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音乐学专业论文)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和典型性代表,在大众文化中占有较大的比 重。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美,是流行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声乐表演艺术的一个重 要构成部分。 刘欢,作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经历者、参与者,其个人艺术生涯伴生于中国 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整个过程,极富有代表性、典型性且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本文从流行音乐事象的角度,对流行音乐演唱风格展开分析,并以刘欢演唱风格研 究为例,将其还原于流行音乐自身文化环境之中,并放置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大背景下, 多维度较为客观的呈现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本文共分两章,第一章主要以社会文化环境的阶段性特点为背景,对刘欢演唱风格 形成和发展展开历时性描述。第二章在对演唱风格、流行音乐事象进行概念性解读的基 础上,对刘欢演唱风格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展开理论分析。 关键词:流行音乐事象 演唱风格 刘欢 iii abstract as a main component and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popular culture, pop music holds a large proportion in pop culture. the beauty of the singing style in pop music is the primary manifestation of pop music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vocal performance. having experienced and participated the development of pop music in modern china. liu huan goes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pop music in modern china, which possesses representativeness, typicality and great influenc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nging style of pop musi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 music item.taking the research of liu huans sing styl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restores it to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pop music and sets i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its purpose is to present the formation and factor of the singing style of pop music multi-dimensionally and objectivel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 diachronic description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u huans singing style in the background of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the second part i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liu huans singing style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s its 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ual interpretation of singing style and pop music item. key words: pop music item sing style liu huan i 绪 论 1 绪 论 虽然流行音乐演唱风格是流行音乐呈现方式的主要因素,但学术界尚未对此问题展 开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笔者取“流行音乐事象”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将演唱风格 放置流行音乐文化内部,及与社会文化大环境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开展分析。并以刘欢 演唱风格分析为例,更为清晰的还原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的构成及形成要素。 (一)论文研究价值 本文的研究价值共有 5 点: 1、 相对客观、科学的呈现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的构成及形成原因。 2、 为研究流行音乐演唱风格提供参照的标准。 3、 以“事象”为角度展开研究,丰富流行音乐研究的方法。 4、 以刘欢演唱风格研究为个案,其成果可对后继或同类研究提供参照。 5、 做出“微观反映宏观、理论指导实践”的学术努力。 (二)研究现状 一、专著类 1、王思琦 著.