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基于多agent系统的二级电压协调控制研究.pdf_第1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基于多agent系统的二级电压协调控制研究.pdf_第2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基于多agent系统的二级电压协调控制研究.pdf_第3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基于多agent系统的二级电压协调控制研究.pdf_第4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基于多agent系统的二级电压协调控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基于多agent系统的二级电压协调控制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c o n l m o nt a r g e to ft h ew h o l em u l t i a g e n ts y s t e mi st om a i n t a i na r e av o l t a g el e v e l 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 s e c o n d a r yv o l t a g ec o n t r o ls y s t e mb a s e do n m u l t i a g e n ts y s t e mc a nr e s o l v et h ep r o b l e mf o rd i s t r i b u t e dc o o r d i n a t i o n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i v e l y , a n di tc a na c h i e v eb e t t e rv o l t a g er e g u l a t i o nu n d e rn o r m a la n da b n o r m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k e y w o r d s :m u l t i - a g e n ts y s t e m ( m a s ) ,s e c o n d a r yv o l t a g ec o n t r o l ,v o l t a g es t a b i l i t y , r e a c t i v ep o w e ra n dv o l t a g ec o n t r o l 1 1 1 游汪夫学矮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希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猷及电力系统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不少电网 靛运萼亍状态已接近或者达瓢了系绞的运行极限,邀疆稳定姆题尽爨突出,同时电 力用户对于电能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特别近年来,电力系统正朝着商电压、 大容量、长距离蠡冬方蠢发震,在带来基大经济效簸弱蠢露恣绘毫力系统装稳定性 带来了新问题。此外,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和投入运行,全国统一电网即将形成, 丽电压稳定与安全问题怒大电阙安全稳定运行瑟临的主娶闯题之$ l 。近年来丧 馓界范围内发生的多起大范围电压失稳事故,逸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 响,如表1 1 所示。因此,为了穗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水平,研究电压 稳定与控制翊题肖着极其重要豹瑰实意义。 无功电压控制的目标包括质量、经济、安全等多方面,使系统电压水平控 涮在竣冬瓣运程辍瓣内,雾维持泡篮于足够高载零乎,以貔盘毫旋臻溃。港予邀 力系统中不同节点的电厦不同,用户对电压质量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茏功电 疆控制怒一个琵宥功,额攀控制燹复杂静阏遂。传统静电蔗谲整袋精静慧进行靛 地无功补偿或者滗功再分配的方法,用于电压和无功控制的设备包括同步发电机 自动电雁控制器( a v r ) 、可投切并联或串联电容器组、可投切并联电抗器、有 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开关、就地线远方切负荷装置以及静止无功补偿嚣( s v c ) 和静止无功发生器( s t a t c o m ) 等新型灵活交流输电( f a c t s ) 设备。为改善 系绞夔匙蘧稳定水乎,提高系绞安全经漭运行发挥了重要貉廷。这些方法载器理 和实现的方式不同,但从控制层次上来看都属于分散的局部控制,即每台设备的 控翻系统都是陵设备辫逡秘蓓惑作为输入信号,黼诧分散控裁静调节难淡糟互耱 调,往往会给系统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无功功率的振荡、电压的周期变化、系统 功率损耗的增加等。