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关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 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对本研究做过贡献的老师和同学均己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日期: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杭州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存论文。 日期: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关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iii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日 益增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成为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 。近几年来,一些外来 务工人员由“单身进城”逐渐转向“举家随迁” ,由此而产生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 日益凸显,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已经出 台相关的教育政策来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许多大中城市也相继颁布有关 的法律条文来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 执行。 但是, 从不同城市的执行情况来看, 其效果迥异。 有些城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其子女提供了较好的教育环境,而有些城市的效果并不明 显。笔者就该问题对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进行回顾、 分析、 解读、反思、 展望。 文章从以下章节展开: 第一章:从研究问题提出的缘由着手,解释“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称谓;论述研究外来 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着重分析研究该问题时所依据的文献基础、 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展开的几个方面。 第二章:本章分两节。第一节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形成背景、问题表现及 形成原因。其背景是复杂的、原因是多维的。对该问题现状的剖析可以看出:外来务工人员 子女就读于流入城市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私立学校等各类学校中遇到不同的问题。 僵化的户籍制、教育体制、教育政策、家庭状况等因素都影响其子女的教育。第二节论述外 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的演变所经历的五个阶段。 虽然现存的政策都在向着科学性、 有效 性的方向发展,但该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第三章: 本章有针对性的分析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形成。 主要包括杭州 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出现、教育问题的特点、教育问题的发展历程。剖析了该市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制定的背景、教育政策的理念、教育政策的内容及其实施效果。 目前, 杭州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了较好的教育环境, 通过各种渠道妥善安排流动儿童 在本市各类学校就读。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为主、访谈对话为辅的方式,对杭州市各类学校中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状况进行专项调查, 对回收的问卷系统分析, 对访谈记录详细整理。 第四章: 分析杭州市在执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时采取的积极措施; 对目前的教 育政策进行反思,总结相关政策的不足;提出对现行政策给予调整的建议,展望未来杭州市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关键词:杭州 外来务工人员 教育政策 回顾 反思 展望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关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iv abstractabstract from the 1980s,with the deep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ation and the faster process of urbanization,more and more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s entered city and became the “migrant work personnel inrushes”. in recent years,some migrant work personnel inrushes entered cities from the “singles” to “following with whole families ”. thus , the problem of migrant work childrens educ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it has been a new social problem of chinese society in transition,which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country has introduced educational policies to protect the right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to education,lots of medium-sized cities have also enacted the relevant legal provisions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various policies. but seeing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cities,the effects are different . some cities have provided a better education environment for their children by taking act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but the effects of some other cities are not obvious .some cities took act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vide the good education environment for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but some citys effect is not obvious. the author carries on the review,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reflection an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work personnel child education policies on this question in hangzhou. the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hapters below: the first chapter:the research began from the source of the question so as to explain the name of “migrant work personnel inrushes”,explaine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 emphatically analyzed the basic literature of the question , research method, research ideas and so on . the second chapter:this chapter included two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performance and problem causes of the migrant work childrens education question. its background is complex, the reason is multi-dimensional.