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论文)基于wirelessusb的lin总线分析仪的设计与实现.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u t o m o t i v e e l e c t r o n i c s a n d m i c r o p r o c e s s o r t e c h n o l o g y , i n - v e h i c l e n e t w o r k t e c h n o l o g y m a t u r e s , a n d h a r n e s s c o n s t r a i n t s a r e b e c o m i n g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o b v i o u s . t h e i n t r o d u c e o f w i r e l e s s n e t w o r k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t h e i n - v e h i c l e n e t w o r k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s o l v e s t h e p r o b l e m , a n d p r o v i d e s b e t t e r s c a l a b i l i t y a n d f l e x i b i l i t y .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i n - v e h i c l e l o c a l i n t e r c o n n e c t n e t w o r k a n d w i r e l e s s u s b n e t w o r k . i n v i e w o f t h e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o f c u r r e n t l i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o o l s , t h e s y s t e m d e s i g n p r o g r a m o f l i n b u s a n a l y z e r i s a d v a n c e d , w h i c h i s b a s e d o n t h e s y s t e m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 f i r s t l y , t h e h a r d w a r e s y s t e m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a d e t a i l e d d e s c r i p t i o n o f p s o c a n d w i r e l e s s u s b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 s e c o n d l y , t h e s y s t e m s o f t w a r e f r a m e w o r k a n d t h e d e s i g n a n d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 b u s m o n i t o r t e r m i n a l s , b r i d g e s m a i n f r a m e a n d p c - s o f t w a r e a r e g i v e n i n d e t a i l s . t h i s p a p e r f o c u s e s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a n d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 l a t e s t l i n p r o t o c o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l i n 2 . 1 d a t a l i n k l a y e r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l a y e r p r o t o c o l , a n d p r o p o s e s t h e w i r e l e s s u s b n e t w o r k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d e s i g n , t h e w i r e l e s s n e t w o r k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w o r k f l o w a n d w o r k m o d e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w i r e l e s s