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学专业论文)国际经济法视角下的非政府组织.pdf_第1页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国际经济法视角下的非政府组织.pdf_第2页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国际经济法视角下的非政府组织.pdf_第3页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国际经济法视角下的非政府组织.pdf_第4页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国际经济法视角下的非政府组织.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国际经济法视角下的非政府组织.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内 容 摘 要内 容 摘 要 目前,非政府组织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 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非政府组织广泛参与国际社会经济及相关事务,满足了国 际经济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同时非政府组织的迅速崛起,使国际经济法律制度面临一些 新问题,对传统国际经济法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挑战。那么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经济法中应 该如何定位,怎样解决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阐明自己的观点。 文章前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目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正文分四章:第一章 通 过对非政府组织的理论概述,对非政府组织的涵义、产生背景、发展现状简要介绍,为 下面的论述提供理论铺垫;第二章 通过一些实例说明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经济法中的重 要作用,然后分析非政府组织发挥作用的必然性;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首先列明 学术界对非政府组织的国际经济法地位的三种观点及相关理论, 然后从考察国际经济法 主体要素入手,在对非政府组织是否具备国际经济法主体地位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 说明应赋予部分非政府组织以国际经济法主体地位;第四部分,在看到非政府组织在国 际经济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不足。笔者首先分析非政府组织发 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为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法律规制建议,最后结合实际提 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法律规制的完善; 结论部分是在总体评价非政府 组织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作用、影响、地位的基础上,得出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国际经济 法中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行为体,应重视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作用。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 国际经济法 作用 主体地位 法律规制 国际经济法视角下的非政府组织 i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are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on the stag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so as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to solve social issues accompany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ngos have deeply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matters, and it is the consequence of pluralism. with the rising of ngos, various issues have come in to being, and theories o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s are now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s. then, how should we define the position of ngo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s, and how to avoid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gos? those are the questions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introductory part introduces to the intention of this research, the current studies on this subject,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the main body of this paper is comprised of four chapters. in chapter 1 the discussion is around the concept of ngos, the background of its emerging and the development by now through probing briefly theories on ngos. then, some cases are cited in chapter 2 to illustrate the major functions of ngo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s. the focus is on the necessity for ngos to participate in this field. chapter 3 is the main part of this paper. three perspectives and the relevant theories on the functions of ngo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s are reviewed. then, we will look at the subjective 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s, especially the possible categories for these elements. on the basis of this discussion, we insist ngos occupy a subjective position. disadvantages of ngos should be recognized as well as their advantages. s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ngos and problems of them, especially problems with ngos in china, are analyzed in chapter 4.