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考试题库.doc_第1页
2014年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考试题库.doc_第2页
2014年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考试题库.doc_第3页
2014年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考试题库.doc_第4页
2014年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考试题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肺孢子菌肺炎治疗应首选A B C D A.卡泊芬净B.克林霉素C.氨苯砜D.复方新诺明2.口服呋喃妥因(呋喃坦啶)可用于治疗A B C D A.肠道感染B.泌尿道感染,从体内消除快C.泌尿道感染,从体内消除慢D.全身感染3.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药物是A B C D A.SMZB.SIZC.SMZTMPD.SD4.甲氧苄氨嘧啶(TMP)与磺胺甲噁唑联合用药的机制是A B C D A.增加吸收B.促进分布C.减慢药物的消除D.发挥协同抗菌作用5.流脑首选SD的原因是A B C D A.SD抗菌作用强B.SD对脑膜炎球菌有选择性C.SD与血浆蛋白结合少,分布脑脊液多D.SD与血浆蛋白结合多,体内维持时间长6.抑制DNA回旋酶,使DNA复制受阻,导致细菌死亡的药物是A B C D A.甲氧苄啶B.诺氟沙星C.利福平D.红霉素7.西司他丁与亚胺培南配伍的主要目的是A B C D A.提高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B.降低亚胺培南的不良反应C.防止亚胺培南在肾中破坏D.延缓亚胺培南耐药性的产生8.以下哪一类药物致聋的可能性最小A B C D A.新霉素等氨基苷类抗生素B.奎宁等抗疟疾药C.呋塞米等利尿药D.磺胺类抗生素9.8位氟原子存在,可产生较强光毒性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是A B C D A.盐酸环丙沙星B.盐酸诺氟沙星C.司帕沙星D.加替沙星10.氟喹诺酮类药对厌氧菌均呈天然耐药性,但属例外的是A B C D A.氧氟沙星B.洛美沙星C.环丙沙星D.左旋氧氟沙星11.防治厌氧菌感染的药物是A B C D A.甲硝唑B.氯喹C.巴龙霉素D.依米丁12.属非氟喹诺酮类的药物是A B C D A.培氟沙星B.诺氟沙星C.环丙沙星D.吡哌酸13.甲氧苄啶与磺胺甲噁唑合用的原因是A B C D A.促进分布B.促进吸收C.减少过敏反应D.两药的药代动力学相似,并可发挥协同抗菌作用14.环丙沙星抗菌作用不包括A B C D A.铜绿假单胞菌B.伤寒沙门菌C.放线菌属D.沙眼衣原体15.磺胺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A B C D A.过敏性休克B.听力损害C.二重感染D.泌尿系统损伤16.环丙沙星抗菌作用不包括A B C D A.铜绿假单胞菌B.伤寒沙门菌C.放线菌属D.眼衣原体17.治疗流行性细菌性脑膜炎的最合适联合用药是A B C D A.青霉素+链霉素B.青霉素+磺胺嘧啶C.青霉素+诺氟沙星D.青霉素+克林霉素18.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是A B C D A.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抑制蛋白质合成B.抑制DNA螺旋酶,阻碍DNA合成C.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使敏感菌的二氢叶酸合成受阻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影响核酸合成19.复方新诺明是由哪两种药物组成A B C D A.磺胺甲噁唑和克拉维酯B.磺胺甲噁唑和丙磺舒C.磺胺吡啶和甲氧苄啶D.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20.磺胺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是A B C D A.阻碍叶酸的合成B.阻碍细胞壁的合成C.干扰胞浆膜的功能D.阻碍蛋白质的合成1.早产儿应用卡那霉素更容易中毒的主要机制是A B C D A.酶系不成熟B.脂肪含量低C.总体液量多D.血浆蛋白结合力低2.属于开环核苷类抗病毒药的是A B C D A.阿昔洛韦B.齐多夫啶C.阿糖胞苷D.利巴韦林3.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应用下列何种药物A B C D A.金刚烷胺B.阿昔洛韦C.阿糖腺苷D.利巴韦林4.氟康唑抗真菌的作用机制是A B C D A.阻止核酸合成B.抑制细胞膜类固醇合成,使其通透性增加C.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5.属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之一的是A B C D A.磺胺甲噁唑B.磺胺嘧啶C.磺胺异噁唑D.甲氧苄啶6.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A B C D A.抑制敏感菌二氢叶酸合成酶B.抑制敏感菌二氢叶酸还原酶C.细菌细胞膜通透性D.抑制细菌DNA回旋酶7.呋喃妥因的主要临床用途是A B C D A.敏感菌所致的肠道感染B.敏感菌所致的肺部感染C.敏感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D.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8.对沙眼衣原体、疟原虫及放线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是A B C D A.