波(又称红外线)作为载波来传送测量信号或者控制指令,例如红外遥控电视开关、红外报警器、自动玻璃门等。之所以采用红外光波作为测控光源,是由于红外发射器件与红外接收器件的发光与受光峰值波长一般为0.88m0.94m,落在近红外波段内,而且二者的光谱恰好重和能够很好地匹配,可获得较高的传输效率及较高的可靠性。红外测控系统一般包括发射、接收以及处理部分。在本设计中,红外线探测器中的热电元件检测人体的存在或移动,并把热电元件的输出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然后,对电压信号进行波形分析。于是,只有当通过波形分析检测到由人体产生的波形时,才输出检测信号。例如,在两个不同的频率范围内放大电压信号,且将被放大的信号用于鉴别由人体引起的信号4。2系统总体方案本章围绕系统的总体设计,介绍系统组成框图、主控芯片单片机的内部硬件资源及其接口技术、整个自动门系统所用到的其它IC的介绍。2.1系统总体规划本系统主要由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红外检测电路、步进电机控制电路等组成。正常工作时,单片机循环检测红外检测电路输出信号,据此产生电动机控制信号,电动机带动门运行,当系统检测到控制方式发生改变时,系统进入相应式。如门在的控制方关门过程中遇到人或其他障碍物时门无条件朝相反方向打开。其原理方框图如2.1所示。 图2.1 原理方框图硬件总体逻辑设计:感应自动门的种类很多,在此,仅以平移型感应自动门作为设计的重点。首先,平移式自动门机组由以下部件组成:(1) 主控制器:它是自动门的指挥中心,通过内部编有指令程序的大规模集成块,发出相应指令,指挥马达或电锁类系统工作;同时人们通过主控器调节门扇开启速度、开启幅度等参数。(2) 感应探测器:负责采集外部信号,如同人们的眼睛,当有移动的物体进入它的工作范围时,它就给主控制器一个脉冲信号。(3) 动力马达:提供开门与关门的主动力,控制门扇加速与减速运行。当门扇要完成一次开门与关门,其工作流程如下:感应探测器探测到有人进入时,将脉冲信号传给主控器,主控器判断后通知马达运行。马达得到一定运行电流后做正向运行,将动力传给同步带,步带转动一段时间后,马达反转,自动门关闭6。 2.2 AT89C52单片机AT89C52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和256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AT89C52单片机在电子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AT89C52的管脚及各管脚含义如下:图2.2 89C52管脚图各引脚功能说明:VCC电源电压;GND接地; P0口P0口是一组8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口,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P0写“1”时,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 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8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 在FLASH编程时,P0口接收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 P1口P1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出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与AT89C51不同之处是,P1.0和P1.1还可分别作为定时/计数器2的外部计数输入(P1.0/T2)和输入(P1.1/T2EX); FLASH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P1接收低8位地址; P1.0和P1.1的第二功能:P1.0 T2(定时/计数器2外部计数脉冲输入),时钟输出 ;P1.1 T2EX(定时/计数2捕获/重装载触发和方向控制); P2口P2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P2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口送出高8位地址数据。在访问8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口输出P2锁存器的内容; FLASH编程或校验时,P2亦接收高位地址和一些控制信号; P3口P3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3口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P3口写入“1”时,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作为输入端口。