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学专业论文)论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pdf_第1页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论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pdf_第2页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论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pdf_第3页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论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pdf_第4页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论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论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 法学硕士论文摘要 专 业 国 际 法 学 研究方向 国际经济法 作者姓名 杨 军 指导教师 林 燕 萍 副教授 反倾销法作为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合理保障措施与竞争法维护公正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 并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大致相似但是当今世界反倾销法的取向逐渐发生偏转 并日益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之一为减少反倾销法对公平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国际社会 制定了各种双边多边协议以及 w t o框架下的反倾销协议与此相关针对解决反倾销法与竞争 法冲突的协调方案也应运而生本文试图从反倾销法的起源着手通过其演变过程探究现有双 边区域和 g a t t / w t o框架下对反倾销法与竞争法互动的安排分析各种改进方案的利弊以期对 中国的立法和司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本文除导言和结束语外共分五章正文约 5万 字 第一章从反倾销法的起源着手介绍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关联性并进而剖析反倾销法与其声 称的目的性的矛盾即反倾销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保护竞争的作用而是变成了限制竞争的一种手 段 第二章着重探讨国际社会协调反倾销法与竞争法冲突的方案基于对现行反倾销法缺陷的认 识法学界和经济学界认为应全面审视对竞争有着负面影响的现行反倾销协议和各国国内的反倾 销法研究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种改造或改进方案第一用 统一的国际竞争法取代现行的反倾销法把从严界定反竞争的倾销行为纳入国际竞争法的 规制范畴第二主张模仿 w t o体制中 g a t s 和 trips的现有模式设置一个协调各国竞争法的法 律框架机制倡导各国反垄断执法机构之间的主动礼让相互合作第三主张用保障条款 取代现有的反倾销措施第四主张对现行反倾销法进行改良使之最大程度地接近和融入竞争 法至少要消除现行规则中反竞争或阻碍竞争的内容在介绍上述四种方案的同时本章也分别 就其利弊进行了剖析 第三章介绍国际社会在双边和多边体制下为协调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冲突所作出的努力如 1 9 8 8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订的澳新更紧密经济关系贸易协定同意从 1 9 9 4年 7月开始 停止两国之间的一切反倾销诉讼所有反倾销税一律停止征收代之以竞争法来协调两国间的反倾 销争议与此同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也在其争端解决机制外专门就反倾销反补贴案件的争议制 订了争端解决办法欧盟则走得更远在其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中已取消了征收反倾销税代之以统 一的欧盟竞争法这一措施既限制了成员国之间的价格歧视掠夺性定价也限制了成员国内部的 价格歧视虽然双边和区域性的多边安排为协调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冲突作出了贡献但这种协调 的影响力仍然具有局限性 第四章作者重点分析了 g a t t / w t o对反倾销行为进行规制而取得的成就和以后的发展方向在 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1 9 9 4年反倾销守则然而1 9 9 4年反倾销守则对倾销是否是 公平竞争并未加以判断只是将重点放在各国对倾销能否作出反应和制定统一规则上1 9 9 6年 1 2 月在新加坡举行的 w t o 第一届部长会议上决定设立一个工作小组讨论成员方提出的有关贸易与竞 争政策互动关系的相关议题目前该小组已经举行了多次会议作为小组会议的讨论议题之一 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但是在这方面仍未取得实质性成果 第五章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屡遭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另外通过分析新闻纸反倾销案背后的 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认为该案的积极作用并不能得到报社等利益团体和消费者的一致认同反 倾销实质上是一种贸易壁垒中国在双边和多边领域中就反倾销法与竞争法关系进行谈判时应摒 除倾销一律有害的观念同时以竞争规则推进国内和国际反倾销法的完善 本文认为反倾销法应将保护竞争者的立场转化为保护竞争反倾销制度的改进应融入竞争政 策的精神以保护市场竞争的自由与公平性例如提高反倾销的门槛在反倾销政策中纳入 公共利益条款以及对滥用反倾销调查措施的行为予以惩罚等方法都是改革反倾销政策时应当 考虑的因素虽然通过在反倾销法中融入更多的竞争法条款对于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协调将起到 极大的作用但是本文认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反倾销法与竞争法合二为一的可能性微 乎其微 关键词反倾销公平竞争互动关系 interaction relations between antidumping