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svcstatcom在上海电网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1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svcstatcom在上海电网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2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svcstatcom在上海电网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3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svcstatcom在上海电网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4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svcstatcom在上海电网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svcstatcom在上海电网中的应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p p l i c a t l 0 nr e s e a r c ho fs v ca n ds t a t c o mi ns h a n g h a i m i i 咀c i p :a le l e c t r i c a lp o w e rn e t w o r k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a a to fe l e c t r o n i c ,f l e x i b l ea ct r a n s m i s s i o ns y s t e m ( f a c t s ) b e c o m e so n eo ft h o s ei m p o r t a n tt e c i m o l c i g i e si np o w e rs y s t e m s ,w h i c hc a ng r e a t l y i n c r e a s et h eq u a l i t ya n dq u a n t i t yo f p o w e rs y s t e m s t a t i cv 缸c o m p e n s a t o r ( s v c ) a n d s t a t i cs v n c h “m o u sg e n e r a t o r ( s t a t c o m ) ,w h i c ha r em a i n l yu s e di nr e a c t i v ep o w e r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 c a ni m p r o v es y s t e md a m p i n ga n dt r a n s m i s s i o na b i l i t y c o m p a r e dw i 血 t h ef i x e sc a p a c i t o r sa n di n d u c t o r s ,t h e i rm a j o ra d v a n t a g e sa l - et h ef a s tr e s p o n s ea n d c o n t i n u o u sc o n t r o la b i l i t y s h a n g h a im u n i c i p a le l e c t r i c a lp o w e rn e t w o r ki sah e a v y l o a dn e t w o r k , a n df r o m2 0 0 1 i ti sd i v i d e di ns e v e r a ls u b n e t w o r k s b e c a u s eo ft h ed i f f e r e n t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g e n e r a t o r sa n dl o a d s ,s o m es u b n e t w o r k sw i l lh a v es t a b i l i t yp r o b l e m si ns o m e s i t u a t i o n s e s p e c i a l l yi nh u a n gd us u b - n e t w o r kt h e r e i sn og e n e r a t o r sa n df e w v o l t a g ec o m p e n s a t o r s ,s od u r i n gt h ef a u l t st h ev o l t a g eo f t h eb u s e si nt h i ss u b n e t w o r k w i l ld e c l i n e i ti sn e c e s s a r yt oa p p l yn e wf a c t st e e h n o l o g