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flowing into public schools, private schools , the peasant laborer dependents school and so on,and they all encountered different problems . many factors were affecting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 such as the ossifie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education system、educational policy、family status etc. in the second section first analyzed, to a certain extent, external work personnel children education question was caused by the imperfect education system. next, elaborated the evolution of four stages which the external work personnel children education policy had experienced .although the extant policy is turning toward the scientific nature, the valid direction , the solution of this question is still quite a long way to go . the third chapter :this chapter target-oriented analyzed the formation of the external work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关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v personnel children education question in hangzhou. it mainly includes the appearance of educational question of external work personnel childr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education. it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policy formulation,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policy,the content of the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effect of its implementation in hangzhou. at present, hangzhou has provided a better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for the external work personnel children, making the proper arrangements for them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to study in this city. the author mainly appli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long with interview dialog made a special survey on education state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in all types of schools in hangzhou and make a systematic and entire analysis about the questionnaire. the fourth chapter: it analyzed the positive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by hangzhou city that it was carried out the external work personnel children education policy and carried on a reconsideration to the present educational policy, summed up the lack of relevant policies, the author proposed the suggestion of the adjustment to the present policie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of hangzhou about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education. key words: hangzhou migrant workers educational policy review reflection outlook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关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vi 目目 录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i abstractabstract . iv 第一章第一章 前言前言 . 1 第一节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问题的提出 . 1 第二节第二节 研究问题的意义研究问题的意义 . 2 第三节第三节 研究的文献基础及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研究的文献基础及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3 一、研究的文献基础 . 3 二、研究的方法 . 4 三、研究的思路 . 5 第二章第二章 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 . 6 第一节第一节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形成的背景、表现和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形成的背景、表现和原因 . 6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形成背景 . 6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表现 . 10 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 . 11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演变我国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演变 . 15 一、控制、限制阶段(1978-1994) :政策中的空白 . 15 二、引起关注阶段(1995-1997) :政策的初步出台 . 15 三、认可、允许阶段(1998-2002) :政策中的不足 . 16 四、渐趋规范阶段(2003-2006) :政策的逐渐完善 . 16 五、写进国家法律阶段(2006 年以来) :政策的法律固化 . 17 第三章第三章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其教育政策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其教育政策 的实践探索的实践探索 . 18 第一节第一节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形成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形成 . 18 一、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出现 . 18 二、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形成过程 . 18 三、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特点 . 19 第二节第二节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的实践探索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的实践探索 . 20 一、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出台的背景 . 20 二、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的理念 . 20 三、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的内容 . 21 四、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政策实施效果 . 23 第四章第四章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政策的反思与展望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政策的反思与展望 . 35 第一节第一节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政策的反思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政策的反思 . 35 一、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取得的主要经验 . 35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关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vii 二、杭州市政府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的思考 . 38 第二节第二节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政策展望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政策展望 . 39 一、完善教育政策,确保政策的制定具有权威性和自主性、全面性和前瞻性 . 40 二、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对教育政策的了解程度和信任程度 . 40 三、政策的执行要责权明确,合理分配权力 . 41 四、改革户籍制,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 41 五、增加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财政扶持,给予合理指导 . 42 六、鼓励民办教育,使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43 结结 语语 . 4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45 附附 件件. 48 致致 谢谢 . 