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专业论文)卢梭政治哲学思想的整体性与张力.pdf_第1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卢梭政治哲学思想的整体性与张力.pdf_第2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卢梭政治哲学思想的整体性与张力.pdf_第3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卢梭政治哲学思想的整体性与张力.pdf_第4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卢梭政治哲学思想的整体性与张力.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醢,乏日 期:二理幺釜丝罔 论文作者签名:盥! 兰 生日 期:二理幺笙丝罔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伍:乏导师签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容摘要 卢梭( 1 7 1 2 1 7 7 8 ) 是法国著名肩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是1 8 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梭的历史形象十分复杂。他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却能够以自己的政治思 想震撼当时的整个思想界。他的思想具有革命性,本人却坚决反对革命。要想领 会卢梭政治哲学思想,必须看到他哲学思想的整体性与张力。 本文首先阐述了卢梭政治哲学的整体性,表现在“德性说”贯穿于其政治哲 学的始终。卢梭认为,人的自由包括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三种形态。三 种形态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次第演进。卢梭的德性说表面上是对古典的回归,其 实质是人的道德自由是人的自由的更高表现形式。卢梭批判现实社会,认为现实 社会已经被财富、奢侈、腐化剥蚀得支离破碎,失去了整体性。他想通过“德性” 来刷新现实。 第二部分论述了卢梭政治哲学思想中的自由平等思想与腐化的现实社会、自由 德性与公民德性、民主与极权、个人与集体等诸多矛盾的特征,认为在卢梭的政 治哲学中,根本性的对抗原则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他的自由平等思想是“德 性的延伸。德性的对立面是科学、艺术衍申出的诸如财富、奢侈、腐化等社会 现象,正是这些衍申因素造成了不自由、不平等。卢梭的政治哲学具有横跨个体 权利与社会认同两大领域的特点,卢梭认为自由的个体通过联合的方式以达成契 约。然而出于维护公意的需求,卢梭又主张个人对公意进行自觉认同。因此,卢 梭的政治哲学思想具备丰富的张力。 第三部分论述了卢梭对解决其政治哲学思想中诸多矛盾因素的探索。卢梭通 过建立完善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用自由德性对公民进行古典教育这两大途径来弥合 其政治哲学思想中诸多的矛盾现象。 第四部分是卢梭政治哲学的定位,主要说明了思想家对于卢梭政治哲学思想 的探究以及对卢梭政治哲学思想的定位。 关键词:卢梭,德性,整体性,政治哲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r 0 l l s 泐u ( 1 7 1 2 一1 7 7 8 ) i sn l ef 崩i c he i l i i g 觚m m i e n t 血k p l l i l o s o p h e c l u c a t o ra n dw r i t e r h ei sa l s 0t l l el8 m c 跏| t u 巧p i o 玳燃o fm ei d e ao fm ef r e n c h r e v o l u t i 锄觚do n eo f 她m o s to u t s t 孤d i n g 唧r e s e n t a t i v 骼i i lt h ee i l i i 寸呶= 1 1 咀c n t r o u s s u sh i s t o r i c a li i i l a g ei sv e 叮c o m p l i c a 自c d h eb a s tr e c e i v e df 0 眦a l e d u c a t i o i l ,b u th eh 勰s h o c k e dt h ec h i eo ft h o u g h t s 、j l ,i t l lt l i sp o l i t i c a li d e d l o 影h eh 雒 陀v o l u t i 册a 巧t h i n l ( i n g ,b u ti s 血口1 l y 叩p o s c dt 0t h e 形v o l u t i o n t om l d 叮s t a l l d l e m i i l k i n go f r o u s s e a u sp o l i t i c a lp t l i l o p h y w em u s ts m a tt l l en 卿够a n dt 饥s i o n o fl l i sp h n o s o p h y n i sp a p e re l a b o m t e sn l ei n t e 鳓ro fr o u s s e a :u sp o l i t i c a lp 1 1 i l o s o p h y ,觚dv i l t u e m e o 巧h 舾a l w a y sb e e nt h u 班l l i sp o l i t i c a lp h i l o s 叩h y r o l l s s e a ub e l i e v 髓廿1 a t l e r e e x i s t 也r f o m 塔o f 丘咖0 m ,i n c l u d i n g 珊岫m i 丘d o m ,s o c i a l 自d o m 锄dm o r a l 丘捌。