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程专业论文)纺织品中重金属离子测定方法的研究.pdf_第1页
(纺织工程专业论文)纺织品中重金属离子测定方法的研究.pdf_第2页
(纺织工程专业论文)纺织品中重金属离子测定方法的研究.pdf_第3页
(纺织工程专业论文)纺织品中重金属离子测定方法的研究.pdf_第4页
(纺织工程专业论文)纺织品中重金属离子测定方法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胁一 3 l a = 7 譬j i 亡i ,t - k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 该课题研究建立了i c p - a e s 全谱直读法同时测定纺织品中p b 、 c d 、a s 、c u 、c o 、n i 、c r 、s b 八种重金属游离量的检测技术,系统 深入地研究了样品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条件。 2 该课题研究建立了i c p - a e s 全谱直读法同时测定纺织品中p b 、 c d 、a s 、c u 、c o 、n i 、c r 、s b 八种重金属总量的检测技术,对样品 的分解及仪器分析条件的优化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 3 该课题研究建立了微波消解一原子荧光法测定纺织品中h g 元 素的测定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消费潮流,生态纺织品的消费主导着纺织品、 服装贸易发展方向。1 9 9 2 年,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首次在o k o t e xs t a n d a r d10 0 标 准中引入生态纺织品的概念,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制成的并对人体 健康无害的纺织产品。 近二十年来,纺织业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 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重金属对人体的累积毒性相当严重,一旦为人体所吸收则 会在人体的肝、骨骼、肾、心脏及脑中聚集,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对人体健 康造成极大伤害。儿童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远高于成人,因而受到的危害更为严 重。 本文重点研究建立了i c p a e s 全谱直读法同时测定纺织品中p b 、c d 、a s 、 c u 、c o 、n i 、c r 、s b 八种重金属总量、游离量的检测技术;微波消解原子荧光 法测定纺织品中h g 元素的检测方法。系统深入研究了样品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条 件,成功解决了纺织品中游离重金属离子、重金属总量的快速测定及汞元素测定 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纺织品,重金属游离量,重金属总量,纺织品中汞,干法灰化 a b s t r a c t a l o n gw i t ht h ep e o p l el i v i n gs t a n d a r d se n h a n c e m e n t ,t h ec o n s u m e rp a y sm o r e a n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o w nq u a l i t ya n ds a f e t yo fl i f e “t h eg r e e ne x p e n d s ”h a sb e c o m e o n ek i n do fw o r l d w i d eb a s i se x p e n s et i d a lc u r r e n t t h ee c o l o g yt e x t i l ee x p e n s ei s l e a d i n gt h et e x t i l ea n dc l o t h i n gt r a d ed e v e l o p m e n t d i r e c t i o n i n19 9 2 ,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s p i n n i n ga n dw e a v i n ga s s o c i a t i o ni no k o t e xs t a n d a r d10 0 ,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e c o l o g yt e x t i l e sc o n c e p t ,u s e df o rt h ef i r s tt i m et o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h a r m l e s so