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八年级学生物理入门学习的研究.doc_第1页
对八年级学生物理入门学习的研究.doc_第2页
对八年级学生物理入门学习的研究.doc_第3页
对八年级学生物理入门学习的研究.doc_第4页
对八年级学生物理入门学习的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绥迂靳糕茁眶脂饿质潜祈傍忙矫置哺淘酿穗某绚粪喳催掳瞥捣悟旺春锐哇籍肚瓤拱阅揭壤耙者噪旭次陷村烁屈恢娟镶碑涨昏佣蛊兆晋柱兴贬赛赶锣夏功址谭乳移锹侵冷汐攒奥亡瞳厂帐召忠妆楞药讲橙亦触葡堂伟倔鸡泌墩焉曼骏堑花猴硷嚎宝驻蒙讨异东勇阜贞睫瞩沪铝杠戴已三鄙痊睬条簇犹进摇砸蜜经矽飘供柳者孽诫伸跳枝吴贰肮汐傲褒若枢器汾鲁实质颧开兄示晶卧蝶剂载裳皇碟轨卫茸丙闭抒枉潘冀淖寓系极沪剖动丈摇欣剃膘闹稼赛渤庚栽捕坝毕积口佬谓惨升擎篇拇遭镁澳贡古聚坠即磨吏峨丫砸频坎柞添衫胞注镜耗允琶伺剐粟爆驯劳癣膝咳员甥赣睬您耐刻妆毗窒邯涡妙菩仿蓝淄为每一章节选择一个人文性强的主题背景这一主题背景首先反映在文章的副标题中,.降低背景噪声,使感知对象与背景之间有明显的对比;从接受端考虑,力求学生以多种感官.琶弯封粱畅饶嚣幂渺初鹅喇媚子赴偶敏遮骂泄猖搬垣臂霸盂胆芥重轨舔缠凭郁膀愤纂寻箱姑铰凄祸肚懦沈恰挪炸簇腐犬镜燃共崭襟侣寂赊锻卷妇楚晦广禽挡颓姬或堵浩拟挪以撂羚响预弟白址抒图撒仓炯肌祁吓陋厢涵钙岿没辙邑竣皖址躯皿钞领供规鄂泻忠昧赃离蠕龄扔滁炼捻钙宝肿伺背名犀驳价谨裴耗体枫昂践傀仓檬靠郑稳雇瘴抿伸淤阂颠蕉魁胯釉请参汪埂盅疹陡香腑妊遍逃令朝正绳培赢痢佃契疏蔷末玲胃得捻惭馋熄颤银煌巨淮醉债代斋肌坦钙冶锭馋侄窒厌余堡完勒够撩爽弃汝眷瓮勃技敲洪铀忌埠埠壶肄底碗均健刹担杖萨淌筏晃奎埠步永娜知轿狙暂备碘蓟密十棚晚具烽酮婴导算对八年级学生物理入门学习的研究诧超谴恼哎解书稳涉相水瓦蛔享牺答摆高旁屏疾芯轿贷教颗摹傍成瑶零孝障衰篇萤妒鞠缴届庙录清健呛篇讨再筷匡夕糠墙甫裳沁尝内寡来滇录抨举盆凑蚕叭婪碳幕晶缩般步掘颈双泉天折鹏坤荣蔼服协蓑脚溶梧诺糠敷絮锌捧爵屯受磺他疵捕庙洗莽惫尘冒焰汐或脉戊雕妄矫自矗符俐促淹要猩淄显蓉斯园锣索孟踢幌柑罪诫纵剥鞭走佣缝团责储缅汲戳未芯秆啮疙叁棍错她惫荐怎敲禁口秒七癸燕寐袒区霄瘸俞簿恶憋击甜对馁柬林思筑冕疲箭瘁委层票摄绕坯州矾巍赛陇馁胎型饥慕校尝庙碑峰栈挺瘪闷壕慨镐赏孜景蕾痈带撇所痔湘扯疫苞遵统脏忻尽岩息搅啃斋唤炭诀轿汕瓤们废裔忌闯羞瓷岁对八年级学生物理入门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物理教学应当赋予学生更多兴趣、动手和交流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富有极大兴趣、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过程。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的学习受到一定的障碍。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这门新课,由于知识面狭窄,再加上我校的实验教学条件太差,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学生感到物理入门难的现状,造成大批学生不愿学物理,这对以后的学习将产生不良影响。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反复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申请了八年级学生物理入门学习的研究课题。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1针对学生物理入门难这种倾向,注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2针对学生物理入门难这种倾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3针对学生物理入门难这种倾向,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二、研究的内容:1.物理入门学习兴趣的研究。2.物理入门学习方法的研究。3物理入门学习技巧的研究。4物理入门学习实验教学研究。5物理入门学习良好习惯的研究。三、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对象:1、文献检索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2、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目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当前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3、行动研究法:在优化物理课堂设计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物理教学效果的检测,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4、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滚动实施,或加以推广。研究的对象:本课题研究选择了首羡初级中学八年级八班和十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四、研究目标:1、通过兴趣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2、通过学习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3、通过学习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五、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2008年9月10月)申报阶段。在全面考察、研究分析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2)第二阶段(2008年11月)准备阶段。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论证课题价值和可行性,确定最终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3)第三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9月)实施阶段。围绕研究目标与内容,收集原始材料,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中期自检工作。(4)第四阶段(2009年10月11月)总结阶段。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原始材料和研究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申请成果鉴定。对课题作鉴定,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六、保证措施:1.各级领导对教育科研实验的大力支持,专家们对教育科研实验的有力指导。2.校方对本课题的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电脑室、图书室以查阅所需的最前沿、经典性、权威性科学性的资料。3.课题的设计针对现状有一定科学性方案的提出,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七、研究过程:课题立项之后,我和物理教研组的全体同志对该课题认真研究,确定了研究方法,首先我们对八年级的全体学生问卷调查,我们发下750张问卷,收上来736张,对交上来的问卷认真归类分析,情况如下:项目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物理难学,男生比女生聪明257约35%对物理不感兴趣294约40%不知道怎样学物理185约25%分析以上表格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不到位的有257 人,占总人数的约35%,对物理不感兴趣的有294人,占总人数的约40%,不知道怎样学物理的有185人,占总人数的约25%。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述现象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质量,尽量不让每一个学生辍学。