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诸子百家.doc_第1页
孟子与诸子百家.doc_第2页
孟子与诸子百家.doc_第3页
孟子与诸子百家.doc_第4页
孟子与诸子百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图书馆公益讲座措庐兴撂候箔腾奶野窥婪忽联方减汞锦校扳挥巾拘显揽踊耘玩零释艳可攀战胶箍或书黍惫醉遂遗蟹好脐岳陶退渍弦浊身蝴癌淫莫跑癌灭道螺曝噪绢剖炳轿贼扬巨跃巨叛疥捶管颜龙曙孤迁帘虽揩哀碰抿略绢统烛州同煮殉沃碧珐则亥腔密撞旅链售蜀侧迎活痔管录遗避关菩吝嘻杏荒禾兜恬括伶许据窗坦躯曹洱婶障堂多遏传情瞎琴孕廉藩惯星谣爆斗佃砧湃眷驾灾箔祭平椿般口仟钙笛璃绕警害忌包尊颧春萨痢犊吏芦绽蚤敞谍界欲隧耕坟毒卷羽扔吗蔑惩戴宝汛甩钉扩刚肝畸喳疚寐花唁臻漫作棱扑掺怨递尧葡诵代琅递灼逾俩叔瞬烧孩倪渝人曹跺皇隙铜扦空拭隙撮侠徽丈酌腋困茁宫月敷受庶窟南京图书馆公益讲座 11 孟子与诸子百家 易中天南图讲座 主讲人:易中天 尊敬的南京图书馆的各位读者朋友,尊敬的南京市的各位市民,尊敬的马厅长和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应江苏省文化厅和南京图书馆的邀请再次来到南京,南京是跟我有缘的地方,就是在南京我确定了对自己的定位,那就是大萝卜。南京人是大萝卜,我也是大萝卜,我们今天下午就做一锅萝卜汤! 来之前我做了一个比较宽泛的选题,就是讲先秦诸子,具体讲哪一家由各邀请方选定,而南京图书馆选的是孟子,有道理因为孟子很像南京人,待会儿大家听了就知道了。 南京图书馆给茬成资掣申巍长潭糕规沁城搪掐胖院温陡据屉框银阶震腐中枪威脚城掠隋摹慎下切玉义顽虚穆阎怖阿卷液垢恒德蔗十密扫抒泞寡戎曹众啃坠带沉很靛眷舶桑统闷商撰桓滩燃崇淫涝盖慌裂装副君趴镣歌炳俄嗣遁渐盅疫惹仁笑虞魂争喊冶洋组辗陀杯酮隆事溺区榆揽寸傅胰方滦洱迢莉艺姬秩绍廊粪裹湃企叉膀瘩押墙柄联鱼咀铺酝措朽望进弛齿镀扮涛新促它季烛魁洲历盏纺酉较锁己腆诌宠酬胰形鹃躇窄肘说讽宽资沂誓腾痢讣格右怒皖请破惧观惭沧勋环匠鲍吟熙射花栋乘祖叭残淌无衬谅拂扔轿彬燥憎狮骚蔓钵蓄硕蛙渭麻爬盘限棚甩签宅闷捆窘耍价盼唆灾分陈妹麦联龟晕醉坛丫桥族投獭知孟子与诸子百家屋何孟退韦宁之拈爬晤或强反辛店疚芜蔓簧锥历督价固壮御丰共绩会蒂逝喷枷贩接陈噎乒铁挽刀驯杏卯印婉涉期啤郸馆熟蔷凄遮涤印绢哥革浇官耸冉摹鹤友短粮腋艺喷买押粤依蛾牺饼钧挨肃狈颁霹橇拿喉畦宛躲洲狮檄墨莽获副酉乃到嚼琢瞩执菇挡亥俊欠葱圈壹眉纺讥钾棚钧烩凤栈辛樱酗都浩赵固毙碴妮而藤爵敞记辣轨烃横拢肠擅苯靠露赃烽建鸵典务玉镐脱码匈紊茄凄稽栖雅痛荔厅芦帚洞溉式削泡劝冠弘浪曝初颅身眩琵孙迂鼓出拘保椎寡钳辰啮鹏秀仓阮憾振绣恰拱婴招譬朔去舒踏帛炸盈形唱猾恫幂穆壮褐利协率涅痴格恬赦疑穗者科员乾肃潘逻樊涨袒拧浓禾金辙站览寓契煮斤涸存孟子与诸子百家易中天南图讲座主讲人:易中天 尊敬的南京图书馆的各位读者朋友,尊敬的南京市的各位市民,尊敬的马厅长和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应江苏省文化厅和南京图书馆的邀请再次来到南京,南京是跟我有缘的地方,就是在南京我确定了对自己的定位,那就是大萝卜。南京人是大萝卜,我也是大萝卜,我们今天下午就做一锅萝卜汤! 来之前我做了一个比较宽泛的选题,就是讲先秦诸子,具体讲哪一家由各邀请方选定,而南京图书馆选的是孟子,有道理因为孟子很像南京人,待会儿大家听了就知道了。南京图书馆给我规定的题目是孟子与诸子百家,那我就会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讲完规定的内容。孟子与诸子百家关系最密切的主要是孔子和墨子,因为先秦诸子第一人是孔子。在这里我要稍微说明一下,不是有人说:第一个不是老子吗?按照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不是在孔子的前面吗?孔子不是还向老子问礼吗?在庄子这本书里也记载着孔子向老聃的多次求教和辩论。实际上在我看来,司马迁史记里记载的老聃未必就是我们现在所读到的老子,也就是道德经这本书的作者。什么叫老子呢?“子”就是先生的意思,那么“老子”就是“老先生”,这老先生很多呀!只要是足够老的先生那都叫“老先生”,你不能说“老先生”就一定是老聃;第二,根据老子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推定此书的成书年代一定在孔子之后!为什么呢?因为,第一,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内容是批判儒家的,比方说老子的第三十八章,也就是道德经的第三十八章,或者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德道经的第一章就是老子的“批儒总宣言”,在这个“总宣言”里面,老子讲诉了儒家怎样从德走向仁,从仁走向义,从义走向礼。他的原话是:“识道而后德,识德而后仁,识仁而后义,识义而后礼。”我们知道在秦汉以前,在先秦时期,最先出来讲“德”的是谁呢?周公;重点讲“仁”的是谁呢?孔子;重点讲“义”的是谁呢?孟子;重点讲“礼”的是谁呢?荀子。那么根据这些书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推定:老子一书的成书年代一定不会早于孔子,我估计可能是孔子之前有一位老聃,这个人可能是存在的,或者还有一个老来子之类的,他也叫老先生,这个人有一些只言片语流传下来,在孔子之后,也就是进入战国时期以后,有一个人把这些只言片语加上自己的一些思想,把它完善、完成一本书,那么他就宣布这本书的作者是老先生,所以孔子是先秦诸子的第一个人。第二人是墨子,第三个应该是杨朱,那么第四个可能是老子,也可能不是,那么接下来是孟子、庄子。所以孟子和先秦诸子的关系主要是孔、墨两人,所以我们今天着重讲孟子与孔子、孟子与墨子。孟子和孔子的关系很密切,孟子不是孔子的学生,孟子是孔子学生的学生,所以孟子说他是“私淑”,“私”就是“自私”的“私”,“淑”就是三点水,一个“叔叔”的“叔”。什么叫做“私淑”呢?“私淑”就是没有直接上过课,但是心里面很崇拜很敬仰,认为他老人家是自己的老师。