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研究 该项成果是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历史事件为线索,与社会文 化环境互动影响为主要研究视角,在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进行历时性梳理的基础 上,对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功能、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影响的关系展开分析 和研究。这项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因作者 研究的角度、目的等问题,文中涉及流行音乐演唱风格内容的着墨较少,只是在流行音 乐发展过程的脉络中对演唱风格的问题做了一笔带过的表述。 2、付林 著.中国流行音乐 20 年 作者侧重于流行音乐歌手、音像出版及相关演出的事实罗列,涉及流行音乐演唱风 格相关的内容有限。 王思琦.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研究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3 月第 1 版 付林.中国流行音乐 20 年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流行音乐事象中演唱风格研究以刘欢为例 2 3、尤静波 著.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 该成果以在流行音乐发展历史的角度下,对流行音乐风格类型进行总结和归类,并 对各个时期出现的流行音乐音乐风格类型进行分析和阐释, 较为清晰的勾勒出西方流行 音乐和中国近当代流行音乐发展历程的整体风貌。 但是作者对相关演唱风格的问题并没 有做出深入研究,且从总体来看,作者对“演唱风格”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音乐形态的 “特征”表述。 二、硕士学位论文类 1、刘潇林.论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 作者以音乐表演体系下的声乐表演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风格为角度进行研究, 以约定成俗的所谓四种唱法:美声演唱、民族演唱、流行唱法、原生态演唱为切入点 进行演唱风格理论研究。 但是既然是四种唱法的风格,那么无论从音乐本身还是表现形式肯定会有所区别, 既然是对比分析肯定有相同点及不同点,作者没有做出相应深入的分析,而是强行将 所谓“四种唱法”用同样的框架和方法“模块式”逐一评述,这种统一“模块式”的 解析本身就有悖于风格的“独特性”属性。另外虽然在成果中提到演唱风格的成因受 演唱技巧、作品风格、时代、地域因素的影响,但只是一笔带过。 2、张燚.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演唱风格发展脉络及相关问题研究 作者主要从两方面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的相关问题进行解析,即:上篇 对历时性社会背景下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及演唱的相关现象进行解析, 并对出现的相关 歌手、 歌曲及演唱的特点做出分析。 但是作者对演唱风格的概念界定及特征解析不够。 如:该文认为流行音乐演唱风格即是歌手“声音造型”的问题-歌手进行演唱时的 内部生理结构变化的不同而产生不同声音特点即演唱风格,这应该是其他声乐体裁 “演唱风格”均存在的共性问题。 下篇对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如:对流行音乐的听众群体、流行 歌曲以及歌曲流行、歌手的类型分别作相对深入的论述。但是对以上相关问题的解析 过于套用音乐社会学的相关研究结论,虽然该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对于本专 题的研究相对缺乏完整性、系统性,而使得这项与本文选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成果的价 尤静波. 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 .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 年 8 月第 1 版 刘潇林. 论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 d 重庆: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09 张燚. 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演唱风格发展脉络及相关问题研究.d.福建: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04 绪 论 3 值受到影响。 三、期刊论文类 徐海燕.浅谈流行音乐演唱的风格及技巧 作者以流行歌曲的唱法问题为角度,对流行音乐演唱涉及相关问题入手展开解析, 如音区与音色、气息与假声、华彩等问题进行表述。但相对缺乏流行音乐演唱风格成 因及个案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且文中涉及演唱风格问题时,出现音乐作品风格、演唱 风格的概念混淆。 而对于刘欢演唱风格个案式学理研究目前尚属空白。 (三)创新之处 目前,学理层面对流行音乐演唱风格问题的研究,从数量及价值来看基本呈空白状 态。笔者在本课题的研究上,着重以音乐事象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开展流行音乐演唱风格 的研究,将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的研究放置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历时性、共时性的存在空间 去考察。即一方面:流行音乐自身内部结构文化属性、功能、特征等对演唱风格产生 的作用和影响;另一方面从流行音乐外部结构-社会文化环境构成的角度出发, 探讨彼 此“共生共荣”相互交织影响的互动关系。