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how to avoid these problems and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ngos. the paper is concluded that ngos have been an important, indispensable agent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on the basis of their functions, influence and status; hence, enoug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ir operation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s. key words: ngo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function subjective position legal regulatio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中依法 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 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 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 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河北经贸大学。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 师 签 名 : 日期: 年 月 日 (本声明的版权归河北经贸大学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使用)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引 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非政府组织” (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 ngos ) 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其活动身影遍及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 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新的国际行为体。 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莱斯特萨拉蒙教授是非政府组织研究的权威学者。 在他的主持下开展了非政府组织国际比较研究项目, 该项目关注的领域从最初的社会问 题不断延展至政治、经济及其他相关领域,并将研究的视野从国内投向国际,现已涉及 到四十多个国家,数千名学者参与其中。萨拉蒙教授认为,在未来国际社会中非政府组 织的重要性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世纪后期的重要性 。从总体上来看,非政 府组织理论研究呈现如下特点:一是社会领域研究理论相对成熟,经济领域研究相对薄 弱;二是由于经济发展原因,西方发达国家对非政府组织研究较早,非政府组织制度完 备,社会影响力大。发展中国家大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非政府组织认识不足,在国内 乃至国际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力。 非政府组织是为抑制跨国商业利益无限膨胀, 强调关注生态环境、 关注贫富分化加 剧等社会问题出现在国际经济法视野中的。例如,1997 年,经合组织秘密谈判的多边 投资协议草案,在 600 多个非政府组织强烈反对声浪中搁浅,理由是该草案缺乏环境 保护和尊重人权等社会义务 。还有在 1994 年和 1998 年世界银行年会上,因非政府组 施压,世界银行不得以将环保措施和劳工标准引入其业务。 目前,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经济法中起着不可忽视、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随着国 际经济的发展,其作用日益彰显。那么如何评判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经济法中的角色呢? 有些西方发达国家学者持完全肯定态度,将非政府组织视为救世主。这种观点我们不敢 lester m.salamon.the ris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j.foreign affairs,vol.73,no.4(july/august 1994). 陈安.国际经济法专论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56. 国际经济法视角下的非政府组织 2 苟同,无论是什么样的理由,主权仍是一国不可剥夺的权利,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发展 中的国家。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国已充分认识到一国可以根据本国的发展现状,让 渡一部分权力,即“还一部分权力于社会”,我们当然也反对那些无视非政府组织在目 前国际经济法运行中的重要性,而一味的强调其消极作用的论调。非政府组织从产生到 不断发展壮大,并日益成为各行为体的合作伙伴是个不争的事实。当前我们要做的是如 何挖掘其积极一面,服务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尽量减少其不利影响。正视客观 现实,从客观实际出发,才是科学的态度。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本文将着重探讨与国际经济法有密切联系的非政府组织,从 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入手,通过分析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经济法运行过程中的角色, 认识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经济法领域的重要性; 通过赋予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经济法主体地 位,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经济协调中的独特功能,并对解决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 问题提出设想。 