law and competition law abstract major: science of international law research fi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author: yang jun tutor: vice-prof. lin yan-ping the original object of antidumping law was to regulate the price discrimination, maintain the order of market competition. therefore, its object approximately conforms to that of competition law in maintaining equal and free order of market competition. however, the subsequent object of it deflected, and increasingly turned to one of the tools of trade protectionism. actually, the antidumping turned into instrument for the restraint of competition. the antidumping didnt protect fair competition but itself produced unfair competition.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present antidumping law, experts think that the present antidumping agreements and antidumping law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at negatively effect on competition should be comprehensively improv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 between antidumping law and competition law, four schem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irstly, replacing the present antidumping law with uniform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law or antimonopoly law; secondly, setting a law frame to harmonize the competition law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ccording to gats and trips in the wto system; thirdly, replacing the present antidumping measures with safeguards; fourthly, amending the present antidumping law through blending more competition regulations.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made great efforts in harmonizing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antidumping law and competition law through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agreements. according to anzcerta (australia-new zealand closer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agreement) in 1988, these two countries agreed to cease applying antidumping law and resolve the antidumping disputes between them by their competition law in july 1994. nafta has also formulated special disputes settlement measure for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the eu advanced more in applying uniform eu competition law among its members instead of antidumping laws. till now, the implementation of article vi of gatt (antidumping regulations 1994)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achievement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regulations doesnt explain whether the dumping is fair or not but focus on whether members can response to dumping and establish uniform regulations. the first ministerial meeting held in singapore in dec. 1996 decided to set up a work group dealing wi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ntidumping law and competition law but the working group has got few fruit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that chinas commodities were repeatedly accused of antidumping by the foreign countries before chinas entering into wto. its undoubted that the first antidumping case played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antidumping history, but some of the disadvantages had not been