yi nt h i ss u b n e t w o r k f i r s t l yt h i sp a p e ri n t r o d u c e san e wi d e a , m u l t i e l e c t r i c a lp o w e rs i m u l a t i o np a c k a g e d a t ap 0 0 1 1 f l l ed a t ap o o ib a s e do nm i c r o s o f ts q ls e r v e rc a l lb eu s e dt oc o n v e r td a t a f i l ef r o mo n ek i n dt oa n o 也e r , i n c l u d i n gb p a ,n e t o m a c ,e r e t h e ns v c ,w h i c hi s m a d eo ff i x e dc a p a c i t o ra n dt c r 7a n dy t r a n s f e r l l l e rl i n k e ds t a t c o ma r e m o d e l e di nn e t o m a c a n ds i m u l a t e di na3 - g e n e r a t o ra n d9 - b u sp o w e rs y s t e m n 圯 r e s u l t sp r o v et h a tt h es t e a d y - s t a t ep e r f o r m a n c e so ft h e ma r es a r f l e 蠲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a n dt h e yc a ni m p r o v et h er o t o ra n g l es t a b i l i t ya n dv o l t a g es t a b i l i t yo ft e s t e d s y s t e mg r e a t l y b e c a u s e t h e h u a n gd us u b n e t w o r k i s s h o r t a g e o fr e a c t i v e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s v co rs 1 a t c o ma r es u g g e s t e dt oi n s t a l li nx ij i a op o w e rs t a t i o n n l es i m u l a t i o nm s u l t so f1 5 0 m v a rs v ca n ds 1 = a t c o ma r ec o m p a r e dt ot h e s i t u a t i o nt h a tt h e r ei sn oc o m p e n s a t o r n ”yi m p r o v et h eb u sv o l t a g em a g n i t u d eo f t h e s u b - n e t w o r ki nn o r m a lo p e r a t i o na n df a u l ts i t u a t i o n , a n di n i t i a t ea n df i n a lr o t o ra n g l e o f t h eg e n e r a t o r s 。w h i c hi sc l o s e dt oh u a n gd us u b n e t w o r k , a r ea l li n c r e a s e d b a s e d o nt h es t u d y , t h i sp a p e rp r o p o s e st h a ti ti sn e c e s s a r yt oi n s t a l ls v co rs t a t c o mi n x ij i a op o w e rs t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p o w e rs y s t e m ,s i m u l a t i o np a c k a g e ,s v c ,s t a t c o m ,v a r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莩位论文作者签名:绦虚一 日期,年i 月纱日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一 保密0 2 j ,在互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万雾砬) 日期:翮蛑岁月为日 指导教师签名:佻倔 日期:务一,埠3 月文日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1s v c 和s d 订c o m 技术的发展现状 1 1 1 f a c t s 技术的兴起 灵活交流输电技术( f a c t s ) 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电力专家n qh i n g o r a n i 于1 9 8 6 年提出的。