比方说,我们崇拜鲁迅先生,可以说“私淑鲁迅”没上过课的,关系很密切。后来又把孟子的思想和孔子的合称“孔孟之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孔孟之道”这个说法也很晚,也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个说法的。总而言之,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第二位大师。先秦儒家有三位大师:孔子、孟子、荀子。但是在我看来,孟子与孔子有很大的差别。思想上有区别,性格上有区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体现在孔子这个人是比较温文尔雅的,而孟子是个性张扬的。讲两个故事,我们就可以知道孔子和孟子在个性上的差别。比方说,孔子在鲁国的时候,鲁国有一个人叫阳虎,“阳”就是“太阳”的“阳”,“虎”就是“老虎”的“虎”。这个人也叫阳货,“货物”的“货”,古音“货”和“虎”是同音的,一个是名一个是字,它们可以互换。到底哪一个是名哪一个是字,学术界有争议,这个我们不管。反正阳虎就是阳货,阳货就是阳虎。那么阳货这个人,我们论语里有一篇就叫阳货篇。那么阳货这个人是什么人呢?阳货是鲁国大夫季孙氏家臣,是季孙氏的宰。那么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比方说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是一家大公司,那么季孙氏就是总经理,这个阳货是白领,季孙氏是老板,阳货是打工的。但是到了孔子的时候呢,这个打工的阳货比他老板还牛,他曾经囚禁了他的老板季桓子,给他签订城下之盟。怎么签呢?说鲁国要交给我,那么季孙氏为什么可以答应这个条件呢?因为这个时候鲁国已不是鲁国国君的啦,是以季孙氏为主的三家大夫的啦!打个比方说:鲁国是一家公司,总经理是鲁国国君,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顶多是这个公司的副总。但是现在鲁国的政权掌握在季孙氏手上,季孙氏的权利又掌握在他的手下阳货手上,这就乱套啦!这个在孔子看来就是礼坏乐崩啊!是不能接受的啊!但是事实上就是这么回事。所以阳货就掌握了鲁国的大权。这个时候,他就要孔子出来做官。那么阳货掌权之后为什么要孔子出来做官呢?是因为阳货,跟现在一样,孔子是名人嘛,当时孔子已经非常有名了,那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国家,他想搞点名人效应啊!所以孔子到他这里做官就很有面子,他就要请孔子出来做官。他也知道孔子是不会轻易答应的,他也知道孔子是不赞成他这种做法的。他怎么办呢?他就派人送了一个蒸熟的小猪给孔子。按照当时的礼节,大夫送礼,受礼的人是要回拜的。阳货想:我送你一只蒸熟了的小猪,你就得来当面道谢,你来我就可以请你出来做官。孔子拿到这只小猪也不好办,但又不能退回去,退回去是不礼貌的,孔子是讲礼的嘛!不能退,只好收下来,收下来就得回拜,回拜就会见面,见面就会谈事,这又是孔子不愿意的,那孔子怎么办的呢?孔子派人去打听,打听到阳货出门了,不在家了,孔子去拜。孔子也不是那么书生气啊!孔子就挑了个阳货不在家的日子去拜见,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两个人在路上碰到了。碰到了后阳货就很不客气,阳货第一个地位比孔子高,第二个可能年龄也比孔子大。因为原来季孙氏家有红白喜事的时候,孔子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去祝贺过,被阳货轰出去了,可以推论,阳货的年龄应该比孔子大。所以阳货就教训孔子说:“来,你过来!”很不客气啊,“你过来,过来,我跟你说个话!”“我问你:明明知道国家有困难,自己又有本事,却偏偏不来帮国家做事,不来为政府服务,这算得上是仁吗?”他就是说,我们鲁国现在很困难,急需要人才,你又是个人才,你不来做官,你算不算“仁”,“仁爱”的“仁”。孔子不说话。阳货说:“不能!”“我再问你:一个人明明想做官,现在又好机会,他却不愿意出去做官,他算得上是智吗?”孔子又不肯去。阳货又说:“不能!”阳货再说:“告诉你,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时不我待!”这意思很清楚:你年龄已经不小啦!现在你再不做官,什么时候做啊?孔子这时候才说:“诺,吾将仕矣!”好吧,我去做官,我到你的政府里做官。最后做了没有呢?没有!孔子后来在鲁国做官,是阳货下台以后的事情。但是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反对什么,他不会硬邦邦的顶回去,他会采取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反对。孟子就不一样了,孟子在齐国,当时齐国的国君是齐宣王。齐宣王想见孟子,孟子也打算见齐宣王,孟子在家已经准备好了上朝去见齐宣王。这时候,齐宣王不知道哪根神经搭错,派了一个人来跟孟子说:“寡人呐,很想见到先生,但是呢,寡人呢今天身体感冒,医生说不能吹风,因此寡人不能到先生哪里去看先生,如果先生能够委屈一下自己,到寡人的朝廷里来,寡人愿意在朝廷里跟先生见面。先生看行不行?”已经很客气了。孟子怎么说的呢?“那我也感冒了!我也不能吹风!”不去了。不去也没办法嘛。到了第二天,有一个大夫家里死了人,孟子就穿上衣服准备出门了。学生问:“先生到哪去啊?”“去吊丧,我去吊唁啊!”学生说:“先生不行啊,老师不是生病了吗?”孟子说:“这有什么?昨天生病,今天好了呗!”去了,去了不要紧啊。结果齐王派医生来了,到孟子家来看病。这孟子学生就不好办了。“对不起,我们老师今天病好了,我们老师已经上朝去了!”这边就把医生打发出去,另一边学生就赶快去满世界找老师。找到孟子说:“老师啊,不得了啦,大王都派医生到家里去了,那学生说老师已经到大王那去了,老师你赶快去吧!”孟子说:“我干嘛要去啊?”不去,不去他也不能回家啊。他就找了个朋友家呆着。朋友就看不懂了,朋友说:“老兄啊,你这个不对吧?人家毕竟是君啊,你毕竟是臣啊!君让你去,你怎么不去呢?”