此时,被外部拉低的P3口将用上拉电阻输出电流; P3口除了作为一般的I/O口线外,更重要的用途是它的第二功能: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O(外中断0) P3.3 INT1(外中断1) P3.4 TO(定时/计数器0) P3.5 T1(定时/计数器1)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此外,P3口还接收一些用于FLASH闪存编程和程序校验的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工作时,RST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是单片机复位; ALE/PROG当访问外部程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8位字节。一般情况下,ALE仍以时钟振荡频率的1/6输出固定的脉冲信号,因此它可对外输出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对FLASH存储器编程期间,该引脚还用于输入编程脉冲(PROG);EA端为高电平(接Vcc端),CPU则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的指令。PSEN程序储存允许(PSEN)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当AT89C52 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数据)时,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 有效,即输出两个脉冲。在此期间,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将跳过两次PSEN信号。EA/VPP外部访问允许。欲使CPU 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0),EA 端必须保持低电平(接地)。需注意的是:如果加密位LB1 被编程,复位时内部会锁存EA端状态。如EA端为高电平(接Vcc端),CPU 则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中的指令。Flash 存储器编程时,该引脚加上+12V 的编程允许电源Vpp,当然这必须是该器件是使用12V 编程电压Vpp。XTAL1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7。2.3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一种能检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而输出电信号的传感器,它能组成防入侵报警器或各种自动化节能装置。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能以非接触形式检测出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并将其转变为电压信号,同时,它还能鉴别出运动的生物与其它非生物。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既可用于防盗报警装置,也可以用于自动控制、接近开关、遥测等领域8。本设计使用型号为:RE03B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它的实物图如下图2.3所示 图2.3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RE03B热释电效应:自然界的任何物体,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总是不断地向外发出红外辐射,并以光的速度传播能量。物体向外辐射红外辐射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和红外辐射的波长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发射的红外辐射的峰值波长越小,发出红外辐射的能量也越大。通常,电介质的内部是没有载流子的,因此它没有导电能力。但是任何电介质毫无例外地都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即自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这些带电粒子也要发生移动,带正电荷的粒子趋向负极,带负电荷的粒子趋向正极。其结果是使电介质的一个表面带正电,另一个表面带负电,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电极化。对于上述现象,某些铁电体电介质材料却是个例外,像上述的几种铁电体材料,当被极化后撤去外加电压时,这种极化现象仍然保留下来,这种现象被称为自发极化。自发极化的强度与温度相关,当温度升高时,极化强度降低。自发极化的铁电体平时靠捕捉大气中的浮游电荷保持平衡状态。当一些晶体受热时,在晶体两端将会产生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这种由于热变化产生的电极化现象,被称为热释电效应。晶体自发极化所产生的束缚电荷被来自空气中附着在晶体表面的自由电子所中和,其自发极化电矩不能表现出来。