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毕业论文(设计)-我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研究.doc_第1页
统计学毕业论文(设计)-我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研究.doc_第2页
统计学毕业论文(设计)-我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研究.doc_第3页
统计学毕业论文(设计)-我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研究.doc_第4页
统计学毕业论文(设计)-我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2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我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研究 学生姓名: 陈明辉 所在学院: 统计学院 专 业: 统计学 学 号: 指导教师: 成 绩: 2012 年5 月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论文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特此声明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作者专业:统计学作者学号:408091192012年 月 日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论文名称我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研究论文来源论文类型B应用研究导 师学生姓名学 号40809119专 业统计学一、选题依据及意义: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货币调控成为了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由于我国经济体制与金融发展的特殊化,不能将国外的货币需求函数不能照搬用于我国。本文将参考国内外的货币需求理论,并且对我国基于国外这些理论建立的模型进行分析,从而寻找构建我国货币需求函数。二、基本思路与方案: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分析,结合我国的情景,利用EVIEWS等软件进行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建模。本文拟分为四个部分:(一)文献综述:本部分介绍、评价国外相关的理论与有关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研究成果。(二)货币需求函数的概述:分析影响货币需求可能的因素,并对各个因素对于货币需求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进一步分析。(三)我国货币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寻找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建立。(四)结论和建议:总结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建立,提出相关我国货币政策的建议。三、完成论文所具备的条件因素:我作为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已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对资本结构的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很感兴趣,关注较多。文献收集方面已有前人相关研究可以借鉴,数据收集方面可借助图书馆数据库查询。经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的学习,具备了较强的分析问题、总结结论的能力。基于此,我认为我可以较好地完成论文设计。四、论文完成时间及撰写阶段计划写作主要包括五个阶段:2011年11月20日前 提交开题报告2011年12月 5 日前 完成论文大纲及细纲2012年1月20日前 完成论文初稿设计2012年 4月20 日前 完成论文修改稿2012年 5月13 日前 提交定稿论文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软件设计等;中文摘要【摘要】一个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货币需求理论与实证分析的演变进行综述,即在对国外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等理论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寻求建立适合我国货币需求模型。首先结合以往国内学者对于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研究,分析近年来我国金融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寻求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并运用EVIEWS计量分析软件建立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并研究各个因素对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相关性。同时,通过各种实践事实与理论检验模型的正确性,从而完善货币需求模型。揭示了分析结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在货币需求函数的基础上,从我国现状出发,提出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建议。【关键词】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 Abstract【Abstract】A stable money demand function for monetary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has a very important sense, this article will be the demand for money theory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review, that the foreign Keynesian money demand function, Friedman money demand functiontheoretical analysis on a comparable basis, seek to establish suitable for Chinas demand for money model. Combined with previous scholars first for Chinas demand for money function, analysis of Chinas financial capital, changes in market conditions in recent years, to seek the factors affecting Chinas demand for money. And use EVIEWS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software to build Chinas demand for money function, and various factors 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mand for mone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fact that a variety of practice and theory test model to improve the demand for money model. Reveal the root causes of the analysis results on the basis of the demand for money function, starting from our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on Chinas monetary policy.