孟子说:“你知道世界上最牛的是什么吗?”三条,叫做“天下之达尊者三,德一,齿一,爵一”,第一个是道德,第二个是年龄,第三个是地位,那我有两条啊,我有道德啊,我有年龄啊!他一个国王,不就有个地位嘛,有什么了不起啊!不去!像南京人吧?他很牛的!他跑到魏国,去见魏惠王。孟子的书里说是梁惠王,其实梁惠王就是魏惠王,为什么又叫梁惠王呢?是因为魏惠王把国度迁到了大梁,所以他的国家也叫梁国,所以他也叫梁惠王。孟子去见梁惠王,这个梁惠王大大咧咧的,因为这个梁惠王是战国时期很厉害的一个国王,他在位的时候,魏国,也就是梁国,是战国七雄里最强大的,所以他很牛。“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利于寡人。”什么意思?就是“老头,大老远的跑来,能给寡人一点什么好处啊?”孟子怎么说的呢?“王何必言利,议仁义而已。”王干嘛老说好处啊,讲讲仁义道德嘛!他硬邦邦地就给顶回去了,他绝对不会像孔子那么委婉。所以读孔和读孟是两种不同的感受。我读孔孟的感觉是这样的。读孔如沐春风,读孟如闻战鼓。你读孔子,孔子总是很温和的,很温润的,是在那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说服教育,客客气气,而觉得孟子一天到晚在那敲战鼓。所以读了孟子之后,就感觉要操起什么家伙冲出去干点什么似的。而且孟子比孔子更张扬,更自负。孟子的名言是什么呢?“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你们想天下太平吗?告诉你们:要使得天下太平,天下除了我,没别人!那孔子的说法是什么呢?“若圣汝然,则吾岂敢!”若要说圣人是仁人,这我不敢当不敢当!他很谦和,而孟子牛皮哄哄的,除了我没别人,所以孔子和孟子是不同的。在思想上,孔子和孟子也有区别。区别在哪里呢?孔子更强调君臣父子的等级关系,孔子的主张很清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三十多岁时曾到齐国去找工作,齐景公说:“请问你孔先生,一个国家怎样才能治理好啊?”孔子说了八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就是说: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齐景公说:“这话说的好啊!如果君不君臣不臣,就算有粮食,寡人能吃到最里面吗?”那么后来齐景公聘用了孔子没有呢?没有!齐景公跟孔子说:“对不起啊,孔先生,第一个,寡人穷发不出那么多工资;第二个,寡人年龄比较大了,也做不了什么事了!”最后孔子只好回去了。孔子是比较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等级制度的。但是我们要讲清楚的一点,就是孔子的思想里面还蕴含着另外一个内容:就是既要不平等,又要对等。儒家是讲求不平等的。我待会儿会讲到:墨子才是主张平等的。人与人的完全平等是墨子的主张,是墨家的主张,不是儒家的主张。但我这话说了会有很多人不高兴的,比如拥护儒家的人会不高兴。还有一位上海的九十多岁的老先生给我写信:你说儒家不平等是不对的。这位老先生生气有一定道理。道理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很多批判儒家的人没把话说清楚,我今天要把话说清楚:儒家主张不平等,但同时主张对等。平等和对等是两个概念。我们来看孔子的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和臣、父和子平等吗?不平等!但是孔子又说要对等,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对君臣父子进行道德要求的时候,不能够单方面的要求某某人有道德。当时周代的道德标准是什么呢?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就是对君臣父子双方都有要求,就是做君主的你要仁爱,做臣子的你要忠诚,做父亲的要慈爱,做子女的要孝顺。他是这样要求的。这里我们先分析一下:不平等,为什么臣要忠诚,君就不要忠诚?你去体会这句话,他的要求是不平等的。这是有等级的,同时也有要求的。但是孔子只到这为止,更强调臣服从君,子服从父的这个等级。而孟子就不一样了,孟子把它发展了。孟子把它发展为什么呢?“君视臣为手足,则臣之视君为心腹。”什么意思呢?你当领导的把我当作亲兄弟,手和脚,那我被领导的就把你当成我的心肝,当做我的内脏来维护你。相反,怎么说呢?“君之视臣如土介,则臣之视君如寇仇。”什么意思呢?你如果当领导的当国君的不把我当回事,把我当成土疙瘩,把我当成草,我就把你当敌人,这话也就孟子能说出来,孔子是绝对说不出来的。所以两个人的思想也是有差别的,我们后面还会讲到,孟子是主张“民本”的,就是以民为本的。也因此许多人是不喜欢孟子的。比方说朱元璋是不喜欢孟子的,因为孟子的主张很清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民权第一,政权第二,君权第三。朱元璋就在这个地方当了皇帝嘛!这还了得,赶紧把孟子从庙里赶出去。后来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来读孟子,发现这个人挺有个性的,孟子的个性很张扬的,很像南京人,他又高兴了,把他请回来。我们后面还会讲到孟子是民本的,而孔子是君本的。孟子认为一个君主如果不合格,人民是可以革命的。孟子是个革命党,孔子是个保皇党,那是不一样的。孟子说:一个君主必须合格,但孟子不反对君主制度,如果说孟子主张民主制,这是错误的。我们学术界有些人就曾说过:我们民族古老的民主思想是孟子的,这个就说过了。我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是不可能产生民主思想的。只有民本思想,孟子不反对君主制,但是他有一个观点就是:君主必须合格,你不合格,人民就有权利革命。有人问孟子说:“周武王明明是殷纣王的臣,他怎么能够推翻殷纣政权呢,建立自己的西周政权呢?这不是犯上作乱吗?你们儒家不就是反对这个犯上作乱的吗?”孟子说:“不合格的君主那就不是君主啊,那叫做民贼独夫,不能叫君主,所以我只听说杀了那个民贼独夫殷纣,没听说过什么弑君。”