当温度变化时,晶体结构中的正负电荷重心相对移位,自发极化发生变化,晶体表面就会产生电荷耗尽,电荷耗尽的状况正比于极化程度,下图表示了热释电效应形成的原理。将释放出的电荷通过放大器放大后就成了一种控制信号,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红外传感器称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9。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由于系统检知从物体放射出出来的红外线,所以不必直接接触就能够感知物体表面的温度,故人体检知以及移动中物体的温度当然均能以非接触之方式测得。热电型红外线传感器系接受检知对象物所发出的红外线,因此是被动型,由于不是主动型,所以并不需要校对投光器、受光器之光轴等烦琐的作业。热电效果系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这将在稍后说明之,因此只接受因温度变化之能量(Energy),而热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将电压微分而输出之。如果红外辐射持续下去,电介质的温度就会升到新的平衡状态,表面电荷也同时达到平衡。这时它就不再释放电荷,也就不再有信号输出了,如下图2.4所示。因此,对于这类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只有在红外辐射强度不断变化,它的内部温度随之不断升降的过程中,传感器才有信号输出,而在稳定状态下,输出信号则为零。因此在应用这类传感器时,应设法使红外辐射不断变化,这样才能使传感器不断有信号输出。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通常在热释电传感器的使用中,总是要在它的前面加装一个菲涅尔透镜。图 2.4 热释电效应的形成原理能产生热释电效应的晶体称之为热释电体或热释电元件,其常用的材料有单晶(LiTaO3 等)、压电陶瓷(PZT等)及高分子薄膜(PVFZ等)。热释红外线传感器内部结构与电路如下图 2.5 所示。热释电传感器利用的正是热释电效应,是一种温度敏感传感器。它由陶瓷氧化物或压电晶体元件组成,元件两个表面做成电极,当传感器监测范围内温度有T的变化时,热释电效应会在两个电极上会产生电荷Q,即在两电极之间产生一微弱电压V。由于它的输出阻抗极高,所以传感器中有一个场效应管进行阻抗变换。热释电效应所产生的电荷Q会跟空气中的离子所结合而消失,当环境温度稳定不变时,T=0,传感器无输出。当人体进入检测区时,因人体温度与环境温度有差别,产生T,则有信号输出;若人体进入检测区后不动,则温度没有变化,传感器也没有输出,所以这种传感器能检测人体或者动物的活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结构及内部电路见下图所示。传感器主要有外壳、滤光片、热释电元件PZT、场效应管FET等组成。其中,滤光片设置在窗口处,组成红外线通过的窗口。滤光片为6mm多层膜干涉滤光片,对太阳光和荧光灯光的短波长(约5mm以下)可很好滤除。热释电元件PZT将波长在8mm12mm之间的红外信号的微弱变化转变为电信号,为了只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涅耳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10。图 2.5 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的结构及内部电路图2.5是一个双探测元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D端接电源正极,G端接电源负极,S端为信号输出。该传感器将两个极性相反、特性一致的探测元串接在一起,目的是消除因环境和自身变化引起的干扰。它利用两个极性相反、大小相等的干扰信号在内部相互抵消的原理来使传感器得到补偿。对于辐射至传感器的红外辐射,热释电传感器通过安装在传感器前面的菲涅尔透镜将其聚焦后加至两个探测元上,从而使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制造热释电红外探测元的高热电材料是一种广谱材料,它的探测波长范围为0220m。为了对某一波长范围的红外辐射有较高的敏感度,该传感器在窗口上加装了一块干涉滤波片。这种滤波片除了允许某些波长范围的红外辐射通过外,还能将灯光、阳光和其它红外辐射拒之门外11。2.4 BISS0001芯片介绍和典型电路BISS0001是一款具有较高性能的传感信号处理集成电路,它配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少量外接元器件构成被动式的热释电红外开关。它能自动快速开启各类白炽灯、荧光灯、蜂鸣器、自动门、电风扇、烘干机和自动洗手池等装置,特别适用于企业、宾馆、商场、库房及家庭的过道、走廊等敏感区域,或用于安全区域的自动灯光、照明和报警系统。它不仅能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输出良好地匹配,而且也能和其他多种传感器进行匹配。它的内都是由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与门电路、状态控制器、定时控制器、锁定时间控制器和禁止电路等组成。 BISS0001采用16脚标准型塑料封装结构。