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利用心理时间自由运动的巨大优势构建起他 的艺术大厦。所谓心理时间就是主体生命体验的时间,即主体对生命感受和体悟 的时间。因为人有了时间意识正是人的生命意识的重大进步,所以体验时间就是 在体验生命。普鲁斯特生命体验的方式主要有如下特征: 首先,这种体验所依赖的主要是非自主回忆的方式,也就是通过无意识联想 产生的现时感受与某一回忆的偶合。普鲁斯特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和气质特征导 致他对时间的体验敏感到病态的程度,迫使他不得不在时间中思考时间。普鲁斯 特最终发现非自主回忆的方式能让转瞬即逝的生命体验打破往昔与现时的界限, 使病榻不再只是身体的囚笼而成为精神拯救的方舟。这些体验时间点的放大与重 叠丰富和延展了真实的生命。非自主回忆为整个体验活动提供了超越时空的契 机。 其次,普鲁斯特通过艺术的手段创造了时间的奇迹,使作家的生命体验呈立 体化的形态。这一时间的奇迹表现为两方面的体验特点,即时间的空间化和时间 多维向度的整合。生活中曾真正存在过的物件、事件与人物成为体验者时间体验 的外在标度,因为在普鲁斯特看来,它们背后都有个巨大的时间维度。而普鲁斯 特在体验的时间中也销蚀了单一时序的刻度,使对生命的体验在过去、现在、未 来中交叉前进、彼此跳跃,实现了多维向度的整合。所以这种生命的体验在广度 和长度上都得到了拓展。 最后,普鲁斯特的生命体验其深在的特点是通过直觉对生命本质进行体验和 把握。这种对绵延着的生命的直觉体验具有感觉化与印象主义的特征,而且是通 过一种“隐喻思维”建立起与世界的联系。生命里某一特定时空中的感官印象被 纳入到生命的整体体验中,通过视、听、嗅、味、触等感觉体验到的正是最本真 的生命。而且普鲁斯特的体验多依靠通感和比喻韵方式,因此普鲁斯特的内在生 命与外在世界联系的纽带就是他以诗人的眼光和情怀执着地探索和表现世界的 诗意。 总之,尊重生命体验是尊重生命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体验的时间是自由的、 无限的,它能使人超越生活的断裂与破碎,也能通向生命的本质的真实。普鲁斯 特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对生命的丰富和欢愉的体验却使他得以征服时间、战胜 死亡,并通过追忆似水年华的创作将这一切化为永恒。 关键词:生命体验;非自主回忆;时间奇迹;直觉世界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p r o u s tc o l l s 瞳r u c t e dh i sa n i s t i c b u i 】d i n g 廿l r o u g h t 1 1 e 五r e em o t i o no ft h e p s y c h o l o 百c 2 l lt i i n ew l l i c hh a sh u g es u p e r i 嘶够n 坨s o c a l l e d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t i m ei s 廿l et i i n e 也a tt h em a i nb o d ye x p e r i e n c e sm sl i f e ,t l l a ti st 0s a yt h et 曲ew i l i c ht h em 洳 b o d y 缸l s t 0t h el i f e 锄dr e a l i z e s 丘o me x p e r i e n c e s b e c a l i s eh a v i r l gt :h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o ft i i l l ei sap r e c i s e l y 仃e m e n d o l l sp r o 伊e s so f h u m 锄s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t l l e r e f 0 r et 0 e x p e r i e n c et h ei st oe x p e r i e n c el i f e 1 1 1 ew a yp r o 戚e x p e r i e n c e dl i f em a 瑚yl 瑚也e f o l l o 、访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f 毗t h j s 虹n do fe x p 嘶e n c em a j m yr e l i e s0 ni i l d 印e n d e n tr e c o l l e c t i o nw k c hi s b yc o i n c i d e n c eb e m e e nt l l ep r e s e mf e e l i n g s 觚ds 0 m er e c o l l e 砸。璐n l r o u 曲 u 1 1 c o i l s c i o u s n e s s2 l s s o c i a t i o n t h eu i l i q u el i f es 妙l ea n d 也ec h a r 徼i t e :r i s t i cm a l ( i n g so f p r o u s tc a u s e d1 1 i ms e n s i t i v et 0 廿1 et i m ee x p e r i e n c et oam o r b i ds t a t ed e g r e e ,a n d f o r c 甜h i mt 0p o n d e r 劬em 廿1 et i m e p r o u s tf m a l l yd i s c o v e r e dt h a t 血e n o n i n d e p e n d e n tr e c o l l e c t i o nw a s 也ew a yw k c hc a nl e tt l l