【Keyword】money demand;money supply; Monetary Policy目 录一、 绪论1二、货币需求文献综述1(一)马克思关于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1(二)交易方程式2(三)剑桥方程式2(四)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3(五)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4(六)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4三、我国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5四、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变量的选择6五、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8(一)我国货币需求函数构建8(二)样本的选择8(三)实证分析8六、总结与建议11附录19参考文献21致谢22我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研究一、 绪论我国的货币需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国民经济呈现出了非货币化的特征,货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被扭曲了;而在如今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与深入,我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使得我国货币化程度加深,银行与金融的结构与体制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货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跟作用也随着越来越重要。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将货币供应量确定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而我国货币需求的研究能够对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货币供应调控带来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而这两年来,食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屡创新高,CPI的持续高位不降,使得“是否存在通货膨胀”成为了中国的热点话题。而在很多人眼中,这罪魁祸首之一便是我国现在货币的过度供给。那如今我国的货币供求是否真的是失衡呢?由此可见研究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都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分析国内外对于货币需求的研究成果的优劣之处,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而寻找构建我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首先寻找影响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因素:如实际经济、物价水平、利率以及货币化指标与货币需求等,再EVIEWS软件构建我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同时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检验分析这些相关因素。并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和货币需求的自身特点进行分析,为我国货币政策制定者的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二、货币需求文献综述从经济学意义来理解,货币需求是指在既定的收人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即是一种“有效需求”。货币需求函数是宏观经济理论研究中的焦点,研究货币需求的学者不计其数,有着各种理论流派:(1)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许多古典经济学家都注意到了货币流通数量的问题: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oke,1711-1776)提出商品价格决定于货币数量的学说;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与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均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研究。而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马克思于理论与表述上都有着当时完美的境界。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得出以下的公式: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这一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与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三个因素。然而这个理论中有着一个很大的缺陷,即其理论前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2) 交易方程式欧文费雪于1911在货币的购买力提出了货币现金交易方程式:MV=PT(M-货币数量;V-货币的流转速度;P-加权平均的一般物价水平;T-交易总量,即实际财富与劳务的交易总额)。由于短期的V是不变的,长期来看是由文化习惯等决定,由此V是为常数,故而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于货币需求没有影响。这是由于他强调货币的交易职能,认为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仅是出于交易需要,故而又被称现金交易学说。(3) 剑桥方程式这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另一个形式。是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家创立的。他们认为现金交易学说没有说明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故而他们从公众愿意以货币形态保持其财产与收入的数额,即人们持有货币余额的动机来分析货币需求。在马歇尔看来,一般情况下,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在实质上是选择以保持自己资产的方式,而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是决定与全国居民以货币形式保持的实物价值与货币数量的比例。