n e t w o r k s c o e x i s t e n c e a n d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t h e a c t i o n m o d e l . k e y w o r d s : i n - v e h i c l e n e t w o r k , l i n , b u s a n a l y z e r , w i r e l e s s u s b , p s o c , p r o c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 位论 文是本人 在导师 指导 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 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 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 论文中 不包含其他 人己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的 研 究 成 果 , 也 不 包 含 为 获 得 止 # : 大生 或其 他 教 育 机 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 学 位 论文 作者 完 全了 解份 * m一有 关 保 留 、 使 用 学 位 论 文的 规 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 本 人 授权 - 鱼 竺大生 可以 将 学 位 论 文 的 全 部 或 部 分 内 容 编 入 有关 数据 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年月日 签字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 1引言 如今, 半导体在汽车电 子中 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汽车电 子化的发展可以 满足 人们 对安 全、 节能、环保以 及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需求。 根据s t r a t e g y a n a l y t i c s 分析, 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收入将在 2 0 0 8 年达到 2 0 0 亿美元, 而作为第三大汽车 消费市 场和第四 大整车生产基 地的中国 ,汽车电子市场 将从2 0 0 2 年的1 6 亿美元 增长至2 0 0 7 年的5 5 亿美元 , 。 电子设备的不断增加造成导线数量的不断增多, 使车内空间布线越来越困难, 车身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好地解决了布线问题。在汽车内部使用基于总线的网络结 构,可以 达到 信息 共享、 减少布 线、降 低成本和提高总体 性能、 增加可靠性的目 的. 到目 前为止, 汽车网 络通信协议大约有4 0 多 种, 综合考虑 功能和传输速率等 因 素,现有的 汽车网 络可划分为5 类阁 : a , b , c , d , e 类网 络, 如下表 1 - 1 所示。 表1 - 1 汽车网络分类 类别 网络标准对象 位速率帅s 应用范围 a s i n e b u s , l i n, ttp / a等 面向传感器、执 行器控制的低速 网络 l k -1 0 k 电动门窗、座椅 调节、灯光照明 等控制 b 低速c a n , v a n , j 1 8 5 0 等 面向独立模块间 数据共享的中速 网络 l o k - 1 2 5 k 电子车辆信息中 心、故障诊断、 仪表显示等 c 高速c a n, tt p / c, f l e x r a y 等 面向高速、实时 闭环控制的多路 传输网 1 2 5 k -1 0 0 0 k 悬架控制、发动 机控制等 d i d b - c , i d b - m, i d b - 1 3 9 4 等 面向多媒体、导 航系统 2 5 0 k- 4 0 0 m 车用信息、通信 和娱 乐系 统等 e b 孵 fl i g h t , d s i , p l a n e t 等 面向乘员的安全 系统 20 k -i o m安全气囊等 1 . 2 l 工 n 网络的 发展现状 局部 互联网 络l i n ( l o c a l i n t e r c o n n e c t n e t w o r k ) 是一种开放的a 类网络, , 是由l i n 协会提出的. l i n 协会成立 于 1 9 9 8 年 末, 最初是由 奥迪、 宝马、 戴姆勒、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沃尔沃、大众、v olc a no 通信技术和 m otorola 共同成立. 该协会的目标是制定一 套可作为 c a n 辅助总线的开放标准,使其用于车身控制网络的低端场合,实现车 身网 络的 层次 化,降 低汽车网络的复杂 度, 保持最 低成 本。 l 工 n 总线 通信协议最早的版本l 工 ni. 0 在1 9 99年7 月发 行, 主要 是基于v l i t e 总线制定 的。 l i n 标准在2 0 0 0 年发布t 两个新版本l i n i . 1 和l i n i . 2 。 