而对于刘欢演唱风格相关学理性的研究目前 尚属首例。 (四)研究难点 1、可借鉴的研究成果方面 目前,有关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的研究,从数量、质量上看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所以 对开展本选题的研究来说可借鉴的直接成果及参照体系较少。 2、第一手资料的掌握方面 本文对个案的研究虽选题的对象极富有代表性,但由于流行音乐的自身特点,对表 演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等相对困难。 徐海燕 .浅谈流行音乐演唱的风格及技巧.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4 第一章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历时性”描述 5 第一章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历时性”描述 第一节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 “萌芽”阶段(1981-1986) 一、本阶段社会文化背景 本阶段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发展新方向的初期。相对封闭的 政治、文化环境逐渐被打破,国外及港台文化形态包括流行音乐文化潮涌至内地。经过 80 年代初的争议、 批判之后, 逐渐由社会大众领域单方的追捧转变为体制内有意识的引 导开放: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浅吟低唱”式的港台流行音乐进入内地,欧美流行音乐也 从另一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 摇滚乐等在小众文化领域出现此类现象改变了原有相 对封闭的文化格局,对社会文化生活层面产生了强烈持久的影响。作为一种回应,内地 音乐创作者开始在模仿的基础上自觉、自发的进行流行音乐“本土化”的努力,内地创 作群初步出现,一大批有独特的富有生活情趣、贴近个人感受风格的音乐作品呈现,这 是流行音乐本土化的初次尝试。 “西北风”首现端倪并形成一定的影响。 继北京晚报 举办的“新星音乐会” 、中央电视台“青歌大赛”等晚会、比赛之后,以流行音乐为主 要形式的演出、比赛如雨后春笋般在社会各个层面开展,演唱者开始从各种赛事及演出 中脱颖而出,流行歌手的形象开始被社会大众认可、追捧。 经济的发展也为流行音乐在内地的初创提供了一定的孵化平台。电视机的普及,使 电视媒体作为继广播、电影等之后的又一强大的传播媒介。港台电视剧的引入,使得电 视剧主题曲以流行音乐为模式的形式深入人心。 万水千山总是情 、 万里长城永不倒 这样的电视剧主题曲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并影响国内影视剧主题曲的创作。以中央电视 台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电视晚会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外,录音机进 入内地后,为国内音像出版业迅速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契机,由此中国音像出版业也 进入了第一个辉煌期盒带时代。 在演唱风格上,因社会大众领域深受港台流行歌曲的影响,虽然李谷一、朱逢博等 一大批抒情歌手仍有市场,但港台、欧美流行音乐的演唱方式已开始影响社会大众文化 领域,特别是港台流行音乐的先入为主,让本时期成长的歌手大部分都有模仿港台歌手 浅吟低唱的“气声”式演唱风格的倾向。同时,因“西北风”风格的歌曲出现,喊唱式 流行音乐事象中演唱风格研究以刘欢为例 6 的演唱风格也在小范围内开始尝试。 二、 “启蒙” 、 “积累” 、 “模仿”本阶段刘欢艺术经历 (一)艺术启蒙 刘欢,1963 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任何一种兴趣 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对 文艺产生了浓郁兴趣的刘欢,在中、小学阶段一直是学校的“活跃”分子。和那个时代 大多数接触到音乐教育的孩子一样, 刘欢最早的音乐启蒙也同样来自于样板戏与革命歌 曲。同时,在学校组织的宣传队演出过程中,刘欢凭着自己的兴趣学习了二胡、黑管等 乐器,并参与了京剧、相声、快书等节目的表演。正如他的中学老师评论他一样:“他 就像罗曼.罗兰一样,与生俱来的拥有艺术细胞”。 (二)艺术积累 1981年,刘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学习法语文学专业。缘于自身对 音乐的热爱及学习外语专业对西方文化视野的开阔, 刘欢接触到大量的西方音乐体裁的 作品如:古典音乐、摇滚乐、流行音乐等。在这个时期,刘欢在汲取各种音乐文化的同 时开始尝试模仿演唱流行歌曲,并迅速成为北京市高校校园知名的“校园歌手” 。1984 年他为译制电影野鹅敢死队、 德黑兰43配唱的主题曲,几乎达到了乱真的程度, 几乎没有人置信这是中国人唱的。 而模仿恰恰是流行歌曲演唱过程的一个初步阶段,这是流行歌手获得演唱技术的一 个主要手段阶段。 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 对于痴迷音乐的刘欢来说, 在老师眼中并不算 “好学生” 。 正如刘欢后来在艺术人生访谈中所自我“评价”的那样,大学里考试基本是过得去, 学的专业知识这么多年因为学非所用也基本都“还”给老师了。来自刘欢大学同学的回 忆则戏称:看男生宿舍哪个门口酒瓶最多,而且飘出来悠扬歌声的,就是刘欢的寝室。 寝室里哪个地方唱片、磁带、乐器等最多,那就是刘欢的床铺.” 。正是这种痴迷,让 非艺术“科班”出身的刘欢,在此阶段积淀了深厚的专业音乐底蕴及艺术修养,才有了 后来刘欢厚积薄发式的艺术成就。刘欢在许多年后依然感念这段美好时光、这份音乐的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 .刘欢专访 . 2002 年 4 月 12 日 播出 曲耘耕.一曲不负十年功青年影视歌手刘欢.j. 电影评介. 1988年12期 第27页 第一章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历时性”描述 7 积淀: “谈及音乐对我影响较大可能和我早期(大学)喜欢古典音乐有关系” 。 (三) “小试身手” 上世纪 80 年代刘欢的大学时期, 也正是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初创期。 体制内对流行 音乐的争议也渐渐平息,大批的音乐人开始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探索之路,媒体及相关文 艺团体开始组织流行音乐的相关比赛及演出。 1984 年, 大学四年级的刘欢在这个时期已经参与校内外的演出和比赛首次参加 法国大使馆组织的法语歌曲比赛,刘欢便一举折桂获得法国旅游的机会。之后,刘欢参 加北京市高校歌手大赛获得“英、法语”双项冠军” 。通过这些比赛和演出,其宽广的 音域、激越的歌声,让当时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对他非常欣赏,并把自己创作的作品根 和源、世界需要热心肠等作品,交由他来演唱并录制了盒带。在同时期已小有名 气的歌手毛阿敏,在后台看他的演出时不禁啧啧感叹:“他怎么能唱的那么好,他只不 过是一个学生啊.” (四)生活积淀 在大学期间,刘欢曾担任学校学生会主席,在校园的各个文娱活动中他都能大 显身手,参与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并在活动中担任演唱、演奏等。1985 年毕业后留 校担任学校团委工作,同年申请到宁夏边远地区支教,为偏僻地区的学校讲授音 乐课。常常为了两个学校的课程要骑车三、四个小时。生存环境的恶劣,生活条 件的匮乏,并没有使刘欢感觉到辛苦,他常常独坐于河边,抱起吉他弹唱起他喜 欢的歌曲. 这段经历使刚刚涉世之初的刘欢对生活、情感等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积淀,为 刘欢在演绎乡情题材的音乐作品时,至情、至真、沧桑、豪放的表达提供了一定 的情感“先验”经历。刘欢则说“这种先验是歌手必备的,很多事情并不是 亲自试试才有感悟” , 而这种“先验”正是刘欢个人对人生的体悟和感怀的歌唱 情感经验。以至于后来演唱心中的太阳成名后,不少听众及媒体认为刘欢或 已有年过“不惑”历经岁月沧桑;或认为刘欢应该是插队知青;体验过特殊的年 代经历的踌躇、迷茫、挣扎后对人生有较深的体悟和感怀。 半岛网. 记住刘欢-刘欢的音乐历程 湖南卫视. 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 毛阿敏语 2011 年 1 月 20 日、21 日 播出 华南. 刘欢与影视歌曲有关的春晚记忆. j 中华儿女 2009 年第 2 期 第 44 页 上海卫视. 杨澜访谈录刘欢专访 2005 年 11 月播出 流行音乐事象中演唱风格研究以刘欢为例 8 (五) “初涉荧屏” 1986 年,刘欢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电影世界周末文艺晚会录像。晚会中, 他原文演唱英法歌曲乡村摇滚 、 我的路以及电影德黑兰 43 年 、 野鹅敢 死队主题歌让爱永留人间 、 飞翔的野鹅 ,这是刘欢艺术生涯中的首次录像。 当然后来有些媒体在记录刘欢艺术经历认为这是刘欢的第一次录音,其实早在 1984 年左右,刘欢已经录制了包括谷建芬创作的作品根和源等,模仿、翻唱 齐秦、罗大佑及欧美流行音乐作品等已也被音像公司盒带出版了。 三、本阶段刘欢的演唱特点 在本阶段,刘欢根据自身嗓音生理条件及对音乐的理解,对欧美流行歌曲如:让 爱永留人间 、 飞翔的野鹅等具有乡村、摇滚风格的“喊唱式”风格的模仿和体 验,初步的寻找和摸索出自己歌唱技巧和演唱方法。 “所谓喊唱不是直白的呼喊、歌唱,而是用气息的支撑,打开喉咙、在头腔、 鼻腔位置上的真假声的混和的歌唱状态。 喊唱 式演唱的声音特点: 高亢明亮、 结实有力、粗犷豪放、富有阳刚之气, 声音有一定穿透力, 柔和式喊唱声音稍有音波, 声线柔和, 戏剧性喊唱声音强直, 音量力度较大。” 而刘欢的这种歌唱状态又表现在:突出喊唱的内在生理状态,突出鼻、头共鸣腔的 声音。借鉴欧美乡村音乐的歌唱位置,摇滚音乐的呼喊状态。欧美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 很多,如果为流行歌曲的演唱寻找源头的话,首先追溯的就是黑奴时代的work songs, 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发展成为乡村布鲁斯音乐风格。“呼喊式”的演唱风格具有强烈的社 会性和时代性的特征。 而这些特点是刘欢演唱风格形成的前提条件和核心特征。也正是刘欢具备的这种喊 唱式的演唱特点,为他日后能够演唱“西北风”风格的音乐作品打下了基础。 第二节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形成”阶段(1987-1989) 一、本阶段社会文化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继续深入,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在本时期潮水般涌来,对于社 会大众层面不管视之为惊恐还是新奇,都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而进入本阶段 梁小珍.通俗唱法的“气声”、“喊唱”. j.艺术探索.1996.第一期 第一章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历时性”描述 9 后,改革伊始的热情有所冷却, 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物价上涨等一系列的社 会问题使大众逐渐失去了心理平衡, “前进与后退, 改革与保守, 对传统的留恋和批判, 种种复杂的情绪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张力。” 文化艺术界在放眼世界、回顾历史后, 将 对社会现状批判和反思的目光投向并集中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建设之路上。 这一 时期的文艺作品都以重视本民族文化的原生形态, 努力植根本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为典 型特征, 这就是80 年代中后期中国当代思想文化界普遍兴起的寻根意识 。 这种“寻根”意识在文学(如:阿城“三王系列”)、美术(如:“前进中的中国 青年美展”)和音乐等领域首先显现。