rl i t t l ee v i lr a wm a t e r i a lm a k e sa n dt ot h eh u m a nb o d yh e a l t hh a r m l e s s s p i n n i n ga n dw e a v i n gp r o d u c t i nt h er e c e n t2 0y e a r s ,t h et e x t i l ei n d u s t r yb r i n g st h eh e a v ym e t a l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 c o n c e r nh a sr e c e i v e dv a r i o u sc o u n t r i e si ss p e c i a l l yt h ei n d u s t r i a l l ya d v a n c e dc o u n t r y g o v e r n m e n tt a k e ss e r i o u s l y t h eh e a v ym e t a li sq u i t es e r i o u st oh u m a nb o d y s a c c u m u l a t i o nt o x i c i t y , o n c ew i l la b s o r bf o r t h eh u m a nb o d yi nh u m a nb o d y sl i v e r ,t h e s k e l e t o n ,t h ek i d n e y , t h eh e a r ta n dt h eb r a i ng a t h e r s ,w h e nw i l la c c u m u l a t et ot h e c e r t a i ne x t e n tw i l lt h e nc a u s et h ee n o r m o u sd a m a g et ot h eh u m a nb o d yh e a l t h t h e c h i l di sh i g h e rt h a nt h ea d u l tf a rt ot h eh e a v ym e t a la b s o r b a n c y , t h e r e f o r er e c e i v e st h e h a r mi sm o r es e r i o u s t h i sa r t i c l ek e yr e s e a r c h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i c p a e se n t i r es p e c t r u ms t r a i g h t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t od e t e r m i n ei nt h et e x t i l ep b ,c d ,a s ,c u ,c o ,n i ,c r , t h es be i g h tk i n d o fh e a v ym e t a lt o t a lq u a n t i t y , t h ed i s s o c i a t i o nq u a n t i t y ;t h e m i c r o w a v ed i s p e l s - i nt h ea t o m i cf l u o r e s c e n c em e t h o d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t e x t i l et h e m e r c u r ye l e m e n te x a m i n a t i o nm e t h o d b e f o r et h es y s t e md e e pr e s e a r c hs a m p l e , p r o c e s s i n ga n dt h ei n s t r u m e n t a la n a l y s i sc o n d i t i o n ,t h e s u c c e s ss o l v e dt h et e x t i l e m i d d l er e a c h e st ol e a v et h eh e a v ym e t a li o n ,t h eh e a v ym e t a lt o t a lq u a n t i t yf a s t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a n dt h em e r c u r ye l e m e n t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t e c h n i c a lq u e s t i o n k e yw o r d s :t e x t i l e ,h e a v ym e t a ld i s s o c i a t i o nq u a n t i t y , h e a v ym e t a lt o t a lq u a n t i t y , t e x t i l em e r c u r y , d r ya s h i n g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纺织品中重金属游离量的测定3 