磺胺类B.喹诺酮类C.氯霉素类D.青霉素类9.下列药物中,属于-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是A B C D A.红霉素B.头孢他啶C.麦迪霉素D.林可霉素10.细菌对-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A B C D A.细菌DNA螺旋酶的改变B.细菌产生-内酰胺酶C.与-内酰胺酶结合,限制其进入靶位(PBPs)D.PBPs靶蛋白与抗生素亲和力降低11.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之一的是A B C D A.磺胺甲噁唑B.磺胺嘧啶C.磺胺异噁唑D.甲氧苄啶12.能够抗阿米巴、抗滴虫的药物是A B C D A.青霉素B.红霉素C.四环素D.甲硝唑13.喹诺酮类抗菌药可与钙、镁、铁等金属离子形成鳌合物,是因为分子中存在A B C D A.1位烃基B.6位氟原子C.3位羧基和4位酮羰基D.7位哌嗪基14.磺胺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A B C D A.过敏性休克B.听力损害C.二重感染D.泌尿系统损伤15.甲氧苄氨嘧啶常与磺胺甲基异噁唑合用的原因是A B C D A.促进吸收B.促进分布C.减慢排泄D.两药药代动力学相似,发挥协同抗菌作用16.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A B C D A.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B.抑制四氢叶酸还原酶C.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17.关于呋喃妥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B C D A.仅对革兰阴性菌有效B.细菌易产生耐药性C.尿中浓度高D.血药浓度高18.有关喹诺酮类性质和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A B C D A.萘啶酸为本类药物的第一代,因疗效不佳,现已少用B.吡哌酸对尿路感染有效外,用于肠道感染及中耳炎C.第三代该类药物的分子中均含氟原子D.本类药物可以代替青霉素G用于上呼吸道感染19.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A B C D A.破坏细菌细胞壁B.抑制敏感菌二氢叶酸合成酶C.抑制敏感菌二氢叶酸还原酶D.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20.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是A B C D A.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B.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C.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D.抑制细菌DNA螺旋酶1.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喹诺酮类药物是A B C D A.依诺沙星B.氧氟沙星C.环丙沙星D.吡哌酸2.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A B C D A.抑制DNA螺旋酶作用,阻碍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B.与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抑 制转肽作用及(或)信使核糖核酸 (mRNA)移位,而抑制蛋白质合成C.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D.阻碍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使细菌破裂溶解而死亡3.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的药物是A B C D A.甲氧苄啶B.呋喃妥因C.氧氟沙星D.甲硝唑4.用抗生素治疗败血症,停药时间应在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后A B C D A.710天B.46天C.34天D.23天5.需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情况是A B C D A.甲状腺手术B.人造关节置换术C.疝修补术D.膝软骨摘除术6.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要求中哪一项错误A B C D A.医院应安排抗感染专家或有经验医师负责医院抗感染药物使用的指导、咨询工作B.提高细菌培养的送检率,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C.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力争控制在60%以下D.检验科和药剂科分别负责定期公布医院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7.小儿流感嗜血杆菌感染首选的药物是A B C D A.青霉素B.氨苄西林C.磺胺嘧啶D.头孢唑啉8.医院对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率应力争控制在A B C D A.70%以下B.65%以下C.60%以下D.50%以下9.抗菌药物应用中,下列哪项属错误A B C D A.病毒感染不用抗菌药物B.疑为细菌感染,应先送培养标本而后经验性选药C.培养结果出来,根据其药敏结果调整药物D.当应用抗菌药物24小时未见效立即改选其他药物10.MRSA感染的最佳选药A B C D A.