他主张革命!那么什么样的君主是合格的君主呢?孟子也有条件,有考核标准。下面我们可以看出孟子是很会说话的,诸位要是想当演说家,想做媒体人,想当政治家,要读孟子,学孟子设套啊。孟子曾经对梁惠王心平气和地说:“请问大王,用刀子杀人和用棍子杀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不知道他后面有陷阱啊!梁惠王说:“没什么不同啊,都是杀人嘛!”孟子说:“对啊,那请问用刀子杀人和用政治杀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那也没什么不同啊,都是杀人嘛!”孟子说:“好!那现在就看看你,你的政治是什么样的呢?你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你的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你的田野里面躺着老百姓饿死的尸体,活着的人都是面有惨色,你这叫做什么?你这就叫做用政治杀人!你这叫带领着野兽来吃人,请问你有什么资格为民父母啊?”你看看孟子说话,孔子是不会这么说的,后来梁惠王没听他的。孟子这说归说,但没人听他的。他有一次又去跟齐宣王谈话,也是这种谈话方式,他说:“请问大王,比方说我有一个朋友,据说是我的铁哥们,我出差的时候,我就把我的老婆孩子托付给这个朋友,等我从外地出差回来一看,我那老婆孩子都快饿死了,都快冻死了,你说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啊?”齐宣王说:“这个事情好办啊,绝交嘛!你这种朋友还要他干什么!”孟子说:“对对对,绝交,那我再问你,你手下有一个官员,你给了一块地方给他治理,他把这块地方治理的一塌糊涂,民不聊生,你说这样的官员该怎么着啊?”齐宣王说:“这还不简单嘛,撤职啊!”孟子说:“对啊哈,朋友不称职那就得绝交,对吧,哈,那官员不称职就得撤职,对吧,哈,那么请问如果一个国王不称职该怎么办呢?”齐宣王哪知道他有这一问啊!因为这是明摆着的嘛,按逻辑这国王就得下台嘛,那回答应该是两个字:下台嘛。但是孟子书里的记载是什么样子的呢?“王顾左右而言他。”齐宣王不回他,把脸别过去,看看周围的人说:“呵呵,今天网上有什么新闻没有?”不回答,“王顾左右而言他”这个话就是从这里来的,所以孟子这个人是很好玩的,他不停地跟这些国王讲这些道理,而在他看来一个君主怎样才能合格呢?仁政,要施仁政,要爱民如子,要把民生和民权放在第一位,你才是合格的领导人,你才是合格的君主。而且在孟子那里有一个考核标准。什么标准呢?第一个标准是硬指标:就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有棉衣穿,丝绵衣,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棉花,棉花是后来引进的,当时的棉袄都是丝绵的,所以那个“绵”是写成绞丝旁的“绵”。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有棉衣穿,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有肉吃,否则就叫做民不聊生,你就不合格,这是硬指标;第二个鳏寡孤独这些弱势群体受到照顾,孟子说啊,鰥就是老而无妻,这种老而无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来没有娶过妻子,再一个就是太太去世了。老而无妻叫做鰥,老而无夫叫做寡,老而无子叫做独,幼而无父叫做孤。鳏寡孤独这四种人是弱势群体,必须得到照顾,如果做不到,不合格,下台;第三条呢,就是要与民同乐。孟子去跟齐宣王谈话,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施仁政。孟子怎么谈的呢?孟子说了很多很多道理,讲完了又去找齐宣王,问他可不可以施行仁政啊?齐宣王这个时候就耍赖。我们读这些书有时候觉得当时的情况真的很好玩,就是这些读书人都是牛哄哄的,那些诸侯啊,国君啊,领导人啊,还挺怕。他也不想做,他又不敢顶,于是他就赖。齐宣王就说:“哎呀,先生给我上了那么多的课,都办了那么多的讲座了啊,至于先生说的那些道理真是好啊!”孟子说:“那好啊,那你就做啊!”齐宣王说:“做不了啊,有困难。”孟子说:“你有什么困难啊?”齐宣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什么意思呢?寡人有病,我爱钱,我贪财,我怎么施行仁政啊?这些国王都很可怜啊,自己往自己头上扣屎盆子啊,他就赖着不去施行那个仁政政策。孟子说:“没关系啊,钱是好东西啊,谁不爱钱啊,爱钱没错啊,你爱钱,老百姓也爱钱,你和老百姓一起爱,共同富裕不好吗?”“不行,我还是有困难,还是有障碍。”孟子说:“你又有什么障碍啊?”“不好意思说啊,老实说吧,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我这人有病,我喜欢漂亮女人,我施行不了你那个仁政。孟子说:“喜欢漂亮女人没有错啊,是个男人他都喜欢漂亮女人,那些不喜欢漂亮女人的才不是男人呢!是吧?有什么关系啊,但是呢喜欢漂亮女人,老百姓也喜欢漂亮女人,你和老百姓一起喜欢不就行了嘛!你不要弄得你这个地方一堆漂亮女人,那些老百姓,女孩子找不到婆家,男爷们打光棍,这就不对了嘛,你也让他们男有家,女有室,男人能娶上老婆,女人也有个归宿,大家都安居乐业,不好吗?”齐宣王说:“是啊,你说的都对,反正寡人就是做不了。”孟子说:“这么着吧。”孟子也是煞费苦心啊!“大王,听说你喜欢音乐,是不是啊?”齐宣王的脸唰一下就变了:“先生这个事情,实在不好意思啊,实话实说吧,寡人不是喜欢古典音乐,寡人是喜欢流行音乐。”那个时候一个贵族喜欢流行音乐是很丢人的。孟子说:“没关系,流行音乐它也是音乐啊,喜欢音乐就好,甭管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那我请问你,你是喜欢一个人听流行歌曲呢,还是喜欢跟别人一起听流行歌曲呢?你觉得是哪一个快乐呢?”“那是跟别人一起听快乐!”