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内敛与外化——论索尔·贝娄作品中犹太性的表现.pdf_第1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内敛与外化——论索尔·贝娄作品中犹太性的表现.pdf_第2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内敛与外化——论索尔·贝娄作品中犹太性的表现.pdf_第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内敛与外化——论索尔·贝娄作品中犹太性的表现.pdf_第4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内敛与外化——论索尔·贝娄作品中犹太性的表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内敛与外化——论索尔·贝娄作品中犹太性的表现.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五鬈。垃 导? 擗善髫彳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堂撞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搭星 导师签字:妻豸丐 签字日期:2 0 0 9 年钥加日签字日期:2 0 0 9 年牛月w 日 山东师范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内敛与外化 论索尔贝娄作品中犹太性的表现 中文摘要 索尔贝娄( s a u lb e l l o w ,1 9 1 5 2 0 0 5 ) 是美国现代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人物之一,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曾以奥吉马 奇历险记、赫索格和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三次获得全国图书奖,以洪堡 的礼物获普利策奖。1 9 6 5 年,他曾因赫索格获国际文学奖,也是获此奖 的第一位美国人。1 9 6 8 年1 月,法国授予他“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同年他还获 得“犹太遗产奖 。1 9 7 6 年,他以“对当代文化富有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有关贝娄“犹太性的研究为数不少,大致将其犹太性概括为“含蓄 或 “隐晦 ,这可能与贝娄曾声称自己不是“美国犹太作家有关,贝娄拒绝被贴 上“犹太作家”的标签,反对按照种族将作家分类,提倡尽全力描绘全人类图景, 表现普遍主题。然而细读贝娄的作品后,笔者发现,其“犹太性”绝非用“含蓄 二字就可以概括的,贝娄作品中尤其他的晚年作品中,有很多“犹太性”的直露 表现,甚至通篇都在议论那些犹太人乃至全人类都一直关注的问题大屠杀、 反犹主义、犹太传统的保持等。这样仅将贝娄的“犹太性 概括为“含蓄 显然 就不全面了。 本论文针对贝娄作品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将贝娄“犹太性”概括为两 种倾向内敛和外化,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含蓄和直露,即有些作品中,从大局 来看,贝娄要表现的主题与“犹太”并无太大关联,他成功地超越了这一主题而 致力于更具有普遍性的主题,如爱情、生命、友谊等,在这些作品中“犹太性 隐匿了,可以用“内敛”概括;而在另一些作品中,情况正好相反,贝娄关注的 焦点折回到犹太人身上,讨论起二战中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来,讨论起“反犹 山东师范大学硕: = 学位论文 主义 来,这样“犹太性”的表现又变得“直露”了。当然,这两种倾向的存在 并不是要将贝娄的作品一分为二,其实贝娄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这两种倾向的糅合 体,一部作品中可能两种倾向同时存在,主要是看哪种倾向占主导地位,因此笔 者在这里的划分,并不是对贝娄作品进行完全、绝对的切分,而是一种把握作品 主导倾向的划分。同时,在本论文中,笔者还试图从犹太传统、贝娄的移民身份、 贝娄作为作家的特殊使命感等方面挖掘这两种自相矛盾的倾向同时存在的原因, 发现这种现象的存在与这几方面都有很大关联。 本论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索尔贝娄的生平、创作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犹太性的界 定、国内外对贝娄犹太性的研究现状等问题,指出贝娄的生平与其犹太性的表现 之间的联系。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下面的论述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分两节论述索尔贝娄“犹太性”在作品中的表现,指出贝娄犹太 性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内敛和外化,并分别对其加以分析,在一些作品中, 虽然犹太性表现得非常含蓄,但是经过仔细推敲还是能够找到一些“犹太 踪迹, 论文对其中隐含的“犹太”踪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而在另一些作品中,犹太性 的表现是外化式的,论文对这些直露的表现进行了说明。