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 学位论 文 m a s ter. sthesi s ab s t r s d b u il d in g a n e ws o c i al i s t cou n t ry s 1 d e i s th e gre athi s to ri 以 比 如o f o u r cou n t ryinth e pr oce sso f o urmode m吐 a t l o n . itisa 如po“ a n t me a s u r e tob u il d a wen 一 off sod e tyinan all一 rou n d wa y and todevcl 叩 e c o n o m y inu rbana n d ru 阁 are as . b u il di ng a newso d alist cou n t ry s 1 de is ah ugean dsy stem ati cp r oj e 俄 c o v e ri n ge c o n o m ic 胡 dpoli t i c 目 con s tl u 由on, 司tur aiconso u 诵on and , ) 口 e tyconsttu由o n . r u 口 l financeisth e a ctivity a boutfinan d al0 per a t 1 o n b y m e ans ofc r e d 1 t . in te rn a l l onall y,th e co ve r a g e offin ai s e ivi ee s inru ral are asandth e n umber ofa gh浏turalle ans isan汕pod 刁 n t ind l cationto m e asu re t h es ta tus o f fi n and aiserv i 粥 in ru r alareas. on the b asisof 面5 , a ft e r we con cr e t ea n al y s i sth esta tus of 丘 n a n c i ai in ru ral areas, we 血do ut th at 五 n and al o rg 别 田 比 a ti o n se rv i ee s inru ralareasco vc r a g e h av e re a c h edper( 军 n t ooan d pe asan t cr edi t a 以 刀 unt h ave re a c h e dpercent3 2 . t b e to tal a n dcov e ra g e ofthe finand aiinrur ala r e a are le adin g the w a ywo d d wid e . h o w e v e r,th e financi alinru r alareasofo ur n a ti on h as a n s e nineffid en吐 ypheno mena beca 叹 of fa d ng m any fa d 力 招 , such as re 酬 arm a rket d e fe 口 tsa n df uzz yfinand alpr o perty and cr e d i t disc r i功 j l ation a nd polit i 因 询 t e rv enti on. the 血and aiinru r a 】 areasar e fa d n g withm any d 吐 五 culties,thoseare 性 旧 tt l e n e c ks . p r o b l e m s w hi ch we e n c o u n t e f e d inthe 伪u 汉 o f the n e wco叨trys l de c o n s t ru c ti on. the 血ano alse rv i 哪 inru rai areasisu n d e 卿in gposi ti ve c h a n ge s in r e ce n t years. b u t 血and alre fo rma t i o n inru 以 ar e asisth elagofinu rb anar e as , and 面s c a n n o t eno u gh to sa ti 吻 the d eman d fo r peasan ts an d ru raleconom ic d e v el o p m e n t . it is stiu m u c h for usto d o tore a c h the re q u i r e 口 e nio f b u il d a h a n n o ul o ussod e 诊d i g gi n g i n t o finand alservi ces in rur al a r e as of ou r n a t iou 1 七 l st e x tb a s e d o n is an加p 。 到 刁 。 t su 衍 e ct n ew count rys i d e 一 const ru诵。 wo r kin gth ere 赴 泊 nofthe in e ffid entl y石 n and al 1 】名 c ful e 丘匕 rtfof t h c行n 和 n dalr e fon 刀inrur 3 l a r e 韶. th coiy a r e as , r e p resent 祖 insl g h t o t d e fto n 胡dintothe k e yw 。 川 : newcount rys l de一 c o n truction in 川f a l refor 幻 口6n andal servi c e sin njn 日 日 r e 习 名 硕士学位论文 m as ter s the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 得的 研究 成果。除文 中己 经 标明引 用的内 容外, 本论文 不包含 任何其 他个人或 集体已 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 果。 对本文的研究 做出 贡献的 个人和 集体, 均己 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 位论文作 者完全了解学 校有关 保留、使用学 位论文的规 定, 即:学 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 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并通 过网 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签名: 日 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 cal 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 , 同意将本人的 学 位论文提 交 “ 以l ls高校学 位论文 全文数据 库”中 全文发 布, 并可 按“ 章程” 中的 规 定 享受 相 关 权益 . 