58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关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1 第一章第一章 前言前言 第一节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问题的提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断言,21 世纪影响世界进程和改变世界面貌的两件事, 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自上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改革 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和劳动力资源的需求,我国 出现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 (其中大部分是进城务工的农民, 即农民工) ,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6 年最新统计, 目前全国进城务工的外来人员数量已突破1.5亿人, 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1, 并呈上升趋势。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的滞留时间逐渐延长,到 2010 年将达 1.6 亿。 他们怀着改善生活的愿望与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从欠发达地区流动到发 达地区,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来,外来务工人员中家庭迁移的比重越来越大,大批学龄儿 童随父母流入城市,于是出现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众所周知,任何问题的出现 都需要采取一定的办法来解决,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也不例外, 针对这一问题要采 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可能得到解决。 由于该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即使具有相关措施也不 可能一下子就可以得到解决。 我国政府已经出台有关的政策来保证这一问题能够更快、 更好 的解决,所以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政策的完善程度和执行 情况更加具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 关于进城农民有着很多种称谓:流动人口、外来人口、外来流动人口、暂住人口、 外来务工经商人口、 盲流、 自发迁移人口、 流迁人口、 暂时迁移人口、 农民工、 民工等。 本 文讲的 “外来务工人员”是指非杭州市区户籍、在杭州市区务工且办理暂住证的所有 人员。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文件,使用“外来务工人员”称谓而不沿用“农民工”称谓, 一是基于农民工已同产业工人一样, 是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 已经成为产业 工人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是“工”而不是“农” ;二是他们工作、生活、居住在城市, 与土地已经基本没有劳动和收入上的联系, 其劳动时间、 劳动对象以及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也 主要在城市,是“城”而不是“乡” ;三是出于对进城务工农民价值和身份的尊重。从使用 “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称谓中,也体现出市委、市政府对在杭务工人员的人文关怀。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3 年城市流动人口中,举家迁出的为 2430 万人,随父 母进入城市的 614 岁学龄儿童约有 643 万人。 据浙江省教育厅 2006 年的统计, 全省的外 来务工人员子女达 65 万人。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进城打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我国也对如何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权 利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 也取得了不少成效。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 需要有效、 杜越等主编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的基础教育政策与革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 段成荣我国的“流动人口” j西北人口,1999, (1) 杜越等主编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的基础教育政策与革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4 姜和忠基于输入地政府视角的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7, (2)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关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2 完善的政策作保证, 这不仅关系到他们教育权利的实现, 而且还关系到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 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浙江省省会,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东南部重 要的交通枢钮,是长三角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 16 年保持两 位数增长,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全国大中城市第 八位。外来务工人员的努力奉献,促进了杭州经济的的稳定繁荣。杭州市政府相当重视解决 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政策的制定、执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有关政策的思 考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选题, 长时间以来我翻阅大量有关的资料来进一步的加深理解和研 究。例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国家对该问题出台哪些相应政策;在执 行政策时遇到的问题;如何调整、完善这些政策等。我本人来自农业大省河南省,是全国第 二人口大省,当地有很多的进城务工人员,所以我对这个题目也很感兴趣,希望为他们子女 的教育,为他们的完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二节第二节 研究问题的意义研究问题的意义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的激增, 对义务教育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 会问题。我国在 90 年代中期开始关注此问题,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 1996 年制定了城镇流 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行) ,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2002 年 8 月,教育部在 杭州召开全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 以全日制 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方针; 2003 年中央一号文件即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 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 ,提出“要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要求“流入地政 府应采取多种形式, 接受农民工子女在当地的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入学, 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 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乱收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酌情减免费用。要 加强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 将其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和体系, 统 一管理” 。2003 年 9 月 9 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玉泉路小学, 共和国总理特意去看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 杭州作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地区, 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上, 地方政府已经投 入很多的精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进行 该研究在目前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第一, 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追求教育公平是人 类的美好理念, 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 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 “教育公平”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 不同的意义。我们追求的是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的教育。近几年来,外来务工人 员子女教育问题受到高度关注, 只有努力解决好他们的教育问题, 才可能更好的实现教育公 平。 第二,对该问题的研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 高度的人文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关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3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保障人民的经济、 政治、 文化权益。