最后,论文指出这并不 是对贝娄作品的简单切分,而是把握作品主导倾向的一种划分,贝娄的大多数作 品都体现为这两种倾向的交合,是这两种倾向的糅合体。 第三部分从贝娄的“世界化品性”和深重的民族记忆两方面来分析贝娄矛盾 性的成因。一方面,贝娄反对被称为“美国犹太作家 ,认为这是含义偏狭的标 签,所以他很注意规避“犹太作家 的身份,并且,他认为作为一个小说家身上 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就是要表现那些永恒的、活生生的伟大真理,这与其内敛倾 向相符;另一方面,贝娄作为一个真正的犹太人,在其生命的初始阶段章年, 接受的是犹太式教育,作为一个犹太人的事实与犹太人的历史灾难同时存在,这 也让贝娄无法忽视,他需要不时地站出来表露心声,畅所欲言,表现出来就是外 化倾向。 总之,无论是贝娄本人还是其作品,都是复杂的矛盾集合体,之所以矛盾, 是因为他承载的太多。贝娄既有犹太民族的血脉,又有美国式的渴望,既肩负着 犹太人民的希冀,又担当着作为一个普通小说家的责任,既要不忘民族仇恨,又 山东师范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要在困难重重的现实中生存,这就是贝娄的矛盾,也是他作品中的矛盾。在理想 中,我们可以渴求很多,然而现实和理想往往相去甚远,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在二 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也许这两种相反的倾向正是贝娄达到矛盾制衡的一种方 式。 关键词:索尔贝娄;犹太性; 内敛;外化 分类号:1 7 1 2 0 6 3 山东师范大学硕一卜学位论文 i m p c i ta n de x p l i c i t t h ej e w i s h n e s so ns a u ib e o w s 协r k s a b s t r a c t s 跏lb e i l o w ( 1 9 1 5 2 0 0 5 ) ,af a i n o u sj e w i s ha m e f i c a nw r i t e r ,i so n eo ft h em o s t o u t s t 砌d i n ga m e f i c a nw r i t e r s 硪e re m e s th e m i n g w a ya n dw i l l i 锄f a u l k n e r h ew o n n a t i o n a lb 0 0 kp r i z et h r e et i m e sb yh i s “a d v e n t l l r e so fa u 舀em a r c h ”“h e r z 9 9 卸d “m r s a m m l e t sp l a n e t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h u m b o l d t sg i f t ”w o ni n t e m a t i o n a l “t e r a t u r e p r i z ei n1 9 6 5a n dh eb e c a m et h ef i r s ta m e r i c a nw h ow o nt h i sp r i z e f r a n c ea w a r d e d h i mal i t e r a t u r ea n da nk n i g h tm e d a li nj a n u a r y1 9 6 8 1 1 1t h es a i i 亿y e a r ,h eh a dw o n j e w i s hh e r i t a g ep r i z ea sw e l l t h en o b e lp r i z ec a m ei n1 9 7 6t os a u lb e l l o wf o rh i s “h u m a n i s t i c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 e x q u i s i t ea n a l y s i so f t h ec o n t e m p o m r yc u l t u r e a tp r e s e n t ,s t u d j e so n “j e w i s h n e s s ”r e f e rt om a n yf a c e t s b u tm o s to ft h e m s u m m a r i z e di t “i m p l i c i t ”0 r “o b s c u r e ”b e c a u s eb e l l o wd e n i e dt h ea p p e l l a t i o no f “j e w i s ha m e r i c a n 、r i t e r , o p e n l y : b e l l o wo p p o s e dt h i sl a b e la n dt h ew a yo f c a t e g o r i z i n gw r i t e r sj u s tb yt h e i rr a c e sw h i l et h j n k i n gaw r i t e fs h o u l dd e s c r i b e u n i v e r s a lt h e m eo fa l lp e o p l e a n e rr e a d i n gh i sw o r k sc a r e f u l l y ;if i n dt h a tt h ew o r d “i m p l i c i t c a n n o te x p l a i na l lh i sw o r k s t h e r ew a sac o n t r a 巧t r e n do fb e i n g “o b v i o u s ”c o n t a i n e di nb e l l o w sl a t ew