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专业论文)解析东盟大国平衡外交.pdf_第1页
(国际关系专业论文)解析东盟大国平衡外交.pdf_第2页
(国际关系专业论文)解析东盟大国平衡外交.pdf_第3页
(国际关系专业论文)解析东盟大国平衡外交.pdf_第4页
(国际关系专业论文)解析东盟大国平衡外交.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t r a c t .门_ _ ab s t r a c t a 五 “th e coldw al ) a s e a nasa s m al l c o un州esbl ocb a s i n a p p r o p n 也 滋 以 璐in s o u t h e ast asi 氏t b e m o st加p o rt 田 吐re as o ni s a s e a n ,s d ip l o mac yo f b al 娜 in g m aj ore x te m a 1 p o 认 七 r s . 丁 b 1 s t h e s i s i s the di s quls iti on o f a s e a n ,s d ip l o n 挂 y o f b al anc ing m aj ore x t e m alp o wers . f or此 se ar c hthe i n fl uenc e o f th e p o l i c y,l work 。 ver pol iti cal con t a l 创 m e n t and l n t e m at i o nal in s t i 奴 n l ons . d e pen d i n g o n poli ti c alc o n t a i nlne 成a s e a n切 lk e o rd erw l ththe re l ations wit h c h l n 氏u :s 即dj ap皿. a s e a n住 山 efu l l a d v an枉 唱 eo fm aj or e x t e rn a l powe讨 com p e t l t i o n re l ations hi p , ino r d e r tounp r o v e 创 al 泊 e and 朗hi eve b elle fits . d epe n d in g on i n t e rn at l o n all n s t i tu t l o ns ,a s e a np r o v l desin fo rma t l o nand七 ” stto le s 勃 unc e itain tyajnongst 田 e s . b uta s e a n 怡b al anc ediv1 0 m ac yisa 月 殆 c t e d衍 立 妞 叮 y fact o r s , such aspoorse l f- 因we丸邵 e 成insi dece n tr i 九 g a l force , 阳d soo n . a s e a n ,5 b al anc edi p lo m ac yisstinint h ein fl u e n c eo f m aj ore x t e m a l pow e r s . t h e r e fo r e , a s e a n 性 d ipio m a c y ofb al anc 吨 m aj ore x t e rn a 1 p owerscan a 月 殆 ctm aj ore x t e m 司 pow e r s ins o u t h e a s t asia称gi o n , b u t the 加 且 u e n c e ofthe poli cyiscom p ar at i vefi 苗 ty . on a ce rt ai n e x l e n t , a s e a n ,s d i p 1 0 们 q a c y o f b al anc ing m aj o r e x t e m a l p o w e r s b ring s the in t e m a t i o nal re l ation o f s o uthe a 或asia仍 ag o od p l ac e . c h i n aasa p artl c ip a t o ro fthe re g i o n al coope r at 1 on s h o ul dc ons id er the 1 n fl uenc eo fthe dip lo r n a y,ino r d e r toa c 址 eve i tsb e n e fi t s . k 即w心 川, : a s e a n ; d iplo r d a c y ofb al ancing maj ore x t e rt 以 i p owers; soft . b a l a n c e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 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 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及提 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 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 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 动。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刘玉 路 , 甸年月丫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解密时间: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 部 5 年 ( 最长6 年, 可少于5 年) 秘密10年 最长10年, 可少于10年) 机密20年 ( 最长20年,可少于20年) 乏 。