同 意 论 文 提 交 后滞 后:口 半年; 口 一 年;口 二年 发布。 作者签名: 日 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 期:年月日 硕 士学位论 文 mas t e r s t h e s i s 导言: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服务 一、 新农村建设的目 标与意义 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 村不是 一个新 概念,上世 纪 5 0年 代以 来党的 文件中曾多次 使用过 这个提法。 尽管是同 一提 法, 但党的 十六 届五中 全 会提出的建 设社会主 义新 农村具 有更丰 富的内 涵 和更全 面的要 求。“ 社会主义 新农 村” 是指 在社会主义 制度 下, 反映一定时期 农村社会以 经济 发展为 基础, 以社 会全面 进步为标 志的 社会状态。 新 农村建设是一 个庞大的 系统工 程,涵盖了 经济建设 、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和 社会建 设。 推进新农 村建设的 总体目 标应该是: 在未来 巧 年左右的时 间, 使 农村 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具体目 标应该是:努力发展农村 生产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农民的生 产生活 条件: 加 快发 展农村教 育、 医疗卫生 和文化等社 会事业, 形成家 庭和睦 、民 风 淳朴、 互助合作、 稳定 和谐的良 好社会氛围; 加强农 村环境 卫生整治,明 显改 变 村容村貌;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 是贯 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重大 举措, 具有十 分重大的意 义。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 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 与发展 进程、 共 享发展成果。 建设 社会主义新 农村,是 确保我国 现代化建设 顺利推 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 要前 提。 一些国家 较好地处 理了 工 农城乡关系, 经济社会 得到了 迅速发展, 较快地 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 后, 致使整个国家 经济停滞甚 至倒 退, 现代化 进程严重受阻。 我们要深刻汲取国 外 正反两 方面的 经验教训, 把农村发 展纳入整个 现代化进 程, 使 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 与工业 化、 城镇 化同 步推进, 让亿 万农民共享 现代化成果, 走 具有中国特色的 工业 与 农业协调发展、 城市 与农村 共同 繁荣的 现代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 是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 要基 础。 社会和 谐离 不开 广阔 农村的社会 和谐。 当前, 我国 农村社会关系 总体是健 康、 稳定的 , 但也 存在一 些不 容忽视的 矛 盾和问 题。 通过推 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 加 快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 有利于更好地维 护农民 群众的 合法 权益, 缓解 农村的 社会矛 盾, 减少农村 不稳定因 圆 硕 士学位论 文 m as ter s t h f si s , 素,为构建 社会主 义和谐社 会打下坚 实基 础。 二、 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需 求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脆弱、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工业化、 城镇化的进程。因此,必须进一步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推进农业 产业化,加 快农 业科技进步, 巩固农 业基础 地位, 稳步 推进社 会主 义新农 村建设。 无论是 发展 现代农业, 促进 粮食生 产和农民 持续增收, 还是加强 农村基础 设施 建设, 全面进 行综合改革, 都离不开 资金的 支持, 需要建 立农村信贷 投入稳定 增长 的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挥好农村金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 极作用。 目前,推进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 十五”以来, 党中 央、国 务院 对 “ 三农” 工作更加 重视, 坚持 “ 多 予、 少取、 放活” 的 方针, 财 政支农投入绝对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同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求相比,支农资金的 投入总量 仍是 低水平的, 城乡 财政资 源配置 不对 称的 状况没有 彻底改 变, 支农 投入 渠道不宽及投入结构不够合理、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中央和地方之间农业 投入职责划分不清、支农资金使用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推进新农村 建设,迫切要求继续增加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 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 渠道;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统筹安排支农资金使用;改进政府农业投资 管理体制, 提高 政府支农资 金的使用 效益; 发挥政府 投入的导向作用, 逐步 建立起 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参考 。