o r k s i nt h e s ew o r k s ,t h ea u t h o rh a db e e n c o m m e n t i n go nt h em a s s a c r e ,t h ea n t i s e m i t i s m a n dt h em a i n t a i n j n go fj e w i s h t r a d i t i o nw h i c hh a sb e e nc a f e db yj e w sa n da l lp e o p l e s os u m m a r i z i n gi t “i m p l i c i t ” a l o n ej sn o t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b e l l o w s “j e w i s h n e s s ”h a sb e e nc a t e g o r i z e di n t ot w ot r e n d s 一i m p l i c i ta n d e x p “c i t w ec a na l s os a yi t “o b s c u r e ”a n d “o b v i o u s ”i no t h e rw o r d s ,f 硒ma no v e r a l l s i t u a t i o n ,b e l l o w st h e m eh a sl i t t l et od ow j t h “j e w i s h n e s s ”h es u 珊o u n t e dt h et h e m e o fj e w ss u c c e s s f u l l ya n dd e v 0 t e dh i m s e l ft 0r e p r e s e n t i n gt h eu n i v e r s a lt h e m e ,f o r 4 山东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e x a m p l e ,l o v e ,l i f e ,f r i e n d s h i pa n ds o o n i nt h e s ew o r k s ,“j e w i s h n e s s ”h a db e e n h i d d e n ,w h i c hw ec a ns a y “i m p l i c i t ”b u ti n0 t h e rw o r k s ,o nt h ec o n t r a r y ,t h ef 0 c u so f b e l l o wr e t u m e dt ot h ej e w s i i it h e s ew o r k s ,h ed i s c u s s e dt h em a s s a c r ei nw b r l dw a r i ia n dt h e “a n t i s e m i t i s m s ot h et r e n do f “j e w i s h n e s s b e c a m e “e x p l i c i t o fc o u r s e , w ec a n td i v i d et h ew o r k si n t ot w oi r r e l e v a n ts e c t i o n sj u s tb yt h e s et w ot r e n d s i i lf a c t , m o s to fb e l l o w sw o r k sa r ea m a l g a m a t i o n so ft h e s et w ot r e n d s p e r h a p sb o t ho ft h e s e t w ot r e n d sa p p e a ri no n es a m eb 0 0 k w em u s td i s t i n c tw h i c ht r e n di sd o m i n a t i n gi n o n en o v e l s om yp a n i t i o ni sn o ta b s 0 l u t eb u tt o 鲈a s pt h ed o m i n a t i n gt r e n do nt h e b a s i s0 fc a r e f u la n a l y s i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 ,1w i l le x p l a i nt h e s em o t r e n d sf 内mt l l r e e a s p e c t s :j e w i s hc u l t u r e ,b e l l o w si m m i 黟a n ts t a t u sa n d w r i t e r sd u t y t 1 l i st h e s i sw i l lf a ui n t ot h r c ep a n s : p 硪0 n ei sa ni n t f o d u c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b e l l o w se x p e r i e n c ea n d h i sw o r k s t l l e ni a n a l y z et h ed e f i n i t i o no f j e w i s h n e s s ,r e s e a r c ha b o u t “j e w i s h n e s s ”i n b e l l o wa n dh i s w o r k s ,锄dt h el i n kb e 懈e e n “j e w i s h n e s s 觚db e l l o w se x p e r i e n c e t h i sp a i tf b 珊sa b a s i sf o ro t h e rt w op a n