clarified. antidumping actually is a kind of trade barriers. the thought of all dumping having harmful effect should be abolished when china participates in the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negotiations ab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antidumping law and competition law. the competition regulations should be utilized in the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ntidumping law. the viewpoint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antidumping law should be altered from protecting competitor to protecting the competition. the foreign enterprises should not be treated discriminatingly in order to meet the national treatment principle. the competition policies should be melted into the process of the improvement of antidumping law, as to raise the threshold of antidumping, to add the public interest clause into antidumping law and to punish the abuse of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 measures. even more regulations of the competition law melting into antidumping law can greatly effect on the harmonization between the antidumping law and competition law, i think it will take a long time to make it come true. key words: antidumping, fair competition, interaction relation 论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 1 论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 导 言 自 1 9 0 4 年加拿大制定第一部系统的国内反倾销法起世界许多国家也针对倾销这种行为制定了 本国的反倾销法在反倾销立法风起云涌并大有滥用之势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开始了为协调各国的 反倾销行为而进行的努力 1 最具代表性的首当其冲应是关贸总协定第 6 条以及经多轮多边贸易谈判 形成的1 9 9 4 年关于实施关贸总协定第 6 条的协议以下简称1 9 9 4 年反倾销守则 既便在关贸总协定和随后的 w t o谈判中成员国对反倾销达成了许多共识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 成果上述1 9 9 4年反倾销守则就是成果之一众多学者专家和国际组织仍对 w t o 现行协议 容许其成员采用反倾销措施提出了质疑其实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早在 1 9 2 7年国际联盟在国 际经济会议的最后报告中就确立了倾销有害的基调但关于倾销与反倾销的争论一直绵延持续了近 百年 众多学者 专家和国际组织主要从经济学和法学意义上对倾销与反倾销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在 1 9 3 3年世界经济会议上主要议题之一就是对滥用反倾销法的限制或阻碍贸易渠道的担忧 2 法 学界和经济学界认为应全面审视对竞争有着负面影响的现行反倾销协议和各国反倾销法 研究反倾 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改造或改进方案1 9 9 4年反倾销守则对倾 销是否是公平竞争并未加以判断只是将重点放在各国对倾销能否作出反应和制定统一规则上 1 9 9 6 年 1 2 月于新加坡举行的 w t o第一届部长会议决定设立一个工作小组讨论成员方提出的有关 贸易与竞争政策互动关系的相关议题截止 1 9 9 8 年 1 0 月止w t o 已召开了 5 次贸易与竞争政策互 动小组工作会议 3 作为小组会议的讨论议题之一 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但是在这方面取得的实质性成果还相当有限中国在加入 w t o 之前就曾经是国外反倾销的最大受害 国之一在中国已经正式成为 w t o 大家庭一员的背景下研究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不仅可 以厘清对滥用反倾销措施的正确认识而且有助于为中国反倾销立法和司法提供理论依据 1 这种努力最早可追溯到 20 世纪初 英国与荷兰等 10 个欧洲国家签订了一个关于共同防止和抵制多种糖倾销的协定李圣敬反 倾销法律与诉讼代理法律出版社 2000 年 1 月第 1 版第 10 页 2 赵维田 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1 月第 1 版第 277 页 3 徐宗佑 贸易政策与竞争政策的互动台月旦出版社公平交易季刊2000 年第 4 期 论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 2 第一章 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关联性 第一节 反倾销法最初的立法意图 反倾销立法的萌芽源于美国独立初期1 7 9 1 年美国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谴责英国 的倾销行为 要求美国厂商降低产品价格以使英国企业低价夺取美国市场的企图落空 1 8 9 4 年美国 通过了威尔逊法案the wilson bill of 1894要求对在原产地受到补贴的货物征收反补贴税 4 1 9 0 1年英国与荷兰签订了一个旨在联合抵制食糖倾销的协定先后有 1 0个欧洲国家参加 5 1 9 0 1 年澳大利亚通过 产业保护法industry protection act旨在抑制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内的倾销 具有现代意义的较完整的反倾销国内立法首推 1 9 0 4 