本书编写组,红旗出版社,2 以 拓年5月版。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er, sthes i s 第一章 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 虽然当前 农村金融 服务水 平有了 很大提高, 但农村 金融体系的 整体功能已 经不 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一是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资金外 流问题比较严重,资金不足长期困扰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政策性金融和商 业性金融都比 较薄弱, 金融 机构 对农村资金 投入力度 不够, 农民 贷款难问 题没有 得 到根本缓解。 三是农村 金融机 构和市 场体系不 健全, 信货产品 单一, 信贷担保、农 业保险等发展滞后。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巫待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服务手段落 后,电子化、票据化程度较低,支付结算体系落后。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制约 了当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与途径 ( 一) 新农村建设对资金需求的特点 1 、资金需求量猛增。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力,而且要优化 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粮棉油稳定增产的同时,提高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比重。 因此,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业产业结构的升 级和特色农业以及特色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信贷的需求量会不断猛增。 2 、 资金需求周期长。 长期以 来,由 于国家 缺乏 对农业公 共物品的 投入,导致 了农村地区的饮水、卫生条件恶化,公路、电力、通讯、农田水利设施不足,所以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将加大对农村饮水、道路、电网、通讯、卫 生以 及农田灌 溉等公共基 础设 施领域的 投资力度。 伴 随着对 农村基础设施领 域财政 投资力度的加 大, 对 金融配套 资金的 需求也会 大幅 度增加, 特别是对周期长的 政策 性金融的需求 将更为 迫切。 3 、资金需求多样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资金投入,而在资金投入 上不可能完 全依靠财政资 金, 金融资金应该 成为支持 新农村 建设的主要资金 来源。 新农村建设, 在商品流 通、工 业企业建 设、 农 村道路以 及住房改 造、 农村水利、 大 型设备建设 和购置上等, 都离 不开资金的 需要和金 融衍生品 的开发。 因此, 要适应 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要,一方面要提供优质的农业信贷服务,另一方面要允许并规 范农业 直接融资 行为, 进一步 扩大资 本市场的筹资能 力。 可以 说, 社会主义新 农村 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 ( 二) 农村金融的供给现状 硕 士学位论 文 m as ter sthe弓 1 5 目 前, 我国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在很多方面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 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金融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 是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相结合的三大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的资金需求提 供了良 好的基 础. 然而,由 于我国完 全意义 上的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尚 未发育 成熟, 农村金融生态体系还存在明显的功能不健全性和脆弱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农村金融主体供给不足。目前,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可分为正规金融机构和 非正规金融机构两大类型,前者为农村金融的主体,后者为补充形式。现实表明: 中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一直是向着使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商业化方向推进的, 其结 果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明显趋于减弱, 主要原因在于正规金融机构 向市场化方向推进过程中导致了农村金融主体供给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农村金融机构缺位,不能满足 “ 三农”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国有商业银 行不断从农村地区撤出, 农村信用社因普遍性经营困难而严重支持不足,农业发展 银行功能日 益萎缩,邮政储蓄成为农村金融资源向 “ 城市化”转移的管道, 在一些 经济落后地区甚至出现了正规金融供给的真空。