但实际上,属于f a c t s 控制器组的静止补偿器( s v c ) 的研制 和应用在7 0 年代就已经出现,当时只当作一个单一的新型装置对待,并未形成 一个整体的技术概念。n gh i n g o r a n i 于8 0 年代初发明了一种基于电力电子技术 的次同步谐振阻尼器( s s r - d a m p e r ) ,这就引发了他对多种f a c t s 装置的设想, 于是f a c t s 这个科学概念于1 9 8 6 年诞生并立即迅速推动了f a c t s 技术的发展。 可控$ 卒b ( t c s c l 作为f a c t s 概念提出后的第一个控制器受到重视,它既能改进 暂态和动态稳定水平,提高输送能力,又能快速改变线路阻抗,控制功率潮流。 1 9 9 3 年,美国e p m 组织了八大电力公司进行协作性的f a c t s 技术的全面应用 研究。世晃各国的电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电力公司和制造厂家也纷纷开展了 对f a c t s 技术的研究和探索。 n gh i n g o r a n i 给f a c t s 技术早期的定义是:“f a c t s 就是基于晶闸管组件 的控制器,其中包括移相器、新型静止无功补偿器、电气制动器、串联电容调节 器、带负荷抽头调节器、故障电流限制器以及其它一些尚未发明的控制器”。这 个定义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到目前为止,灵活交流输电技术( f a c t s ) 的准确定 义仍在探讨中。本文采用中国学者何大愚先生的定义:灵活交流输电技术 ( f a c t s ) 是指除了h v d c 之外的所有安装于电力系统各环节中的且作用于交 流输电的各种电力电子控制器及其协调组合进行控制的技术。 目前的f a c t s 包括如下主要器件:静止无功补偿器、先进静止无功发生器、 可控串联电容补偿器、统一潮流控制器、串联潮流控制器、可控移相器、变压器 抽头有载可控调节器、可控制动电阻器、可控并联电容器、可控并联电抗器、次 同步谐振阻尼器、固态断路器、超导储能器、故障电流限制器、动态过电流限制 器、动态电压恢复器、有源电力滤波器等【1 i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2 无功补偿技术 电力系统中节点电压的大小不仅是电网电能质量好坏的标准,而且决定了电 网的输送能力和稳定程度。电网中流动的无功功率和节点电压有密切的关系,所 以无功功率补偿成为常用的调压手段。 无功功率补偿的原理可以用图1 - 1 来说明。其中,图1 1 a 为系统的单相等效 电路图,阢和吼分别表示电源端和负荷端的电压向量,z 和y 分别表示线路阻 抗和导纳,s l 、s 2 、霹和盈表示线路潮流,则d i 和6 2 的关系可以用图1 - 1 b 表 示o 1 。其中: 墨= 丑+ 凰 ( 1 - 1 ) ( ,:t r + q l x ( 1 - 2 ) “l 6 u :p 1 x - q i r( 1 3 ) , “l 若r ,x ,忽略不计,则: u :q i x ( 1 - - 4 ) u 1 8 0 :坐( 1 5 ) u l 可见,矾和口2 的幅值差主要由q i 决定,相位差主要由p i 决定。若口l 和霹不 变,则可以通过在a 点安装无功补偿装置来减小q l ,从而减小u ,增大吼的 幅值。 图l 一1 a 系统单相等效电路图图1 1 b 无功功率补偿的向量示意图 f i g u r e l l ao n ep h a s es y s t e mc i r c u i t f i g u r e l - 2 bd e s c r i p t i o no f r e a c t i v ec o m p e s a t i o n 常见的无功补偿装置有并联电容器、调相机、s v c 、s t a t c o m 等。其中调 2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相机已经渐渐不被使用。 并联电容器的优点【4 l :并联电容器是自我调节的装置,不需要控制系统,设 计、安装、维护简单;并联电容器的价格低,损耗小;对提高电压稳定性方面, 并联电容器降低了崩溃电压:通过投切并联电容器,尤其是并联电容器组,可以 调节潮流分布,减少有功和无功损耗。 并联电容器的缺点:发生故障时,随着电压的下降,并联电容器发出的无功 功率成平方的下降,无法有效的支撑电压,使系统失去稳定的危险性增加。 s v c 和s t a t c o m 是采用f a c t s 技术的新型无功补偿装置,是无功功率补 偿的发展方向。与传统的并联电容器相比,它们响应速度快,可以根据电网运行 状况的变化,调整并联的等效电纳,从而达到连续平滑调节无功功率的效果。同 等容量的并联电容器、s v c 和s 似r c o m 价格依次增加,特别是s 1 - a t c o m 的 造价昂贵。另外s t a t c o m 的结构复杂,采用的可关断器件多,保护系统复杂, 控制和触发回路要求高,因此设计、安装、维护难度较大,s v c 的结构、控制 系统没有s t a t c o m 复杂,设计、安装、维护相对简单,并联电容器最简单。但 同等容量的s t a t c o m 与s v c 相比省去了大量的电容器、电抗器以及与之相配 套的开关和保护,设备体积减少约6 5 ,装置的安装面积大为减少,特别适合于 在地价昂贵的大城市中使用。 