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论文)CHFlt3gt等离子体处理对SiCOH薄膜性能的影响.pdf_第1页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论文)CHFlt3gt等离子体处理对SiCOH薄膜性能的影响.pdf_第2页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论文)CHFlt3gt等离子体处理对SiCOH薄膜性能的影响.pdf_第3页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论文)CHFlt3gt等离子体处理对SiCOH薄膜性能的影响.pdf_第4页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论文)CHFlt3gt等离子体处理对SiCOH薄膜性能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 i - i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 中文摘要 c h f a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 中文摘要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微电子器件的集成度不断提高,由 器件内部金属连线的电阻和绝缘介质层的电容所形成的阻容( r c ) 耦合增大,从而 使信号传输延时、干扰噪声增强和功率耗散增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采用新的低 电阻率连线材料和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来取代目前所采用的a 1 s i 0 2 材料架构。作为 s i 0 2 的替代材料,多孔的s i c o h 低介电常数材料和超低介电常数材料已引起了人们 广泛的关注。作为a l 的替代物,铜由于其更低的电阻率,已作为互连线应用,使互 连线的电阻率降低了4 0 。 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中,s i c o h 低k 薄膜材料的刻蚀过程极其重要。 由于s i c o h 薄膜中存在孔隙,要实现s i c o h 薄膜刻蚀过程的精确控制,要求刻蚀时 采用富含f 的碳氟等离子体。但是,在刻蚀过程中,s i c o h 薄膜的结构将发生变化, 同时也可能在s i c o h 薄膜的表面发生碳氟薄膜的沉积,这些结构的变化和碳氟薄膜 的沉积对c u s i c o h 集成结构的电性能、c v 特性以及s i c o h 薄膜的疏水性将产生 影响,从而影响集成电路的性能。 本文采用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研究了s i c o h 低介电常数薄膜经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s i c o h 薄膜结构、疏水性和c u s i c o h 集成结构的电性能、 c v 特性的变化。发现s i c o h 低介电常数薄膜经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 c u s i c o h 结构的漏电流降低、平带电压的漂移减小、薄膜表面粗糙度减小,但s i c o h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中文摘要 薄膜的疏水性能变差。 关键词:多孔s i c o h 薄膜,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e c r - c v d 作者:邢振宇 指导教师:叶超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 英文摘要 e f f e c to fc h f ap l a s m at r e a t m e n to n c h a r 1。 o fs i c o hf i l m s a c t e r l s t i c so i1 1l n a r a b s t r a c t a st h ed e v i c ed i m e n s i o nc o n t i n u o u ss h r i n k i n gi nu l t r a l a r g e s c a l ei n t e g r a t e dc i r c u i t s ( u l s i ) ,t h er e s i s t a n c e c a p a c i t a n c e ( r c ) d e l a yo fi n t e r c o n n e c t sb e c o m e sam a j o rp r o b l e m , w h i c hl e a d st o s i g n a lp r o p a g a t i o nd e l a y , d i s s i p a t i o na n dc r o s s - l i n k b e t w e e nm e t a l i n t e r c o n n e c t s i no r d e rt oa d d r e s st h ep r o b l e m s ,t h ea 1 s i 0 2s t r u c t u r em u s tb er e p l a c e d 、析t i ll o wd i e l e c t r i cc o n s t a n tm a t e r i a l sa n dl o wr e s i s t i v i t ym e t a li n t e r c o n n e c t s a st h e s u b s t i t u t i o no fs i 0 2 ,t h ep o r o u sl o wd i e l e c t r i cc o n s t a n t ( 1 0 w - k ) a n du l t r a - l o wd i e l e c t r i c c o n s t a n t ( u l t r a l o w - k ;k 9 8 ) 作为反应源来制备 s i c o h 低介电常数薄膜,d 5 是一种具有环形分子结构的有机硅化合物,无色、无味、 无毒,粘度低,常温常压条件下为液体,且易挥发,其分子结构式如图2 2 所示。 