e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b r e a l ( t h e b o u l l d a d ,b 咖e e nt l l ep a s ta 1 1 dn l ep r e s e n t ,s ot h a tt l l es i c k b e dw a l sn o1 0 n g e ro i d yt h e p r i s o n e r sc a g eo fb o d yb u ta 1 s 0t h es q 眦eb o a tt 1 1 a ts a v e ds p i r i t a ne i l l a r g e m e n ta i l d o v e r l 印o ft l l e s et h ee x p e r i e n c ep o i n t se n r i c h e da n de x p 趾d e dm er e a ll i f e 1 1 1 e n o n i i l d e p e n d e n tr e c o l l e c t i o nh a dp r 0 v i d e dm ec h 锄c et ob e y o n ds p a c e 锄dt i m et ot l l e e n t i r ee x p 面e n c e n e x t ,p r o u s th a dc r e a t e dat 曲e 觚r a c l em r o u 曲m ea i t i s t i cm e t h o 也s o 恤 、柑t e r s1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邪s u m e d 嬲at 1 1 r e e d i m e n s i o l l a ls h a p e t m st i l i l em 打a c l eh a s t w oa s p e c te x p e r i e n c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n 锄e l yl h es p a t i a l i z a l i o no f 劬e 觚dm e m u l t i d i i i l e l l s i o n a lt oc o r d 0 加1 i 够o ft i i n e t h et l l i l l g s ,t h ee v e n _ t s 觚d 也ec h a 衄c t e r s m a th a d 仃u l ye x i s t e do n c ei i lt h el i f eb e c 锄e 血ee ) 【t 锄a 1s c a l eo fe x p e r i e n c et i i n e b e c a u s et 0p r o u s t ,t 1 1 e r es e e m dt 0h a v eah u g et 曲ed i m e 血i o nb e l l i l l d 吐l e m a n d p r o u s ti i le x p e r i e n c h l gt i m ea l s oe l i i i l i i l 砷e das m g l eo r d e ro f 也et i i n e ,i tc a l 塔e dt ot h e 1 i f ee x p c r i 朗c et oa d v 锄c eo v e rl 印p e di 1 1t h ep a s t ,t l l ep r e s e n t 龇l dm e 如t u r er e a l i z i l l g t h em l l l 6 - d i m e n s i o n 2 l lt 0c o r 血如【1 i t y t h e r e f o r et h j si 血l do f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m 比d n e d m ed e v e l o p m e mh ln l eb r e a d t ha i l dt 1 1 el e n g m f i n a j l y ,m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p r o u s t s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i nd e p t l li st 0e x p e r i 9 n c et 1 1 e e s s e n c eo ft h el i f eb yi i l _ t u i t i o n t 陆sk 血do fm “t i v ee x p e r i e n c et 0 廿l e1 i f ec o m i i l u o l l s h a u st 1 1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m ef e e l i i l g 锄dm ei m p r e s s i o i l i s m m o r e o v e ri te s t a b l i s h e s s e n s ei m p r e s s i o n i i lt l l el i f e ,i ns o m es p e c i f i cs p a c ea i l dt i m e ,i ti s 缸e 伊a t e dt ot :h e i 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w h o l ee x p e r i e n c eo ft l l el i f e w 1 1 a tt h r o u 曲v i s i o n ,h e a r i i l g ,o l f a c t o d ,t a s t ea n dt a c t i l e 觚d 0 nf e e l i i l g sa r ep r e c i s e l y l em o s tc 锄d i dl i f e m o r e o v e rp r o u 列se x p 丽e n c e w 笛m o s tb yt