解决这一闻麓的有效途径便怒对电力系统采取分级毫压控铺 的思想,其中二缎电压控制是从医域电压稳定的角度出发,合理、协调分配本地 区内各电压无功支持源的无功功率。二级电压控制已经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家 付诸实掇,著且敬褥了瀵意豹效果 2 - 4 1 ,逐步成为防止电蘧翅渡露数魏一移较爻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电压分级控制系统 传统的系统电压控制不管是采用数学方法还是智能方法或两者结合,一般 都是基于完全集中的控制方式。这种集中方式能够对系统的全局运行状态进行统 一的、集中的观测和控制,可采用优化控制理论进行全局的优化控制设计,不存 在分散控制器难以协调的问题,因此控制效果较好。但是,这种控制方法需要建 立全系统的模型,控制过程需经过大量的数学计算或复杂推理,实时性不强,不 能很快地对系统发生的情况作出反应。当系统规模较大时,直接应用控制理论进 行大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将遇到“维数灾”的困难,而且需要多路远方数据采集和 大量的通讯设备,可靠性不高。另一方面,近年来电压稳定事故的屡屡发生,其 基本原因是电网中某些地区无功不足,造成局部电压下降,进而引起连锁反应导 致全网电压水平下降,最终使系统发生电压崩溃。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系统其 它地区尚有较多的无功储备,如果能充分利用另外一些地区的无功源完全可以阻 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因此,为了提高电压的稳定性,需要对系统的无功流动进行 快速合理的协调和分配。采用传统的分散电压控制器和集中的系统电压优化控制 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 为了解决传统电压控制存在的问题,改善电压稳定性,产生了对电力系统 采取分级电压控制的思想。这种方法以主导节点、控制区域划分为基础,将系统 电压控制分为三个层次,其组织结构图如图1 1 所示。 区域电压 控制器1 ( s v c l ) 全局优化控制 f 区域电压 控制器2 ( s v c 2 ) 矿”f 区域电压 控制器3 ( s v c 3 ) 图1 - 1 分级电压控制的组织结构 三级 控制 二级 控制 一级 控制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级电压控制为本地控制,主要是无功电压控制设备,如发电机自动电压调 节器( a v r ) 、静止无功补偿器( s v c ) 、静止无功发生器( s n 虹c o m ) 等。这 些设备的控制目标是抵消快速负荷波动造成的电压波动,维持系统电压的稳定。 它们通过维持电压或无功为设定值进行无功电压的瞬时快速调控,控制时间常数 以秒计; 二级电压控制为区域控制,一般设置在区域调度中心。控制目标是当系统中 变化相对缓慢的负荷变化( 相对一级电压控制) 或者区域网络结构变化导致区域 的先导节点电压发生变化后,根据三级电压控制器确定的先导节点参考值电压, 按照预定的控制策略,以某种协调方式重新设置区域内控制无功电源的电压参考 值( r e f e r e n c ev a l u e ) ,以达到系统范围内的良好运行性能,控制时间常数一般为 几分钟; 三级电压控制是电压分级控制中的最高层,属于全局控制。它以全系统的经 济运行为优化目标,并考虑稳定性指标。通过最优潮流计算,三级电压控制给出 每个先导节点的电压参考值( p 于) 以达到控制目标,控制时间常数一般为十几 分钟到几个小时。 分级电压控制系统中,每一层控制器都有各自的控制目标,本层控制器接收 其上一层控制器的信号作为自己的控制目标,并向下一层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 这种分级控制方式实现了控制的多目标化,各级都有各自的控制目标。每一级控 制环节通过设置不同的控制时阳j 常数使各控制目标的优先级别有所不同:一级电 压控制环节的控制时间常数最小所以本级控制目标的优先级别最高,相反三级电 压控制环节的控制时间常数最大所以其控制目标的优先级别最低,这样就可以在 保证系统安全性的日u 提下实现系统的经济运行。 在分级电压控制方案中,三级电压控制器主要进行系统的优化,提高电网 运行的经济性,其目标可以是全系统网损最小,也可以是电厂煤耗最小,同时保 证系统的安全运行,最典型的方法是最优潮流( o p f ) 计算;一级电压控制器为常规 的设备电压控制,用来维持特定节点的电压水平,提高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极限 和暂态稳定水平,典型的例子如发电机自动电压调节器( a v r l 。与三级电压控制 和一级电压控制相关的研究很多,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在实践中得到 很好的应用。二级电压控制是连接上下两个层次的关键环节,它能够从区域电压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控制设备,包括发电机自动电压调节器( a v r ) ,静止无功补偿器( s v c ) 和静 止无功发生器( s t a t c o m ) ,由此来获得更快更好的无功电压控制效果。