8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 第二章实验样品的制备及性能表征方法 叩产口釉 i :毋1 图2 2d 5 的分子结构式 由于d 5 是一种高沸点液体,为保证d 5 具有一定的蒸发量并防止源蒸气在迸气 管道中冷凝,实验中用水浴加热d 5 源,同时用加热带加热进气管道,水浴锅和进气 管道的温度在9 0 0 c ,用a r ( 9 9 9 9 9 ) 作为载气,用d 0 7 质量流量计调节进气流量, d 5 与a r 气的流量比保持为6 :1 。 沉积s i c o h 薄膜的工艺条件如下,微波功率3 0 0 w ,沉积气压o 1 p a ,主、副线 圈的电流为i i = 1 2 0 a 、1 2 = 9 0 a ,d 5 与时气的流量比为6 :1 ,d 5 + a r 总流量为2 0 s c c m , 沉积s i c o h 薄膜时间为3 0 m i n 。沉积的s i c o h 薄膜厚度为5 0 0 n m 。 实验采用( 1 1 1 ) 取向的硅单晶片( p 型,3 5q c m ) 和n a c l 新鲜解理面作为基 片。硅单晶片上沉积的薄膜用于薄膜电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分析测试,n a c l 新鲜解 理面上沉积的薄膜用于薄膜键结构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 t i r ) 分析。在薄膜沉 积之前,硅片采用下列步骤进行清洗: 1 、先用h f h 2 0 9 0 0 为不润湿,0 9 0 0 为润湿,平衡接触角不存在或为o 则为铺展。 1 6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第_ 二章实验样品的制备及性能表征方法 固体 a 。? 吨_ | 3 ,3 。,i ;毽 图2 6 水接触角o 接触角测量技术主要分为如下四种:( 1 ) 影像分析法;( 2 ) 插板法;( 3 ) 力测量 法;( 4 ) 透过测量法( 主要是粉体接触角) 。通常,影像分析法和力测量法是通常使用 的测试接触角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均用于测量没有孔隙的固体表面。 其中,影像分析法用于分析一个测试液静滴( s e s s i l ed r o p ) 滴在固体上后的角度影像: 力测量法是用称重传感器测量固体与测试液间的界面张力,通过换算得出接触角值。 有孔隙的固体,如粉体和纤维,通常使用力测量法。 在我们的实验测量中主要使用的是影像分析法,因此下面对影像分析法进行一些 简单的介绍。 影像分析法是通过滴出一滴满足要求体积的液体于固体表面,通过影像分析技 术,测量或计算出液体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值的简易方法,其优点是对于材质的均匀 度以及平整性的要求不高,且可使用的环境较广,能够用于测试高温条件下的样品的 表面张力值。 根据影像分析法停滴方法的不同,影像分析法还可以分为悬滴法、停滴法( 二态) 、 停滴法( - - 态) ,如图2 7 所示。我们实验中所采用的是悬滴法。 1 7 ! ! 垦量塑主苎竺墨型! 兰! ! 苎壁堡壁塑堂堕 墨三! 兰些堂曼竺型墨墨堡壁墨堑塑鲨 崔曳凰 量滴涪回i 亭滴法( = 盎) 圆停滴法( 二蠢) 图2 7 影像分析法的分类 实验中我们使用s l 2 0 0 a 型接触角仪对薄膜的水接触角进行了测量。该仪器的土 机如图28 所示。该仪器的差要组成部件为:c c d 镜头( 7 5 m m 焦距,2 5 3 0 帧秒) 、 进样器控制部件( 可升降1 25 m m 00 1 m m 微距) 、光源控制部件( 町调亮度l e d 光 源) 、样品台部件( 样品台面5 0 5 0 m m ,样品厚度1 0 m m ) 、图像采集仁( 2 5 3 0m 舯 秒) 、手动控制微量进样器( 15 u l 、2 5 u 1 ) 等。 c c d 镜头2 、进样器摊制部件3 、l e d 光源4 、样品卉部件 图2 8s l 2 0 0 a 型接触角仪土机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第- 二章实验样品的制备及性能表征方法 该仪器采用表面张力与接触角分析系统的c a s t 2 0 软件,该系统可以使接触角 与表面自由能分析变得简单,具有高测试效率以及准确的测试结果,并且还提供了不 同的分析接触角值的方法,如悬滴法( p e n d a n td r o p ) 、停滴法( s e s s i l ed r o p ) 、斜板 法( 插板法) 等。 1 9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第三章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薄膜介电、电学性能的影响 第三章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薄膜介电、 电学性能的影响 对于多孔s i c o h 薄膜,在薄膜刻蚀时主要采用富含f 的碳氟等离子体,刻蚀过 程中s i c o h 薄膜的结构变化以及在s i c o h 薄膜表面的碳氟薄膜的沉积,可能对 c u s i c o h 集成结构的电性能、c v 特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集成电路的性能。