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 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 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 均己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1 库 1 声 勺 年6月 于 日 第一章导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国际社会是大国互动的舞台,大国 之间关系的发展与演变决定了世界格局 的形势与发展。因此,大国的外交战略成为众多国际关系学者密切关注的对象. 然而,世界上占绝大多数的还是中小国家,它们由于自 身实力的限制改变不了 世界局势。 但是,中小国家不是不可以 运用适当的外交战略和灵活务实的外交 政策,最大限度地增进自己的国家利益。 小国不仅有外交,而且小国同样能够通过实施成功的外交战略,对国际社 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东盟的平衡外交就是小国外交的成功典范。东盟通过实施 大国 平衡外交,在大国 之间借力打力, 在亚太地区获得了超出其实力地位的国 际影响力,在东南亚地区形成了“ 小国影响大国”的格局。东盟作为一个发展 中国家的区域合作组织,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如此纵横押阖,无疑是冷战后亚太 地区国际关系中一个令人深思的新现象。 那么,东盟如何能平衡大国关系?东 盟能在多大程度上平衡大国关系?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本文以东盟大国平 衡外交为研究内容,对东盟平衡外交的影响及影响度加以考察。 第二节文献回顾与评述 东盟自1 9 67年成立以 来,经过近四 十年的 发展,已 经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占 据了不可小觑的地位。东盟不仅是亚太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经济力量,也是世 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东盟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 热点。综观众多的文献研究,按照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将国内外的东盟研究可分 为以下几类: 1 .2. 1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才逐渐兴起的一个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学派 第一章导论 与现实主义和自 由主义强调物质力量与利益不同,建构主义强调文化对国 际关 系的作用和影响。建构主义有两个主要的分支:一是战略文化派; 二是社会互 动派。 前者认为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主要是由一个国家的战略文 化传统决定的。而后者认为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不是既定的,而 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中逐渐定型的。后一种观点是建构主义解释东 盟的 主 要 观点,以 阿 米 塔 阿查亚 ( 内 面 切 v a c h a y a) 为 代 表。 在 寻 求 认同 : 东 南 亚国 际 关系和 建构东南亚安全共同体:东盟与地区秩序问题中,阿查亚 认为 东盟成员国之间之所以能够长期地保持和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东盟成员国 认同“ 东盟方式” , 对自 己的 行为实行自 我克 制, 避免了冲突升 级, 形成了 安全 共同 体。 。 提莫 基维马吉 ( 肠 m 。 儿v l m 冰1 ) 也认为东盟成员“ 关于共同 利 益、 规范和身份认同的一致是非民主的东南亚长期保持国家间和平的主要因素。 ” 。 诺埃尔. 默兰达 ( n o elm 0 r a da)以 及国内学者张旭东从行为体身份和角色的角 度 来 解 释东 盟 和东 盟地区 论 坛的 形 成、 缓 慢 演进 和 低制度化。 彼 得 普 鲁 卡 (pe t erpol o 回 ka) 还研究分析了 主体间 性的 认知对国际交往的 影响有多大。 。 总 的来说,运用建构主义来研究东盟主要是从集体认同的角度来解释东盟之间的 合作,关注思想、认同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 l 2. 2 自由主义 自 由 制度主义把合作与制度建设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认为 制度有助于长 期维持参与者的共同利益。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卡尔 多伊奇 ( k ar l d euts ch)的交往理论 ( 七 即 5 咖on theory) 、 新功能主义 方法 ( n 即 吮m c t l o n al istap p r o a c b e s ) 和机制理论( re g l m e the。 动来研究东盟和亚太地区的 。 1 加 阿 米 塔 阿 查 亚: 建 构安全 共同 休: 东 盟 与 地区 秩 序 ( 王 正 毅、 冯怀 信 译) , 上 海: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 2 00 2 年 版: 人 功 汕 v a c b a , a , “ r e g io n 目 m n ita 即 心戈 侧钾co叩 口 歇 i onin由 e th洲节 自 r l d : a co. ce p t ua l anal ysis ofthe 砒妙aneeand li 而画。 