2 0 0 2 年1 1 月 l 工 n协会发布了 l 工 ni. 3 ,其目的是改进对物理层和节点间的兼容性.在 2 0 03 年, l in协 会发布了l i nz. 0 标准, 增加了 位速率检测 和诊断 等许多 新特性, 为低 成本的汽 车网 络应 用提供了 更多 的灵活性, l in标准己 较成熟。 2 0 0 6 年 1 1 月, l i n 协会又 发布t 最新的l i n z . 1 标准, 在l i n z . 0 标准的 基础 上作了一 些改进:明确了l i nz. 0 中 表述不 清的 概念; 取消消息标识符相 关服务; 物理层指 标加严;单独定 义传输层等闭 。 l 工 nz. 1 标准支持设备即插即 用, 从应用 层的角度更多地考虑了设备的配置和诊断特性。 目 前, 汽车网络技术正处 在高 速发展和全 面应用阶段, 普遍采用的汽车网 络 有c a n( c o n t r o l l e ra r e an e t w o r k ) 和 l i n 。 2 0 世纪8 0 年代b o s c h 公司为 解决 汽车电子中和个电子单元间的通信问题开发了 c an 总线标准。c an 是一种多主方 式的串 行通讯总 线, 最高速率可 达 i m b ps,使 用短 帧来实 现数据的 高实时性, 有 很高的 纠错能力 和抗干扰能力。 c a n总 线己 发展得比 较成熟,己 成为目 前全 球产 业化汽车应用车 载网 络的主流。 l in是在 汽车网络发展到 一定阶 段后开始制定的, 它不仅仅定义了网络数据传输协议,还包括 l in 配置语言以及 lin 应用软件的接 口。 l 工 n总线是 着眼于高 性价比,最大 优势是低成本,在一些 低端的 应用中,不 需要 c an 的高性能、 高带宽和多功能, l in 总 线能够很好地替代c an 总 线, 而且 每个节点的 成本都 大大低于c an。 l in实现了 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智能 传感器和执 行器的通讯方式, 基于串行通讯接口(u a rt / s c i)、 数据格式、 单主/多从概念和 没有稳定 时间 基的节点的时 钟同 步【 习 。 l in相对于c an的成本节省主要是由 于采用 单线传输、 硬件或软件的 低成本实现和无需 从属节点中使用高精度谐振器 来实现 的。 1 3贾 i r e l e s s u s b 的发展现状 随着 无线技术不断发展和 成熟, 无线系统的 成本不断下降, 给各种设 备带来 了更大的 便捷性、移动性和良 好的 连接性。如 今蓝牙、 无线局域网 、 w i- fi、 u 阳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无线 技术蓬勃发 展, w ireless u sb、 z i g b ee 等无线网络 层出 不穷,低成本、 高可 靠性的无线网络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目前比较流行的无 线技 术如图1 一 1 所示, 这些无线网 络在频谱、 数据率、 数据编码、通信协议和网 络拓扑 等方面 有所 不同e 。 ca mp u sarea n e 卜 。 r k ln g 日 口 2 5 涛 认 , ox80216 份乙 .如 “ 0币ce ar e a n e two 南n g 匆2 . 11刽b l g 日 0 2 . 甲 j n p e r s 0 n 日 ! a 旧 日 n已 卜 形 o rk in o ob iuel o a 劝, 8 0 2 . 1 5 .后 橇 绘 煞 弄 s imp lec a b le re p la ceme n t广 bo z 5 3 v e ryl o w 1 0 0m b i ts 了 5 图1 一 1 常见的 无线技术 赛普拉斯 ( c y p r e s s )公司的 w i r e l e s s u s b 柑 无线网 络是专门 针对短距离点到 点 或多点到点的无线连接而设 计的。w i rel ess u s b 份 使 pc 外设、游戏控制器、遥 控、玩具及其他任何点到点或多点到单点应用都能实现无线连接,并以低成本的 无线解决方案取代有线连 接。 w i r ele s s u s b 化 工作在 2 . 4 g hz 工 s m频段,传输距离 从1 0 米 ( 最高i m b p s ) 到5 0 米 ( 最高6 2 . s k b p s ) , 使用既有的u s b 架构, 因此无 须特别的驱动软件。 w i r e l e s s u s b 川 最早的产品是 在2 0 0 2 年发布的w i r e l e s s u s bls系列器件, 它 的 通信距离高达 10米, 最大 传输速率为62. s k b ps, 平均延 迟时间 少于4 、, 具有 高度集成的无线收发器和数字基带,与u sb 控制器结合,无线应用简单,成为低 成本的无线 pc 外围控制系统的事实标准。在 2 0 04 年,赛普拉斯公司推出 wirelessusb 相lr系统产品,它的 最大传输速率为62. s k b ps, 平均反应时 间少于 1 0ms ,为 商业和工业无线应用提 供长达50米的通信范围, 提供了 替代z i g b e e 和 bluet oot h等复 杂且昂 贵的无线网 络方案的 解决方案, 拓宽了 无线系统的 应用市 场。 在 2 0 0 5 年, c y p r e s s 将w i r e l e s s u s b 和p s o c ( 可编程片上系统) 相结合, 又 推出了 一款具有可编程混合信号阵 列的2 . 4g h z 单芯片无线器 件 p r oc ( 可编程射 频片上系统) 。 