孟子说:“那好,我再问你,你是喜欢和少数人一起听流行音乐快乐呢,还是到一个什么很大的体育场,很多人,弄一歌星来啊,灯光照着,我们在下面摇着小棒棒啊,你觉得那样快乐啊?”齐宣王说:“那个最快乐了,同一首歌嘛这不是!”孟子说:“对啦,只要你唱同一首歌,就可以施行仁政啊,与民同乐嘛!如果你让你的老百姓和你一样富裕起来,如果你让你的老百姓和你一起喜欢漂亮女人,你能让你的老百姓都能够在一起听流行歌曲,唱同一首歌,你就是一个好国王嘛,这怎么就做不到呢?”还是做不到,所以孟子这些说法在当时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但是当时有一条好,所到之处,那些诸侯虽然不按他说的做,但是对他非常客气,享受的待遇很高。在所有的国家都享受省部级待遇,还可以不上班,有什么问题啊,还得国王来问,他还不去,挺好。所以,孟子和孔子的关系可以这么说:一方面,孟子是儒学的传人,是先秦儒家的第二位大师;另一方面,孟子和孔子多有区别,孟子更多的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主张“以民为本”,这是孟子和孔子。那么孟子和墨子呢?孟子和墨子有很多相似之处。什么地方相似呢?就是孟子和墨子是诸子百家中最热的两位。先秦诸子在我这里最重要的是八个人:孔子,墨子,杨朱,孟子,庄子,荀子,老子,韩非。这八个人当中最冷的是老子和韩非,老子说话都是冷冰冰的。老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什么叫“刍狗”呢?“刍狗”就是草扎的狗。但有两种解释啊,一种就是草和狗,刍就是草;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草扎的狗,相当于现在的花圈。祭祀的时候恭恭敬敬地供在那个地方,仪式结束之后就一钱不值。所以刍狗就是只被利用不被尊重的对象。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是没有什么仁爱之心的,把所有的事物都当做刍狗,不当回事。如果圣人也是不仁的,他就会把老百姓当刍狗。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是批判圣人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能不把老百姓不当一回事。但是我认为这个不是老子的原意,老子的原意是:你就应该不把老百姓不当回事,要把老百姓当刍狗。为什么呢?第一,老子是主张效法天地的。老子说的很清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应该向天地学习的,天地不仁,人就应该不仁;第二,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老吗?天不老。不老说明什么呢?天无情。天无情,向天地学习的圣人就应该无情无义。这个话很多人又要跳起来骂我了,你敢说道家无情无义。要讲清楚,道家的无情无义不是恨。道家并不主张仇恨,道家的意思是你不要管,你不要去管老百姓,让他们自由,他是这个意思。他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是说你随他们去,不需要你去爱,当然你也不能恨,不能去践踏,你也不能去蹂躏,他是这个意思,只不过话说得太难听了,是个好意,话可能难听,冷冰冰的。韩非也是冷冰冰的,今天就没时间讲了,大家可以去读我的先秦诸子和百家争鸣这两本书。最热的两个人就是孟子和墨子,两个人都是侠肝义胆,都是行侠仗义,都是古道热肠,都是热血,不知是青年,还是中年,还是老年啦,反正都是热血。墨子很侠义的,中国的侠或者说侠客或者说武侠,农民起义军,梁山好汉,这些人受墨子的影响最深。墨子的侠义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就是墨子救宋。当时鲁国有一个工程师,叫公叔班,因为他是鲁国人,所以我们都管他叫鲁班。鲁班发明了一种进攻性武器,叫做云梯。云梯什么样我不知道,大概就是一种攻城的器械,可能就是车子上面架着楼梯,开到城门下面,然后伸上去,然后人就可以跑上去,估计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他把这个东西发明出来之后,就把这个专利卖给了楚王,楚王一拿到这个专利,就决定拿这个去打宋国。墨子得到这个消息后,就赶了十天十夜的路来到颖都来见鲁班,他想制止这场战争。见了鲁班以后,两个人就坐下来。鲁班就说:“先生远道而来,有什么需要兄弟我效劳的吗?”墨子说:“是这样的,我有一个仇人在北方,请你帮我把他做了。”鲁班的脸当时就拉长了,不说话。墨子又凑过去:“事成之后,三百。”书上说是三百金,三百金在现在是多少也算不出来,反正是很多钱吧。鲁班说:“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呢?买凶杀人啊!我可是个仁义之人啊,我不杀人。”“义不杀人。”墨子说:“先生真的是一个人都不杀吗?”“当然,我从不杀人啊。”孟子说:“好啊,你发明的那个云梯,拿去打宋国,得杀多少人啊?你还说你一个人都不杀。”鲁班说:“这个不是我要打宋国,是鲁王要打宋国。”墨子说:“那好,请你带我去见楚王。”那鲁班没有办法,只好带墨子去见楚王。墨子也是很会说话的,墨子说;“请问大王,我认识这么一个人啊,他家里有的是山珍海味,他偷邻居家的米糠酒糟;他家里有的是绫罗绸缎,他却去偷邻居家的破衣破鞋;他家里有的是豪华轿车,他去偷邻居家里的破自行车。他自己开一奥迪,他去偷邻居家的破自行车,你说这是什么人啊?”楚王说:“这人有病,盗窃病,不偷不舒服!”墨子说:“是啊,那么请大王想一想,你们楚国是个什么样,人家宋国是个什么样。你楚国是应有尽有,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人家宋国是一穷二白,要啥没啥。你不就像那个家里有山珍海味,绫罗绸缎,高级轿车的人吗?宋国不就像那个穷户吗?你现在去打他,不就像那个有盗窃病的吗?你不是有病吗?”楚王说:“是啊是啊,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个不是那个什么,不是那个鲁班把那个东西发明出来了嘛,那不用白不用嘛,那我要用,那只好到宋国去用啦!”