nsofase a n(as, 片 i a l i即ofso毗e ” t as画 n 西 ons) , ” 涌 郊 的 ” z of 尹 旧 口 “左 己 j “陀 内 ,vol . 29,n o . 1 ,( f e b ru 鲜 1 卯2 ). . ti m o 肋i n 蓝 山 j , “ the l 司 n g p o f ase a n , ” 洒 笼 洲 匆 了 了 几 配 e r 5 心 口 陀 h , vol 3 吕 , n o . 1 1 , ( j 助 期 叮珊1 ) , p 5 . . n oclm an ago m o 饱 山 , 月 及 刘 刀 口 去 职 口 月 , 创 d thc unite d 张旭东: “ 中新建交后中国 对新加坡的认知变化一以国内发表的相关新 加坡报 道和文章数量变化为例” , 南洋问题研究 ,2 005 年第1 期。 。 p eter pofo 比 山 a , “ a s e a np 。 习 茸 c t iv esonc h ha: 盆 哪11 。 ons forw 氏 兑 em l n t e r e sts, ” 肠 e a 娜 t n 习 比 明 决 月 阴 1 ofc 厄 角 , 碑 沟 扣如, n 。 , 5 ,( j 吟 19 肚) ; b bu比in d ax s in gh, “ ase a n 、p 。 劝 印 石 ons ofj ap an: c b 即 g e an d c 泊 n t i n u e , ” 月 比 求 口 月 翻产 戍 , ,voi . 42,n o . 2 ,( mar c b/ a p ri 1 2 佣2 ). 第一章导论 国际组织。最早利用功能主义理论进行东盟研究的是爱斯特里拉. 德. 绍里德姆 ( e s tr e l lad .s ol i d 切 m ) , 她在 走向 东南亚共同体中 考察了 东盟之间的功能性 合作是否产生“ 外溢” 效应,她的结论是否定的。 。 随 着东盟经济合作的发展, 自由主义学者们将注意力转向 研究经济发展,特别是东盟自 由 贸易区建设。海 伦. 尼莎杜雷( h el ene.s .n es a d ur a i ) 认为, 东盟自 由 贸易区建设逐渐改变了东盟 的组织风格, 使东盟的组 织机构具有越来越正式的 色彩, 。 东盟也体现出自 身独 特的开 放地区主义特征。 然而, 从实际的 情况来看, 无论东盟成员之间的经济 相互依赖水平,还是其具体的组织制度建设,相对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的欧 盟来说,都相差甚远。因 此,国外自 由主义学派的学者对东盟的关注相对较弱。 而这一领域内的国内 研究成果也并不多, 学者们只对东盟参与区域合作的动机 和原因进行分析, 一致认为随着经济相互依赖的加强,东盟只有通过与亚太其 他国 家及地区形成更加紧密的 合作, 才能 谋求经济稳定 和持续发展。 1 .2. 3 现实主义 在所有运用现实主义 研究东 南亚 安 全的 学者中, 米 歇尔 雷佛 ( m ic hael 址i fe r ) 的影响 最大。 他在 东盟与东 南亚安全 一书中运用均势 ( balance ofp 。 认 吧 r ) 理 论解释东盟的行为及其发展, 认为东盟的行为主要是为了防止在该地区形成一 个霸权国家。 。 他的学生拉尔夫 埃莫斯 ( r a l f e n ” 力 e r s ) 在 东盟和东盟地区论 坛中的合作安全与均势中进一步发展了雷佛的观点,提出了均势的两个维度: 一个是均势思想的传统维度,强调实力与实力的均衡;另一个是均势思想的规 范维度,强调制度对大国 霸权行为的 制约作用。 . 在国内学界,现实主义理论大多被用于解释东盟大国平衡外交。目 前,己 。 b 盯 o p a l. 双 ioki, 几 密 。 朋 加 用 。 月 g to 如 价 用 认 枷theast击白(new、 劝 rt : p al g 旧 v 已 , 2 00 1 ) p 6 . h el ene s 人 e 涨 日 u 面, c oo 体 旧 1 叨and 功 峨 1画皿1 、 ns fo n 旧 at i oninase a n : 】 拙 1 , ts云 0 川伽 a f i 人 p roject, ” in鸿 刀 d r e w工 hl 初 l and j d .k c 朋eth e 心 u t in ,曰 . , 刀 办 月 , 乃 成 “ 。 ” 决 州砂七 秘绍如占 d 川 加口才 击公 ( s l n 即冈re :i n 引 1切 t i o n ofd e fe n cean d s 七 a t e 乡 c s 加 d i es , 2 001) pp 197- 227 . .l 5 毯k b u s 到 扮 kj , “ ase a n 、 n e w伪alle n g es , ” 尸 口 必润 刀 动 ”, vol . 70, n o . 4 , ( win 谕1 99, . 1 卯5 ) : p aul b o w l 眺 , “ a s e a n ,a f i 人助 d the n cwr e g io n a 】1 灿, , ” 尸 配沙 通 加”, voi , 70, n 。 , 2 ,( 5 切 丽 m erl 997) . 。王子昌: “ 一体化条件和东盟的 发展” , 东南亚研究, , 2 002 年第3 期; 有类似观点的还有陆建人: “ 东 亚经济合作的进展及其对地区经济 增长的影响” , 当 代亚太 , 2 005 年第2 期; 张振江: “ 东盟在东亚合作 进程中的 地位与作用” , 东南亚研究 , 2 0 0 4 年第3 期. . mich 翻伙i fe r , a 欲 训 n a) 边 血韶 佣 州 珍 习 . 肠 侧 触 . t 月 比 匆( l o o d on: r o ut lcd g . , 1 98 9). . 阴f e mmere, coop 亡 ra t 加 e 及 门 r 印口 心ba如 。 