年加拿大的海关法customs act 该法第 1 9条规定进口于加拿大商品的价格低于该商品在出口国公平市场价格加拿大可对该进 口商品征收反倾销税之后新西兰1 9 0 5 年澳大利亚1 9 0 6 年英国1 9 1 4 年南非1 9 1 4 年等国纷纷制定了名称各异的反倾销法美国于 1 9 1 6年制定了正式的反倾销法即税收法 revenue act该法将低于出口国国内主要市场的实际价值或批发价值的价格在美国销售的 行为列为倾销行为并要求有关机关采取刑事或民事制裁方法予以制裁由于该法适用的条件之一 是证明出口倾销产品主观上具有限制竞争的掠夺性意图并且以刑事和民事处罚为抵消倾销的 手段所以该法未得到真正实施1 9 2 1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关税法emergency tariff act 简称关税法取消了对倾销行为的刑事处分和民事处分代之以征收反倾销税并以损害 美国产业取代限制竞争的掠夺意图该法开了现代反倾销法的先河以后美国对其反倾销法 不断进行修订 完善 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反倾销国内立法的典范 据多米尼克 萨尔瓦多统计1 9 8 0 年世界上仅有 8 个国家制定了反倾销法 但至 1 9 9 3 年共有 5 4 个国家制定了反倾销法 6 这些国家中 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 0 世纪初 反倾销法开始从国内立法走向国际立法 国际社会关注反倾销问题起源于国际联盟 1 9 3 3年国际联盟为筹备世界经济大会成立了专门的筹备委员会并指定专人研究倾销与反倾销问 题在起草国际贸易组织宪章和关贸总协定时美国提出了反倾销条款草案交代表讨论 讨论涉及四种倾销价格倾销服务倾销兑换倾销和社会倾销会上最终将价格倾销作为关贸总 协定第 6 条调整对象 7 1 9 6 7 年在肯尼迪回合中希望对关贸总协定第 6 条的解释与实施趋于统一 4 胡晓红 中国反倾销法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第 1 版第 12 页 5 张玉卿 国际反倾销法律与实务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1993 年第 1 版第 15 页 6 胡晓红 中国反倾销法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第 13 页 7 曾令良 世界贸易组织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第 12 月版第 281 页 论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 3 遂制定了关于履行关贸总协定第 6条的协定简称1 9 6 7年反倾销守则并于 1 9 6 8年 1 月 1 日生效 1 9 7 9 年在东京回合中 通过了新的 关于履行关贸总协定第 6 条的协定简称 1 9 7 9 年反倾销守则于 1 9 8 0年 1月 1日生效在乌拉圭回合中再次将反倾销问题作为议程进行讨 论 各成员方通过并签署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什协议1 9 9 4 年关贸总协定和 1 9 9 4 年反倾销守则相比原来的两个反倾销守则1 9 9 4 年反倾销守则所规定的制度更加全面 系统可操作性强内容也更加详实除以上两个附则外还由三个部分 1 8 个条文组成 8 第二节 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关联 竞争法与作为外贸法一部分的反倾销法是国内法的两个法律部门 传统上 二者源于同一思想 即反对出口国的价格歧视目的是实现公平和效益为了确保市场的微观运作能通过竞争机制的作 用来正常实现竞争法就以对付破坏竞争的行为和不合理的市场结构为己任其目标就在于维护公 正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并最终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而反倾销法作为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 合理保障措施其出发点在于倾销被视为不公平贸易行为它以不合理的低价冲击内国无能力与 之在价格上竞争的相关企业最终可能损害内国相关产业的生存发展因而反倾销法是一国实行 适度自我保护的必要工具 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一个颁布反倾销国内立法的国家据说是为了抵制美国公司以低于美国国内 价格的方法向加拿大倾销钢铁 9 1 9 1 6年美国颁布反倾销法也是基于反价格歧视从美国的立法来 看1 9 1 6 年的反倾销法其初衷是为了防止低价抛售的外国产品利用价格优势冲击国内相关产业 其直接目的还在于维护本国厂商与外国厂商之间的公平竞争秩序事实上美国早在 1 8 9 4年关 税法中将国内的州际倾销和州内倾销作为价格歧视行为加以禁止1 9 1 4年的克莱顿法第 2 条更是一般性地禁止价格歧视正式将之纳入竞争法视野这种着重于维护厂商间竞争的公平性的 理念对以后制定的反倾销法产生了影响从美国的反托拉斯法与反倾销法的共同历史根源中我们 可以看出二者都是用来保护和促进美国的自由公平竞争这一基本经济政策的 出于同样的理念 德国也在 1 9 0 9 年的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中将国内的低价倾销定为不正当竞争 尽管没有制定反倾销法但这种立法思想还是促使德国以高关税的国家干预来对付跨国倾销可以 说 2 0 世纪初各国的反倾销立法理念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当时占主导的竞争法的立法思想左右而且 在很多案例中表现出二者相似的理念与取向因此反倾销法在其形成初期不仅仅作为贸易保护 主义的工具而且还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延伸的面貌出现与规制国内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竞争 法相呼应反倾销法将利器延伸至域外的不公平贸易行为这种维持国内与国外整体竞争的公平也 8 本文将在第四章中对三个 反倾销守则详加论述 9 王传丽 中国反倾销法立法与实践中国法学1999 年第 6 期 论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 4 恰恰是反倾销法得以维系的合理内核 第三节 反倾销法的演变 2 0世纪 7 0年代以前由于各国的高关税政策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大规模倾销的发生而且政治 目的的驱动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努力避免倾销带来的经济摩擦 所以反倾销法直至 2 0 世纪 7 0 年代后 才日渐发挥作用尤其在 g a t t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下各国关税樊篱的拆除使得反倾销法这一可以 