s p a nt w od i s c u s s e st w o n t r a r yt r e n d s _ 一i m p l i c i tt r e n da n de x p l i c i lt r e n d i l i s o m en o v e l s ,t h e j e w j s h n e s s i si m p l i c i t ,b u ti fw ea n a l y z ei tc a r e f u l l y ,w ec a nf i n d m 柚yt r a c e so f j e w i s h n e s s ”n et h e s i sw i l la n a l y z et h e s et r a c e s0 f “j e w i s h n e s s ”i n d e t a i l i i lo t h e rn o v e l s ,t h e j e w i s l l i l e s s i se x p l i c i t 1 1 l et h e s i sw i l le l a b o r a t et h e m 弱 e x h a u s t i v ea sp o s s i b l e f i n a l l y ls t r e s st h a tm yp a n i t i o ni sn o ta b s o l u t eb u tt o 伊a s p t h ed o m i n a t i n gt r e n do nt h eb a s i s0 fc a r e f u la n a l y s i s m o s t0 fb e l l o w sw o r k ss h o w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a m a l g 锄a t i o 硒0 ft h e s e 俩ot r e n d s p a nt h r e ei n t e r p r e t st h ep a r a d o x 仃o mb e l l o w sc o s m o p o l i t a na n dh i sm e m o r y0 f j e w i s h o nt h eo n eh a n d ,b e l l o wo b j e c t e dt h et i t l eo f “j e w i s ha m e r i c a nw r i t e r ”f o r t h i n k i n gi tn a r r o w h eh i dt h i st i t l ed e l i b e r a t e l y a n dh et h o u g l l tt h a t aw r i t e rs h o u l d t a l 【et h e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o ft e l l i n gt r u t h t i l i si sh i si m p l j c i tt r e n d o nt h eo t h e r h a n d ,a s ar e a lj e 、,h er e c e i v e df b 肿a lj e w i s he d u c a t i o ni nh i sc h i l d h o o d a m dh ec a n ti g n o r e t h eh i s t o r yo fj e w sd i s a s t e r s oh en e e d st oe x p r e s sh i sv i e w se v e r yn o wa n dt h e n t l l l i si st h ee x p l i c i tt r e n d o nt h ew h 0 1 e ,b e l l o w 锄dh i sw o r k sa r ea l lc o m p l e xp a r a d o x e s t h er e a s o ni s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卜学位论文 t h a th ec a l l r i e dt o om u c h h en o to n l yh a dj e w i s hb l o o d ,b u ta l s oh a da m e r i c a n s t y l e d e s i r e ;h es h o u l d e r e dt h eh o p eo ft h ej e w i s hp e o p l e ,a tt h es a m et i m ea l s oi o o kt h e r e s p o n s i b i i i t ya san o v e l i s t ;h ec a n tf o r g e te t h n i ch a t r e d ,s oh ei sd e s t i n e dt ol i v ei n a ne n v i r o n m e n tf r a u g l l tw i t hd i f ! f i c u l i i e s t h e s ea r eb e l l o w sp a r a d o xa n dh i sw o r k s p a r a d o x i ns h o n ,w eh a v em a n yd e s i r e st oa nj d e a lw o r l d ,b u tt h er e a l i t yi so f t e nv e r y f a rf r o mt h ei d e a l 7 1 1 l ek e yl i e s i nh o ww ec a na c h i e v eab a l a n c eb e t w e e nt h et 、v 0 m a y b et h e s em oc o n t r a r ) rt r e n d s a r er e n e c t i o n so fb e l l o w s w a yt o b a l a n c e p a f a d o x e s 1 【e yw o r d s : s a u l b e l l o w :j e w i s h n e s s ; i m p l i c i t ;e x p l i c i t c a t e g o i 了n u m b e r :1 7 1 2 0 6 6 山东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犹太作家的犹太性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了国内文学研究者的关注。