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专业论文)刑法因果关系基本问题研究.pdf_第1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刑法因果关系基本问题研究.pdf_第2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刑法因果关系基本问题研究.pdf_第3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刑法因果关系基本问题研究.pdf_第4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刑法因果关系基本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刑法因果关系属于犯罪构成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 客观依据,也是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重要课题之。司法实践中,如果行为人 的 亍为与危害结果之| 1 h j 不具有因果关系,就不能令行为人对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可见,刑法因果关系在犯罪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了正确认口 和处理并种复杂的刑事案件,就需要在刮法实践和刑法理论研 究中,正确解决刑法因果关系问题。我国刑法学界对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向来十 分重视,专家、学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问 题的方法。然而,我们至尽仍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比如,关于刑法中到底有无 偶然因果关系问题,两种相反的删点相持币下。就是赞成有偶然因果关系的学者 中,对了二什么是刑法中的偶然因果关系,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导致这种情 况很多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园果关系理论的复杂性,另外一方面是学者研究问题 的方法和角度育差异。 然而,如果我们长期对刑法因果关系理论没有一个定论,必然会在一定程度j - 影响刑事司法实际效果。没有统一的理论和原则为指导,对案件的处理必然只能 听任办案者自由狄断,这不但会影响刑事法制的统一性,而h 还会严重影响一些 案件的处理质量。因此,加强对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是刑法:r 作者的项重要 而迫切的任务。 本文试图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争执。笔者对刑法因果关系的 本质、研究对象、研究阶段和具体形式等,一些基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确 定的认识标准,为刑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的工作者提供基础上的理解,以使司 法实践l 卜l 和理论研究有明确的参照。 笔者认为,在列刑法因果关系进行研究时,应该时刻记得,刑法因果关系是为 追究行为人提供客观上的依据,也就是确定是否应当让某一行为人对一特定的危 害结粜承担刑事责任这一一年要目的。传统刑法凼果关系研究,列偶然和必然这一 哲学基础问题关注过多,刑法因果关系的些基础问题反倒没有得到关注。然i 巾, 实际实践中,无论司法工作人员还是理论研究学者,不会先运用哲学上的相关原 理,去分析判断行为对于危害结果产生所起的是不是必然作用,然后只将必然造 成这种结果的行为纳入刑法因果关系研究范围。因此,笔者认为,抽象的去争执 刑法幽果关系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实在是没有必要。 本文从刑法冈果关系沿革和本质入手,确定刑法因果关系的一些基础认识,并 进而详细论述了刑法囡粜关系中事实上的原因和结果、法律上的原因和结果、事 实上和法律上因果关系的类型,为刑法幽巢关系基础理论确立具体认定标准,以 使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工作人员,_ _ f _ 确认识什么足刑法的因果关系。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约三万五丁1 宇。 第一部分,刑法因果关系的沿革。该部分对刑法因果关系的渊源、各个法系对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的特点和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 第二部分,刑法因果关系的认u ! 。该部分从刑法因果关系的本质入手,进而分 析刑法因果关系认识和研究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和疑问,确定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的阶段和对象。 第三部分,刑法因果关系的原囡和结果。该部分从事实r 和法律上两个角度对 刑法剀粜关系的原因和结果以及类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为理论和实践确定了其 体的标准。 关键词:刑法;因果关系;犯罪构成 a b s t r a c t 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 ,a sa ni m p o r t a n tc o n c e p ti nt h et h e o r yo f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o f c r i m e ,i sa no b j e c t i v eb a s i sf o rt h es u s p e c tt ou n d e r t a k et h e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a s w e l la sa ni m p o r t a n tt a s ki nt h el e g i s l a t i o no fc r i m i n a ll a w a n dt h ec r i m i n a lj u d i c a t u r e i nj u d i c i a lp r a c t i c e ,i ft h e r ei sn