利用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的保护作用凸显出来 从法理上看反倾销法的合理内核是反对不正当竞争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国际竞 争的能力不同国际社会的公平竞争规则应考虑到不同国家在同一市场中的竞争秩序发展中国家 可以使用反倾销措施缓解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厂商巨大的竞争压力使国内工业有调整结构重新 迎接竞争的缓冲机会这与 w t o 明示的提高生活水平保障充分就业的宗旨并无矛盾法律应 反对的是掠夺性定价即一个企业在某些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当竞争者被迫退出市场 后又规定一个垄断价格销售产品 从事垄断性价格歧视的卖方的最终目的是将竞争对手从市场上驱 逐出去从而排除竞争然而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国企业真正从事掠夺性定价是很困难的因为作为 掠夺者要在出口市场上取得垄断地位 不但要在出口市场上驱逐本国竞争者 还要驱逐外国竞争者 此外现存竞争者被驱逐被吸引的新的竞争者又会出现因此掠夺性定价给掠夺者造成的成本 是相当高的以至于在实践中经证实的例证十分有限为此各国在反倾销法中授权主管部门采用 结构价格来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对付掠夺性价格歧视 但现在的问题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其反倾销立法实践中呈现出不断强化不断显 露不公平竞争的走势这不仅成为贸易的障碍也形成对竞争的限制理查德a 波斯纳在论述 倾销和自由贸易问题时 针对美国的反倾销法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针对外国生产商的所谓 不公平 贸易行为的措施的考虑远远不仅是对掠夺性定价的关注最关键的问题是为了保护美国产业免受真 正低成本的外国生产者的竞争而不论外国生产者低成本是否由低薪金低污染控制和其他管制成 本良好的经营管理良好的工作条件更现代化的工厂和设备引起的出于这种动机的政策被称 作保护主义政策 1 0 由此可见g a t t引入反倾销制度其初衷无非是要维持国际贸易良好的竞 争秩序赋予受损害方适度自我保护的权利但 g a t t反倾销制度的制定过于原则其在实体规则 上的规定措词含糊给各国留下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事实上各国运用反倾销机制是为了对付来 自境外的竞争大量的反倾销诉讼往往以贸易双方私下结成限制价格或销售的卡特尔协议告终这 10 王传丽 中国反倾销法立法与实践中国法学1999 年第 6 期 论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 5 种限制性商业行为的反竞争效果尤为明显理论与实证的分析均显示反倾销措施常常导致竞争秩 序的恶化和竞争程度的降低 1 1 而自由贸易的维系又有赖于公平竞争的存在因此反倾销法日渐 成为自由贸易倡导者们抨击的靶子本用来对付不正当竞争的矛成了庇护不公平竞争的盾这无疑 是对法律滥用最大的讽刺 1 2 尽管进口国提出反倾销的出发点是正当的但是实际上反倾销与理论上预期的目标相距甚远 反倾销实际上没有起到保护竞争的作用而是变成了限制竞争的手段反倾销也没有表现为保护公 平竞争反而本身产生出不公平竞争反倾销不大可能改善发起国的福利水平而会给国民经济带 来许多不良的影响也会给出口国带来必然的损失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 反倾销和抵消关税的目标是保护国内产业免于不公平的外国竞争但是征收反倾销税更 多的是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这是因为贸易主管当局将听取本地生产商有关受到低价进口商 品的损害并申请税收保护的申诉而且进口产品的正常价值经常是以不可靠的信息为基础计 算出来的除非倾销行为是掠夺性价格的一种形式消灭当地的竞争占有市场然后抬高价格 它就有利于消费者实际上最近的研究发现1 9 8 0年代在美国欧盟和加拿大 9 0 成功提起的 反倾销申请从竞争法角度而言是合法的 正是认识到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关联性并为了避免反倾销法的滥用实际上早在世贸组织协 议之前一些国家和区域组织都已作出了不同于国际条约的安排如 1 9 8 8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两国签订了澳新更紧密经济关系贸易协定同意从 1 9 9 4 年 7 月开始停止两国之间的一切反倾 销诉讼所有反倾销税一律停止征收代之以竞争法协调两国间的反倾销争议与此同时北美自 由贸易协定也在其争端解决机制外专门就反倾销反补贴案件的争议制订了争端解决办法欧盟则 走得更远在其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中已取消了征收反倾销税的作法代之以统一的欧盟竞争法既 限制成员国之间的价格歧视掠夺性定价也限制成员国内的价格歧视欧盟在与非成员进行贸易 时建立了欧洲法院并应非成员国及欧共体工业代表的请求对欧洲理事会和欧委会作出的反倾 销决定进行司法审查 1 3 1 1 阮振宇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关系从 wto美国 1916 年反倾销法案谈起载国际经贸探索2001 年第 7 期 12 阮振宇 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关系从 wto美国 1916 年反倾销法案谈起载国际经贸探索2001 年第 7 期 13 欧共体条约第 173 条 论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 6 第二章 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冲突与协调 究竟反倾销法与竞争法存在那些冲突呢本章将选择反倾销法与竞争法冲突的主要领域并结合 相关案例进行具体探讨然后归纳出国际社会对与竞争法发生冲突的反倾销法改革的几种方案并 对其一一进行剖析 第一节 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冲突及相关案例评析 一基本目标的冲突 反倾销法与竞争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一般来讲反倾销法主要保护与倾销产品竞争的竞 争者而竞争法主要保护的是公平竞争秩序 一反倾销法的目标 反倾销是国际社会一致同意的救济措施征收反倾销税旨在抵销卖方在国内与出口市场 进行的交易之间的价差 1 4 其主要目的是消除进口定价中不公平价格 1 5 总体而言反倾销法主 要有以下两个目标 1 对受损害的国内产业提供救济 反倾销法首当其冲的目标是对生产相同产品的国内产业遭受低价进口损害提供救济美国法律 和 w t