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 :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本文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含为获得凼苤直太堂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部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毒者签名:礁? 日 期:纠厶够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e p , 内蒙古大学有权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为保护学院和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内蒙古大学作者今后使 用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成果,须征得内蒙古大学就读期间导师的同意;若用于 发表论文,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二趁 指导教师签 日期: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作为其美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他批判性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容,并吸收包括康德、席勒等在内的西 方先进美学思想,加以发展创新的产物。蔡元培从美育的本质、美育 的功能、实施方法等方面入手,比较全面系统地建立起独树一帜的美 育思想体系,针对当时民众及思想界的思想危机和信仰危机,以及针 对在革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蔡元培以美育为 武器,进行了有力反击,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观点。本文拟 在分析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在当代的意义。笔 者认为,第一,他的美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界普遍开展的素质教育仍有 积极的指导意义;第二,他的美育思想对当代人情感陶养与调适有积 极意义。 关键词:蔡元培;美育思想;“美育代宗教”;现实意义 c a i y u a n p e i s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 a n di t s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b s t r a c t c a i y u a n p e i si d e ao ft h e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a sh i si n t e g r a lp a r to f a e s t h e t i c s ,c r i t i c a lo fh i ss u c c e s s o rar e a s o n a b l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c u l t m ee l e m e n t s ,a b s o r p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k a n t ,s c h i l l e r , e t c ,w e s t e m a e s t h e t i c s ,a n dt od e v e l o pi n n o v a t i v ep r o d u c t s c a if r o mt h ea e s t h e t i c n a t u r eo fa e s t h e t i cf u n c t i o n a l i t y ,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m e t h o d sa n do t h e r a s p e c t s ,am o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y s t e mt oe s t a b l i s hc h i n a sa e s t h e t i c i d e o l o g y , f o rt h eg e n e r a lp o p u l a t i o n ,a n d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t h i n k i n go ft h e c r i s i sa n dac r i s i so ff a i t h ,a n df o rt h er e v o l u t i o nm a to c c u rd u r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d i s c o r d a n ts o c i a lp h e n o m e n o n ,c a it o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a s aw e a p o n ,f o ras t r o n gc o u n t e r a t t a c k ,s u g g e s t st h a t 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 o nb e h a l fo ft h er e l i g i o u s p o i n to fv i e wk n o w n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st h e 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t i o ni nt h ei d e o l o g yo f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i t sm i n i n g f i r s t ,h i sa e s t h e t i ct h e o r yt ot h ec u r r e n te d u c a t i o ns e c t o ri n g e n e r a lt oc a r r yo u