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未来一代的 “城 市市民” ,他们的面貌直接关系到未来城市的发展。党和政府深切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不 仅可以调动其父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有助于文明社会的发展。 第三,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少年是民族的未 来,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现在的受教育情况直接影响其以后的教育状况,义务教育是打基础 的重要阶段、是人生的起点,他们的义务教育及其以后的教育不仅影响自身的知识素养、能 力素养、人格素养,更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第四,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稳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子女 的教育问题是父母生活中首要关心的问题。进城务工人员从事建筑业、服务业等,更多的是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为子女提供好的学习条件。如果子女的教育问题能够解决,他们会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这不仅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而且为城乡发展注入活力。 在当前,进一步解决好该问题对于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和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推进都 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引发更多的思考,发现以往政策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为未来的政 策方向,为一些经济不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做的不好的城市提供信息,科学地 制定未来政策并有效地执行,全力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 第三节第三节 研究的文献基础及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研究的文献基础及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的文献基础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众多学者和各界人士, 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非常关注。 他们从各自的学科立场出发、 从不同研究领域对此 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前期探索, 对完善我国外来务工人员服务机制, 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 校教育困境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严格意义上来说,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包括没有 随父母进入流入地的子女和随父母进入流入地的子女两大部分, 本文所说的外来务工人员子 女主要是指随父母进入流入地的这一部分子女。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 我国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关注大致起始于 1994 年在 社会 杂志上发表的龙腾华的“飘落的花朵打工子女教育备忘录”一文, 随后,有的报刊有 关于“浙江村”里的幼儿园的报道,一些南方的报刊也有关于深圳的“铁皮房”识字班的一 些零碎报道。 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真正进入教育学者视野是始于 1995 年 1 月 21 日中国教育报 所刊发的记者李建平的文章 “流动的孩子”哪儿上学 ,这一报道发表后, 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同年,原国家教委也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列入议事日程。此后,相 关的理论研究、调查分析以及政策讨论开始进行。 目前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比较多, 有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权利 的研究,也有关于他们的融入教育的研究,等等。这对教育政策的研究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促 进作用。 “教育政策是教育领域乃至社会领域中社会政治和教育政治活动的形式和结果,教 育政策活动是社会政治行为教育领域中的集中体现。 教育政策和其他政策一样具有公益性的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关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4 价值。 ” 通过对教育政策的有关方面的研究,可以确保教育结构的合理性,可以均衡各方面 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可以推动整个国家和谐正向的发展。 对教育政策的有关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 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的研究虽 然仅处于萌芽阶段,但毕竟是良好的开端。 史柏年从政策层面对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问题 进行了理论分析, 指出在解决城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问题方面, 由于地方政府的职责不够明 确,公办学校积极性不高,以及由于专门招收流动儿童少年的简易学校地位不稳,所以还存 在许多问题。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继颁布的 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行) (1996 年 4 月 2 日)和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1998 年 3 月),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01 一 2010 年)等利于流动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政策法规,对于解决城市流动儿童少年教育 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关的文章还有周佳的 农民工子女 “义务教育” 政策文本的演变 (载于中国教师2005, (5) ;张乐天的教育政策观念的变革与更新(载于教育发展 研究 ,2002,(11);李孔珍和洪成文的教育政策的重要价值追求一教育公平(载于清 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6, (6) ; 朱晓斌的 流动人口义务教育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 (载于 教 育评论 ,2003,(2) )等。他们分别从教育政策的不同角度来分析当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 教育问题。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的构建和创新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 明确以杭州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不多, 就 笔者查到的文献如: 姜和忠的 基于输入地政府视角的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以浙江为例 ; 侯靖方等的杭州市民工子弟学校调查报告 ;陈儿、潘孝斌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 育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对浙江省七地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实地调查 ;马良的对流动人口 子女学校教育两种途径的评价 等, 而关于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的研究更是少 之又少。 二、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一项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人们在该学科领域内分析问题的视角、 工具和分析框架。 (一)文献法 通过广泛阅读论文专著及相关政策法规,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和有关政策内 容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通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出台的各项政策、 法规的梳 理,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报道、 研究成果以及各省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调查报告 进行归类分析, 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研究现状、 各地的研究成果以及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 解决的问题等。 (二)问卷调查法 笔者主要采用走访式调查问卷, 走访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 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的公立学校。