脚(A)为触发方式控制端,当A1时,电路可重复触发;当A0时,电路不可重复触发。脚(V0)为控制信号输出端,当有传感信号输入时,V0输出高电平。脚(RX)和脚(CX)为输出定时控制器T,的外接元件端,定时时间为:TX50103RXCX。脚(Ri)和脚Ci)为锁定时间控制器i的外接元件,锁定时间Ti24RiCi。脚(VRF)为参考电压及复位端,使用时一般接VDD,若按SS,可使定时器复位。脚(Vc)为触发禁止端,当VCVR时禁止触发;当VCVR时,允许触发,VR0.2VDD.脚(IB)为偏置电流设置端,由外接电阻RB接SS端,RB一般取1M的电阻。12脚(OUT2)和13脚(IN2-)分别为第二级运放的输出端和反相输人端。14脚(IN1+)和15净(IN1-)分别为第一运放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16脚(OUT1)为第一运放的输出端。11脚(VDD)和7脚(VSS)分别为电源正、负端12。2.4.1 BISS0001芯片介绍BISS0001的内部电路图 2.6 热释红外传感器处理芯片BISS0001的内部电路上图中,运算放大器OPl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作第一级放大,然后由C3耦合给运算放大器01:2进行第二级放大,再经由电压比较器COPl和ODP2构成的双向鉴幅器处理后,检出有效触发信号vs去启动延迟时间定时器,输出信号VO经晶体管T1放大驱动继电器去接通负载。BISS0001的特点*CMOS工艺,公耗低*数模混合*具有独立的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内部的双向鉴幅器可有效抑制干扰*内设延迟时间定时器和封锁时间定时器*采用16脚DIP封装* 内置参考电源 *工作电压范围宽(3V5V)BISS001管脚图图2.7 BISS001管脚图表2.1 BISS001管脚说明引脚名称I/O能说明1AI可重复触发和不可重复触发选择端。当A为“1”时,允许重复触发;反之,不可重复触。2VOO控制信号输出端。由VS的上跳变沿触发,使Vo输出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时视为有效触发。在输出延迟时间Tx之外和无VS的上跳变时,Vo保持低电平状态。3RR1-输出延迟时间Tx的调节端4RC1-输出延迟时间Tx的调节端5RC2-触发封锁时间Ti的调节端续表2.1 BISS001管脚说明6RR2-触发封锁时间Ti的调节端7VSS-工作电源负端8VRFI参考电压及复位输入端。通常接VDD,当接“0”时可使定时器复位9VCI触发禁止端。当VcVR时允许触发(VR0.2VDD)10IB-运算放大器偏置电流设置端11VDD-工作电源正端122OUTO第二级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132IN-I第二级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141IN+I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151IN-I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161OUTO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表2.2 BISS0001的参数符号参数测试条件参数范围单位Vm电源/电压0.36.0VV1/V0输入/输出电压Vss-0.3Vdd+0.3VIm最大输出电流Vm10MATopr工作温度20+70Tstg贮存温度40 +125表2.3 BISS0001直流特性参数:(除特殊说明外,Tamb=25)符号参数测试条件最小值最大值单位Vm工作电压范围35VIm工作电流无负载Vm=3V50uAVm=5V100Vos输入失调电压Vm=5V50mVIos输入失调电流Vm=5V50mA续表2.3 BISS0001直流特性参数:(除特殊说明外,Tamb=25)Avo开环电压增益Vm=5V,RL=105M60dBCMRR工模抑制比Vm=5V,RL=105M60dBVh运放输出高电平Vm=5VRl=500K接1/2Vm4.25VVVl运放输出低电平0.75VVrmVc端输入高电平Vm=5V1.1VVrlVc端输入低电平0.9VVohVc端输出高电平Vm=5V4VVolVc端输出低电平Vm=5V0.4VVahA端输入高电压Vm=5V3.5VValA端输入低电压Vm=5V1.5V2.4.2 BISS0001工作原理BISS0001是由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状态控制器、延迟时间定时器以及封锁时间定时器等构成的数模混合专用集成电路。以下图所示的不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下的波形,来说明其工作过程。 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利用运算放大器OP1组成传感信号预处理电路,将信号放大。然后耦合给运算放大器OP2,再进行第二级放大,同时将直流电位抬高为VM(0.5VDD)后,将输出信号V2送到由比较器COP1和COP2组成的双向鉴幅器,检出有效触发信号Vs。由于VH0.7VDD、VL0.3VDD,所以,当VDD=5V时,可有效抑制1V的噪声干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COP3是一个条件比较器。