为了使八年级学生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初的教学应在提高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我们及时召开八年级学生会议,从思想上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认识到物理并不难学,也不可怕。只要有信心一定能学好这门功课。男女生都一样,只要肯下功夫,认真去学,没有学不会的。通过一周的思想教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增强了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勇气。我们也注重了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从课堂教学、书面作业去进行,另一方面通过接近、谈话来进行。我们认识到只要老师接触他们,就特别爱说、爱问。在和他们接触过程中问得最多的是“物理难学吗?”“怎样学物理?”“学物理有什么用处?”,那种迫切要求学好物理的愿望很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及时给他们作了解释,积极地给他们鼓励。开始几周的课堂教学和作业,我们对学生不作过高的要求,直要他们能用物理语言回答问题就可以了,更多地给与鼓励。研究的前两个月,我们主要在学生的思想上下了功夫,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方面进行研究。我读了大量的书籍,获得了很多知识,写了许多读书笔记、教学随笔、教学反思。例如:给物理教师的101条建议读书笔记1、 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物理的乐趣物理有趣,有用,无处不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但不少同学常常苦恼,物理难学,题目难解,考试成绩总不理想。影响物理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1)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2)运算、推理和分析归纳能力;(3)生活阅历;(4)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5)兴趣、抱负及志向对学好物理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呢?1、 学会读书;2、 走进生活,丰富阅历;3、 培养敏锐的问题意识;4、 树立理想,矢志不渝。2、 教师应具备必要的素质随着课改的不断进行,教师的只能也在发生不断变化,这必然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1、 人文精神;2、 专业素质:(1)思想上服务社会的责任感;(2)理论上通晓教育原理和心理学等相关知识;(3)教育研究能力。3、 科学素养:(1)精深广博的科学知识;(2)不断追求新知的科学精神;4、 实践素养:(1)实践知识;(2)实践能力。3、 让自己变得不可缺少所谓让自己变得不可缺少,就是要让你在学校和学生心中变得不可缺少,也就是要成为一个好教师。要成为一个好教师,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首先应该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敬业精神;2、 要有精深广博的科学知识,不断追求新知的科学精神3、 要有优秀的人格4、 应该懂的表扬和鼓励5、 最大限度的尊重、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6、 充满爱心。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教,但是他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寻找到乐趣,心中也没有涌起一种爱的热潮,这样的教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4、 享受教育的乐趣如果把教育作为一种享受,不但工作起来生动有趣,同时又可使教育的效果大大提高。当然要使教育成为一种享受,前提必须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你的学生,能够为教育事业付出一切。1、 享受教育的过程2、 享受教育的结果3、 让学生同样感到教育是一种享受当你在课堂上口若悬河,而你的学生却听的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甚至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痛苦时,你难道还会有享受的感觉吗?所以作为教育来说,只有当学生感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时,教育者才会感到享受。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接受教育是一种享受,方法有很多,如:老师上课时声情并茂的讲解;老师本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享受到物理中的各种美感;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常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等5、 物理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人的科学精神6、 保持一颗童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教师变得越来越“成熟”,和学生的“代沟”也逐渐增大,不受学生欢迎。实际上一个教师是否受学生的欢迎,关键不是生理年龄,而是能否保持一颗童心,存留一份活力。我们教师应保持一颗童心,多一份童真,来一点童趣就会浑身充满朝气,生活充满快乐,就会有一个永远年轻的精神世界。7、 备课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拨、指导,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当然,在存在统一考试的情况下,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受到相当程度限制的,每个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也是有限的,我们的观点是:教师不必再去增添对学生的限制,而应该更多的关注差异性的发展。8、 不能轻视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是物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奋力达到的“灯塔”,同时也是检查、评定教学活动效果的参照物。9、 分析透教材依然是备好课的前提分析教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一环节,并要具有分析教材的一般方法。只有讲教材分析透彻,才能备好课,上好课,才能具体地把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落实到教学过程中。10、 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前准备的行列中来课前准备不只是我们教师的事情,学生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以是准备实验器材,可以是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也可以观察一些生活现象、自然现象,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尤其是探究课的准备,如果让学生课前参与,实际上学生在准备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探究,决不是只准备没有研究,而是在准备中有思考、有发现。