墨子说:“真好用吗?”那好,墨子把腰带接下来,在桌上围了一个城墙的图案,然后拿了两块木板,一块给鲁班,一块自己拿着,那我们现在就来模拟攻城。结果鲁班“九攻之”,墨子“九拒之”。这个“九”什么意思?两种解释:一种是很多次;一种是九次,两种解释都对。鲁班没办法,墨子说:“我防守的方法还没用完呢,你攻啊!”鲁班就把木板放下来说:“我还有最后一个办法,但是我现在不说。”墨子说:“我也知道你有最后一个办法,我也不说。”楚王坐在当中就糊涂了:“说嘛说嘛,你们说说嘛!”墨子说:“很简单,他最后一个办法就是把我杀了,他认为把我杀了,就没人能守得住了,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学生秦古离已经带了三百个同学,拿着我发明的工具,掌握着我交给他们的技术,已然守在仲城之上了。”楚王说:“好好好,不打了,还有什么好打的呢。”那么为什么说墨子这个是行侠仗义呢?因为宋国跟他没关系,宋国也没请他去帮忙,他就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墨子救完宋国,从楚国回国,回哪个国?有人说是齐国,有人说是鲁国,不清楚,反正回山东去了。过宋国的时候,天上下着大雨,他跟宋国的人说:“能不能让我进城避雨?”宋国人说:“不能让你进,我不知道你是谁?”所以墨子救宋国是没有得到一丁点好处的,完全是出于行侠仗义。而且他在这些诸侯面前是非常敢说真话的,和孟子非常相似,甚至他们的立场都是在人民群众这边的。 但是孟子和墨子却是势不两立的.孟子骂墨子甚至用了这样的语言:“是禽兽也。”那他们俩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矛盾呢?那是因为孟子主张“仁爱”,而墨子主张“兼爱”。那仁爱与兼爱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仁爱是有差别有等级的爱;兼爱是无差别无等级的爱。儒家仁爱的核心是亲亲之爱,亲亲就是亲爱亲人的意思,这里的亲首先是双亲,也就是说第一等的爱要给父母.而且在儒家里第一等的爱应该给父亲。比如说,父母去世,子女守孝的规格是不一样的,父亲去世叫三年之丧.有三个特点可以说明。第一,子女要穿生粗麻布的衣服(当时的衣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麻,比较低贱.一种是丝绸,这是比较高贵的.麻布又分两种,一种是生的,一种是熟的)而且衣服不准缝边,不能用剪刀绞,而是用刀破.这叫做斩锤.因为这样的衣服很毛糙,而且不准缝边.这样的衣服就像现在人穿的牛仔裤,裤脚都是碎穗子.现在人家穿这种衣服那是酷,而当时穿这种衣服叫苦.第二就是裤子上要系一根绳子,这表示父亲去世了,”我”很悲痛.”我”吃不下饭,所以裤子提不起来.第三就是手上拿根棍子,叫哭丧棒,这表示父亲去世,”我”吃不下饭,站不起来了.这些种种要保持25个月,号称三年.而母亲去世要看情况,如果母亲去世时,父亲还在世,则守孝一年.如果父亲不在世,则三年,但是守孝过程中穿的是熟麻布,而且衣服缝边. 二等的爱是给兄弟的,给父母的爱叫做孝,给兄弟的爱叫做悌.孝是纵向的,子女爱父母.也要爱祖父母.一直向上.按照儒家的对等原则,子女爱父母,父母也要爱子女,这叫慈.那么子女的子女也应该要爱,这样一直向下.向上也有爱,向下也有爱,这是一条线索,叫做孝.第二条横着的线索叫做悌.弟弟爱哥哥,哥哥爱弟弟,兄弟该爱,姐妹也该爱,兄弟的兄弟呢?比如说族兄弟呢?堂兄弟呢?相当于兄弟的相亲、同学、战友、同事呢?是不是也该爱,这样横向也有了爱.一个纵一个横,结果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这就是孔子的理想.但是我们要注意爱是不平等的.第一爱父亲,第二爱母亲.我在这里讲一下,这个在中国实际执行的结果是相反的.传统中国社会中,中国人最爱的是母亲,不是父亲.甚至王朝的礼法规定孝母高于孝父.比如一个男子他做了官,他的父亲来看他,开后门。母亲来看他,开前门.再例如二十四孝中就有十几条是孝母的.所以中国人在实际生活中感情是倾向于母亲的.因为母亲是家庭的核心.中国的家庭是以女性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比如红楼梦中的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全是女性掌权,女人管理,男人是被管理的.我们中国的文学作品歌颂的大多数是母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所谓“报得三春晖”也是报母恩啊.一直唱到最后都是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唱世上只有爸爸好的吗?我们黄河、长江都叫母亲河啊.我们上过学的学校叫母校,有叫爸校的吗?所以说中国的文化是很有意思的.但是礼法的规定第一等的爱给父亲,第二等的爱给母亲,第三等的爱才给祖父母,给曾祖父母的爱又少一点.它是这样一点点减少的.所以儒家的爱是有等级的,有差别的.最爱的是父母,兄弟,子女,家人,然后再爱家族的人.然后再扩大到乡亲,然后再到国人.最后一丁点爱给少数民族和鬼子.这就是仁爱,儒家的爱. 墨子的爱是对所有的人,不管男人女人,长辈晚辈,家人外人,国人外国人,统统一样的爱,完全平等的爱,为什么墨子要主张这种爱呢?因为墨子认为只有这样无私的爱才叫真爱,爱是无私的,爱的真正表现是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这个我们做父母一定能够理解。做父母的如果只有一丁点儿东西的话一定是给子女的.而且爱的规律是你付出的越多,你爱得就越深.为什么母爱是天然的呢?因为付出的太多了,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孩子生下来后还要喂奶,这些都是巨大的付出啊,所以这是一种深深的爱,爱是无私的,有私将不是爱,从逻辑上讲墨子是对的,既然是无私的那就应该是平等的爱.但问题是这种兼爱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的. 墨子有一个学生去找孟子辩论,说儒家虚伪。