在此阶段,在国内音乐人前期的模仿和探索之后, “西北风”这种欧美流行音乐摇滚节奏元素加上西北“黄土音调”的粗犷、激越的 “喊唱”的演唱方式,通过音乐赛事、电视晚会、电视剧、盒带制品这些刚刚起步的新 型载体得以迅速传播,亦因契合这一时期的大众文化心理,从而成为19861988 年间 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个高潮期的代表性音乐风格。 本阶段,港台流行音乐“气声”被欧美摇滚乐“喊唱”式的演唱风格取代。“西北 风”的音乐作品,也因大众心理的变化对演唱者的演唱方式、嗓音条件有了新的审美要 求,范琳琳、胡月、刘欢等一大批音色明亮、音域宽广和以“喊唱” 、 “直声”式粗 犷、豪放风格进行演唱的歌手迅速走红,并且开始在国际级的声乐比赛中崭露头角。 二、 “一夜成名” 、 “扒带” 、 “初涉创作”本阶段刘欢艺术经历 (一)凭借电视剧主题歌 “一夜成名” 1987 年,由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电视剧雪城一经播出,便在社 会引起巨大反响,尤其在片中刘欢演唱的主题曲心中的太阳 (李黎夫曲、文歧词) 在大街小巷广为传唱。同时,正在为电视剧便衣警察创作主题曲的雷蕾,也找到已 留校工作的刘欢,邀请其演唱该剧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 (雷蕾曲、易茗词) 。 “下雪了,天晴了,下雪别忘穿棉袄.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哪个更 圆,哪个更亮.” ;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经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 愁.; 这两首作品汲取了西北地区的音乐旋律,并融入欧美摇滚乐的节奏特点,风格粗犷 金兆钧. 光天化日下的流行.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第 134 页 王思琦.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文化学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硕士论文 2001. 流行音乐事象中演唱风格研究以刘欢为例 10 豪放又质朴无华,是“西北风”时代较为典型的作品。特别是在该年岁末年初, 雪城 与便衣警察在电视台周一、三、五,二、四、六滚动播出,每当片头曲刘欢的歌声 在夜空中飘起时,人们争相观看的场景真可谓是“万民空巷” 。 至此,刘欢凭借电视剧主题歌的成功演唱,以“业余歌手”的形象正式踏入歌 坛。 今天看来这种电视剧以间日播出的方式或许有些 “匪夷所思” , 但在当时却使同是这 两部电视剧主题歌演唱者的刘欢的“声音”走入千家万户,使其在当代流行歌坛 “一 夜成名” 。 “1988 年底,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人民日报共同组织的由全国读者 投票评选新时期十年金曲、1988 十大金星 。评选活动颇为盛大,共有 25 万余 人参与投票,在今天看来也是个不小的数字。 ” 这场评选并不只是对 1988 年歌 手的评价,而是对改革开放近 10 年来作品及歌手的评选。刚刚踏入歌坛的刘欢便 以得票第二的成绩获得“1988 十大金星”的称号(第 1 名:董文华) ,其在社会大 众中的知名度由此也可见一斑。 总的来讲,这两部作品的成功使中国流行音乐进入了电视剧时代,而电视剧主题曲 的创作以流行音乐风格为主的模式也迅速风靡,以至于后来很多音乐人、歌手都是以影 视剧主题曲的创作、演唱而迅速取得成功,如:赵季平、三宝、李娜、韩磊、孙楠、沙 宝亮等。 (二) “扒带” 、 “走穴”经历 上世纪 80 年代,因体制的制约、版权意识的淡漠,港台流行音乐制品不能顺 畅进入大陆市场。大量 “扒带”式盒带热销,成就了中国音像出版业的盒带“辉 煌”时期。 “所谓扒带 ,是指将流入内地的港台歌曲进行音乐技术上的揭破与 分析,根据录音记录总谱,再进行还原,然后召集国内的的歌手进行模仿性的演 唱,最后由音像公司投放市场发行的一种音乐产业的运作方式” 。 此时,处于起 步阶段的国内演出市场也暗潮涌动,在演出机制不健全的社会环境下,由于受受 商业利益的驱各种盈利性质的演出日益增多,俗称“走穴” 。 刘欢在这一时期与其他歌手一样参与过“扒带” 、 “走穴”等活动。并在此期间, 笔者注:夜幕降临,当“金色盾牌,热血铸就.”的歌声响起时,被长辈拉着手跌跌撞撞的跑向人头攒动的 会议室那里有全单位唯一的一台黑白电视机。虽然童年的记忆已稍显模糊,那场景依然铭记在心, “万人空 巷”实不为过。 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第 163-164 页 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 第 311 页 第一章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历时性”描述 11 翻唱大量的港台、印度、 摇滚甚至俚俗歌曲百余首,演唱过的歌曲以盒带合辑、 专辑形式出版近 30 盘,如:河北音像出版的我是个迪斯科舞星盒带(1988 年) 中的 拉兹之歌等作品;汕头音像出版社出版、汕头海洋音像总公司制作发行89“二 虎” 盒带(1989 年)中的狂流等作品;中国旅游声像出版社出版世界第一大 流行盒带(1988)中的不必在意等作品。即便是 1988 年刘欢自己出资出版的 第一盘盒带专辑刘欢的沙龙中录制的歌曲,也几乎全是以翻唱为主。 这些演唱经历,使刘欢有了西方摇滚、本土流行音乐的模仿尝试,并有了港台 等不同流行音乐风格的演唱体会,而在“走穴”的过程中,刘欢由电视剧主题曲 “幕后”的演唱走到台前,在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中培养了其舞台表演能力。 (三)音乐创作上的“小试牛刀” 1988 年刘欢创作并演唱时事政论片世纪行的主题曲你是一面旗帜 ,之 后,又创作了丁香雨 、 黑船 ,并以此获得中国青年报主办的“全国十大青 年作曲家” 创作、 演唱双奖, 为刘欢在以后能够成为音乐人并创作影视剧音乐埋下伏笔。 同时,他在演唱自己创作的作品时,对音乐一度创作的理解和诠释在二度创作的表达上 更加直观、准确。 (四)艺术实践上的新尝试弯弯的月亮 (1989) 著名音乐人李海鹰于 80 年代末创作了歌曲弯弯的月亮 。这是一首与粗犷、豪放、 高亢、明亮式的 “西北风”风格迥异的作品。