ofp 口 呼 亡 尸 in月 石 刁 刀口 a rf ( l o n d o n 翻 d n e wyor k : routie d g e c , 2 003 ) , pp40 -6 1 一运 用 现 实 主 义 研 究 东 盟 的 国 外 学 者 主 要 有e n 加 周 门 (2 加 1) , 玩派 式 1 9 9 6, 1 9 99) ,l 加( 1 9 9 8 ) , n 州n e ( 1 998 ) , 5 ” 们 o n ( 1 995 , 1 998 ) 朋d s h i比( 1 997 ). 第一章导论 经取得不少成果,只是已 有的 研究成果没有形成系 统性, 而且缺乏深入的理论 分析。 在 试析东盟的 “ 平衡大国” 外交战略 , 。 东 盟 “ 大国平衡外交”浅 析 , 。 东盟的 “ 大国平衡” 外交, , 一 简析东盟的 大国 平衡战略 , 东盟 日 趋走向 成熟的 “ 大国平衡战略今 。 , 北京大学黄 平的 博士论文 东盟地缘政 治和地缘经济研究 、王士录和王国 平的 走向 21 世纪的东 盟与亚太东盟 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亚 太的影响 、 曹云华等著的 新中 国 一东 盟关系 论和韦民 的 民 族主义和地区 主义的互动 东盟研究新视角 这些论文、论著之中, 大多只是对东盟平 衡外交的形成原因、 表现以 及影响 进行简要 介绍、分析。因 此,本文将在现有的 基础上力求系统、 深入地分析东盟 大国 平衡外交,探究均 势在这一外交战略中的作用。 第三节理论路径的 选择 国际关系的 主要流派在国 际安全的问 题上各有建 树。现实主义认为在无政 府状态,主权国 家利用均势来保障自 身安全。从世界历 史上曾经出现过威斯特 伐利亚体系、 维也 纳体系、凡尔赛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中 都可以 看到均势安全的 影子.现实主义的 均势安全一直都是解释国际安全问 题的主流框架。但是,随 着经济联系的 增强和经济全球化的出 现,自由 制度主 义和新兴的建构主义也都 发展了各 自的安全理论。自由制度主义主张建立集体安全,“ 所有国家和地区以 法律束缚和条约承诺,向无论何时何地发生的侵略行为做出制止和反击的反 应” 。 建构主义则主张建立一种由 具有共有知识 ( 共同的理解与期望)的国家 组成的跨国区域,在自律、互信和集体认同的基础上构建安全共同体,以实现 对和平变迁的可依赖预期。 无论是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还是建构主义提出的安全理论都不能很好 地 解释东盟大国 平衡外交。现实主义的均势安全在实 施时 常借助于灵活的联盟, 必要时甚至不惜诉诸战争、领土补偿、干涉等手段。而东盟只是周旋于大国之 。李 奕肠: “ 试析东盟的 平衡大国 外交战略” , 东南亚研究 ,1 99名 年第5 期. .杨光海:“ 东盟 大国平衡外交,浅析” , 东南亚 ,1998年第4期。 .唐 天日: “ 东盟 大国平衡,外交” , 盼望 ,1 9 % 年第32期。 .辉明:“ 简析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一以东盟和中、美、日三国关系为视角” , 社会主义研究 ,2 0 0 4年 第 6 期. .陈 柳宁: “ 东盟日 趋走向成熟的 大国平衡战略 ” , 东南亚探索 ,1 998年第1 期。 .门 洪华: “ 集体安全辨 析, , 欧洲 ,2 001 年第5 期,第10页。 第一章导论 间,既不 与大国结 盟也不与大国直接对抗。 因此, 现实主义的均势理论并不完 全适用于 东盟。 与现实主义不同,自 由 制度主义和 建构主义的安 全理论本身就 存在着缺陷。门 洪华认为, 在集体安全体系中, 作为 集体物品的安 全由谁来提 供和保证?集团内 成员的“ 搭便车”问 题怎 样 解决? 在一个自 助的国 际体系里, 各国能否 在不 考虑自 己国 家利益的 情况下与 任何侵略开战?在这些问题的制约 下, 集体 安全在很 大程度上只能是一种理想 追求。 。 同 样,建构主义以 观念结构 代替物质结 构, 使得国际 政治理论从 具体的 物质层次走向 抽象的哲学层次, 脱 离了社会 现实。 因此, 需要 一种综 合的解释模式来理解东 盟大国平衡外交的出 现。本文选 用了芝加 哥大学的罗伯 特 佩普 ( rob ert p ape) 教 授在 软制衡: 世界 如何应对 美国发 动的伊拉克战争中 提出软制衡理 论 作为分 析框架. 所谓软 制衡,实际 上是指 “ 这样一 种现象,即针对美国的超强实力 和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行径, 世界各主要国家并没有直接挑战美国的军事优势地位,而是采取非军事手段拖 延、阻 挠和破坏美国的 政策。这些非军事手段 包括拒 绝出 让领土和领 空使用权, 从外交上进行纠缠,从经济上进行阻挠和破坏通过行动互相表明制衡决心等 等。 ” 。 软制衡是相对于传统均势的硬制衡来说的, 硬制衡主要通过增加军备、 联盟等手段实现均势,而软制衡则是利用非军事手段来达到拖延、阻挠甚至破 坏强势国家优势的政策,并不需要像硬制衡那样公开地对抗强势国家。可以说, 软 制衡理论中的制衡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军事意 义上的 硬制衡,它 还涵盖了 主要以 非军事形式进行的软制衡。软制衡理论巧妙 地解决了传统均势 理论与当 代新现实 在理论层面的契 合问题。 软制 衡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以下三个: 第一,将国 家实力和国家意图区分 对 待。软 制衡理论认为:一 个国家的力量优势不 会自 然引 起其 他国 家的联 合制衡。 如果这个国家没有威胁别国的 意图,其他国家在生 存没有受到威胁, 那么其他 国 家就不会结成联盟。第二, 运用政治制衡来平衡 潜在的 威胁。随 着经济全球 化趋势的加强和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依赖性的增强,各行为体更倾向于运用政 治手段而非军事手段来制衡潜在威胁。