庇古在马歇尔理论基础上,提出:M=kPy(M-货币需求额;K-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y-名义国民收入;p-物价缩减指数)从数学来看,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似乎是差不多的,但是在经济学角度,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1、二者对于货币职能的侧重不同,前者更加注重货币的交易职能,而后者是侧重贮藏职能;2、剑桥方程式分析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原因,而交易方程式则没有;3、现金交易学说突破性的分析了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然而,这二者都存在着不足:1、二者均是偏重货币的某一职能,而如今的中国,商品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中国人传统观念所导致的高储蓄等等都使得货币需求多元化,这样单一的偏重分析某一职能都存在着偏差。2、如今,金融体系的高速发展,金融产品作为货币的替代品,对于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很大的,而由于二者均认为利率不会影响货币需求,这只是理论上的假设,与现实不符。故而二者并不适用于如今中国的货币需求的分析。(4)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1936年,凯恩斯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发展了一种强调利率重要性的货币需求理论。他从人们的持币动机出发,提出人们普遍存在着流动性偏好的倾向,而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产品的欲望。而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是基于三种动机:1、交易动机: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币的愿望,即货币的交易职能;2、预防动机:为应付不测只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即从货币的贮藏职能出发;3投机动机: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持有持有的货币以满足从中获利的动机。凯恩斯把贮藏货币的资产分成两类:货币和债券。货币是不能产生利息收入的资产;债券是能产生利息收入的资产。人们持有货币还是债券的抉择取决于债券的预期回报率:若预期利率下降,则债券价格预期上升,从而得到正值资本利得,即资本增值,从而人们愿意持有债券而非货币贮藏价值。由此可见,预期利率上升导致人们倾向于持有债券,从而货币需求下降;反之,则货币需求上升。可见货币需求同利率水平负向相关。所以,流动性偏好理论方程式为:Md/p=f(i,Y)或者M=M1+M2=L1(Y)+L2(r)(M1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函数;M2是投资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对于正确认识来我国的货币需求是很有帮助,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变化巨大,再加上我国的传统思想带来的储蓄习惯,这使得我国的货币需求的结构有着其独特之处:商品化使得货币的交易职能上的需求产生了变化;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居民的养老,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负担很大程度上都要居民自己承担,这使得居民的预防动机增加,对预防性的货币需求增加,可以从过管国家连续几次降息,甚至加征20%得利息税,居民的储蓄存款还是高速增长看出。而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的日渐丰富,金融市场的日渐完善,这都使得我国的投机动机也在随之变化之中。(5) 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在货币理论中,利率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债券具有不同风险,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中没有考虑债券的分析,因此鲍莫尔托宾建立了更为精确的模型来解释凯恩斯理论的持币的三个动机。鲍莫尔托宾模型研究的结论是交易需求层面货币需求对利率是敏感的。这个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人们持有货币是有机会成本的,即持有货币的替代资产入债券的利息收入。而持有货币的好处是避免了交易成本,持有债券是有交易成本的。人们在应付日常交易的时间段里,可以频繁的置换货币和债券,只要利息收入大于交易成本。当利率上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必然增大。只要在不影响日常交易的时间内,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大于持有债券的交易成本,人们就愿意放弃一部分货币转而持有债券,以谋求利益。反之亦然。 鲍莫尔托宾模型分析了利率对于人们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产生的重要影响。从理论上讲,利率的市场化有利于吸收居民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重的货币量,居民根据利率的市场化水平的变动投资于企业,一方面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另一方面增加居民的收入,有利于扩大有效需求。同时,金融工具的多样化,有利于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引导居民手中的货币投入生产流通领域,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良性循环。托宾均值方差模型是托宾对凯恩斯投机需求理论的发展。在凯恩斯的投机需求理论模型中,货币的替代资产只有债券。人们使持有债券还是持有货币,取决于债券的利率。预期债券回报率较货币的预期回报率大时,人们将持有债券,货币需求下降。反之亦然。但凯恩斯忽视了人们持有债券和货币等多样化,用货币等资产以贮藏财富的可能性。托宾分析了债券的风险:人们持有货币还是债券不仅考虑债券的利率,还有考虑债券的风险。托宾的均值方差模型的借鉴意义在于居民的投资需求受利率和风险的双重影响。市场经济中利率和风险总是相伴而行,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中风险永远存在。但如何弱化风险,解决金融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就要求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投资者获得和接受投资者尽量一样多的信息,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调动居民投资的积极性。(6)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种新的表述中提出了货币数量论,即研究货币需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理论,他认为货币是资产的一种形式,从而利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分析人们的货币需求:M/P=f(y,w,rm,rb,re,Ldp/Pdt,u)。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总财富,但总财富实际上是无法衡量的,只能用永久性收入而不是用不稳定的现期收入来代替。