然而, 犹太作家犹太性的表现却是不尽相同的,当然这与他们所居住国家之间不同的文 化氛围有关系,同时也与作者本人对犹太性的理解有关。单就美国犹太作家来说, 情况就异常复杂。在美国犹太作家中,有些一直固守着自己的犹太文化传统,时 刻不忘自己的犹太人身份,表现在作品中则是尽力以写实的方式对待犹太文化传 统和现实生活。如艾巴辛格和马拉默德,辛格一生都坚持用意第绪语写作简 短的小故事,内容大体都是早年在东欧老家的童年往事,马拉默德也在作品中一 直着关注犹太人生活。还有一些犹太作家,他们力图超越犹太文化传统,“将犹 太要素作为他们表现更大的全人类主题的跳板,他们的作品多采用意象化的方 式,以抽象的精神对待犹太要素,将其消解为文学的潜在媒质,借助其历史、文 化的特定象征、隐喻、暗示等语义功能,去获得某种行而上意义的提升,从而呈 现出特定的犹太性及超越犹太性的文学意义”,【1 j 如菲力浦罗斯、塞林格等, 如果单就作品本身来看,我们甚至很难发现作者的犹太人身份。 一贝娄是个美国入,同时也是个犹太人。他的父母是俄裔犹太人移民到美国的, 作为第二代移民,已成为畅销书作家并获得了巨大声望的贝娄,却公开宣称自己 不愿被称为“美国犹太作家”,这引起了笔者的深思。并且,历来对索尔贝娄 犹太性的研究中,大部分都是从创作技巧、艺术手法等方面去挖掘的,对其犹太 性本身的研究是少之又少,而在这些为数不多的论述贝娄犹太性的文章中,对其 犹太性的概括一般为“含蓄”,这更加让我产生了疑问。后来经过深入分析发现, 一方面,单纯用“含蓄 来概括贝娄的犹太性有失偏颇,因为在一部分作品中也 有对犹太性的直露表现;另一方面,贝娄宣称自己不是“美国犹太作家”并不是 因为贝娄不喜欢自己的犹太人身份,而是贝娄认为,作为一个小说家,被局囿于 某一狭小的圈子里必然是有失偏颇的,作家不应该是哪一个民族群体的代言人, 而是应该致力于说出普遍的真理和本质。这引起了笔者研究贝娄犹太性的兴趣。 通过仔细阅读,笔者发现,索尔贝娄不同于辛格,也不同于塞林格,在犹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太性的表现方面他更为独特。贝娄小说涉及的主题较辛格等人更为开阔,融入美 国现代社会的贝娄以一种更为豁达的姿态立足文坛,又不像塞林格那样完全不露 痕迹,我们在贝娄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发现犹太文化的痕迹。可以说,他时而表 现出一种固守的倾向,时而表现出一种超越的倾向,这表现在作品中就是犹太性 的内敛与外化,这就是贝娄的矛盾性。然而细细分析贝娄的作品就会发现,他的 固守是为了更好地超越,他的超越中又隐含着固守,这两种倾向并不相悖,它体 现出贝娄对自己身份的焦灼感和独特认知,他在向世人宣称:我既是个犹太人, 也是个美国人,一个普通的人。 作为一位犹太小说家,索尔贝娄在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地位和意义是很突出 和有代表性的,就像评论家兰乌斯比在他的五十部美国小说导引中所说的 那样,战后的一代犹太小说家在美国文坛上占有日益突出的地位,而索尔贝娄 便是这一代小说家中最重要的一位。美国作家菲利浦罗斯认为,2 0 世纪美国文 学的支柱是由威廉福克纳和索尔贝娄构成的,他们是2 0 世纪的梅尔维尔、霍 桑和马克吐温。评论家莱斯利菲德勒对贝娄也推崇备至,他认为贝娄不仅是 人们可能承认的作家,而且是一位必须承认的作家,也是我们最需要理解的一个 小说家,如果我们要了解小说的现状的话。 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索尔贝娄的创作与“犹太性 作家的创作总是与他的生活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贝娄也不例外。贝娄 的很多作品都源于他个人或身边朋友的生活经历,而这些独特的生活经历又影响 着贝娄的创作和他作品的精神内涵。因此,我们要考察贝娄作品中“犹太性”的 表现,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他的生平和创作历程。创新要以继承为基础,要写出 新意首先要了解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因此,对贝娄“犹太性研究现状的梳 理也是本文不能绕过的一点。 第一节索尔贝娄的生平及创作 索尔贝娄是俄裔犹太人,1 9 1 3 年贝娄的父亲亚伯拉罕贝洛带领全家离 开俄国迁往加拿大,从此,他们的姓氏从贝洛改成了贝娄。1 9 1 5 年夏天,老贝 娄的第四个孩子出生了,取名为所罗门贝娄,这就是后来的索尔贝娄。贝娄 一家在加拿大的生活异常贫困,贝娄的父亲靠做小买卖养活一家老小,然而却总 是失败,这种情况直到他们迁居美国以后才得到了改善。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 贝娄的父母却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状况,贝娄从小就熟读摩西五经,四岁时 就已经能用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熟背创世记了。