t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q u a l i t ye d u c a t i o n s e c o n d l y , h i s a e s t h e t i ci d e a st o c o n t e m p o r a r yh u m a ne m o t i o na n da d a p t a t i o n o f e d i f i c a t i o ni nt h ep o s i t i v es e n s e k e y w o r d sc a iy u a n p e i ;a e s t h e t i ci d e a :a e s t h e t i ca l t e r n a t i v et o r e l i g i o n ;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i g n i f i c a n c e 目录 弓l 言1 一、蔡元培美育思想概述4 1 i 蔡元培美学思想的来源4 1 1 1 西方哲学思想对蔡元培的影响4 1 1 2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蔡元培的影响。6 1 2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主要内容9 1 2 1 美育的本质特征9 1 2 2 美育的功能9 1 2 3 美育实施的方法1 l 二、对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说观点的分析1 4 2 1 提出背景:1 4 2 2 蔡元培“美育代宗教”的主要观点1 5 2 3 “美育代宗教”观点的深层含义1 7 三、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当代启示2 2 0 1 美育与素质教育= - o ot0 2 2 3 2 美育与现实人生2 4 结语。2 8 参考文献一2 9 至i 【谢3l 引言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包括广义、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美育泛指自觉和非自觉 的一切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或家庭, 有意识的利用审美的特点,对人进行塑造的种种教育活动:而狭义的美育专指与智育、德育、 体育并列的一种独特教育方式。 不论中国还是西方,有关美育的思想或实践活动都可以说 是古以有之,源远流长,但是美育作为一个独立概念的出现却是近代才有的事。最早提出美 育概念的是十八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席勒从人道主义出发,为了克服人性分裂,重新认识 了审美的重要性。他认为,“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改变只有通过审美 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虽然这种状态本身并不完全决定我们的见解或信念,不会由此而 否定智力和道德的价值。然而这种状态仍然是我们活的见解和信念的必要条件。总之,要使 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 因此,他在美育 书简第二十封信里提n - “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 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席勒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四种教育各自的性质和目的,做了十 分贴切的说明,把美育规定为促进鉴赏力即审美能力的教育。由此,席勒在美学史上第一次 提出了“美育”理论,希望通过审美教养获得人的精神解放,到达“审美的王国 。 中国古代有关美育的思想在很早的历史文献中就已经初露端倪了。上古时期的音乐著作 乐记中曾提到:“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 人道之正也。” 表明了统治者自觉利用音乐以实行教化民众的做法,而以“乐教”为核心内 容的美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孔子更是在“六艺”说( 礼、乐、 射、御、书、数) 中将“乐 这一审美教育科目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希望他的弟子首先 通过“乐”的陶冶而懂礼,成为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继而再完备发展其他的技能,最终成 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即通“六艺”的人) 。“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 伯) 。他是极为重视艺术教育( 美育) 陶冶性情、熔铸意志、培养品格的积极作用的。 1 8 4 0 年鸦片战争以后,大清王朝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欧洲人的坚船利炮不仅 国朱市元主编: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3 4 9 页。 圆 德】席勒著:美育书简【m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 9 8 4 年版,第1 3 6 页。 转引自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m 】,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第6 7 页。 回宋生贵著:诗性之魅:艺术美学新论【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1 8 2 页。 敲开古老中国一直紧闭的国门,也逐渐打破了国人天朝上国的美梦,本就江河日下的清政府 显得更加软弱无能,只能以割地赔款、镇压民众来保住岌岌可危的皇位,广大人民日益陷入 水生火热之中,中国人首次体会到了我们称之为“夷”的西洋人在科技武器思想等方面的进 步性;此后又相继出现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对中国现代社会产生重 大影响的事件,整个社会由此陷入动荡不安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了急剧的变化,一些 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本民族落后的原因,自觉承担起了启蒙救国的重任。