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B.头孢唑林C.氧氟沙星D.磷霉素11.下列抗菌药物中哪一种为窄谱抗菌药A B C D A.万古霉素B.阿米卡星C.阿奇霉素D.磷霉素12.需用注射用水溶液溶解后放入盐水中静滴,从而防止水解失效的抗生素类是A B C D A.-内酰胺类B.氨基糖苷类C.大环内酯类D.喹诺酮类13.有关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原则错误的是A B C D A.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B.预防和减少抗感染药物的毒副反应C.适宜的药物、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D.病毒性感染时,为预防细菌感染的发生,给予常用的抗生素14.抗感染药物的作用机制,错误的是A B C D A.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B.损伤细胞膜C.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D.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15.对厌氧菌有治疗作用的抗菌药物是A B C D A.妥布霉素B.红霉素C.头孢他定D.哌拉西林16.不宜作为手术前预防性应用的药物是A B C D A.左氧氟沙星B.克林霉素C.林可霉素D.万古霉素17.产超广谱酶(ESBLs)菌株所致感染的最佳选药是A B C D A.阿莫西林B.头孢西丁C.头孢噻肟D.氨曲南18.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A B C D A.保护患者的定植抵抗力B.尽可能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C.密切注意菌群失调的先兆D.联合服用制霉菌素19.有关抗生素管理下列哪项错误A B C D A.把抗菌药物分成一线、二线药物,二线药物应控制使用B.二线药物毒副作用大、价贵、疗效低C.在同类抗生素中应留有替代性药,在必要时再启用D.无药敏结果参考时,可按经验选药原则用药20.静脉点滴抗生素溶液,原则上选择A B C D A.蒸馏水B.5%葡萄糖溶液C.生理盐水D.5%葡萄糖盐水1.长期使用抗生素,为防止真菌感染可A B C D A.长期联合服用制霉菌素B.用微生态药物C.联合使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D.症状无改善时,4872小时后考虑换药2.抗生素的选药依据不包括A B C D A.细菌学涂片检查B.细菌培养C.分离病原体D.患者主诉3.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最佳时间是A B C D A.术前3060分钟B.手术过程中C.术后即给D.术前1天4.不适合于皮肤消毒的化学消毒剂是A B C D A.氯己定B.苯扎溴铵C.碘附D.戊二醛5.关于洗手指征错误的是A B C D A.接触病人前后B.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C.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D.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6.二溴海因的适用范围不包括A B C D A.饮用水、果、蔬的消毒B.手术部位皮肤的消毒C.餐、茶具的消毒D.诊疗用品的消毒7.用于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的金属物品包重量不超过A B C D A.5kgB.6kgC.7kgD.8kg8.关于高压蒸气灭菌,下述不正确的是A B C D A.无菌包不宜过大B.放置无菌包不宜太紧C.布类物品放在搪瓷物品之下D.高压锅内物品不能装得太多9.灭菌效果最佳的物理灭菌法是A B C D A.燃烧法B.煮沸消毒法C.高压蒸气灭菌法D.日光曝晒法10.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应用A B C D A.蒸馏水B.生理盐水C.过滤水D.灭菌水11.漂白粉溶液用于浸泡餐具、便具时,其浓度为A B C D A.0.2%B.0.3%C.0.5%D.0.8%12.目前胃镜消毒首选的消毒剂是A B C D A.84消毒液B.氯己定C.戊二醛D.苯扎溴铵13.洗手的指征中哪一项不合理A B C D A.新生儿室入室常规规定应彻底洗手B.接触污物前、后应洗手C.侵入性操作前、后应洗手D.接触病人后应洗手14.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是指物品A B C D A.接触组织后对人体危害的程度B.制作过程中对人体危害的程度C.使用不当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程度D.污染后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程度15.消毒的基本概念是A B C D A.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全部微生物C.防止细菌生长繁殖,细菌一般不死亡D.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16.对金属腐蚀性小且受有机物影响小的灭菌剂是A B C D A.二溴海因B.戊二醛C.液氯D.过氧化氢17.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的灭菌原理是利用A B C D A.重力置换的方法B.机械抽真空的方法C.能量转换的方法D.电磁辐射的方法18.过氧乙酸溶液用于餐具消毒,其浓度和浸泡时间为A B C D A.0.2%,2分钟B.0.2%,10分钟C.0.2%0.5%,10分钟D.0.5%,3060分钟19.