h ew a yo fn m l t i d 印e i l d e n c ed i e l e c t r i ca n da i l a j o g y ,t h e r e f o r et l l eh n ko f p r o u 列si i 灯i n s i cl i f e 觚dt l l ee x t e n l a lw o d di st h a th er i g i d l ye x p l o r e da n dp e r f 0 】胁e d t h ew o r l dp o e t i cs e n t 曲e n tb y 廿l ej u d g m e n ta n dt l l em o o do fa p o e t i nb r i e et 0r c s p e c tl i f e e x p e r i e n c ei so n ei i i l p o r t a mw a yt 0r e s p e c tt l l e l i f e b e c a u s et l l ee x p e r i e n c et i 】m ei s 自e e 锄di 1 1 f i n i t e nc a nl e a dt l l eh l 皿1 a nt 0s u i m o u l l tt l l e b r e a ka i l ds t a v eo f l i f e nc 觚a l s ol e a dt 0 l ee s s c er e a l 畸o f l i f e p r o u s t sl i f ew 嬲 s h o r t ,b u tr i c ha n d 咖e x p 鲥e n c e 删l ye n a b l e dh i n lt 0c o n q u e rm et i n l e ,t 0 d e f e a tt l l ed e a 血a n di tc h a l l g e di i l t 0e t 洲t ) ,t l l r o u 曲t h ec r e a t i o no f ”r e m e m b r a l l c e o f t l l i n g sp a s t ” k e yw o r d :l i f ee x p 甜e n c e ;n o n i 1 1 d 印e n d e n tr e c 0 l l e c t i o n ;n m en 血a c l e ; i n t u i t i o nw o d d i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l 、种! ;j c i ) 移 电话: 邮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l言 i 口 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七卷本长篇意识流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是二 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著名的传记文学家兼评论家安德烈莫洛亚在他 给追忆似水年华作的序中曾这样评价:“对于一九零零到一九五零年这一历 史时期而言,没有比追忆似水年华更值得纪念的长篇小说杰作了。他像 同时代的几位哲学家一样,实现了一场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叫这场所谓的 “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 ,粗略地说就是始自十九世纪晚期的西方世界整体思维 模式上的重大变革。在叔本华、柏格森等人的哲学思想和弗洛伊德等人的心理学 理论的推动和影响下,文学也开始把目光从客观的物理世界转向主观的心理世 界。“人的精神重又被安置在天地的中心;小说的目标变成描写为精神反映和歪 曲的世界。” 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时间也不再是标度客观世界时序特征的物理时 间,而是转而变作每个人的心灵所感觉到的、有很大主观随意性的心理时间。追 忆似水年华作为以“时间一为主题的意识流小说,更是作家的心理时间在艺术 世界中奏出的华美乐章。 al ar e c h e r c h 6d ut e m p sp e r d u 的中文直译是寻找失去的时间,又一 译追忆似水年华。后者唤起的那一片金灿灿的往昔不禁使人念及“逝者如斯, 不舍昼夜”的感叹,而前者却似少了些对似水流年悄然流逝的无可奈何,而多了 分对时间直线单向流动的反抗。时间是追忆似水年华的核心主题,也是贯穿 于全书开端和结尾的一条主线。普鲁斯特自己在书中这样写道:“假如假以天年, 允许我完成自己的作品,我必定给它打上时间的印记:时间这个概念今天以不可 抗拒的力量强迫我接受它。我要在作品描写人们在时间中占有的地位比他们在空 间中占有的微不足道的位置重要得多 。然而时间是什么? 奥古斯丁说:“时 间究竟是什么? 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 从基督教的一元时间观起,现世时间之箭便不可逆转地指向死亡,但在上帝的 国度里,可以相信时间还有永恒。在现实主义文学那里,时间与物理学里的时间 一致,是单向、匀速、机械的物理时间。人在这种客观的时空构架中展开生死、 经历悲欢。普鲁斯特的作品中虽然也有对物理时间无情法则的描述:“从所有那 些人身上发生的变化上,我第一次发现时光的流逝,从对他们而言的时光流逝联 。( 法) 安德烈莫洛亚追忆似水年华序选自追忆似水年华( 详见注释) 施康强 译1 。同上 。( 法) m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m 李恒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 01 4 ( 古罗马) 奥古斯丁忏悔录 m 周士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 63 24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想到我的似水年华,我不禁大惊失色。 