1 1 实验部分3 1 1 1 仪器及操作参数3 1 1 2 试齐 i 3 1 1 3 分析步骤3 1 2 结果与讨论一4 1 2 1 关于提取方法4 1 2 2 分析线的选择4 1 2 3 仪器条件的优化4 1 2 4 检出限和定量测定下限6 1 2 5 干扰效应:7 1 2 6 回收率和精密度7 1 3 刀、结11 第二章纺织品中重金属总量的测定1 3 2 1 实验部分13 2 1 1 仪器及操作参数13 2 1 2 试剂1 3 2 1 3 分析步骤13 2 2 结果与讨论一1 4 2 2 1 关于样品的分解1 4 2 2 2 灰化温度的选择15 2 2 3 助剂加入量的确定和加入方式的选择1 6 2 2 4 溶剂的选择16 2 2 5 灰化时间的选择1 7 2 2 6 回收率和精密度1 7 2 3 j 、结1 9 第三章纺织品中汞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2 1 3 1 实验部分2 1 3 1 1 仪器及操作参数2 1 3 1 2 试剂2 1 3 1 3 分析步骤2 2 3 2 结果与讨论2 3 3 2 1 游离量测定:提取条件的影响2 3 3 2 2 总量测定:消解压力、时间的影响2 3 3 2 3 总量测定:消化剂对测汞的影响2 3 3 2 4 线性关系与检出限一2 4 3 2 5 共存离子的影响2 4 3 2 6 精密度和回收率2 4 3 2 7 样品检测结果2 5 3 3 小结2 5 第四章结论一2 7 参考文献2 9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3 2 致谢3 3 i i 前言 一 f i l l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消费潮流,生态纺织品的消费主导着纺织品、 服装贸易发展方向【1 1 。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国际生态纺织品 贸易体制的新变化,发展生态纺织品已成为国际纺织工业发展趋势【2 j 。尽而发 展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更加有利于保持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规避国际技术 壁垒,切实维护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推动纺织产业升级【j j 。 1 9 9 2 年,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首次在o k o t e xs t a n d a r d1 0 0 标准中引入生态纺 织品的概念,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制成的并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 产品【4 1 。所谓生态纺织品要求从纤维种植、生产到产品加工的全过程对环境无污 染、产品自身不受“污染 ;纺织品中残留物质对人体健康无伤害;纺织品自身 可回收利用、自然降解,其废物处理中的释放物质对环境无害。 近二十年来,纺织业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 达国家的高度重视【5 1 。重金属对人体的累积毒性相当严重,一旦为人体所吸收 则会在人体的肝、骨骼、肾、心脏及脑中聚集,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对人 体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儿童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远高于成人,因而受到的危害 更为严重【6 1 。纺织品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包括:1 、天然植物纤维对土壤、空气、 水中重金属的吸收,如p b 、c d 、h g ;2 、动物纤维的生物合成,如c m3 、各 种金属络合染料,如含有高量c r 的铬黑染料;4 、纺织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各 类助剂,如含有a s 、s b 、p b 、h g 、c d 等成分的纺织品阻燃剂;5 、纺织品中的 装饰物,如镀n i 配件等。鉴于此,各国相继出台了有关纺织品中重金属限量的 控制规定。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标准有国际生态研究与测试协会发布的生态纺 织品标准o k o t e xs t a n d a r d1 0 0 2 0 0 及欧盟发布的玩具安全标准e n7 1 一p a r t3 等 【刀。纺织品中重金属含量包括总量和游离量两个概念。其中o k o - t e xs t a n d a r d1 0 0 只对游离量做出了规定,其定义为:以酸性汗液为提取液,以2 0 - 1 的浴比提 取样品,4 0 提取l 小时的提取量。其出发点可能在于:纺织品中含有的重金 属绝大部分并非处于游离状态,只有经人体汗液( 或唾液) 提取下来的游离重 金属才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8 。