戊二醛常用的灭菌浓度是A B C D A.2%B.3%C.6%D.10%20.无菌盘铺好后有效期不超过A B C D A.2小时B.4小时C.8小时D.12小时1.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应当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浓度检测A B C D A.每月B.每2周C.每周D.每天2.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属于几类环境A B C D A.B.C.D.3.光滑表面消毒方法可选择A B C D A.机械除菌B.干热灭菌C.快速压力蒸气灭菌D.液体消毒剂擦拭4.淋病奈瑟菌发酵以下哪种糖类A B C D A.葡萄糖B.乳糖C.麦芽糖D.蔗糖5.对近缘细菌有杀伤作用的是A B C D A.类毒素B.外毒素C.抗生素D.维生素6.需要用高渗低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的是A B C D A.厌氧菌B.真菌C.淋球菌D.L型细菌7.由于机体的防卫功能减弱,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引起自身感染A B C D A.大面积烧伤,导致正常菌群的自身感染B.耐药性葡萄球菌繁殖成优势菌而发生腹泻C.艰难梭菌在结肠内大量繁殖,导致假膜性肠炎D.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起肠道、肛门或阴道感染8.细菌个体的繁殖方式是A B C D A.有性繁殖B.菌丝断裂C.出芽繁殖D.无性繁殖9.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可用于细菌分型的合成代谢产物是A B C D A.热原质B.侵袭性酶类C.细菌素D.色素10.Indol试验阳性表明细菌可产生A B C D A.色氨酸酶B.胱氨酸酶C.谷氨酸酶D.组氨酸酶11.一般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最适pH值是A B C D A.6.06.4B.6.46.8C.6.87.2D.7.27.612.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微生物是A B C D A.细菌B.真菌C.衣原体D.支原体13.巧克力培养基是A B C D A.一种鉴别培养基B.含有5%巧克力的培养基C.一种选择培养基D.含有血液的培养基14.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A B C D A.肽聚糖B.蛋白质C.脂蛋白D.脂多糖15.一般用于细菌培养、分离的培养基是A B C D A.血平板B.中国蓝平板C.巧克力平板D.营养肉汤16.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化学成分或抗生素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而有助于需要的细菌生长,此培养基称为A B C D A.基础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17.病原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气体是A B C D A.氧气和二氧化碳B.氧气和二氧化氮C.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D.氮气和二氧化碳18.以下、哪项不是细菌产生的侵袭性酶A B C D A.血浆凝固酶B.玻璃酸酶C.链激酶D.触酶19.由于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改变,发生了定位转移,也可引起疾病A B C D A.大面积烧伤,导致正常菌群的自身感染B.耐药性葡萄球菌繁殖成优势菌而发生腹泻C.艰难梭菌在结肠内大量繁殖,导致假膜性肠炎D.大肠埃希菌进入腹腔或泌尿道,可引起腹膜炎、泌尿道感染20.细菌主要的繁殖方式是A B C D A.复制方式B.二分裂方式C.出芽方式D.孢子生成1.SS琼脂平板培养基属于A B C D A.基础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2.细菌个体的繁殖方式是A B C D A.有性繁殖B.无性繁殖C.出芽繁殖D.菌丝断裂3.下列不属于菌群失调症有A B C D A.女性阴道杆菌减少,球菌增多B.耐药性葡萄球菌繁殖成优势菌而发生腹泻C.艰难梭菌在结肠内大量繁殖,导致假膜性肠炎D.大肠埃希菌进入腹腔或泌尿道,可引起腹膜炎、泌尿道感染4.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是A B C D A.梅毒螺旋体B.霍乱弧菌C.布氏杆菌D.白喉杆菌5.下列不是先天具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A B C D A.机体的屏障结构B.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C.分泌液中化学物质的局部抗菌作用D.以致敏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淋巴因 子为中心的细胞免疫6.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A B C D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C.化学组成是脂多糖D.可制备成类毒素7.非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其特点不包括A B C D A.耐受性B.先天具有C.无特异性D.无记忆性8.中年女性,诊断乙型肝炎后,予抗病毒治疗1个月后,症状消失,再次做HBV抗原抗体系列检查,结果如下:抗HBs(+),IgG型抗HBc(+),HBeAg(-),HBsAg(-),请解释此结果最符合下述哪项A B C D A.体内HBV停止复制B.