但是作品中更重要的是对多向的、多维 的、可逆的心理时间的表现。关于心理时间,普鲁斯特是这样认为的:“正如空 间有几何学,时间也有心理学,把平面心理学的计算用于时间心理学,计算就可 能不准确,因为不会考虑时间这一因素。”罾普鲁斯特的心理时间观念受到了与他 同时代的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绵延时间理论的深刻影响。柏格森把时间分为两类, 一类是真正的时间即生命时间,另一类是科学时间即度量时间。前者是纯粹绵延 的,后者则偷偷引入了空间的观念。在纯粹的绵延里并没有度量时间那么严密的 切分,因为过去充满现在并完全为现在所充满,它们共同指向未来。“我们的绵 延不是一个取代另一个的瞬间:只有现在,没有过去在现在中的延伸,没有演变, 也没有具体的绵延。绵延是入侵将来和在前进中扩展的过去的持续推进。 锄基 于这样的观点,普鲁斯特的时间观突破了外在客观时间的局限,例如他在追忆 似水年华中一段关于睡眠的描写:“一个人睡着时,周围萦绕着时间的游丝, 岁岁年年,日月星辰,有序地排列在他的身边。醒来时他本能地从中寻问,须臾 间便能得知他在地球上占据了什么地点,醒来前流逝过多长的时间;但是时空的 序列也可能发生混乱,甚至断裂,例如他失眠之后天亮前忽然睡意袭来,偏偏那 时他正在看书,身体的姿势同平时的睡态大相径庭,他一抬手便能让太阳停止运 行,甚至后退,那么,待他再醒时,他就会不知道什么钟点,只以为自己刚躺下 不久。”这段话具体地说明了心理时间的时序特征,它表现出一种非持续性的相 对性,超越了物理时间的显性外表。分秒间的心灵内动,可以跨越或忽略若干世 纪,主体可以在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维向度中任意穿梭驰骋。因此,浸 了茶水的点心里才走出了故乡的建筑、至亲爱人和往昔的全部生活。并且在这重 现的时光里,作者还可以利用心理时间自由伸缩的优势,时而在一个动情点上反 复体验玩味,时而任意识的流淌遣徊低歌,有时又向远方的一个神秘而魅惑的光 斑翩迁而去。 关于时间与回忆、心理时间与生命体验等关系问题,国内外学者也有一些相 关论述。西方文化史上关于回忆的最早言说出现于古希腊神话。九位文艺女神缪 斯是天神宙斯和回忆女神摩涅谟绪涅的女儿。而宙斯又是时间之神克洛诺斯之 子。这个神话暗示了文艺与时间和回忆之间的关系。此后,西方哲学、美学史上 一直十分关注这一问题,从柏拉图开始,到奥古斯丁、弗洛伊德、伯格森、海德 格尔等人都有相关学说。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无疑用文学的方式探讨了 回忆与时间,以及与主体存在之间的关系。只是在普鲁斯特那里,回忆有自主回 。( 法) m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m 李恒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 o1 1 7 40 。同上1526 西( 法) 亨利柏格森创造进化论 m 姜:基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 04 10 由( 法) m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m 李恒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 01 4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忆与非自主回忆之分,而且只有通过无意识联想偶然所得的非自主回忆才是追回 似水年华的有效回忆。 这是普鲁斯特研究中历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贝克特在普鲁斯特论里 开宗明义地宣称探讨“普鲁斯特的方程式 。他从时间、打破习惯的惰性、自主 回忆与非自主回忆的作用三个方面对普鲁斯特的作品作了深刻独到的分析与论 述。贝克特主要阐述了两个观点。第一,非自主回忆使主体当下的体验与以往的 体验迅速重合,从而使主体获得了超时间的本质。第二,普鲁斯特对往昔时光的 再现具有印象主义和感觉主义的色彩。但是他没有更进一步地论述这一寻找时间 的方式以及对时间的感觉化、印象化特征与叙述主体存在之间的关系,而这些笔 者将在论文中详细论述。 而莫洛亚则认为,普鲁斯特在创作中凸显了“某种回忆过去的方式 无 意的记忆。他的产生是通过“现实感受同某一回忆的巧合”。这一巧合带来的快 感能使人顿觉对生活的不幸毫不介意,对生命的短暂置之度外。普鲁斯特就是通 过这种方式造就了立体的时间的幻觉,使人得以重新地找到时间。这些观点深化 了笔者对普鲁斯特作品的理解,从而得以把握普鲁斯特超时间体验的实质。 关于心理时间和生命体验等问题及其关系的研究最早可以溯至柏格森的哲 学思考。普鲁斯特的时间观和生命观受到了柏格森思想的重要影响。在时间与 自由意志一书中,柏格森探讨了心理状态的强度、关于绵延和直觉的观念以及 自由意志等问题。他强调世界的存在依赖于直觉,人们通过心理时间的绵延来把 握现实。在创造进化论里,柏格森认为生命在打破时间界限,让自己体会到 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生命对时间的直觉是从事一种创造,生命不断增长的 直觉能力就是生命的进化。生命在进化中塑造自己也塑造世界,生命在进化中既 意识到自己与他者的完全统一,也意识到自我与他者的明显界限。柏格森的时空 理论认为时间与空间在人的生命进程中的作用属于两个平行的层面,它们严格区 分、永不搭界。而笔者则认为,在人体验生命的过程中,时间与空间是难以绝对 地划分的。就像普鲁斯特说的,它是要把真实存在于空间的印象镶嵌以时间的维 度,让人感受在时间中的巨大位置。 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再阐释。这些研究大多深入浅出, 主要论及普鲁斯特的时间观和追忆似水年华的时间艺术等问题。