主要 工作内容如下: 1 从发电系统、输电系统和负荷系统三个方面,对目前电网电压稳定控制 的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着重叙述了本文将要用到的三种电压控制器( a v r , s v c ,s t a t c o m ) 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模型。 2 详细分析二级电压控制的结构化模型和基于慢相关技术的电压分区方 法,以及二级电压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 3 对多a g e n t 技术的特征,相关的技术以及目前在电力系统计算和设计、 电力市场仿真等方面的应用做了概要介绍。说明了多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第二章电压稳定控制措施 2 1 发电系统控制 2 1 1 发电机自动电压调节器 应用发电机调压不需要另外增加投资的调压手段。发电机通过自动电压调 节器( a u t ov o l t a g er e g u l m 缩写为a v r ) 维持机端电压在额定值。a 、,r 测定发电 机机端电压并把它与参考设定值比较,得到的误差信号控制励磁机输出。发电机 的电压与发电机的无功功率输出密切相关。当增加发电机的端电压时,同时也增 加了发电机的无功功率输出;反之,降低发电机的端电压,也就减小发电机的无 功功率输出。因此,发电机端电压的调节受发电机无功功率极限的限制,当发电 机输出的无功功率达到其上限或下限时,发电机就不能继续进行调压。当发电机 的有功出力较小时,可相应增加无功功率极限值,因此在发电机的有功出力较小 时,无功功率调节的范围会更大些,调压的能力会更强些。发电机端电压的允许 调节范围为0 9 5 u 。1 0 5 u 。,如果端电压低于0 9 5 u 。,输出的最大视在功率 要相应减小( 小于s 。) 。 图2 1 自动电压调节器原理图 从图2 1 可以看到,电压信号虬与参考电压【o 比较,其差值经由自动电压 调节器处理。调节器基本作用是在电压u 降低或o 升高时增加发电机励磁, 或者相反。a v r 处理和放大输入的控制信号,从而生成合适的励磁控制信号。 i e e ed c l 型的直流机励磁调节器内部框图如图2 2 所示2 ”。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g 。= 骁一鲮= f c 一呈! 二学 s v c 的特点是既可输出又能吸收无功功率,而且调节平滑,特别是在电压变化时 能快速的自行调节无功功率,所以用作动念无功功率补偿尤为合适。但是,由于 s v c 的过载容量有限,在其增压极限处,s v c 变成普通的电容器组。良好的动、 静态调节特性使s v c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世界上已投运和将投运的输电用 s v c 已接近1 8 0 台,我国运行予5 0 0 k v 的s v c 己有5 台( 广东江门变、河南小刘变、 东北沙窝变、湖南云田变和湖北风凰山变) ,运行时间有十几年,积累了大量经 验。 ( 2 ) 静止无功发生器( s n 汀c o m ) s t a t c o m 也称为静止无功发生器( a d v a i l c e ds t a t i cv a rg e n e r a t o r ,a s v g ) , s t a t c 0 m 是采用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现在主要采用可关断晶闸管g t 0 ) 构成自换 相变流电路的动态无功补偿设备。控制方式是通过改变可关断晶闸管的导通角和 导通时问,控制s t a t c o m 桥式变流器产生交流电压基波的相位和幅值,间接控 制s t a t c o m 的交流侧电压。与s v c 相比,s t a t c o m 调节无功能力更强,调节 速度更快,运行范围更宽,补偿电流谐波含量更少,而且使用的直流电容元件比 s v c 使用的交流电容元件体积小,缩小了装置的体积和成本,只是控制系统要复 杂得多。其常用的模型是由一个漏抗为j 岛,的降压变压器( s u r ) ,一个基于门极 可关断晶闸管( g t o ) 的三相电压逆变器( v s c ) 和一个直流电容器构成。其模型如 图2 4 所示【2 6 】。 v s i 图2 - 4s t w r c o m 的模型 s t a t c o m 的动态特性为: ,竹 沙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瓦= m ( c o s + ,s i n p ) = 聊、z ;c , 孥= 毒( c o s m t n ) l l n i i o 式中,k ,c 。分别为直流侧电臌,电流,电容:州和妒照由脉宽调制 嚣决定的涌铡比弼秘糖角大小。电压逆燹器产生可控电压源 k ( f ) = s i n ( w 一们,正蕊因为s t a t e o m 母线电压。0 ) 和吒( f ) 之间的裰 角和幅值的麓异,使得s t a t c o m 和系统之间有无功流动。通过调节m ,可以使 s t a t c o m 掰在母线熬交渡邀压保持在设定覆。调萤拶,可控制麸系统注入 s t a t c o m 的脊功潮流来使得直流电容器上的电压p k 保持恒定。s t a t c o m 的 交流和直流控制策略如图2 5 所示。 v a m q 闼2 5s t c 0 m 的控制结构 在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援秘控制翅题中,s 强t e o m 可敬表示成势联在系统中 的一个受控电流源,萁幅饿和相位由s 儆t c o m 的控制器决定。嚼前,在日本和 美国该设备己投入商业运行,在国内清华大学和河南电业局己研制出其模型并进 季予了试运行。 