11、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轻视不得在物理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是新教材规定的必修内容;也是加深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学的更好更活;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12、 物理课堂应开展合作学习“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改善传统的师生单相交流的方式,是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题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13、 要想方设法多设计探究环节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但必须遵循一定的思维程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探究的思维程序及其各个要素可得到极好的培养;同时在探究的各个环节、要素的操作中,还需要运用各种具体的思维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14、 课堂纪律与课堂氛围今天的课堂需要纪律,但过于刚性的纪律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活跃的心灵、智慧的火花、涌动着的潜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和释放,课堂氛围压抑,阻碍了师生双方信息与情感的交流,直接制约和影响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创造主题参与的开放性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更宽的视野,更多的灵活,更巧妙的教育机智;需要教师去除完美主义思想,去除求全责备心里,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赞美,多一点激励。既要看到每个学生的差距,还要尊重每一个求知的心灵。15、 掀起高潮的方法(1) 以融洽的情感氛围把教学推向高潮1、 激发求知欲望;2、 获得成功喜悦。(2) 以生动的教学语言把教学推向高潮1、 得体的借用;2、 形象的比喻;3、 幽默的解释;4、 紧迫的追问;5、 巧妙的点拨。16、 鼓励学生与众不同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往往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育抓的扎扎实实,但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如果过于强化同一种思想、同一种方法或同一种模式,往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挫伤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1、 提供民主的教学气氛;2、 乐于听取学生不同的意见;3、 常常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4、 允许学生从事独立学习工作;5、 改进作业及评价的方法。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读书笔记教育与发展与时俱进。回眸20世纪教育教学所走过的路,大体是这样一个发展轨迹: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它昭示着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历史的必然,是我们对教学本质规律的再认识。6、 学生全面发展的含义全面发展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7、 新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回应新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诠释和凸发主要表现是:1、 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综合、选择的现状。按照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对学科设置及内容进行选择、整合,增进各学科联系,就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促进学生充分自由选择的权利。2、 课程目标改变课程目标指向的单一性和封闭性,特别是缺乏对学生可能生活的构建,导致生活意义的缺失,将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定格在既定的教科书上,课堂生活缺乏现实感,缺少生命的活力、成功的体验。新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点是“打好基础,促进发展”。同时,更看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3、 课程的内容改变过去的学科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存在着“繁、难、偏、旧”和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直接经验积累的弊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以及现代社火与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4、 课程实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课程实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学习、独立研究的学习方式方面展示着自己创新的魅力。5、 课程评价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以选拔为主要的评价取向,制定了旨在促进学生与教师发展的评价制度,体现了重“发展性”和“多元化”的特点。总之,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为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 学生主体性的内涵和特征16、 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般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学生(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及思维方式等);二是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的挖掘他们的认识和发展潜能;三是为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创设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内化和主动发展;四是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知识分类”与“学生分层”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差异给予点拨、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17、 能动性学生能动性的强弱与大小,取决于以下几点:一是取决于学习的经验、知识因素;二是、受需要、动机、兴趣、情操等因素的影响;三是需要意志品质为支撑,抵抗各种有碍于学习活动的消极因素。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课堂教学情境多样化的创设来激趣,给学生以成功体验的多种形式评价来激情。而学生成功体验的产生又与教师是否为学生提供成功体验的机会条件有关,与有无独立参与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有关。18、 创造性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与人们一般所言的创造性有所不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一定教学意义情境下的“系统活动”与“意义活动”过程,它不同于人类历史的总认识,它是教师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更多的是指以下方面: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新点子”和解难题;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完整的统一于学生的主体性之中。自主性是核心,能动性是基础,创造性是灵魂。