本章 分析了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多孔s i c o h 低k 薄膜的电绝缘性能和介电性能的 影响。 3 1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c u s i c o h 结构邶特性的影响 作为介质绝缘层应用,漏电流和绝缘性能是s i c o h 薄膜的重要性能之一。 对于c u s i c o h 集成结构,漏电流的增加一般与在热冲击作用或偏压作用下c u 通过薄膜表面的孔隙向孔内扩散有关,c u 的扩散行为导致了绝缘介质的有效厚度得 减小,因此导致了漏电流的增加、绝缘性能变差。 对于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多孔s i c o h 低k 薄膜,c u s i c o h s im i s 结构的 j - e 曲线如图3 1 所示,其中图3 1 ( a ) 为不同处理功率下的j - e 曲线,图3 1 ( b ) 为不同 处理时间下的j - e 曲线,由于外加偏压范围的限制,本文采用电场强度为0 2 m v c m 处的漏电流表征m i s 结构的电性能。 由图3 1 ( a ) 可见,在0 2 m v c m 的场强处,未经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s i c o h 薄膜的漏电流高达2 2 x 1 0 。3a c m 2 。而经过5 m i n 的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漏电 流有明显得降低,在处理功率为5 0 0 w 和8 0 0 w 时,漏电流分别降至1 1 x 1 0 4 a c m 2 和 9 3 x 1 0 a c m 2 ,因此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时,功率的提高有助于降低m i s 结构的 漏电流。从图3 1 ( b ) 可以看出,经过4 0 0 w 的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处理时间的 延长也可以使漏电流明显降低,对于经过5 m i n 和2 0 m i n 的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的 s i c o h 薄膜,m i s 结构的漏电流分别降低至9 3 x 1 0 5a c m 2 和6 1 x 1 0 一a c m 2 ,因此 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也有助于降低m i s 结构的漏电流。 2 0 c h f 3 等离了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第三章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薄膜介电、电学性能的乡响 e l e c t r i c a lf i e l de ( m v c m ) 图3 1 ( a ) c u s i c o h 体系漏电流随c h f 3 表面处理功率的变化 e l e c t r i c a lf i e l de ( m v c m ) 图3 1 ( b ) c u s i c o h 体系漏电流随c h f 3 表面处理时间的变化 2 1 一。eo一,_cj-130o母yj vi-coj,v一,:lc小j30amy仍oj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第三章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薄膜介电、电学性能的影响 对于薄膜漏电流减小的原因,可能与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使薄膜表面的交联 程度提高,阻止了铜离子向薄膜内部的扩散有关:也可能与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导致 的s i o h 结构的增加有关,具体的分析将结合下一章中薄膜键结构的演变给出。 3 2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c u s i c o h 结构c v 特性的影响 c v 特性是m i s 器件重要的性能,可以反映杂质、可动电荷的状态。平带电压 v v a 可以从c v 曲线得出。首先,根据下式计算得到平带电容c f b 4 7 1 = “ ( 3 - 1 ) 其中k 是s i c o h 薄膜的厚度,是薄膜的相对介电常数,岛是s i 晶片的相对介电 常数,口是掺杂浓度,由下式给出 4 s 】 0 ( 1 c z 、l2 万_ 一q e 0 6 , n a 2 ( 3 - 2 ) 其中c 是耗尽区的电容,y 是所加的偏压,痂是真空介电常数,而彳是上极板的面 积,即上表面铜点电极的面积。然后,根据c v 曲线上平带电容c f b 对应的电压就 可以得到平带电压v 阳。 对于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多孔s i c o h 低k 薄膜,c u s i c o h s im i s 结构的 归一化c v 曲线如图3 2 所示,其中图3 2 ( a ) 为不同处理功率下的c v 曲线,图3 2 ( b ) 为不同处理时间下的c v 曲线。 由图3 1 ( a ) 可见,没有经过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s i c o h 薄膜,c - v 曲线是 正向漂移的,平带电压v m 的大小为5 5 1 v ,这种正向漂移与s i c o h 薄膜中的可动 正电荷有关,可能来源于s i c o h 薄膜表面和s i c o h s i 界面的s i 悬挂键。