柳鸣九先生 的普鲁斯特传奇介绍了普鲁斯特的生平和创作的关系,还阐释了普鲁斯特在 追忆似水年华中如何借助无意识联想完成实际时间向心理时间再向艺术时间 的转化。涂卫群的从普鲁斯特出发也从写作的角度探讨了普鲁斯特的时间心 理学。钟丽茜在回忆与存在音鲁斯特小说的审美意义研究一文中,论及 的是普鲁斯特小说的审美意义。内容不但涉及记忆与回忆、自主记忆和非自主的 关系问题,还涉及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区分。论文展示了回忆与现代生存的种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种关系,探讨了如何通过审美发挥心理能量去超越日常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和创 造存在意义。生命在时间中幻灭与衰变,可精神却展示了获得拯救的希望。这些 都给笔者论文的写作留下了发挥的余地和创作空间。 总之,在我看来,人有了时间意识正是人的生命意识的巨大进步。人对时间 的体验就是在体验生命。所以所谓心理时间就是生命体验的时间,即对生命感受 的时间。然而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时间之中,却往往并不真的理解时间与生命的内 在关系。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生活的惯性,人们似乎习惯了从生活的表面去看待生 活。这样,生活给人的感受要么瞬息万变、应接不暇,要么平庸乏味、虚幻不实。 因为忽略了关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难以体会生命之流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和生 命某一瞬间的永恒魅力。而普鲁斯特却能够从自我生命的内部把握住美与幸福。 因此本篇论文选取了普鲁斯特的生命体验这样一个研究角度,准备以追忆似水 年华中的心理时间为切入点,通过对作品的细节分析,探讨普鲁斯特凝结在作 品中的生命体验的主要特征。文章将重点论述非自主回忆在普鲁斯特生命体验中 的重要作用、普鲁斯特如何在作品中实现物理时间向心理时间、心理时间再向艺 术时间的转化,以及普鲁斯特怎样在直觉世界中不断开掘生命体验的深度等问 题,以期能够对普鲁斯特用生命体验时间的无限性战胜外在生命的有限性、化生 命瞬间的独特感受为永恒生命奇迹的秘密得见一斑。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 既神奇又神秘的心理时间世界,追随着普鲁斯特生命体验的足迹,来倾听这条丰 富、强盛的生命之流淙淙流淌、生生不息的华美乐章。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非自主回忆生命体验超越时空的契机 卷帙浩繁的追忆似水年华始于这样一个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 都是早早就躺下了。加这是整部作品中为数不多的短句之一,它的时态是模糊的, 但却清晰地昭示了一段时间内叙述者( 在此亦即主人公) 生活的常态。他的长篇 小说就是始自这样的病榻生活的不眠之夜,由失眠想起儿时在贡布雷乡间别墅就 寝时对母亲的依恋和烦扰。普鲁斯特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就在这种孤独和寂静中一 幕幕展开:家庭生活的琐事,亲朋好友的往来,地点环境的风貌以及对爱情的幻 想和渴望,都伴随当时内心的感受纷至沓来。作家孱弱的躯体虽然囚于病榻之上, 普鲁斯特却发挥了心理时间的巨大优势,使他的精神和心灵得以在时间的汪洋里 自由地游弋徜徉。不能否认,追忆似水年华带有极强的自传色彩,而且整部 作品的基石就是回忆。然而,让追忆似水年华区别于其他回忆录或传记文学 而成为文学史上光辉典范的特质正是“某种回忆过去的方式 。这一回忆的方式 是普鲁斯特特有的、独一无二的方式。因此,追忆似水年华中的心理时间也 就不可能是立足现实的对过往生活的简单忆及,而是一种普鲁斯特式的时光回转 与生命复现。普鲁斯特不可能采取一般人的回忆方式,这不仅与他独特的生活经 历、个性特征密切相关,更与他看待现实人生以及记忆与遗忘等问题的角度和方 式密不可分。 ( 一) 似是而非的现实 1 病榻与方舟 个体的人生经验是无法复制和仿效的。普鲁斯特令人难以想象的疾患、敏感 到略显病态的气质和极度的富有又恰恰是他在时间观等方面有别于人的前提条 件。 普鲁斯特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曾任全法卫生总监,犹太 裔的母亲是一位有着良好教养又善良而感情丰富细腻的女性。普鲁斯特自幼身体 赢弱,十岁左右哮喘病突发并伴随其一生。年幼的普鲁斯特开始了他半隐居地生 活,尽管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始终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尽情地游戏和生 活。二十四岁时旧疾复萌并日渐严重,致使普鲁斯特不得不过一种自我封闭的生 活,几乎断绝了同外界的一切联系。因为他的房间要全部衬上软木以隔开外界的 声音;窗子永远关闭并拉上厚厚的窗帘以隔绝街上的气味;出行要坐上密不透风 。( 法) m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m 李恒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3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马车:只能服用各种麻醉剂来减缓发病带来的失眠症状。因此在追忆似水年 华刚刚发表时,有很多作家根本无法理解:一个人怎么能用十几页文字只描写 在床上的辗转反侧。三十岁左右父母的相继离世,对普鲁斯特造成致命的打击。 本来就无法独立生活的作家在之后的十年里用兴奋剂维持体力写作直到去世。加 之普鲁斯特生性敏感异常,他对一抹夕阳的变化、几个音符的颤动都有极其敏锐 的感受。家人友人的呵护,尤其是慈母无微不至的体贴与溺爱更加重了这种敏感 气质的发展,以至于普鲁斯特无法忍受一丝一毫的不和谐。 