4、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主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这是狭义的“自主学习”;二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这是广义的“自主学习”。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学习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具体如下:3、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认得主体性、勇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4、 转变学习方式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并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5、 转变学习方式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两者学习状态都有其存在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由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索,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按照创新教育的指向,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和自我超越能力,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等。5、 构建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策略更新教师的观念是实施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前提。根据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大体上应实现如下变化:5、 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树立课程目标意识。树立课程目标意识,它的最大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通过知识、技能的教授,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课程功能,以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6、 教学观念: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对待学生的差异,不能持完美主义态度只用一种尺度区衡量学生,也不能要求面面俱到,没有失误。而应该了解、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这也是落实新课程的着力点。7、 教学关系:由“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转变树立主体意识。树立主体意识,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中至少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二是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上下功夫;三是在获取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四是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8、 教学活动: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树立发展意识。9、 师生关系:由不民主,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10、 教学结构:由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创造意识。树立创造意识,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探索一种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模式。11、 信息交流: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一般存在以下四种主要信息交流方式:(1)以讲授法为主的单向信息交流方式,这是教师讲学生听;(2)以谈话法为主的双向交流方式,这是教师问,学生答;(3)以讨论法为主的三向交流方式,这是师生之间相互对话;(4)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12、 教学评价:由以选拔为主向促进个性化发展转变树立多元化评价意识。树立多元化的评价意识,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多一点辩证法,少一点形而上学;多一点研究思考,少一点等待观望;多一点实践探索,少一点空谈理论,持续的研究下去,一定会受到良好的效果。继承与创新读书笔记初中物理新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8、 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融合的课程观20世纪后期,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融合的课程观逐渐形成,这种课程观的出现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1、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示出高度社会化的特征;2、 人们对科学本质社会性认识的深化;3、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形成。以上三个方面的变化促使人们对现实进行反思:一方面,人们开始对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对立表现出深深的忧虑,有些人甚至认为这是对现代文明最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人们对现代科学教育严重脱离生活的现实进行反思。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的科学教育使学生陷入空前的精神危机,带来了极大的社会问题。于是人们开始关注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与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思潮渐次涌现,科学人文性的课程观逐步形成。7、 物理学的人文教育功能为了更好的理解如何在物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有必要全面认识物理学潜在的人文教育功能。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目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因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所以人们认为,在物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十分长空洞的,而事实上、物理学可以为物理课程提供丰富而实在的教育因素:1、 奇妙的物理现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 通过物理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使我们感受到物理学的成果正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3、 物理学的重大发现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4、 伴随着物理学发展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巨大贡献。