2 3 负荷系统控制 2 3 。l 有载调蘧变压器 有载调臌变压器( o i l l o a d t a p c h a n g e r ,缩写为o l :r c ) 能够在电力网电压变 亿帮受蘩交纯瓣,不箨毫豹敌交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变一档分接头约需2 5 秒,而且便于实现自动化,是一种有效的调压措施。但 它的价格较高,运行维护较复杂,所以应首先用在确有必要的地方。例如两个电 力网间的联络变压器,如果负荷方向是变化的或负荷变动范围很大,就需要采用 有载调压变压器。同时,还可利用有载调压改变电网问无功功率的分布。对于枢 纽变电所,一般需要使用有载调压变压器,作为控制中枢点电压的手段。此外, 负荷变化大或调压要求高的变电所,用普通变压器不能满足调压要求时,也可应 用有载调压变压器。选择有载调压变压器时,要根据调压要求和负荷变化情况, 确定所需的分接头调节范围和每档分接头的调节量。 2 3 2 切负荷 作为电压稳定控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切负荷控制策略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2 7 】,切负荷策略在电压稳定控制中的应用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1 ) 在电压稳定裕 度紧张情况下的预防性控制:( 2 ) 在电压崩溃,失稳过程中的校正性控制。切负荷 控制目标是为保证系统电压稳定性在允许的范围内,在恰当的地点切除一定量的 负荷,使得系统的损失最小。 切负荷是当其他措施用完之后,为避免电网大范围电压崩溃而采取的最后有 效措施和最根本的方法。切负荷在恢复系统的同时也给系统和用户带来了经济损 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当系统发生扰动导致电压下降到一个预先选定的水平并持续 一定的时间后,低电压切负荷才动作。 2 4 小结 本章主要从发电系统、输电系统和负荷系统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电网无功 电压控制的常用措施,如发电系统主要有发电机a v r 、同步调相机:输电系统 主要有并联补偿、串联补偿、s v c 和s n 玎c o m 等f a c t s 装置;负荷系统主要 有o u c 、切负荷。各种常用控制设备的分析比较如下: 表2 1 常用电压控制设备的比较 | 设备类型电压控制能力响应速度控制连续性费用 控制复杂度 发电机强快 连续不需额外简单 巍旺大学蘸圭学整论文 第三章二级电压控制原理 3 。1 二级电压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 二级电压控制是一种分区控制,每一控制匮域都有相应的二级电压控制器。 = 级电聪控制器通过监视主要节点的电鹾阻及本区域舔其他相关信息,以某种协 调的方式计算出区域内每一无功电压控制设备应寿的控制量,并将该控制量直接 送至各控制设备对应的一级电压控制器,从而协调该区域内所有无功电雁控制设 各茨控铡行为,激维持关键节点艴电压承乎,改蛰零区域豹毫嚣稳定瞧。二缀逛 压控制研究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予问题: ( a ) 状态转移图 ( b ) 仿真结果 图5 - 1 2 算例3 的状态转移图和仿真结果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算例4 0 2 s 时,区域中的节点1 5 的负荷增加5 0 ,使v ;开始下降。2 s 时,连 接节点1 5 和1 6 的线路断线,使v 1 5 跌落至0 9 5 以下。在6 s 时,连接节点8 和 9 的线路也断线,使v ,跌落得更加厉害。节点1 5 的电压越限触发执行级a g ,。 在4 s 时启动二次电压控制,但仅靠a g l 6 自身已无法消除节点1 5 的电压越限。 于是,a g l 6 开始向本区域的协调级a g e n t ( a g t 5 ) 请求协助调压,a g t 5 评估本 区域的环境信息,根据任务协助选择原则的1 和2 ,a g t ,本来应该向同一电压 控制区( 区域) 中的执行级a v r 控制器a g 3 5 发送协助请求,但a g t 5 根据对 环境信息的判断,发现本区域内对v l s 的电压支持必须通过线路1 5 1 6 ,而此线 路在前面已断线,故即使a g ,;进行二次电压控制也没有任何作用。于是,a g t ; 根据原则3 开始选择与节点1 5 电气距离最近的邻近区域中的协调级a g e n t 进行 求助,经过比较,在7 s 时决定向区域中的协调级a g e n t ,a g l 发送协助调压 请求,a m 4 收到请求后,再根据选择原则的1 和2 向本区域( 区域) 中的执 行级s t a t c o m 控制器a g l 4 发出电压协助请求。9 s 时,a g l 4 采取二次电压控制, 但仍没有消除区域中的节点v 1 5 电压越限。1 0 s 时a g t ,再次向区域的协调 级a g t 4 发送请求,a g t 4 经过分析后,再次向区域的另一a v r 控制器a g ,2 发出请求,1 2 s 时a g 3 2 回应请求采取二次电压控制,在1 4 s 左右成功消除了v 、; 的电压越限。a g e n t 间的协调过程如图5 - 1 3 ( a ) 所示,仿真结果如图5 - 1 3 ( b ) 所示。