o规则都要求证明已倾销的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已经造成实质性损害 1 6 或有实质性 损害威胁之虞 1 7 但是在美国反倾销法只关注那些与外国供应商生产相似产品的竞争者国 内生产商遭受的损害在这方面美国反倾销法与反托拉斯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后者主要关 注对消费者福利的减损以及损害竞争的低效行为 1 8 根据反倾销法被指控的外国供应商的歧视性低价或者低于成本提供产品的行为都不是征 收反倾销税的直接原因在某些情况下以降价或低于成本的方式销售产品也许是获得市场准入的 一种短期策略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打败竞争者以获得市场份额在那些具有较高固定成本的传统产 14 for an official and current overview of u.s. antidumping law see 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pub. 3482,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y handbook iv-3 to iv-5 (9th ed. 2001) hereinafter antidumping handbook. a further important tool of interpretation is provided by the statement of administration action, which states the executives intention in seeking the adoption of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 act, and is cited by the act as a source of guidance. 19 u.s.c. 3511(a)(2) (1999), reprinted in h.r. doc. no. 103-136, at 656 (2d. sess. 1994) hereinafter saa. 15 s. rep. no. 96-249, at 4 (1979). 16 in the u.s. law, this is a relatively low injury standard, defined as harm that is not inconsequential, immaterial, or unimportant. 19 u.s.c. 1677(7)(a) (1994). the senate report accompanying the trade agreements act of 1979 that includes this definition further provides that: 17 in defining domestic industry, the interests to be protected include the workers employed in the domestic facilities as well as the owner of and investors in domestic producing companies. 19 u.s.c. 1677(4)(a), 1677(9) (1994). 18 see, e.g., united states v. continental can co., 378 u.s. 441, 453-57 (1964) (finding glass jars and metal cans sufficiently interchangeable to constitute a product market for clayton act purposes). 论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 7 业如钢铁行业企业通常采用如下策略在主要的或国内的市场使产品价格维持在一个相对 较高的水平但是在其他市场则以低于可变成本的任何价格销售其剩余产品以保证其产能得到充 分利用这样做的后果是进口国的市场竞争发生扭曲进口国将发现其传统市场的价格水平受到 倾销的侵蚀传统产业的衰落是工业结构调整和变化的必然过程强制实施保护措施只能 有碍结构调整的进行不利于资源的最佳配置而反倾销由于其对传统产业的广泛保护给产业结 构调整造成了严重障碍: 一方面传统产业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发展的动力不足影响生产的革新 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传统产业的改进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不能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保护传统产业所造成的恶劣国际贸易环境也制约了高新技术的发展 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一国出口的是那些在本国进行生产比较有效率的产品而 进口的是那些在国外进行生产比较有效率的产品这样通过国际分工双方都从贸易中获得绝对的 好处在开放经济下获得了更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这表明贸易使两国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实行 专业化生产 同时又使各自的消费趋向多元化 而当进口国实行反倾销时 会阻碍正常的国际分工 不利于专业化生产 1 9 在具有较高研发成本的产业如半导体行业在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初期为 了达到尽快占领市场的目的制造商愿意以不能收回全部成本的价格销售新产品但是这样做的结 果是抑制了进口国在竞争性产品上的投资 倾销所带来的损害有时是潜在的受倾销影响的国内企业遭受的损害不仅导致了这些企业 中投资者利润的损失并且导致就业的减少而且就业的减少最终影响到国民收入政府税收以及 对工人和企业的管理成本 2 0 当受倾销影响的企业缩小其市场规模或退出市场时工人或者管理人 员掌握的技能可能会丧失 2 1 为使工人或者管理人员获得这些技能企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 且某些技能一旦停止使用就会迅速陈旧老化因此倾销导致的技能方面的损失也是不可小视的 当受倾销影响的企业被迫减少其研发投入甚至歇业时技术推广可能放缓脚步甚至丧失 2 2 基于这 些原因反倾销的支持者认为反倾销救济将加强对进口国的产业保护并且因此提高进口国的总 体经济利益 2 抵销国外生产商的交叉补贴优势 反倾销法的另一个理由是今天依然存在大量对货物服务和投资自由流动的边境壁垒这些 19 see, jos tavares de araujo jr, “legal and economic interfaces between antidumping and competition policy”, december 2001. 