在创作上作者有意识地进行都市民谣风 格的尝试,用倾诉、柔情、追忆等表现手法,把极富诗情画意的画面融入到了流畅的旋 律之中。李海鹰找到当时小有名气的几名歌手录制了作品小样,但均不是很满意。1989 年刘欢演唱了这首作品,并拍摄了当时在电视媒体中刚刚开始尝试的 “mtv” 。虽然这 首作品是 90 年代初方与公众“谋面” ,但在社会大众中依然产生了巨大反响,人们感受 到的是 “西北风”时期“沧桑硬汉”刘欢深沉、柔情的另一面。可以认为, 弯弯的月 亮的成功演唱,是刘欢在“西北风”以外音乐风格作品上的一次重要突破。 三、本阶段刘欢的演唱特点 (一)本阶段演唱特点 在本阶段刘欢因演唱少年壮志不言愁 、 心中的太阳而一夜成名,并在“扒带” 时期体验了大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其在演唱的过程中对音乐风格和演唱方法的体会 笔者注:刘欢第一盘盒带式专辑曲目见本文第二章 附表 2-3 流行音乐事象中演唱风格研究以刘欢为例 12 和积累,使得其在弯弯的月亮的演唱上对细腻、温婉、柔美意境的把握有了全新的 认识和突破。通过这些作品,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喊唱、直声”方法的使用 这个时期,是中国“西北风”风潮最为强劲的时候。 “西北风” “是对港台流行音乐、 南方音调为主的我国流行歌曲创作和演唱现状的一种逆反, 表现出对邓丽君依赖的以阴 柔为主的演唱风格的转变。全新的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汲取了我国北方音乐的 巨大能量;内容具有批判意识,风格表现得慷慨激昂,并有强烈的宣泄色彩” 。 刘欢在这两首强烈“西北风”风格的成名作影视剧主题歌心中的太阳 、 少 年壮志不言愁的演唱中就是使用了这种“直声” 、 “喊唱”式的演唱方法。 谱例1-1 心中的太阳李黎夫曲 文歧词 这首作品在音乐旋律写作以上主属、主下属之间的四、 五度跳进为主,引出副歌部 分的最后的情感迸发式的内心挣扎、感叹。 在歌词写作上采用口语性的表达方式,语言上语无伦次而又显自然而贴切,使情绪 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最后陡然乍起地强烈呼唤,虚实结合,收放有度,表达出一种 愤懑情感的极致。 媒体曾经有过刘欢在演唱这作品时情绪激动,丝毫不留余地的气息控制,以至于把 自己唱“背过气”的报道。刘欢在保证歌曲演唱的正常气息的支持外,加大这种喊唱的 状态,略显“开放式”的夸张,使“毫无保留”呼喊的状态更强烈,增加情绪的渲染。 最后一句“我心中的太阳”的“我”字,刘欢在演唱上又做了“泣声”化的处理将情感 推向高潮,将剧中人物内心的特点刻画地淋漓尽致。 在少年壮志不言愁这首作品的演唱上,刘欢深化了这种歌唱状态,融入了更多 张燚.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演唱风格发展脉络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04年 第一章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历时性”描述 13 的自我诠释情感、演唱上的处理。特别是在副歌部分: 谱例1-2 少年壮志不言愁雷蕾曲、林汝为词 “金色盾牌”的“金”字和“为了母亲的微笑”的“为”字,演唱时用强气息冲击 声门,加重了气息的力度夸张式表现“呼喊”的状态,使情绪的冲击力加强, “赞美、 感叹”的炽烈之感迎面扑来。另外刘欢在处理这首作品时比心中的太阳上又略显自 如,如在和这两个字的 6 音上加上华彩,使下行的音程音乐色彩转 变为激昂澎湃, 这种处理方法使得虽然是全曲的最高音 a1, 但在听感上音域上仍富有空 间,对歌曲的情感阐释、宣泄起到了很大的渲染作用。 2、深情、温婉风格的尝试 “谈到当初的创作时,李海鹰表示这首弯弯的月亮是先有曲再填词的,因为文字 比音乐更有确定性,而音乐让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每个人听一段音乐都会有自己不同 的感受。为什么那么受人欢迎,其实就是每个人都赋予了它自己的感情,因此好的音乐 一定会让人有想象空间” 。 例1-3 弯弯的月亮 李海鹰词曲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 呜 新快报 (广州).李海鹰:当初写,没想过它会红. 流行音乐事象中演唱风格研究以刘欢为例 14 阿娇摇着船 唱着那古老的歌谣 歌声随风飘飘到我的脸上 脸上淌着泪 象那条弯弯的河水呜 弯弯的河水啊流进我的心上呜 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 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故乡的月亮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 呜 刘欢在这首作品的演唱上,气息的运用一改“迸发”式的呼喊状态,在歌曲的a部 分采用“说话式”的演唱方式,咽腔内开而口型保持微开强调了“咬字” ,将离愁别绪 娓娓道来。特别是间奏部分,刘欢创作式的用“嘟”字作假声哼鸣的旋律和声变奏处理, 使听感有波光泛影中淡淡温情弥漫的画面。b段副歌部分的高潮处唱出: “今天的村庄、 过去的歌谣、惆怅忧伤、穿透胸膛” ,与以往“西北风”中“直、喊”的状态稍有不 同的是,高潮部分的气息加强有意识的控制,使声音的表现“张”而不“强” ,既显 示出一种呐喊,同时也突显一种反思和力量。 (二)本阶段的表演特点 在本时期,刘欢对歌曲的诠释属于“原生态”阶段,对歌曲的处理及演唱等建立在 感性的初级阶段。内心的情感表达过于形式化而略显夸张,情感的表达不够细腻。但这 种随意、自由的表演方式又契合当时社会大众的沧桑、粗犷、宣泄的审美心理需求。 刘欢在演唱弯弯的月亮之后,对这种民谣式音乐风格的“声色感”有了初步认 识并在这首作品对此类作品有了新的艺术表达积累。 “所谓声色感,就是艺术知觉,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敏感。用格式塔的理论,是 完型简化能力,即一瞬间把握事物或符号的能力。格拉夫认为音乐家、艺术家心灵中 有漂浮的声色感,它包裹着、贯穿着一切记忆、一切感情、一切映象和形象,使这个心灵 生活闪烁着光芒、富有色彩。 ” 这种尝试对刘欢的音乐审美认识产生巨大影响,也一定程度上为其今后演唱多种风 田春生.浅谈“声色感”中的音乐审美心理. j. 