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a ) 状态转移图 ( b ) 仿真结果 图5 一1 3 算例4 的状态转移图和仿真结果 6 8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基于多a g e m 的二级电压控制系统能够在系统受 到大干扰的紧急情况下,充分利用本区域或邻近区域的无功控制设备的无功储 备,迅速而有效地为系统提供电压支持,这对提高系统在大干扰下的电压稳定性 是非常有用的。 5 5 小结 基于m a s 的分层分布式控制系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分散控制,而是把控 制器当作具有自治性和协作性等主动行为能力的a g e n t ,通过相关a g e n t 的通信和 任务分享协调工作,以实现特定的控制目标。本章将该理论引入电力系统电压控 制,提出了基3 = 多a g e n t 的二级电压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通过数字仿真 研究,证明了该控制方案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电压控制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a g e n t 技术在控制系统尤其是电力系统控制中的研究还不甚成熟,如何获得 最优的智能决策和控制算法以及复杂电力系统a g e n t 实现方式均有待进一步研 究,但作为解决复杂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基于m a s 的分布式控制技术会 在电力系统分散协调控制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关注。 嚣鼗天学颤七窜位论文 6 1 总结 第六章全文总缩 随着电力互联湖络和电力市场的发展,大型联合电网的出现以及电压稳定 性问题的闷益突出,以全系统或整个区域的安全经济运行为指标,阻提高系统电 压水平,探涯电压稳定性为曩的的无功电攫快速协调控制撼褥越来越重要。在众 多解决该问题的研究中,由法国电力公司提出的二缀电压控制是一种很有喊引力 熬方案,劳褥到了广泛懿关注。毽楚,现蠢戆二级瞧压控露方式存在着一然蜀限 性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本学位论文结合在分布式人工智能和分布式控制领域得到 ,。泛应瑟的多a g e n t 技术,搓遗了蓥予多a g e n t 控麓系统鼢二级宅藤耱镶控潮方 案。 论文首先回顾了二级电压控制研究的历史和强状,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意义稻 硬究内容。筵2 章从发电系统、输电系统和负荷系统三个方面分卡厅了目前电网无 功电压控制的常用措施,详细介绍了后面章节所使用的发电机a v r ,s v c , s t a t c o m _ = 秘瞧援控铡设器豹嚣瑗积摸型。第3 章在建立了二级电搓控制豹数学 模型的基础上,从系统分析的观点阐述了二级电压控制的糕本原理,分别时论了 二锾电压蔽麓中控麓嚣域翊分、圭等节点斡选择、控裁设备熬选择戆基本潦翊, 分析了现有的两种典型的二级电压控制规律的控制效果并进行比较。 论文的重点蹙将基予多a g e n t 酶分布式控翻瑾沦和授术弓 入电力系统电压 控制的研究,以一种新的思路来改进全局的电压控制,提高系统的无功电压控制 水平。第4 章对基于a g e n t 的控制系统理论和方法进行详细讨论,阐述了多a g e n t 系统( m a s ) 豹基本覆理积应用m a s 所必须磐决的关键技术,芳分糖了将m a s 应 用于电力系统二级电压控制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在此基础上,第5 章提出艇于多 a g e n t 系绞懿二缀魄基控裁概念,讨论了接翱系绫懿模型、缍穗、运行饔毛潮秘实 现技术方案。该控制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将一级s n - - 级电压控制器视为能独立完成 控制任务静a g e n t ,遥遘多a g e n t 的交互和协作,达成各控翎箍控潮佟用静襁互协 调,实现系统的总体控制目标。熬个控制系统按照多a g e n t 系统的原理和技术来 协调各控制器的遨行,在正常和紧急情况下都能较好地谶行无功电压的协调控 鞭注丈学颈士学垃论文 剃,维持系统戆媳压承乎。论文邋过理论分扳以及算铡镑真研究溅明了该方案的 有效性。 6 2 研究展望 本文较深入的研究了将多a g e n t 系统应用于二级电压控制的方法,取得了 一些残巢,翟嚣翦熬磅究疆实曩l 健还有鼹褰,蠢德进一步解决懿| 、蠢题圭簧有: ( 1 ) 本文提出了基于m a s 技术进行二二级电膳控制的思路,但a g e n t 技术和 m a s 奁羧制系统笼其是瞧力系统控翎中鑫每研究遥不甚戎熟,翔侮获褥袋铳教餐 能决策和控制算法,复杂电力系统控带l l a g e n t 实现方式、a g e n t 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以及分布式数据库、通讯协议的标准化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 2 )本文的二级电援控制方法主要怒调节发电机a v r ,s v c ,s t a t c o m 等 连续控制量,没有考虑变压器分接头、电容器投切以及切负荷等离散控制方法, 健在实繇工程应羯中这熬整到夔是迸行输电嬲彀压调节熬重要撼戆,避一步懿研 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不同的控制方法,顾及电力系统的媳体情况,给出二级电愿 控麓伉稼控制繁疆。 ( 3 )本文对新型二级电压控制方案的研究主要针对经典的电力系统,系统的 两络结稀、负荷求平和控制设备分布都较好,如街将提蹈的方法应用到籁模更为 庞大、条件更为复杂的实际电力系统中楚下一步需要进行的工作。 浙江太学颈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f 1 】干梅义,是竞基,蒙定中,大电网技术( 第二版) ,托索:中国电力出版社,1 9 9 5 。 涵s t a a c o v i ca ,i l i cm ,m a r 采a k u l a md r e c e n tr e s u l bi ns e c o n o a r yv o l t a g ec o n l r o lo fp o w e r s y s t e m s i e e et r a n so np o w e rs y s t e m s ,1 9 9 1 ,6 3 】m a r i n e s e ub ,b o u r l e sh r o b u s tp r e d i c t i v ec o n t r o lf o rt h ef l e x i b l ec o o r d i n a t e ds e c o n d a r y v o l t a g ec o n t r o lo fla r g e - s c a l ep o w e rs y s t e m s 。i e e et r a n so np o w e rs y s t e m s , 1 9 9 9 1 4 ( 4 ) :1 2 6 2 1 2 6 8 4 】c o r s is ,p o z z im ,b a z z iu ,e ta 1 as i m p l er e a l - t i m ea n do n - i i n ev o l t a g es t a b i l i t yi n d e xu n d e r t e s ti ni t a l i a ns e c o n d a r yv o l t a g er e g u l a t i o n 。i n :c i g r ec o n f e r e n c e ,p a r i s ,2 0 0 0 :3 8 。115 f 5 】p a u lj 魏l e o s tjy ,t e s s e r o njm s u w e yo ft h es e c o n d a r yv o l t a g ec o n t r o li nf r a n c e :p m s e n t r e a l i z a t i o na n d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i e e et r a n so np o w e rs y s t e m s ,1 9 8 7 ,2 ( 2 ) :5 0 5 5 1 1 6 】c a r s o nw t a y l o r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 北京:t p 豳电力出版社,2 0 0 2 【7 】蠲双喜,来凌志,彝锈敬,王小海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瞧及其控磊l t 煞京:中国电力出舨枉, 2 0 0 4 8 ls a n d r oc o 戚t h es e c o n d a r yv o l t a g er e g u l a t i o ni ni t a l y , 1 e e e p e ss u m m e rm e e t i n g , s e a t t l e , u s a ,j u l y , 2 0 0 0 :2 9 7 - 3 0 4 【9 s a n c h aj l ,f e r n a n d e z , j l ,c o r t e sa ,a b a r c a ,j _ s e c o n d a r yv o l t a g ec o n t r o l :a n a l y s i s s o l u t i o n sa n d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f o rt h es p a n i s ht r a n s m i s s i o ns y s t e m i e e et r a n s a c t i o n s ,19 9 6 , 11 ( 2 ) :6 3 0 - 6 3 8 【1 0 l e f e b v r eh ,f r a g r f i e rd ,b o u s s i o njy ,e ta 1 s e c o n d a r yc o o r d i n a t e dv o l t a g ec o n t r o ls y s t e m : f e e d b a c ko f e d f i e e e p e ss u m m e rm e e t i n gs e a t t l e ( u s a ) ,2 0 0 0 :2 9 1 - 2 9 5 f 1i 】j a n s s e nn + t e r t i a r ya n ds e c o n d a r yv o l t a g ec o n t r o lf o rt h eb e l g i a nh vs y s t e m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 si nr e a c t i v ep o w e rc o n 拄o l ,1 9 9 3 ,8 :1 - 4 【1 2 】c o r s is ,t e s s e r o nj m 。