本文通过作者尚不成熟的思想, 以期引起学界对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经济法中的角色 给予更多的关注,关注其带来的新的价值理念、关注其巨大现实功能,用科学的态度规 范其发展路径,使其真正成为国际经济法其他主体的合作伙伴,共同服务于国际经济法 的健康发展。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第 1 章 非政府组织概述 第 1 章 非政府组织概述 1.1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及法律特征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1.1.1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英文缩写 ngos)至今没有一个严谨 的、权威的定义。非政府组织一词,最初是在联合国宪章(1945 年 6 月)第 71 款 “为同那些与该理事会(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所管理的事务有关的非政府组织进行磋商 做出适当安排” 一文中正式出现的。 1952 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决议中将非政府组织定 义为“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都可被看作非政府组织”,在当时主要是 指国际性的民间组织。1994 年联合国文件 u.n.dos.e/ac.70/1994/5 将非政府组织定义 为“一个非营利性实体,其成员为一个或多个国家的公民或公民协会,他们的行为由成 员集体意志决定, 以满足一个或多个和该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团体成员之需” 。 依此定义, 尽管称谓不同,但是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公益法人、基金组织、社会经济组织等都 可以称为非政府组织。世界银行将非政府组织定义为“从事解困济贫,推进穷人利益、 保护环境、提供基本服务,或从事社区发展的私人组织” 。世界银行是从最宽泛的意 义上进行表述的,认为非政府组织是指一切官方和营利部门以外的个人团体,无论其是 依合法章程建立的还是非正式的,也无论其是稳定的还是临时的。这一表述虽然最大程 度呈现了非政府组织的特征,却仍有疏漏,因为从目前发展态势看,“公益性”仍然是 非政府组织的最鲜明特征。 非政府组织是作为一个西方语境下的词汇被我们认识的 。国内学者对于非政府组 织描述各有不同,学者赵黎青总结了学术界有代表性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是广义的,认 为几乎所有的非政府、非企业的社会组织都是非政府组织,依此理解政党也属于其中, world bank websit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civil society/overvieweb/ol. url=/essd.nsf/ngos/home. 王建芹.非政府组织的理论阐释-兼论我国现行非政府组织法律的冲突与选择 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1-2. 国际经济法视角下的非政府组织 4 但是,这种表述没有说明非政府组织的特质。第二种看法是狭义的,认为非政府组织是 一种非营利的社会中介组织。第三种看法认为非政府组织是依法建立的、非政府的、非 营利的、自主管理的、非党派性质的具有一定性质、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 组织。这一种看法认为,自我服务的社会基层成员组织也应归为非政府组织,除了应包 括符合第二种定义的各种中介性社会组织外, 还应包括那些社会基层的成员组织如民间 资助组织、合作组织及其他一些社区组织 。从这些概念的表述来看,每个概念的产生 都有各自特定的背景和参照模式,不同程度地反映了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和内涵,分别从 不同侧面和角度对非政府组织进行了阐述。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非政府组织概念的简单梳理,我们可以将“非政府组织”概 括为:“非政府组织”是一种由持有相同或相近志向的志愿者组成的,具有稳定的组织 形式和固定成员的、独立运作且发挥特定的社会功能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关注普遍的 公益事业或特定事业的民间团体。其中,民间性和公益性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本文着重要探讨的是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并与国际经济法有密切联系的非政府组织, 即那些主要由个人、民间团体依法建立和参加并有自己独立的章程、宗旨、组织机构和 活动资金的参与国际经济及相关领域的非政府组织 。具有国际经济法意义的非政府组 织并不限于国际非政府组织(即其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和狭义经济领域,也包 括各国参与国际经济及相关领域活动的非政府组织, 以及那些纯粹由国内成员组成但其 活动对于国际经济法具有重要影响的非政府组织。 1.1.2 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特征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特征 (1)非政府性 “非政府性” 体现了非政府组织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和自治权, 一个广泛承认的事 实是非政府组织不是由国家通过政府间协定成立, 而是由自然人或法人之间通过签订的 受一国国内法管辖的合同而成立的。与政府不同组建和行使权力的方式不同,非政府组 织是一种来自于的民间组织, 大多通过横向的网络联系与坚实的民众基础来动员社会资 源。其成员主要是公民个人和民间团体,而非主权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少数情况 下,也有国家、政府机构等参加。因为现实中非政府组织的运行不可能完全排除政府的 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 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42-45. 王杰、张海滨、张治洲.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4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参与,但这种参与存在界限,就是避免政府在非政府组织的决策程序中占主导地位,否 则将成为政府的附庸。 (2)志愿性 这是研究非政府组织的价值所在, 志愿反映的是自由社会中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 方面。非政府组织是典型的以价值为取向的组织,旨在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它给社会 提供的是“公益性及互益性的公共物品”, “志愿性和社会捐赠是其重要的社会资源” ,活动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各种社会捐赠,也有自筹的和成员缴纳的或者政府等机构资 助的。目前,非政府组织收入很多来发达国家,志愿性弱化可能使非政府组织基本价值 观的丧失和组织退化 。 (3)合法性 非政府组织是依法建立的,具有自己的章程、总部、组织结构和活动资金。非政府 组织的建立一般是依据各国国内法而非国家间的国际法协议, 其所从事的应为合法的活 动,这一标准不仅要求非政府组织通过合法途径成立,还要求成立后的一切行为也应恪 守法律。因此,跨国犯罪集团和恐怖主义组织不包括在内。现实中有些非政府组织为实 现组织可能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但其总体目标仍是以遵守法律为价值取向的,所以 不能据此认定其为非法。 1.2 非政府组织的分类及活动方式非政府组织的分类及活动方式 1.2.1 非政府组织的分类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非政府组织种类繁多,分类的标准主要取决于研究的目的,针对活跃于国际经济贸 易领域的非政府组织,一些学者及有关的国际组织给出了如下的分类: (1)从地缘经济与政治角度看 分为北方非政府组织(即发达国际的非政府组织)和南方非政府组织(即发展中国 家的非政府组织) 。北方的非政府组织多是国际性的,致力于解决一些全球性的问题, 这些组织在发达国家注册,由北向南从事经济的发展与援助;南方非政府组织是指在发 王名.非赢利组织管理理论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王杰、张海滨、张治洲.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4. 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全球社会学 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5. 国际经济法视角下的非政府组织 6 展中国家注册,它们经常通过南南合作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致力于区域的社会经 济发展活动,提供地方服务,这些组织一般规模小,分布分散,外资来源不稳定,国际 影响力小。 (2)从成员构成的角度看 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为成员,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如国际劳 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第二类是政府与非政府织位成员,两 者处于平等的地位,如,国际红十字会(international red cross);第三类是非 政府组织与政府为成员,非政府组织处以主导的地位,如这类组织有国际劳工组织、国 际红十字会等。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iucn),于 1948 年成立的,它是由政府机构、非政府 组织和 140 多个国家的 980 个成员组成的 。第三类是只有非政府组织为成员,如大赦 国际(amnesty international) 。 (3)从代际来看 可依次分为:救济与福利、地方的自主更生、可持续发展及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 的非政府组织 。第一代非政府组织为急需救助群体提供直接的救济和福利性服务,如 在发生自然灾害及战争时提供的人道主义救援。 第二代非政府组织的工作重点是对发展 中国家的能力建设援助,通过提供资金、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信息交流支援当地非政 府组织的能力建设,以提高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三代非政府组织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活动 目标,通过参与政府和多边组织的政策形成过程寻求在地方、国家及全球层面上制定政 策和制度的改变。第四代非政府组织的目标是创造“人人参与”的制度环境,尽量动员 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变革中来,以促进全球制度的变革 。 从这种分类可以看出不同时期 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的志趣不同, 当前在国际经济法领域最为活跃的当属于第三类非政府 组织。 (4)从非政府组织关注的领域来看 参见 年 2 月 15 日。 peter willetts,ed.the conscience of the world: the influenc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the un systemm. david korten,getting to the 21 century;voluntary action and global agenda (west hartford: kumara press,1990. 王杰、张海滨、张治洲.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2-35。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可分为国际经济非政府组织、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国际人权非政府组织。尽管有 上述区分,但在实际运作中,往往一个组织同时有保护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项目,在 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关注生存权与发展权等基本人权问题。 (5)世界银行将非政府组织分为运作型非政府组织(operational ngos) 和倡议型 非政府组织(advocacy ngos),运作型非政府组织活动的目的是设计、执行和发展有 关的工程项目;倡议型非政府组织的目的是促进和捍卫某一特殊项目,进而影响世界银 行的政策 。实践中,两种类型的活动目地有可能交叉,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既参与 运作又参与倡议,一些倡议型非政府组织虽不直接参与项目设计与执行,但也把关注点 集中在某些与项目相关的事物上 。 事实上,非政府组织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而且由于某些固有的缺陷,非政府组织 表现出复杂的面孔,在实践中很难把握。 1.2.2 非政府组织的活动方式非政府组织的活动方式 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现已涉足国际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针对问题的性质不同, 其活动方式也各有不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通过各种方式呼吁和宣传自身主张 如何使自己的愿望和主张尽可能为公众所知晓,是非政府组织所要解决的首要问 题,各种非政府组织往往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传媒作为宣传自己的阵地。 (2)通过对各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积极倡议或游说,对有关的政策施加影响 非政府组织一般都对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相关决策予以积极关注, 它们通过各种 方式提出倡议进行游说,参与决策过程,力求使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所作决策符合自身 主张。 (3)监督和协调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行为 这是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活动目标,由于非政府组织具备专业知识,又作为一个非营 利组织,往往能够站在公平的角度协调争端当事方,因而越来越多的政府与政府间国际 组织也欢迎或容许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活动。如: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王杰、张海滨、张治洲.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2。 see url=/essd/essd.nsf/ngos/home.accessed june8,2001. 国际经济法视角下的非政府组织 8 international)就是一个专门从事经济、财务监督、审查、反对经济腐败的国际非政 府组织。这种活动方式是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作用、实现目标、扩大影响 的重要途径 。 (4)抗议与斗争 政府的政策可能违背民意或有损于公众利益, 行为也不一定符合普遍的国际道德或 国际舆论,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政策与行为也可能不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与公正。而非政 府组织代表着“世界的良心”。因此非政府组织就会发起抗议活动进行斗争。抗议活动 实际也是一种施压,包括通过抵制消费、抗议税收、占领环境恶化场所或向政治领导人 请愿等方式来开展活动。 .非政府组织兴起的背景非政府组织兴起的背景 1.3.1 全球治理理论与非政府组织兴起的理论契合全球治理理论与非政府组织兴起的理论契合 (1) “治理”理论的提出 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理论是在全球化背景和相关理论基础上展开的一 个国际社会新课题。英语中“治理”(governance)专用于与“国家公务”相关的宪法 或法律的执行问题,或指管理利害关系不同的多种机构或行业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治理”作为一个概念开始引起世界范围的重视。 1992 年,世界银行的治理与发展 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治理”的看法,指出:“治理”就是各种各样的政府性和非政 府性组织、私人企业以及社会运动为了发展而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资源的管理中 运用权力的方式 。此后,其他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如联合国发展署、经济合作与发 展组织等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治理”做出了解释。美国学者罗西瑙(james roseau)是 最早对“治理”加以定义和论述的学者之一, 1995 年,罗西瑙在全球治理杂志的 创刊号又给“全球治理”下了一个宽泛的定义:“全球治理”被认为是包括所有层次的 王杰、张海滨、张治洲: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7. 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m./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0.85. world bank,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wasington d.c.:world bank,1992),p3.转自: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 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2.199.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人类活动-从家庭到国际组织-的规则系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施加控制而被卷入到更 加相互依赖的世界中的急剧增加的网络的大量规则系统 。 最能得到广泛认同的是自 “全球治理委员会”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所给出的定义。该委员会成立于 1992 年,是由 28 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人士组成的国 际非政府组织。该组织致力于探讨冷战结束所创造的机会,旨在建立一个更为有效的国 际安全和治理体系。 该委员会于 1995 年发表了一份题为 我们的全球友邻 (our global neighborhood,或译为天涯成比邻)的研究报告,对“治理”作了如下的界定:“治 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的及机构共同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 一个相互冲突的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合作行动的持续过程。 它既包括那些有权迫 使人们服从的正式机构与机制, 也包括那些人们和机构已经同意的或认为符合其利益的 各种非正式的安排” 。“治理”理论的出现,对传统的国家治理提出了质疑。 治理理论原本是一个政治学概念, 但目前已被拓展到经济、 社会、 文化等诸多领域, 涵盖的内容有:一是治理主体多元化,强调政府不是国家的唯一的权力中心,非政府组 织行使的权力只要得到公众的认可,就可以成为不同层面的权力中心;二是主体间责任 界限的模糊性和权力依赖性,三是自主自治的网络体系的建立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治理理论的内涵将会更加丰富。 (2)“全球治理”理论兴起的意义 “全球治理” 的核心特征是权威治理的不同层次之间或者不同基础设施之间被重新 划分。全球化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特别指出“在全球治理层次上,治理一直被视为主 要是一种政府间的关系,但现在它必须被理解为也包括非政府组织、公民运动、跨国公 司以及全球资本市场,他们均与影响力急剧夸大的全球大众媒体相互作用” 。 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分化的产物,在非政府组织的民间治理过程中,民间组织章程, 内部管理制度,行业自治规范等的运作与实施,孕育了一种民间自治的秩序,它在一定 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制定法缺位和局限.构成了国际经济法秩序的重要基础。非政府组织 james n.rosenau.governan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 global governance,vol.1,no.1(winter 1995),pp.13-14.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ur global neighborhood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王建芹.非政府组织的理论阐释兼论我国现行非政府组织法律的冲突与选择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64. 英赫尔德,等.治理全球化:权力、权威与全球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4-15. 