甄w h i c hh a v ee v o l v e d 山n g 砸t l lm ed e v e k 啊啦朋to f 妇硫渤哆o n m e s u r f 犯e ,r 0 u s s e a u sv i l t u et l l e o 巧i st h ec l 弱s i c a lr e t t l l m ,b u ti nn a n 鹏i ti s 也e 麟e n c e o ft l l ei n o r a lf r e e d o ma i l di sah i g h e rf o 咖o fm a n i f e s t a _ t i o no f 昏羽o m r o u s s e a u s c r i t i c i 跚【l s 也es o c i a lr e a l i t y b e l i e v i n gt l l a s 0 c i e 够h 罄b e 行唧咖o da n dl o s ti t s i n t e 面t ) rd u et 0 、a l 饥l u x y c 0 呻t i o na n de r o s i o n h ew 孤t st 0 眦”m o r a l i 矿t 0 r e 舶s h t i l e r e a l i 够 t h es e c o n dp a r td i s c u s s 铭r o u 蹈u t sp o l i 讹a lp m l o s o p h yo f 自c e d o ma n d 删i t yt 1 1 i i l i ( i i l ga n dm er e a l i 够o fs o c i a lc 0 盯u p 瞳i 傩,自妇o fv i r t 嘴锄dc i v i c 、r i n u e ,l 锄0 c r a c ya n dt o t a l 腼趾i s m ,t 1 1 ei n d i v i m l a la n d 也ec o n e c t i v e 锄d 删。也c r f c 砷u r 嚣o fm ec o r i 仃a d i c 矗。璐i i l 碣咖麟咖sp o l i 廿c a lp _ h i i o p h y ,t t l ef i i n d a i n e n t a l p r i n c i p l eo ft 1 1 ec o n 丘0 n t a t i o ni sp e i l a l 锄1 ds o c i a lc o n n i c t s h i s 蛐go f 缸:e d o m a n de q u a l i t yi s 廿l ee x t e 邶i o n0 f ”v i r t u e ”v m ei st h e 觚伽1 鹪i so fs c i e n c c ,a r t s 、:h i c h l e a dt 0w e a j t 札l u x u i y c o 删p t i o na n do t l l e rs o c i a lm 嘲l o m e 吼a n di st h e f a c t o 瑙l a t c a :u s e di n 删i t ) ,r o 璐s e 眦sp o l i t i c a lp :h n o s o p h yi sc h a r t 商z e db yi n v o l v i i l g i n d i 讥d u a lr i g h t s 觚ds o c i a lr o 鲥6 0 mr o 吣s 髓“sv i e wi st 1 1 a t 自d 0 忸o fm e i n d i v i d u a ii st 0r c 砒ac o n 位试t i l l 舢曲aj o 缸印p r o a c h h o w c v b e c a u o f l e 如n 锄df o r 嘲e i l 觚c co f p u b h c 、棚,鼬删a n d m ep u b h c 丽l ls t a n dac 伽鼬i o l l s p o 砌i d e n t 咄t l l e r e f 0 代,r 0 l l s s 州sp o l i t i c a lp l l i l o s o p h yh a s aw e a l mo f t s i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t l l i r d p a nd i s c l i s 淄r o u s s e a u sc x p l o r a t i o ni n t o l v i i l gm 狮yc o n t m d i c t i o n a r y t o r si nh i sp o i i t i c a lp h i l o s o p h y r o l l s 孤t r i 骼t o 蜥d g eh i sp o l i t i c a l p l l i l o s o p h y 卸dm i n k i l l go ft h em 觚yc o n 嘣c t i o 邯t l l u g h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a u n ds o c i a l 觚dp o i i t i c a ls y s t c 胁卸da 丘优c l 勰s i c a lv i r t o fc i v i ce d i l c a t i o n 1 1 1 ef - o u m lp a r t 缸u 溺锄t h el o c a l 妇i o no fr o 璐饿sp o l i t i c a lp h i l o 泖h y , d i s c 峨i n gm 勾o rt h i i l k 懿s 锄yo f s e a _ u sp o l i t i c a l 出l o s 叩h y 觚d 也e1 0 c a t i o fr 叫s s 朗u t sm i n 虹n g k 时w o r d s :r o u 麟冶屿n 1 0 m l i 吼i n t e 酣吼p o l i t i c a lp :h i l o s o p h y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贝克曾经指出卢梭的思想既丰富而又充满矛盾,卢梭在政治思想中的矛盾是 多方面的,比如感性与理性的冲突、悲观主义与乐观理想的对立、追求现代与崇尚 自然的张力等。 