中国近代的美 学思想、美育思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有选择地接受西方思想文化以及融合中国古代的美 学思想中产生的。并且,启蒙救国、塑造“新民”的时代要求与国人历来重视思想文化的实 用性的传统意识,促成了中国近代美学一个突出特点,即是“美育理论的丰富和深刻,或者 说,中国近代美学的创建在相当意义上是以美育问题为主导的。 那么“美育 一词是谁最 早在中国提出的呢? 蔡元培先生曾在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中提到:“美育的名词,是民 国元年我从德文a s t h e t i s c h ee r z i e h u n g 译出,为从前所未有。 然而,经后人考证,大多数学 者还是认为是学术巨擘王国维先生在近代中国首倡美育。王国维认为“智育,知识能力,追 求真,穷尽物我之关系;德育,追求善,融洽人人之关系;美育,培养感情之发达,已达完 美之域。” 美育就是用美来陶冶人的情感。它一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目的,另一方面又 能促进德育与智育的发展,成为德育和智育的有效手段,共同作用塑造“完全之人物 。然而, 囿于王国维旧知识分子的立场和对封建礼制的幻想,他的美育思想塑造“完全之人物 只能 是“带有现代意识的士大夫,而不是沾有士大夫气的现代知识分子”。固蔡元培先生虽不是“美 育”的首倡者,然而他以救国启蒙为目的,倡导美育救国,一生为中国的美育理论和实践而 奔走;他确立了美育在中国美学史、教育史上的法定地位,创建了相对全面的中国现代美育 理论体系,“实为中国近代倡导美育的中坚人物 ,是中国现代美育史上,“在时间的长久、范 围的广泛和提倡的力度上,蔡( 元培) 堪称中国近代美育之父 。 关于蔡元培的美学思想以及教育思想近年来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学者们从教育学、 心理学、美学、美育等不同角度对其思想进行研究和阐述。多数研究者对蔡元培美学思想的 时代背景、理论来源、本质特征等问题均有较详细的论述。 笔者在阅读了大量有关蔡元培的著述、文集,以及有关美育理论的书籍、借鉴前人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本着全面了解、发掘特征和联系当下的思路,重点研究了以下问题。 国杜卫著:审美功利主义中国现代美育理论研究 m 】,人民出版社,2 0 0 4 版,第l 页。 。蔡元培著:蔡几培美学文选 m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版,1 8 6 页。 姚金铭主编:工国维文集【m 】,中国文史i 叶j 版社,1 9 9 7 年版。卷三,第5 7 页。 园陈伟:中国现代美学史纲【m 】,上海人民版社,1 9 9 9 年版,第5 页。 囝张晓唯;蔡元培传 m 】,百花文艺出版社,2 0 0 9 年版,第1 3 8 页。 2 第一,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概述。包括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来源以及他对美育的本质特征、 功能、实施方法等内容的认识。 第二,对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说 观点的分析。在对这个著名观点的提出背景、主要内 容以及叙述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后,试图发掘其观点的深层含义,即“美育代宗教说”是中国 美学家逐步摆脱西方美学的影响,使西方美学为我所用,通过美育启蒙大众,从而使中国走 上自由、民主、科学的道路的产物。 第三,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当代启示。重点阐述了美育应如何与德育、智育等相互渗透、 补充,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以及美育对于当代人的情感调适、重新找回现实人生的美好, 使人们能“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重要性。 3 一、蔡元培美育思想概述 1 1 蔡元培美学思想的来源 1 1 1 西方哲学思想对蔡元培的影响 蔡元培在1 9 0 8 年秋至1 9 1 1 年间曾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他在留学期间,十分重视学 习美学和研究美育思想,尤受康德的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认为康德的学说为“嗣后哲学家 未有反对之者也。”康德是德国古典美学时期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他的三大批判著作( 纯 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确立了其在西方哲学史、美学史上的重要地 位,被后人尊称为“现代美学之父 。 在康德之前的欧洲哲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两大学派。理性派强调 人的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康德称之为独断论;经验派则强调人的知识都是来源于感觉经验, 康德称其为怀疑论、不可知论。康德自己是一个不可知论者。他认为世界是由物自体与现象 世界两部分构成的。“物自身”是指他自己臆想的一种存在于人们感觉和认识之外的客观 实体。康德把它作为现象基础,认为人的感性认识是由于外物的影响作用才产生的。人 们只能认识外物作用于感官时所产生的现象( 表象) 。人们承认了现象的存在,也就必 然承认作为现象基础的物自体存在。在这个意义上,物自体是感觉的基础。但是,人不 可能超越感官去认识物自体,物自体对人来说,永远不可知。所以,物自体又是人们认 识的最后界限。因此人们只能解决现象界的问题,而对物自体则无能为力。 关于审美,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康德主要从质、量、关系、情状四个方面分析了 审美活动及美感产生的特点,康德称之为“四个契机”。 从质的方面来看,康德认为审美不是联系到客体而求知,而是凭借想象力与悟性联系于主 体的快和不快的情感。从量的方面来看,康德认为,由于审美判断内部没有任何的利害关系, 找不到任何私人性条件为根据,它就必然要求对每一个人都能适用,而不管客体是否存在普遍 性。