o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b e t w e e nap e r s o n sa c ta n dt h eh a r m , t h ep e r s o nd o e s n tn e e dt ou n d e r t a k et h e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f o rt h eh a r m t h e r e f o r e , 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 p a r ti nc r i m i n o l o g y t ob e t t e rd e a lw i t hv a r i o u sc o m p l e xc r i m i n a lc a s e s ,i ti sn e c e s s a r yt os t u d yt h e c r i m i n a l c a u s a l i t y i n j u d i c i a lp r a c t i c e a n di n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s t u d y o fc d m i n a l j u r i s p r u d e n c e 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h a sb e e nd i s c u s s e db ym a n ye x p e r t sa n ds c h o l a r si n t h i sf i e l d ,a n dv a l u a b l ei d e a sa n ds o l u t i o n sh a v eb e e np u tf o r w a r d h o w e v e r ,c o n s e n s u s o fo p i n i o nh a sn o tb e e na c h i e v e dy e t f o re x a m p l e ,o p p o s i t eo p i n i o n sa r eh e l da m o n g s c h o l a r sc o n c e m i n gt h eq u e s t i o nt h a tw h e t h e rt h e r ei sa c c i d e n t a lc a u s a l i t yi nc r i m i n a l l a w e v e na m o n gs c h o l a r sw h ot a k et h ep o s i t i v ev i e w , d i f f e r e n tc o n c e p t so fa c c i d e n t a l c r i m i n a l c a u s a l i t y a r e g i v e n b e c a u s eo ft h e c o m p l e x i t yo ft h et h e o r ya n dd i f f e r e n t a p p r o a c h e s t oi t h o w e v e r , t h el a c ko f c o n s e n s u so f o p i n i o na b o u t t h i sq u e s t i o no v e ral o n gp e r i o do f t i m ew o u l dd e f i n i t e l yi n f l u e n c et h ep r a c t i c a le f f e c to fc r i m i n a lj u d i c a t u r e w i t h o u tt h e g u i d eo f au n i t a r yp r i n c i p l e ,d e c i s i o n sa b o u tt h ed e a l i n go fc r i m i n a lg a s e sc a no n l yb e m a d eb yt h ep e r s o ni nc h a r g ea tw i l l ,w h i c hw o u l dn o to n l ya f f e c tt h eu n i t yo fc r i m i n a l l a w , b u ta l s oi n f l u e n c et h eq u a l i t yo ft h eh a n d l i n gt h ec a s es e r i o u s l y i nt h i ss e n s e ,i t b e c o m e sa ni m p o r t a n ta n du r g e n tt a s kf o rs c h o l a r st os 拄e n g t h e nt h es t u d yo fc r i m i n a l c a u s a l i t y t h i st h e s i sa i r f f s + t os o l v et h ed i s p u t eo ft h e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t h e o r y : o nt h eb a s i s o ft h ed i s c u s s i o n so fs o m eb a s i cq u e s t i o n s ,s u c ha st h en a t u r eo f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 , t h e o b j e c t i v eo ft h es t u d y ,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t u d yo f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a n dt h e i i i a p p r o a c h e st oi t ,w eg o tac l e a rc r i t e r i o nf o r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t h eq u e s t i o n ,w h i c h c a ns e r v e sa sag u i d i n gp r i n c i p l ef o rt h er e s e a r c h e r so f c r i m i n a ll a w a n dt h ew o r k e r so f j u d i c i a lp r a c t i c e i nt h es t u d yo f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 , o n