3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w i r e l e s s u s b l p 器件是在2 0 0 6 年推出 的,是c y p r e s s 第二代无线射频收 发 芯片, 它的传 输距离为1 0 米, 最大 速率为1 m b p s , 低工作电压 和超低 功耗, 提供 了一 种无可比 拟的功能组 合, 用于点 对点、 多点对点无线 应用实现超群的抗干 扰性 能、低材料清单 ( b o m )成本、更高的 数据速率应用和更快的 产品面市时间。在 2 0 0 6 年 底还推出 -t p r o c l p 器件,将w i r e l e s s u s b l p 2 . 4 g h z 收发器与低成本的 带 u s b 设备接口的 e n c o r e i i 微控制器集成在一颗单芯片上。p r o c l p 简化了编 码和电路板设计,缩短了设计时间,提高了可靠性。 1 . 4课题的 研究背景 目前,低成本的 l i n网络在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基 于 l i n总线的协议分析和调试测试工具少且昂贵。 l i n 开发工具主要有 m e n t o r 公 司的l i n s p e c t o r , v t p . l t p 等工具, 还有v e c t o r 公司的c a n o e . l i n , c a n a l y z e r . l i n 工具,以及 k v a s e r 公司的l e a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 l i n x 工具。绝大部分 l i n总线开 发工具存在一 些问 题: ( 1 ) 调试l i n 总线通常 做法是 通过网关将l i n 帧转换 成c a n 帧,再用基于 c a n的测试工具间接调试 l i n ,当网关出现问题时这种方式就行不 通:( 2 ) 和 p c 连接时采用串口或 u s b 接口等有线的连接方式, 在特定环境无法引 线的情况下无法进行现场开发调试. 为弥补目 前l i n 总线开发工具的不足,研 制新一 代的l i n 总线开发调试工 具 势在必行。考虑到l i n 是局部互连总线,在一 个系 统中常常存在多个相互独 立的 l i n 总线, 针对l i n 总 线的 局部独立、 低速率 ( 最高2 0 k b p s ) 、 低成本等 特点, 同 时考虑到 w i r e l e s s u s b 无线网络的优越性,将w i r e l e s s u s b 无线网络与 l i n网络 相结合, 本课题的 研究目的 就在于开发一个低成本、 通过无线连接、能并行调试 多 个l i n 总线的协 议分析仪, 提高开 发调试效率,有 效降 低开发成本。 1 . 5本文的主要内 容和结构 本文在深入研究 l i n网 络和 w i r e l e s s u s b无线网 络的 基础上, 提出了 基于 w i r e l e s s u s b 的l i n总线分 析仪的总 体设计方案;给出了 详细的硬件设计方案, 从软 件层次 和任务划分的角 度详 细给出了 软件设计方案; 基于 p s o c架构提出了 l 工 n 2 . 1 协议数据链路层的实现方案; 深入分析了w i r e l e s s u s b 无线网络的硬件特 性,提出tw i r e l e s s u s b 无线网 络的设 计方案,重点 探讨t w i r e l e s s u s b 主机和 从机的行为 模型, 详细描述了w i r e l e s s u s b 网 络的工作流 程和工作模式.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全文共七章,总体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简 要介绍了 车身网 络的分类、l in 网 络的发 展现状和w i rel essusb 的 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 l in 总线开发工具的不足,认识到 l in 网络的应用前景和 改进 l in 开发工具的必要性。 第二章从系统 需求的 角度分 析了l in总线分析仪的 基本功能和高级功能, 提 出了 基于w i r eless u s b 无线网络的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包括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无线网络的选择和微控制器的选择等。 第三章给出了 基于w i rel essusb 的l in总线分析仪的 硬件组成和硬件总体结 构,然后按照硬件模块详细说明了硬件的特性,重点讨论了各硬件模块的设计要 点。 第四章分析了系统软件平台的选择,在分析数据流向的基础上按照功能模块 给出了 基于w ireless u sb的l in总线分 析仪的 软件层次和各 任务的 处理流程,探 讨了usb 系统的分层结构和 pc监控软件的设计。 第五章分析了最新的l in协议规范l 工 nz. 1 的特性、 规范组成和节点通信模型, 重点分析了 lin z . 1 规范数据链路层和传输层的协议,然后基于p s oc 架构提出了 l!n z . 1 数据链路层的软 件和硬 件的实 现方 法。 