所以有这样的经历与个性,普鲁斯特本无法在疾病的折磨下对往昔的刹那欢 愉静心回忆并娓娓道来。因为首先,生活内容的平庸无法为回忆提供波澜壮阔的 内容。他的所见所闻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非常单薄的断面:乡下别墅两端的邻居 们生活的细枝末节,巴黎上流社会贵妇沙龙里平庸的闲谈,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对于普鲁斯特而言也是疗养院外的事件。再者普鲁斯特性情上的细腻敏感,始终 让他醉心于倾听自己的心灵,对某种心灵的际会心存期待。它需要的是带着生命 活力的形象的全部复现,而不是打发失眠之夜那段无聊时间的干瘪枯燥的回忆。 普鲁斯特需要一种特殊的回忆方式,这种方式得在深度上开发生活的矿脉,得能 把他的病榻变成诺亚的方舟,当现实在他的周围沉没时,他可以在其上期待新生。 2 生活的谎言与记忆的骗局 普鲁斯特之所以认为人们对往事一般性质的追忆是不可靠的,还有另外的原 因就是他对现实人生所特有的看法:即生活里充满谎言,记忆并不可信。普鲁斯 特特殊的生活遭际和本身的聪明颖悟,致使他对人生的看法略带一些怀疑和幻 灭。 爱情往往是生活中最强烈的情感之一,它的得与失有时深刻地影响着人的人 生观。那么让我们从追忆似水年华中爱情经历的描写入手来探讨普鲁斯特对 爱情、对人生的看法。夏尔斯万先生是马塞尔外祖的邻居。追忆似水年华 有一个可以独立的中篇,描写了斯万与上流社会交际花奥黛特的爱情。有人说这 段爱情正是后来马塞尔与阿尔贝蒂娜之间爱情的序曲。从这段爱情发生的角度来 说,斯万的爱情只是因为他觉得奥黛特的某种神态很像罗马西斯廷小教堂一幅壁 画上的塞福拉。就这样,斯万主观地把她“带进了一个她以前无由进入的梦的世 界,在这里身价百倍。一而对爱情的维持则完全依靠好奇与嫉妒。这样当时间使 热情冷却,就只有谎言把爱情送进坟墓。斯万从这段苦恋中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 “我浪掷了好几年光阴,甚至恨不得去死,这都是为了我把最伟大的爱情给了一 个我并不喜欢、也跟我并不一路的女人。”在普鲁斯特看来,斯万爱上了根本不 ( 法) m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m 李恒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 o1 13 1 同上21 9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爱自己的奥黛特,甚至他对奥黛特的爱情也完全是自己的主观杜撰。从某种意义 上说,那不过是令人绝望的爱情幻相。既然如此,那么一般性的只能涉及事件的 外部的回忆,根本无法触及往昔生活的实质。 普鲁斯特还认为,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事,我们当时并不可能有深刻的体验, 无论我们认为这件事引发的情感应该是多么强烈。就像小说中叙述的马塞尔无限 热爱的外祖母的死亡,是差不多一年后才被马塞尔真切地意识到的。当他在旅馆 低头解靴扣时,多年前外祖母替他解靴扣的情景突然闪现在他的脑海里,也只有 此刻,外祖母已不在人世的事实才第一次以绝望的力量攻击了马塞尔的心房。由 此,那种一般的自主性回忆,几乎没有可能分毫不差地使过去的日子重新显形, 那样的回忆只能是混乱而又失真的呈现。 其实,上述观点主要源于普鲁斯特对记忆、遗忘和回忆等问题的特殊看法。 普鲁斯特对记忆的看法大致源于柏格森的影响。柏格森在物质与记忆里认为 过去是在两种方式下残留下来的,一种是以运动机制的形式,另一种以独立回忆 的形式。只有后一种记忆才是真正的记忆,这种记忆伴随着事件发生时的情景而 存留,是独特的,谈不到习惯或机制。而所谓回忆,就是在记忆的深井里打捞那 些能够唤回过去的印象。因此在普鲁斯特看来,回忆就分为自主回忆和非自主回 忆两类。自主回忆是指向理性的,它多是借助智力,通过推理、文件和佐证去重 建过去的记忆。普鲁斯特认为这是不可靠的,因为普鲁斯特一向不相信理智:“对 于智力,我越来越觉得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了。 尤其是这种记忆里无法克服遗 忘的作用:“我开始感到遗忘的力量,它是我们适应现实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因为它慢慢摧毁尚活在我们心中并经常与现实相冲突的过去。 固因此,这种记忆 非但不是遗忘的反面,它恰恰正是遗忘的一种形式。看来普鲁斯特想要寻回失去 的时间,就只能乞灵于另一种回忆方式非自主回忆。 ( 二) 似非而是的现时 1 非自主回忆的产生 所谓非自主回忆,简言之就是不由自主的回忆。对这种非自主回忆普鲁斯 特是这样说的:“往事也一样。我们想方设法追忆,总是枉费心机,绞尽脑汁都 无济于事。它藏在脑海之外,非智力所能及;它隐蔽在某件我们意想不到的物体 之中( 藏匿在那件物体给予我们的感觉之中) ,而那件东西我们在死亡之前能否 遇到,则全凭偶然,说不定我们到死都碰不到。 用莫洛亚的话来说,非自主回 ( 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驳圣伯夫 m 王道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 o7 1 。( 法) m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m 李恒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 01 15 26 圆同上28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忆的产生,要通过“现时感受与某一回忆的巧合。 国 然而普鲁斯特是幸运的。这种幸福的际会得归功于那块又矮又胖的“小玛德 莱娜”点心。