经过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c v 曲线向负电压方向漂移,并且平带电压v f b 随着处理功 率的增大而减小,对于5 0 0 w 和8 0 0 w 下处理的薄膜,平带电压v v a 分别为3 0 3 v 和 1 5 3 v 。由图3 2 ( b ) 可见,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c v 曲线出现与功率增加相同的趋 势,对于处理时间为5m i n 和2 0 m i n 的薄膜,平带电压v f a 分别为2 3 7 v 和1 8 4 v 。 因此,等离子体处理功率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均有助于降低m i s 结构的平带电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第三章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薄膜介电、电学性能的影响 压v f b 。 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c u s i c o h s im i s 结构的c - v 曲线和平带电压v f b 的 影响可能与c :f s i c o h 界面处的带电离子有关,具体分析将在下章结合薄膜结构的 演变予以说明。 v o l t a g e6 ) 图3 2 ( a ) c u s i c o h 体系c - v 曲线随c h f 3 表面处理功率的变化 v o l t a g e ( ,) 图3 2 ( a ) c u s i c o h 体系c v 曲线随c h f 3 表面处理时间的变化 oc母兰omcio dn=叮ejoz ocm譬oqo口oniieioz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第四章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薄膜吸湿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第四章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薄膜 吸湿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对于多孔s i c o h 薄膜,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薄膜的吸水性能和结构产生影 响,同时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多孔s i c o h 低k 薄膜的电绝缘性能和介电性能的 影响也与薄膜的结构有关,本章分析了多孔s i c o h 低k 薄膜经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 理后吸水性、键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变化,探讨了薄膜性能变化的结构关联。 4 1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薄膜吸湿性能的影响 薄膜的吸水性也是衡量薄膜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本文进一步探讨了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薄膜吸湿性能的影响。评价薄膜的吸水性,通常采用薄膜的水接 触角分析方法。 多孔s i c o h 低k 薄膜经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前后的水接触角随测量时间的变 化过程如图4 1 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水滴与薄膜接触后,水接触角有一个减小的变 化趋势,最后趋于稳定。这是因为在测量水接触角时,水滴接触多孔低s i o c h 低k 薄膜的表面后有一个吸收铺展的过程,因此水滴并不会立刻达到稳定状态,这表明多 孔s i o c h 低k 薄膜具有一定的吸水性。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水接触角这一动态的变 化过程,我们在水滴接触薄膜表面开始到趋于稳定的3 0 0 内秒,以每十秒一次的速度 连续拍摄了水滴的变化情况,并分别测量了这段时间内的水接触角。 2 4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第四章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薄膜吸湿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彳、 、。一 o c 砸 m e a s u r e m e n tt i m e ( s ) 图4 1c a ) 薄膜水接触角随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功率的变化 9 0 ,、 o 旦8 0 西 c 仍 7 5 7 0 、 - :- :- :- - 一一 a s - d e p o s i t e d 。 :_ : 5 m i n l - - :_ 一 1 0 m i n 05 0 1 0 01 5 02 0 02 5 03 0 0 m e a s u r e m e n tt i m e ( s ) 图4 1 ( b ) 薄膜水接触角随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时间的变化 由图4 1 ( a ) 可以看出,随着处理功率的升高,水接触角一开始是一个下降的趋 势,然后逐渐趋近于一个稳定的值。