罗伯特, 基欧汉认为在相互依赖普遍存在 0门洪华:“ 集体安全辨析气 第 13页。 . 软 制衡论的 最早探索可以追溯到20世纪卯年代末沃特 ( s t 印 h enm认 钊 t )与吉欧菲 ( jo就jo 价) 的 研 究。但首先使用 “ 软制衡”这一概念并从理论逻辑上充分地阐释和发展了 “ 软制衡论”的还是罗伯特 . 佩 普 ( ro比rt 人p a 琳). 。r o b e n 九 p 即 猪 , “ 翻n b al an咖9 雌 娜n stth e unit 曰5 以e , ” 加 相 “ 口 朋 2 日 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对东南亚的经济发 展有着重大影响:而不断发展的中国、俄罗斯、印度也都有填补真空的可能性。 东盟不愿看到 任何一个大国 趁机填补真空, 而想以 此为契机,力争摆脱外部势 力的控制,自 主发挥地区作用,把本地区安全的主控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 因而,在东南亚地区,美国、日 本、中国、 俄罗斯和东盟五大力量并存的多极 格局日 趋明朗。其中美国、日 本、中国 和东 盟构成了最核心的部分。 这四大力 第二章东盟大国平衡外交的形成 量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的 情况下, 它们中的 任何 一方都不可能离开其他国家而发展,为了实现各自 的目 标,需要彼此不停地协 调与支持。但是,这四大力量之间的 利益也存在着对立与冲突。例如,美国 和 日 本都急于在东南亚市场抢占更大的 份额;美国欲继续主导东南亚事务而东 盟 则主张本地区事务由本地区国家做主;东盟和中国都想从美国、日 本获得更多 的贷款和先进技术。正是美国、日 本、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复杂关系,使东盟的 平衡外交成为一种可能。 从东盟自 身的条件来看,东盟能够推行大国平衡战略与其优越的地缘政治 和地缘经济条件是分不开的。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和印 度洋之间, 位于亚洲大陆 和大洋洲之间的 连接带上。东南亚地区 还有很多重要的国际海峡:新加坡港是 仅次于荷兰鹿特丹港的世界第二大港; 越南的金兰湾是世界一流的可作为海空 军基地的海湾;马六甲 海峡是连接印 度洋和太平洋海上交通要道,被誉为 “ 东 方的 直布罗陀” 。 从东南亚整体的 地理位置来看, 可以 说东南亚地区正处于斯皮 克曼所讲的 “ 心脏地带”( 欧亚大陆)的 “ 边缘地带” 。如果控制了这一 “ 边缘 地带” 就相当 于掌 握了“ 心脏地带” 的 主导权。 此外,东南亚地区大都是发展 中国 家, 人力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潜力十分巨 大。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和丰富的自然、人力资源使得该地区成为区域外大国竞争角逐的场所。换句话 说,东盟有大国 所不具有的某些优势, 这些优势吸引 着各大国在该地区长期存 在,也正是这些优势使得东盟能够吸引大国与自己合作。 2 0 世纪90年代以来, 东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独立自 主意识的遂渐增强也为 东盟大国平衡外交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995 年一 1 9 98 年东盟的平均增长率达 5. 6 %. “ 金融危机” 之后,东盟也很快出现复苏劲头, 2004年,东盟经济增长率 达62 % ,2 0 05年的经济增长率是5. 5 % , 勉0 06年的 增长速度为5. 4 % , 预计在 2007年, 东盟国 家的 经济增长仍将保持良 好的发 展势头。 。 经济高 速发展表明 东 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这不仅对发达国家和国际资本具有强大吸引力,而且 使东盟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而为东盟聚拢大国提供了条件。东盟 在经济合作加强的同时也积极增强政治合作。为了应对新的国际形势,东盟各 成员国对地区安全的共同需求增多,在大国政策上形成了更多的共识,意识到 。刘宏煊: 中国睦邻史 , 北京:世界知识出 版社, 2 001 年版, 第337- 3 38页. . 赵 燕 京 : “ 5 月6 日 外 汇 市 场 技术解 盘” , h 仰 :/fin an ce .户 淘 p l 咖 . 口 c b / 1 040/4275 1 48h 加1 .“ 东 盟经济增长走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卜 询刃 6 刀 助ce.吟 。 时 r . v j e w l z oo701 叼1 02032 227 0 2 .劝 切 目 第二章东盟大国平衡外交的形成 小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抗衡大国,维护自 身利益。于是各国消除成见,加强 合作, 在对外交往中以“ 一 个声音说话” , 综合实力得到增强, 在国际 事务上有 了更多的发言权。东盟自 身实力的增强和独立自 主意识的形成使得东盟认为, 凭借自 身的实力能够 “ 利用区域外大国力量错综复杂, 谁都无法主宰地区事务 的良 机,以 集体和独立与大国 共同 主导新秩序的创建” , 。 成为影响地区 事务的 重要力量。 2 . 1 .2 东盟大国平衡外交的提出 由于东南亚地区都是中小国 家,东盟各国一直无法自 己主宰本地区的 事务。 但是东盟又不希望任何一个大国在该地区称霸,希望依靠自己 来维护该地区的 独立、安全、稳定与繁荣。因此, “ 如何看待大国在该地区的存在以及如何处理 与大国关系”的问 题一直是东盟外交的核心。