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在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产牛的,反映 了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时代要求。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围绕着“社会不平等 的起源和发展和“克服社会不平等的途径一等问题,阐述了社会契约、人民主 权、自由平等、自然宗教和立法权属民的法律思想,提出了他对资产阶级建国理 论的设想。 卢梭的政治思想与生活行为相矛盾,历史形象十分复杂。他没受过正规教育, 政治思想却震撼了整个思想界。他生前备受主流思想家的排斥,身后的影响却超 过当时的任何一位思想家。他力求成为人类精神和良知的导师,却因自身问题被 人们取笑;他试图在社会中成为自由的自然人,却对社会交往原则笨拙不堪。他 将绝对自由和献身真理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却与上流社会的贵族相交甚欢。他的 思想具有革命性,自己却坚决反对革命,因此这也是他既名扬天下又备受误解之 处。他依托前代的现代政治哲学家的理论基础,又力图在古典精神中寻找根据, 他相信社会具有根本的束缚特征,却又着力建构完美的社会制度。 人们在评价卢梭时,没有一致的意见,甚至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百科 全书派曾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与基督教神正论的观点针锋相对。卢梭 的政治哲学思想却同时受到这两派的的批评。有人认为,卢梭是民主主义的杰出代 表;有人却将卢梭的理论与极权主义联系起来,声称卢梭是极权主义的创始人。一 个是耀眼夺目的光环,一个是遭人唾骂的恶名。诸多的矛盾现象,正说明了卢梭的 政治哲学思想具有强大的张力。 卢梭政治哲学思想表面上对古典的回归,但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为了利用 古典精神改造现实。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卢梭政治哲学的整体性 第一节思想的整体性与阐释方法问题 思想的整体性问题不容忽视。思想是否具有整体性是探究思想家思想的基础, 缺乏整体性的思想称为片断思维。人们多能对一个片断作详尽的解释,一旦涉及 整体论题却会陷入茫然,这样不利于对思想家思想的复杂性进行诠释。卢梭政治 哲学的整体性问题是对其政治哲学思想进行诠释的大前提。 通常来说,思想家的思想要么是完整的整体,要么是断裂体。卢梭政治哲学 复杂特征的原因之一,在于他并不想建构完整的理论体系。尽管他有时也对自己 所发现的完整体系兴奋不已,但他所谓的体系与后世思想家以科学方式建构的理 论体系相距甚远。卢梭所指的体系是:贯穿在思想中前后一致的内在原则,这种 一致性的内在原则使卢梭的政治哲学具有整体性。 问题是人们如何能把握住思想的这种整体性。在研究思想著作时,人们容易 陷入现实性陷阱,倾向于把思想者的思想与其所属的时代关联起来,并以思想在 现实中的效用为尺度来评判思想的真理性。人们通常认为要想理解思想家的思想, 只要留意他所属时代的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思想背景,就可以挖掘思想家 思想的渊源,并以社会对思想的反应来衡量思想内容的真理性。在古典精神与道 德实践消退的时代,这种方法非常盛行。 然而若从思想整体来看,人们会发现这种历史理解法的价值并不大。虽然容 易把握,却缺少根据。哲学思想并非都以影响社会现实为目标,所以用这种经验 理解法注定会失去其真理性,不可能切实领会思想本身。思想的评判尺度是思想 本身,是思想本身在概念中得到表达。因而人们需要殚精竭虑地去做的事情,不 是在思想之外对思想进行评论,而是必须深入到思想的内核。思想诠释者的使命 在于:通达思想在源初呈现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存在方式思想本身因思想问题和 存在方式而获得生命,思想自身给予自身生命。因而诠释者必须力图抛开古为今 用这种看似正当的诠释手法。 古人和今人所处的情境全然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今不可比较。今人在具 体事物上的丰富性远远胜过古人,但古人思想的整体性今人却望尘莫及。诠释者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们力图在两者之间建构思想沟通的桥梁。但是,既定文本就要求诠释者每读一 个作者的著作时,就拿定主意,完全接受并遵从作者本人的思想,既不掺入我自 己的或他人的意见,也不和作者争吵。我只是作者怎样想自己就怎样想,可 以说从不进行思考,也几乎不进行推理。州” 只有通过这种诠释方式,诠释者才能进行真正的独立思考。但在这种情形之 下,文本的客观标准问题便凸显出来。何种诠释才合乎思想本身? 谨慎与细心只 能为文本的本真面貌的呈现提供外在的条件,人为的努力并不能决定思想本身的 面目。只有在对思想整体性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思想本身的内在逻辑做出正当 地评判。在思想本身之外进行反思,不但无益于对思想本身的诠释,反而会引起 曲解。人们对思想的诠释,从不同的意图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诠释结果。