中国音乐.2007 年第 4 期,第 223 页 第一章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历时性”描述 15 格类型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过渡、调整”阶段(1990-1992) 一、本阶段社会文化背景 自 1988 年的下半年始, “西北风”开始衰落。究其原因,是其试图通过曲调、歌词 等有限的表达形式,思考民族命运的同时,忘记了自身“身份特征”的局限性,即: “大 众文化深层意识表达的平面性、零散性决定了西北风过重的的文化使命,也是其过 多的强调批判、反思,而冷落了青少年听众” 。同时又因跟风而使其作品数量上的泛 滥、题材上的模仿重复而引起大众的审美疲劳,进入 89 年后“西北风”时代终结。自 此,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进入一个低谷调整期。 此消彼长,随着“西北风”高潮的退去,港台流行音乐卷土重来。内地能与之抗衡 的就是文革时期以歌颂毛主席为主体加上新的电子乐配器的 “红太阳”热,以及 因首次举办国际级赛事十一届北京亚运会而推出的一系列以亚运为主题的宣传歌 曲,如: 亚洲雄风 (徐沛东曲、张黎词,刘欢、韦唯演唱) ; 黑头发飘起来 (孟庆 云、剑兵词,杭天琪演唱) 。 “ 亚运歌曲在为亚运会增色的同时也为大陆歌坛注入了 活力,尤其是亚洲雄风这一流行风格的作品的出现不仅为流行乐坛的创作提供了好 的样本,更是流行音乐关注社会重大事件、介入现实生活的又一次成功之作” 。 这一时期,虽然“西北风”风潮退去,但在演唱风格上“西北风”时期的“记忆” 犹在但缺乏新意,内地流行乐坛进入酝酿,反思、沉淀阶段,而港台流行歌手:赵传、 谭咏麟等相对风格多样的歌曲和演唱方式深受大众喜爱。 二、 “赛事歌手” 、 “央视封杀” 、 “初涉公益”本阶段刘欢艺术经历 (一) “大型赛事主题曲歌手”形象 1990 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是中国成功举办的第一届国际级体育赛事。 因前十届 亚运会一直没有意见相对统一的会歌,亚组委决定在这一届创作出亚运会会歌。 王思琦.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研究.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9 年 3 月第 1 版 第 41 页 焦润明.当代社会文化变迁录.(三)m 沈阳:沈阳出版社.2001 年第 1 版,第 882-883 页 流行音乐事象中演唱风格研究以刘欢为例 16 经过广泛征集、审慎筛选,确定群众合唱歌曲燃烧吧火炬为第十届北京亚运 会主题歌。 戏剧性的是, 这首歌曲在赛前录制播出的时候, 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而作为亚运主题宣传系列歌曲由刘欢、韦唯录制的亚洲雄风 (徐沛东作曲、 张黎作词)则一经播出便迅速风靡、传唱,甚至直至今日仍被误认为是本次亚运 会的主题曲。这首沿续了“西北风”风格的作品,歌词豪放、字句铿锵、气势磅 礴、朗朗上口。虽在歌词写作上夸张、直白,但却显示出刚刚崛起的国家在寻找 自我认同的心态。它所蕴含的团结奋进的精神,鼓舞人心,振奋振奋,恰到好处地契 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极富有时代性、群众性、通俗性和流行性。 例 1-4 亚洲雄风 徐沛东曲 张黎词 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 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 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 啦亚洲雄风震天吼! 啦亚洲雄风震天吼! 这首歌曲的演唱,使刘欢继电视剧雪城 、 便衣警察主题曲一夜成名之后的人 气再次提升,在流行乐坛的影响力跃至一个新的高度。而亚洲雄风也变成了当代社 会发展史一个重要的时代标签。之后,国内大型赛事的主题曲以流行歌曲和男女生对唱 的模式确立下来,而刘欢则几乎成为之后此类赛事主题曲演唱者的不二人选。 (二) “西北风”风潮渐去 虽然刘欢在这个阶段演唱过影视剧主题曲三十余首,如:电视剧两个日本女人 主题曲人间情爱 (1990) 、电视剧庄稼汉的主题曲庄稼汉 (1990) 、电视剧半 边楼的主题曲半边楼 (1992) 、电视剧金石滩主题曲火辣辣的娘们 (1992) 等,但是极富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作品。这和“西北风”风潮渐去,但影视剧创作题材延 续跟风而略显单调重复、缺乏新意和此类影视剧主题曲的创作及演唱仍有“西北风”时 代的影子不无关系。 (三)遭央视“封杀” 、初现“公益”形象 1991 年夏,中国南方普降暴雨,酿成百年不遇的洪灾,全国各地电视媒体及文艺界 第一章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历时性”描述 17 先后组织“赈灾义演”活动。7 月 25 日晚,中央电视台撤去原定的播出节目,直播首次 大型赈灾义演“风雨同舟、情暖人间”电视晚会,在本场晚会中担任歌曲世界需要热 心肠演唱的刘欢,因“迟到”遭央视“封杀” ,持续时间达 5 年之久。 这对于刚刚步入歌坛,风头正劲的歌手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打击。但刘欢调整心 态后坦然面对。时过境迁,当刘欢再回忆这段经历时表示:年轻嘛,有点儿那种 感觉。 但是,其实当时是由很不正常的一些人际关系造成的那么一种情况。 “封杀” 事件之后,8 月 3 日、4 日,刘欢与韦唯共同倡议、组织“共有的家园” 首都文艺界人士大型慈善晚会,并创作和演唱主题曲共有的家园 。这次由歌手自发 组织的慈善晚会,捐款总额达到 1600 万元,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和关注。 从此,刘欢开始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上世纪 80 年代起,社会舆论对流行音乐歌手形 象颇有微词的态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也对业内歌手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 三、本阶段刘欢的演唱特点 (一) “高而不强”的演唱音量控制 本阶段, 刘欢对音乐的二度创作进行了意识层面的调整, 虽然有些作品风格仍有 “西 北风”时期的影子,但对作品的演绎和诠释上已经开始作出一定的自我调试。