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东盟内 部的意见并不一致:在东盟成立之初,印度 尼西亚提出不结盟政策。在苏哈托看来,推行不结盟政策可以将大国排除在本 地区之外,由本地区内各国 来处理自己的事务。但是,这种观点是行不通的, 因为在东南亚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足够的实力,能够完全把大国的势力排除出 去。随后,马来西亚提出了“ 中立化”的观点,希望在外部强国的保证下实现 中立。但是,现实的问题是,谁愿意保证东南亚的中立? 从当时的国际 格局来 看,对峙下的美、苏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都希望扩大在东南亚的 影响, 它们不会损失自 身利益来保证东盟的中立。而其他国家在两极对抗的 格局下, 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来保证东盟的中立。因此,中立化的观点缺乏现实基础。 在不结盟和中立化政策相继被否定后,新加坡提出了大国平衡外交。新加 坡认为, “ 大国在东南亚地区拥有重要的利益,要想完全排除大国在本区 域的存 在既不现实,也是有害的。而且,东盟都是中小国家,最为现实的办法,是欢 迎大国在本区域的存在和影响。只是这种存在与影响应该是均衡的, 通过这种 均衡,本区域便可实现和平与稳定。因此,东盟在处理大国关系时,必须奉行 均衡战略,即在各大国之间寻求势力的平衡,防止某个大国在该区域的 存在过 分强大。 一旦失去均衡, 便有可能导致本区域的不稳定。 ” 。 正是在这一外交战 。陈乔之: 冷战后东盟国家对华政策研究 , 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01 年版,第1 4- 15页。 .曹 云华: “ 在 大国间周旋 评东盟的 大国 平衡战 略” , 登南学报( 哲学 杜会 科学 ) , 2 003 年 第3 期, 第 1 2页。 第二章东盟大国平衡外交的形成 略的指导下, 新加坡经过短短几十年就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经济、 社会成就。新 加坡外交的成功为东盟外交提供了新的 选择。 随着冷战后东 南亚地区局势的发展变化, 尤其是19 97年东 南亚金融风暴和 “ 9.1 1 ” 事件后, 新加坡的大国平衡战略逐渐被大多数东南亚国 家所接受, 成为 东盟对外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 新加坡前驻联合国大使许通美 认为,新加坡的 观点可能是最不受欢迎的, 但却是最接近现实的。因为东盟推行大国平衡外交, 不仅是出于对自 身实力的考虑, 而且也是对冷战后新的 地区形势的一种反映和 战略选择。 。 马来西亚也主张让中、 美、日 三大力量在东南亚地区 达到一种均势 状态,以保证本地区的安全。泰国是东盟各成员国中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国 家,但是也不愿意因 为太过于亲近中国而疏远了 传统盟国 美国。泰国法政 大学政治系教授猜 诗里说: “ 泰国的政策是要各强国保持平衡的关系,只有这 样, 才能使本地区的 经济相互依赖,同时 也增强我 们的 力量。 ” 。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东盟国家都认识到 “ 在后冷战时代单纯依靠东盟自 身 的力量是无法保障本地区安全和稳定的,而大国出 于利益的驱动和对权力的追 求,一定会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扩张和竞争,利用这些大国之间的相互竞争,可 以 达到某种平衡的态势, 从而保证本地区的安全、 稳定 和繁荣. ” 。 正因为如此, 大国平衡外交便成为东盟处理大国关系的重要策略。 第二节东盟大国平衡外交的特征 东盟大国平衡外交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均势战略既有相同之处,即都是国家 或国际联盟通过维持各方力量均衡来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的对外政策,又有不 同之处。东盟大国平衡外交具有自己的特征。 2. 2 . 1 相对均衡,互利共赢 东盟争取大国在东南亚的积极介入,与之保持友好关系,同时防止任何大 国势力过于强大,达到大国在东南亚势力的均衡,这就是东盟一直以来奉行的 大国平衡外交。东盟希望通过大国平衡外交在该地区实现多种力量的和谐并存, 。1 新 许 通 美: 探 究 世 界 新 秩 序 ( 门 洪 华 译) , 北京: 中 央 编 译出 版 社, 1 9 卯年 版 , 第2 62页 . 。【 泰 1 周 海 生: “ 泰国 外 交 家 、 学 者谈 泰国2 002 年 外交新 方向 ” , 时 代 论 坛 , 2 加 2 年 第2 期, 第11页. .,云华: 新中国 一东盟关系论,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2 005 年版,第76页。 第二章东盟大国平衡外交的形成 以 保证自 身利益。 也就是说,东盟既不想使某个国 家在本地区的力量过于强大, 也不想使某个国 家在本地区的力量过于弱小, 希望实现一种 “ 等距离”外交, 希望与大国之间形成一种互利共赢的平衡局面。这种平衡是一种相对的平衡而 不是绝对的平衡,是随着地区和国际形势变化不断调整的动态平衡,而不是静 态的平衡。 2 :2以强制强,充当主角 东盟推行的大国平衡外交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外交。这一外交战略的重要 意图在于:与各大国普遍交好,避免过分依赖或受制于任何一方。也就是说, 东盟希望通过等距离外交使大国之间保持平衡和牵制,从而使自己游离于大国 关系之外,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左右逢源,在强国的力量角逐之中担当主角。 