体内已有免疫力C.体内HBV仍在复制D.痊愈,已有免疫力9.对于细菌内毒素的主要生物学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 B C D A.发热反应B.白细胞反应C.内毒素休克D.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10.关于补体以下正确的是A B C D A.是一组具有酶促反应活性的脂类物质B.具有溶解细胞、促进吞噬的作用,但无炎症介质效应C.无毒素中和作用D.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11.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 B C D A.溶血性链球菌B.流感嗜血杆菌C.肺炎链球菌D.葡萄球菌12.与非特异性免疫相比较,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A B C D A.无免疫记忆B.作用时间短C.作用时效在96小时内D.细胞组成有T细胞、B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13.与外毒素性质的叙述,不符合的是A B C D A.大多是由活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B.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C.耐热、性质稳定D.毒性强,引起特异性症状14.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引起严重的症状称为A B C D 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15.下列哪些不属于免疫细胞A B C D A.淋巴细胞B.吞噬细胞C.上皮细胞D.巨核细胞16.补体的理化性质不包括A B C D A.补体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B.补体成分大多是球蛋白C.补体化学组成均为多糖蛋白D.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17.关于内毒索性质的错误叙述是A B C D A.抗原性弱,对组织器官没有选择性毒害效应B.抗原性强,用甲醛脱毒可制成类毒素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D.性质稳定,耐热,16024小时才被破坏18.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致病因素是A B C D A.荚膜B.内毒素C.黏附素D.血浆凝固酶19.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B C D A.挤胞内寄生菌的感染主要依靠体液免疫B.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C.抗胞外寄生菌的感染主要依靠细胞 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是抗感染的第道防线20.免疫是指A B C D A.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抗感染的功能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D.机体清除衰老和死亡细胞的功能1.菌群失调症的表现是A B C D A.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B.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C.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D.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2.对于细菌内毒素的主要生物学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 B C D A.发热反应B.白细胞反应C.内毒素休克D.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3.在初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 B C D A.IgAB.IgGC.IgED.IgM4.用于鉴别细菌的结构是A B C D A.中介体B.异染颗粒C.吞噬体D.线粒体5.构成细菌毒力的是A B C D A.特殊结构B.基本结构C.侵袭力和毒素D.分解代谢产物6.细菌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A B C D A.真核生物类B.原核生物类C.单核生物类D.多核生物类7.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A B C D A.抗吞噬性B.具有毒素活性C.耐热性D.黏附性8.对细菌结构的观察经常使用各种显微镜,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 A.一般细菌都大于0.25m,故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予以观察B.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活的微生物C.暗视野显微镜在暗视野中可观察不染色活菌,常用于检查活细菌、螺旋体及其动力D.相差显微镜主要用于检查不染色活细菌的形态及某些内部结构9.下列对细菌特殊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 B C D A.荚膜易着色,大多数为多糖B.比鞭毛更细、短、直,数目较多,但无抗原性C.