在演唱上 显现出与以往的“强” 、 “冲”不加控制的“喊唱”相比,逐渐转变为“高而不强” 、 “情 感内敛”的有意识控制。 这种调整首先表现在演唱的音强上的变化。 谱例 1-5 亚洲雄风(徐沛东曲、张黎词) 笔者注.年轻气盛及成名后略显“膨胀”. 上海卫视.杨澜.杨澜访谈录刘欢.第二篇章 .2005 年 11 月播出. 流行音乐事象中演唱风格研究以刘欢为例 18 亚洲雄风这首作品在歌词写作上用了反复、拟人、比喻、回环的修辞格,内 容上大气、豪迈。在作品的演唱上,第一部分由韦唯独唱,刘欢作二部和声的伴唱,在 伴唱的处理上刘欢做“弱声”化的处理,而在以刘欢演唱为主的第二部分上,刘欢也做 了与以往不一样的适度调整,如在全曲的最高音“亚洲风四起”的“洲”上,只是到高 音的位置,而不渲染这种高音的音强,突出于内在的心理情感的抒发。 “当时请刘欢来录制这首歌,但是他总是找不着感觉,情绪上不来。知道他喜欢喝 啤酒,所以我也就买了几瓶啤酒让他找找感觉,结果他唱得热血沸腾,这样的经历在我 的创作生涯里可能只有这么一次。 ” 曲作者徐沛东描述当时的录音情况时做过这样的感 叹。 可见刘欢在本阶段已经开始在演唱时寻求一种调整和尝试, 对纯粹在声音上的 “冲” 、 “强”的情感表达方式已很不满足,已经有了用情感由内向外诠释音乐的心理倾向。本 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刘欢整个演唱风格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由“自然”到“不自 然”的提升阶段,同时也是刘欢演唱风格历时性脉络里一个沉淀、酝酿的过渡时期。 (二)内敛、沉稳的表演特点 这一时期,刘欢已由演唱影视剧主题曲的“幕后”走到 “台前” ,频频亮相各种电 视晚会 。与上个时期的表演相比已经出现相对内敛、沉稳的特点,开始注重于情感表 达的细腻度。 在服装和发饰上一改初成名时期大众流行的夹克、 牛仔裤的自然生活装束, 开始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形象的包装。如:爆炸式波浪卷头发、再搭配休闲西装或领带的 舞台造型,但遗憾的是这种新形象刚一出现,刘欢就因“封杀”事件再次“回归”影视 剧主题歌演唱的幕后,鲜于在央视露面。 第四节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和发展的“成熟”阶段(1993-1996) 一、本阶段社会文化背景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重新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 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形势日渐好转,社会大众层面开始对 10 年改革开放历程 进行总结回顾。改革开放后的内地第二波移民潮退去,社会大众对“外国的月亮比中国 的圆”等思潮有了新的认识和反思。 华商晨报.当年录制_刘欢唱歌还就酒. 2010 年 11 月 6 日 第一章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历时性”描述 19 新的模式必然引入新的内容、造就新的活力。受港台流行音乐发展模式的影响,本 时期内的国内流行音乐界竞相开始实行制作人制、经纪人制、签约制等制作体制。以广 州作为流行音乐的先头阵地, 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尝试: 签约歌手和音乐人、 包装歌手、 一大批音乐人开始创作新风格的音乐作品,使清新“民族风”的流行歌曲再掀狂潮,一 大批成功包装的歌手崭露头角被称为 94新生代。 流行音乐自身属性的娱乐性、 商品性 在这一时期得以显现,唱片公司、音像出版业再次繁荣。而且“卡拉 ok” 、 “音乐排行榜” 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北京顺义区北务镇卫生院招聘编外人员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贵州金沙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经理层高级管理人员(财务总监)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春季广东华兴银行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吉林白山抚松县招聘高中教师9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宣城宁国市人民医院招聘医疗卫生人才15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呼伦贝尔扎兰屯市社会福利中心护理员招聘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实验学校教师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新活力劳务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招聘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河南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招聘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黑龙江牡丹江市东宁市环境卫生中心招聘公益性岗位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箱变应急预案与响应方案
- 肿瘤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护理
- 《拒绝沉迷手机远离“垃圾快乐”》班会课件
- 沉井顶管施工方案
- 锅炉设备更换技术方案
- 班次调度冲突解决
- 管理会计学 第10版 课件 第1、2章 管理会计概论、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
- 领导科学之领导用人(经典)
- 大米先生管理制度
- 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PPT
-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