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课堂实录.doc_第1页
钱塘湖春行课堂实录.doc_第2页
钱塘湖春行课堂实录.doc_第3页
钱塘湖春行课堂实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 钱塘湖春行课堂实录师:上课 生:老师好!师:同学们,一首人间西湖引领我们入西湖寻美。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美在于西湖一景,古今多少文人沉醉于西子湖畔,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板书课题)师:老师想问标题中的“行”是什么意思?生:出行、行走。师:那么从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全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呢?生:春天在钱塘湖行走、游春。师:这位同学理解得很到位,标题中的“钱塘湖”就是。“西湖”。今天,我们就跟随白居易,到西湖春游,首先来认识一下白居易。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生: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师:还有同学要补充的吗?生:这首诗作于白居易任杭州太守任上。师:这位同学将本诗的写作背景做了补充交代。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来齐读一下,强化对作者的认识。师:认识了白居易,来试着接近他写的这首诗。学诗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对停顿。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试着读准字音,读对停顿。生:自由朗读诗歌。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李龙读。师: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生:我觉得他读的非常好,字音准确,停顿正确。师:请坐,两位同学表现都很不错,尤其是陈楚夕同学,在评价李龙同学的朗读时知道从最基本的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自由朗读便于学生深入关注诗文,学生读学生评价,有双重检测的效果。即检测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又检测了其他学生对读诗“第一标准”的理解。)自此,我们对这首诗的外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那么在形式题材上,它属于什么诗呢?生:七言律诗。师:七言律诗有怎样的特点呢?哪位同学来说一下。生1:每句话有七个字,一共有8句4联,每一联都有自己的名字,分别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师:还有同学还补充吗?生2:律诗是讲究对偶和押韵的。押韵的字叫韵脚,第2联与第3联是讲究对偶的。师:真好,说的很全面,请坐。师:读诗如阅人,不仅要认识他的外表,更要深入了解它的内心。所以学诗第二步:读懂诗意,领悟诗情。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合作,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诗文,疏通诗意。每个小组要选好发言人,待会儿来展示自己小组的合作成果。 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共同探究。(3分钟后) 师:第一联的诗意,哪个小组来说一下。(提问举手的同学)第4小组。 生:在孤山寺的北边和西边,水刚刚涨平,云很低,与湖面连成一体。 师:有同学补充吗?(提问举手的同学。) 生:应该是“从孤山寺的北边到贾亭的西边”而不是“在孤山寺的北边和西边”。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是“春行”,作者在走,所以应该动态的。 师:真是太棒了,注意到了标题的含义,以此来理解全诗,很好。(这就是合作学习的结果,老师没有直接讲授,而是学生自己说,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纠正。少教也能多学。)师:在这一联中,作者谈到的地点和景物都是什么?生:地点是孤山寺、贾亭,景物是水,云。(板书:孤山寺、贾亭、水、云。)师:第二联。生:有几处来得很早的莺在争着向阳的树,不知是谁家的燕子已经在啄泥筑巢了。师:真好,清晰完整。在这一联中作者又谈到了哪些景物呢?生:莺和燕。(师板书:莺 燕)师:第三联。生:开得繁乱的花逐渐想要迷乱人的眼睛,浅浅的草刚能没过马蹄。师:这一联中作者又谈到哪些景物呢?生:花 草 (师板书:花 草)师:第四联生:最喜欢的是湖的东边游走不够,望去看见了绿杨阴中的白沙堤。有同学举手,表示有不同意见。师:好,你说。生:应该是绿柳阴中。师:看来同学们对是杨是柳起了争议,其实在唐诗里谈到的“杨”大多是指柳树,因为在隋炀帝时期,隋炀帝乘龙舟出行,当时太阳很毒辣,柳树遮阴有功,隋炀帝就赐柳树姓“杨”,所以唐诗中多是杨柳并称,或者说“杨”既是“柳”。学生很兴奋的睁大双眼。(有时候必要的补充可以增加语文课的厚度。)师:这一联中提到的地点和景物分别是什么呢?生:白沙堤 绿杨(师板书:白沙堤 绿杨)师:依据刚才我们对诗意的理解,同学们思考一下:全诗的线索是什么?生:以出行的路线为线索。师:这位同学抓得很准确,那么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就是诗人的“游踪”。(师板书:大括号 游踪)师:“诗言志”,诗是用来抒情的。那么诗人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写下了西湖美景。在写景的过程中抒发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呢?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景的喜爱和赞美。师:你从哪个地方读出来的?生: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师:你能试着读出那种喜爱和赞美之情吗?生读。师:同桌来评价一下。生:我觉得他读的感情稍显不足,如果把“不足”在不得绵长一点儿,把“最爱”加重语气会更好。师:你能给大家读一下吗?生读,效果很好。依据那位同学的朗读,全班齐读,深入体会情感。(朗读是并对情感理解与否的最准确体现,如果学生能准确读出诗中情感,那么一定是准确理解了诗意,如果不是,则需在课堂上重点敲打,“读”永远是语文课的重头戏。) 师: 读懂了诗意,领会了诗情,仍不是读诗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在于一个“品”字。品析诗歌用词之妙,品析诗中画面之美。今天我们就在西子湖畔,掬一捧西湖春水,品析钱塘湖春行之美。全诗四联,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联并试着说明理由。一定要先说:“我喜欢第几联,因为方法:合作探究、交流完成。组织形式: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交流,自由品析。(5分钟后。) 师:展示开始。 生:我喜欢颔联,因为它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感觉,很有活力。 师:从那个地方看出来的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呢? 生:从一个“争”字,因为给人的感觉是很热闹。 师:很好,这是抓诗中的“练字”来赏析。“练字”即诗句中用得最传神的句子。(教师该给的概念知识要给,“少教”不是“不教”。)继续 生:我喜欢颈联,因为给人的感觉是春天来了,花草很茂盛。 师:那地方读出繁盛的? 生:“乱花”就说明花开的很繁盛,而“渐欲”就写出了春天里花越开越多的感觉,写出了春天是向前发展的。并且这一句很有画面感。 师:品析的尤其到位准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幅画面吗?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古诗赏析中画面描绘很有必要,这是个很重要的设计。) 生:我也喜欢第三联,颈联,因为他用了“浅草”,说明小草还比较小,点名了是初春的季节,也表现了小草特别的嫩。 师:很有思想,请坐。生:我喜欢颔联,因为“几处”、“谁家”用得很准确,说明莺和燕还比较少,所以说是“早莺”和“新燕”,点明是初春的季节特点,后面的一个“争”字更表现出春天到来后生机勃勃的感觉。 师:思维更加的深入,请坐。 生:我喜欢首联,因为“初平”也点名了是初春时节。 生:我喜欢尾联,因为它非常的含蓄,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师:说得真好,用语也很准确。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是不小!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读诗一要:读准字音,读对停顿。 二要:读懂诗意,领悟诗情。 三要:品析诗语,感受美妙。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特别的好,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诗歌的方法。我们来看这样一首诗。 屏幕出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酥:酥油,这里用来形容春雨的细腻与丝滑。师:按照咱们讲过的读诗三要,来自学这首诗。生: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对停顿。师:请同学们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