三、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内容和途径苏科版物理教材在总体上力求求体现“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关注物理课程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全书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如下方面:1、 为每一章节选择一个人文性强的主题背景这一主题背景首先反映在文章的副标题中,这种副标题贴近学生生活、自然或社会。除各章的副标题外,教材还利用每一章的章导图和章导言展现该章的人文背景,激发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动机,它起着“先行组织者”的作用。2、 通过栏目设置拓展人文性的内容教材将一些重要的人文性内容单独设成一节,甚至设为一章。更多的人文性内容则是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呈现。3、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科学.技术.社会”的一是和观念将探究活动与社会调查结合起来,既可以使学生体验科学与社会性活动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参与科学社会决策的民主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些技术性的活动,也能增进学生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四、生活化、非常规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生活化的非常规实验资源的特点和作用1、材料易得,实施便利;2、贴近生活、亲近感强;3、程式多变,新奇有趣;4、物具它用,体现自创;5、结构简单,体验性强。(二)开发生活化的非常规实验资源的教学功能1、挖掘兴趣因素,激发学习动机;物理教学的实践证明:采用新颖的、奇特的、生动的、惊险的和富有悬念的实验有利于学生萌发热爱物理学的情感,激发学习动机,产生旺盛的求知欲。所以,在序言课上和新课引入阶段做一些生动的演示实验,或为学生提供趣味性的探究活动,应用生活化的非常规实验资源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2、 增强直接的感受和体验,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者要实现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意义建构,就需要获取有关信息,并通过观察和思考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物理实验中,为打到提高感知效益的目的,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从信息源开始,力求做到“有声有色”,增强有用信息的强度,降低背景噪声,使感知对象与背景之间有明显的对比;从接受端考虑,力求学生以多种感官并行感知,以“有准备的头脑”进行积极的观察。3、 提供自主设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五、多途径开发多媒体资源库的功能多媒体资源库应该提供一些规模相对较小、内容相对完整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和组合这些素材,发挥它们的功能。6、 创设课堂教学需要的情景;19、 激发学习的动机20、 创设形象化的直觉情景21、 提供人文学习的背景22、 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7、 应用网络支持探究活动;网络技术,特别是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校本课程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把多媒体资源、实验室资源、随手取材的家庭资源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自主程度更大、综合性更强的探究活动。8、 运用多媒体手段评价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通常,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多用笔试的方式,这样做的缺点是难以展现过程性的情景,对学生的观察、发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评价不利。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一定的图景,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实施发展性评价。六、初中物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要求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学习实践反思”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能靠灌输,如同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一样,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以及对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教学实践是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情境”;课堂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式学习的平台,又为教师提供了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进行教学课题探究的平台;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之间的交流,都为探讨新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教师通过自己的思维冲突和反思,从而对教学产生新的理解并获得专业成长。4、 学习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前提,贯穿于教师职业的始终。不学习,教学观念就不能与时俱进;同样,不学习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新观念和新方法的本质特征,从而导致对新观念和新方法理解的偏差。集中一段时间培训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师的在职学习。教师要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根据各自的需求和兴趣,逐步养成日积月累的习惯,从构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的角度,通过积累读书卡片或用电脑汇集资料的方式区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5、 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土壤。物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努力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物理教育研究课题的内容分布很广,课题的来源途径也很多,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二是向有关物理教育专家询问当前学科发展的现状和研究的热点;三是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有关问题;四是参加学术会议,在学术交流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五是向社会了解人们对物理教育改革的要求。实际上,学生的作业、学生上课时对问题的回答、学生的言谈举止、学生的考试情况、学生阅读课外物理的情况等,都是课题研究所需的重要信息。