因此, 人们便认为:诠释者没有客观的尺度,都从各自的意图出发并得到不同的诠释内 容。原因不是思想本身如何,而在于诠释者看待这些思想的方法。表面看来似乎 思想的命运取决于诠释者的信念。但要明白,思想家们在创造自己的思想时所面 对的内容是惟一的,它构成思想的“客观内容”。 由此可见,在人们诠释思想家的思想时,断不能自以为是。在诠释文本时偶 或碰上令人诧异的情形时决不能掉以轻心,诸如文本逻辑上的缺失,隐讳如深的 省略,明显的错误引用,似乎与语境毫无瓜葛的引文等。诠释者在此时断不能想 当然地将罪责归咎于思想家思想的自相矛盾而敷衍了事。这种诠释方法只能使自 己曲解思想家的真实意图。相反,对行文的任何一个细节或用语,诠释者都必须 小心谨慎,无论多么小的细节,都不能认为不值得大费周章而弃之一旁,必须在 整体性的大前提下,对细节问题进行研究,否则细节问题便毫无意义。 第二节卢梭政治哲学思想的中的一致性原则与德性说 卢梭政治哲学不是简单观念的集合体。人们往往认为,思想成果必然有欠客 观,仅仅是作者即兴之作,因而缺乏内在的一致性。 卢梭政治哲学究竟是否具有整体性? 我们可以依据卢梭的自我评价来说明。 卢梭晚年说过:。人生来就是善良的,仅仅由于社会习俗,人才变得邪恶! 在 躺在树下的那一刻内,许多伟大的真理启迪了我,我从中掌握的全部精神智慧,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部分地分散于我的三部主要著作,即第一篇论文( 指 :论科学与艺术) 、论不平 等和论教育,三部著作不可分割,构成一个整体。引 由此可见,卢梭认为自己的思想是一个理论“整体一。当人们批评他思想矛盾 时,他更加具体地指出:“社会契约论里的一切大胆的言论早在论不平等 里就有了;爱弥尔里一切大胆的言论也早在朱莉里就有了。3 这种整体性以一种基本原则贯穿在卢梭的各种著作之中。“我已经写过各种 主题的著作,但总以同样的原则书写:总是同样的道德、信念、格言及( 如果你 愿意) 意见。在我的所有著作中详细论述,并在最后著作中以我力所能及的 清晰性得到展开的所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人天性即善,热爱公正与秩序;因此人 类心灵中并无源初的任性,而且自然最初的运动总是正当的。我已经阐明了人类 天生惟一的激情,即自爱,这种激情本身与善恶无关;它只是偶然并依赖在其中 培养的环境而变善或恶。我已经阐明所有人心的邪恶不是天生的;我还论述了它 们产生的方式。我已经遵循它们的谱系,可以说,我阐明了人类如何通过源初善 良的持续堕落而最终变成他们现在这个样子。“” 也就是说,即便卢梭论述的主题不同,如社会制度、家庭关系、自由教育等, 但所有这些主题中贯穿着“同样的原则 。因而研究者必须体察到这种原则,才不 会对卢梭的思想产生误解。 一种“对抗原则”始终贯穿在卢梭政治哲学整体之中。那就是个人与社会的 关系问题。不远的思想渊源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观念为人的自由与尊严提供 了养料,宗教改革所引发的对教会权威的质疑和以社会契约挑战君权神授的主权 观念。这些都促使卢梭思考自由、道德、宗教、主权等观念。卢梭以文人的激愤 形象走上了政治哲人之路,他用道德批判现实社会的人性,“我在文坛的发轫之始, 就把我从一条新的途径引到了另一个精神世界,这种精神世界的质朴而高尚的和 谐,使我不能面对之而不动感情。不久,由于我专心探索这个精神世界,我就觉 得在我们的哲人的学说里尽是谬误与荒唐,在我们的社会秩序里尽是压迫和苦 难。在此以前,我一直是善良的;自此以后,我就变成有道德的了,或者, 至少是醉心于道德的了。州酗 卢梭认为,人的自由包括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三种形态,三种形态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次第演进。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然自由是一种个体的自由,是孤独的原始人依凭自己的欲望和意志而行动 的能力;社会自由是一种共同体的自由,任何人的自由都以他人的自由为前提,不 能靠损害他人的自由来获得自己的自由,全体公民的自由高于个人的自由;道德自 由则是一种个人的精神上的自由,是个人通过调适自己的意志和利益以同公意和 法律相一致的价值取向。从性质上来看,自然自由是一种任性的、虚假的自由,社 会自由是一种消极的自由,而道德自由则是一种积极的自由。 道德自由是个人自由的最高境界,是指一个人在处理个人意志和利益时候,能 够自觉按照理性的标准,使自己同公众在的意志和利益上达成一致。要想达到这个 目标就必须“以极大的明智”对人民“加以教养和治理”,即通过教育和启蒙, 培养公民的德性,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逐渐获得纯正的习俗和养成英勇的精神。 这是因为,人不仅是政治主体,而且是道德主体,人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和道德认知能力,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公意之间的关系,使二者达到和谐。 这种对道德的理解使卢梭的整个政治哲学有别于同时代其他的哲学家。他试 图将的“道德原则”贯穿在现代社会之中。用道德原则解决人与社会的对抗冲突。 这首先体现在论科学与艺术一文中。卢梭中在这篇论文对财富与奢侈进行了 强烈的谴责。引出了卢梭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返观自我,以求研究人类并认 识人类的性质、责任与归宿”等论题。文章结尾之处,卢梭对德性进行了高度赞 美,“德行啊! 你就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难道非要花那么多的苦心与功夫才 能认识你吗? 你的原则不就是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里吗? 要认识你的法则,不是只 是反求诸己,并在感情宁静的时候谛听自己良知的声音就够了吗? 