9 1 。但本文认为,在对游离量进行测定的同时,总 量的限定和检测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提取过程本身是一种平衡过程, 纺织品中所残留的重金属总量可以影响到该平衡;2 、o k 0 一t e xs t a n d a r d1 0 0 中 定义的游离量并非“绝对”的游离量,而具有特定的含义,因此只有和总量一起 才能反映出纺织品中重金属分布的完整信息;3 、纺织品中重金属非游离成分虽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然对人体不会造成直接伤害,但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势必会造成循环积累【l o 1 l 】。 综上所述,本文对纺织品中重金属总量和游离量的测定方法分别加以研究,以 期完整。 就仪器分析手段而言,目前普遍采用原子吸收法( a a s ) 和电感耦合等离 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i c p a e s ) 。原子荧光法( a f s ) 由于对某些特定元素有 很好的检出限,亦得以应用【l 二1 3 】。就灵敏度和检出限而言,前两者针对不同元 素各具优势,而i c p - a e s 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多种元素进 行同时测定【1 4 。1 5 1 。由于原子吸收分析仪器有着更好的普及性,在早些时候应用 第一章纺织品中重金属游离量的测定 第一章纺织品中重金属游离量的测定 1 1 实验部分 1 1 1 仪器及操作参数 i r i sa d v a n t a g ei c a p 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美国热电) ; 射频功率( r fp o w e r ) :1 1 5 0w a t t s ; 辅助气流量( a u x i l i a r yf l o w ) :0 5l m i n ; 雾化器压力( n e b u l i z e rf l o w ) :2 4 0 6 p s i ; 泵速( p u m pr a t e ) :1 0 0r p m ; 积分时间:长波( 2 6 0 n m ) :5 s ;短波( 2 6 0 n m ) :1 0 s 。 1 1 2 试齐i j 二次去离子水; 硝酸:优级纯; 酸性汗液( p h = 5 5 ) :1 0 0 0 m l 蒸馏水中加入o 5 9l 一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 ( c 6 h 9 0 2 n 3 h c l h 2 0 ) ,5 9 n a c l ,2 2 9 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 n a h 2 p 0 4 。2 h 2 0 ) , 用0 1 m o u l 的氢氧化钠溶液( 3 6 ) 调节试液p h 值至5 5 ,试液须现用现配; 重金属标准溶液:由标准储备液( 5 0 0 或1 0 0 0 p , g m l ) 逐级稀释配制。溶 液介质为5 h n 0 3 体系。 1 1 3 分析步骤 提取:从样品上随机剪取试样,剪碎至5 m mx 5 m m 以下,称取4 9 试样( 精 确至0 0 0 0 1 9 ) - - f f f 分别置于1 5 0 m l 具塞三角瓶中,加入8 0 m l 酸性汗液将试 样纤维充分浸湿,( 3 7 士2 ) 下连续振摇l 小时,然后在该温度下静置1 小时。 用漏斗式滤器过滤至l o o m l 容量瓶中,1 8 m l 二次水分三次洗涤试样,滤液并 入1 0 0 m l 容量瓶中,二次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测定:根据需要配制待测元素的工作曲线系列溶液,选择合适分析线,由 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响应值、制作工作曲线【2 2 】。测定提取液中重 金属元素浓度( 扣除试剂空白) ,并将测定结果换算成试样中重金属含量。工作 曲线系列溶液及相应元素分析波长、光谱衍射级见表1 、表2 : 3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1 :工作曲线系列溶液( g g m l ) p b c d a s c u oo 1 c o n i c r s b 1 0 1 2 结果与讨论 1 2 1 关于提取方法 本文采用的提取方法完全依照生态纺织品标准o k o - t e xs t a n d a r d1 0 0 2 0 0 执 行【2 3 】,进而考察全谱直读i c p a e s 应用于生态纺织品重金属含量检测的可行 性。由于o k o t e xs t a n d a r d1 0 0 规定的游离量具有特定的含义,故提取条件的 选择没有余地,本文即采用浴比为2 0 :1 的酸性汗液提取l 小时作为基本提取 条件。 1 2 2 分析线的选择 本文以杂质浓度为1 0 m g l d 的标准混合液为实验溶液,在所选定的实验条 件下,采集数据,对待测8 种元素的3 2 条谱线进行筛选,通过比较同一元素的 不同谱线的强度、峰形、干扰行为等,进行折衷,选择强度大、峰形好、干扰 少的8 条谱线为分析线【2 4 】。