从饱和值区域可以得出水接触角的平均值。未经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第l ,i l 章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薄膜吸湿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c i - i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s i o c h 薄膜的水解触角为8 1 9 。,随着处理功率的升高, 水接触角变小,当处理功率为8 0 0 w 时,水解触角下降至7 0 6 0 。而由图4 1 ( b ) 可 以看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水接触角也逐渐变小。当处理时间为2 0 m i n 时,水接 触角下降至7 2 6 0 。 由此可以得出,当s i o c h 薄膜经过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薄膜的亲水性 能有所增加。一般情况而言,把f 引入薄膜中会有助于薄膜疏水性的提升,然而,对 于经过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的s i o c h 薄膜,疏水性的变化与通常的情况相反, 可能的原因将在下面阐述。 4 2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键结构的影响 由于薄膜的电学性能、介电性能以及吸湿性能都与薄膜的键结构有着密切的联 系,因此,我们进一步采用f t i r 分析了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薄膜键结构的影 响。 图4 2 为多孔的s i c o h 薄膜在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前后的f t i r 光谱图。从 图中可以看到,红外吸收峰包括:位于7 8 0 c m 1 处的s i m e ( m e 代表甲基,即c h 3 ) 中s i c 吸收峰、9 5 0c m 以处的s i f 吸收峰、1 0 3 5 c m 1 处的s i o s i 吸收峰、11 4 5c m 。1 和1 1 9 5c m 1 处的c f 2 吸收峰、1 2 7 2 c m 。1 处的s i c h 3 吸收峰、1 6 3 6 c m d 处的c = c 吸 收峰、2 1 6 4c m 1 和2 2 3 6c m 1 处的s i h 吸收峰、2 9 6 4 c m 1 和2 9 2 7 c m 。1 处的s p 3 c h 3 中的c h 3 和c h 吸收峰、以及3 3 6 0c m 。1 处的s i o h 吸收峰。 从图4 2 ( a ) 可以看出,随着处理功率的上升,薄膜的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9 5 0c m 1 处新出现了s i f 吸收峰,在1 1 4 5e m 1 和1 1 9 5c m - 1 处新出现了c f 2 吸收 峰,在3 3 6 0c m 1 处的s i o h 吸收峰的增强,在1 6 3 6 c m 1 处的c = c 吸收峰下降,并 且在2 1 6 4c m 1 和2 2 3 6c m 1 处的s i h 吸收峰消失。从图4 2 ( b ) 可以看出,处理时 间的增加也可以使薄膜结构发生类似的变化趋势。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第四章c h f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薄膜吸湿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w a v e n u m b e r ( c m 。1 ) 图4 2 ( a ) 薄膜键结构随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功率的变化 w a v e n u m b e r ( c m 。1 ) 图4 2 ( a ) 薄膜键结构随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时间的变化 一-n_弼一ooc弼cijoci 一n-b一oc晒qjo田cl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第四章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薄膜吸湿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从上述薄膜键结构的变化可知,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不仅导致了c :f 膜的沉 积,而且在s i c o h 薄膜中形成了新的s i f 键,使s i c o h 薄膜氟化。同时,c h f 3 等 离子体处理的表面反应还导致了s i o h 吸收峰的增强,从而影响s i c o h 薄膜的性能。 s i c o h 薄膜的性能与键结构的关联将在后面阐述。 4 3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薄膜的表面结构可以影响s i c o h 薄膜的性能,比如薄膜的亲水性等。因此,本 文进一步采用原子力显微镜( a f m ) 来分析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 表面形貌的影响。 图4 3 为s i c o h 薄膜、经过不同功率和时间的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薄膜 表面形貌的a f m 三维图像。 