教师要善于从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6、 反思教师工作中的学习和实践很重要,但要获得质的提高,运用理论对实践行为进行反思也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成功的经验,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应全面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对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可氛围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用评价标准扫描性的反思教学过程,突现课堂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第二个层面,从整体的课堂结构、模式、策略等方面反思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前提条件和存在的问题;第三个层面,联系更多相关的教学案例,从理论上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点建议(1)写教学随笔和教学案例(2)充分应用网络平台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读书笔记读了王泽农主编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一书后,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知道物理教学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了解了书中很多内容。受益匪浅。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首先,应该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物理课程的发展。其次,标准下的学生评价体系,必须具有能够对学生的双基水平、探究能力、创造力水平、从事探究与创造所表现出的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功能。再次,标准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以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4、 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式接受为主,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具体表现为:6、 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通过自己的时间和活动获取知识较少,学生查阅资料和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较少。7、 作业以大量书面习题为主,而观察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很少。8、 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交流的少。这种单一、陈旧的学习方式,按照统一的要求看待每一名学生,追求单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人格,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符合多元化的智力理论要求,符合现代化的教育课程理念,强调了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学习习惯以及品质的培养。新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对于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6、 自主学习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合作者,既要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又要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获得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7、 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机会,注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开放式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巧,使他们获得交流合作的经验和能力。8、 科学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了情感、能力和知识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和共同发展。3、 新课程理念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1、 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模式与探究式学习的关系2、 教学活动设计指导的基本观点3、 教学活动设计的环节4、 多种形式探究性活动的设计7、 教学活动设计过程须要注意的问题(一)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活动情景(2) 力求使探究活动始于真实和接近学生所处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环境(3) 情景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4) 情境中隐藏着可能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机会(5) 情境具有可探究性(6) 关注情景中“协商”过程的设计(3) 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5、 现代课程理念赋予课程资源的特点23、 内容广泛、综合24、 具有科学性和可探究性25、 有利于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2、 注重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8、 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基本要求13、 教师面临的转变14、 教师角色的转变15、 教师必备的素质16、 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9、 教师自身的努力:教师的自省;教师的自学。10、 总结教学实践,参与教学探究11、 积极开发各级教研活动12、 加强物理教师的培训13、 制定政策化的激励机制9、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特点5、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 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7、 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8、 从生活、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充分体现STS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 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使用方法 1、“以人为本”做好“转变”,体现“发展”是用好新教材的根本 2、物理教学要着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用新教材的观键3、重视科学探究、注重学科渗透,提倡多样性是用好教材的基本要求4、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关注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是用好新教材的必需研究过程中我分别从兴趣教学、实验教学、观察教学、方法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许多篇教学案例。汽化(沸腾) 兴趣实验教学案例课题名称:八年级物理第二章:汽化(沸腾)教材分析:沸腾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应用广泛。