二是农村金融中介机构严重缺位, 制约了金融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担保机构、 农业信贷保险机构、 农村金融信托公司、农业金融租赁公司、农业再保险公司、农村信用合作银行以及 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机构等金融中介机构严重缺位,大大地降低了农村金融市场配置 资源的效率, 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是我国的非正规金融供给由于缺乏 法律制度的保障, 一直游离于现行金融体制之外, 处于地下状态, 并屡屡遭到监管部 门的取缔和严打,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借款农户可供担 保的抵押品供给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户可供抵押担保的资 产严重 缺乏, 同时现有 制度规定农村 士地承 包经营权不能 用于抵押担 保, 使得 农户 借款相当困 难, 一定程度上 制约了 农村 经济的发 展。 2 、农村金融工具供给途径单一。目前,城市中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而广 大农 村金融产品、 供给 途径依旧单一, 大部分 乡镇金融产品 只限 于存 款、 取款、 贷 款和一般的汇兑。交易通常以现金方式进行, 城市中普遍使用的信用卡在农村仍是 新 鲜事, 城市中 广泛运用的 票 据业务 在农 村也难以 开展, 更不必说 在城市普 遍推广 的投资顾问、项目理财、网上银行服务。农村证券市场发展更是缓慢,货币 市场则 有行无市,外汇市场根本无从谈起。保险在农村范围内的覆盖率极低,农业保险和 农业信贷保险 更是严重短 缺, 农村和农民的 生 产生活以 及农业 贷款风险缺乏 有效化 解的途径。 1 焦瑾璞: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发展建议,中国金融网。 硕 士学位论文 m as te r , st h f si s 3 、农 村金融 制度供给 约束。 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 面:( 1) 信贷管理 制度存在缺 陷。 一方面 在于现 行信贷 政策条 件下, 担保抵押资 产是否充 足是决定银 行贷款的 主 要条件。由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经营场所、产品和经营周期有其特殊性,银行 不 允许作抵押, 致使 涉农融资中 农户 和农 村中 小企业 往往不能 提供有效的 抵押担保 品,因 而制约了 信 贷的 获取; 另一 方面, 由 于处 在改革 过程中的国 有商业银 行本 身 存 在着许多制 度缺陷,比 如 贷款权限的 上收、 激励与 约束机制不 健全以 及 对国有 企 业、 大城市、 大企 业、 大 项目 等为 主体的贷 款偏 好,主 观上 造成了 农村金融市场的 萎缩。(2) 农业风险保障制度发展滞后。由于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基本上仍是 “ 靠天 吃饭”的 脆弱经济 , 农 业还主 要靠两 种传统的风险保障 途径:民政主管的灾害救 济 和 保险公司商业 方式推 进的 农业保险.这 两种补偿性 质的 灾害 救济都有其局限 性。 一是受到国家财力限制,二是目前商业保险规模小、方式单一,我国农业保险收入 占 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不到0 . 0 5%, 根本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因而, 在农业 保险制度跟不上的情况下,必然会进一步加大农村资金的供求缺口。( 3)农村土地 制度的约束。我国 担保法第 34 条规定: “ 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 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使用权”可以抵押;该法第 37 条规定,耕 地、 宅基地、自 留地、自 留山 等 集体 所有的 土地的 使用权不 得抵押。 可见, 担保 法是禁止土地承包经营权设定抵押的。 2 0 03 年出台的 农村土地承包法也没有 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设定抵押。 在我国农民普遍贫穷的情况下,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无疑是 他们比较 有价值的 财产。 而目 前的法 律却禁 止了 他们用承包 经营权抵 押贷款, 导致了更多的农民丧失脱贫致富的机会。 因此, 当前要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首 先必须 在融资 方面 保障 农民 的 权利。( 4)农村信用制度建设落 后。具体 体现在政 府和企业信用危 机严重。 由 于在现行的制 度安排下, 基层 政府缺乏直接规范的融资 渠道,迫于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投入的压力,它们只能另外寻求出路,通过借款等方 式 进行融资, 最终导 致大量负 债, 形成了巨 额的乡 村债务, 其中 绝大部分都是陈欠, 严重影响了政府信用, 最终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二、 农村金融服 务中的 成效与问 题 衡量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国际通用指标是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农业贷款数量 等。 根据这两 个指标,我 们具体 分析目 前我国农村 金融服务 现状。 ( 一 ) 农 村 金 融 服 务 中 的 成 效 一是农 村金 融覆盖面 显著高于国际 水平。 国际 上, 农村金融覆 盖面是评价农 村 金融服务状况的主要指标。其主要含义有二:一是指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存款、 硕士学位论文 m as ter, sthes i s 汇兑、 结算 等金融服 务的农村 地区企 业和农 户数占比 ; 二是指 农村地区 金融机 构网 点 的布局 广度。 从贷 款的 可获 得性看, 中国农 村的贷款 覆盖面比率比 较高。 