因此,东盟对大国的态度己 从被动依赖转变为主动利用。东盟灵活的运用中国 的政治影响、日 本的经济实力和美国的军事力量这些 “ 制衡资源”对某些领域 内一国坐大的失衡趋向进行平衡,借此确保自 身对东南亚事务的主导作用。 2. 2 3 依托机制,平等对话 东盟大国平衡外交的实施主要是以会议、论坛机制为依托。这些机制有很 强的交叉性,几乎囊括了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四大洲所有有影响的国家。 这使得东盟不仅在区域内,还有可能在区域外对有关大国进行制衡。东盟希望 在地区合作机制的框架内 各有关大国共同参与, 建立一种非排他性的广泛合作, 而这种合作是无假想敌的非集团化的合作,即参与者不针对任何一方。合作的 主要方式是平等对话、友好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这种合作的目标不是 零和状态,而是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共同安全。 第三章 东盟大国 平衡外交的实 现途径 第三章东盟大国平衡外交的实现途径 从20世纪90年 代中期起, 东盟一直推行大国 平衡外交战略。 东 盟不排斥地 区外强国 积极参与东南亚事务,同时 也努力避免强国在该地区形成一强独霸的 绝对主导形势,保持各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力量均势,以维持东南亚地区的和平 与稳定。 可以形象地说:东盟坐在了“ 司机”的位置上,欢迎中国、美国、日 本等区域外大国来乘坐东南亚地区的多 边对话的“ 汽车” 。 第一节运用政治制衡平衡大国关系 中国、美国、日 本是东南亚地区 最有实力和影响的兰个大国。 这三大国家 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战略互动,对于东 南亚地区战略格局的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在中、美、日 三国之间, 大体 上存在着美日 、中美、中日、中美日 互动 这四种关系模式。因此,如何在这几组关系中周旋,发挥 “ 杠杆”作用,实现 中、美、日 三国之间的相互牵制,维持地区的均势,是东盟大国平衡外交的关 键。 3 . 1 . 1 平衡外交与美日 关系 美日关系是四组关系模式中最牢固的一组双边关系。这一方面得益于美国 基于全球战略利益对日 本长期的提携,以及日本为了自 身国家利益对美国 长期 的追随与效忠,另一方面得益于美国和日 本对中国崛起的共同担忧。 正是由 于美国和日 本有着共同的防范、遏制中国的重要战略利益,而且在 这一点上日本明显地仍然依赖美国, 所以中美日 三边安全关系在今后较长时期 内会保持明 显地不平衡, 将更多地出 现日 本、美国 联合对付中国的 态势。 美日 之间同盟关系的强化是三国关系顺利发展的障碍。 面对美日对中国的联合遏制,东盟国家不能完全跟随美日的政策,重走冷 。p aul me v 助 5, “ c oo伴 叫jv e 歇 翩ri ty幼d ltsdi别 x 旧 t 翻 ts in a 幼 a p . 幼 万 c : 劝 ase a nc o 朋e 以 i on, ” 月 5 幽 左 曰 臼 侧 ,voi . 1 9 ,】 , 刀 e z ,( s u m m e 忿 2 001 ) , p 夕 9 - .禹 锡熙: “ 冷战后中美日 三边关系的变化与亚太地区安全” , 国际 政治研究 , 2 0 00年第3 期, 第1 04页。 第三章东盟大国平衡外交的实现途径 战时期对立的 老路。因为这样不符合东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大方向, 也不利 于自 身利益的实现。 但是东盟也不能完全不参与, 如果那样的 话, 它们在争取 日 元贷款、 扩大对美国出口 、 获得技术转让等方面将受到美日 两国的 制约。 因此,东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美日安全同盟的继续存在。东盟希望借助美 日安全同盟一方面来威慑中国,另一方面对日本的军事力量形成牵制。 近年来, “ 中国迅速崛起为区域性大国 激起了 外界恐惧与敬畏相交织的复杂心情。尽管 北京努力以 和平的意愿相抚慰, 但它的飞速发展仍然使多 数东南亚邻国 焦虑不 安。 ” 正如李光耀所说, “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不管东盟各国 如何联合力 量,都无法顶住中国的军事对抗。除非有美国这样的外部力量介入,否则该地 区是 无法实 现平衡的。 ” 。 而日 本积 极向 政治、 军事大国 迈进, 也增加了 东盟各 国的不安全感。东盟国家认为在美日同盟的制约下,日 本不可能发展成为与美 国相抗衡的军事大国。 “ 只要日 本与美国的安全同盟完好无损,日本就不大可能 走上军国 主义的道路。 ” 。 东盟虽然承认美日 军事同盟在东南亚的存在,但是并没有完全参与美日同 盟。东盟通过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来平衡中美日 三边安全关系中出现的不平 衡。 20世纪90 年代以来, “ 东盟国家把发展对华关系置于战略高度, 双方各方 面的 合 作开 始进入全面发展阶 段。 ” 叭9 91年, 中国 成为 东盟的 磋 商伙伴国 ; 1 9 95 年,东盟同中国建立了高级官员政治磋商制度;1 996年,中国被升格为东盟的 全面对话伙伴国;1 9 97年, 东盟与中国开创了“ 东盟+ 中国 非正式首脑会议” 模 式。 