a s h m o l ee h d i s c u s s i o no f v o l t a g ec o n t r o ls c h e m e sb yc e g b ,e n e l , a n de d f c e g b e d f e n e l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o np o w e rs y s t e mp l a n n i n ga n do p e r a t i o n ,1 9 8 8 ,2 b : l 一2 6 f 1 3 t a r a n t o g n ,m a r t i n s n ,f a l c a o d m b e n e f i t so f a p p l y i n gs e c o n d a r y v o l t a g e c o n t r o ls c h e m e s t o t h eb r a z i l i a ns y s t e m p o w e re n g i n e e r i n gs o c i e t ys u m m e rm e e t i n g ,2 0 0 0 :9 3 7 9 4 2 【1 4 】l a g o n o t t eb ,s a b o r m a d i e r ej c ,l e o s tj 。,p a u lj s t r u c t u r a la n a l y s i so ft h ee l e c t r i c a ls y s t e m :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a p p l i c a t i o nt os e c o n d a r yv o l t a g ec o n t r o li nf r a n c ep o w e rs y s t e m s i e e et r a n s a c t i o n s ,1 9 8 9 ,4 ( 2 ) : 4 7 9 4 8 6 【1 5 王耀瑜,张伯明,孙宏斌等一种基于专家知识的电力系统电压无功分级分布式优化控制 分区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 9 9 8 ,1 8 ( 3 ) :2 2 1 - 2 2 4 1 6 】范磊,陈珩_ 次电压控制研究( 一) 电力系统自动化,2 0 0 0 ,2 4 ( 1 1 ) :1 8 - 2 1 1 7 】范磊,陈珩二次电压控制研究( 二) 电力系统自动化,2 0 0 0 ,2 4 ( 1 2 ) :2 0 2 4 1 8 】孙元章,千志芳,姚小寅电力系统二级电压控制的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1 9 9 9 年0 9 期, 9 1 4 1 9 】王琦,周双喜,朱凌志新型模糊逻辑二级电压控制器电力系统自动化,2 0 0 2 ,2 6 ( 2 0 ) :1 1 - 1 7 2 0 】p o p o v i cd s ,c a l o v i cm s ,l e v iva v o l t a g er e a c t i v es e c u r i t ya n a l y s i si np o w e rs y s t e m sw i t h a u t o m a t i cs e c o n d a r yv o l t a g ec o n t r 0 1 1 e ep r o c g e n a r t r a n s m d i s t r i b ,1 9 9 4 ,1 4 1 ( 3 ) :1 7 9 - 】8 3 【2 1 】王志芳二级电压控制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1 9 9 8 【2 2 】盛戈嗥,涂光瑜,罗毅考虑控制区域问影响的二级电压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2 0 0 2 年第 1 5 期,2 7 3 2 【2 3 i e e ep o w e re n g i n e e r i n gs o c i e t y i e e er e c o m m e n d e dp r a c t i c ef o re x c i t a t i o ns y s t e mm o d e l s f o rp o w e rs y s t e ms t a b i l i t ys t u d i e s r i e e es t d4 2 1 5 ,1 9 9 2 【2 4 武守信,周孝信,赵贺等电力系统最新技术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的发展及研究,电网技 术,1 9 9 6 ,2 0 ( 5 ) :2 0 2 7 【2 5 i e e es p e c i a ls t a b i l i t yc o n t r o l sw o r k i n gg r o u p s t a t i cv a rc o m p e n s a t o rm o d e l sf o rp o w e r f l o wa n dd y n a m i cp e r f o r m a n c es i m u l m i o n j 】i e e e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np o w e rs y s t e m ,1 9 