多孔s i c o h 薄膜的表面由起伏的锥状组成,表面粗糙度较大。经过c h f 3 等离 子体表面处理后,由于s i c o h 薄膜表面沉积了薄的c :f 层,使得薄膜表面变得比较 平整,表面粗糙度减小。光滑。但是,过高的处理功率和过长的处理时间,会使薄膜 表面非常好的平整性有所下降。 根据上面的结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平带电压v f a 、亲水性变化的可能原因。 没有经过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s i c o h 薄膜,表面存在s i h 键和s i 悬挂键 缺陷,从而导致正向的平带电压v f a 。而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使f 原子代替了 较弱的s i h x 键,并且f 与s i 相互反应产生了s i f 键( 可以从f t i r 图谱中新的s i f 吸收峰出现、s i h 吸收峰消失得到证实) ,结果s i 悬挂键和s i h 键的减少导致了平 带电压v f b 的下降。悬挂键的减少可以降低薄膜中的杂质浓度n a 。根据第三章中的 ( 3 2 ) 式由c - v 曲线计算得出了杂质浓度n a 。对于未经处理的s i c o h 薄膜,杂质 浓度n a 为9 1 1 x 1 0 1 5 c m 。3 ;随着处理功率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薄膜的杂质浓度n a 分 别下降为1 6 2 x 1 0 1 5 c m 。和2 1 1 x 1 0 1 5 c m 。3 。因此,通过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中f 对正离 子的补偿,可以减小平带电压v f a 的偏移。 c h f l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髟响第叫市c h f ,等离了体表面处4 对薄膜啦m 忡能和结构自勺* 响 目4 3 经c h f 、等离t 体表面处理前后薄膜的表面j 口貌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第四章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薄膜吸湿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能使s i c o h 薄膜表面的s i 悬挂键与f 结合而形成新的 s i f 键结构,并在薄膜表面形成了新的c :f 层,从而封闭了薄膜表面的敞开孔,可以 有效地防止c u 向薄膜内部的扩散。同时,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的表面反应还导致了 s i o h 吸收峰的增强,根据我们以前对s i c o h 薄膜中s i o h 作用的分析,s i o h 基 团的增加也有利于降低薄膜的漏电流。因此,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薄膜的电绝缘 性能改善。 薄膜反常的疏水性也和键结构的改变有关。薄膜的疏水性依赖于薄膜中的疏水基 团与亲水基团比例,以及薄膜表面的粗糙度。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不仅形成了疏 水基团c f 2 ,也导致了亲水性基团o h 的增加。尽管疏水基团c f 2 的引入、薄膜表面 的平整度提高有利于提高薄膜疏水性,但是亲水性o h 基团的增加最终导致了薄膜疏 水性能的下降。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结论 5 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果 第五章结论 本文研究了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的电学性能、c v 特性、疏水 性能、薄膜的键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1 、通过对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前后c u s i c o h 结构漏电流的分析,发现c h f 3 等 离子体表面处理可以使c u s i c o h 结构的漏电流下降,绝缘性能得到改善。 2 、通过对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前后薄膜的c v 特性分析,发现在c h f 3 等离子体 表面处理中通过f 对s i 悬挂键的补偿,可以降低s i c o h 薄膜中的杂质浓度,从 而有效地降低c u s i c o h 结构的平带电压v f b 。 3 、观察了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前后薄膜的表面形貌,发现在适当的处理功率和 处理时间下,可以有效的改善薄膜表面的粗糙度,使薄膜粗糙度下降,薄膜表面 变得更加平整。 4 、分析了c h f 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前后s i c o h 薄膜的疏水性,发现经c h f 3 等离子 体表面处理后,水接触角变小了,薄膜的疏水性变差。薄膜的疏水性下降与薄膜 中亲水性基团o h 的增加有关。 5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多孔超低k 介质材料作为新一代的层间绝缘层介质,面临着很多挑战,为了使其 满足应用的要求,必须全面的评价材料性能,开展各方面的研究工作。 本文虽然完成了一定的实验和分析工作,但由于实验测试手段的不完备、以及本 人知识结构的不够全面,所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仍然不够深入和细致。