当输入电压VcVR时,COP3输出为高电平,进入延时周期。 当A端接“0”电平时,在Tx时间内任何V2的变化都被忽略,直至Tx时间结束,即所谓不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当Tx时间结束时,Vo下跳回低电平,同时启动封锁时间定时器而进入封锁周期Ti。在Ti时间内,任何V2的变化都不能使Vo跳变为有效状态(高电平),可有效抑制负载切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干扰13。1、不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以下图2.8所示的不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下的波形,来说明工作过程。图2.8 BISS0001不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以下图2.9所示的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下的波形,来说明其工作过程。 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下的波形在Vc=“0”、A=“0”期间,信号Vs不能触发Vo为有效状态。在Vc=“1”、A=“1”时,Vs可重复触发Vo为有效状态,并可促使Vo在Tx周期内一直保持有效状态。 在Tx时间内,只要Vs发生上跳变,则Vo将从Vs上跳变时刻起继续延长一个Tx周期;若Vs保持为“1”状态,则Vo一直保持有效状态;若Vs保持为“0”状态,则在Tx周期结束后Vo恢复为无效状态,并且,同样在封锁时间Ti时间内,任何Vs的变化都不能触发Vo为有效状态。 2 、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以下图2.9所示的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下的波形,来说明工作过程。图 2.9 BISS0001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后输出检测信号,然后由14脚输入BISS0001,经地内部电路处理,由2脚输出探测信号(正向脉冲信号)。输出脉冲信号的宽度由外接电阻R9和电容C6来决定。当2脚输出控制脉冲后,电子开关被接通,数字编码电路和无线电发射电路由于得到电源而开始工作。电源变压器为5W/15V,E为12V免维护蓄电池,供停电使用。S1为锁控电源开关,可根据需要安装在适当处所,用来接通工作电源,无必要时可取消设置。SCR采用1A的单向可控硅。HFC9301为软封装发声电路,发声为“嘀、嘀”声。电路的调试主要是主机与各分机之间的统调。将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组装好后,先将发射机中C10的调至适当位置后固定不动,接着调整接收机中的C1,使接收机能收到发射机发出的信号。若为“一对多”或“多对一”报警系统,应先将主机“一”(可以是发射机,也可以是接收机 )调好固定,然后调整各分机,使其与主机统调。BISS0001 应用线路图如2.10所示: 图 2.10 BISS0001的热释电红外开关应用电路图上图中,运算放大器OP1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作第一级放大,然后由C3耦合给运算放大器OP2进行第二级放大,再经由电压比较器COP1和COP2构成的双向鉴幅器处理后,检出有效触发信号Vs去启动延迟时间定时器,输出信号Vo经晶体管T1放大驱动继电器去接通负载。上图中,R3为光敏电阻,用来检测环境照度。当作为照明控制时,若环境较明亮,R3的电阻值会降低,使9脚的输入保持为低电平,从而封锁触发信号Vs。SW1是工作方式选择开关,当SW1与1端连通时,芯片处于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当SW1与2端连通时,芯片则处于不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图中R6可以调节放大器增益的大小,原厂图纸选10K,实际使用时可以用3K,可以提高电路增益改善电路性能。输出延迟时间Tx由外部的R9和C7的大小调整,触发封锁时间Ti由外部的R10和C6的大小调整,R9/R10可以用470欧姆,C6/C7可以选0.1U。在BISS0001的内电路中,运放A是一个独立的放大器,由它放大后输出的信号电压通过14。2.5 菲涅尔透镜原理菲涅尔镜片是根据法国光物理学家FRESNEL发明的原理采用电镀模具工艺和PE(聚乙烯)材料压制而成。镜片(0.5mm厚)表面刻录了一圈圈由小到大,向外由浅至深的同心圆,从剖面看似锯齿。圆环线多而密感应角度大,焦距远;圆环线刻录的深感应距离远,焦距近。红外光线越是靠进同心环光线越集中而且越强。同一行的数个同心环组成一个垂直感应区,同心环之间组成一个水平感应段。垂直感应区越多垂直感应角度越大;镜片越长感应段越多水平感应角度就越大。区段数量多被感应人体移动幅度就小,区段数量少被感应人体移动幅度就要大。不同区的同心圆之间相互交错,减少区段之间的盲区。区与区之间,段与段之间,区段之间形成盲区。由于镜片受到红外探头视场角度的制约,垂直和水平感应角度有限,镜片面积也有限。