从关系来看,康德认为,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从情状 来看,康德认为,审美判断既不同于认知过程中的或然性,也不同与快适过程中的实然性,而是 具有必然性的,即令主体感到美感似乎是不可抗拒的。 总之,在康德看来,审美活动是一种与功利无关,不以概念为前提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蔡元培全集( 第2 卷) 【m 】,第1 3 4 页。 4 活动。 然而,蔡元培对待学问的态度是既虚心学习又不受束缚,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他对康德 的美学哲学思想的态度也是同样。一方面,他赞同康德将实体世界和现象世界分开的思想, 但同时又认为实体世界和现象世界并不能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而互相独立起来:“因以现 象世界之文明为罪恶之源,而一切排斥之者吾以为不然。现象实体,仅一世界之两方面,非 截然为互相冲突之两世界。吾人之感觉,既托于现象世界,则所谓实体者即在现象之中,而 非必灭乙而后生甲。 这与康德的物自体不可知的观点不同。又如在美学观念上,蔡元培与 康德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康德认为,“鉴赏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 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 蔡元培也认为“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 不能有利害之关系,因此,“世界观、美育主义二者,为超逸政治之教育”。 但蔡元培进而 认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 “人既 脱离一切现象世界相对之感情,而为浑然之美感,则即所谓与造物为友,而已接触于实体世 界之观念矣。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 这又异于康德的美感无利害之说。 此外,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受席勒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席勒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有 很大的进步性,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出现了一些难以克服 的矛盾:“国家与教会、法律与习俗都分裂开来,享受与劳动脱节、手段与目的脱节、努力与 报酬脱节。永远束缚在整体中一个孤零零的断层上,人也就把自己变成一个断层了。耳朵里 所听到的永远是由他推动的机器轮盘的那种单调乏味的嘈杂声,人就无法发展他生存的和谐, 他不是把人性印刻到他的自然( 本性) 中去,而是把自己仅仅变成他的职业和科学知识的一 种标志。 近代社会生产的严密分工和国家机器造成的等级差别,使人性的内在和谐与完整 遭到破坏,人的各种力量被分裂,人失去了自由和尊严。面对这种状况,席勒提出,要恢复 人性的和谐,实现人的自由,克服社会的危机,挽救人类的命运,出路只有一条,这就是审 美教育。他说:“这个题目,不仅关系到时代的鉴赏力,而且更关系到这个时代的需求。我们 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 国有关康德的论述整理自西方文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7 年版。 圆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蔡元培全集( 第2 卷) m 】,第1 3 3 页。 康德:判断力批判【m 】,商务印书馆1 9 6 4 年版,第4 7 页。 固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 】,北京大学 l ;版社,1 9 8 3 年版,第6 5 页。 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蔡元培全集( 第2 卷) 【m 】,第1 3 5 页。 蔡元培:对千新教育之意见,蔡元培伞集( 第2 卷) 【m 】,第1 3 4 页。 o 蔡元培:对十新教育之意见,蔡元培令集( 第2 卷) 【m 】,第1 3 4 页。 席勒:美育书简【m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 9 8 4 年版,第7 页。 到自由。 为什么审美教育能够改造人性,实现人性的和谐与完整,达到政治的自由昵? 这与席勒 对人性的分析和对美的认识有密切的关系。席勒认为,人生来就有两种对立的要求和冲动: 一种是“感性的冲动 。人在感性冲动状态中完全受制于自然的摆布,成为自然的奴隶,像动 物一样生活,只贪图物质的享受,追求生理欲望的满足,是一种自然状态的人。另一种是“理 性的冲动 。人在理性冲动状态中,受到必然的支配和理性的压抑,缺乏情感,缺乏个性,是 理性化的人。如果人处于人性的分裂状态,任其某一方面片面发展,或者愚昧粗野,走上无 政府主义,或者独断专行,走上专制主义。人处在上述任何一种冲动的强迫下,都不能得到 自由。要使二者统一起来,解除来自两方面的强迫性,必须借助于第三种冲动,即“游戏的 冲动 。所谓“游戏 ,实际上就是审美的活动。为什么审美活动可以使两种冲动统一起来呢? 这是因为,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人在审美活动中,没有受到任何压力和强制, 既摆脱了自然的力量,也摆脱了理性的束缚,思想和情感完全交织在一起,从而获得了精神 的解放和自由,实现了感性与理性的完美融合。这时的人就达到了人格的完整,个性的和谐。 在席勒看来,人要实现“人格的完整 ,必须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自然( 感性) 状态 阶段。这个阶段的人,是自然的奴隶,被动地接受感性世界的支配,受着生理欲望和物质欲 求的束缚,仍是野蛮的人、自然的人。二是审美状态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已经摆脱了自然 的压力与物欲的驱使,并能自由地观赏事物的形象,在审美观照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这时的 人是自由的人审美的人。三是理性状态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处于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 控制了自然的力量,达到完全的自由,这时的人是理性的人、道德的人。