根 据世 界银行扶贫 协商小组 ( c g ap )的 统计,中国 农村金融机 构的 贷款账 户占 所有 农户 的31% , 远高 于印 度的 16% ,更 显著领 先于拉美 和加勒比 地区、 中东 和北非 等国 家和地区4 % 的水平。 中国 农村金融 机构 所提供的存 款和汇兑结 算等金融 服务, 基 本上覆盖了 00%以上的农村行政村。机构覆盖面高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平均 30%一 40% 的 水平,比次高 的印 度 ( 75%) 高 10 多 个百分点。 从总体 上看,中国 农村 地 区基本上能够享受到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储蓄、汇兑和结算等基本金融服务。 二是农业贷款总量高。 金融机构提供农业贷款的情况是衡量农村金融服务的又 一重要指标。中国的农业贷款主要包括农业短期贷款、 农业中长期贷款和农副产品 收购 贷款。 能 够发放这 些贷款的 银行主 要是农 业银行、 农 业发展银行、 农村商业银 行、 农村合作 银行、 农村信用 社等金 触机构。 据中国人民 银行调查统 计司提 供的资 料,到 2 0( 碎年底,中国农业贷款余额为 21055亿元,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 n.8%。 从纵向比较分析, 1 994 年至2 003 年间 10年间, 农业贷款年增加额超过 1 0( k) 亿元的有七年,绝对量的增长比较大,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农业增加值占 g d p的 比重为第三位,但农业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农业贷款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农业 贷款占 g d p的比重三项指标在样本国家中名列第一。仅农业贷款一项,投入的数 额己高于农业产值,这说明,中国的金融投入并不少。 ( 马 农村金融 服务中 的问 题 虽然这几年农村金融服务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总体看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和服 务比较滞后,与城市地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相比不太协调, 无法满足农民和农村经 济发 展不断增长的 需求, 与 新农村建 设和构 建和谐社会的要 求还有一 定差距口 从金融 机构的构 成上看, 由 于前 几年国 有商 业银行改革 和大的 国 有商业银行分 支机构逐 步退出农 村, 现在农村金融 机构 主要就是农 村信用社, 农村金 融机构比 较 少。 例如银行 业金融机构 在农村地区 的网点 较少,覆盖 程度比 较 低: 农村信贷资金 供应与新 农村建设形 势不适 应, 除农 村信用社 外的其他银行业 金融机构 在农村地区 的信贷投入较少等。主要表现在: 1 、资 金供求矛 盾成为 制约新农村建 设的重要瓶颈。由 于 农村金 融组织体系发 育不 全、 资金 供应结构单 一, 不能 较好地 适应 农村经 济发展对金融 服务的需 要。 从 资金需求 主体看, 随 着近年来农业结 构调 整的突破性进 展, 农 业标准化生 产和产业 化水 平持 续提高, 农户、农 村经济组 织和龙 头企业不断壮大, 经营规 模持续扩张, 资金需求总量呈现螺旋式攀升的势头。 但处于产业上升期的农村经济主体又具有资 硕 士学位论文 m a s ter st h e si s 本实力 薄弱、 投资 频度大 等个体 特征, 实 现持续经营 和快速发 展只有依靠大 量外部 资金注入, 但群体弱势、相关中介担保体系的缺失又导致其融资困难重重;从供给 主体 看, 各国 有商 业银行 普遍加大了 集约经营力 度, 基层分支 机构 基本失去了 信贷 营 销的 权利, 利润 最大 化和风险最小 化成为其 追求的 首要目 标, 而农业 “ 低收 益高 风险”的先天 特征则 使信 贷配置愈益 远离 “ 三农”经济而流向其他 领域。 调查 显, 示: 近年济宁 市农业 贷款的增 长主要基于 农村信用 社投放的 大量农户贷款。 2 0 05年, 全市 农信社农 业贷款新 增14. 3 亿元, 占 全市金融机 构农贷 增加额的94. 1 % 。 农 村信 用社虽成为支农主力,但由于受自身资本实力、经营规模等方面的影响,无法满足 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模化资金需求。 2 、政 府服务缺 位及市场风险预期使 涉农金融组织 在支农方面趋于谨慎。一 是 农业 产业化领域 市场发 育滞后、 信息引导匾 乏、政 府服务缺 位现象较为突出。 据对 3 0 0 户样本农户 调查, 其中, 1 16户希望“ 政府或村 委会建设 更多更好的基 础设施”, 1 5 8户希望 “ 政府在农 业技术 及推广方面 给予更多的 支持”,1 21 户希望“ 帮助发 展某 种生产经营 项目 , 给予技术指导 并提供更多的 市场 信息” ,占 比分别 为 3 9 % 、 52 . 6%和4 0 . 3 % 。 二是 农业的低 效率、 高 风险及必要的 损失 补偿机制的缺失 使涉农金 融组织在支农方面趋于谨慎。据对济宁市 30 户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调查,近三年其 销售净利率年均仅为 5 . 77% ,市场脆弱性特点较为突出。另外,近年自然灾害、疫 病频发及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以 及县域融资担保、农业风险投资、农业保险等 保障机 制缺位, 相对增 大了农业 产业体系的 市场风险, 导致金 融机构在扶持规 模农 户和龙头企业方面趋于谨慎,制约了有效信贷投入。 3 、 市场准垄 断造 成整体组织效率 低下, 农村金融 服务面临 显性 “ 市场困境” . 当 前, 农村信用 社信贷 经营呈现出典 型的卖方 市场格局, 竞争 机制缺失意味 着效率 丧失。主 要表现: 一是 基层农信社传 统 “ 官办” 意识仍十 分浓厚,缺乏 对农村、 农 民 金融服务需 求的深 入了 解, 潜在市场 挖掘力度严重 不足。 3 00 户样 本农户中, 在 问及 “ 你了解银行、信用社贷款的条件和申请程序吗”时,1 05 户选择了 “ 不太了 解” ,14 户选择了“ 不 知道”, 合计占 比 39. 67 % ; 在回 答 “ 你对银 行、 信用社的 服务是否满意”时,120 户选择 “ 不满意”,占比4 0%。 二是激励约束机制不科学, 市场营销 存在被动现 象。 为防范市 场风险, 农村信用社 制定了 严格的责 任追究制 度, 一旦贷款出现风险, 不论何种原因, 信贷人员将受到撤职、 罚款、 下岗清收等制裁, 但对营销 业绩突出 者 并无 相应奖励措施, 加之营销队 伍数量、 年龄结构失 衡及素质 不高等问 题, 严重制 约了 市 场拓展。 