从自己的父母亲那里,贝娄 还继承了很多犹太教的宗教仪式,虽然不再是正统的犹太教徒,但是他们也遵守 一些犹太教规,参加犹太洗礼,上犹太教堂甚至翻译犹太经书,这是贝娄一生都 不会忘记的经历。在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莫过于童年,童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敏 感也是最可塑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贝娄与家人过着典型的犹太人生活,他幼小的 心灵中只有犹太人世界的图景,这为以后贝娄的创作打下了基础,他笔下的主人 公几乎都是犹太人,作品中也不乏一些典型的犹太式场景,如犹太人葬礼就曾在 其作品中多次出现,贝娄对这一场景的描绘非常详尽,读来如身临其境,此外还 有对犹太人的传统节同的描述等,这些都与贝娄的章年经历是分不开的。 贝娄从小受到多种语言的熏陶,父母会浼俄语和意第绪语,孩子们在家说英 9 山东师范大学硕二仁学位论文 语和意第绪语,在街上会说法语,犹太人都能很快适应当地的生活,掌握新语言 的速度也是惊人的。贝娄曾在贝拉罗莎暗道中有过相关描述,文中那位在屠 杀中受到救助而幸免于难的方斯坦,为了生存很快地相继学会了意大利语、西班 牙语和英语。贝娄就是这样,从不同的文化中汲取营养,这也为他将来的创作打 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 9 2 3 年,贝娄有机会接触到了基督教世界。那一年贝娄八岁,他因为阑尾 炎住院,结果却得了腹膜炎和肺炎被送进维多利亚皇家医院。他被怀疑染上了肺 结核,为了防止交叉传染,医院限制探视,父母隔周才能来看他一次,就这样年 幼的贝娄在医院里独自面对着疾病和死亡。死亡情况时有发生,经常是一觉醒来 就少了一个好朋友,这让贝娄很恐惧,他也在考虑着死亡之神何时降临到自己头 上。然而,在恐惧和忐忑中贝娄也感受到了一丝光明,因为有一个基督教女信徒 经常来探访他,给他读新约全书,也就是这时候,贝娄第一次接触到了基督 教。这样,他看到了一个与犹太人截然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神秘、新奇,童年 贝娄对这个世界既排斥又向往,他开始感受到自己身为犹太入与其他人的不同, 小贝娄经常被那些非犹太小朋友们取笑,尽管他幼小的心灵还不能完全理解这种 歧视,但是他却曾深受这种“反犹主义情绪伤害,这让贝娄认识到自己的与众 不同,可以说贝娄在童年时期就非常痛恨那些抱有顽固的反犹情绪的人,成年贝 娄更是如此,凡是他认为具有反犹倾向的言论,他都坚决批判,例如他曾就庞德 的反犹性问题严厉批评福克纳,对福克纳的态度表示震惊。在贝娄以后的创作中, 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这种对反犹主义的蔑视和强烈反对。 1 9 2 3 年末,贝娄家经济异常窘迫,老贝娄只好去芝加哥闯世界,他们一家 随之迁到了美国。十三岁那年,按照犹太人传统,在犹太教堂为贝娄举行了犹太 成人仪式。此后,贝娄慢慢地融入了芝加哥的生活。贝娄特别喜欢读书,到处借 阅书籍,身边能读的书他无一遗漏。1 9 3 0 年贝娄初中毕业,开始了高中生活, 这时候,读书仍然是贝娄最大的爱好,他已经会整段整段的背诵哈姆雷特和 麦克白了。1 9 3 3 年,贝娄高中毕业,踏进了芝加哥大学的门槛。这时,贝 娄的与众不同之处逐渐显现,在父亲看来,读书搞文学对他们来说用处不大,在 美国这样一个兼容性极好的国家里,做生意赚钱才是出路,相比之下,他对其他 几个孩子还比较满意,唯独贝娄成了个“书呆子”,从不考虑赚钱养家。贝娄也 1 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认识到了自己与父亲和哥哥之间的巨大差异,但是他绝不会改变初衷,他要走的 显然是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然而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1 9 3 3 年2 月,贝娄的 母亲病逝,这样联系着贝娄与家庭的最后一根纽带最终断了。一年以后,老贝娄 又娶了新妻,这使得贝娄与家庭的隔阂越来越大。然而,尽管如此,贝娄对生活 的思考从未间断,他从书中寻找生活的意义何在,他几乎无所不读,无论什么国 家的,什么种族的,贝娄都如饥似渴地去阅读。 然而,贝娄在芝加哥大学的学业并不是帆风顺的,由于父亲的生意遭受了 重大挫折,父亲再也无力承担儿子上大学的费用了,贝娄不得不辍学。贝娄并不 甘心,1 9 3 5 年又转到西北大学念书,这里的气氛与芝加哥大学截然不同,芝加 哥大学是一个由富有的犹太人投资的大学,西北大学却是由基督教信徒开办的, 这里只有大约5 的学生是犹太人,在一种公开的歧视气氛中,贝娄又一次感受 到作为犹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为了出人投地,他只好选择攻读那些对犹太人开 放的人类学领域。他的人类学研究还不错,开展得有声有色,尽管这里对犹太人 的歧视比较严重,但是贝娄身上的光环是无法挡住的,他的才华也得到了老师们 的赏识。1 9 3 6 年,贝娄的谁说不会在这里发生在校园征文比赛中被评为三 等奖。他还与中学时的好友共同创办了名为灯塔的杂志,贝娄在杂志上发表 了很多文章,初步展示了他的写作才华。 1 9 3 7 年贝娄从西北大学毕业,获得了社会学与人类学学士学位。很快,贝 娄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一大喜事,这年年底,贝娄与安妮塔戈什金结婚了,从 此贝娄不再回学校了。新婚后,贝娄就和妻子一起搬到了岳母家,这时候贝娄开 始了埋头写作。然而,刚开始的创作异常艰辛,妻子外出工作,贝娄在家苦思, 再加上生活环境也不好,贝娄的创作举步维艰。 