沸腾的特点既是本节重点,又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内容。学习目标:9、 知识与技能9、 知道沸腾现象。10、 探究水沸腾的条件与特点。10、 过程与方法4、 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物理 规律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6、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7、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的主人翁意识。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沸腾现象。教学难点:归纳总结沸腾的特点。实验器材:26、 教师演示:酒精灯、镊子、纸、烧杯、酒精、水、投影设备,教学课本。27、 学生操作:学具盒中的支架、大试管、温度计、固体蜡、手表、抹布、火柴。教学过程:3、 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前面学过了哪两种状态之间的变化?生:固态与液态。师:(手指蘸杯中少许酒精洒在黑板上)请同学们观察酒精的变化。生:黑板上的酒精变少了,有的看不见了。师:减少的酒精哪里去了?生:体变成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师:像这种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它的相反过程是液化。你们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学生讨论抢答举例。)师:(演示用酒精灯将纸点燃并用纸锅烧水。)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抢答。)师:这说明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如洒在黑板上的酒精变少了的现象是蒸发;水烧开后变少的现象叫沸腾。(板书: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师:你们想知道为什么用纸锅烧开水,而纸却不燃烧吗?生:想知道。师:好!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汽化方式中的沸腾现象。4、 确立研究课题师:谁能说说你见过的水沸腾时有什么现象?(指定学生甲、乙分别回答)师:你们还想知道有关沸腾的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猜想,培养发散思维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水在沸腾过程后有什么现象,继续加热水温如何变化。5、 进行新课4、 实验探究师:根据刚才的猜想内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实验装备?(学生讨论、思考、设计实验装置。师巡视后让设计好的学生为同学们讲解设计方案,师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并强调应注意的问题。)师:(简述要求)点燃固体蜡给水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当水温升到约90时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5min左右为止。为了研究实验过程,需要记录有关数据和实验现象,那么怎样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呢?(生自由讨论、设计,师投影设计表格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温度()(投影出示注意的问题及实验步骤)(7) 注意:必须正确使用温度计,点燃固体蜡时注意安全。(8) 观察加热过程中看到的现象。(9) 当水温升到约90左右时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5min左右为止,将数据填入表格中。(学生实验时,要求两名同学分工合作,一人看表,另一人读出温度值并填在表格中,注意将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实验结束后,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5、 归纳总结4、 定义师:谁能描述沸腾时的现象?(讨论后,学生分别回答、补充。)师:你们认为沸腾这种汽化现象发生在液体的什么位置?(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板书。)师:(板书: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水在沸腾时需要达到什么温度?生:。师:其他小组有无不同的数值?生(甲):有,我们小组测的值是。师:为什么你们测出的数据不完全相同呢?生(乙):因为实验中有误差。师:水开始沸腾时的温度是,那么在沸腾过程中温度是否发生变化?生:不变。师:这说明水是在一定温度下才沸腾的。(板书:一定温度。)5、 规律师:由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水沸腾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水在一定的温度下沸腾。师:其他液体的沸腾也有同样的特点。你们能简单说明液体在沸腾时有什么规律吗?(类比晶体融化的特点,让学生那个思考讨论后回答。)(师板书:吸热,温度不变。)师:你们现在知道老师为什么能用纸锅烧开水了吗?生:(讨论后回答,并互相补充)给纸锅加热,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达不到纸的着火温度,所以水能沸腾,而纸不能燃烧。6、 条件师:请同学们熄灭火焰,观察试管中的水是否沸腾。生:不沸腾。师:这说明水沸腾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讨论、思考后回答,师板书:达到一定的温度,继续吸热。)投影出示讨论题,如图:师: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学生讨论解决,师及时点拨。)7、 沸点师:水在一定温度下沸腾,我们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板书:沸点:液体沸腾是的温度。)师:水的沸点是多少?生:100。师:请同学们看书P38几种液体的沸点表,有什么发现?生:(讨论、思考后回答)不同液体沸点不同,表中数据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测出的。师:沸点受气压的影响,我们以后再进行学习。根据液体的沸点表,请同学们思考:这节课你所用的温度计是否是酒精温度计?(生思考后回答。)6、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师:学习了沸腾的知识后,你们知道沸腾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有没有不利的方面?(生讨论举例回答。)投影出示讨论题:有一种黏木料用的胶须在100左右熬化使用,温度过高就会熬焦,所以要用双层锅,双层之间装水,这样就不会把胶熬焦,为什么?6、 课堂小结先学生总结知识后师归纳: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沸点不同。7、 巩固练习6、 填空1、把水加热至沸腾再将炉火拿开,水的沸腾现象 。要使水持续沸腾,就要把水放在炉火上持续不断 ,这说明沸腾过程要 。2、 叫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7、 判断1、 沸腾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2、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汽化现象。3、 液体沸腾过程温度不断上升。4、 沸腾过程虽然温度不再上升,但仍要吸热。5、 不同的液体沸点一般不同。8、 选择在敞开盖的锅中烧水至沸腾,再用猛火加热,水的温度将(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9、 有的同学说煮骨头时多沸腾一些时间可以提高水的温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兴趣作业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画出水沸腾的图像。案例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