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ppt_第1页
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ppt_第2页
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ppt_第3页
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ppt_第4页
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2,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哲学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将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哲学日的设立,是想表明:哲学并非少数精英的活动,而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4,sophiaphilosophia,1、“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philosophy哲学,(希腊文),(希腊文),(英文),(中文),5,(1)智慧A什么是智慧,6,威廉考伯(WilliamCowper)英国诗人17311800,知识与智慧,7,知识与智慧,绝非同一样东西,,是在脑子里塞满别人的想法;,智慧是在心灵中聆听自己的声音。,知识是以自己所知甚多而骄傲;,智慧是以自己所知有限而谦卑。,甚至不太有关联。知识,8,看似丰富实是累赘。,知识是一堆无用的物质,,只是形成智慧的原料,,若非精研细磨放对地方,,威廉考伯(WilliamCowper),9,知识与人和人生几乎没有直接关联;而智慧总是关乎人,关乎人生。,10,B智慧的两个特性完整性和根本性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生命是完整的,对任何事情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思考整体生命。思考生命中根本性的问题。,11,(2)怎样爱,A温和理性之爱B强调过程C哲学智慧包含“热爱智慧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反思的智慧”、“创新的智慧”。哲学表明了人类对智慧的一种态度、立场,它把人类的智慧作为热爱的、追究的、拷问的、批判的、反思的对象。D哲学是一种大聪明、大智慧,也是一种境界。,12,2、哲学有用吗无用或不要用功利标准进行判断,13,“哲学有用没有,如果没用的话,那么你搞哲学不是浪费时间吗?”好!回答是这样的: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去做所有那些不浪费时间的事,去做有用的事,它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你最后有更多的时间不去考虑有用与没用,去享受生活本身的内容,,14,而生活本身的内容是没有进一步的用处的。这就是做有用的事情的目的,“有用的”是相对其它目的而言的,单单作为工具,任何东西都不会对自己“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合起来,它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人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无用的事情:去爱、去审美、去理解宇宙的奥秘、去哲学玄思、去获得幸福。,15,3、哲学与人生A人生B人生哲学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怎样才能有意义,16,人生的世俗意义人生的精神意义人生的终极意义,17,无常的老虎,18,19,在一个寂寞的秋天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蹒跚地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旅人正疑惑思考时,忽然从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随着一只大老虎紧逼而来。看到这只老虎,旅人顿时了解白骨的原因,立刻向来时的道路拔腿逃跑。但显然是迷失了道路,旅人竟跑到一座断崖绝壁的顶上。在毫无办法之中,幸好发现断崖上有一棵松树,并且从树枝上垂下一条藤蔓。旅人便毫不犹豫,马上抓着藤蔓垂下去,可谓九死一生。,20,老虎眼看好不容易即将入口的食物,居然被逃离,可以想象牠是如何懊恼地在崖上狂吼着。好感谢啊!幸亏这藤蔓的庇荫,终于救了宝贵一命。旅人暂时安心了,但是当他朝脚下一看时,不禁啊了一声,原来脚下竟是波涛汹涌底不可测的深海,怒浪澎湃着,而且在那波涛间还有三条毒龙,正张开大口等待着他的堕落,旅人不知不觉全身战栗起来。但更恐怖的依靠救生的藤蔓,在其根接处出现了两只白色和黑色的老鼠,正在交互地啃啮着藤蔓。旅人拼命摇动藤蔓,想赶走老鼠,可是老鼠一点也没有逃开的样子。而且每次摇动藤蔓,便有水滴从上面落下来,这是树枝上蜂巢所滴下的蜂蜜。由于蜂蜜太甜了,旅人竟完全忘记自己正处于危险万分的死怖境地,此心陶陶然地被蜂蜜所夺。,21,对人生境界的问题,王国维先生(18771927,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一代国学大师)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22,生活态度3S,SimpleShareSlow,23,2、世界观世界观人对于生活在其中的物质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24,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5,3、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26,(1)从哲学史看,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每个大阶段呈现不同形态。(2)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7,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3页。,2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方面:,其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具有第一性的问题;其二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29,根据第二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据第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0,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何者为本原,何者为派生?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哲学的本体论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31,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世界是否可知?哲学的认识论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3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33,(3)科学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涵:第一,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思维和存在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能简单等同于“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34,(4)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这是社会实践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而不能回避的问题,对此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35,5、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一,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回答“世界是什么”第二,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回答“世界是否可知”第三,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回答“世界怎么样”,36,37,(三)物质1、物质概念的规定(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世界上存在着某种或几种原始的物质实体,它们是所有存在物的共同根据,38,“水”是万物的始基,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泰勒士:,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空气”,39,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古希腊朴素唯物论,40,“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五行”说:金、木、水、火、土构成万物,火,土,水,金,木,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41,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世界上存在着某种或几种原始的物质实体,它们是所有存在物的共同根据,直观猜测,无科学根据,把万物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人张三、李四、王五等具体个人,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42,1.