2 0 世纪4 0 年代,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如火如茶,纳粹也 在疯狂屠杀犹太人,贝娄也与其他年轻人一样期待着入伍,不仅作为一个美国人, 更作为一个犹太人,贝娄无法漠视那些正在大西洋彼岸遭受屠杀的犹太同胞,因 此他期待着入伍,希望能为同胞尽一点微薄之力,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站出来反 对战争,反对屠杀犹太人,然而入伍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这时贝娄已经辞去 了先前的教书工作,专心等待入伍通知。等待却是异常的漫长,他也变成了一个 名副其实的“晃来晃去的人 ,没有工作,入伍通知又不来,贝娄受尽了煎熬。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所以,他的新作命名为挂起来的人,主人公约瑟夫的遭遇与这一时期贝娄的 处境极其相似。在这本书中,贝娄通过约瑟夫入伍之前晃来晃去的经历表达了自 己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可以说,这一主题贯穿于贝娄一生的创作中。然而, 仔细读来我们发现,这种生存状态与犹太人的历史和现实遭际不谋而合,这不仅 表现为主人公的犹太人身份,更在主人公对自己身份的迷失感和在现实中的无所 适从中表现出来,只是贝娄很巧妙地超越了这一主题。贝娄这时形成的一些基本 特征,如主人公的犹太身份、不刻意表现犹太性等,都在贝娄以后的作品中得以 延续。 此后贝娄夫妇曾搬去纽约,但由于无法忍受生活的艰辛,1 9 4 6 年又搬回了 芝加哥,这时贝娄开始创作受害者了。这期间,贝娄游历了西班牙,为此两 夫妇大吵一顿,贝娄丌始感到妻子的不完美,感觉家庭牵绊住了自己。但这一切 都不能阻挡他写作的恒心,1 9 4 7 年1 1 月,受害者出版。这部作品中,贝娄 触及到了反犹主义,但是他关注的焦点显然并非止于此,他关心的依然是人的生 存状态的问题,贝娄又一次成功地超越了犹太问题,这也为贝娄后来的创作奠定 了基础。 1 9 4 8 年,贝娄夫妇开始了欧洲之行。1 9 4 9 年,贝娄开始在党派评论上 发表奥吉马奇历险记中的一些篇章,在欧洲游历的过程中,贝娄逐渐完成 了奥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个勇于说不的主人公奥吉,详尽描述了他的成长历 程和心理经历,可以说是一部现代流浪汉小说。1 9 5 5 年,贝娄与安妮塔正式离 婚。1 9 5 6 年,贝娄与第二任妻子桑德拉结婚。正是在这一年贝娄的勿失良辰 成型并出版,贝娄在这部小说中探讨了金钱问题、父子冲突问题和犹太人的同化 问题。 1 9 5 7 年,贝娄受聘到明尼苏达大学英文系工作一个学期。教书工作结束后, 贝娄开始酝酿雨王汉德森的创作,尽管这时贝娄与桑德拉的矛盾不断升级, 经常发生争吵事件,但这丝毫不能影响贝娄的创作激情。小说终于在1 9 5 9 年j 下 式出版,书中继续探讨了金钱主题,还掺杂着主人公“我要、我要”的呼喊,体 现了作者对生命和存在的进一步思考。 随后,贝娄与桑德拉的婚姻也逐渐走向了尽头。感情生活不顺利,事业上却 稍有了起色,1 9 6 1 年与桑德拉离婚后,1 9 6 2 年,贝娄与苏珊举行了婚礼。同年, 1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贝娄被芝加哥大学聘为教授,教书同时开始了赫索格的创作。1 9 6 4 年,赫 索格如期出版,小说一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小说很畅销,再版了两次。 在这部小说中,贝娄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其中,探讨了很多严肃的 问题。然而,贝娄不专一的毛病又犯了,苏珊发现了丈夫的不忠,到1 9 6 6 年, 两人的婚姻很难再走下去了。后来,贝娄又与第四任妻子亚历山德拉结婚。1 9 6 8 年贝娄推出了小说集莫斯比的回忆,其中弥漫着主人公追寻生存意义的足迹, 恰好也体现了贝娄这一时期的生存状态。 1 9 7 0 年,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出版了。这可以说是贝娄第一部直露 表现犹太性的作品,他选取了一个在二战屠杀中死里逃生的犹太人作为主人公, 贝娄一改过去不刻意表现犹太性的创作基调,在这部作品中痛快淋漓地描绘了对 屠杀行为的愤慨和对人类的叩问,并深刻剖析了屠杀给犹太人带来的诸方面的影 响。一直以来,贝娄致力于探讨人类的生存、生命等问题,可是他却无法理解为 什么屠杀这样的野蛮行为会出现在2 0 世纪,他不禁要问人类到底是怎么了? 身 为一个犹太人,他无法忽视自己的种族身份,他要问一个为什么,赛姆勒先生 的行星就是贝娄向人类发出的诘问。 1 9 7 2 年,贝娄开始了洪堡的礼物的创作。小说出版后依然很畅销,并 被时代周刊推为当年十大优秀著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贝娄关注的是艺术 家和诗人的命运问题,同时,在只争朝夕中出现过的父子关系主题在这里又 一次被表现了出来,仔细研读作品,我们会发现,洪堡的礼物中存在着一个 隐含的父子关系结构,贝娄创造性地运用了犹太文化中一个典型的母题“父 与子 母题,表现了父辈与子辈之间的关系纠葛。 1 9 7 5 年贝娄前往以色列,并创作了堂表亲戚们、耶路撒冷去来,在这 些作品中贝娄记录了一些对自身犹太身份的真实想法,也表达了对犹太同胞的亲 切之情,这些作品也是贝娄直露表现犹太性的范例。1 9 7 6 年5 月,洪堡的礼物 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同年年底,瑞士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贝娄获得了诺贝 尔文学奖! 瑞士文学院称赞贝娄“把过去丰富多彩的流浪汉小说与对当代文化的 精湛分析结合在一起,融入了引人入胜的冒险情节、主人公的激烈行动以及悲剧 性的故事,同时还穿插了与读者之间有趣的、富有哲理性的对话 1 2 j 。 