选择的分析线见表2 。 表2 元素分析线 元素 分析波长( r i m ) 光谱衍射级 p b2 2 0 31 5 l c d2 2 6 51 4 8 a s 1 8 9 0 1 7 7 c u3 2 4 71 0 3 c o 2 2 8 61 4 7 n i 2 3 1 61 4 5 c r2 6 7 71 2 6 s b2 3 1 11 4 5 1 2 3 仪器条件的优化 4 第一章纺织品中重金属游离量的测定 由于本实验需要对p b 、c d 、a s 、c u 、c o 、n i 、c r 、s b 等8 种元素同时检 测,选择合适的仪器参数以最大程度的满足8 种元素同时测定的要求十分关键。 本文针对影响测定的重要仪器参数进行条件实验,进而确定最优的仪器条件, 以期获得最佳检测结果。 ( 1 ) 高频功率的选择: 图1 高频功率的选择 从上图可看出各元素谱线强度随高频功率的增大而渐强,但考虑到过高的 功率会降低炬管的使用寿命,且功率在1 1 5 0 w 时,既可满足分析要求,故选择 高频功率为1 1 5 0 w 。 ( 2 ) 辅助气流量: 图2 辅助气流量的影响 对大多数元素而言( c d 除外) 辅助气流量对谱线强度的影响并不明显。随 着辅助气流量的增大,各元素谱线强度均有下降的趋势【2 5 】。选择较低的辅助气 5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流量( 0 5 m l m i n ) 最为有利。 ( 3 ) 雾化器压力: 图3 雾化器压力的影响 改变雾化器压力,大多数元素的谱线强度极值出现在2 0 2 5 p s i 情况下,本 实验选择雾化器压力为2 4 p s i 。 ( 4 ) 泵速的选择: 图4 蠕动泵速的影响 在泵速达到1 0 0 r p m 以后,各元素谱线强度随泵速提高不再明显增强,故 确定泵速为1 0 0 r p m 。 1 2 4 检出限和定量测定下限 确定最佳仪器参数后,在所选定的元素分析线上对空白溶液连续测定1 1 次, 计算背景噪声,从而确定各元素检出限、定量测定下限并与f a a s 法比较如下: 6 第一章纺织品中重金属游离量的测定 表3 检出限和定量测定下限( g g m l 1 ) 从上表可看出,除c r 外全谱直读i c p a e s 法的检出限皆接近或优于火焰 原子吸收( f a a s ) 法。 1 2 5 干扰效应 由于i c p - a e s 全谱直读仪器可以在高光谱衍射级次上选择分析线( 见表2 ) , 各待测元素之间及待测元素与其它杂质元素、基体元素之间的光谱线得以完全 分离,光谱干扰效应可以基本避免【2 6 1 。又由于蠕动泵进样等特点,酸效应、溶 液粘度等物理因素引起的非光谱干扰亦不显著。因此,上述效应本文不做深入 讨论,相关试验结果可以作为佐证。 1 2 6 回收率和精密度 为使试验结果更具代表性,本文对棉、毛、丝、麻四种天然纤维和纯涤纤 维的纺织品进行了3 个浓度梯度的回收试验,每个梯度平行测定6 次,计算精 密度,所得结果见表4 : 表4 棉回收率和精密度计算结果( m g k g - 1 ) 7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棉 c o0 0 0 5 n i 0 0 3 0 c r 0 2 7 0 s b 0 0 0 0 o 9 2 8 2 7 8 3 0 9 7 7 2 8 4 2 5 9 7 5 1 2 3 9 3 1 0 4 6 0 8 8 0 9 6 7 2 8 4 2 0 9 2 3 2 7 7 8 0 9 4 7 2 8 1 2 5 9 4 5 o 9 6 9 2 8 3 4 5 8 1 8 o 9 6 7 2 8 4 2 9 2 2 9 2 6 9 4 7 9 3 7 1 1 9 9 6 9 9 4 5 1 1 6 9 6 7 9 4 7 3 1 9 1 5 8 4 4 9 o 9 2 0 4 6 1 7 4 0 8 7 0 5 2 5 2 6 1 2 0 55 9 3 35 9 3 31 1 90 4 4 8 1 3 1 3 5 l 3 5 l 3 第一章纺织品中重金属游离量的测定 幺幺 p b0 0 2 5 c do o o o a s0 0 0 0 c u1 1 1 5 c oo 0 1 8 n i0 0 0 5 c r0 2 7 8 s b0 0 4 0 o 9 5 9 2 7 7 9 4 5 6 2 1 o o l 2 9 4 6 5 0 8 8 o 9 6 7 3 2 5 4 1 9 6 2 1 4 0 3 8 2 1 5 9 3 8 o 9 2 0 2 7 2 l 4 6 3 3 1 0 1 3 2 9 4 6 5 0 5 8 1 2 7 0 3 1 8 6 5 1 9 6 o 9 8 6 2 9 5 0 5 1 3 3 o 9 3 4 2 7 5 4 4 5 3 7 1 o o l 2 9 4 6 5 0 8 8 0 9 6 7 3 2 5 4 1 9 6 1 0 2 5 2 7 0 6 4 8 2 3 o 9 0 2 2 7 0 3 4 6 1 5 1 0 0 8 2 9 4 1 5 0 5 3 0 9 9 2 2 9 0 8 4 9 1 8 0 9 4 6 2 9 1 0 5 0 9 3 9 3 4 9 1 8 9 0 8 1 0 0 9 8 2 1 0 2 9 6 7 1 0 8 8 3 9 1 0 2 9 0 2 9 6 5 9 0 2 9 0 1 9 2 3 1 0 1 9 8 0 1 0 1 9 9 。