基本观点: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就是原子,(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相互转化,原子的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被看成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43,(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简单化,形而上学性,片面性,不彻底性,44,片面性不理解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把原子的个性错误地看成物质的共性,把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45,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彻底性,自然观,历史观,46,(3)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47,马克思“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活动作为对象性的活动。”,48,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这个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49,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50,对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解客观实在,51,客观实在性的含义:,一是客观性:在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二是自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52,2、物质的存在形式(1)物质的根本属性(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3,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1)实践的概念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54,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和感性的活动。实践走出了意识活动的范围,成为一种能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活动。第二,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人能使环境按照自己的意图和需要发生变化,同时还通过这种活动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三,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人离不开社会,总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历史性,因而实践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随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变化。,55,(2)实践的特征,第一,实践的客观实在性构成实践的诸要素和前提,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后果即通常所说的“事实”,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实践的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56,第二,实践的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自觉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观念的东西转化为物质的东西,从而使“物”变成从属于人的需要的存在,在人与物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更高的统一关系。,57,第三,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实践一开始就是社会的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人总是凭借社会总体力量同自然发生关系、从事实践活动的。实践的对象、范围、规模和方式都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58,(3)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基础,首先,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其次,实践也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最后,实践还是人与自身关系的基础。,59,(4)实践的结构,a实践主体有一定实践能力并实际地从事一定的实践活动的人。,60,a实践的主体主体的结构:能力结构人本身的自然力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社会结构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61,实践能力包括三方面:一是人本身的自然力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二是主体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三是主体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62,b实践客体主体的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进入主体的实践活动领域从而为主体所探索和改造的客观事物。一方面,客体具有客观性特点。另一方面,客体是人的实践活动指向的客观事物。,63,实践的客体客体的类型:自然形式社会形式精神形式,64,c实践的中介系统实践的主体用以探索和改造实践客体并把主体的实践能力现实地传导到实践客体的媒介。实践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实践工具,也包括运用和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65,实践系统是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的中介系统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而实践主体通过实践的中介系统作用于实践客体,就是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具体结合就是实践结构的具体内容。,66,(5)实践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从特点和实质看,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从内容和结果看,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实现的。,67,马克思指出:“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中物主体化”。主体客体化: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人通过实践活动按照主体的要求和需要改造客观事物形成了自然界原来所没有的对象物这种对象物是在人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创造出来的。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物化体现。是实践活动的结果,68,客体主体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人通过实践活动产生新的意识也是客体主体化的一种表现,69,(6)实践的历史发展和当代特点第一,历史发展人类实践的历史发展,突出地表现为在技术中介系统发展的带动下实践活动方式的不断革新、实践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实践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70,a.