第六章分析了w i rel essusb无线网络的 直接序列 扩频特性、 动态数据率接收 特性、自 动事务序列器 和硬件组帧等 特性,重点 讨论了w ire l essusb 多网 络共存 和抗干扰特性, 提出了w i r e l e s s u s b 无线网络结构的设 计, 给出tw i r e l e s s u s b 主机和从机的行为模型,详细描述了w irelessusb 网络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 第七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并指出本课题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l i n 总线分析仪系统组成和规划 2 . 1系统功能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l i n 总线分析仪主要面向车载网络的开发调试阶段,是一种低 成本、 高性能的l i n 总 线开发调试工具。 它分为p c 软件和嵌入式 设备两大模块, 支持即 插即用, 通过u s b 2 . 0 接口 与p c 软件通信; 扩展性强, 占 用 1 个u s b 接口 , 能 提供多达2 5 5 个l i n 总线的 并行开发 调试; 采用直接调试总线的 方式而不通过 网关, 支持最新的l 工 n 2 . 1 规范, 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快速动态切换, 支持完全 的主 机和从机节点仿真 特性,能 够监听 总线数据帧, 能够检测 冲突和错误。 2. 1 . ( 1 ) 基本功能 数据监听功能:自 动检测 l i n总线的主机节点, 并行监听多个 l i n总线的 数据,动态分析l i n总线的网络结构和报文结构. 错误检测功能:基 于数据位的l i n总线 错误检测 和分析。 主机仿真功能:任 意波特率的主 节点 ( m a s t e r ) 硬件仿真。 从机仿真功能:一个或多个从节点 ( s l a v e )硬件仿真。 、jj、1产、j 2门j4 护f、/tz几龟 2 . 1 . 2高级功能 ( 1 ) 原型 设计阶段:建 立网络 模型,自 动生 成n c f 和l d f 文件, 支持主机和 从机的软件仿真。 ( 2 ) 节点实现阶段:真实节点和虚拟节点的混合仿真,生成特定平台的代码。 ( 3 ) 系统测试阶段:制订测试计划,自动进行测试,自 动生成测试报告。 2 . 2系统结构设计 根据系 统的 功能需求,本课题 采用无线网络取代 传统的 有线连接的方式, 达 到更好的 扩展性和灵活性,整个系统的 网络结构如图2 - 1 所示。 l i n 总线分 析仪 的硬件设 备由 两部分组成: 主机桥接器 ( 1 个) 和总线 监控终端 ( 多 个) . 整 个无 线网络是 星形结构, 支持多点到点的 通信方式。总线 监控终端采集l i n 总线 上的 数据, 通 过无线网 络发送给主机桥 接器;主机桥接器 从无线网 络上接收l i n 总线 监控数据, 通过u s b 接口 发送到p c ; p c 监控软件对数据 做进一 步处理。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提供优越的处理性能和灵活性。使用内部的数字用户模块,通过其独特的动态重 配置 用硬件电 路实 现l in 协议的部分 功能,减轻软 件负担,提高处理性能。 2 . 5本章小结 本章分析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引入无线网络替代有线连接,提出了系统结构 设计方案; 在对比blue to o th 、 zi ghee和wire l es s u s b 等无线网络技术的 基础上, 确定了本 系统的无 线网 络平台一一 wire l es sus b无 线网 络; 通过深入了解c p l d 、 f p g a和 p s o c等可编程器件的特性,确定了本系统的微控制器一一p soc混合信 号阵列,确立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l i n总线分析仪硬件设计 3 . 1硬件总体结构 本课题的硬件组成为主机桥接器 ( 通过 u s b 接口连接到 p c ) 和 l i n 总线监控 终端 ( 连接到 l i n总线) 。l i n总线监控终端选用 m c u +r f 的构架,包括 p s o c控 制器、射频收发器、l i n 收发器和电源管理等,硬件原理框图如图3 - 1 所示。 图3 - 1 l i n 总线监控终端的 硬件结 构图 主机桥接器采用p r o c 架构, 在单芯片内 集成了 线性稳压器、 e n c o r e - i i 微控 制器、u s b设备和射频收发器,仅需极少的外部元件,硬件原理框图如图 3 - 2 所 图3 - 2 主机桥接器的硬件结构图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 2总线监控终端硬件设计 3 . 2 . 1 p s o c 控制器模块 c y p r e s s 的p s o c 混合信号阵列是 一款低成本的可编程器件, 它的 设计目 标是 用于 取代多 个基于 传统m c u 的系统 组件。 p s o c 的独特之处在于 它集成了 可编程的 数字、模拟模块和可编程的内部互连,它允许用户根据特定应用的需求来定制外 围设备, 生成 自定义的外设配置, 在运行时可动态载入和卸载( 动态重配置) o p s o c 架构主要由四 部分 组成c i o ,如图3 - 3 所示。 