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doc_第1页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doc_第2页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doc_第3页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共3.8页,443题)1.1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D】A动物心理学B民族心理学C比较心理学D个体发展心理学1.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具有多面性,即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既是自然学科又是社会学科。但从总体上来看,它更偏重于【A】A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B基础学科和自然学科C基础学科和社会学科D应用学科和自然学科1.3在我国近现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C】A肖孝嵘B黄翼C陈鹤琴D陆志韦1.41925年,陈鹤琴写出了【B】一书,该书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典范。A儿童心理之研究B家庭教育C儿童心理学D实验儿童心理学1.5中国心理学会成立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发展心理【C】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的时间分别是【D】A1962年、1978年、1984年B1984年、1978年、1962年C1962年、1984年、1978年D1984年、1962年、1978年1.6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这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D】基础。A科学思想B教育思想C社会思想D心理学思想1.7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教育实践。因此,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必须和教育实际密切结合,即遵循【D】的要求。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8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这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B】所要求的。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9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时,不能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即要遵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A】原则。A伦理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10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D】出生时间1985(年)1990(年)评价时间(1995年)10(岁)5(岁)A聚合式交叉设计B纵向研究设计C拉丁方设计D横断研究设计1.11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B】学生年龄5(岁)10(岁)出生时间(1985年)1990(年)1995(年)A聚合式交叉设计B纵向研究设计C拉丁方设计D横断研究设计1.12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A】评价时间1970(年)1975(年)1980(年)5(岁)1965(年)1970(年)1975(年)10(岁)1960(年)1965(年)1970(年)15(岁)1955(年)1960(年)1965(年)A聚合式交叉设计B纵向研究设计C拉丁方设计D横断研究设计1.13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A】组别处理后测结果实验组O1控制组O2(表示进行操作,表示不进行操作)A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B事后回溯设计C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D固定组比较设计1.14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C】组别前测结果处理后测结果实验组O1O3控制组O2O4(表示进行操作,表示不进行操作)A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B事后回溯设计C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D固定组比较设计1.15在比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进行有系统地观察的方法叫【B】A定期观察法B长期观察法C全部观察法D重点观察法1.16观察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全部行为表现的方法叫【C】A定期观察法B长期观察法C全部观察法D重点观察法1.17按一定时间间隔进行观察的方法叫【A】A定期观察法B长期观察法C全部观察法D重点观察法1.18按问卷设计的形式不同,可将问卷分为【C】A个别问卷和团体问卷B个别问卷、团体问卷和邮寄问卷C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D文字式问卷和非文字式问卷1.19按问卷对象的不同,可将问卷分为【B】A个别问卷和团体问卷B个别问卷、团体问卷和邮寄问卷C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D文字式问卷和非文字式问卷1.20根据测验方式的不同,可将测验法分为【D】A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B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C是非测验和操作测验D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1.21根据测验材料性质的不同,可将测验法分为【B】A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B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C是非测验和操作测验D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1.22根据测验目的的不同,可将测验法分为【A】A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B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C是非测验和操作测验D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2.1【C】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A皮亚杰B弗洛伊德C华生D埃里克森2.2【B】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A皮亚杰B弗洛伊德C华生D埃里克森 (中间部分略) 完整版请QQ:1273114568 索取15.15【B】学习评价有助于教师发现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学生。A终结性B诊断性C形成性D绝对性15.16【C】学习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学习的缺陷所在,并及时弥补。A终结性B诊断性C形成性D绝对性15.17【A】学习评价能确定学生升、留级或是否毕业。A终结性B诊断性C形成性D绝对性二、填空题(共1.4页,192题)1.1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1.2西方早期的发展心理学家主要受达尔文思想的影响,侧重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心理学家提出了要以【人的整个一生】为研究对象,即出现了所谓的【生命全程心理学】。1.3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因此,他被尊称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4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后,经历了三个时期。其中,从1882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形成】时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为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时期。1.5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于【1930】年出版的【发展心理学概论】。1.6教育心理学从产生到形成独立的学科系,大致经历的四个主要时期是【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融合时期】。1.7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这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所要求的。1.8“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所要求的。2.1华生在他的“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中,否认【遗传的作用】,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中间部分略) 完整版请QQ:1273114568 索取15.15诊断性学习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前】进行的学习评价;而形成性学习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的学习评价。15.16终结性学习评价的统计方法有【直接求和法】、标准分数法和【T分数法】。名词解释题答案1.