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的教案设计.doc_第1页
再别康桥的教案设计.doc_第2页
再别康桥的教案设计.doc_第3页
再别康桥的教案设计.doc_第4页
再别康桥的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别康桥的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首诗此篇课文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我所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认知事物主要以感性为主因此在教学上会尽可能地借用多媒体给以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加深其直观感受高一的学生对新诗这种文学样式接触不多因此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可能会有些困难针对上述学生情况结合新诗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体会诗歌的意象以及用“三美”来分析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前学生能够收集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课上反复朗读再别康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歌意境和诗人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徐志摩真挚热烈的浪漫主义个性了解作者对母校剑桥大学的一片深情和无限崇敬 (三)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重点:再别康桥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以及诗人独具特色意象选择 2.难点: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来感知“三美” 设计理由:“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先生在他的论文诗的格律中所强调的这是“新月派”创作的理念因此“三美”的感知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同时中国古代离别诗不胜枚举徐志摩作为一名留洋英国的学者他对中国传统离别诗歌意象的继承和对外国诗歌意象的借鉴必有其独到之处因此这也是重点之一但是如何从诗歌的意象来感知一个诗派的创作理念即如何从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思维这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详细分析和引导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美读法:自读、范读、齐读 象再别康桥这样一首意境很美的诗歌更需要通过美读去感受诗中的情感、韵味把握其中的美 2、情境教学法 再别康桥犹如一幅极富美感的图画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励学生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加入自己的感受使这幅画面立体生动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深深体会这首诗的意境美、诗意美 3、点拨法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在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中教师适度的点拨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课堂预设的生成 2.学法: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合作探究法、诵读法、联系上下文法等学生在课前找有关本课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则要积极参与讨论课后根据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进行巩固和迁移 设计依据: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辅助以及分发阅读材料 三、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我主要的准备工作是备好课做好PPT课件找到音乐伴奏的中文朗诵片段同时找到再别康桥的英文版朗诵并尽可能多的掌握有关徐志摩的创作情况和本诗的创作背景及与之相关的材料在课前两天布置学生预习该课让他们能主动地去查找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二)课堂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1、完成目标品析“三美” 2、落实重点: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流程: 1、导入时播放视听结合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视、听、触三觉结合初步体会诗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 2、作者及背景简介 3、朗读课文:首先播放录音然后学生试读 设计理由: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先听名家诵读再到自己读有一个比较学生会自主地总结诵读技巧 4、进入重点的分析“对意象的把握”运用的学法是“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联系上下文法” 我设计的问题是:全文的意象有些?蕴含作者的情感是? 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堂适当的参与讨论目的在于: 了解讨论进度、正确度 对讨论得比较热烈的小组给予鼓励对讨论得比较安静的小组给予指导总之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对讨论结果的设想是:根据前一课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有关“意象”的知识从课文中不难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根据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联系上下文基本上能完成第二个问题 5、过渡到目标一品析“三美” 先总结以上意象都可以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挥手作别云彩图”“河畔金柳倒影图”然后指出这就是本流派主张的“三美”之一画面美进而欣赏这首诗歌的另外“两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音乐美和建筑美”很容易理解所以我将在这里点到为止 6、作业:(1分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目标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体会诗歌的意象 1、通过复习导入 2、完成目标掌握诵读技巧运用的:朗诵法比较法(与名家朗诵、老师范读以及沁园春长沙的读法比较)想象法(想象自己是那个时候那个地方的那个人) 步骤: 齐读:了解同学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请一个同学来试读根据在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诵读技巧读出诗人的情感 