以手工工具为物质标志和核心的手工性技术b.以机器为主要物质标志和核心的机械性技术c.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71,20世纪人类实践技术中介系统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实现了彻底的置换。作为古代人类实践中介系统的手工性技术是完全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现代人类实践的技术中介系统已经被高度科学化了,科学特别是现代科学构成了现代实践技术中介系统的强大基础。,72,现代技术中介系统的科学化给现代人类实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与现代实践技术中介系统的科学化相伴随的,是实践主体的知识化和实践活动过程的信息化。现代技术的科学化向劳动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有效地促进了劳动者思维和智力的发展。,73,实践的当代特点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物质标志和核心的当代高新技术体系。电子计算机的问世开辟了一个智力解放的新时代。,74,与历史上的各个时期相比,包括电子计算机等在内的当代实践技术中介系统堪称一种巨系统、大技术。当代实践的大技术决定了它的大规模。当代实践的大技术、大规模进一步决定了它的大效应。当代实践的大效应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而无论是正面的效应还是负面的效应都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等人与世界关系的各个方面。究其原因,乃是因为技术本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为人类带来幸福,也能给人类造成灾难,这在当代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75,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当代形态的基本规定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在当代实践形成和发展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立足于当代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时代性发展,是依据马克主义实践观对当代实践的特殊性质的哲学反思,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视野、观念、思路和方法对当代实践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复杂意蕴的哲学透视。第一,是关于当代实践的全球意识第二,是关于当代实践的未来意识。第三,是关于当代实践的人类意识。,76,五、马克思主义意识观,1、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要正确理解世界的物质性,还必须进一步理解意识现象。(1)意识的起源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77,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其一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自然界先意识存在。意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二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物质反映形式由低级到高级的漫长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的环节:由无生命物质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高等动物的感觉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78,生命物质(单细胞结构),生命物质(多细胞结构),人的意识,高等动物的感觉、心理,人类社会,机械、物理、化学反,79,无机物,反应特性,无生命物质,岩石风化,空谷回音,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细胞膜,葵花向日,食人草,高等动物,感觉心理,大脑,警犬破案,马做算术,人,意识,人脑,谈虎色变,苹果与万有引力,物质在本质上都有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的特性,80,动物的大脑、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纯粹的动物心理感觉不会自发地产生人类意识。意识具有社会性,是社会的产物。,81,猿类认知能力与婴儿几乎同等,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公布了他们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当人类处在婴儿期时,他们的认知能力、技巧与猿类动物极其相似,在记忆方式方面甚至完全相同。但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和技巧将会出现明显的分化与区别。,82,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在从动物心理向人的意识转化的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83,1)劳动奠定了意识的物质器官,2)劳动使得语言得以产生,3)劳动使得意识的内容得以丰富和发展,劳动在意识形成中起决定作用,84,(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85,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是高度发达而严密的物质体系。人的脑量、功能、结构诸方面都与猿脑有本质的区别。意识活动是人脑神经细胞通过传递生物电处理信息流的过程。如果大脑受损就会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正常的意识活动。离开了人脑的神经活动的生理过程,就不可能有意识活动。,86,无条件反射:是生而具有的一种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能力,属于遗传本能。(如密蜂筑巢、蜘蛛织网、婴儿吸吮乳汁),条件反射:由动物自身活动经验而建立起来的,经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反射活动。(如摇铃喂狗,吆喝喂鸡、猪等),反射,第一信号系统,意识是人脑的反射活动,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87,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这种由外部事物(实物信号)的具体刺激而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称之为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反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由语言和文字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活动,是抽象概括的理性反映,称之为第二信号系统。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望梅止渴,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人类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上进行的反射活动就是人类的意识。,88,第一信号系统,直接的实物刺激,间接的实物刺激,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刺激,人和动物共有,人类独有,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反射活动,89,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意识就其反应的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反映的对象和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90,1)意识主观性表现在:一是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意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而且受到人的感情、兴趣、知识结构、价值观念等的影响。二是,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第三,意识的创造性。,91,2)意识的客观性:第一,尽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反映的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第二,尽管个体意识之间有着差别性,但这种差别性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