1 1 3s v c 的原理 图1 2 a 晶闸管控制电抗器b 晶闸管控制电容器ct c r 与f c 组成的s v c f i g u r e l 2ad i a g r a mo f t c r bd i a g r a mo f t s ccd i a g r a mo f t c ra n df c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 v c ( s t a t i cv o l t a g ec o m p e n s a t o r ) 包括如图1 2 a 晶闸管 控制电抗器( t h y r i s t o rc o n t r o l l e dr e a c t o r - - t c r ) 和如图1 2 b 晶闸管控制电容器 ( t h y r i s t o rc o n t r o l l e dc a p a c i t o 卜- t s c ) ,以及这两者的混合装置( t c r 盯s c ) , 或者如图1 2 c 晶闸管控制电抗器与固定电容器( f i x e dc a p a c i t o r - - f c ) 或机械投 切电容器( m e c h a n i c a l l ys w i t c h e d c a p a c i t o r - - - m s c ) 混合使用的装置( 如t c r + f c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m s c 等) 嘲。 1 1 3 1 移相控制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功率因数和谐波分析 如图1 3 所示阻感负载的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口为触发延迟角,而电源电压 为 l r 图1 - 3 阻感负载的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f i g u r e l - 3o n ep h a s ev o l t a g er e g u l a t i o nc i r c u i t e = b s i n c o t = 4 2 e s i n c o t ( 1 - 6 ) 电路的工作情况由触发延迟角口与负载的功率因数角吼的关系决定。其中 9 l = 甜c t g 百c o l ( 1 - 7 ) 在这种情况下,口角的移相范围为吼- 1 8 0 0 。 根据电路图,可列出如下电路方程: l a i + r i :劢s i n c o t( 1 8 ) 电源电流i 的表达式 f:熹sin(cot-伊d-sin(asm(cot s m ( 嘞弦等】( 1 - 9 ) i = f 5 = = = = = = l一彩r ) p4 l【l j r 2 + ( 越) 2 。 “”。 所以 s i n ( 口+ 万一妒) = s i n ( a 一伊) e 慨 ( 1 - 1 0 ) 此式给出了口、仇和6 这三个角度之间的关系。当口和吼已知时,即可由 此式确定6 角,从而确定式( 1 - 9 ) 所示的电源电流表达式。 根据电源电流表达式,可对其波形进行傅氏分解,即 i = ( 口。c o s n c o t + b 。s i n n c o t ) ( 1 i 1 ) 式中的傅里叶系数分别为 4 - 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口j 12嘉2口_伊l)一c。s(2i口+2万一伊)一2占伊c。,2, “咖吼蚴叩。l 艘c o s n 吼卜c o s 岬。j 6j1。嘉8in;2口:伊)一sill(2i口+2占一伊)+2jc;8伊。,。, “如吼蚴叩。卜嘶w 岬d 一蚴岬。j 铲舞音 c o s ( ( 斛1 ) 吼) - c o s “村) - 吼) 】 一三: c o s ( ( n - d o t 一妒) 一e o s ( ( n 一1 ) ( 口+ 万) 一妒) 】+ ( i i 万一1 凳c 鬻t g 卜 卿一s 讹悯幽劝七却一幽| ) 行+ 吼ii 2 j 南 南【s 似o + 1 一吼卜s 衄o “+ 回一吼) 】 一三_ s i n ( ( n 1 ) 口一伊) - s i n ( ( n d ( a + j ) 一妒) 】+ ( 1 1 5 ) r7 一 筝老鬻p 一胁矿脚跏”鳓吨却p m ,j ) 九+ 咏伊li 于是按下式可得电流基波的有效值和初相角: l = 去口:+ 砖 ( 1 1 6 )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 c t r ) ,是电感负载的一个特例。 以上各式中令妒,= 石2 ,且艿= 2 协一口) ,电感负载的单相调压电路移相调压范 围是9 0 0 - 1 8 0 0 。 可求得电感负载时电流基波和谐波有效值,以及总有效值表达式为 ,es i n 2 a t 一2 0 t + 2 x 1 - 2 瓦丐一 ,:_ 呈e_2sin(n+1)(a-7r2)sin(n-1)(ct-x2) ”m l 万一蚪+ 1雄一1 2 s i n ( a - :, r 2 ) c o s n ( a - t c 2 ) ( 1 1 7 ) ( 1 1 8 ) 鳢塑型塑墼 ( 1 1 9 ) 萎镤黧一黧鬻 相串联,而三相多采用三角形连接。这样的苫矗;妻二i 詈:9 :例罢主:里抗器 载的交流调压电路的结构。其基本工作原妄二- :j ? :3 :三罢f 就利当于电感负 黧蝻勰相相9 0 1 8 0 0 0 其位善妄蒸她也就脱 罢兰:篓竺竺耋功电流口= 如。