ep o i n ts h o u l db er e m e m b e r e d ,t h a ti s ,c r i m i n a l c a u s a l i t yp r o v i d e sa no b j e c t i v eb a s i sf o r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t h e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o ft h e s u s p e c t i no t h e rw o r d s i ti st h eb a s i sf o rt h ed e c i s i o nt h a tw h e t h e rt h es u s p e c t s h o u l d u n d e r t a k et h ec r i m i n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f o rt h eh a r m t r a d i t i o n a l s t u d y o fc r i m i n a l c a u s a l i t yp a y st o om u c h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a c c i d e n t a l c a u s a l i t ya n dp o s i t i v ec a u s a l i t y i n s t e a do f t h ee s s e n t i a lp o i n t s h o w e v e r , i nr e a ls i t u a t i o n , t h er e s e a r c h e r so fc r i m i n a ll a wa n dt h ew o r k e r so f j u d i c i a lp r a c t i c eu s u a l l yd on o tf i r s t m a k ea 曲i l o s o p h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t h eq u e s t i o nt h a tw h e t h e rt h ea c tp l a y sa na c c i d e n t a l r o l eo rap o s i t i v er o l ei nt h ec o n s e q u e n c eo ft h eh a r mb e f o r et h e ys t u d yt h ec r i m i n a l c a u s a l i t yo f t h ev e r yc a s e ,s o ,w eh o l dt h ev i e wt h a ti ti sr e a l l yu n n e c e s s a r yt od i s p u t e t h ec o n t i n g e n c ya n dt h en e c e s s i t yo f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 b a s e do nt h ed i s c u s s i o no f t h ee v o l u t i o na n dt h en a t u r eo f 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 a sw e l l a st h ec l a r i f i c a t i o no fs o m eb a s i c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so ft h ec o n c e p t ,t h et h e s i sd i s c u s s e s 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f r o mt w op e r s p e c t i v e s :t h en a l t o ws e n s e ( t h el a w c a u s a l i t yo fc r i m e ) a n dt h eb r o a ds e n s e ( t h ef a c tc a u s a l i t yo f c r i m e ) t h ef a c tc a u s a l i t yo f c r i m ei st h eb a s i s o ft h el a wc a u s a l i t yo fc r i m e ;t h el a wc a u s a l i t yo fc r i m ei st h es u b l i m a t i o no ft h ef a c t c a u s a l i t y o fc r i m e t h et h e s i sa l s o g i v e s a ni l l u s t r a t i o no ft h er e a s o na n dt h e c o n s e q u e n c eo f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i nt h eb r o a ds e n s ea n di nt h en a l t o ws e n s ea n dt h e t y p e so f t h el a wc a u s a l i t yo fc r i m ea n dt h ef a c tc a u s a l i t yo fr i m e t h e nt h et h e s i sp u t s f o r w a r dac o n c r e t ec r i t e r i o nf o rt h er e c o g n i t i o no f 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 t h ew h o l e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 c h a p t e r s a b o u t3 5 ,0 0 0w o r d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sa b o u t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 c r i m i n a i ”c a u s a l i t y t h i sc h a p t e rg i v e s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a l y s i s o ft h eo r i g i no f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 