1 9 8 0 年初贝娄开始创作院长的十二月,两年后小说出版。这部小说继承 山东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关于暴力的主题,还涉及了黑人犯罪的问题,其实黑 人犯罪在当时是一个具有很大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不容忽视,贝娄如实地描述了 一些黑人犯罪的事实,却被有些人斥责为有歧视黑人的倾向,这让贝娄不知所措。 其实,作为另一个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贝娄并不歧视黑人,他甚至支持黑人站起 来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他只是不赞成采用暴力的方式,这种近乎自暴自弃的行 为也让他很痛心。 1 9 8 5 年,贝娄与亚历山德拉的关系出现了危机,次年两人就离婚了,这是 贝娄经历的第四次婚姻的失败。7 0 岁的贝娄再一次成了单身汉。此后贝娄的创 作逐渐步入了晚年阶段。晚年贝娄很少再写作长篇小说了,但还是发表了为数不 少的中篇及短篇小说,如偷窃、贝拉罗莎暗道、记住我这件事等等。老 年贝娄并没有放弃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追求,1 9 8 9 年,7 4 岁的贝娄与第 五任妻子詹妮斯弗里德曼结婚,詹妮斯一直陪伴他走过了最后的时光。 2 0 0 0 年,贝娄的新小说拉维尔斯坦正式出版,可以说这是贝娄犹太性 表现得最为明显的一部小说。书中的主人公犹太身份明了,而且大胆谈论着犹太 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命运、大屠杀、反犹主义等一些非常敏感的问题。作品中字里 行间透露着晚年贝娄对生命、死亡、友谊等这些永恒主题的深刻思考,这些都与 犹太人遭受的大屠杀和反犹主义紧密相联,表现出贝娄对两种倾向的一种融合, 犹太性的直露表现无悖于人类永恒主题的表述,相反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这也是贝娄终其一生所追求的一种融合。2 0 0 5 年,贝娄逝世。 索尔贝娄,这位伟大的美国犹太作家,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直至老年还 体现出旺盛的创造力,他的作品探讨了很多值得人类深思的永恒主题,为现代文 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不朽的! 第二节索尔贝娄的“犹太性” “犹太性”在索尔贝娄一生中始终存在着,读其作品就会发现,有时它会 凸现出来,成为贝娄关注的大事件,有时它又会突然隐匿,好像完全消失了一样, 这种奇怪的现象不得不让人深思其中的原因。然而不管原因有哪些,弄清楚“犹 太性”的含义是一个首要问题,国内对“犹太性”的界定可以说众说纷纭,使得 1 4 山东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这一原本就颇为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笔者认为这早有必要对其进行梳 理。 一“犹太性 的界定 谈到“犹太性”( j e w i s h n e s s ) 总是让入产生一种概念模糊的感觉,历来犹太 文化研究者们就很少有人明确地界定“犹太性”。由于犹太人独特的历史命运和 散存结构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加难解,但是,犹太入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文化群 体,它之所以历经磨砺和变迁而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与它本身的文 化结构和文化特征是不无联系的,与它独特的散存结构和民族精神也是分不开 的。 与“犹太性( j e w i s h n e s s ) 相联系的还有一个概念:“j u d a i s m ”。“j u d a i s m ” 最早是个希腊词,很多地方将其译为“犹太教”,因此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 是很多学者反对将“j u d a j s m ”单纯地译为“犹太教”,惠特曼在犹太人及其信 仰和教习中说到“传统上,j u d a i s m 并不认为自己是一种宗教,它把自己看作 为由上帝与以色列立约关系而产生的教导和戒律”口1 ;芬克尔斯坦主编的犹太 人:其历史、文化和宗教中指出它是“一种力求在道德上把每一种人类行动转 变为一种同上帝进行沟通的生活方式,“由于j u d a i s m 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 单是皈依信仰本身并不能使一个人成为犹太人”;h 1 但是,无论怎样说明, “j u d a i s m 都是与上帝进行沟通的一种媒介,所以它带有宗教色彩是不可否认 的。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j u d a i s m 的意义不断发生演化,有些地方甚至当作“犹 太文化 、“犹太主义”的代名词,这就使得“j u d a i s m ”不可避免地与“j e w i s h n e s s ” 发生混淆,犹太文化专家汉斯( h e n c c ) 曾对二者进行了区分:“如果一个人为犹 太教所吸引,进而在内心深处召唤起一贯的传统信仰和习俗意识时,那么这就是 j u d a i s m ”。“如果一个人内心召唤起一种风范,一种象征,一种文化记忆,而 不再如前者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