席勒认为,“从感觉 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 。“要 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 。圆在这里,席勒把 审美状态看作是从自然状态向理性状态转变的中介和桥梁,把审美教育看作是培养理性的人 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 蔡元培十分赞同席勒的观点,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席勒的美育观,对席勒为美育发展的贡献 是极为推崇的。他说,“经席勒详论美育之作用,而美育之标识,始彰明较著矣自是以后, 欧洲之美育,为有意识之发展,可以资吾人之借鉴者甚多。 1 1 2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蔡元培的影响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直接受到了近代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是深 唏勒:美育书简【m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 9 8 4 年版,第3 9 页。 席勒:美育书简【m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 9 8 4 年版,第1 1 6 页。 蔡元培:蔡兀培教育文选【m 】,高半叔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1 9 6 页。 6 刻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蔡元培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五岁就进入私塾读书,先 后博览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2 2 岁中举人,2 5 岁 被取为迸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可以说,蔡元培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精湛的了解并深受其 感染,在深层次认知上他始终认同传统文化的观念,他深深认识到一个民族的振兴和发展是 离不开本国传统文化土壤的;难得可贵的是他身处其间而不为之所囿,能以现代人的眼光来 看待传统文化,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对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论述中。他曾说:“中国古代之教 育,礼、乐并重,亦有兼用科学与美术之意义。” 并指出:“中国的乐记、考工记、梓 人篇等,已经有极精的理论。后来如文心雕龙,各种诗话,各种评论书画古董的书,都 是与美学有关。 他在教育大辞书的“美育”条目中作如下解释:“吾国古代教育,用礼、 乐、射、御、书、数之六艺。乐为纯粹美育;书以记述,亦尚美观;射御在技术之熟练,而 亦尚态度之娴雅;礼之本意在守规则,而其作用又在远鄙俗;盖自数以外,无不含有美育成 份者。其后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谈、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 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殆无不于非正式教育中行其 美育之作用。 “以中国古代之教育证之,礼为德育,而乐为美育 , 这是因为“我国 古时的礼乐二艺,有严肃优美的好处 。 由此可见,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之根,是深深的扎在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尤其受先秦儒家“诗教 、“乐教”、“礼乐相济 的观点影响比较大。 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形成了一个等级观念极为森严的宗法社会。作为这一社会的支柱而维 系其统一的就是宗法礼教。讲礼的目的是为了别尊卑,分贵贱,使“尊者,事尊;卑者,事 卑 。然而,“行礼必须同时举乐。古代无论举行什么祀典或礼,没有不伴随音乐的。 统治 者利用“乐”歌颂功德、敬事鬼神、文饰礼仪,他们把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乐 , 作为教化民众、定国安邦的重要工具加以发扬光大,因为“乐”对于维护宗法社会和社会的 等级秩序有着特殊的意义。由此可知,礼与乐往往是相随而行,缺一不可的,二者都以陶冶 人性、协调人伦为其根本目的。“诗教 是儒家学派教育民众的传统手段。儒家认为,诗教是 人格教育的基础,而乐教则是人格臻于最高境界的手段。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不学诗,无以言 。即不好好学习诗经,就不能很好的与人沟通,交流思想感情。 由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类似于美育的中国古代正统文化的乐教与礼教就其本质而言, 张晓唯:蔡元培传【m 】,百花文艺出版社,2 0 0 9 年版。 窜蔡兀培:华法教育会之意趣,见蔡元培全集( 第2 卷) 【m 】,第4 1 6 页。 蔡元培:美学及进化,见蔡元培伞集( 第4 卷) 【m 】,第2 0 页。 蔡元培:美育,蔡元培全集( 第4 卷) 【m 】,第2 0 页。 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蔡元培全集( 第2 卷) m 】,第1 3 5 页。 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蔡元培全集( 第3 卷) m 】,第4 7 6 页。 o 朱立元主编: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3 8 1 页。 7 是被定位在道德情感的教育,属于人伦教化的范畴。蔡元培熟诸这种传统,认为“吾国古代, 礼、乐并重,当知乐与道德大有关系。盖乐者,所谓美德教育也。”可以说,这种乐教传统 也是蔡元培为美育具有合法性地位而提供的重要依据。 简而言之,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从其理论来源上看,是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美育文化的基 础上,又汲取了西方古典美学,特别是康德、席勒的美学、美育思想的结果。 