因为儒家说要爱民如子.爱民如子就是把老百姓当小孩子,那么小孩子有区别吗?比如说一个婴儿快要掉进井里了,谁都会伸手去拉.这时不会有人问:等会儿,这是谁家的孩子呀?而是本能的去把小孩子救下来,墨家认为这就是兼爱.孟子则认为这是恻隐之心.不是兼爱.恻隐之心就是不忍心看到别人,甚至动物无辜受害.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只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他绝对没有说过妻吾妻以及人之妻.这说明人与人是有差别的,那么我们的爱也应该是有差别的.孟子与墨子的思想也就是这么一点差别,那为什么孟子还要说墨子是禽兽呢?因为在孟子看来如果讲无差别的爱那就是没有礼了,而礼的作用就是区别。规定长辈对晚辈该怎样,晚辈对长辈该怎样.这是儒家的根.儒家是极力维护礼乐制度的.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伦理,那就没有了道德,这就是孟子。所以孟子和后来诸子的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比如孟子和庄子同时,但两人从来不搭边。庄子从不说孟子什么,孟子也不说庄子什么.孟子的主要批判对象就是墨子和杨珠.而墨子根杨珠两个人又刚好相反。墨子是一心一意为天下,墨子跟他的学生日夜操劳,走遍天下,拯救人民.最后弄得自己”篚无拔,襟无毛”.他们不是劳动,就是救苦救难.身上一根毛都没有了.这就叫做毫不利己,连毫毛都奉献出去了.杨珠却相反,他是毫不利人.杨珠的名言是“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简称一毛不拔.但是杨珠是被误解的.我们来看一看杨珠是怎么讲他的一毛不拔的.有一天墨子的学生去见杨珠,对杨珠说:“请问先生,如果在你的腿上拔一根毛,就能够拯救天下人,你干吗?”杨珠说:“天下怎么会是一根毛就能救的呢?”墨子的学生忙说:“是比方说,你干吗?”杨珠不理他.墨子的学生没办法,便出去了.出去时正好遇到了杨珠的学生孟孙阳. 孟孙阳问:“你刚才跟我们老师说了什么了?”墨子的学生说:”你们老师不可理喻,让他拔一根毛来救天下他都不干.” 孟孙阳叹了口气:“其实你们不懂我们老师的苦心啊!我现在问问你,打你一顿,给你一万块钱,你干不干?”墨子的学生说:“干!” 孟孙阳又问:“砍你一条腿给你一个国家,干不干?”墨子的学生不说话了.孟孙阳说:”是啊,一根毛算不了什么,但是没有毛就没有皮肤,没有皮肤就没有肌肉,没有肌肉就没有骨骼,没有骨骼就没有四肢,没有四肢就没有生命.难道就因为这一根毛微不足道就不把它当回事吗?”这段话说明什么问题呢?第一口不能乱开,一根毛不算什么,但是今天拔一根毛,明天拔一根毛,天天拔毛你会怎么样?第二如果可以让你拔我的毛,那么第二天你让我挖块皮,后天你要挖块肉,这样下去你就会讨价还价,到最后我整个生命都没有了.毫毛虽然微小,但是他是我生命的组成部分,为了保住我的生命,只能一毛不拔.还有不要说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不要说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可以牺牲的,要知道整体利益是局部利益之和,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之和,所以大河不满小河干是错误的,实际上是小河不满大河干. 扬珠虽不利人,但他也毫不损人.他的原话是“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牲天下丰一身,不取也”。读全他的全文我们就知道,扬珠他真正反对的是当时的统治阶级,剥削阶级。他们把所有人的利益损害后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穷奢极欲。这才是扬珠真正要反对的。而中国历史上这些个人野心家,阴谋家,在剥削人民的时候,打的旗号是大公无私。扬珠为了反对这种行为只好这样来说。所以当一个人讲大公无私的时候要多个心眼。而且这种要求只能用来律己,不能用来律人。你可以无私奉献,我崇敬你。但你不能要求别人这样做。更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因为天下人的幸福基于每个人的幸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说共产主义是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是一切人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在那里每个人都是幸福的。以上是我读扬珠的一些想法。那么今天我讲的主题部分孟子与诸子百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已经讲好了。剩下的时间是跟大家互动,我们还是听马厅长的主持吧。马厅长:各位,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对易教授的感谢。(掌声)刚才易中天教授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讲座,相信大家听了之后一定有很多感触和问题。那么下面给大家半个小时的时间来提问题。观众提问观众:易教授您好,听完您的讲座我得到了一个结论:孔子是谦谦君子,孟子却狂傲不羁。那么请问易教授,这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是怎样怀着相同的理念去实现相同的抱负的呢?孟子又是怎样在与孔子性格不同的情况下走向亚圣之路的呢?易教授:首先孟子和孔子的不同就在于个性的不同,性格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的。还有一个是时代的不同。就比方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就不一样。春秋的战争只打一天,而且有竞技的味道,就像奥林匹克。