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 so f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i nd i f f e r e n tl a w s y s t e m s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a b o u t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 b a s e do nt h e d i s c u s s i o no ft h en a t u r eo f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 , t h ec h a p t e ri l l u s t r a t e st h eq u e s t i o n st h a t a r i s ei nt h es t u d yo ft h et o p i ca n dd e f i n e st h es t a g e sa n d t h eo b j e c t i v eo ft h es t u d vo f c r i m i n a lc a u s a l i t y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 l l u s t r a t e st h er e a s o n sa n d t h ec o n s e q u e n c e so f c r i m i n a lc a l 】s a l i t v t h ei l l u s t r a t i o no ft h er e a s o n sa n dt h ec o n s e q u e n c e sa sw e l la s t h et y p e so fc r i m i n a l c a u s a l i t y i s g i v e nf r o mt w op e r s p e c t i v e s :t h ef a c t c a u s a l i t yo fc r i m ea n dm el a w c a u s a l i t yo fc r i m e a n dt h e nc o n c r e t ec r i t e r i o ni sg i v e nf o r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s t u d v n n dt h e j u d i c i a lp r a c t i c e k e y w o r d s :c r i m i n a l l a w ;c a u s a l i t y ;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o fc 血n e 刑法因果关系基本问题研究 引言 刑法的因果关系理论在学界上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这给我们的司法 实践包括理论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和麻烦。我国刑法学界对于因果关系理论的 研究从上世纪8 0 年代兴起到今天,已经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随着法学理论的目 渐成熟,对于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系统。期间,学者发表的专 著、论文有很多,代表性的专著有李光灿教授等撰写的刑法因果关系论、侯国 云教授撰写的刑法因果新论和张绍谦教授撰写的刑法因果关系研究。李光 灿教授和侯国云教授两位学者的论点,基本上没有摆脱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 关系理论的局限;张绍谦教授提出了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统一的观点 陈兴良教授提出因果关系是行为事实与价值评判相统一的观点,认为作为行为事 实的因果关系只有经过价值评判才能转化为犯罪的因果关系。这些观点,在一定 程度上跳出t n 法因果关系的巢穴,对于正确理解刑法因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国 但是遗憾的是,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诸多理论问题,至今仍未取得共识。比如 关于刑法中到底有无偶然因果关系问题,两种相反的观点仍然相持不下;在赞成 有偶然因果关系的学者中,对于什么是刑法中的偶然因果关系,也是莫衷一是。 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仍然象带着面纱的少女,没有能够完全展示出谜大的本色。总 。陈兴岛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1 l 页。 o 陈兴莨著: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2 0 0 1 年版,第2 8 1 页。 之,刑法中的因果关系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研究。 本文试图揭开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面纱,为大家展示出刑法因果关系的本来 面目,让大家对刑法的因果关系有最直接的印象。 司法实践中,主要在两个方面需要解决刑法的因果关系问题:一是已经发生 某种危害结果,但不知是谁的行为所引起;二是己实施的犯罪行为,造成了那些 犯罪结果。后一种情况比较容易解决,关键是前一种情况,某种危害结果已经发 生时,必须查明是谁的行为造成这样的结果。对此,司法机关在考察刑法的因果 关系的时候,主要先进行考察一般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确定谁的行为造成危害, 再判定该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最后得出结论,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应该承担刑 事责任。也就是说刑法因果关系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两个角度:一个是认定的角度 个是确立的角度。从认定的角度考察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 从确立的角度上考察是研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对刑法的因果关系还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从认定角度进行考察的刑法因 果关系属于广义上的因果关系。