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验中学环境保护课程校本课程.doc_第1页
2.实验中学环境保护课程校本课程.doc_第2页
2.实验中学环境保护课程校本课程.doc_第3页
2.实验中学环境保护课程校本课程.doc_第4页
2.实验中学环境保护课程校本课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中学环境保护课程校本课程学校名称:瓦房店市实验中学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教学材料:有关环境保护的书刊报纸、网上资料及多媒体等授课时数:17课时授课教师:刘圣春授课对象:七八九年级学生一、课程目标 环境意识淡薄,环境知识缺乏,环境保护行为的缺失是当代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延续将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和未来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作代价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明智的选择,这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成为了人类共同的呼声: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环境保护从小做起。在中学阶段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就是为了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二、课程内容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主线,简要介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现实,从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和环境变化三个方面,阐明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并进一步阐述由此带来的全球性环境危机:“地球遭受着各种污染”、“森林减少”、“水污染与水资源危机”、“土地退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启迪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程还介绍了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强调依法保护环境才能将可持续发展步入正轨。课程还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典范瑞典”、“与环境相关的纪念日”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教育信息,倡导青少年学生积极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去,争当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具体内容如下:1.地球:人类的家园(1课时)本课是“环境保护”课程的序言和开篇语,统领课程的全部内容。在授课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科学知识,师生共同探讨并归纳出地球有哪些独特的性质,让它成为宇宙中亿里挑一的星球。教师进一步介绍地球及其生命的诞生,地球资源(包括森林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资源、物种资源等)及其变化,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明白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2.人类所认识的环境(1课时)本课教师适宜采用讲授法和多媒体演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介绍以下内容:环境的基本含义;环境的特别定义;环境的组成;人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本课学习,达到认识环境的基本目的。 3.地球的脸面越来越脏(1课时)本节形象地将地球受到污染喻为地球的脸变脏了。教师可选择讲授、多媒体演示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对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危害和实例作重点介绍。建议可将环境污染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农药污染、白色污染、食品污染、核污染等类型。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的脸面越来越脏与环境污染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4.地球的肺叶越来越小(1课时)森林被誉为“地球的肺叶”,本节介绍了以下内容:森林的价值;世界森林资源和中国森林资源的过去和现在;森林减少的原因分析。本课可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堂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展开教学,由此唤醒师生对“地球之肺”的关注。5.地球的乳汁越来越少(1课时)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将地球之水誉为“地球的乳汁”。教师可从“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及现状”、“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及现状”和“水资源减少的原因”三个方面布置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可查阅书刊报纸、访谈专家及有关人士、网上搜索等)。课内进行展示与交流,提高珍惜水资源的自觉性。 6.地球的肌肤越来越差(1课时)肥沃的土地养育着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陆地生命,我们拟人化地将土地誉为“地球的肌肤”。教师可利用1课时带领学生在学校附近采集部分土地样本,通过实验法,比较不同地域内土地的质量,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正逐渐退化。第2课时,教师可帮助学生从土壤侵蚀,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城市、工矿、工程设施、交通对土地的占用三个方面较为理性地分析全球土地退化的原因。7.地球的体温越来越高(1课时)“全球变暖”是工业化社会以来一个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形象地将它喻为“地球的体温升高了”。在这节课中我们介绍了全球变暖的表现,并从三个维度分析了地球体温升高的原因:一是太阳到达地球辐射能的多少;二是地球反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三是地球辐射在地球中滞留时间的长短。通过讨论与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温室效应”加剧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8.地球的保护伞出现“空洞”(1课时)“臭氧层”能吸收宇宙紫外线,阻挡对生命的杀伤力,誉为“地球的保护伞”。本课教师可通过大量的图片,直接地演示臭氧层的形成,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层破坏的危害。教师重点对臭氧层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让学生明白: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是人类不良行为造成的。 9.地球的物种濒临险境(1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物种和中国特种的现状,明确地球物种濒临险境的严峻现实,教师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物种减少和灭绝的原因,同时对物种灭绝的后果进行阐述,以引起人类对地球物种的特别关注。10.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什么(1课时)教师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感性和理性的维度作简要说明,重点介绍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三大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11.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意识(2课时)本课主要对我国的环境污染作历史、现状及展望性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阐明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道理,并强调必须依法保护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简单介绍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已颁布的有环境保扩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已颁布的有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等)和自然灾害防御的法律(已颁布的有水土保持法、防洪法、防震减灾法等)三个方面的相关法律,同时介绍我国参与签订的国际环境公约文件有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上网查询自己所关心的法律相关内容。本课适宜在多媒体教师授课。12.瑞典:环境保护的典范(1课时)本课以瑞典为例,阐述瑞典社会是如何将环境意识、环保制度融入整个社会,成为世界最清洁最美丽的国家之一。以此为主要内容,让学生按照各自的理解,自己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办一份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学生校本课程的学习成果。13.6月5日世界环境日(1课时)第27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保日”。本课对历年的世界环境保护日的主题逐一作了介绍。以本年的“世界环境保护日”的主题为内容,结合该课教学,开展一次符合校情有创意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14.环境教育从小抓起(1课时)本课从知识与行为的角度倡导环境教育从小抓起,从身边做起。15.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2课时)本课是课程的结束篇,旨在通过环境知识的学习,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环保意识,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亲身实践为环境保护作一些贡献。可结合如下一些有意义的“环保”活动主题展开,如环保节日宣传活动,环保知识竞赛活动,绿色信息报办报比赛,环保摄影竞赛,环保网页设计比赛,环保金点子比赛,环保活动方案编制比赛,我为企业环保建议等活动。三、实施建议1.课型(1)讲授课:课程中“地球遭受着各种污染”、“森林减少”、“水污染与水资源危机”、“土地退”、“全球变暧”、“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知识的内容教师可采用讲授的方法进行授课。(2)实践课:结合“环境保护”课程的授课主题,在教师的引领下,师生共同商讨选取相关的内容,以调查、访问、查询报刊资料、上互联网、实验等多种可行的方式,开展认真并保护身边环境的实践活动。(3)展示课:学生通过演讲、为企业出谋划策、环境保护“金点子”征集、答辩、设计网页等多种方式展示“环境保护”校本课程学习成果,由师生共同评价。2.结构讲授课、实践课和展示课课时比例建议按4:4:2开展为宜,体现校本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3.方式讲授课和实践课可单独实施,也可两种方式兼容,课程以展示课结束。四、课程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应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1.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在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自我评价,具体可采用调查表的方式进行。2.学生对教师及课程评价教师可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可包括教师开发能力、授课水平、师生关系、学习兴趣、对课程本身的兴趣等,让学生对教师和课程作出自己的评价。3.教师对学生及课程的评价教师要完善学生素质发展的评定,根据学生的不同作出个性化的评价。教师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手段要多样化,重在激励、重在诊断、重在发展。考核不采用书面方式,可采用口试、操作、表演、展示等方式,成绩评定一律采用等级制,选用优、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