时,晶闸管完全导通,导通角万:,8 0 0 :。: 笑,黧黧警主导黑篓瑚其吸收的蒜磊功蠹 冀竺舰蝴扣n ,s o o 之吼晶高;蒜善:誉薯 兰三墨,三警黧撇果就是减小懈的基波绳相当于磊 偿慧耋繁哩嫠黧电纳,因而减少了其i 磊萎i 茹灭例、 可篙黧紧,岂罂一磊甚拦淼晶线。 昙慧兰墨碧妻譬黧繁是二荠豢基麓麓誉蠹紫 羹晨熏嬲:繁鬯竺效感抗的筷蒜葚盖二嚣t 册每c r 之叶- p ) i :都 禁嚣蒙雾篓的纛警三! ;荔荔蠡:豢兰嚣,都是控制系 黧黧繁黧二筌黧絮磊嘉萝茹结主篙;翥耋嚣 蓑耋篱蝴鞭池靛耐偿时的正常三磊茗蔷。妄巍耋篡豢 小l 曲;,j l g u r e l _ 4 、厂0 1 t a g e - c u r r e n tc h 黝c t e r i s t i co f t c r 由上节的推论可知,t c r 电流的基波分量与晶闸;通;之间的关系为: ( 1 - 2 0 ) 等。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中u 是系统电压,x l 与晶闸管串联电抗的感抗值。因此t c r 的等效电 纳为: 耻百8 - s i n 8 啦一半( 1 - 2 1 ) 其中,等效电纳最大值为b l 一= l x 。可见,导通角万与t c r 等效电纳 之间非线性的关系。将其绘成曲线,如图1 - 5 所示。 1 o 8 术 j0 6 昱 脚0 4 较 淞o 2 0 02 0 4 06 08 01 0 01 2 01 4 01 6 0 1 8 0 导通角( 度) 图1 5 导通角万与t c r 等效电纳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f i g t l r e l 一5 f i r e a n g l e - i n d u c t a n c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t c r 为了克服这种非线性的影响,通常在触发电路的输入端与触发脉冲形成环节 之间插入一个非线性化环节,称为线性化环节,以补偿导通角与实际等效电纳之 间的非线性,在数字控制电路中采用查表的方法实现,如图1 - 6 所示。 一- 一一一一 磊闰虿犀 触发脉冲l8 形成环节r 塑茎堂j 输 输入 blmzx(8-sins)# t c r 主电路 输 输入 图1 6 触发电路前端的线性化环节及其功能 f i g u r e l - 6d i a g r a mo fn o n l i n e a rm o d e l i ns v cf i r ec i r c u i t 7 一 兰丝塑塑塑丝丝 t c r 的控制策略以闭环控制为主,大多以改善电压调整为目标。图1 7 1 9 是几种控制方式的示意图。 图l 一7 只有电压反馈的控制方法示意图 f i g u r e l - 7d i a g r a mo fs v cc o n t r o l l e r ( v o l t a g ef e e d b a c k ) 图1 - 8 带电流内环的电压反馈控制方法示意图 f i g u r e l - 8d i a g r a mo fs v cc o n t r o l l e r ( c u r r e n tf e e d b a c k ) 图i - 9 具有附加电流反馈的电压反馈控制示意图 f i g u r e l - 9d i a g r a mo fs v cc o n t r o l i e r ( a d d i t i o n a lc u r r e n tf e e d b a c k ) 1 1 3 3 晶闸管控制电容器( t s c ) t s c 的基本原理与t c r 类似。如图1 - 2 b 所示,t s c 是两个反并联的晶闸管 与电容器相串联,晶闸管控制电容器并入电网或从电网断开,同时要串联一个小 电感用来抑制电容器投入电网时可能造成的冲击电流。因此,当电容器投入时, t s c 的电压一电流特性就是该电容的伏安特性,如图1 1 0 。在工程实际中,一 般电容器分成几组,每组都由晶闸管投切。这样,可根据电网的无功需求投切这 些电容器,t s c 实际上就是断续可调的吸收无功功率的动态无功补偿器用。 8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1 1 0t s c 的电压电流特性 f i g u r e l - 1 0v o l t a g e c u r r e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t s c t s c 设计和运行的关键是电容器投入时刻的选择,也就是晶闸管开通的时 刻,必须是电源电压与电容器预先充电电压相等的时刻。如果不等,由于电容两 端电压不能跃变,将产生一冲击电流,很可能破坏晶闸管或给电源带来高频振荡 等不利影响。一般来讲,希望电容器预先充电电压为电源电压峰值,而且将晶闸 管的触发相位也固定在电源电压的峰值点。因为根据电容器的特性方程 , = c = ,如果在导通前电容器充电电压也等于电源电压峰值,则在电源峰 。dt 值点投入电容时,由于在这一点电源电压的变化率( 时间导数) 为零,因此,电 容电流为零,随后电源电压( 也即电容电压) 的变化率才按正弦规律上升,电容 电流即按正弦规律上升。这样,整个投入过程不但不会产生冲击电流,而且电流 也没有阶跃变化,就是所谓的理想投入时刻。 1 1 4s t a t c o m 的原理 s t a t c o m 分别采用电压型桥式电路和电流型桥式电路两种类型,直流侧分 别采用的是电容和电感这两种不同的储能元件。