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1.2横断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一b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的实验设计方法。1.3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是将学生随机分成两个组,即一个是实验组,一个为控制组。在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量(前测)。然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处理,对控制组学生不进行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量(即后测)的实验设计方法。1.4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根据观察的结果(即学生的行为表现)来推断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观察法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经常用的方法。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科学性最强的一种方法。1.5生态学运动:所谓生态学运动,就是指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遍倾向。2.1自我: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发展到儿童期,逐步学会了不能全凭冲动随心所欲。他们逐渐考虑到行为的后果,考虑到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它遵循现实原则,即社会现实可能允许的范围。自我位于原我与超我之间,是意识结构部分。 (中间部分略) 完整版请QQ:1273114568 索取15.11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和内部一致信度:重测信度,即用同一种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两次施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表示的信度。复本信度即同一组被试接受两个等值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折半信度即对测验按奇数项目、偶数项目或其他标准分成两半,以两半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的信度。内部一致信度反映的是测验中某些项目的分数与测验中另一些项目的相关。15.12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效度可以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三类。内容效度指测验项目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所要测量的全部内容或行为,或者说测验在测验目标所界定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内取样的代表性。构想效度指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程度。换句话说,构想效度是一个测验的分数可以由一个适合的理论解释其结构的程度。效标关联效度指的是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可定义为测验分数和效标之间的相关程度。15.13效标:是衡量测验有效性的参照标准,指的是可以直接而且独立测量的感兴趣的行为。15.14诊断性学习评价、形成性学习评价和终结性学习评价:诊断性学习评价是以诊断学生学习现状为目的的一种评价。就教学过程而言,诊断性学习评价不是事后的反思和检查,而是在教学过程之前为准确地了解每位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准备状态,或者为准确地了解学习落后学生困难原因而进行的学习评价。因而,诊断性学习评价又称为事前评价。形成性学习评价是一种确认在某一教学过程中,个人或班级集体的学习能否成立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当前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存在的困难、问题或缺陷,以便及时矫正,消除困难,保障学习过程处于良性循环。因此,形成性学习评价不是在教学之前,而是处于教学过程之中。终结性学习评价是在一阶段的教学过程结束时,为了解学生掌握该阶段教学目标情况所做的评价。简答题答案1.1简述发展心理学的历史。答: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社会的前进有一个发展过程。由于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而在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中,早期的发展心理学家主要受达尔文思想的影响,侧重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的研究,这就构成了儿童心理学的主要内容。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在对自己孩子3年的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后,经历了形成、演变和发展三个时期。发展心理学一开始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即不仅局限于研究儿童的心理,也扩大到研究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1935年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古迪伊纳夫出版了科学性、系统性更高的著作发展心理学。该书1945年再版并畅销美国。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开始用“发展心理学”为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以后“发展心理学”就作为一个专门名词被广泛使用,意指一门主要探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1.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答:教育心理学从产生到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目前,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时间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以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另一种观点以1877年俄罗斯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卡列杰夫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2)发展时期(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该时期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自己的内容。此时学科心理学以自己的发展特色构成了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在理论上,此时教育心理学主要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统治,主要开展学习问题的研究,而且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动物,教育心理学家将对动物心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人类的学习,导致教育心理学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大。(3)成熟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从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一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例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个别差异和教师心理等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从60年代起,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例如,布鲁纳提出了课程改革运动,使美国心理学更加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与此同时,人本主义思潮兴起,提出了“要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兴起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社会心理研究。在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还兴起了教育心理学家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4)融合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入80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派别的分歧越来越小。主要表现是:一方面东西方教育心理学相互取长补短,在西方教育心理学书中注意反映东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例如,维果斯基的观点大量出现在教育心理学教材中;另一方面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与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都在相互吸收各自合理的内容,并希望填补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的鸿沟。1.3简述实验法的种类及其实施要求。