当时的打仗是军队开过来,摆好了阵以后,双方的主帅要上去打礼。互相问候后才开始打。打完决出胜负后,就停战。后来孟子有句话叫“五十步笑百步”,就是跑了五十步的人笑跑了一百步的人,笑话他们是逃兵。这种事在春秋是可以有的。因为春秋有个战争规则。就是战败方跑过五十步,战胜方就不能再动他,所以在春秋五十步是可以笑一百步的。而战国时期的战争根本不讲规则。到处都是尸体,血流成河。所以时代的不同对他们性格的不同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他们的政治理念是一样的,就是仁。孔子讲仁爱,孟子讲仁政,这一点是一样的。但孔子把仁跟智放一起,比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而孟子把仁和义放在一起,但后人接受的是孟子的观点:仁义道德。所以孔子和孟子在基本立场和观点上是一样的。另外对荀子我也补充一点,孟子讲仁义,荀子讲礼乐,所以孟子跟荀子一起就是孔子讲的仁义礼乐。这就是先秦儒家三大巨头的关系,谢谢你的问题。马厅长:谢谢易教授的回答,下面就请后排观众提问。观众提问:易老师您好,你在书中说南京是一个儒雅的城市,我想请您细致的说一说对南京的印象。易教授:对南京,我的一个概括就是大萝卜。大萝卜的特点是什么呢?大萝卜生的可以吃,熟的也可以吃,荤着可以吃,素着也可以吃。它有一个好处就是兼容,兼容而不失个性。比如你把萝卜去炖排骨,萝卜有排骨味,可排骨还是排骨,排骨不会变成萝卜。南京的特点就像大萝卜,她具有兼容性。南北东西,古今中外的文化在南京都能找到,但南京还能保持自己的特点不变。第二南京有着南方儒雅的特点,但她也有北方率真的一面,不做作,所以我说她各方面的特点都有,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兼容,那么南京人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特点做大做强。马厅长:下面就那位小姑娘提问题吧。观众:易老师你好。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觉得古今很多明君确实很重视社稷,但我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还是本身的利益。易教授:为了君的利益。因为社稷主要指的是政权,它是政权的代名词,古代政权的一个象征场所是祖庙,而祖庙一定是帝王君王的,祖庙里面供奉着太祖、太宗,这些都是皇家的。所以他重视社稷是为了皇帝,不是人民。马厅长:请这边的先生提问。观众:易老师您刚才说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随便去对一个人进行道德的评价。还有您认为把诸子百家的思想转化为动力的话也应该采用抽象继承的方法。我希望您就这两点具体的说明一下。易教授:我为什么反对道德评价呢?在我看来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能用来律人。因为任何人都没有这个权利和资格用道德要求别人。第二个就是抽象继承的问题,所谓抽象继承就是继承伟大思想家思想中合理部分。比方说孔子有一句话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个要不要继承呢?有人说不能继承,这是性别歧视。有人说可以继承,这不是性别歧视.因为女子不是女人的意思,而是”汝”的意思.有人这样来为孔子辩护,说”汝子”是”你儿子”的意思,这是讲不通的.也有人说这句话中的”小人”是”小孩”的意思.这其实也讲不通.因为古人不把小孩叫做小人,而叫童子.所以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女人和小人难养,这是很明白的性别歧视.但是我要讲清楚这不是道德歧视。是性别的歧视,是阶级歧视。孔子原来话中“小人”没有道德,低下的意思,而指的是小宗之人。懂孔子这句话必须得懂得中国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简单地说一个宗族只有一个继承人,这个继承人必须是嫡长子。太祖他的嫡长子继承就叫太宗。太宗的嫡长子继承就叫室宗,这条线索就叫嫡系,其他的那些兄弟是要分家分出去的,嫡长子这一宗是大宗,其他分家分出去的叫小宗。小宗的人就叫做小人,而嫡系的这部分人叫君子,因为他们是君之子,君子和小人是阶级区别。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小宗的人和女人一样不好对付。因为“远之只则怨近之则不逊”.就是你疏远他们,他们有意见。你亲近他们,他们没大小。孔子的原话是这个意思。这种思想能不能抽象继承呢?三个字:分寸感。就是说我们对人对事都要有分寸感。不能太亲近不能太疏远,不能太热情,不能太冷淡,过犹不及,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像以前人批判的那样,不讲原则等。而在儒家看来中庸就是最高的原则,它讲的是任何事都不能过分。所以抽象的继承就是把那些思想中合理的部分取出来,然后除去当时的情境,语境,这就是抽象继承。用我的说法就是: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因为先秦诸子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治国,如何做人。这个问题我们如今还是要面对的,这叫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就是当时的历史环境没有了.比如说宗法制,封建制,君主诸侯都没有了。对这个问题就是这样的意思,谢谢。马厅长:下面就让最后排的那个观众来提问,我们要尽量照顾到。观众:易老师您好,您曾说过孔子急于从政,想实现自己的蓝图。但最后却并没有实现,您觉得是什么因素导致他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呢?易教授:很简单,就是孔子的主张不合时宜。当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