“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腭,顿时使我浑身一震,我注 意到我的浑身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串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 俗,却不知出自何因。我只觉得人生一世,荣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时遭劫亦无 甚大碍,所谓人生短促,不过是一时幻觉:那情形好比恋爱发生的作用,它以一 种可贵的精神充实了我。也许这感觉并非来自外界,它本就来自我自己。我不再 感到平庸、猥琐、凡俗。固于是他追踪着这种幸福感,虽然它还太遥远,太模糊, 但它唤起的是一种内心最深处沉睡已久的真实。这时回忆突然出现了,普鲁斯特 忆起这是儿时在贡布雷吃过的点心的味道,这种强烈的感受正是昔日在乡间体验 过的,它又以同样的强度复现于普鲁斯特的感觉中。于是往日生活带着当时全部 的情境和感受重新升起,贡布雷的乡间别墅,住在里面的外祖母、母亲、莱奥妮 姨妈还有女仆。别墅的一边是斯万先生的家,另一边是神秘而高不可攀的盖尔芒 特家族。“普鲁斯特制造了立体时间的幻觉,使人得以重新找到,感觉到时间”, “随着普鲁斯特作品的诞生,就有了通过无意的记忆来回忆过去的方法。一 这种无意记忆的奇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多次出现,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 曾经统计过普鲁斯特笔下无意记忆的细节,并列出了一张“有灵之物表 : 1 、经过茶水浸过的玛德莱娜小甜饼。 2 、从贝斯比埃大夫的双轮轻便马车上看到的马丹维尔钟楼的尖顶。 3 、弥漫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公共厕所的霉味。 4 、在巴尔贝克附近,从德维尔巴西斯夫人的马车上看见的三棵树。 5 、巴尔贝克附近的山楂树。 6 、他第二次在巴尔贝克的海滨大旅社弯腰解靴扣。 7 、在盖尔芒特府内庭院中凹凸不平的鹅卵石。 8 、汤匙碰撞盘子的声音。 9 、用餐巾擦嘴。 1 0 、水管中的流水声。 1 1 、乔治桑的小说弃儿弗朗索瓦。 “后五种情境可以被认作既是一则通告,也是打开叙述者生活和写作之谜的 钥匙。 这五种情境重新出现在小说的结尾,此时人到中年的叙述者应邀参加盖 尔芒特亲王家的晚宴,结果一连串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觉向他袭来,成为叙述者参 。( 法) 莫洛哑从普鲁斯特到萨特 m 袁树f - = 译桂林:漓江出版社,l987 15 。( 法) m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m 李恒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 01 28 同17 。( 爱尔兰) 塞贝克特,等著普鲁斯特论 c 沈睿,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 9 91 25 r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透时间与人生之谜的契机。因为此时,“这个曾是我本人的生命是超乎时间的, 他对未来的成败当然无所挂虑。这个生命只是在与行动无关,与即时的享受无关, 当神奇的类似使我逃脱了现在的时候才显现,才来到我面前。只有它有本事使我 找回过去的日子,找回似水年华,找到我的记忆和才智始终没有找到过的东西。 至此,时间被征服了。因为在这些时候整整一块时间被作者抓在手里了。于 是在小说结尾的时候,主人公终于下定决心要写小说了。普鲁斯特已经找到了支 撑他的回忆巨厦的基点,于是在整部追忆似水年华中,叙述者的心理时间可 以以这些生活中最强烈的感受为原点收放自如,时而腾跳跨越,时而放慢速度在 生命的某一点上驻足玩味,以其纵横捭阖的恢宏气度构筑心理时间的宏伟建筑。 2 被过去潜入的现在 从追忆似水年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当下之时突然爆发的至福的感觉 正是过去生活过的那个我在现时的复活。其实我们的自我从未曾消失过,只是由 于现实生存的压力、生活的惯性和遗忘的规律而使人们忽略了那个长存于身上、 深藏于心中的真实自我。它在某种意义上超越生活的断裂与破碎,代表着我们身 上最本质的真实。因为正如普鲁斯特所说,斯万先生来访时那串丁冬作响的铃声, 一直在他的生命里“绵绵不绝,还有在它与现时之间无定限地展开的全部往昔一 一我不知道自己驮着这个往昔。当那只铃儿发出叮咚响声的时候,我已经存在, 而自那以来,为了能永远听到这铃声便不许有中断的时候,而我没有一刻停止过 生存、思维和自我意识,既然这过去的一刻依然连接在我身上,既然只要我较深 入地自我反省,我就仍能一直返回到它。这段话不仅向我们说明了往昔存活的 真实性,也暗示了寻回时光、探求自我的方式:那就是不断向内求诸己身。这种 深度的探求可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就是利用躯体记忆的优势。躯体记忆的显现大多是在似睡非睡、半梦半 醒之际。因为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此时人的无意识活动相对活跃,意识层的监 察与压抑相对松懈,因此无意识更容易冲破阻碍浮出水面。追忆似水年华开 头就有这样一个细节,说明在熟悉的房间里午夜梦回,是躯体先于思想和意识首 先辨认出周遭的环境。“当我醒来的时候,我的思想拼命地活动,徒劳地企图弄 清楚我睡在什么地方,那时沉沉的黑暗中,岁月、地域,以及一切、一切,都会 在我的周遭旋转起来。我的身子麻木得无法动弹,只能根据疲劳的情状来确定四 肢的位置,从而推算出墙的方位、家具的地点,进一步了解房屋的结构,说出这 皮囊安息处的名称。躯壳的记忆,两肋、膝盖和肩膀的记忆,走马灯似的在我眼 。( 法) m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m 李恒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o 01 17 1o 。