笔者认为,广义上考察的刑法因果关系与英美法 系考察的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是相同的,都是注重一般意义上的因果联系;从结局 上考察的刑法因果关系属于狭义上的因果关系。笔者认为,狭义上的因果关系是 我们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基础上赋予刑法意义的因果关系,我们也称之为法律上 的因果关系,我国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与英美法系的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实质也是一 致的,都是为事戋因果关系赋予刑法上的意义,只是赋予法律意义的标准不同 “苏惠渔主编: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7 版,第1 2 7 页。 我国在赋予事实因果关系是以犯罪构成为标准进行判断。广义上的刑法因果关系 存在于危害结果( 也包括与危害结果有关联的其他结果) 和引起危害结果出现的 危害行为( 包括加功于危害行为的行为) 之间。狭义的删法因果关系存在于符合 犯罪构成的危害行为与行为引起的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危害结果之间;广义上的 因果关系也可以称为事实上的因果关系,狭义上的因果关系也可以称为法律上的 因果关系。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是法律上的因果关系的基础,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是 事实上因果关系经过刑法价值评价的升华。 第一部分刑法因果关系的沿革 一、刑法因果关系的起源 刑法因果关系在刑法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十分令人瞩目。它既是犯 罪构成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犯罪所必须解决的问 题之。因而是刑法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 一) 保辜制度 我国古代,早在公元前1 1 世纪至公元前8 4 1 年间的西周成、康年代人们就认 识到了因果关系对定罪的重要性,从而创造了一种朴素的以时间来限定因果关系 的保泰制度。保辜制度的问世,正是刑法因果关系论最早出现于刑事法律中的突 出标志。 保,养也;辜,息也。从刑法制度说,保辜,是指发生伤害行为之后,如果 在法定期限以内引起被伤害者死亡,那么,对伤人者就以杀人罪论处;如果在法 定期限以外引起被伤害者死亡,那么,对伤人者就以伤害罪论处。这是仅仅从时 问上( 即因果方面的一个方面) 来区分伤害行为同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的刑 法规定,并且把这种区分又同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重轻,联结在一起来考虑, 实在难能可贵。 零散地反映刑法因果关系辨证因素的保辜制度的法律思想,产生于以自然经 济为基础的奴隶社会,发展于以进一步发达了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漫长的封建社 会,因而,不可避免地含有浓厚的直观性、片面性、表面性等不科学的成分。但 它的出现,在客观上却有限地制止了地主阶级的滥刑、重刑和报复刑的无限蔓延。 随着刑法学的日益向前发展,多少含有因果联系因素的保辜制度,从它产生开始, 就沿着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上升下降的弧形线,而衰落,而死亡。明律 所规定的对伤人“限外死亡者”,必须奏请皇帝定夺;而大清新刑律则干脆删 除了有关保辜的律文,就是有力的明证。它说明了,在我国奴隶制和封建制两个 历史时代中,刑法因果关系没有也不可能形成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独立的刑法 制度。 ( 二) 一年零一b 规则 与中国古代的保辜制度极为相似的是西方普通法上的一年零一日规则( y e a r a n dad a yr u l e ) 。一年零一目规则是英美等国普通法杀人罪( 谋杀和非预谋性 杀人) 的规定中关于加害人是否对被害人的死亡负责的种时间标准,亦即确 定加害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的个标准。数世纪以前,由于人们对 医学知识所知基坐,不能够科学地断定加害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是虿存在必然联 系,所以对某人是否因自己的行为对他人死亡的负责的问题确定了一个绝对规则: 4 即如果被害人在遭受打击之后继续维持生命达一年零一日以上,则即使在此之后 死亡,行为人也不因此而负谋杀罪责;相反,只要被害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一年零 一日死亡,除明显由于其他外力所致之外,行为人都要因此而负谋杀罪责。这种 朴素的刑法因果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从客观方面限制了罪刑擅断。 二、近现代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 ( 一) 两大法系对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研究状况 历史进人1 9 世纪以后,西方的法律思想和法学理论得到充分发展。与此相适 应,刑法理论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至1 9 世纪中叶,西方刑法学中的犯罪构成理 论业已创立,犯罪客观结构论开始占统治地位。这时候,西方的刑法学家们也开 始关注起刑法因果关系命题来,就此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这些理论对推动 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和发展无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以下是英美法系和大陆 法系对于刑法因果关系研究特点的介绍 1 英美法系研究的特点 对于英美法系来说,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始于近代。