对于Y而言,它是永久性收入,一般而言,随着收入的增加即财富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永久性收入是稳定的,它是人们长期收入的平均预期值。永久性收入在弗里德曼的货币函数中起主导作用,在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中,消费是现期收入的函数,并用消费支出增量和现期收入增量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说明消费不足和短期经济波动。而根据永久性收入假说,即使现期收入增加,消费是按永久性收入而稳定变化的,与现期收入关系不大。同时,永久性收入假说的一个必然逻辑是既然收入与货币需求正相关,那么永久性收入的稳定性必然要求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这就是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的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弗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主要因素,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永久性收入的稳定导致了货币需求的稳定。其强调货币需求的财富限制,他的一些观点对于正确分析我国的现在经济状况有一定的作用。我国大多数消费者属于中低收入阶层,多数消费者的预期永久性收入减少或增长缓慢,结果低收入者手持货币减少,以储蓄的方式储蓄货币,使商品和货币的替代率下降,一方面造成商品存货的持续增加,另一方面人们无力消费或减少消费。央行的几次降息,对人们的货币需求影响很小,储蓄存款的持续增加便说明了这一问题。三、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研究在杨召举与张振国的对费雪交易方程式的修正从“超额货币”现象说起中,其基于交易方程式只分析货币的交易职能的缺陷,提出在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可以分为两部分: 交易对货币需求( 用TM表示) 、资产对货币需求( 用AM表示) ,货币的供应量的增长被这两种需求的增长所消化,即使表示:M=TM+AM 。在刘理远的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中,其以我国1995以来的季度数据,基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Md/P=f (Y,r),Ms= Md,也就是说在均衡条件下,货币供给Ms 可以写成关于产量Y(实际操作中以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 代替) 和利率r 的函数形式。并以线性与对数线性的回归形式分别对M1与M2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引入虚拟变量的方法来消除数据季节性变动带来的影响,同时分析货币乘数K1=M1/M0 和K2=M2/M0,最终得到了货币的收入弹性0.790248948,货币需求与t 正相关,与rt 负相关。而对于货币化进程变量K,货币需求的边际变化率为1.2399,也就是说,随着货币化进程的一步步展开,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是不断上升的。在王若兰与余田基于鲍莫尔-托宾模型的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研究中,他们以2001 年第一季度到2010 年第三季度之间共40个样本的季度数据,基于鲍莫尔-托宾模型,结合戈德菲尔德(Goldfeld, 1973)的研究,设定计量模型,对中国货币需求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模型:Ln(M1/P)=-0.086+0.965Ln(M1/P)-1-0.037Ln(I1)+0.034Ln(GDP)-1.206Ln(R)四、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变量选择货币需求的研究任务首先是识别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分辨清楚各因素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对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通常划分为三类:一类为规模变量,便如收入与财富;一类为机会成本变量,如利息、物价变动率;余下的则称为其他变量,如制度因素。根据西方的货币需求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可以发现以下规模变量和机会成本变量对我国货币需求有决定性影响。(1)货币口径:M1由于各国金融水平的发展不一,金融工具种类有差别,故而货币口径的划分在各国都存在着差异,但因为划分层次的目的与原则的一致,货币一般被分为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两大类。在我国1994年第三季度起,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货币供给量检测指标:M0=流通中的货币;M1=M0+企业居民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存款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累存款+证劵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通常来说,货币需求函数的建模分析是以货币的交易性需求理论和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础的:交易理论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而资产选择理论则把货币仅仅看做经济体系中多种资产的一种,从而把货币需求放在各种金融资产投资选择这一问题中进行分析。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作为金融资产序列中的一部分,货币本身的定义以及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的区别变得越来越模糊。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理论强调货币是一种高流通性,与经济高相关性的交换媒介。联系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故而考虑用M1来表示货币需求。而相对于M1,M2指标不利于准确得出货币需求的利率效应;并且是M1 比M2 更易于受到中央货币当局的控制。故而利用M1 比采用M2 能够更加体现我国的货币需求。(2)规模变量:GDP所谓规模变量是指货币需求函数中决定货币需求规模的变量,这类变量主要由财富和收入两种。在消费者选择理论中,影响人们消费的第一个因素是收入,同理,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第一类因素是预算约束,也就是个人能够持有的货币以其总财富为限。总财富是各种资产形式的总和,可以用恒久收入来很好的表示。恒久收入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收入的平均数,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与现期收入相比, 更具有稳定性, 也更接近于总财富。然而, 恒久收入本身也存在估计上的困难。故而为了简化, 采用现期总收入来表示总财富,即国内生产总值。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选择的限制减小,交易需求增加,同时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贮藏需求增长的更快。