芽胞对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因此杀死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D.产生芽胞的细菌都是G-菌10.细菌形态和生理活性比较典型的阶段是A B C D 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11.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B C D A.是活菌释放至菌体外的一种蛋白质B.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少数革兰阴性菌也能产生C.性质稳定,耐热D.毒性强,引起特殊病变12.下列对细菌染色的描述正确的是A B C D A.常用碱性染料如亚甲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用于细菌染色B.通常用酸性染料如伊红、酸性复红、刚果红等作细胞浆染色C.单纯染料大多数为偶氯化合物,化学亲和力低,不溶于水,可溶于脂溶剂。如苏丹染料,常用于脂肪组织的染色D.以上答案都对13.关于细菌质粒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B C D A.可在细菌间互相转移B.可作为遗传物质传给子代细菌C.为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D.为细菌染色体外的环状双股DNA14.关于细菌革兰染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B C D A.碘液媒染B.结晶紫初染C.盐酸酒精脱色D.稀释复红复染15.下列细菌的特殊结构中具有强抵抗力的是A B C D A.鞭毛B.芽胞C.荚膜D.菌毛16.细菌的特殊结构中,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是A B C D A.荚膜B.鞭毛C.芽胞D.黏液层17.下列关于菌毛的叙述,错误的是A B C D A.多见于革兰阴性菌B.不能用普通显微镜观察C.有性菌毛和普通菌毛之分D.是细菌的运动器官18.抵抗力最强的细胞特殊结构是A B C D A.鞭毛B.荚膜C.芽胞D.普通菌毛19.下列不能观察到活体微生物的显微镜是A B C D A.普通光学显微镜B.暗视野显微镜C.相差显微镜D.电子显微镜20.下列微生物哪种不属于原核细胞型A B C D A.真菌B.细菌C.放线菌D.衣原体1.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A B C D A.细胞壁B.核糖体C.芽孢D.外膜2.质粒是A B C D A.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核质中B.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胞浆中C.细菌的一种特殊结构D.细菌的基本结构,存在于核质中3.下列描述不是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的是A B C D A.与菌体蛋白结合使之变性失活B.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C.能损害细胞膜或增加其通透性D.使菌体蛋白脱水凝固4.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描述是A B C D A.灭菌效果最可靠B.适用于对耐高温和耐湿物品的灭菌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通常灭菌压力为2.05kg/cm35.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作A B C D A.消毒B.无菌C.灭菌D.灭活6.酒精消毒最适宜的浓度A B C D A.20%B.25%C.50%D.75%7.无菌的含义是A B C D 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8.消毒是消除或杀灭停留在外界环境中的A B C D A.细菌B.细菌芽胞C.病毒D.致病微生物9.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描述是A B C D A.灭菌效果最可靠B.适用于对耐高温和耐湿物品的灭菌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通常灭菌压力为2.05kg/cm210.杀灭芽胞,不宜采用的方法是A B C D A.流通蒸汽灭菌法B.高压蒸汽灭菌法C.间歇灭菌法D.焚烧法11.在1.05kg/cm2蒸气压力下,灭菌的标准时间通常是A B C D A.2630分钟B.2125分钟C.1520分钟D.1114分钟12.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描述是A B C D A.通常灭菌温度为100B.适用于对耐高温和耐高湿物品的灭菌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通常灭菌压力为1.05kg/cm213.下列不能杀灭芽胞的方法是A B C D A.煮沸法B.流通蒸汽消毒法C.高压蒸汽灭菌法D.间歇蒸汽灭菌法14.过氧乙酸消毒是将过氧乙酸稀释成0.5%1.0%水溶液,加热蒸发,在_相对湿度,室温下,过氧乙酸用量按1gm3计算,熏蒸时间2hA B C D A.40%60%B.50%70%C.60%80%D.70%90%15.碘附属中效消毒剂,具有中效、速效、低毒,对皮肤黏膜无刺激并无黄染。浸泡法消毒是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物品浸没于装有碘附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碘多少浓度的消毒液浸泡多长时间A B C D A.200mg/L,20minB.300mg/L,20minC.300mg/L,30minD.500mg/L,30min16.