英美法系以遵循判例为 办案宗旨,刑法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从以前的判例中寻找各种具体犯罪的处理原 则方面,而对构成要件系统的刑法基本理论研究不多。因果关系问题历来被认为 是属于事实问题,需由陪审团认定,与法律问题关系不大,因而在以前对于因果 关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一些与因果关系问题联系较紧密的具体犯罪 的研究中顺便提到这一问题。不过,2 0 世纪中后期以来,因果关系一般原理的研 。【英】特纳著;肯尼刑法原理,王国庆等译,华夏出版社1 9 8 9 版,第1 4 2 页。 5 究开始逐渐受到英美刑法学者的重视,专门研究因果关系问题的论文、专著不断 出现。 英美法系对于因果关系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注意从具体案件的判决结果及判决理由中去归纳提炼因果关系的处理 原则,受哲学中因果关系争论的影响比较小。 第二,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应分为两个层次解决:一是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二 是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也就是“双层次原因学说”,对于不同层次的因果关系采用 不同原则进行认定。 2 大陆法系研究的特点 大陆法系国家对刑法因果关系问题的系统研究也不是很长。总的来看,在1 9 世纪开始之前,刑法学界还没有注意系统研究因果关系的一般理论,而只是在对 各种具体犯罪阐明其成立要件时,分别进行具体研究。自1 9 世纪6 0 年代开始, 随着因果行为论出现,因果关系才开始被作为犯罪行为的共同要素而加以研究。 自此后至今,刑法学界对因果关系的研究是不断发展。 相对于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对于因果关系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强调刑法基本原理而进行逻辑分析,特别强调理论本身的完善及与犯 罪成立所需要的各要素关系的协调,追求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合理。 第二,英美法系的国家中,强调因果关系主要属于事实问题而应由专门从事 法律工作的陪审团成员认定,而大陆法系的国家没有做这样的区分,一概交由法 官认定解决。 ( 二) 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 建国初期,我国刑法学界在引进前苏联刑法理论的基础上,对犯罪构成理论 包括刑法因果关系理论,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因果关系问题上,通过讨论 统一了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因果关系的理论运用到刑法科学中来的认识。 这个时期我们国家在研究因果关系理论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与哲学因果关系的研究密切联系在一起,都认为 应当,并且都自觉地运用马列主义哲学中因果关系的一般原理指导刑法因果关系 的研究。 第二,由于过分强调与哲学上一致,忽略了刑法因果关系个性的研究。这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研究对于司法实践应当起到的指导作用。通过讨论初步形 成了两种截然不问的观点,即有的学者认为,刑法中只有必然因果关系一种形式 有的学者认为,刑法中既有必然因果关系也有偶然因果关系。 进入上世纪8 0 年代以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于1 9 8 0 年1 月1 日 起的正式实施,学者们除了探讨刑法因果关系的一些基本问题,如马克思主义哲 学对刑法因果关系的指导、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与相对性、因果关系的内外因原理、 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原因与条件的区别、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自杀案 件的因果关系等问题之外,更多的是关于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的争论。 9 0 年代以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有了新的突破。学者有条件的借鉴了英美法 系的因果关系理论,如张绍谦教授所提出的:刑法因果关系是作翘刑事责任的客 观根据而存在于刑法之中的,它既是行为与结果之间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果关 系,同时又是为法律所要求的法律因果关系,是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的 统一。其中,事实因果关系是刑法因果关系的基础,而法律因果关系则是刑法因 果关系的本质。这对我们国家的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和思考的 方法。这个时期我们因果关系理论研究的特点仍然是在哲学的因果关系理论的指 导下进行研究,不过开始有目的的借鉴和研究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相关的因果关 系理论。 ( 三) 评述 至今为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理论没有一个确定 的结论。那么,我国的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为什么滞固于哲学范围内,停留在必然 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理论的争辩中不能自拔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我国刑法学界在认定刑法因果关系的时候,或者说在研究刑法因果关 系理论的时候,没有把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和哲学上的因果关系理论区分开,总是 试图用哲学上的因果关系理论来全盘概括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理论,可是刑法上的 因果关系理论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是哲学上的因果关系理论没有办法完全解决 的,刑法上研究因果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判断行为人是不是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提供 客观基础,而哲学上研究因果关系理论是为了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以便更好的 利用事物的发展规律,提高人类解放自己的能力。