这就是真正的 哲学了,让我们学会满足这种哲学吧! “盯 卢梭德性说的内涵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不是发展向外的知识,而是向内的道 德良知,卢梭谴责现代哲学对德性的缺失,认为整个社会都在向利益集看齐。卢 梭批判了科学、艺术与德性的冲突之处。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卢梭政治哲学思想的张力 “张力”一词,最早见之于物理学。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张力是物体受到两 个相反方向的拉力作用时,产生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个接触面上的互相牵引力。 物理张力的特征有二:其一,它产生于静止或相对静止的事物中;其二,它是相 互作用的力,不是单一方向的力 政治哲学的张力与物理张力有相似的特质:平衡态中包容不平衡态,具有“不 动之动 的动态感;多种因素、尤其是相互矛盾因素的组合与相互作用力。我们 可以对政治哲学的张力大致作这样一个界定:在政治哲学思想中,至少有两种似 乎不相容元素,构成新的统一体,各方并不消除对立关系,且在对立状态中互相 抗衡。简而言之,包含矛盾的整体性就是张力。 我们已经对卢梭政治哲学思想具有整体性这一点进行了肯定。那么其思想张 力的矛盾因素又是什么,并如何相互作用的呢? 卢梭政治哲学思想张力的诸多矛盾因素表现在:个人与社会、自由平等思想 与腐化的现实社会等几个方面。 第一节“自然状态下的人刀与。社会状态下的人力 卢梭不断强调原初状态的人性,原初状态的人性是自由平等与德性的根源。 在现代社会利益原则的驱动下,个人难免远离了道德本性。这种道德本性是 人之为人的自我规定性。人们不再为本真自我而活,而是为他人而活, “每个人 都花言巧语,在自己的真实目的上竭力徒劳地误导他人,对此无人上当。尽管他 们都说喜欢他,但无人上他人的当。他们都追求表面的幸福,无人关心现实。他 们在表面里生存。他们成了自爱的奴隶与傻瓜,他们活着不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 使别人相信他们曾经活过。州” 在教育问题上,更是令人不堪忍受。个人的幼时教育纰漏百出,整个社会从 此腐化不堪。“人们孩提时便受导致狂热的狭隘的无信仰、无畏与无耻的放荡所教 养,青年人无原则,妇人无道德民族没有信念,国王没有法律,没有令其畏惧的 上级及任何限制,所有良知的责任被摧毁,所有心灵都丧失了爱国精神和对君王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依恋,最后除了强力而无社会纽带:在我看来,人们轻易就可以预料在此之后 什么必将很快来临。引耵 卢梭认为,既然在现实社会中人性原则都难以保持,那么它本身就不能成为 一种衡量标准。在其自身经历中,他始终对以非德性形式获取社会地位的人深感 厌恶。在这种情况下,卢梭继续追问,是否人的本性已经不可拯救? 在卢梭看来,至少在人类腐化之前,存在源初的自然状态。这是一种纯粹的 自由状态,人性之恶尚未萌生,人们自身的德性与神圣相契。“我们对风尚加以思 考时,就不能不高兴地追怀太古时代淳朴的景象。那是一幅全然出于自然之手的 美丽景色,我们不断地在回顾它,并且离开了它我们就不能不感到遗憾。那时候, 人们清白而有德,并愿意有神祗能够明鉴他们的行为,和他们一起都住在同一个 茅屋里;然而不久他们变得为非作恶之后,他们就讨厌这些碍手碍脚的明鉴者了, 于是就把神祗搬到华丽的神殿里。最后他们又把神祗从神殿赶走自己住了进去, 或者,至少神殿和公民的厅堂已不再有什么区别了。这时候也就是堕落的极点了; 当我们看见把神祗安放在可以这么说世家大族的门楣上、大理石的柱子 上或者时铭刻在哥林多式的柱头上的时候,罪恶也就登峰造极了。 “自然状态人”与“社会状态人”这两个概念,早在卢梭之前己经有人提出 和使用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卢梭在思路上受到了其他人思想的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卢梭使用“自然状态人与“社会状态人”这两个概念所表达的人性内涵,与 其他人的思想又有着本质的不同,被赋予了崭新内涵。自启蒙思想运动以来,人 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现实的矛盾,理性与情感之间存在着 冲突,自然与文化之间己经越来越不协调了。卢梭较其他人更敏锐而深刻地觉察 到这一点,认为若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先研究人自身。要正确地研究人,不 仅仅是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范畴来把握,更应该从历史演变的角度以及人 自身变化的角度来把握。因为,在卢梭看来,人性是复杂的,人的本性又是变化 的,这一变化既有内在原因:那就是“自由主动者的资格”与。自我完善化的能 力一( 卢梭在他的著述中称之为。自然人一、“原始人”或“野蛮人”) ;又有外在原 因:那就是受社会因素影响,好的社会环境促使显示的是人性善良德性的一面, 坏的社会环境造成人性恶劣堕落的一面。用卢梭的话来说,“此一时代的人类,不 同于彼一时代的人类,狄欧若恩之所以找不到人,是因为他想在自己同时代中找 l o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个己经不存在的那个时代的人“1 0 卢梭超越了此前的经验主义人性理论和启蒙 思想家们的狭隘理性主义、普遍主义的人性理论,关注到远古野蛮时代,并从中 发现人类社会的永恒价值:由于对人性异化的考察和抨击,卢梭发现并形成了历史 的、社会的和发展的人性理论,从而弥补启蒙思想家们因固守人性永恒不变而造 成的理论缺陷。 