9 4 ,9 ( 1 ) : 2 2 9 - 2 4 0 【2 6 w a n ghf a p p l i c a t i o n so fd a m p i n gt o r q u ea n a l y s i st os t a t c o mc o n t r o l j i n t j p o w e r e n e r g ys y s t e m ,2 0 0 0 ,( 3 ) 【2 7 】f e n gz ,删a r a p uv ,a n dm a r a t u k u l a md j ap r a c t i c a lm i n i m u ml o a d s h e d d i n gs t r a t e g yt o m i t i g a t ev o l t a g ec o l l a p s e i e e e t r a n s o np o w e r s y s t e m ,v 0 1 1 5 ,n o 2 ,m a y2 0 0 0 ,p p 7 9 1 - 7 9 7 【2 8 】m a r j i ad 1 l l i c ,x i a c j i nl i u ,g i b e al e u n g ,e ta 1 i m p r o v e ds e c o n d a r ya n dn e wt e r t i a r yv o l t a g e c o n t r 0 1 i e e et r a n s o np o w e rs y s t e m s ,1 9 9 5 ,1 0 ( 4 ) :1 8 5 1 - 1 8 6 2 2 9 】刘大鹏,唐国庆,陈珩基于t a b u 搜索的电压控制分区电力系统自动化,2 0 0 2 ,2 6 ( 6 ) :2 2 2 5 3 0 】y u s o fsb ,r o g e r sgj ,a l d e nrth s l o wc o h e r e n c yb a s e dn e t w o r kp a r t i t i o n i n g i n c l u d i n gl o a db u s e s 【j 】i e e et r a n so np o w e rs y s t e m s ,1 9 9 3 ,8 ( 3 ) :1 3 7 5 - 1 3 8 2 浙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1 】孙元章,姚小寅,刘锋二级电压控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 0 0 0 , 2 0 ( 2 ) :2 8 3 2 【3 2 】j a c q u e sfm u l t i - a g e n ts y s t e m s :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d i s t r i b u t e da r t i f i c i a li n t e l l i g e n c e n e wy o r k : a d d i s o n - w e s l e y , 1 9 9 9 3 3 】w o o l d r i d g em a g e n t - b a s e ds o f t w a r ee n g i n e e r i n g 1 e ep r o c e e d i n g s - - s o f t w a r ee n g i n e e r i n g 19 9 7 ,1 4 4 ( 1 ) :2 6 3 7 【3 4 w o os e e kj e o n g ,j e o n gs e o by u n ,g e u ns i kj o ,c o o p e r a t i o ni nm u l t i a g e n ts y s t e mf o rm e e t i n g s c h e d u l i n g i n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i e e e r e g i o n c o n f e r e n c e t e n c o n 9 9 1 9 9 9 8 3 2 8 3 5 3 5 1s t o n e ,p ,& v e l o s o ,m ,m u l t i - a g e n ts y s t e m s :as u r v e yf r o mam a c h i n el e a r n i n gp e r s p e c t i v e 【j 】a u t o n o m o u sr o b o t s ,2 0 0 0 ,3 4 5 - 3 8 3 【3 6 u m b c l a bf o r a d v a n c e di n f o r m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u m b ck q m lw e b h t t p :w w w c s u m b c e d u k q m l 3 7 s u nm i c r o s y s t e m sl n e t h es o u r c ef o rj a v at e c h n o l o g y h t t p :t w w w j a v a s o f t c o m 3 8 t s a i 凡c h e njl d e s i g no fad i s t r i b u t e dp r o b l e m - s o l v i n gs y s t e mf o rs h o n t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