镜片从外观分类为:长形、方形、圆形,从功能分类为:单区多段、双区多段、多区多段15。2.5.1 镜片主要有三种颜色:聚乙烯材料原色,略透明,透光率好,不易变形。白色主要用于适配外壳颜色。三、黑色用于防强光干扰。镜片还可以结合产品外观注色,使产品整体更美观。菲涅尔透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系统,专门是用来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配套使用,其结构如图2.11所示。图2.11 菲涅尔透镜它由经过特殊设计的透镜组构成,上面的每个透镜单元都只有一个不大的视场,相邻两个单元透镜的视场即不连续也不重叠,都相隔一个盲区。当热源(比如人)在透镜前运动时,顺次从某一单元透镜视场进入又退出,投射信号会出现一个接一个的断续信号,但是热源信号始终都是集中在透镜中部的。将连续的热源信号变成断续的辐射信号,使热释电传感器能正常工作。菲涅尔透镜作用有两个:一是聚焦作用,即将热释红外信号折射(反射)在PIR上;第二个作用是将探测区域内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使进入探测区域的移动物体能以温度变化的形式在PIR上产生变化热释红外信号。2.5.2菲涅尔透镜的主要技术指标外形尺寸,根据传感器和探测摘要来设计和生产不同尺寸的透镜。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它表明透镜的可监视范围。焦距,它表明镜片与传感器的安装距离16。2.6步进电机步进电动机是纯粹的数字控制电动机:它将电脉冲信号转变成角位移即结一个脉冲信号,步进电动机就转动一个角度因此作常适合于单片机控制。近30年来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水磁材料的迅速发展推动厂步进电动机的发展,为步进电动机的应用开辟了广闹的前景。步进电动机的角位移与输入脉冲数严格成正比具有良好的跟随型。以由步进电动机与驱动电路组成的开环数控系统,既非常简单、廉价,又非常可靠。同时它也可以与角度反馈环节组成高性能的闭外数控系统。步进电动机的动态响应快。易于起停、正反转及变速。速度可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平滑调节。低速低仍能保证获很大转矩,因此,一般可以不用减速器而直接驱动负载。步进电动机只能通过脉冲电源供电才能远行。它不能直接使用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17。3硬件设计3.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AT89C52是自动门系统的控制核心, 一般情况下以单片机片内的基本硬件资源为主,,有必要时再扩展部分外部器件。在本设计中需要完成的控制比较简单,以单片机片内的基本硬件资源完全可以实现, 因此不需扩展。其单片机最小电路图如图3.1。图3.1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3.2红外检测电路红外检测电路主要由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检测放大电路组成, 核心元件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它能以非接触形式检测人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能量变化,并将此变化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不需要红外线和电磁波发射源以及各种主动接触开关由于敏感元件的输出电压极微弱且其阻抗很高, 故在传感器内部设有场效应管及偏置厚膜电阻, 从而构成信号放大及阻抗变换电路, 一般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自身的接收灵敏度较低, 检测距离仅2m 左右。当有人靠近自动门时,被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接收下来, 并将其转换成信号, 经检测放大电路内部放大等处理后输出给单片机18。其热电释红外检测电路如图3.2所示。图3.2 热电释红外检测电路3.3步进电机的链接利用ULN2803以及AT89C52设计的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如图3.3所示。图3.3步进电机的连接图及故障报警电路本设计所采用的步进电机是国产20BY-0型步进电机,它使用+5V直流电源,步距角为18度。电机线圈由四相组成,即A、B、C、D四相,驱动方式为二相激磁方式。电机示意图和各线圈通电顺序如图3.4和表3.1所示:图3.4 步进电机原理图表3.1 各线圈通电顺序表相顺序ABCD01100101102001131001相顺序从0到1称为一步,电机轴将转过18度,01234则称为通电一周,转轴将转过72度,若循环进行这种通电一周的操作,电机便连续的转动起来,而进行相反的通电顺序如4321将使电机同速反转。通电一周的周期越短,即驱动频率越高,则电机转速越快,但步进电机的转速也不可能太快,因为它每走一步需要一定的时间,若信号频率过高,可能导致电机失步,甚至只在原步颤动。此电机是通过芯片ULN2803来驱动的,下面介绍一下该芯片:ULN2803,采用AP=DIP18,AFW=SOL18封装方式。