对于电压型桥式电路,还需在交 流侧串联上电抗器才可以并入电网。电抗器一方面可以减少桥式电路输出电压中 的谐波含量,另一方面可以使桥式电路输出电压幅值和电网相匹配。s t a t c o m 在正常工作时是将装置并联在电网上,通过调节电力半导体开关的通断,从而改 变交流侧与电网同频率的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使该电路吸收或发出满足要求 的无功功率,来实现无功补偿的目的。 其工作原理可以用图1 1 l 所示的等效电路来说明。电网电压和s t a t c o m 的交流电压分别用相量疗,和d ,表示,j x 和r 分别表示线路电抗和电阻,则z 和r 上的总电压降落口j p 7 ,和d ,的相量差,而流过它们的电流就是s t a t c o m 从电网吸收的电流,。因此,改变电压d ,的幅值及相对于d ,的相位就可以控制 9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t a t c o m 从电网吸收电流的幅值和相位,也就是控制了其吸收无功功率的性质 和大小p ”。 l 、,- j u l 图1 1 1s t a t c o m 与系统连接图 f i g u r e l - 1 1d i a g r a mo f s t a t c o m c o n n e c t e dt os y s t e m 分析可知,s t a t c o m 共有四种工作状态,分别如图1 1 2 a 所示。 as t a t c o m 吸收有功和无功功率bs t a t c o m 吸收有功功率发出无功功率 p = u i c o s _ ( o 0 q = u l i s i n o 0p = u j ,i c o s o 0 q = u i s i n o o 图1 1 2s t a t c o m 工作原理图 f i g u r e l - 1 2p r i c i p l es c h e m a t i c so f s t a t c o m 1 1 4 2s t a t c o m 的谐波消除技术 采用电压桥式电路的s t a t c o m 可以工作在两种运行方式下:正弦脉宽调 制( s p w m ) 和方波运行,两者各有优缺点。正弦脉宽调制( s p w m ) 下,交流 侧电压谐波含量小,但自关断器件的工作频率高,产生的功耗相应增加,易造成 装置工况恶化。方波运行方式下,自关断器件功耗小,但由于一个周波内只关断 1 0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次,交流侧电压的谐波含量比较大,需采取措施对输出电压加以改进1 7 “| l 。 多重化技术是方波运行方式下改进交流侧输出电压的常用方法。它借助变 压器对多个逆变器进行串并联,通过适当地选取各逆变器触发脉冲的时间,将多 个逆变器输出的方波型号叠加,来逼近正弦波,从而在不提高自关断器件工作频 率的情况下达到消除此谐波的目的。常用的多重化技术包括采用曲折连接变压器 和星三角连接变压器两种结构形式。1 9 9 1 年日本研制成功的8 0 m v a ra s v g 装 置采用了曲折变压器。它由变压器以曲折方式将多个电压源逆变桥串并联,分别 记为0 0 、卢o 、2 p o 、,l o 桥。其中对应于0 0 桥的变压器输出侧和逆变器输出 侧电压的基频分量相位相同,而对应于桥的变压器输出侧电压超前逆变器输 出侧电压的基频分量卢o ,这样当o 桥触发脉冲滞后0 0 桥触发脉冲卢。时,两者 输出侧电压基频分量的相位相同,但高频分量相位相差( 研一1 ) o ( m :谐波次 数) ,相互抵消得到消除。通过分析可知,由此构成的n 重化三相对称装置的最 低谐波为( 6 n - i ) 次。 曲折连接变压器尽管有效,但由于需要特殊设计变压器,提高了装置成本和 复杂程度。由于当三相变压器采用y 接法时也会产生3 0 0 的相移,所以同理, 可利用此相位差,配合适合的触发脉冲来消除谐波。1 9 9 5 年美国研制成功 1 0 0 m v a ra s v g 装置,利用多个y 接法和y y 接法的单相变压器来消除谐 波,其输出侧电压基 b 相 c 相 图1 1 3 星三角连接变压器输出侧电压基波分量 f i g u r e l 一1 3y a t r a n s f o r m e rv o l t a g eb a s e 丘e q u e n c yc o m p e n s a t e 1 1 4 3 主电路分析及采用开关函数法对s t a t c o m 进行稳态分析 本文以四重化,单相全桥电源逆变器的电路结构,利用星三角连接变压器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消除谐波的电路如图1 1 4 为例,利用开关函数法建立s t a t c o m 的暂态模型, 再由暂态模型推出稳态模型【”。 分析时假设: 1 ) 三相电路参数对称; 2 ) 逆变器和变压器为理想器件,整个装置的损耗用等效电阻表示,电感用 等效电感表示: 3 ) 不考虑变压器输出侧电压高次谐波分量。 t 图1 - 1 4s t a t c o m 的主电路结构 f i g u r e l 一1 4d i a g r a mo fs t a t c o mc i r c u i t 装置中每个单相桥逆变器如图1 - 1 5 所示,整个装置如图1 - 1 6 接入系统。 