国际经济法视角下的非政府组织 10 既然定位于“民间”,其性质就决定了它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来源于社会需求,来源于社 会公众和市场主体的信任,也只有社会力量才能真正形成对其组织行为的有效制约,实 现其组织自律和市场化的生存机制才是可能的, 而治理理论的提出为第三部门即非政府 组织在理论上谋得了一个合法的地位. 。非政府组织是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公民通过 参与非政府组织可以表达自己的偏好,与政府和其他组织互动博弈,在这个过程中,不 仅有可能形成的共同的治理目标,也通过了组织的自主自治提高了民主参与的程度 。 这一表述在继续肯定国家在治理作用中的主导的地位时, 着重强调了发挥不同行为 体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将治理由“国家中心论”引向“多中心论”,成为非政府组织 参与全球治理的理论支点。全球化进程提出了全球治理的问题,推动了非政府组织作为 一种政治行为的崛起, 反过来非政府组织活动在质与量两方面的加强本身也在塑造着全 球化进程,充实着全球治理的内容 。 1.3.2 全球市民社会理论与非政府组织兴起的理论契合全球市民社会理论与非政府组织兴起的理论契合 (1)全球市民社会理论的兴起 市民社会起源于欧洲的政治哲学传统,又称“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将公 民社会置于“全球”层次上的“全球公民社会”学术界没有统一定论。安海尔(helmut achiever)等人认为“全球公民社会”是“全球公民社会是存在于家庭、国家和市场之 间,在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限制之外运作的观念、价值、制度、组织、网络和个人 领域” ,其地位类似于非政府组织,但二者之间存在包含的关系,全球公民社会理论 的范围要大于非政府组织,在人权、环保以及发展等领域,二者是重合的。非政府组织 是全球公民社会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他们提出的“绿色革命”、“透明国际”等口号 赋予了全球公民社会以新的价值目标。 关于市民社会理论有两类说法:政治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强调其“民间性”,即 市民社会主要是保护公民权利和公民政治参与的民间组织机构; 社会学意义上的市民社 王建芹.非政府组织的理论阐释兼论我国现行非政府组织法律的冲突与选择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66-69. 郁建兴、刘大志.治理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6. 王杰、张海滨、张治洲.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8. 刘贞晔.国际政治视野中的全球市民社会-概念、特征和主要活动内j.欧洲,2005,(5):54.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会理论强调其“中间性”,即市民社会介于国家和企业之间的中间领域 。随着市民社 会影响经济活动能力的增强,本文认为还应从经济意义上强调其“协调性”,从而肯定 其保护社会利益,促进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发展方面的巨大现实功能。 (2)市民社会理论兴起的意义 市民社会理论在近二十年间得到广泛的复兴,形成了一股可以称之为全球性的“市 民社会思潮”,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也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二者相得益彰:非政府 组织的发展为市民社会理论提供了实证研究的对象和理论校验的素材, 市民社会理论的 发展也为观察和理解非政府组织准备了学术视角和思辨知识;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非 政府组织获得了理论上的合法性论证并因而在实践中更具有发展的冲力, 市民社会理论 也获得了经验上的普适性支持 。正是通过非政府组织,市民社会获得了相对于国家的 独立性和自主权,进而成为抵御国家权力和职能过分扩张、防止商业市场系统过分侵蚀 的根本保障,成为民主政治的牢固基石。 通过治理理论与市民社会理论的兴起背景可以看出, 治理理论所研究的问题实际上 是建立在市民社会的基础之上的,而非政府组织实际上是市民社会的基本主体,离开非 政府组织,市民社会无从谈起,公民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够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才能与政 府、市场的力量相抗衡,三者应是一种“和谐共生”的伙伴关系。 从趣味爱好组织走向社会信息组织;从随意组织走向规模化的组织;从少量组织发 展到更加普遍的组织;从个别利益到更加广泛的利益;从经济权益诉求发展到社会权益 诉求的组织是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 ,随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壮大,非政府组织必将 对国际经济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9. 邓正来、亚历山.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6. 马庆钰.非政府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逻辑解释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第 8 卷(3):18. 国际经济法视角下的非政府组织 12 第 2 章 非政府组织对国际经济法的作用及其必然性 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活动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早期,但由于数 量少, 涉足的范围小, 所以在国际社会未能引起足够的认识。 随着非政府组织数量增加, 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飞速发展,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经济领域的作用日益彰显,被看作 是国际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它们的活动必然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2.1 非政府组织对国际经济法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对国际经济法的作用 2.1.1 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经济法立法阶段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经济法立法阶段的作用 (1)非政府组织独立制定国际贸易规则 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国际经济法律关系日益错综复杂,旧的国际经济法 很难应对,这就需要制定一些能够有效调整国际经济行为的法律和规则。然而各主权国 家在制定法律时往往基于本国利益进行立法,这种立法很难为其他国家认可。