三是 缺乏竞争性的 市场, 造成 信贷定价过高、 且 创刃 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硕士 学位论 文 m as ter sth f 凡j s 发放期限不合理。国有商业银行县以下网点大面积撤并,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 效竞争,目 前 在县域农 村金融市场 基本上 只有农村信 用社发放 对农户的 贷款, 由于 缺乏竞争 和有效 担保, 农村贷款市 场利率 呈现持续走高的 运行态势。 2 o 03一 2 0 05年 农信社 84. 5%的新增贷款执行利率在 (l. 5 ,2) 以上, 一年期贷款利率平均达到 1 0 . 1%。 在 相关政策补贴不到位的 情况下, 相应 加重了 弱势产业和小 额农贷户的经 营负担,使部分潜在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需求,产生明显的金融抑制现象。另一方 面,农信社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呈现明显不匹配现象。2 0 05 年,全市农信社 9 9%的农业贷款期限在 1年以内,贷款期限过短,与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民消费需求 实际脱节, 一旦贷款逾期, 不但影响信用社贷款管理, 加收罚息还将加重农民负担。 4 、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不够宽松,政策扶持和风险规避机制相对滞后。一是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沉重,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受农村基金会历史 遗留债务、亏损企业政策性挂账、政府违规担保等因素影响,地方财政隐性债务规 模较大,给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带来了一定风险。据对济宁辖内经济欠发达的 5 县 市调查,截至 2 0 05 年 10 月末,其地方财政隐性债务余额达到 7 . 03 亿元。沉重的 债务负担使欠发达县域财政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风险补贴等方面的投入捉襟 见肘,严重制约了金融支农力度。二是行政干预信贷行为的现象仍然存在。 个别地 方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过分追求政绩,所上项目 缺乏科学论证,难以通过 商业银 行信贷 审查。 三是 农村信用环 境仍不容乐观。 少数农 户缺乏信 用观念, 在信 用等级评定时不愿提供真实经济情况,个别农户甚至把 “ 信用户”当作招牌,贷款 到手后,故意拖、躲、赖债的不良 行为不同程度暴露出来,导致信用社部分贷款逾 期,信 贷风险 加大。 三、 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 原因分 析 新农村建设对资金的需求特点呈现大量化、多样化以及长期化的趋势, 而目前 农村金 融供给 却面临主体缺位、 金融 工具单一以及制 度约束的问 题, 两者必然 产生 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是新农 村建设对资金的大 量需求与 农村资金大量外 流之间的矛 盾。 货币 资金 是农 村基础性 核心金融资源, 是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血液。 而目 前 我国 的农村金 融资 金不仅“ 贫血” 严重, 而且 “ 失 血” 也相当 严重, 正 从以 下三个渠 道大量流失: 1 、 基层国 有商业 银行通 过上存的 方式致使大量农村资 金流向中 心城市和经 济发 达 地区。 2 、 邮政储蓄 “ 贴水” 揽储方 式单方 面转 移了 相当 部分农 村资金。 3 、 农村信 用合 作社在赢 利动机的驱使下, 把资 金更多地 投向获 利机会 较大的 非农领域, 从而 硕士学位论文 mas t e r,st h e s i s 使资 金脱离 农村。 因此, 由 于农村自 身资 本的 缺乏与 制度约束导 致的大量 “ 失 血” 将加剧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 二是新 农村建设 对资金 需求的多样 化与农村金融 品种单一的 矛盾。 投资 主体单 , 一,融资渠道不畅, 资金投入不足,是当前困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 我国 的农 业经济要 尽快 摆脱传 统模式的束缚, 朝 着 “ 高资 金积累一 高投 入一 高产出”的 现 代农业 模式发 展, 如果 仅仅依靠农 户和农村经济组 织的自 身资 金积累、国 家财 政支 持及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话,根本无法解决目 前新农村建设对资金需求的多样化与 农村金融品种单一的矛盾。因此,需要借助于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 债券以及 创新多种金融衍生产品来筹集新农村建设资金, 是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核心 内 容。 三是新 农村建设 对长 期资金的需求与 农村资金短 期的 短期性 供给之间的矛 盾。 新农村建设预计投入到农村建设的资金总量将超过 5 万亿人民币, 重点是加快乡村 道路和水利建设,发展农村通信,完善农村电网,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 源等农业公共物品的投入上。所以, 新农村建设对长期性资金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而目 前我国农村资金供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正规金融对资金的供给。主要 来源于农业银行发放的农业贷款、 农业发展银行的粮油收购资金以及农信社支农贷 款,这些贷款都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另一部分来源于农村非正规金融对资金的供 给, 这部分资金主要是民间之间的相互借贷, 基本上都是一种短期融资行为。 