同上180 8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呈现出一连串我曾经居住过的房间。我的思想往往在时间和形式的门槛前 犹豫我的身体却抢先回忆起每个房里的床是什么样式的,门是在哪个方 向 人的躯体是具有某种生命本体特征的,打在身体上的烙印要比任何东 西都来得更深刻、更真切。身体恰恰是存在最具体的物质基础。 但是躯体的这种记忆本能发生的条件多是人不完全清醒的状态,触发整个 追忆似水年华巨大心理能量的更多的是具体的感官记忆唤醒的感性情境。在 普鲁斯特看来,“一个小时并不只是一个小时,它是一个玉瓶金樽,装满芳香、 声音、各种各样的计划和雨雪阴晴,被我们称作现实的东西正是同时围绕着我们 的那些感觉和回忆的某种关系。 比如小玛德莱娜点心触发的回忆是味觉对往日 情境的记忆,尤其是蘸了茶水的点心渣触到上腭的感觉。当叙述者再次尝试时, 这种感觉越发淡薄了。很显然他追求的真实其实不在点心和茶水里,“而在于我 的内心。茶味唤醒了我心中的真实。 为什么这一瞬间的强烈感觉会如此长久地 驻留在我们身上,并且时时刻刻期待着我们遇见它并认出它呢? 我认为,这是因 为我们绵延着的生命在前行的过程中不断将外界留下的印记例如小点心的 味道裹挟着前进,在我们的生命内感觉中保有一种熟悉的相似感。当这种相 似感再次被触及时,便引发一种幸福的颤栗,也就是普鲁斯特描述的“当新的快 乐时刻开始以同样尖细的、线状的方式歌唱,时光就使他们具有和管弦乐一样丰 富的基础和内容。时光就这样延伸出去,和一种典型的幸福挂了钩,这种幸福我 们隔一段时间才能遇到一次,但它们仍然继续存在。”刨这种存在代表着一种生命 的存在感、丰盈感和鲜活感,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带出整个事 件和全部氛围。一阵香气、一缕声音、一片风景,都是生命生动的写照。追忆 似水年华中经常有这样的情节:叙述者同亲友一同出游或散步时,常常会突然 对某一处景物凝视良久,这种神游物外的情形之所以经常发生,是因为叙述者总 是认为这些景物中有一些东西待他认出,它包含着快乐的全部秘密。叙述者“辨 认出了这种快乐 ,并且相信“它要求某种就思维而思维的活动。 留这正是普鲁 斯特对生命奥秘的主动探求。直到小说的最后,叙述者才辨出生命正是存在于每 个人的感官记忆中,就在双脚踏在高低不同的石板路上的感受中,在汤匙触碰盘 子的声响里,在餐巾碰到嘴唇的感觉中。此时叙述者才真正感觉到“贡布雷花园 的铃声,那么遥远然而又在我的心里,我谛听这铃声的日子在我并不知晓为我们 所有的那个广阔领地里的一个基准点。看到在我脚下,其实即在我身上,有那么 。( 法) m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m 李恒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 o1 4 盘同上17l9 一l720 同上29 固同上786 静同上40 4 1 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多年年岁岁好像我是在成千上万米的高空中。 所以,正是感官记忆唤起的 当时具体的感性情境,才将过去完完全全地引入现在,过去与现时在这一契合点 上重合并呈现立体性的状态。 总言之,追忆似水年华的回忆大厦是用非自主回忆的方式支撑起来的。 这样的一些心理时间点构成了追忆活动的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内,生命体验的 时间点可以被无限放大,体验的时间可以任意地延长,体验的强度可以无穷地增 加。心理时间以立体的形态呈现出来,重现的时光生动起来并流转开去。 。( 法) m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m 李恒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 01 1 8 0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乙氧基化装置操作工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室内木装修工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助产士国考试题及答案
- 雨水收集系统材料质量检测报告
- 废弃建筑塔吊处理方案设计
- 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分析报告
- 无事故安全记录企业荣誉证书模板
- 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培训
- 2025至2030中国导电泡沫市场投资前景研究及销售战略分析报告
- 生物实验安全操作标准
- 2025至2030中国乳清粉行业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报告
- 乡村医生招聘面试题及答案详解
- 傅里叶级数习题课
-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
- 2025新SA8000全套社会责任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
- DB31T 329.24-2019 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第24部分:高校
- 某某医疗机构纳入定点后使用医疗保障基金的预测性分析报告
- 《心理学(第4版)》课件全套 姚本先 第1-11章 绪论 -心理健康与教育
- 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培训
- 核电班组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滑索设备供应与安装合同1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