每个单相变压器交流侧电压“0 ) = 勋l r ( ,) ,k 为绕组变比,“l r ( f ) = s ( 8 ,0 ,t ) , s ( 8 ,占,0 为开关函数,如图1 - 1 7 所示,其中万是对应于系统参考电压的参考角, 即每重桥的触发角,0 是脉冲宽度。根据付氏分解,则 s p 川= 昙s i n 罢s i n 向一艿) ( 1 - 2 1 ) k 臣( f ) 图1 1 5 单相桥逆变器 f i g u r e l 1 5o n ep h a s ec o n v e t o r 1 2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二u s 图l - 1 6s t a t c o m 装置与系统连接图 f i g u r e l - 1 6d i a g r a mo f s t a t c o mc o n n e c t e dt os y s t e m 图l 一1 7 开关函数s ( 8 ,0 ,t ) i q g u r e l l - v u n c t m ns 【,0 , 因此,星三角连接变压器输出侧a , b 间线电压为: ( r ) 2 “a i d + “a o ) + “r k + “r ( f ) ( 1 - 2 2 ) = “地,盈+ “巩:孤+ “l r , 3 k - u t & 3 七+ 甜地k - u z e b ( k 根据假设( 3 ) ,只考虑其中的基频分量,并且将式( 1 2 1 ) 代入上式,则 o ) = 昙s i n 缸( f ) 廊s i n ( c o t 叼+ 二4s i n 0 2 “出( t ) x 3 k s 凇一万一刃 + 导s i i l 罢“出( r ) 孤s i n ( c o t 一万一3 0 。) 一= 4s i n 呈“出( f ) 孤s i n ( 耐一j 一1 5 0 。) 石z石 2 一 + 昙s i n 詈“出( f ) 孤s i n ( 研一占- 3 0 。- f 1 ) 一昙s i l l 昙“如( r ) 豇s 似研一万- 1 5 0 0 - f 1 ) 2 冗二霄 一 = 竽s 血譬触删s 坳岳争 ( 1 2 2 ) 其中,是每重桥触发角间的相位差,同理,可以得到b , c 间和c , a 间线电压分 别为 o ) = 半s i n 知譬妇删s i l l ( 删一譬刎) ( 1 - 2 3 ) “。( f ) = 三鱼鱼s i n 导c 。s 譬妇出( f ) s i n ( 埘一j 一拿+ 1 2 0 。) (124)7 2 zz 由线电压,可知a c 相电压分别为b 苎堑至堡塑兰兰丝垄苎 ( f ) = 警s h 詈c 。s 鲁妇。( f ) s i n ( 研一万一等一3 0 。)( 1 2 5 ) = 萼s i n 詈c 。s 生2 砌。s i n ( 研一j 一譬一1 5 0 。) ( 1 2 6 ) 一1 ,r 6 s i n2 0 c o s f l k u e ( t ) s i 嘶一艿一等+ 9 0 。) ( 1 2 7 ) 根据图2 - 1 5 ,则a , b ,c 相电路方程分别为 工竺笋一1 万6 s i n 0 2 s 譬b 出( t ) s i n ( r o t 小等_ 3 0 。) 一皿。i n 妇) 吨( r ) ( 1 1 2 8 ) 三掣= 警s m 罢c o s 譬勉出s m 一占一譬一s 0 0 ) 一弛。加白一,2 0 0 ) 一心( ,) ( 1 一:9 ) 三掣= 等s 如知譬砌删n ( 一一譬+ 9 0 0 ) - q 呸u , 咖( o r 化。) 啦( f ) ”,0 ) 其中,玑是系统电压有效值。另一方面,由能量守恒可得 c 堕笋= 一k 乇 + p ) + o ) 之。) 】( 1 - 3 1 ) 由以上各式得 c 掣一* 0s 譬p 砸耐- 州8 - f l 啪- 撕3 0 。) 小+ i b ( t 铀) s i n ( c 0 0 ) o t - + 6 1 5 呐卜 式( 1 ,2 8 ) ( 1 - 3 2 ) 组成了s n 虹c o m 接入系统肘的方磊。 。 竺篓奎量控制理论和瞬时无功功率的定义,三相平衡时,s t a t c o m 送入系统的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分别为: p ( r ) = 吾k ( f ) 乞+ 和( ,) 移( ,) 】 ( 1 3 3 ) g ( 。= 三k 芦( f ) ( f ) 一( d - ( r ) 】 ( 1 - 3 4 ) 根据口,坐标系统与a ,b ,c 坐标系统的变换关系 阱咿 以及系统三相电压对称的假设 o | 蠕 、 矗 一怖 h 一洲x 引 a 。5 ( ,) + ( r ) + & ( f ) = 0( 1 - 3 6 ) t 4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可将上式化为: p ( f ) = 2 u 毛( f ) ( f ) + 甜屯0 ) 乇( f ) + 2 u 矗( f ) ( f ) + u s b ( f ) 屯o ) ( 1 3 7 ) q ( t ) = 1 3 u j ( t ) i , ( t ) - l - 3 u 毛( f ) 乇( f ) ( 1 - 3 8 ) 当系统电压恒定时可得: p = 普s i n 2 ( 万+ 譬枷0 ) q = 普2 s mz ( 稚2 枷。 一 r lj ( 1 - 3 9 ) ( 1 4 0 ) = 磊3 也d 2 7 r u 。, 鲥f c a l s m ( j + 知。卜。s ( 占+ 扣o ) c - 圳 22 即得到s t a t c o m 接入系统时的稳态模型。 