20see,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y orders and suspension agreements, usitc pub. no. 2900, inv. no. 332-344 (june 1995) (stating the views of vice chairman janet nuzum and commissioner david rohr). 21 see,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y orders and suspension agreements, usitc pub. no. 2900, inv. no. 332-344 (june 1995) (stating the views of vice chairman janet nuzum and commissioner david rohr). 22 see,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y orders and suspension agreements, usitc pub. no. 2900, inv. no. 332-344 (june 1995) (stating the views of vice chairman janet nuzum and commissioner david rohr). 论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 8 壁垒实际上可能并不是政府行为 或者从贸易法角度而言并不是非法的 2 3 当这些壁垒导致产生 交 叉补贴时就可能人为造成高价水平作为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外国公司可以利用从其本国市 场高价中获得的剩余利润对倾销产品进行补贴然后在进口国以低于其在本国市场的价格对抗 那些不能获得补贴的竞争者 2 4 反倾销法关注的议题之一就是由这些交叉补贴引发的问题即 清除由交叉补贴导致的对进口国生产商的不公平竞争 二竞争法的目标 竞争法主要关注的是对竞争性市场结构的维持而不是市场中某一个参与者的利益b l a c k法 官在 n o r t h e r n p a c i f i c r a i l w a y v . u n i t e d s t a t e s 一案中对这一观点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作为自 由经济大宪章的谢尔曼法把维护自由和不受限制的竞争作为其基本目标它还基于这样的前 提即相信竞争势力不仅不起限制作用而且还将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经济资源配置最低价格和最 高质量的产品并提供尽可能丰富多彩的产品同时提供一个有助于维持现有政治和社会制度的环 境 2 5 当然我们并不能以此断言有关竞争者保护的内容在反托拉斯法中没有立足之地竞争者可 以通过垄断企图垄断和共谋拒绝交易等违反反托拉斯法的名义提起诉讼并获得损害赔偿竞争者 提起损害赔偿诉讼时必须证明竞争的实质性减少这样才能与现代社会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和 竞争程序的关注统一起来事实上反托拉斯法对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市场有利保护充满活力的 竞争者反倾销法对更加静态的市场模式有利保护投资者和工人应对国外带来的竞争根据 1 9 2 1 年美国反倾销法反倾销法比反托拉斯法能更好地保护美国产业免受外国价格削减带来的影响因 为根据反倾销法可以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 并不需要通过对其生产的检查来获得对离岸公司的管辖 权 2 6 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者保护对象的不同所造成的就竞争法角度而言由于 自由企业的竞争体系对于经济活动至关重要因此美国法院在处理反托拉斯法案件时一再强调反 托拉斯法是保护竞争而非竞争者 2 7 因此如果个别厂商丧失其市场占有率甚至被取代而 退出市场是由于其他厂商的竞争造成的就应当属于自由市场下的自然结果但是反倾销法的 要件之一是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或有实质损害的威胁或国内产业的建立受到实质阻碍 因此产业 保护应是反倾销法的目的之一由此推知二者保护的目标显然不同保护目标既然不同其产生 23 it may simply be that the foreign market is too remote, too difficult, or too small for u.s. or other competitors to serve profitably, yet its exporters may adversely affect the u.s. market. see electric golf carts from poland, 40 fed. reg. 53,383, 53,384 (nov. 18, 1975). 24 wesley a. cann, jr., internationalizing our view towards recoupment and market power: attacking the antidumping/antitrust dichotomy through wto consistent global welfare theory, 17 u. pa. j. intl. econ. l. 69, 95-96 (1996). 25 n. pac. ry. v. united states, 356 u.s. 1, 4 (1958). 26 foreign respondents in antidumping cases need not appear or respond to questionnaires, but then risk the use of facts available to the u.s. agencies to calculate antidumping duties applied to their 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19 c.f.r. 351.308 (2001). these regulations permit the department to rely on secondary information and draw adverse inferences from the failure to submit requested data. 27 杨家骏 贸易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联反倾销(台)月旦出版社公平交易季刊1996 年第 2 期 论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互动关系 9 的结果自然也不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