回蔡元培;蔡元培全集( 第三卷) 【m 】,中华书局,1 9 8 8 年,第5 9 页。 8 1 2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 2 1 美育的本质特征 关于美育的本质,蔡元培曾多次提到过。比如他曾在教育大辞书的“美育 条目中 讲:“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也。”又在美育与人生中说道: “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 转薄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前者反映了 美育语义学上的意义和历史,强调了美育的学科属性:在理论上属于美学,在实践上属于教 育。然而以现代美学的观点来看,要陶养感情必须有审美主体和美的对象两个必要的条件。 后者蔡元培强调了以美的对象为施教的媒介和陶养性情的工具,抓住了美育的本质特征,即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具体而言,美育的基本特点是:“着重解决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将理 智教育、意志行为教育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具有情感感染性,是知情意教育和真善美教育 的统一;将理论教育与美的形象教育结合,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中重于 潜移默化,不带强制性和实用功利性 1 2 2 美育的功能: 第一,美育能塑造人的健全心理。 蔡元培沿用康德的观点,并汲取近代心理学的成果,把主体心理分为知、情、意三部分, 并指出:“意志的表现是行为,属于伦理学,知识属于各科学,感情是属于美术的。我们是做 人,自然行为是主体,但要行为,断不能撇掉知识与感情”。他认为,“人的一生不外乎意志 的活动,而意志是盲目的,其所恃为较近之观照者,是知识:而以供远照、旁照之用者,是感 情 。 就是说,要使主体活动“趋利而避害,把一己的利害与众人的利害融为一体,要靠知 识的作用:更深入一层,要使主体活动“不愿独生以坐视众人的死,不愿专利以坐视众人的祸”, 就要靠感情的超越作用。在这里,蔡元培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人在心理上应当是全面的,就是 不仅在智力上要有教养,在道德上要有修养,而且还要有丰富的情感。而美育正以它颐养性 情的功能,把具有狭隘功利主义性质的欲求和认知的感性要素,有目的地引导人进入美的对 象中去感受、体验,使个人狭隘的欲求功利得以转化和提升,转变为自由超越的情感。也就 国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 】,北京大学 l ;版社,1 9 8 3 年版,1 7 4 页。 圆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f m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2 2 0 页。 见“美育”词条,朱立元主编:美学小辞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1 0 4 页。 回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1 3 5 页。 蔡元培:蔡冗培全集( 第4 卷) 【m 】,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3 2 页。 9 是说,在人类生活中,知、情、意产生的作用不是孤立的,它们作为人对世界的掌握方式, 它们所对应的真善美的性质应该全面体现在个体上,而且由于美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暗中 蕴含着科学的规律,因此,通过美育自由的观照能够感悟到事物的真谛,在自由形态下所达 到的情感目标也就与善统一在一起。只有知情意统一在个体上,才能塑造人健全的主体心灵, 养育完美的主体人格。 第二,美育能颐养无利害的超越精神。 蔡元培认为人既有追求现实幸福的欲望,又有追求精神自由的终极关怀。如果人囿于现 实世界,必然会产生“人我之差别 和“幸福之营求”两种意识,沉溺于这两种意识中,就 会急功近利,陷入利害的泥淖,而无视社会的存在。因此没有出世间的意志,没有终极关怀 的超越精神,要想获取现实幸福是不可能的。而美育能借助美的超脱性和普遍性,使人在“一 瞬间超轶现象世界种种差别之关系,而完全成为本体世界之大成 ,通过破人我之界,超利害 之别而入平静的精神境界的途径来完善人格。美育的目的正在于揭示人的这种觉醒,颐养入 追求普遍实现超越的无利害精神。他说“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见,又有超越性以透出 利害的关系,所以才会当着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 甚至有杀生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 ,使人的人格力量达到极致,人的道德 得到完善,人的精神进入崇高境界。应该说,蔡元培对于美育对道德的影响的分析还是较为 准确的。他认识到了道德情感与审美情感的连接和沟通,以审美情感为中介,把道德情感引 向与个体感性欲求的融合,从而培养一种自由意志,完成超越生死,不计利害的道德实现。 第三,美育能提起人的创造精神,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蔡元培看来,西方国家发展进步的原因主要在于科学与美育,并且认为“文化进步的 国家,既要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把美育看作是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 种思想动力。蔡元培认为要发展科学必须有一种创造精神,而“美术所以为高尚的消遣,就 是能够提起创造精神 。“对于那些专治科学的人,由于他们太偏于概念,太偏于分析,太偏 于机械的作用,抱着这种机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但对于自己毫无生趣,对于社会毫无爱 情,就是对于所治的科学,也不过依样画葫芦,决没有创造的精神。 研究科学的人必须“扩 展创造的冲动 ,要把美的精神注入到科学研究中,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科学,使审美的情感 性和直观性转化为行为主体的能动力量,在自由而超脱的审美中激发起一种积极的研究态度。 就是要求“治科学以外,兼治美术。