答:实验法的种类包括:(1)根据实验场所的不同,可分为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指在学生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自然情境下,去引起或改变一种或几种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教育心理实验法是自然实验法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或改变某种或某些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实验室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在特设的情境下,去引起或改变一种或几种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2)根据实验研究的创新程度,可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是指对研究的问题了解有限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研究只能提出非正式的试探性假设,目的在于寻求足以影响因变量变化的各种自变量。验证性实验是指有明确的假设,在一定的理论或事实根据的基础上,预测因操纵自变量可能引起的结果,并考验所得结果是否符合假设。研究的目的在于验证自变量是否是因变量变化的原因。(3)根据实验研究中自变量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单因素实验是指研究的自变量只有一个的实验方法。多因素实验是指研究的自变量等于或多于两个的实验方法。实验法实施的要求是:理论准备:实验的全过程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设计,包括说明实验目的、被试的选择、变量的操作(即要给出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要使研究的自变量可以进行操作)、变量的测定方式以及实验的步骤等。要注意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和保证实验条件控制水平一致。实验器材的准备和调试,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可靠,性能是否正常。对被试进行训练,让被试熟悉实验环境,理解实验的指导语以及进入实验状态。对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加以解释与评价。1.4为什么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答:(1)检验理论的适当性和可应用性水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是由实验或观察所获得的经验事实,通过科学抽象而概括出来的理性认识。它只有应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才能检验其是否符合实际,说明其适当性和应用性水平如何。(2)克服实验室研究过程中的精确性、严密性与自然性、应用性之间的矛盾。实验室研究是在特别设置的环境下进行的,即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严密地控制,并利用各种仪器设备精确测量了各种行为反应,故其所得的结论能否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应用,还需在实践中进行检验。(3)让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直接为社会发展服务。任何一门学科,只有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要相联系时,才有发展的前途和动力,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5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各有什么优缺点。答:横断研究设计的优点是:研究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研究任务,并可以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年龄被试者的某种心理活动开展研究。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研究结果。因此,这种研究设计被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所广泛采用。在同一时间对被试的心理进行测量和评价,可以避免研究结果受社会文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当然,这种研究设计的缺点也是明显的。研究者发现的是不同年龄的不同学生所表现出的年龄差异,而不是同一组学生因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年龄变化。因此,这些差异,既包括年龄间差异(因为是几个不同年龄组的学生),也包括各年龄组间因社会历史条件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因为出生于不同年代的人,其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可能造成心理发展上的差异)。这两者在横断研究设计中无法分开。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点是: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的量变质变的规律。可以揭示出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与家庭、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在短期内不能很好地看出学生发展结果的问题,只有通过纵向研究设计,才能经过长期研究后得出结论。纵向研究设计的缺点是:由于研究持续时间比较长,研究的被试数量会随着研究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减少。反复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与测量,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同时,对被试多次进行评价或测量,被试会对评价或测量产生熟悉效应,从而影响到所收集的数据的可靠性。长期对被试进行追踪研究,由于时间的延续,一些社会变迁、生活环境变化等无关因素也可能对被试的心理产生影响。2.1简述华生的心理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答:华生的心理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1)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华生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立场出发,提出除了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即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一方面否认遗传的作用,另一方面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受到了人们的批评。(2)华生论儿童情绪发展。华生认为,初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和爱。后来由于环境的作用,经过条件反射,促使怕、怒和爱的情绪不断发展。为了消除惧怕情绪,华生首创了系统脱敏法。这是目前还在使用的行为矫正的一种重要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华生的实验研究很成功,实验结果也很能说明问题,但是华生以阿尔伯特为被试进行惧怕形成的实验,与心理学研究的伦理性原则相违背,应该受到批评。(3)华生论人格发展。华生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系统,即动作的总和。它是后天形成的。鉴定人格的可靠办法是对人进行长期的系统观察,不仅要定期进行,而且还要在各种情境下进行。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人格。(4)华生的儿童教育观。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反对体罚儿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各种习惯。对幼儿养护的要求。华生从行为主义观点出发,提出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成为一个快乐、自由、独立、有毅力、诚恳、有创造力、没有怯懦和自卑心理的人。提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15.13形成性学习评价有何作用?答: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性学习评价具有以下功能:(1)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2)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缺陷所在,并及时弥补,以便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不至于积累起来,影响后继学习。这样,学生的后继学习总是建立在较为牢固的基础之上。(3)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计划中的问题,参照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计划。15.14终结性学习评价有何作用?答:在教学过程中,终结性学习评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单元或学期课程终了时,根据终结性学习评价认定学分。(2)对本阶段教学情况进行评估。(3)确定学生升、留级或是否毕业。15.15计算项目区分度的步骤是什么?答:在项目区分度分析时,可采用以下步骤:(1)首先,应将受测者的试测成绩(总分)由高至低排列,并清点测验份数N。(2)其次,以027乘以N并取其整数n。(3)从最高分开始向低分依次取出n个成绩作为高分组。再从最低分开始向高分依次取出n个成绩作为低分组。(4)分别求出高分组和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人数的百分比或得分率:高分组PH通过人数/n或PHX上杠H。低分组P1通过人数/n或P1X上杠1/1。(5)计算区分度。项目的区分度定义为高分组通过人数的百分比与低分组通过人数的百分比之差,即:DPHP1。五、论述题目录(共4.2页,35题)1.1.阐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2.1。评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2.2试阐述维果斯基有关“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理论。