另外还走访了杭州市教育局,了解当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状况,获得 第一手材料。 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8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关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5 (三)比较研究法 以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与公办中小学为比较对象, 对他们进行了解。 分析杭州 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关教育政策执行的现状, 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面临的困难与问 题。 三、研究的思路 (一)在研究对象方面,关注杭州这种省会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情况,分析他 们的子女在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各种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国家采 取哪些方针政策, 杭州市根据自己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哪些政策以及杭州有关外来务工人员 子女教育政策的执行情况。 (二)在研究理论方面,主要从宏观把握、微观探究,找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 问的合理依据。首先,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一问题,从全局出发、全面把握解决问题 的方法策略依据。其次,从杭州市的角度出发分析该问题,从杭州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 的寻求对待该问题的理论依据。 (三)在研究内容方面,文章的重点集中体现在三方面:其一,从全国范围内来剖析外 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其教育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及该问题的 形成原因;国家对于其教育问题采取的政策措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其二,主要研究有关杭 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子女教育问题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其问题的形成经历了哪些过 程、具有什么特点;杭州市有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政策出台的背景,以什么样的理 念作为指导,政策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及有关教育政策实践效果如何;其三,反思杭州市外来 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已经取得哪些经验及其仍然存在的缺陷, 展望杭州市应该通过哪些路 径和措施使其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关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6 第二章第二章 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 第一节第一节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形成的背景、表现和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形成的背景、表现和原因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形成背景 (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与农村人口流动 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务工而城市化, 是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 是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 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在过去 300 年里,社会现代化是一 个持续进行的历史过程, 旧的社会生活、 结构、 制度和观念逐步被新的替代, 新的社会生活、 结构、制度和观念从诞生、成长到成熟,一波又一波,不断演进。 20 世纪 50 年代初,新 中国刚刚成立,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国家,也是一个社会欠发达的国家。第一次社会现代化 在参加评价的 72 个国家中排名第 64 位;60 年代,中国仍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国家,在世 界 108 个国家中排名第 86 位; 1970 年我国综合社会现代化在世界 105 个国家排名第 57 位; 1980 年中国才进入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起步期;1990 年中国综合社会现代化在世界 107 个 国家中排名第 62 位;20 世纪末,中国进入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期,综合社会现代化在 世界 109 个国家排名第 60 位;2002 年中国三大社会现代化指数都高于 2001 年,表明中国 现代化的绝对水平在提高。 综合社会现代化在世界 109 个国家中排名第 60 位, 比 2001 年排 名上升 3 位。 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步伐,三资企业和民营、个体企业 的蓬勃发展,启动对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等诸多因素都极大的刺激了我国外来务工人员的流 动。 数千万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量的流入城市寻求就业机会, 他们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 重要的作用。 城市化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城镇化水平1990年为26.4%, 2000 年为 36.1%,2004 年为 41.8%,2000-2004 年期间年均提高 0.4 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 每提高 1 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约为 1 000 万左右。 近年来, 国家统计局农调队每年都要对全国农村住户和行政村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 表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逐年增加。2003 年为 1.1 亿,比 2002 年增长 8.6%;2004 年为 1.2 亿,比 2003 年增长 3.8%。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3 年农村外出务工的 劳动力中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劳动力 2 430 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 6 至 14 岁义务教育阶 段适龄儿童约有 643 万人, 外出务工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 由此可看出家庭化趋势日益明 显。 (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随着农村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的推进, 以家庭为主体的用工方式把劳动者劳动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 2006 ,参见 2006 年 2 月 9 日 程新征中国农民工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 当前农民工流动就业数量、结构与特点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 当前农民工流动就业数量、结构与特点 范先佐 “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2)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关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7 的好坏与他们自身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劳动者的劳动热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 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生产单位又不可能组织起 “出钱、出力”的农田水利建设大军,也排挤出相当数量的相对剩余劳动力。 随着市场经 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塑料制品行业环保政策对产品安全与质量的影响研究报告
- 皮肤基础知识培训课件开场
- 工作集体协商课件
- 散养土鸡养鸡课件
- 工作犬饲养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孙老师钢琴指法教学课件
- 皮带工岗位基础知识培训
- 皮带传动和齿轮传动课件
- 政治选修最后一课课件
- 皓齿美白操作课件
- 抖音本地生活服务方案
- 2025高一英语备课组课时安排计划
- 吸氧过程中中心吸氧装置出现故障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 骨科植入物在手术中的管理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件
- 手术前备皮课件
- 病案管理法律法规培训
- 村支部书记申请书
- 2025年度充电桩充电设施安全检测与维修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高级综合英语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中医药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