为顺应客 观形势发展的需要,非政府组织通过其所拥有的专门人员及其专业技术知识,编制了大 量有关国际贸易、国际运输、国际金融等领域的实体与程序规则,为国际经济立法开辟 了一条崭新的且高效的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有: 国际商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各国贸易法的统一,为消除由于法律冲突与差 异造成的国际贸易障碍,先后制定了各种国际惯例(rules practices or customs)及示范 法(model law),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规则、托收统一 规则、担保统一规则以及国际商事仲裁规则等许多国际通行的实体与程序国际惯 例,这些惯例已为国际贸易当事人所广泛认可和采行,并为许多国家所认可。国际商会 制定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适应了全球化要求各国法律趋同化的趋势, 有助于各国贸易 法的统一,促进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法律协会(international law association)成立后就私法的统一作了很多 工作,集中体现在国际海商法领域,在该协会的努力下促成了关于一般海损的约克-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安特卫普规则的生效,弥补了因各国海商法规定不一而无法解决一般海损的法律冲突 问题。此外,该协会在国际贸易法、国际仲裁领域也参与了大量与立法相关的活动。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os) 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甲级咨询组织和贸发理事会综合级(最高级)咨询组织,宗旨是 “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 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是长期致力于总结和制定国际经济交往的国际标准 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先后推行了 iso9000,iso9001、iso14000 和 iso18000 等质量管理 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国际标准, 诸多认证标准已经成为国际标准认证领域权 威的第三方标准 。在国际贸易中,企业通过 iso 验证往往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入 场券。 在国际劳工标准领域, sa8000 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及其基本劳动公约, 以及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国际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等而制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九个方面:童工、强迫 劳动、安全卫生、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 管理体系 。sa8000 并非国际条约,只是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指导性劳工标准,但这一标 准得到了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在国际贸易往来中被广为运用。 另外, 1975 年 2 月由国际清算银行发起和成立的 “银行管制和监督常设委员会 (即” 巴塞尔委员会“)是目前协调各国银行的最主要机构,目标在于加强各国银行主管机构 之间的联系,制定广泛的统一管理规定,改进跨国银行管理的统计标准 。 (2)参与制定某些国际经济立法,影响国际经济法立法理念 非政府组织拥有大量专业人员, 他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致力于国际经济法的立法工 作。他们能长期、广泛、深入地进行调查,获得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及经验;借助互联网 等途径,在全球范围内收集、分析、传播有关信息,改变了其余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信 息“不对称”的状况, 利用自身人力、 财力物力优势参与国际经济组织的“造法过程”, 使得国际经济组织在法律的创制阶段将社会利益考虑其中。 非政府组织作为 “压力团体” / 谭深,刘开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与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08-118. 陈安.国际经济法学专论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8-209. 国际经济法视角下的非政府组织 14 促使国际经济组织衍生非经济职能, 这种非经济职能的衍生反映了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 时,国际经济组织更应关注各种社会价值的实现。如:非政府组织主张在世贸组织体制 内加入劳工标准条款, 他们指出过渡的自由竞争和缺乏有力的制约机制会剥夺工人在劳 工方面的谈判实力;一些非政府组织从关注全球能源危机角度出发,认为各国单纯追求 经济利益,在自由贸易的政策下,将会引发更多的恶意投资竞争,这样不利于人类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还有的非政府组织认为,由于缺乏对跨国公司的规制,跨国公司日益 壮大的强势地位与消费者社会“弱者”地位不利于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因此主张在世 贸组织框架内,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国际规则。已有学者指出:在今后几十年,以世 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贸易体制所面临的一项挑战将是 “遏制在环境和劳工标准问题上保 护主义的操控” ,各种非政府组织是这种挑战之下的不可低估的力量。 非政府组织通过直接参加国际环境会议、参与国际谈判、参加环境条约的拟订、组 织非政府组织论坛等方式,促成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及京都议定书等环境条约的起草 。非政府组织通过舆论监督作用,可以保证环境 谈判过程中的透明度,地球谈判简报(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桥梁 (bridges)和生态(eco)等对于减小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和能源危机 的幅度,起到了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 ,这有助于推动的国际环保机制的建立。 正如一位学者而言“非政府组织往往是革新者,而政府埋头于日常事务和维持社会 现状;非政府组织能集中关注世界性的和不受时间限制的价值,而政府主要是应付事变 和着眼于下次选举” 。正是非政府组织的上述努力,促使国际经济立法在关注经济利益 增长的同时更多地考虑社会利益。满足人类社会的多元化价值需求,促使国际经济法朝 理性的方向发展。 车丕照.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经济法 j.清华大学学报,2001.(1):49. kerstin now rot.legal consequence of globalization:the status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