两者的目的根本不同,完全用 哲学上因果关系理论应用到刑法上,而不考虑刑法的实际情况,只能是陷于必然 和偶然因果关系争论的漩涡中。 。伥绍谦薯: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1 1 l 页 8 第二,我国刑法学界对于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含义没有完全 弄清楚。例如,刑法因果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刑法的因果关系? 刑法上的 因果关系的原因包括那些方面?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什么样的形式和联系? 等 等,如果这些理论上的问题没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研究因果关系就是建立在空 中的楼阁,是不会经得住推敲的。 上述原因说明,要使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摆脱目前的困境,有一个突破性的 进展,首先,必须对哲学上的一些与因果关系有关的基本范畴进行深入的、开拓 性的研究,而且要敢于冲破传统理论的束缚;其次,必须对些基本概念的基本 含义统一认识,而且要勇于摆脱错误的认识,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 第二部分对刑法因果关系的认识 一、刑法因果关系的本质 ( 一) 哲学上因果关系的本质 1 学者对因果关系本质的不同理解 学者对理解因果关系本质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有的学者认为,因果关系是 事物发展的规律;有的学者认为,因果关系是事物发展的趋势;有的学者认为, 因果关系是转化与被转化的关系,等等。还有学者甚至否定世界上存在因果关系, 更别说刑法上的因果关系。1 8 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就是这样的观点。他不但否认 因果之间有岿然联系,而且否认任何因果关系的存在。他的观点可以归结为两点: 第,我们的感官只能感知个别的事实,并不能感知事实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 仅仅由于某些事实经常集合在一起先后或同时被我们感知,我们便推断它们之间 有因果关系。所以,所谓因果关系只不过是我们的习惯性联想,至于实际上是否 存在,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第二,所谓因果关系是一事实与另一事实的关系 可是,观察和实验总是有限的,不管我们多少次看到两个事实同时或相继出现 我们也不能据此断定它们永远如此。即使你天天早晨看到太阳升起,你也不能据 此断定明天早晨太阳也一定升起。经验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未来,从经验中 不能得出永远有效的必然判断。 上述观点都是片面的或者说是侧重点是不同的,如休谟认为没有因果关系的 存在,这显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表现,只是注重主观意识而忽略客观存在。 恩格斯说:“我们在观察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见的就是单个物体的单个运动的 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制约。但是,我们不仅发现某一个运动后面跟随着另一个 运动,而且我们也发现:只要我们提供某个运动在发生所需的条件,该运 动就会发生,我们能给这些运动以预先规定的方向和规模。因此,由于人的活 动就建立了因果关系的基础,这个观念是:一个运动是另一个运动的原 因。”。相对应的就是另一个“运动”是一个“运动”的结果。这说明,只要我们 为我们所要的“方向和规模”创造了条件,我们就能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方向和 规模”。但是,在事物发展所创造的条件中,或者所拥有的条件中,决定“运 动”的发展方向的主要力量就是哲学上所说的:“运动”的质:我们所预见的,或 者说“运动”固垄具有相应的条件所引起的“运动”,其实现的程度藏是哲学上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5 5 0 页。 l o 讲的:“运动”的量。 2 因果关系是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 因果关系是一种联系,是两个现象之间的联系,或者说是两个独立现象之间 的联系,这两个独立的现象,一个是“原因”,一个是“结果”,两者之间有共同 的内在的质作为两者的内部联络。从因果关系的形成过程来看,原因过渡到结果 实质上是原因自身转化为结果,结果则是一种变化了的原因:结果潜在地蕴涵于 原因之中,原因则以变化了的形态表现在结果的内部。这表明:结果的一切内容 均由原因转化而来,而原因的内容也均转化为结果,二者内容具有质和量的一致 性。即原因和结果只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现形态。大原因必定产生大结果;小结 果只能产生于小原因,二者在性质、规模、程度上是相等或相当的。但是更多的 是因为由于具有定的条件的出现,其原“引起”的现象的质发生变化而到达 种升华,在这一点上,认为因果关系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不恰当的,因果关系是 一种联系而不是一种规律,事物发展的规律有很多种,就好像大自然变化有好多 的规律,陆地上的水遇热变成了蒸汽,蒸汽在天空中遇冷又变成了水,也就是雨、 雪、霜等降落回陆地,然后循环往复,这是一种规律。用比较直白的说法,规律 更像是“轨迹”,无论事物是否具备了所要发展的条件,规律都会在固定的模式下 指引该事物或现象按照既定“轨迹”向前发展,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内在定规。 但是因果关系不是这样的,因果关系不是一个规律,没有人能够说明白因果关系 中的规律是什刍。同样道理,说因果关系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就纛是无法理解 “刘冠军、高懿德:i 霸果关系新论,载晋阳学刊1 9 9 8 年第1 期。 