2.3论朱智贤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3.1论述遗传、成熟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2论述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4.1试说明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有关内容。4.2试说明婴幼儿言语发展的阶段。4.3试说明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5.1论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5.2论小学生主导活动发展的特点。5.3论小学生概念的发展。6.1论初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6.2论初中生思维的发展。7.1论高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7.2论高中生同伴关系的作用和特点。7.3论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8.1论个别差异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8.2论超常儿童的成长与教育。8.3论智力落后的预防与教育。9.1比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9.2论发现法在教学中的运用。9.3论如何正确使用讲授法。10.1.论述影响学习策略学习的条件。11.1论动作技能形成的有利条件。11.2说明关于策略作用的自我评价实验。11.3举例说明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12.1论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训练方法。12.2论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12.3论品德不良的原因。12.4论品德不良的转化过程与方法。13.1分析说明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13.2论学习动机的培养措施。14.1.论影响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15.1.论学习测量与评价的功能。论述题答案1.1.阐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答: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1)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发展心理学可以用自己的科学规律为新一代的教育事业服务。个体出生后,其发展如何,关键取决于教育的质量。所有的父母和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如果要想有效地把下一代塑造成优秀的人才,只有一种良好的教育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依据这些特点和规律进行教育时,既要考虑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恰当地提出新的要求,并把这种新的要求变成个体自己的需要,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好地进行,并提高教育的质量;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因为医疗、文艺、社会工作的对象是有丰富内心活动的活生生的人。只有医生、作家、社会工作者结合其工作对象的心理活动特点,满足其心理需要,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的绩效。而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2)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要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学习效率,使他们快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此方面的任务主要是:探索不同年龄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因为不同年龄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同,所以他们学习时的心理活动也不同。探索不同年龄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可加速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探索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心理规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科目的增多,需要研究学生学习各门科目的心理规律,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效率。(3)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需要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找出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以提高教学质量。2.1评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答: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成熟。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皮亚杰认为,成熟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揭示新的可能性,即成为某些心理模式出现的必要条件,但成熟本身不是心理发展的充分条件。机体的成熟是一个必要因素,在儿童发展次序不变的各个阶段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是它不能说明发展的全过程,只是许多因素中的一个而已。练习和习得经验。同样是心理发展中的一个主要而必需的因素。该经验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物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抽象出物体的特征。第二类是逻辑一数理的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目的在于理解动作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在第二类经验中的知识来源于动作,而不是来源于物体。社会经验。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这种因素指的是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但不是充分条件。社会化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个体对社会化所做出的贡献正如他从社会化所得到的同样多,从那里便产生了“运算”和“协调运算”的相互依赖和同型性。平衡。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即决定因素。(2)心理发展的动力。皮亚杰认为,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他属于既讲内外因相互作用又讲发展的观点。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遗传,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也就是说,心理发展的本质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适应有三种方式:同化、顺应和平衡。(3)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皮亚杰认为,心理是一定阶段发展的,阶段的具体含义是: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心理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它决定着该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由于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到每个个体的心理发展,则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会改变。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向高有一定的次序,这个次序是不能改变的,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质的飞跃。在心理的发展过程中,两个阶段之间不能截然分开,而有一定的交叉。(4)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具体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该阶段是心理发展的起始时期。之所以称感知运动阶段,是因为婴儿的心理建立在感知觉和运动协调的基础上。虽然他们心理发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皮亚杰认为,该阶段形成了以后构成较复杂的认知结构的那些认知结构;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是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基础上,心理发展出现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只能对当前知觉到的事物,通过动作来进行思维,而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由于信号或象征性功能的出现,开始能从具体的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思维;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该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皮亚杰认为,思维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就表明个体的思维能力已经发展到了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