2 9 6 9 9 8 4 9 4 6 9 7 0 1 0 1 9 0 8 7 1 6 4 0 3 2 8 2 1 5 6 0 4 1 8 5 0 8 1 8 5 0 6 6 8 4 3 9 8 1 7 0 3 5 6 4 1 9 7 4 9 5 3 4 2 0 4 1 1 6 3 3 2 o 7 7 o 2 l 3 2 3 3 9 9 7 3 6 表4 麻回收率和精密度计算结果( m g k g 。1 ) 纺织品元素空白值加入值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 ( 扣空白) 回收率 ( ) 精密度 ( r s d ,) 麻 c u0 4 2 5 c oo 0 1 2 n io 0 7 2 c r0 2 6 5 1 3 8 1 3 3 0 4 4 9 6 7 o 9 3 l 2 8 5 8 4 5 1 2 1 0 0 0 2 9 7 9 4 7 1 2 1 2 0 2 3 1 3 3 4 9 2 5 9 o 9 5 6 2 8 7 9 4 5 4 2 o 9 1 9 2 8 4 6 4 5 0 0 o 9 2 8 2 9 0 7 4 6 4 0 o 9 3 7 2 8 6 8 4 6 6 0 9 5 6 9 6 o 9 0 8 9 1 9 9 4 9 9 0 0 9 2 8 9 6 9 9 2 8 9 3 7 9 5 6 9 3 2 2 5 3 o 6 5 1 8 0 o 6 l o 9 1 5 6 6 1 1 1 o 6 5 5 9 9 2 0 9 0 4 5 o 4 8 l 3 5 l 3 5 l 3 5 1 3 5 l 3 5 l 3 5 l 3 5 l 3 5 l 3 5 l 3 5 l 3 5 l 3 5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b0 0 0 0 l0 9 4 70 9 4 79 4 71 4 9 表4 涤回收率和精密度计算结果( m g k g - 1 ) 纺织品元素空白值加入值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 ( 扣空白) 宁收, 精密度( r s d ,) ( ) 涤 n i c r s b l1 0 2 20 9 1 79 1 77 0 8 0 1 0 532 8 5 02 7 4 59 1 54 8 5 54 7 9 64 6 9 1 9 3 8 1 0 9 1 0 9 6 40 9 6 29 6 21 7 3 0 0 0 232 9 3 72 9 3 59 7 81 1 7 54 9 0 84 9 0 69 8 10 4 2 l0 9 8 20 9 0 79 0 711 4 0 0 7 532 9 2 12 8 4 69 4 93 6 2 55 3 2 l5 2 4 61 0 51 0 2 1。1 1 0 61 0 1 41 0 13 1 0 o 0 9 233 1 0 43 0 1 21 0 01 6 9 54 7 3 34 6 4 19 2 83 1 2 10 9 4 00 9 3 29 3 22 6 9 0 0 0 832 9 1 72 9 0 99 7 01 1 7 54 5 9 24 5 8 49 1 73 6 6 l0 9 8 20 9 3 49 3 41 7 2 0 0 4 832 7 8 82 7 4 09 1 3 o 7 6 54 8 8 34 8 3 69 6 70 4 2 11 2 1 20 9 4 29 4 21 4 7 0 2 7 033 0 9 22 8 2 29 4 0 1 2 1 54 9 3 34 6 6 3 9 3 30 4 4 l0 9 0 80 9 0 89 0 8 2 9 3 0 0 0 032 7 9 62 7 9 6 9 3 2o 6 7 54 7 1 24 7 1 2 9 4 20 4 4 _-。_-l_-_-_l-_-_l-_一_-_-_-_-_-一 l o 第一章纺织品中重金属游离量的测定 1 3 ,j 、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 1 ) 对大多数元素而言,全谱直读i c p a e s 法的检出限和定量测定下限 均优于传统的火焰光度原子吸收( 蚺s ) 法,使i c p 同时测定的优势更为凸显; ( 2 ) 通过仪器参数和实验条件的优化,应用全谱直读i c p a e s 法对纺织 品中的重金属游离量进行同时、快速测定是可行的。就试验数据的总体情况看,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令人满意。 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第二章纺织品中重金属总量的测定 第二章纺织品中重金属总量的测定 2 1 实验部分 2 1 1 仪器及操作参数 参见第一部分。 2 1 2 试剂 二次去离子水; 硝酸( 优级纯) ; 硫酸( 优级纯) : 硝酸溶液:5 ( v v ) ; 硝酸镁溶液:l m g m l 。( 以镁计,称取0 4 1 4 5 9 高纯m g o ,少量优级纯硝 酸溶解后定容2 5 0 m l 保存。) 重金属标准溶液:由标准储备液( 5 0 0 或1 0 0 0 p g m l ) 逐级稀释配制。溶 液介质为5 h n 0 3 体系。 2 1 3 分析步骤 灰化: 方法一:完全灰化法。从样品上随机剪取试样,剪碎至5 m mx 5 m m 以下, 称取2 9 试样( 精确至0 0 0 0 1 9 ) 用5 稀硝酸充分润湿后,置于1 0 0 m l 瓷坩埚( 带 盖) 中,均匀加入m g ( n 0 3 ) 2 溶液5 m _ l ,缓慢蒸干,马弗炉中5 3 0 ( 2 下灼烧 2 - 5 小时。