由产生致热外毒素的A族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皮疹和疹退后的明显脱屑A B C D A.疖痈B.丹毒C.猩红热D.风湿热17.适用于空气灭菌的方法是A B C D A.干热灭菌法B.湿热灭菌法C.紫外线灭菌法D.电离辐射灭菌法18.胍类消毒剂包括醋酸氯己定和葡萄糖酸氯己定和聚六亚甲基胍等,下列哪项不是其特征A B C D A.受有机物影响轻微,稳定性差B.属低效消毒剂C.具有速效杀菌作用D.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19.-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是其抑制了细菌的A B C D A.DNA螺旋酶B.细胞壁合成C.二氢叶酸合成酶D.核酸合成20.抗生素的作用原理不包括A B C D A.蛋白变性或凝固B.抑制细菌核酸合成(如灰黄霉素)C.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D.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如多黏菌素)1.碘附适用于皮肤、黏膜等的消毒,对外科洗手用含有效碘250050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多少分钟A B C D A.1minB.2minC.3minD.4min2.细菌血清学诊断时,不常用的试验为A B C D A.凝集试验B.沉淀试验C.补体结合试验D.细菌素分型试验3.注射TAT的作用是A B C D A.中和白喉外毒素B.中和破伤风外毒素C.中和所有的外毒素D.中和病毒4.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细胞的是A B C D A.皮肤黏膜上皮细胞B.巨噬细胞C.单核细胞D.T淋巴细胞5.如果在加有、因子的巧克力琼脂或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出的小的、无色透明的菌落,革兰染色呈阴性短小球杆菌,应按何种杆菌鉴定A B C D A.脑膜炎奈瑟菌B.肺炎链球菌C.流感嗜血杆菌D.产单核李斯特菌6.动物实验的用途不包括A B C D A.分离鉴定病原微生物B.制备免疫血清C.测定细菌毒力D.保存菌种7.血清内抗HBc阳性反应不表示A B C D A.原发性肝癌B.体内有HBV增殖C.新近有过HBV感染D.对恢复期患者可做病因追索8.下列关于胆汁溶菌试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B C D A.胆汁溶菌试验主要用于肺炎链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别B.胆盐、去氧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有选择性地溶解甲型链球菌,其他链球菌则能耐受这些试剂的溶解C.试管法中加胆盐的培养液由混浊变清亮,而对照管仍混浊的为阳性D.平板法菌落被溶解而消失的为阴性9.将抗原性物质接种子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获得性免疫力为人工主动免疫,下列对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B C D A.死疫苗是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细菌,用理化方法杀死而成。常用的有伤寒、霍乱、百日咳、流行性脑膜炎等B.死疫苗易于保存,缺点是接种剂量大,注射的局部和全身性副作用较大,且需接种多次,但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C.活疫苗是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体制成。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剂量较小,副作用轻微D.类毒素是细菌外毒素经0.3%0.4%甲醛液作用34周后制成,毒性消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10.下列试验为细菌的生化反应的是A B C D A.VP试验B.硫化氢试验C.甲基红试验D.SPA协同凝集试验11.细菌感染的治疗主要采用抗菌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A B C D A.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B.影响细胞膜的功能C.影响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D.以上均正确12.七叶苷水解试验中,七叶素与下列何种离子反应使其培养基变黑A B C D A.Cu2+B.Mn2+C.Fe2+D.NH4+13.关于血清学反应,正确的叙述是A B C D A.用已知抗体检测抗原称血清学鉴定B.用颗粒性抗原与抗体反应的试验称沉淀反应C.抗O试验是一种沉淀反应D.适用于病程短的传染病诊断14.弧菌科与肠杆菌科的鉴别试验是A B C D A.葡萄糖发酵试验B.氧化酶试验C.动力试验D.无盐培养基试验15.下列哪些不属于补体的作用是A B C D A.溶菌和细胞毒作用B.激活免疫球蛋白作用C.调理和免疫黏附作用D.溶解某些病毒作用16.动物实验常用于检测细菌的A B C D A.质粒B.基因突变C.型别D.产毒性17.为了分离脑膜炎奈瑟菌,咽拭子或鼻咽拭子等标本应接种在A B C D A.Modified Thayer-Martin (MTM)B.羊血琼脂平板C.巧克力琼脂D.普通琼脂18.关于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描述不正确的是A B C D A.试验阳性说明机体接触过相应病原体B.单次试验阳性不能完全证明新近感染C.试验阴性不能完全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