(3)机会成本变量考虑货币需求的机会成本因素,既要分析货币替代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由于分析货币自身的预期收益率。当货币的预期收益率上升时, 则货币需求增加; 当货币替代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上升时, 持币的机会成本加大, 货币需求减少。预期收益率R 货币预期收益率一般以利率表示,而西方学者的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利率都是指市场利率,我国有价证券市场起步晚,还很不发达,利率还未完全市场化,所以一方面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不会很显著,另一方面也无从获得市场利率的有效统计资料,因此,在这里取银行存款利率。把银行存款利率作为货币需求的影响变量之一,是建立在我国的现实状况基础之上的。在我国,银行存款利率仍是我国利率体系的一种基本利率,其它资产的收益率多数是参照有关银行存款利率制定出来的。因此,迄今为止,对我国的货币需求产生主要影响的仍然应该是银行存款利率。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经济的开放程度我们选择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通货膨胀率从理论上来说,当预期通胀水平上升时,以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替代货币的现象发生,减少了对货币的需求。因此,一般情况下,预期通货膨胀水平同货币需求是反向关系。预期因素既能放大也能缩小市场供求关系和通货月彭胀。而通货膨胀率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 替代资产:N货币的替代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而实物资产的影响已经计入到了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中,对于货币影响较大的代替资产是金融资产。20 世纪90 年代至今,我国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深化程度的提升,金融市场上的各种金融产品大量涌现,为企业与个人提供了多种投资渠道。金融产品主要以债券与股票为主,其中,我国债券市场主要是国债, 而国债又以面向机构的记账式国债为主, 公众所能购买的凭证式国债比重较低, 故而将债券省去。20 世纪90年代后, 我国股票市场快速发展, 到2005 年末, 市价总值和流通市值分别达到32430. 3亿元和10630. 5 亿元, 投资者开户数达到7336. 1 万户, 股票有可能起到替代效应, 我们引入A股流通股市值。五、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1)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构建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认为半对数形式要比对数形式更为合适,则根据上述分析,构建中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为:InM1= a0+a1InGDP+ a2CPI + a3R+a41n N +u(2)样本的选择 我们分析所用的货币存量为M1(由每个季度中的三个月末数据平均而来)、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去年同期为基数)、名义GDP、N(A股流通值)、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R。由于所能查询到数据,本文的样本设置为为2000-2010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考虑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时间还短,所能查询到的数据不多,所以这里采用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这样可以避免采用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可能造成的样本容量过小的问题。本文数据(附录1)均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以及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并经过EXCEL软件处理,实证研究采用EVIEWS.6。(3)实证分析各变量平稳性检验由于若对非平稳变量之间可能存在伪回归,为避免伪回归影响到研究分析。笔者先对变量数据进行协整平稳性检验分析,也就是单位根检验,若是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表明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利用Eviews5.0,通过ADF法对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变量ADF检验检验类型(C,T,N)临界值(5%)LNM1-3.708093(C,T,4)-3.533083LNGDP-2.587797(C,T,4)-3.533083CPI-5.044780(C,0,4)-2.938987R-3.556114(C,0,0)-2.933158LNN-3.952575(C,T,4)-3.529758LNGDPSA-4.994002(C,T,0)-3.520787注:1、c表示带有常数项,t表示带有趋势项,N表示滞后阶数2、临界值是在5%显著性水平3、LNGDPSA为利用X11法消除季节因素后的的GDP进行对数处理从上表中的检验结果,可以发现序列LNM1、CPI、R、LNN的一阶差分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单位根假设,表明其均为一阶平稳的;而对于LNGDP的检验中,发现其存在单位根,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无法拒绝单位根假设,是非平稳的。但利用EVIEWS.6中的X11法消除了季节因素后,对序列LNGDPSA进行单位根检验,其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说明是一阶平稳的。为了验证模型各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利用对残差e的检验验证各个序列之间是否有长期稳定关系,由于该模型为多变量模型,对于残差的单位根检验应使用协整的麦金龙临界值。根据查表可知,变量为4,有常数项,无趋势项,在显著性水平为5%时,=-4.1、1=-10.745、2=21.57,临界值的计算公式是C()= +1/T+2/T2=-4.35535。具体如表2中所示:变量ADF检验检验类型临界值(5%)e-3.454890(C,0,0,)-4.35535通过对于残差的检验,发现各个序列之间不存在着协整。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因为残差不通过单位根检验,说明模型各个序列之间不平稳,为了修正模型,笔者决定加入INM1的滞后一期为因变量:InM1= a0+a1InGDPSA+ a2CPI + a3R+a41n N + a5INM1(-1)+u采用最小二乘法,初步回归可得以下函数:InM1=-0.091867+0.085443InGDPSA-0.002561CPI -0.012051R+0.0106771n N (-1.264161) (0.937213) (-1.667566) (-1.309313) (2.221579)+0.924978INM1(-1)(11.12979)可决系数R2=0.999187 修正可决系数R2=0.999077 DW=1.568184再次利用对残差e的检验验证各个序列之间是否有长期稳定关系,根据查表可知,变量为5,有常数项,无趋势项,在显著性水平为5%时,=-4.4185、1=-13.641、2=21.16,临界值的计算公式是C()= +1/T+2/T2=-4.73945。