待样品全部变为灰白色,将坩埚冷却至室温,加入1 0 m l 浓硝酸溶 解试样( 可适当加热) 2 7 1 。将溶解液转移至5 0 m l 烧杯中,继续加热至试样溶 解完全,将溶液蒸发近干。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1 0 m l 容量瓶中,5 硝酸 溶液定容。 方法- - 不完全灰化法。从样品上随机剪取试样,剪碎至5 m mx 5 m m 以下, 称取2 9 试样( 精确至o 0 0 0 1 9 ) 用5 稀硝酸充分润湿后,置于1 0 0 m l 瓷坩埚( 带 盖) 中,均匀加入m g ( n 0 3 ) 2 溶液5 m l ,缓慢蒸干,马弗炉中5 3 0 c 下灼烧2 小时。待坩埚冷却至室温,加入1 0 m l 浓硝酸溶解试样( 可适当加热) 【2 引。将 溶解液转移至5 0 m l 烧杯中,继续加热至试样溶解完全,若仍有不溶物,滴加 少量浓硫酸( 必要时先加入1 1 5 m l h 3 p 0 4 ) ,待发硫酸烟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 转移至1 0 m l 容量瓶中,5 硝酸溶液定容。 1 3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空白试验:取5 m l m g ( n 0 3 ) 2 溶液及溶解试样时实际加入的酸量于5 0 m l 烧杯中,蒸发近干,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1 0 m l 容量瓶中,5 硝酸溶液定 容。此溶液作为空白溶液。 测定:根据需要配制待测元素的工作曲线系列溶液,选择合适分析波长及 光谱衍射级,由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响应值、制作工作曲线l 2 9 j 。 测定样液中重金属元素浓度并扣除空白之后,将测定结果换算成试样中重金属 含量。工作曲线系列溶液及相应元素分析波长、光谱衍射级参见第一部分。 2 2 结果与讨论 2 2 1 关于样品的分解 测定纺织品中重金属的总量,试样分解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传统的分解方法有湿法硝化和干法灰化两种。二者各具优缺点:前者处理样品 比较迅速,且损失小,但往往需要使用强氧化剂高氯酸才能有效分解样品,致 使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若处理样品较复杂或样品量较大时,需要加入的试剂 量也会相应增加,势必带来更多的杂质干扰【3 们。由于操作上的原因,也不利于 多个样品的同时测定;后者可以同时处理若干样品且灰分溶解较为简单,可避 免高氯酸这种危险试剂的使用,在处理的样品量上有更大的弹性而不需要加入 更多的试剂。缺点是该法往往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且不同元素引起损失 的因素各不相同( 不同元素灰化损失情况见表5 ) 。微波消解和低温等离子灰化 是近来出现的预处理方式,从实际效果上来看,虽然具备新的优势,但其局限 性依然存在:微波消解在处理样品的量上仍有局限( 往往处理小于l g 的样品) ; 低温等离子灰化虽然可以同时处理多批、大量的样品,但其灰化时间较长( 需 要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难以满足日常检测的需要【3 l 】。本文尝试在传统干法灰 化基础上加以改进,克服其易于损失的弊端,以期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安全, 准确的纺织品预处理方法。 表5 引起不同元素灰化损失因素 元素灰化损失因素 p b 低温下p b o 与s i 0 2 和硅酸盐( 坩埚的釉层) 反应;p b c l 2 易挥发损失;在铂坩埚中 易还原为金属与n 形成合金 c d 易挥发损失 a s易挥发损失 c u 可能燃烧进入坩埚;硅酸能吸附大量铜 c o与坩埚反应,可与铂形成合金 n i 不易损失 c r 超过6 0 0 时会留在s i 0 2 上,难溶解。往往需要浓酸长时间提取 s b 挥发损失 1 4 第二章纺织品中重金属总量的测定 本文尝试添加灰化助剂的方法,克服上述因素的影响【3 2 】。从文献来看,比 较理想的助剂为硝酸镁试剂,加入助剂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 、加速样品的氧化, 使样品的灰化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完成;2 、减少待测元素的挥发损失;3 、增大 灰分体积,减少待测元素与坩埚表面吸附、反应的几率。助剂的加入方法和合 适的加入量将在下文加以探讨。 2 2 2 灰化温度的选择 灰化温度是干法灰化最重要的条件参数之一。灰化温度不足,样品难以氧 化分解;灰化温度过高,会导致待测元素的急剧损失,难以控制。本文对待测 的8 种元素( p b 、c d 、a s 、c u 、c o 、n i 、c r 、s b ) 不同温度下的灰化行为进行 研究( 见图1 ) ,以确定同时测定的最佳灰化温度。 图l 各元素在不同温度下的灰化行为( 灰化5 小时,图中各元素相对5 2 0 。