因而, 目 前农村资金供给基本上都是短期资金,这必然会导致新农村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与 供给之间的矛盾。 四 是农 业和农 村经济的 发展与当前农 村金 融体制改革 之间不配套的 矛盾. 主要 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农村商业金融信贷投向高赢利性与农业固有的高风险之 间的 矛盾。 农业是 弱质产 业, 其自 身固 有特点决定了 它的 风险性, 而商业银 行在转 轨过程中不断调整经营战略和市场定位,希望把资金投向效益好、风险小、赢利高 的 行业, 这恰与农 业效益 低, 风险 大形成矛盾。二 是一家 一户分散经营方 式对金融 服务的要求同农村商业金融集约化经营发展战略之间的矛盾。 农村金融部门在向商 业性转轨的进程中,为了提高经营集约化程度,制定了减员增效,撤并机构,收缩 战 线的发展 战略, 这 使农 业结构调整中的服务分散 化与金 融服务集约化成为 一对矛 盾。三是 农业信 贷政策与 农村经济的发 展之间 的矛 盾。 一 个时期以 来, 政 府在战略 布局和资源分配上强调城市过多, 关注农村过少, 尤其是农产品短缺问题解决以后, 1 韩俊等: 中国农村金融调查 ,上海远东出版社,2 以 刀年7月版. 2许咏梅: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口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冈4 年第2期. 硕士学位论 文 m as ter, s t h f si s 发展重点向城市倾斜更加明显口 从1 9 8 0 一 2005 年, 基本建设投资中农业的比重由93% 下降到 1 . 5%,财政支出中支农资金比重由 12. 2 % 下降到 2 . 5%。1 9 9 6 一 2 0 05 年,财政 支农资 金占 农业总 产值的平 均水平为6 % , 低于发展中国家1 既一 1 2%的水平, 更低于 发达国 家 3 既一 5 俄的 水平。 农 业和乡 镇企业从国家 银行系 统获 得的 贷款额度在最高 年份也没有达到 1 7%, 而且从 1 9 9 5 年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 这种状况与农业的基础 地位不相称,也与农业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极不相适应。四是农村金融体制 改革与 农村经济不 配套, 使 农民 贷 款出 现 “ 断层”。 农村经 济体制 改革后, 农户的 家庭经营成为农业生产的投资主体。但随后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没有充分考虑到 农村的 变化。 1 9 95年后, 农业银行、 农村信用社都成为商 业性金 融企业。 在自 身利 益的驱 动下, 这些金融机构 都收缩了 对农户 贷款的 份额。 而作为政 策性银行的 农业 发展银 行, 也只 承担国有粮食 企业的 贷款。改革 后的农村金融 体制, 对农民 贷款在 一定范围内形成了 “ 真空”。 正规农业金融机构的严重缺位, 产生了许多不良 后果, 加剧了农业资本的稀缺,加大了农业资本的获取成本,阻碍了资本流入农业。 硕士学位论 文 m as ter, sthfs i s 第二章 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改革 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 农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特殊分支,起着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 院 对农村信 用社在新 农村建设中 寄予很高期 望, 为新 农村建设提 供优质金融 服务将 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业的重要职责。社会各界对 “ 三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以及由 此带来农 村经济的全 面快速发 展, 为造就了 农村金融 发展的新 机遇。 近年来,以农村信用社为重点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加快,并取得了积极成 效。 但 是, 迄今为 止, 农村金融 体制改革不仅 严重滞 后于农村税费改 革, 甚 至成为 整个农 村改 革最为薄 弱的环节。 农村 金融体制改 革的 滞后, 已 严重 制约着农 业结构 调整、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成为当前解决“ 三农” 问 题 的迫切要求。要弄清楚农村金融改革要往哪里走,有必要了解中国农村金融目前面 临的现实问题,它也恰恰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难点所在. 二、 农村金融 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困 难 ( 一 ) 农村金融体 制改革的问 题 1 、 农村信用社浮 动利率改革范围较小、力 度不够,离预期目 标 还有相当大的 距离。 首 先从范围 上看, 迄 今为止, 农村 信用社浮动利 率改革试点 虽然在上 年8 县( 市) 信用 ( 联)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未试点省各选择 1 一2 个县 ( 市) 进行试点, 但相对于全国2 0( 犯多个县市来说,试点县 ( 市)所占比重也只有百分之几。 其次, 存贷款利 率浮动的 幅度仍然比 较小, 与农 村民 间金融的 存贷款利 率仍有 很大差距,因而对民间金融的引导能力相当有限。 其三, 在农村 信用社浮动 利率改革的大多 数试点中, 试点范围 仍然只限 于设在 乡镇的营业网点,而位于县城所在地的营业网点往往不属于试点范围,因此直接限 制了浮动利率改革的效果。 信用社浮动利率改革, 并没有有效制约农村资金的流失。 其四,农村信用社的体制问题,从根本上限制了浮动利率改革的成效。 2 、 绝大多 数地区的 农村信用 社由 于体制和 政策问 题困 扰, 要发挥 “ 主力军 ” 作 用 仍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具体政策执行中,农村信用社虽被当作合作金融,却经常“ 以合作之名行银 硕士 学位论 文 m a s te r , sthes i s 行之实” , 在金融监管中 实际上被当 作商业性金融。 农村 信用社的 发展经常面临多 元目标的冲突,从而造就了农村信用社内部经营和外部管理中的机会主义,成为影 响其运行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农村信用社大面积亏损的形成,起到了 推波助澜的作用。 