禽 7 p m b pon s on4 pon3 poni 李 i 一事 1 套 - 手 ys 兰 厂 . 尸 l 甲一一 一、 sr a m2 k 一 m u lp p ls c io c k s o u rc (in c lu d e s im o , il o , p l l , a n d e c o ) a n a l o g bl oc k 户 ir r 自 y .rh j d ig ita l bl oc k a r r a y 知 一 口 opocks amtdl nela ixc 瑟 亩 .瑟 亩 mdeh .ccumrefsystem resources h le rn alv il lage s w 此 h r 月 1 匆 尸 um p 目 m r 0 l v d s y s te m r e s e t s 图3 - 3 p s o c 内 部结 构原 理框图 . p s o c 内 核:内 核包括c p u 、 存储器、时钟和可配置g p i o o m 8 c 是一款最大运 行速度为2 4 m h z 的8 位处理 器, 它是哈佛结构, 提供4 m i p s 的性能。集成的 f l a s h 容量最大为3 2 k b s r a m 容量 最大为2 k b p s o c 器件集成t2 4 m h z 的主 晶振、 3 2 k h z 的 低速晶 振, 与多 个可编程的时钟分频器相结合, 几乎能满足系 统中 所有的时钟要求。 g p i o 提供c p u 、数字和模 拟资 源的 连接,每个引 脚支 持 8 种模式,可配置电 平 ( 低、 高 和改变)中断,为 外部接口 提供了很大的 1 1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灵活性。 数字系统: 最多包含 16 个数字模块,每个模块是一个 8 位的资源,可单独使 用,也可以组合成 16位、24 位和 32 位的外设,数字模块的任意信号可以通 过全局总线连接 到任意引 脚。 数字模块可配置成以 下外设:脉宽调制器、计 数器、 带 捕捉的 定时器、 u a r t 接口 、 s pi主 / 从机、 i zc从机和多个主机、 c rc 校验和发生器、工 rda红外接口和伪随机数发生器。 模拟系统:最多包含 12个模拟模块,每个模块都包含一个运算放大器,能够 实现复杂的模拟信号流程。psoc 模拟模块常用的功能列表如下:a d 转换器、 d a 转换器、 滤波器、放大器、比 较器、 高电流驱动 器、 调制器、 相关器和拨 号器。 系统资源:数字时钟分频器提供 3 个可配置的时钟频率,时钟可以连接到数 字和模拟 模块, 也 可用 数字模块来分频; 两个乘加器 ( mac s) 提供带32位累 加的快速8位 乘法来加速数字滤波等数 学运算; 抽取器为数字信号 处理、 ad 转换等提供了一 个可定制的硬件滤波 器;工 zc硬件模块提供1 00和4 o 0 k hz 的 通信速率,支持主机、从机和多主模式;开关模式泵可以从 1 . zv 的电池电压 产生正常的工作电压,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升压转换器。 考虑到功能的 扩展, 本系统选用功能强大的c 丫 8 c 2 9 4 66, 它集成了 性能为4 m 工 ps 的8 位 m s c 处理器、3 2 k的f l a s h 、z k 的s r am,还集成t2 4 / 4 8 mhz 晶振、3 2 k h z 晶振,还集成了 16 个可编程的功能强大的数字用户模块、12 个模拟用户模块和 可 编程的内 部互联, 可非常 方便地选用多达1 00 种的 外设和设置 连接方式, 将 p cb 上 大部分的 元件和走线移到 芯片内 部, 而且可 动态重配置, 开发非常灵活。 p s oc控制器模块硬件设 计时 要考虑以 下问 题: . 工作电压和时钟:cy8 c29466 的工作电压范围为 3 . ov 到 5 . 25v ,当外部电压 低于 1 . ov 时可使用片上的开关模式泵进行升压。工作电压为 3 . ov 时,c pu 最快 运行速度为1 2 mijz ; 工作电压为2 . 4v时, 最大的运行速度为3 m hz。 选择 工作电 压的同时 考虑运行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为了 达到最快的 处理程度,工 作电压定为 sv,c pu 的运行时钟频率为 24mhz 。 . 外部 接口: c y 8 c 2 9 4 66 编程时使用的 是硬件 i zc 接口, 与无线射频模块连接 使用的是 s pi 主机接口 ( 带 i r q中断) , 与 l in物理层驱动模块连接使用的是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u a r t 接口 ,这些 接口 都可以 通过芯片内 部的 数字模 块来实 现, 其它的控制和 状态引脚都是通过g p i o 来连接。 . 引脚分配:当引 脚作为 标准的c p u 引 脚使用时 不用考虑引 脚的 冲突问 题,因 为这些引 脚的功能 和连接都是独立的。当引 脚要 连接到数字或模拟模块时, 引脚的分配问题相当重要,处理不好会导致引脚冲突。从引脚到内部模块的 连接关系是这样的:端口一全局互连总线一行互连总线一数字或模拟模块。 从理论上讲,一个模块的信号可以连接到任意一个引脚,但多个数字或模拟 模块综合考虑时, 就有了 约束, 这是由p s o c 的全局 互连总线 和行 互连总 线的 特点 决定的。 全局互连总线只有四组:全局奇/ 偶输 入和全局奇/ 偶输出, 所 以同一时刻连接到数字或模拟模块最多有 1 6个输入引脚和 1 6 个输出引脚。 