c 时的回收率) 通过上图可看出,当灰化温度高于5 5 0 时,各元素的灰化行为逐渐出现 较大差异,其中p b 、c d 、c u 三元素将会随着灰化温度的升高出现明显损失, 而n i 、c o 、c r 、s b 一直保持稳定的回收率,a s 在6 0 0 以上才表现出损失趋 势【3 3 1 。综合上述分析,确定灰化温度应选择在5 5 0 。c 以下,本文采用温度为 5 3 0 。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验所加标液为5 硝酸体系的混合标液。事实上同种元 素不同存在形式的挥发行为也不相同,相对而言挥发特性由易到难依次为盐酸 盐、硝酸盐和硫酸盐。助剂的加入使各元素在灰化的同时亦完成存在形式的转 化。 1 5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3 助齐, j j j n 入量的确定和加入方式的选择 虽然硝酸镁助剂引入的镁元素原子离子发射光谱较为简单,不会对待测的 8 种元素产生显著的光谱干扰,但助剂使用量过大亦会影响溶液的物理性质, 带来不必要的非光谱干扰,进而影响定量测定【3 钔。助剂使用量过低,则可能达 不到使用要求。本文即以最低有效量作为硝酸镁助剂的适宜加入量。硝酸镁加 入效果试验见图2 。 图2 硝酸镁加入效果试验( 5 3 0 c 条件下) 从上图可看出,当硝酸镁加入量( 以镁计) 达到5 m g 时,各待测元素损失均 得到有效克服,进而获得较佳回收率,而此时硝酸镁的光谱干扰和非光谱干扰 均不显著,故确定硝酸镁加入量为5 m g ( 以镁计) 。 另# 1 - ,必须保证助剂与样品充分混合,才能发挥其作用。由于纺织品样品 均为纤维织物,直接加入硝酸镁粉末无法调匀【3 5 】。而将硝酸镁助剂配制成 l m g m l 溶液,先将样品润湿后,再滴加助剂溶液于样品表面,助剂就可以均 匀的分散于纺织品纤维中,使之得以发挥最大作用。 2 2 4 溶剂的选择 灰化完成以后,选取合适的试剂溶解灰分,是避免待测元素损失、提高分析 准确度的重要环节【3 6 1 。本文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溶剂,通过对同一种灰分( 5 3 0 c 灰化2 小时) 的处理,比较回收结果,进而确定最佳的溶剂( 见图3 ) 。 1 6 第二章纺织品中重金属总量的测定 图3 使用不同溶剂待测元素回收情况 从上图可看出,使用浓硝酸作为溶剂p b 、c d 、c u 、c o 、n i 的回收率均高 于其它溶剂;虽然对a s 而言稀王水更为理想,浓硝酸仍优于余下三种溶剂且回 收情况良好。对于c r 而言,使用浓硝酸、王水和稀王水均可获得较佳回收,而 浓盐酸和浓盐酸加双氧水效果较差 3 7 1 。s b 的最佳回收是用王水做溶剂获得的, 其余四种溶剂回收差异并不十分明显。综合上述分析,尽可能兼顾各元素回收 效果,本文确定浓硝酸作为试验用溶剂。 溶剂的用量也是值得考虑的环节,在避免过多的溶剂引入不必要的杂质同 时,还须兼顾灰分的充分溶解,在实验中确定浓硝酸的使用量为1 0 m l 左右。 2 2 5 灰化时间的选择 在保证样品能够充分灰化的同时采用最短的灰化时间,应该是灰化的基本 原则。选取棉、毛、丝、麻和涤等有代表性的纺织品试样,添加助剂后于5 3 0 进行灰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纺织品纤维充分灰化的时间有一定差异。其中 棉、麻纤维灰化2 小时后即基本灰化完全;涤需要3 至4 小时;毛、丝纤维则 需要灰化5 个小时左右。此外,纺织品织物的形态对灰化亦有一定影响,同一 种材质的不同织物灰化时间会有所不同【3 8 1 。将不同样品5 3 0 c 统一灰化2 小时 后,借助浓硝酸的氧化性,必要时辅以浓硫酸发烟,同样可以达到有效分解样 品的目的。 2 2 6 回收率和精密度 本文分别对棉、毛、丝、麻四种天然纤维和纯涤的纺织品进行了添加回收 试验,每个梯度平行测定6 次,计算精密度,所得结果见下表: 1 7 表6 回收率和精密度计算结果( m g k g 以) 。淼,元素麓从值鼍嚣薹蓍笋鼍尝产( 耥r s d 篆,( 灰化条件) 兀系 测定值 脚u 八咀 ( 扣空白) ( ) ,) 棉 。, ; 三:善三兰詈;:耋 三:; ( 5 3 0 c 2 小时) c do “4三茹二;聂磊 纺织品元素本底加入值回收平均值回收率精密度 ( 灰化条件)测定值( 扣空白)( ) ( r s d ,) a so o o o 54 9 0 89 8 2 3 5 4 。箩 ;麓嚣艺 ( 5 3 0 c ,2 小时) n io 4 1 4三聂三鬲 磊 加入少量h 2 s 0 4 a s 同 55 1 3 6 1 0 32 6 1 发烟) c u t - 55 6 3 2 11 30 4 4 第二章纺织品中重金属总量的测定 注:涤灰分经浓硝酸“溶解”后,仍有乳白色不溶物存在,需转移至烧杯后加入l m l h 3 p 0 4 , 滴加少量浓硫酸发烟,必要时再补加o 5 m l h 3 p 0 4 ,继续加热至澄清透明,后续处理方法 与其它样品相同。经测定涤中有大量s b 存在,故未采纳加标回收数据,平行二次测定实 际样品平均值为1 3 5 m g k g ,相对标准偏差约为1 0 。 2 3 ,j 、结 ( 1 ) 实验证明,通过添加助剂、选择合适的酸溶解灰分等改良手段可以有 效克服干法灰化处理纺织品样品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