有了美术的兴趣,不但觉的人生很有意义,很有价值, 回蔡元培:蔡元培全集( 第6 卷) 【m 】,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1 5 8 页。 圆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1 3 7 页。 1 0 就是治科学的时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 ,从而焕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科学 因艺术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虽然蔡元培还不能科学的认识到美育在人的智力开发方面,能 够培养人们自由直观和自由创造能力的重要性,但在他关于美育与科学的关系上也透露出了 他在这方面的思考,也具有一定的正确性。此外,蔡元培还谈到美育对体育的影响,他认为 游戏、舞蹈、体操等形式的体育活动,虽然都是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体健康为目的,但 “一方面也是为了身体的美的形式的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愉悦性情,振奋精神,保持一种乐 观向上的态度,从而对生活、对社会充满热爱之情,这也是一种美的境界。此外,蔡元培还 把美育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联系在一起,提倡艺术化的生活、艺术化的劳动等。这些观点 至今还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1 2 3 美育实施的方法 关于美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蔡元培进行过不少的研究和探索,为此,他还专门撰写了 一篇美育的实施的方法的重要论文,对美育的实施作了详细的规划。他根据教育范围的 划分,把美育的实施范围也分为三个方面: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蔡元培指出,“美 育的基础,立在学校;而美育的推行,归宿于都市的的美化。” 这意味着,美育的实施尽管从 个体的受教育入手,而最终的目标在于立足社会,改造环境,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精神文明 水平。因此,家庭、学校、社会是实施美育不可或缺的三个领域。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发站。家庭美育的时期是从小孩在母亲肚子里成胎 到进入学校读书为止。蔡元培认为,要做到彻底的美育,必须从一生中最早的一步做起。“虽 不能溢出范围,推到优生学;但至少也要从胎教起点要从公立的胎教院与育婴院着手。 遵循现代美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的基本原理是蔡元培实施家庭美育的基本原则。蔡 元培先生对于公立胎教院和育婴院的一整套设计,虽然在当时而言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但是 完全符合现代科学的,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社会要努力的方向。比如他认为,公立胎教院是给 孕妇住的,要设在“风景佳胜 的地方,不能为都市混浊的空气、纷扰的习惯所沾染;建筑 要匀称、玲珑,具有地方风格。“凡埃及的高压式、峨特的偏激派,都要避去”。固胎教院的周 围必须是庭园,有广场,可以供孕妇散步,作轻便的运动。庭园内须杂以四时花木,能让人 赏心悦目。室内的陈设,要能体现恬静、雅致的气氛。陈列的雕刻图画,“凡有粗犷、猥亵、 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1 3 7 页。 圆蔡兀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1 9 8 页。 蔡兀培:蔡元培美育论集【m 】,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1 5 9 页。 蔡元培:蔡r 己培美学文选【m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1 5 9 页。 悲惨、怪诞等作品,即使描写个性,大有价值,这里都不好加入。过度激刺的色彩,也要避 去。”为孕妇们提供的文学、音乐作品都是要“乐观的、和平的 。总之,要让孕妇们生活在 “平和活泼的空气里面 ,接受优美风格的环境熏陶,在心理上产生好的影响,并传到胎儿, 这便是“胎儿的美育”。关于育婴院,蔡元培一方面仍强调院内要有合适的陈设品,同时强调 “院内成人的言语与动作,都要有适当的音调态度,可以作儿童的模范。就是衣饰,也要有 一种优美的表示。” 蔡元培也知道,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公立胎教院、育婴院的成立和运营并非易事,所 以他又补充道:“在这些公立机关未成立前,若能在家庭里面,按照上列的条件小小布置,也 可承认为家庭美育了。 学校美育是蔡元培美育思想得以大量实践的主要舞台,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说“美 育的基础,立在学校 是极为有道理的。因为学校不仅有优秀的指导教师、组织人员,而且 有较好的活动场所。对于学校美育,蔡元培的方法论是必须贯彻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他根 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将学校美育又分为幼稚园、小学、中学和艺术专门学校不同的阶段, 对每一个阶段美育应选用的课程及所宜于采用的方法都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学校美育是基础,但在人的一生中,更为广泛、更为普遍地影响人的审美情感的,还是 社会美育。所以蔡元培说:“学生不是常在学校的,还有许多已离开学校的人,不能不给他们 一种美育的机会,所以又要有社会的美育。”蔡元培对社会美育的重视不亚于学校美育。因 为他以为:“美育之道,不达到市乡悉为美化,则虽学校、家庭尽力推行,而其所受环境之恶 影响,终为阻力:故不可不以美化市乡为最重要之工作也。”事实也的确如此,社会美育对家 庭美育和学校美育的效果会起着一定的促进或削弱的作用,对青少年来说这种影响尤其明显。 对于社会美育,蔡元培遵循的方法论是全民普及和社会生活审美化原则。他根据国外社 会美育建设的经验,提出从“专设美育机关 和“地方美化 两个途径来实施社会美育,前 者偏重于对人的精神领域的美育,后者偏重于对人的物质生活环境的美化。 