卢梭提出了有着全新人性内涵的两个概念一“自然状态人 与“社会状态人”, 并从“自然状态人 与“社会状态人”相区分的理论原则出发,通过对人性的历 史演变的研究,来说明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然而,卢梭在他的著述中始终把 “自然状态人作为一个理论假设来对待的,卢梭明确指出:这种“自然状态”,“现 在已不复存在,过去也许从来没有存在过,将来也许永远不会存在的一种状态”。 在卢梭看来,人类真正的黄金时代并不是自然状态而是最初的人类社会。 正是这样,卢梭在“自然状态人与“社会状态人”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之上, 从历史的角度和社会的角度,以尽可能的事实描述的笔调,开始着手绘制人类行 为的“实然 状态和“应然 追求的图画。卢梭之所以强调必须通过人去研究社 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的观点,其目的就在于:从人的角度去研究社会,即从人的 “自然状态”出发去审视人类社会的存在及其历史,以找到一个评判现存社会的 价值尺度;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人,以揭示人性在“社会状态中的变化,从而, 在事实和价值两个层面上全面展开他的理论论述。卢梭的这个观点,不仅反映了 他超人的方法论意识,更反映了他出色的历史辩证法理论水平。有着全新人性内 涵的。自然状态人一与“社会状态人 这两个概念的提出,在整个卢梭政治哲学 思想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因为,卢梭是在“自然状态 人疗与“社会状态人一这两个概念基础之上构建他的人性理论的。 第二节自由平等思想与现实社会的冲突 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松散,没有压迫与剥削,每个 人都孤独地生存着,不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人除了受自己的意志支配外,不受任 何外在的力量支配。随着人的自身力量的发展,人与人之间逐渐建立了稳定的关系, 出现了私有财产和所有制,随之也出现了剥削、压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有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于别人,自由从此丧失。 卢梭政治哲学依据自由德性,对科学与艺术进行了批判。科学与艺术衍生出 了财富、奢侈、道德腐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遏制了人类天性的生成,窒息了 天生的自由情操,而人们恰恰本来为实现自身自由而生,它们使人们依恋、喜爱 自身的被奴役状态,而这种奴役状态使他们成为文明的民族。州1 1 在崇尚科学与艺 术的社会中,对人的评判标准也不再与德性相关。“我们的风尚流行着一种邪恶而 虚伪的一致性,每个人的精神仿佛都是在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礼节不断地在 强迫着我们,风气不断地在命令着我们;我们不断地遵循着这些习俗,而永远不 能遵循自己的天性。我们不再问一个人是不是正直,而只问他有没有才华; 我们不再问一本书是不是有用( 即敦风化俗一笔者) ,而只问它是不是写得好。我 们对于聪明才智就滥加犒赏,而对于德性则丝毫不加尊敬。州1 2 古典政治哲学中,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的分离终于在现代政治哲学中表现出 来。在现实社会中,人的天性与社会习俗之间的隔阂永存。社会习俗使人们不能 率真,使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只会更加远离天性。卢梭认为社会已经失去整体的正 当性。“农业为商业做出牺牲,国家糟糕的财政管理必然要包税人,最后贿赂至斯, 以至于金钱为声名估价,德性本身可作价出售:这是富裕与悲惨、私利取代公益、 公民彼此睚眦、漠视共同事业、民族腐化、削弱政府所有源泉的最显而易见的原 因。因此,在他们感到时已难能治愈邪恶,但为维持国家计,明智治理通过善良 道德、尊重法律、热爱祖国及公意的活力必定能阻止这种( 情况) 。“培 卢梭预示了未来社会的图景,。今日,不管人们会说什么,已经没有法国人、 德国人、西班牙人甚至英国人,只有欧洲人。所有的民族都有同样的嗜好、同样 的激情,同样的道德,因为没有一个民族被赋予一个有着鲜明特征的国家形式。 在同样的环境下,所有人都会做同样的事情,所有的人都宣称自己漠不关心并且 都是骗子。所有人都赞扬中庸并想成为巨富,除了奢侈他们并无他求,除了黄金 并无其他激情。州h 卢梭在政治实践失败后,也是生命中惟一的政治失败之后,深刻地认识到社 会弊端的根源在于人性的缺失。主要是社会制度使人异化,人们在社会之中无能 为力,遭遇不公却无处诉求,愤怒随之产生,进而仇恨社会。因为在这种社会中, 真正的公意和真正的正义为虚有其表的秩序做出牺牲。这种表面的秩序摧毁了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切真正的秩序,不过是弱肉强食的另一种表现,它使强者对弱者的压迫正当化。 在卢梭看来,现实社会与个人自由的对抗始终存在。现实社会使人偏离了自 由德性之自我。罪魁祸首是现实社会的习俗与规范,“我们都曾注意到,大部分人 在他们的生活过程中往往与他们自己不甚相似,仿佛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人。我并 不是为了证明这样一个显著的事实而要写一部书;我有更新颖、甚至更重要的目 标,那就是要寻找这些变化的原因,特别是注重那操之在我的原因,以便说明我 们应该怎样控制这些原因,使我们变得更好,更自信。“5 社会的不平等使人远离天性,体现在社会腐化( c o r r u p t i o n ) 上。这种对抗 关系表现为社会习俗对人性的束缚。现代社会以财产、地位荣誉来衡量人的价值, 人的德性价值在社会中得不到实现,因此必须对那些在腐化基础上建构人性的政 治家们大加贬斥。 