学生点评“些读得好些读得明显的不对”并让指出不对的同学重读一下对有争议的地方老师适当指点 听名家诵读 老师结合诗情逐节逐句进行诵读指导并范读(提醒学生做笔记)学生当试读 小结诵读要点 3、疑点解析:学生提出问题原则上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老师只作引导 4、作业: 板书设计诗歌三美:音乐美音节(押韵) 建筑美匀称(句式) 绘画美辞藻(意象) 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方式】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相结合【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播放视听结合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视、听、触三觉结合初步体会诗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3分钟)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2分钟) 三、朗读课文(4分钟) 四、分小组进行讨论把握诗歌意象(15分钟) 1、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明确:依依惜别的感情也就是再中的“别” 2、找寻意象提问:诗中的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明确:(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潭水长篙星辉) 3、总结意象 这些景物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自然景物都浸入了作者的感情而超越了它们本身的自然属性这种“经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被称之为意象 五、掌握“三美”(15分钟) 1、建筑美 A、这首诗一共有几节?每一节有几行? 明确:7节四行一节 B、每一行的字数是不是都一样的?句子的排列有何特点? 明确:不一样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错落排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给人以美感 C、第一节与第七节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2、音乐美 第4/5页 A、教师点拨让学生了解“回环往复” B、提问:找出韵脚 明确: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3、绘画美 明确:选用了色彩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 运用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六、作业:(1分钟) 板书 第二课时 一、通过复习导入(2分钟) 二、掌握诵读技巧(25分钟) 1、齐读:明确:增加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2、请同学试读明确:引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情感 3、学生点评明确:“些读得好些读得明显的不对”并让指出不对的同学重读一下对有争议的地方老师适当指点 4、听名家诵读 5、老师逐节逐句进行诵读指导并范读(提醒学生做笔记)学生当堂试读 6、小结诵读要点 三、答疑解惑(7分钟) 明确:根据本课的目标让学生自由讨论提出疑问 四、布置作业(5分钟) 拓展阅读:再别康桥句子赏析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人轻轻的来似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来时的那种一往情深、情意款款;诗人轻轻的走也似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离开时的那种深挚的眷恋不舍深怕打搅了曾经久居的康桥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作者对康桥的感情是淡雅的而正是这淡雅才来得绵长;弥淡愈深、愈绵长正是深情的哲理因为淡因为不忍所以诗人时时处处在克制、在小心地疏导放流着内心的激情;可是却时不时又流露出那么一点激烈:原本是冷冷的河畔的金柳却在此时的作者的心里幻化成夕阳中的新娘原本是冷冷的河中的倒影在此时也成了诗人心头激情澎湃的由头金柳和倒影是冷冷的是客观的是仅仅可观的;而新娘却是激情澎湃的是温润可感的可触可摸可激情拥抱的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暗喻修辞就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轻轻、悄悄、沉默”背后的那种激情和热烈体会到了深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眷恋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在诗人的心头对康河的眷恋永远是深情款款的是柔情蜜意的因此对康河来说其波是柔的其泥是软的;那么在康河中的青荇伴着这“柔波”“软泥”的自然也是“柔”“软”的“油油的”既抓住了水草的自然物性又让我们触摸到诗人的心灵在这里无论是物性还是情意都是和全诗和谐统一的 康河、以及康河里的一切既是承载着诗人情意的柔情万种的又是生气勃勃的灵动的你看“青荇在水底招摇”如此柔情万种而又机敏灵动的精灵怎教人不迷恋怎教人不甘心做那一条水草呢?更何况她生长在诗人时时眷念的康河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的梦” 眼神柔柔地触摸着康桥康河边的一切看过了金柳觅过了青荇眼神不经意中又触碰到了“那榆荫下的一潭”里“不是清泉”啊分明是一潭清泉:金柳的艳影油油招摇的水草康河岂是污浊;轻轻悄悄的来轻轻悄悄的走里容得这康河之情半点污浊?可诗人偏要说这一潭“不是清泉”哦原来诗人看到了点点散缀的“浮藻”由此诗人又仿佛看到了在康河边往昔的点滴仿若这往昔的点滴被揉碎了幻化成了这“浮藻”于是自然的这一个“清”字就无法容纳进这丰富的蕴含要知道太“清”了就无需沉淀;而生活的意蕴、诗人对康河的眷恋却是需要吟味、沉淀一辈子的就如那彩虹虽是短暂的但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美丽和魅力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彩虹似的梦即将随着雨过已久而消散不舍于是也就想着去追寻;这熟悉的康河康桥即将别离而去眷念对往昔的眷念于是也少不了去追寻“寻梦?”自然要寻的“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可是绵长的康河、青翠的水草又里有“青草更青处”呢?在诗人的眼里康河以及康河里的一切不都是那么美好的么? 果不其然诗人要寻的里“青草更青处”啊他要做的仅仅是“慢溯”的过程他要做的仅仅是“慢溯”中对康河畔往昔的回味“慢溯”“慢溯”直至诗人的小船载满了“星辉”;可即使是满载着星辉诗人依然在星辉的斑斓中看到在康河边往昔的生活的斑斓多姿于是诗人由衷地想放歌讴歌康河以及康河边的那些令人难忘的往昔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没有节制的诗情自然会让诗歌显得毫不含蓄蕴藉;没有因理智而节制的情意也自然会让人感受到他的肤浅 果然像徐志摩这样才情兼备的诗人岂容得他的诗歌的直白岂容得他对康桥的情思的肤浅呢?于是诗人没有“放歌”殊不知正是这“悄悄”、“沉默”方显得高妙和深沉来显然诗人他是明白的:“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当然一直以她的智慧和魅力浸润着诗人的康河是有功的:夏虫和康桥在启迪着诗人今晚最好的别离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