所有的 偶数端口 ( p 0 , p 2 , :) 共用全局偶数输入 和输出 互连总线, 所有的 奇数端口 共用全 局奇 数输入和输出 互连总线,所以 在同一 类 ( 同奇 或同 偶) 端口中 对应的引 脚( 例如p 0 . 0 和p 2 . 0 ) 共用一条 全局互连输入 或全局输出线, 也就是不能同时作为模块的输入或输出引脚。行互连总线能连接到对应的全 局互连总线,但每行只有 4条输入线和 4条输出线,每行所有模块最多有 4 个不同输入和 4 个输出,相差4 位的同一类引脚 ( 例如 p o . 0 , p o . 4 , p 1 . 0 , p l . 4 ,) 在一 行内 共用一条 行互连输入或输出线, 也就是说相差 4 位的同 一类引脚不能同时连接到同一行模块的输入或输出。数字或模拟模块与行互 连输入总线的连接是任意可重复的,与行互连输出总线的连接是任意不可重 复的,故模块信号与行互连总线的连线只有数量的限制而不会产生冲突。因 此, 在硬件设计时, 为确 保引 脚分配没有冲突, 要先使 用p s o c 开发环境中 的 可视化用 户模块 和全局互连工具 对整 个系统各模块和 连接做一个初步设计。 . 封装:c y 8 c 2 9 4 6 6 有p d i p . s s o p 和s o i l 三种封装,其中s s o p 的 体积最小, 适合产品化,但不方便更换芯片和调试。由于 p s o c的仿真是替代式的仿真, 仿真器完全代替芯片工作,电路板上不能有芯片,所以仿真头插座的封装都 是 p d i p ,考虑到系统的开发调试.决定选用 p d i p 封装。 3 . 2 . 2无线射频模块 射频芯片选择c y r f 6 9 3 6 , 它属于 w i r e l e s s u s b l p 系列,是c y p r e s s的第二代 射频片上系统 ( s o c ) ,兼 容第一代的c y w u s b 6 9 x x 器 件。 c y r f 6 9 3 6 增加了 一系列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测 试与 编程操 作特殊模式下, 通信波特率可高于10 o k b p s 。 l 工 n总线引脚可承受 +4ov一 1 8 v 的直流电压。 无需外部器件的sv 和 3 . 3v 兼容的数字输入. 通过 工 n h和 r x d 脚报告的本地和远程唤醒。 内部集成 3 0 k q上拉电阻。 睡眠模式工作电流为 8 . 0 协ao v s up ! 卜一j、 一.nh 一-, , 。钾车峨夯 舀 . . j-_ 1卜 / 三 石 励 土 尸 即“ n d 1一1 -一一-一-一-一 图3 一 8 m c 3 3 6 6 1 内 部原理框图 毗3 3 6 6 1 有四种操作模式: . 正常 模式: lin 总线 处于工作状态, 符合li n z . 0 总 线规范, 最大速率20k b ps。 . 高 速模式:当l 工 n 总线在ecu 测试和下载程序时,处 于高 速模式, 通信速率 可达 1 0 0 k b p s 。 . 低速模式:为了 进一步降低l in总 线的电 磁辐射,可 进入低速模式. . 睡眠模式:当 l in 总 线无活动时进 入睡眠模式, 此模式功 耗极 低, 还可 实现 快速启动。 m c 336 61 的多种操 作模式, 使l in总 线驱动器的 性能大大改善。 用户根据不同 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操作模式,在尽可能减少损耗的情况下又提高效率. li n 物理层驱动的 硬件设计要考虑的问 题如下: . 上拉电 阻:l in 总 线设 备分为主机 和从 机, 主机端的l in 总线要将 i k o上 拉电阻。上拉电阻和反向电 流二极管 不能连 到电 池电 压,因为当l in 总 线对 地短路时电池将持续放电,短路电流不能被关断.为了实现 自 动防故障,应 l 8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将 l k 。电阻和反向电流二极管串联连接到 工 n h 引脚, 可以通过睡眠模式判断 主机终端,解决 l i n对地短路问题。本课题设计的 l i n总线分析仪可仿真主 机和从机, 可以 工作在主机模式, 也可以工作在 从机, 所以1 k q的上拉电 阻 必 须是可控的。 可以 用g p i o 通过光祸来控制上拉电阻的 通断, 同 时实现电 气 隔离,硬件原理图如图3 - 9 所示. p c8 i 7 c 图3 - 9 可控上拉电阻的 硬件原理图 . m c u接口:采用常用的 u a r t / s c i 接口 ( t x d和 r x d ) ,特别注意的是,r x d是 开漏输出, 由于 m c u的g p i o 配置为输入时是高阻输入, 所以外部必须增加 2 . 2 k 0的上拉电阻才能提供高电平。 另外模式控制引脚e n 也要连到m c u , 用g p i o 来控制.为了方便调试,在硬件电路中还加了一个按键进行本地唤醒,硬件 原理图如图 3 - 1 0 所示。 vba t 图3 - 1 0 l 工 n 收发器m c 3 3 6 6 1 的硬件原理图 3 . 2 . 4电 源管理 模块 设 计电 源模块首先要考虑的问 题 如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l i n总线分析仪软件设计 4 . 1软件平台的选择 由于系统资源有限, 本系统不使用实时操作系统 ( r t o s ) , 采用简单的前后台 系统和状态机模型。