1 1 4 4 控制策略 s t a t c o m 的控制器通常由内环控制器和外环控制器两部分组成。外环控制 器用于提供内环控制器所需的无功功率参考值,常用的外环控制器包括电压镇定 器( a 、佩) 和功率振荡阻尼器。内控制器的基本任务是产生一个同步的驱动信号, 从而在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和无功之间建立一种线性的关系。而为了达到对电流快 速控制的目的,在目前的装置中均采用基于瞬时有功与瞬时无功理论的所谓空间 矢量法。 由于电力系统的非线性和其负荷参数的不确定性,使得f a c t s 控制器必须 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迄今还没有一种控制策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所有问题。常 规的p i 控制用于s t a t c o m ,由于电力系统的非线性时变性质难于找到一个在 全局范围内均适用的优化的调节器参数。而通过反馈线性化的方法将非线性系统 变换成线性系统,然后再以线性系统理论完成对控制器设计的方法简单易行,可 使控制器的适应性在大范围内得到改善。图1 1 7 和1 1 8 所示为恒无功功率p i 控制和恒电压p i 控制。其它的控制方式还有v o 控制法,模糊控制等9 “m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l - 1 7 恒无功功率p i 控制策略框图 f i g u r e l - 1 7d i a g 撇o fs t a t c o m c o n s t a n tr e a c t i v ef l o wc o n 订o l l c r 图1 1 8 恒电压p i 控制策略框图 f i g i l r e l - 18d i a g 锄o fs t a t c o mc o n s t a n tv o l m g ec o n 订o l l c r 1 1 5s v c 的发展现状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将使用晶闸管的静止无功补 偿装置推上了电力系统无功功率控制的舞台。1 9 7 7 年美国g e 公司首次在实际电 力系统中演示运行了其使用晶闸管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1 9 7 8 年,在美国电力 研究院( e p 融) 的支持下,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使用晶闸管的静止无功补偿装 置投入实际运行。随后,世界各大电气公司都竞相推出各具特点的系列产品。我 国也先后引进了数套这类装置。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已具备了自行设计制造这 类装置的能力弼。 目前,由于s 1 :f 虹c o m 的出现及其显著的优越性使得从事s v c 装置和策略 研究的机构减少,但是由于s v c 的技术成熟,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各生 产部门对其在实际电网中的应用研究投入了很多力量【1 1 1 ”。 1 6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近年来国外的s t a t c o m 研究发展相当迅速,其示范性工程不断出现,其中 有 6 1 : 夺1 9 8 0 年,日本关西电力公司与三菱电机公司合作在世界上首次研制出应用于 高雅输电网的采用晶闸管( s c r ) 的强制换相逆变器型静止无功发生器( s t a t i c v a rg e n e r a t o rs v g ) 装置( 7 7 k v 2 0 m v a r ) : 夺1 9 8 7 年,日本东京电力公司( t e p c o ) 和日立、东芝公司联合研制出采用可 关断晶闸管( g t o ) 的2 5 0 m v a r 的自励式a s v g ( 日立与东芝公司各生 产一套) ,安装在t e p c o 的新信浓1 0 0 k v 变电站并投入运行; 夺1 9 9 1 年,日本关西电力公司与三菱电机公司又联合研制出容量为8 0 m v a r 的a s v g 装置,安装在关西电力公司所属的1 5 4 k v 犬山开关站并投入运行; 夺1 9 9 6 年1 0 月,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e p ) 、美国田纳西电力局( t v a ) 和 西屋电气公司合作,研制出目前世界上最大容量的一套1 0 0 m v a r 的 s t a t c o m 装置,安装在t v a 电力系统所属的1 0 0 k v 变电站并投入运行; 夺最近德国s i e m e n s 公司正在研究容量为2 4 m v a r 的对风力发电机群进行动 态调节的s t a t c o m 装置,将安装在和朗的r e i j s b y 风电厂的6 0 k v 变电站中。 相比之下,我国在s t a t c o m 的研究工作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1 9 9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