卢梭清醒地意识到,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关心的目标已完全不同, 古典德性原则为人们所抛弃,“古代的政治家从不休止地讲求风尚与德行,而我们 的政治家则只讲求生意和金钱。州1 6 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基础业已彻底转变。社会的腐化与整个政府的目的有 关。为社会确定道德目的的立法者或哲人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遥远的古 代,当哲人为民族立法并以他们的权威使人们明智与幸福时,古代政府最伟大的 艺术出现了。因此许多禁止奢侈的法律、规范都与道德相关,众多被采用或拒绝 的公共活动原则都极度关注道德。即使僭主们也没有忽视这种重要的行政,当他 们试图腐化他们奴隶的道德时,都像行政者改善他们公民的德性那样小心翼翼。 但相信他们榨完钱就算完事的我们的现代政府甚至连想都没想过是否有必要或可 能走那么远( 道德的培养与维持) 。州1 7 第三节个人与集体 卢梭思想中的矛盾最集中地体现在个人与整体之间。卢梭的政治哲学具有横 跨个体权利与社会认同两大领域的特点。卢梭认为自由的个体通过联合的方式以 达成契约。然而出于维护公意的需求,卢梭又主张个人对公意进行自觉认同。 卢梭在 社会契约论中论述了个人享有不可剥夺、不可放弃的自由,但他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强调整体对个人的绝对权威和个人对整体的绝对服从,显然相当矛盾。此时,有必 要引入卢梭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公意。卢梭认为,每个人在结成契约之前 都是自由的,但这是一种天然的自由,自然状态中存在不利于人类生存的障碍。人 们结成契约就是为了要以共同的力量来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同 时又不损害其自由。结成契约后,社会的自由取代了天然的自由,每个人都将自己 的全部权利让渡给了集体。原来分散的、个别的公民意志结合成了一体,上升为了 普遍的公共意志,这就是“公意”。共同体是以公意为最高指导的,公意是全体人民 共同意志的集合,它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以公意为指导的政治共同体自然 能够保障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 卢梭创造公意这一概念,就是为了弥合个人与整体之间的矛盾。因为既然公意 是全体人民整体的意志,个人意志自然也在其中,因之,个人服从公意、服从整体, 也就是在服从自己的意志,仍然是“服从自己本人。然而,卢梭没有看到的是,社会 中的个人除了拥有共同利益之外,每个人还有其自身的特殊利益。共同利益得到保 障固然是好的,但是每个人的特殊利益在公意的指导下却无法实现。要兼及所有个 人的利益就无法形成公意,公意便无法实现;而要个人完全服从整体以保障公共利 益,个人的特殊利益必然受到损害。因此,要个人享有充分自由,又要整体享有绝对 权威,是不可能的。卢梭政治思想中矛盾的关键是主权者如何行动。这里的意思是 说:全体人民是主权者,主权者是国家的主人,那么主权者是以一种什么方式行动 的呢? 如果主权者不能有效行动,那空有主权者的头衔又有何用呢? 对此,卢梭说:“主 权者除了立法权之外便没有任何别的力量,所以只能依靠法律而行动,而法律又只不 过是公意的正式表示,所以惟有当人民集合起来的时候,主权者才能行动。州培 但是,在一个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里,全体人民的集会不可能是经常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这就使主权者依法律而行动变成了一句空话。在主权者无法行 动的时候,政府却获得了行动的自由。卢梭写道:。每个人在与自己缔约时,都被两 重关系所制约着:即对于个人,他就是主权者的一个成员:而对于主权者,他就是国 家的一个成员。州伸正是个人的这种双重身份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作为主权者的一 员,个人看起来似乎应该是国家的主人,是很有权力的,但他终究只是主权者的一 员,他要保障自己的利益,必须诉诸于全体主权者,而主权者要行动,就要集会制定 法律,可是在大多数国家全体人民的集会是不可能的,依法律而行动已经变成了一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旬空话。这就使主权者之一的个人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而个人作为国家的一员, 他必须服从政府的管理,对于他的特殊利益,政府可以判定为私意,用公意的名义 去镇压它。这时,就形成了主权者难以有效行动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政府却可以很 便利地要求个人服从所谓“公意”以至镇压个人利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个人 自由和利益不可能得到保障,而整体的权威却得到了极大的伸张。 第四节民主与极权 关于平等权,卢梭写道:“基本公约并没有摧毁自然的平等,反而是以道德的和 法律的平等来代替自然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身体上的不平等:从而,人们尽可能 在力量上和才智上不平等,但是由于约定并且根据权利,他们却是人人平等的州蛳 而且,卢梭十分重视人民的力量,他将全体人民的集合看作是丰权者,主权者的权 力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的,“是完全绝对的、完全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 。 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卢梭高扬自由平等的旗帜,强调人民有绝对权力,这正是典 型的民主丰义的主张。 