进入21世纪, 双方关系又有了新的进展: 2 0 01年的中国 一东盟政府首脑非 正式会议做出了建立中国 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决定; 2002 年的中国 一东 盟政府 首脑非正式会议签署了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与 南中国海各 方行为宣言 ;在 2 0 03 年的中国 一东盟政府首脑非正式会议上,中国正 式加入 了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 双方还签署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领导 人联合 宣言 ,宣布建立 “ 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从此,中国与东盟进入 密切的伙伴关系时期。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对地区 合作的广泛参与,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迅速提升,这给力求主导东亚的日本带 。 菲1 勒那托 克 鲁兹 德 卡斯特罗: “ 从东南亚视角 看中国的和平崛起: 对 一个新兴合作型 强 国 前景的 探讨” , 南 洋问 题 研究 , 转引自 中 国 外交, ( 人大复印 资料) , 2 005 年第10期,第38页. 。 “ 新加坡资政谈亚洲前途问题口 , 商业周刊, , 1 995 年4 月29 日, 转引自 张锡镇: “ 东盟的大国均势战略气 国际政治研究 ,1 9 99年第2 期,第1 21页。 .r 卫 l f e 咖 娜,co叼 尧 产 口 t 加 反翻对 印四 耐加勿 脚 刁 沪认月 翻 到 w翻d a r f , p. 1 1 2 . .杨光海: “ 东 盟 大国平衡外交,浅析” ,第40页。 第三章东盟大国 平衡外交的实现途径 来了压力,于是日 本不顾美国的反对加入了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美日同盟 之间出 现瑕疵。 。 由 此可见,东盟加入三边安全关系中 较弱的中国 一方在一定程 度上缓和了三边关系向美日 一方倒的趋势。 3 . 1 .2 平衡外交与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中、美、日 三国关系中最影响全局的一组双边关系.当中美关 系取得重大进展时,中日 关系就相应发展,美日 关系也比较健康和谐,而当中 美关系停滞或出现波折时,中日 关系也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中、美、日 三 国之间的关系稳定与否,方向发展如何,关键在于中 美关系。 但是中美关系又是最不稳定的一组双边关系。结构现实主义认为,在国际 无政府状态下,国际政治是为利益而斗争的领域。任何一个体系结构的主导国 都不会对其他单元力量的逼近无动于衷。面对挑战国的出现,主导国都会极力 维护其在国际体系中的优势地位,采用各种手段遏制挑战国的崛起。冷战后, 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了维持美国的霸权利益,必须防止另一个超级大国 的兴起,阻止任何一种威胁美国霸权地位的反美联盟的出现。因此,面对在地 区和全球作用日 益增强的中国,美国自 然将其视为竞争对手。中美关系一直在 波折中发展。 中美之间尽管存在着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但是中美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 免的。因此,东盟战略调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力求在中美之间建立一种新 的可靠的平衡关系。即利用中国的影响力来抗衡美国,利用美国来制衡中国。 在许多国际场合,东盟国家借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来抗衡来自 美国的压力。 1 993年维也纳世界人权大会以来,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 常常与中国站在一起,共同抵制美国的人权攻势。 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东 盟常常联合中国来制约美国对机制的主导,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在1 9 93年 的西雅图会议上,双方共同抵制了美国欲把该组织演变为由它控制的 “ 新太平 洋共同体”的图谋。在1 9 94年的茂物会议上,双方反对发达国家不顾发展中国 家的利益而提出的过早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主张, 共同努力使会议接受了 东道国印 度尼西亚提出的实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双轨时间表。 在1 995 年的大 阪会议上,针对发达国家片面强调贸易和投资自由 化的观点,东盟与中国共同 。白如纯: “ 日 本对东盟政策与中日关系” , 日 本学刊 ,2 幻 咤 场年第6 期,第卯页. 第三章东盟大国平衡外交的实现途径 努力促使会议 提出了开展技术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美、日 等国 欲将亚太 经济合作组织的 议题扩大到政治 和安全领域的新主张,中国 和东盟也进行了 共 同抵制。 东盟尽管积极与中国建立政治上的伙伴关系和经济上的合作关系, 但 仍然 对中国潜在的“ 军事威胁”抱有高度警惕。有学者指出, “ 中国逐渐增长的 经济 实力、政治影响和军事能力,中国的接近与面积,中国就很自 然成为那些处于 中国阴 影下的 势单力薄的东盟小国的威胁或者至少是潜在的 威胁。 ” 。 在对中国 心存疑虑的影响下,东盟借助美国的力量来牵制中国。1 992年新加坡率先与美 国签署了允许美国海军扩大使用新加坡军事设施的协议。同年参加东盟首脑会 议的各国领导人在安全问题上取得共识:东南亚国家允许美国使用其军事设施, 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