农村 信用社的行业管理 体系不 健全, 没有覆盖 全国 的资 金清算 系统和通 存通兑 系 统, 成为妨碍 信用社提高 竞争 力的重要因 素。 行业管理和 政府监 管合而为一也 是 一 个突出问 题。 3 、 局限 于农村信用社的 农村金融改 革难以 从 根本上解决 农村 金融的 供给问 题。 从解决“ 三农” 问题的大局出发,农村税费改革是解决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而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解决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通过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 的 融资条 件, 在增加农民收 入方面, 有着持续的影 响力。 如果改革 思路切实有效, 政策措施得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将会给农民收入增添源源不断的活力.然而,从 现实来看,农村税费改革的实际进展和效果,却大大超过了以农村信用社为重点的 农村金融体 制改革。 迄今为 止, 农村金融 抑制、 对 于农村民间 金融的 歧视仍然相当 严重, 农村金融市场 准入仍然没 有松动, 农村金融管制甚 至还有 所强 化, 而当 前在 我国农村,试图单纯依靠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完全解决农村金融的供给问题,是不 现实的。 农村过去推行的是合作制, 农业生产是合作社, 收购、 商业系统是供销合作社, 农村的金 融体系是信 用合作 社, 三个合作机 构构成了农村 的合作体 系。 经过多年发 展,由于价格变化和组织形式变化,由于农村信用社净亏损和不良资产较高,当地 农民 逐 渐较少以 合作制的身 份关心 农村信用合作社, 不再 将其看 作是大家 靠合作形 式建立并由此享受其服务的一种组织。 一段时 期中,国 家也把农村 信用合作社 看作准国有金 融机构。 凡是出 现兑付风 险,国家都像救助国有金融机构一样救助它们,未准许一个信用社出现挤兑破产, 挤兑之后也都会保支付,存款者都能得到全额的本息补偿。缺乏破产制约这一最后 的杀手铜,往往诱发 “ 逆向选择” 和 “ 道德风险气 按照 人们过去的理 解, 合作制 就是在社区建 立的、 为 社区服务的 组织, 不希望 用现行的 对商业银行实 施的资 本充 足率要求来约束 社区 组织。 但是, 需要强调的 是, 资本充足率对金融机构不仅是一个 自我约束,同时也反映了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 力, 是衡量金融 机构能 否健康持续 发展的一 个尺度。 按照 股份制的 要求,资 本金一 定要充 足, 一定要到 位, 要有一 定比例的资 本金来对抗风 险。 合 作制在其 他国家 也 有成功的例子,因此在农村金融组织形式上也没有人反对农村信用的合作制,但需 硕士 学位论 文 m a s t er sth f si s 要强调的是,就近期农信社改革而言,不管是股份制还是合作制,对资本充足、 抗 风险能力、 解决不良 资产问题是同 等要求的。 为 此, 在农 村金融 组织形式 上不能只 坚持过去一种模式,而是允许在组织形式上有所探索和创新. ( 二 ) 农 村 金 融 体 制 改 革 的 困 难 农村金融改革难,主要难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在农村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从名义上讲,在农村地区从事 金融活动的正 规金 融机构有四家,即 中国农 业银行、 农业发 展银行、 农村信 用社和 邮政储蓄。但是,随着商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农业银行已经大踏步地从农村地区 撤退,战 略重心向 大城市 和高端 客户转移。 农业 发展银行 只从事粮 棉油政策 性收购 业务,与 绝大多数 农户没有业务 联系。 邮 政储蓄只 在农村地区 吸收 存款, 并不 对农 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因此,目前在农村实际上形成了农信社“ 一家独大” 的 局面,没有形成针对不同客户、不同需求,提供差异性金融服务的完整的农村金融 体系。 第二,是金融机构本身缺乏活力,在产权、治理结构、激励机制和监管等方面 存在缺陷。 2 003 年开始的农信社改革试点试图在改善治理结构方面有所突破, 但从 目前的情况看,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像结息转贷和高息揽股等短期经营行为到处 可见,而监管的不力更强化了这种倾向。 第三,是正规金融服务不能满足农村发展和农户的需求,而非正规金融又受到 国 家法律和 金融法规 方面的限制。 最近的 多项调查 都显示农 户获得正规 金融机构 货 款的机会不是 在扩 大, 而是在缩 小。 农户 和农村的中小 企业在此 种情况下, 只能 转 向 非正规金融。 但除了部分私 人间 借贷外, 农户 和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度部门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婴戏纹执壶课件
- 外包劳务施工合同5篇
- 委外队伍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姓氏歌课件教学课件
- 妆容与形象设计课件
- 2025新五上语文课文词语专项训练
- 文库发布:妄想症课件
- 2025年孟州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平语讲孝道课件
- 不锈钢加工及安装合同集合
- 2022年定安县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真题及答案
- 职业(工种)标准开发专家推荐表
- 妊娠期高血压用药
- 游泳社会指导员专项理论考试复习题库汇总(附答案)
- 我不是完美小孩
- GB/T 18091-2015玻璃幕墙光热性能
- 2023年高考全国1卷理科数学和答案详解(word版本)
- 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三册课文翻译
- 患者跌倒的预防及管理课件
- 医疗设备验收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