但是,另一个方面,由于人们在订立契约之后,作为全体是主权者,作为单个个 体是臣民,因之社会身份具有二重性。这就使得当他作为单个社会成员时,处于一 种与他作为主权者完全相反的地位。卢梭说:“社会也赋予了政治体以支配它的各 个成员的绝对权利”,“凡是一个公民能为国家做的任何服务,一经主权者要求,就 必须立即去做”。2 1 如果一个政治体对它的成员有绝对的支配权,如果公民对国家 只有无条件的服从,就形成了极权主义。另外,卢梭设计的立法者角色也给人以许 多遐想。这个立法者是“最高的智慧,“在一切方面都是国家中的一个非凡人物”。 院他为人民制定法律,却超越与法律之上,这极容易让人联想到独裁者。这又让人 感受到了强烈的集权色彩。 第五节个人自由德性与社会政治原则 卢梭政治哲学开始于对腐化堕落的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古典德性社会的眷 念。这便决定了自然的人性与社会状态的区分。 在卢梭政治哲学中,总是以对立范畴探讨问题:“自然人”、“社会人”;“生理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情感”与“道德情感”;“自爱”( 1 0 v eo fo n e s e l f ) 与“自私”( 鲫o u r p r o p r e ) 。 在卢梭看来,人类所有行为的发动者是情感而不是理性,情感是所有行动的动力。 这种情感是爱,是脱离个人利益的伟大德性之爱。卢梭在对话录中充分诠释 了这种道德德性及其对抗的生存情感。“我所说的就是恰恰就是让苏格拉底送命 的东西。在对他的审判中,发起诉讼的原告之一代表艺术家,另一个代表演说家, 第三个代表诗人,他们都代表宣称的神。诗人,艺术家,狂热者,修辞学家获胜; 苏格拉底死去。当我断言苏格拉底现在不会必须饮酒自鸩时,恐怕我给我们的时 代太高的荣誉了。州2 3 因此,卢梭政治哲学便具有两重性:个人自由德性与社会政治原则。个人自 由德性为自爱与怜悯,社会政治原则为自尊与互惠,两者截然不同。这种划分, 实质上表现了人性的分裂。个人自由德性所面对的问题为灵魂、精神、德性问题; 社会政治原则所面对的问题为欲望、物质、习俗道德的约定问题。自现代政治哲 学以来,社会政治原则以现实、理智、科学之名远远超越个人自由德性而处于主 导地位。这种自然人性的分离导致了政治与道德的分野。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分 野表现为精神世界的匮乏。“我们在欺骗他人之前欺骗自己,而且我们的缺点仅仅 在于失误;我们只是因为自己被微不足道的眼前利益俘虏才犯错,而这些利益使 我们遗忘了更重要、更深远的事情。因此所有刻画俗人的卑鄙,无原则、轻浮、 反复无常、无赖、狂热、残暴,所有这些邪恶源自他们灵魂的软弱。相反,强壮 有力的灵魂中的一切都是伟大和慷慨的,因为它能够区分精美与华而不实,实在 与表象,并能以驱除幻想、克服最大障碍的坚定集中于对象。州2 d 这种两重性相互纠结,不可能实现最终的圆融。晚年的卢梭不再将主要精力 关注社会政制的革新,而是反思:人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善好的观念并付诸实施? 这就是卢梭后期作品如忏悔录、对话录:卢梭审判让雅克、山中来信、 孤独漫步者的遐思等的着眼点。此时的卢梭思考的侧重点转向了人心,转向 了他自己宣称的重归“自我认识 。这种自我认识与苏格拉底的追问相类似。个人 自然与社会的张力,个人自由与社会的纠纷,这种冲突是人类生存的实在悖论, 永远不可能得到解决。若仅偏重其一端都不可取,然而若欲囊括二者的整体,使 之和谐而化解冲突,也不可能实现。因此尽管卢梭政治哲学以道德原则即自由德 性来应对社会问题,力图缓解二者的冲突;但在疏通两者的隔阂时,就已经背离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各自的本性。然而他在建构完善政治制度之后,在个人的生活实践中能够反思 这种内在冲突,并能最终“返观自我 ,并有慎独愉悦的言说,却真正切合了哲人 生活的本质。 处于维护个人权利的需要,政府必须被纳入到社会的监督之下;出于维护公 共利益的需要,政府却要越出自己的权利界限。个人自由权利与国家权利之间的 张力正源于此。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卢梭对现实社会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冲突的解决 卢梭试图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其社会中诸多的矛盾因素,从而令卢梭政治哲 学思想整体性中的矛盾因素相互作用,以便构成张力。 卢梭在面对哲学与政治、个人自由与社会习俗、制度的对抗时,诉求于两种 解决途径。 第一节建立完善的社会政治制度 解决对抗途径之一是建立完善的社会政治制度。这是解决对抗的消极办法。 制度为实现人的本质提供社会环境。在卢梭看来,“现代社会的关键问题已经从公 众教育转变为个人的自我教化,个人通过这种自由德性的自我教化从而为进入完 善的政治共同体奠定了基础。州2 5 同时,完善的政治共同体只不过为经历自由德性 教化的个人提供实践其自由德性的公共空间。这种公共空间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个 人的自由德性。由此,最佳政制必然要关联自由德性与公民道德、政治与宗教的 关系问题。当然,在政治与宗教、道德的关系问题上,这两者始终是交织在一起, 但人之为人的自由德性问题是三者的归宿所在。卡西尔曾经精确地意识到,“卢梭 政治思想的真正独创性和意义在完全不同的领域( 即不同于神正论) ;吸引卢梭全 部注意力的不是上帝问题,而是法律和社会问题。州 卢梭的真实目标是要在现代社会中恢复古典精神的德性,这种德性实现的可 能性在于人们对自我内在良心的呼唤。但若缺乏现实的实践环节,古典德性的现 代复兴仍然遥不可及,因为人性不可还原,人类只能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