8个NPN达林顿连接晶体管阵系列特别适用于低逻辑电平数字电路(诸如TTL, CMOS或PMOS/NMOS)和较高的电流/电压要求之间的接口。所有器件具有集电极开路输出和续流箱位二极管,用于抑制跃变。ULN2803的设计与标准TTL系列兼容。该电路的特点如下:具有达林顿管驱动器,高耐压,大电流等特点。器件编号:ULN2803;封装类型:AP=DIP18,AFW=SOL18;输出击穿电压:50(V);输出电流:500(mA);输入电阻:2.7k();推荐输入电压:5(V);温度范围:-40+85;不要超过每个驱动器的电流的限制19。图3.5 ULN2803内部方框图3.4电源模块设计图3.6 电源模块电路图此电源模块通过整流桥和7805芯片实现电压的转换,通过变压器和整流桥先将220V交流电压转换成+/-8.8V的电压。变压器的匝数比N1:N2=1:0.04。转换达到的电压可用于供本设计中的AT89C52、BISS0001和国产的20BY-0型步进电机用电。4系统软件设计及调试4.1系统软件结构整个系统软件主要由主程序、开门子程序、关门子程序、T0中断服务程序、T1中断服务程序、外部中断服务子程序组成。主程序主要是完成系统进行初始化、中断设置等功能。程序设计中设置了一个外部中断0,它保证红外自动门能够在无人操控情况下自动运行,主要功能是当检测到有人出入门时,启动电机,从而实现自动开关门的目的。4.2各部分程序流程设计在开门过程中首先进行门状态检测,根据所检测到的信号判断自动门上次停机所处位置。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门此刻应运行方式,如检测出门是半开状态,门直接转入加速开门的过程。如检测出门是全开状态,门转入延时开门过程。如检测出门是全关状态,那么在检测到有人出人时,门会缓慢打开,之后加速运行,接着减速运行,最后电机停止运转,门由于惯性缓慢关闭。自动门开门后暂停一段时间,然后关门。关门是开门的一个反过程,它经过慢速运行、加速运行、减速运行、惯性运动直至停止这几个过程。在自动门关闭过程中当系统接收到由红外线传感器电路发出的有人出入的信号时,门会重新打开。与开门情况不同的是当在关门过程中检测到故障信号时门会朝反方向运动,将门打开,这样可以排除因自动门遇到障碍物或人身体而产生故障信号使整个系统停止工作的可能20。为了运行过程可靠,在以不同速度运行过程中,对运行时间做了安全设置,当在开门状态下检测到运行时间超过安全时问或系统出现故障时,程序转人故障处理程序。各个部分程序如下所示:系统主程序流程图YN开始定时器T0、T1的设置中断优先级设置系统终止开外部中断1开定时器T0关外部中断1开定时器开中断系统故障手动方式YN图4.1 主程序流程图开门子程序流程图YY返回开门电机减速门状态检测电机加速电机停止加速减速停止NYNN图4.2 开门子程序流程图 开门中断程序流程图开门子程序中断返回装载T0常数开中断关门子程序关T0中断读按键操作加速开门否YYNN图4.3 开门中断程序流程图4.3门行程检测及故障检测门行程检测电路通过检测门行程开关的闭合情况来发送不同的信号,使电机改变转速,进而控制门运行的速度以提高运作效率,为了保护门不受到损害和保证门运行效率,在门行程检测电路中设置了四个行程开关。它们分别代表开门极限、行程极限1、行程极限2、关门极限。门在开启过程中,分别经过慢速、加速、减速和停止四个过程,门的关闭过程则与上述过程相反。门运行到极限位置时,限位开关动作,单片机根据接收到响应的信号,改变电机运行速度15。在故障检测电路中,配置了温度和速度传感器,用来监测电机的工作情况,从而实现电机过热保护和门运行障碍保护,同时还设置了电压监控电路,用于检测系统异常情况。检测电路首先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成电压,然后经单片机内部的户以转换器变成数字信号,单片机定期读取数据,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即马上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向系统发出故障信号,系统停止工作,向故障显示电路发出指令,发出报警信号并显示故障类型16。5设计工作总结在此次有关自动门的控制系统的设计,让我感觉到了单片机的复杂深度性,它很贴切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所不在,应用无处不有,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也并非是无法克服的堡垒。设计硬件之前,要首先收集好有关的基础性资料,应备有良好的应用类参考书和专业类参考书。对于有关的科技期刊和专利文献,也要经常阅读以便了解最新的发展情况,借鉴现成的经验,避免重复劳动。在设计中,要充分了解所用芯片的使用条件及输入输出的特性,这样才能避免因使用错误而多走弯路。电路设计部分应该有的精神就是广集资料。只凭借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哪里出现了问题,就要翻书本,或上网查资料。当然也要开动自己的脑筋怎样使系统电路更完美。例如我的设计题目是智能红外自动门控制系统。有自动门,自然会用到电动机,每种电机都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你就要进行选择了。例如对电机的选择,你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