事物的发展趋势只是因果关系中两个现象之间由此到彼发展的方向而己,要是用 这样的“方向”来说明并指定其代表因果关系更是错误的。 ( 二)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本质 哲学上的因果关系我们认为是引起与被引起之间的关系,那么,刑法上的因 果关系是否也具有引起与被引起的性质呢?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刑法上的因果 关系理论受哲学上的因果关系理论的指导,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次,从刑法 上来说,人的危害行为是从无到有的变化,引起了社会关系发生从正常到有害的 变化。前种变化就是“引”即原因,后种变化就是“起”即结果。作为原因的危 害行为由无到有的变化,产生了一种作用力,当这种力量以不同的方式( 积极或 消极) 作用于客体时,对客体内部的矛盾运动发生相应的影响作用,从而引起这 种“客体”发生另一种有害于社会的变化,因而为刑法所禁止,引起结果有害变 化的行为,也因而成为刑法惩罚的对象。这时,存在于前一行为和后一客体变化 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就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我们国家在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总是争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到底是属于必然因 果关系还是偶然因果关系,实际上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这两个概念只是 在说明因果关系之间是什么样趋势的描述,面研究刑法因果关系目的主要是为追 究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提供理论上的依据,考察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发 展趋势没有什么意义。 ( 三) 哲学上因果关系和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共性 使其和他事物相联系,个性使其和他事物相区别。把各个事物的共性概括起来 就成了一般性、普遍性;个性相对于一般性和普遍性,就是特殊性。由此可见 一般性和普遍性存在于个别性和特殊性之中,而个别性和特殊性又包括在一般性 和普遍性之中。所咀列宁说:“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 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 不论怎样) 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 的( 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 虽然一般包括了个别,但一般并不能完全包括个别,它只是包括了个别的共 性,个别中的个性是无法包括的。所以列宁又接着说:“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 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 同样道理,各门学科( 包括自然科学) 中的因果关系也都存在共性和个性两 个方面。哲学上的因果关系正是概括了各门学科中的因果关系的共性,才形成了 自己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因果关系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上因果关系的原理 是既可以应用于自然科学也可以应用于社会科学的普遍真理。刑法学作为一门特 殊学科,它的因果关系理论自然也包含于哲学因果关系中的共性也有哲学因果关 系所包含下了的特殊性( 个性) 。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目的和研 究对象不同于哲学的和其他的因果关系。因此,刑法因果关系既不能脱离哲学因 果关系的指导,也不能被哲学因果关系所代替,而只能将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原理 按照刑法因果关系的特殊性应用于刑法。这就是哲学因果关系与刑法因果关系的 关系。 。列中选集( 第2 卷) ,人民出版杜1 9 7 2 年版,笫7 13 页。 1 3 哲学i 二的因果关系和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两者之间是一种一般与个别:共性 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内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论包含于哲学因果关系的理论之中,受哲学因果关系原理的指 导;第二,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论不完全包含于哲学因果关系的理论之中,因此 哲学因果关系的研究不能代替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事实因果关系体现刑法因果 关系的普遍性,即哲学因果关系的共性;法律因果关系则体现出刑法因果关系的 特殊性,即个性。 二、刑法因果关系在司法实践中研究阶段和各阶段理论研究内容的划 分 我们理解了刑法因果关系的本质,就有必要了解司法实践中,对于刑法因果 关系认定和确立时间阶段的划分,理论上对刑法因果关系研究内容的区别。下文 详细介绍: ( 一) 刑法因果关系在司法实践研究阶段的划分 笔者认为,司法实践中研究刑法因果关系主要是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 定阶段,主要是在司法人员接触到危害结果,需要认定危害结果的发生是不是需 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初始判断开始,延续到法庭认定犯罪;第二阶段,确立阶段 就是法院在以犯罪构成理论为标准,来确定是否需要由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到 最后确定成立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犯罪行为的阶段。 司法人员在认定因果关系的时候,并不像哲学上研究因果关系是从原因入手, 而且也只能是从原因入手,按照因果关系发展的规律来认识事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