具体如表3中所示:变量ADF检验检验类型临界值(5%)e-6.560196(C,0,0,)-4.73945由上表可知,残差并无单位根,也就是说模型各个序列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这样,便可对模型进行其他方面的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如表4:LNGDPSACPIRLNNLNGDPSA10.44908769317696370.50175986464796280.8597965620537243CPI0.449087693176963710.65162622002603160.383562786504177R0.50175986464796280.651626220026031610.4782430492087447LNN0.85979656205372430.3835627865041770.47824304920874471 初步回归中的各变量的系数符合理论,且由表三中可以发现几个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异方差与自相关的检验与修正:样本个数有44个,采用WHITE法检验异方差,n*R2=21.45718,由WHITE法可知,在显著性水平a=0.05下,由2分布,可以查得临界值为28.8693,n*R228.8693,不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利用DW法检验是否存在自相关,DW=1.568184,解释变量K=5,样本容量=44,通过查表,可知dl=1.3361与du=1.7021, du0.857776dl,无法说明误差项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自相关的存在会对模型参数估计,模型预测等产生影响,故而另用LM法检验得表5:ACPACQ-StatProb0.2060.2061.95420.162通过LM检验法,可知不存在自相关。通过以上检验,可知模型的各项检验值都挺不错的,故而确定模型。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于2000-2010年的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季度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货币M1与GDP、CPI和利率R、A股市流通市值N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以下对所获得的模型进行分析:协整模型显示GDP变量弹性正的,且较大,这说明我国货币需求量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这是由于我国的信用体系尚未健全、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支付方式等原因,如“子女教育经费”、“买房”、“养老”、“医疗”等预防动机而形成的储蓄存款占整个储蓄存款的比重越来越大。货币实际利率的弹性为负,这符合之前的理论研究,货币需求对利率并不是很敏感的。货币需求对CPI的变动也是非常不敏感的,货币弹性小于0.01。这说明货币需求量很受到物价的影响:当其他条件如GDP不变时,CPI每上调1个百分点,货币需求量下降不到0.01个百分点。这结果与上面的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的居民储蓄倾向在物价水平没有剧烈变动时,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动 货币需求对于A股流通市值的弹性也不高,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发达,股票市场发展不够完善,投资者的权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使得投资者对于通过股票投资来保值并不看好。过去的货币需求量对于未来的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很大,这说明了货币供求量的调整不够灵活。通过以上的结论,并参考如今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以上的实证表明了预期通胀相对于利率对货币需求有更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将通货膨胀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在制定货币总量目标时更多的考虑通胀因素。在如今,受到了国际大宗产品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原材料人力资本等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等影响下,我国的物价水平有着很大的起伏。我们应随时监控CPI,及时的调整名义利率,调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通过货币政策等手段,平稳我国经济的发展。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反映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程度,负的利率弹性表明了我国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渠道的效果受限。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反映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程度。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凯恩斯陷阱”,而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的信用体系尚未健全,并且我国的居民的消费习惯,向来是有备无患的储蓄倾向,使得利率对于货币需求量的影响甚微。我国应通过宣传等手段,改变我国的消费习惯,改善我国的金融信用市场。使得利率市场化,人们在银行的储蓄不会由于通话膨胀等缘故,使得存款不仅无法真正得到利息,还会贬值;并且使得利率真正成为调控我国国家经济的一大手段。股票市场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投资渠道,并且影响着我国的货币需求量。我国应该要完善金融市场,创新更多的金融产品,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并且加强对于股票市场的监管,避免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附 录附录一:M1(亿元)GDP(亿元)CPI(%)R(%)N(亿元)2000.145469.2 206470.10 2.2510710.82000.246944.5 23101.20.10 2.2512623.892000.349101.7 24339.30.27 2.2514104.982000.451295.9 31127.10.93 2.2515345.162001.153145.8 23299.50.67 2.2516461.832001.253663.9 25651.41.57 2.2518534.542001.355378.6 26867.30.80 2.2515795.972001.457522.0 33837-0.13 2.2514744.32002.159584.6 25375.7-0.60 1.9813471.882002.261630.1 27965.3-1.07 1.9814712.152002.365051.2 29715.7-0.77 1.9814967.252002.468658.4 37276-0.63 1.9813151.22003.171200.4 28861.80.50 1.9813862.542003.27334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