社会专设机关包括美术馆、美术展览会、音乐会、剧院、影戏馆、历史博物馆、古物学 陈列所、人类学博物馆、博物馆陈列所与植物园、动物园等。它们有的是专门提供艺术服务 的社会机构,有的是藏有艺术意味展品的社会机构。蔡元培希望这些社会机构能尽量免费, 或收取较少的费用,以便能让社会更多的成员有机会接受审美的教育,这些也反映蔡元培的 函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 】, 圆蔡元培:蔡兀培美学文选 m 】, 辔蔡_ 7 i 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 】, 固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m 】, 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 i ;版社, 北京大学 l j 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8 3 年版, i 9 8 3 年版, 1 9 8 3 年版, 1 9 8 7 年版, 1 9 8 3 年版, 1 2 第1 5 9 1 6 0 页。 第1 6 0 页。 第1 6 0 页。 第1 6 1 页。 1 7 7 页。 平民教育观念。 地方的美化涉及道路、建筑、公园、名胜的布置、古迹的保存以及公坟等。蔡元培对地 方的美化的诸多方面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比如,他认为公园应“以自然美为主 ;名胜的布 置,应受国家的保护,不能让“无知的人在名胜点如西湖等地造洋房等,! 把自然美缀了许 多污点 。 蔡元培在物质生活层面对社会所提出的规划只是个人的一种美好愿望和理想,因为在当 时的社会条件下,这些规划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而在社会美育的精神文化层面,蔡元培所 做的工作却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的主张,实际上 是把美育当作了推进新文化运动的“利器 。它们不仅是蔡元培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他的美育理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实践活动。由于他是针对当时社会精神文化领域存在 的弊端而发的,因此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由于他的呼吁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引起了强烈的 反响,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因此实践性很强。这正是蔡元培美育思想特征的重要表现之一。 回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m 】,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1 6 3 1 6 4 页。 1 3 二、对蔡元培“美育代宗教 说观点的分析 宗教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文化形态之一,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人类 最初的文化形态是宗教和神话,哲学脱胎于宗教和神话的世界观。 但是在中国这个以儒家 学说作为文化和哲学根基的国度,尽管在历史上出现过兴盛一时的宗教( 如佛教、道教等) , 却并没有始终出现一种普泛的宗教形式,纯粹的宗教文化更不发达。如有的学者在比较印度、 古希腊、中国三个文明古国的宗教对其哲学文化的影响时所说:“印度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为 紧密,它可以说是对宗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精致思辨和系统论证。希腊哲学与宗教的关系 最不紧密,它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中国哲学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它对宗 教的态度可以说是若即若离,无可无不可。 既然如此,蔡元培何以要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这样一个论战性极强的命题呢? 下面我们就着重分析这个问题。 2 1 提出背景: 1 9 1 2 年3 月袁世凯窃取民国政权后,为复辟帝制掀起了一股“借尊孔之名,行复辟之实” 的复古逆流。他们攻击辛亥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鼓吹复辟专制政体。当时的思想界中, 一些有留学背景的知识分子在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时,注意到西方宗教对西方人道德和文化 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便主张国人应信奉基督,以为发展西方的基督教是中国赶超西方的必由 之路。正如蔡元培所言,持此观念者,于是“一切归功于宗教,遂欲以基督教劝导国人。 而 另一些思想保守的知识分子、或是袁世凯的御用文人“则承此说而稍变之,以孔子为我国之 基督,遂欲组织孔教,奔走呼号,视为今日重要问题 。两种宗教主张,前者极为保守、倒 退,而后者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端否定,在那个西学袭进的时代,失掉了自身文化的自 信力。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之间的博弈,造成了事实上的国人文化价值观念的真空与迷茫。 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宗教的蔓延,思想界急需一种足以替代的新兴力量。于是有人于1 9 1 7 年 初写信给新青年主编陈独秀说:“以美学代宗教之伟论,在我国思想界,实得未曾有 国赵敦毕著:西方哲学简史【m 】,北京大学f f 版社,2 0 0 1 年版,第l 页。 圆赵敦华著:西方哲学简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l 页。 蔡元培著:蔡元培美学文选【m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6 8 页。 1 4 最好请蔡先生著论阐明斯理,登诸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