后台通常是一个无限循环的程序,在程序中查询事件是否发 生, 每个任务是否 具备运行条件等,如 果系统状态改变了, 则处理这 些事件或执 行相关任务 来做相 应处 理。 前台 运行在中 断服务 程序中, 它具有比后台 更高的 运 行优先级,适合处理异步事件,特别是时间相关性很强的关键操作。由于前台的 高优先级,后台只有在前台退出的情况下才能运行,前台提供的信息要等到后台 程序运行到该信息的处理时才得到处 理,前后台 系统在处理信息的及时性上比 r t o s 要差, 最坏的情况是前台运 行时间 太长, 前台刚退出 没多久,由 于时限 或外 部事 件的触发,又 进入 前台的 处理,后台 几乎得不到运行的 机会。因 此,在设 计 系统的软件结构时,前台的处理要尽量少,只处理关键操作,给后台预留足够的 处理时 间。由 于不使用r t o s , 前后台系 统大大降低了 对系统软硬件的 要求, 有利 降低系统成本. 4 . 2数据流向 分析 本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围绕着数据的提取、传输和处理。从数据流向上看, 数据经过四个阶段的处理 ( 如图4 - 1 所示) , 分别是 l i n总线协议处理 ( 从总线上 提取 数据帧) 、 w i r e l e s s u s b 协议处理、 u s b 协议处理和p c 监控软件的 处理 ( 显示 监控 数据和总线信息) . 本系统从硬件上 可分成三大部分: 总线监控 终端、 主机桥 接器和 p c 。 总线监控终端包括 l i n 协议处理和w i r e l e s s u s b 协议处理;主机桥接 器包括 w i r e l e s s u s b 协议处理和 u s b 协议处理; p c包括u s b 协议处理和监控软件 处理。 li n 协议处理 w i r e le s s u s b 协议处理 w 9 7 1 c 1 u s 顿 u s b 协议处理 p c监控 软件处理 总线监 控终地 护 c 机 图4 - 1 数据流向图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 3总线监控终端的软件设计 从软件层次上划分,总线监控终端包括驱动层、协议层和应用层,如图 4 - 2 所示。 驱动层主要包括s p i 接口 和u a r t 接口 的驱动 程序: 协议层包括l i n 2 . 1 协 议和w i r e l e s s u s b 从机协议; 应用 层使用协议层提供的 接口, 主要针对本系统的 功能需求,将从 l i n 总线上采集的数据帧通过w i r e l e s s u s b 无线网络发送给主机 桥接器 。 应用层 l i n 总线协议分析处理 协议层 w i r e l e s s us b n e t wo r k l i n p r o t o c o l lp ra d i o 驱动层 s p i 驱动程序u a r t 驱动程序 硬件层s p i 接口l i n 总线接口 图4 - 2 l i n 总 线监控终端的软件架构 从任务划分的角 度看, 总线监控终端主要由l i n 监控任务 和w i r e l e s s u s b 从 机传输任务组成, 下 面用u m l 序列图表示任务之间的 关系, 如图4 - 3 所示。 当l i n 总线有活动时,将 触发l i n 总线监控任务记录总 线的 状态并转换成特定的监控数 据帧,再由无线传输任务发往主机桥接器;无线传输任务将后向数据转换成配置 信息,再触发 l i n 监控任务控制 l i n 总线的活动。 li n总线 主机桥接器 图4 - 3 总线监控终端的任务调度序列图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 3 . 1 l i n 监控任务 l i n 监控任务时 刻监控 l i n 总线的活 动,当 有数据帧到达时, 将接收到的 数 据帧 放入无线发送缓冲区, 实 现监听总线的 功能; 当 总线出 现冲突和 数据出 错时, 也能 检测出 错误类型,生成 相应的 错误信息 帧放入无线发送缓冲区,实 现错误检 测的功能:当有数据要发送时,在适当的总线时刻将 l i n 数据帧往总线发出,实 现节点 仿真的功能,简要的 执行 流程如图4 - 4 所示。 l i n 监控任务实现了l i n 协 议的数据链路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乳铁蛋白销售课件教学
- 法律合规年度汇报
- 正式的买卖合同样书6篇
- 公司法股东与股权课件
- 淘宝推广招聘工作总结
- 护士ICU进修汇报
- 过程控制项目汇报
- 结扎手术诊疗指南解读
- 2025生物制品购销合同
- 2025年上海版劳动合同范本
- 科技公司职工管理制度
- 污水零直排工作专题汇报
- 2025-2030年中国财税服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数智供应链案例集-商务部
- 开发资质质量管理制度
- 骨科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 学校食堂家长开放日活动上校长讲话:一起为孩子们的“舌尖安全”把好关
- 肺结核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 物流客服管理制度
- 综合布线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 小学六年级奥数竞赛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