例如c h f 3 等 离子体表面处理在s i c o h 薄膜表面沉积和刻蚀两种竞争反应对薄膜沉积的影响仍不 够清楚,能否在薄膜电学性能、介电性能和表面平整性都得到提升的同时,提高薄膜 的疏水性能,这些都有待于课题组的进一步努力工作。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s e m i c o n d u c t o ri n d u s t r ya s s o c i a t i o n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r o a d m a p f o r s e m i c o n d u c t o r , 2 0 0 3e d i t i o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e m a t e c h ,a u s t i n ,t x ( 2 0 0 3 ) 2 m i l l e rrd s c i e n c e ,19 9 9 ,2 8 6 ,4 2 1 3 】w w l e e ,p s h o ,m a t e r r e s s o c b u l l 19 9 7 ,10 ,19 【4 】p s i n g e r , s e m i c o n d u c t o r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19 9 8 ,21 ( 6 ) ,9 1 5 徐龙、周晓华、徐玉成,物理,1 9 9 9 ,2 8 ( 6 ) ,3 6 4 6 】雷清泉编著,工程电介质的最新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 9 9 9 【7 】殷之文主编,电介质物理( 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3 8 】k m a e x ,j a p p l p h y s ,2 0 0 3 ,9 3 ,8 7 9 3 【9 】k m o s i g ,t j a c o b s ,k b r e n n a n ,m r a s c o ,j w o l f , r a u g u r , m i c r o e l e c t r o e n g 2 0 0 2 , 6 4 ,1 1 【10 j x u ,j m o x o m ,s y a n g ,r s u z u k i ,t o h d a i r a , a p p l p h y s s e i 2 0 0 2 ,19 4 ,18 9 【11 】s y a n g ,p m i r a u ,j s u n ,d w g i d d l e y , r a d p h y s c h e m 2 0 0 3 ,6 8 ,3 5 1 【1 2 】s y u ,t k s w o n g ,x h u ,k p i t a , c h e m p h y s l e t t 2 0 0 4 ,3 8 4 ,6 3 13 j l u b g u b a n ,t r a j a g o p a l a n ,n m e h t a , b l a h l o u h ,s l s i m o n , s g a g o p a d h y a y , j a p p l p h y s 2 0 0 2 ,9 2 ,10 3 3 14 d s h a m i r y a n ,k w e i d n e r , w d g r a y , m r b a k l a n o v , s v a n h a e l e m e e r s c h ,k m a e x , m i c r o e l e c t r o e n g 2 0 0 2 ,6 4 ,3 6 1 1 5 】d d b u r k e y , k k g l e a s o n ,j a p p l p h y s 2 0 0 3 ,9 3 ,5 1 4 3 【16 c s y a n g ,y h y u ,k m l e e ,h j l e e ,c k c h o i ,t h i ns o l i df i l m s2 0 0 3 ,4 3 5 ,1 6 5 3 2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7 】a z e n a s n i ,e r a y n a u d ,s s a h l i ,s r e b i a i ,y s e g u i ,s u r f c o a t t e c h n 0 1 2 0 0 3 ,1 7 4 1 7 5 , 1 6 2 【18 m r w a n g ,r u s l i ,m b y u ,n b a b u , c y l i ,k r a k e s h ,t h i ns o l i df i l m s2 0 0 4 , 4 6 2 4 6 3 ,2 1 9 1 9 a g r i l l ,v p a t e l ,j a p p l p h y s 1 9 9 9 ,8 5 ,3 3 1 4 2 0 b n a r a y a n a n ,r k u m a r , p d f o o ,m i c r o e l e c t r o j o u r n a l2 0 0 1 ,3 3 ,9 7 1 21 a g r i l la n dv p a t e l ,a p p l p h y s l e t t 2 0 01 ,7 9 ,8 0 3 2 2 】y ec h a o ,y ux i a o z h u ,w a n gt i n g t i n g ,n i n gz h a o y u a n ,x i ny u ,j i a n gm e i f u ,c h i n e s e p h y s i c sl e a e r s ,2 0 0 5 ,2 2 ,2 6 7 0 2 3 m a o n o ,s n i t t a , d i a m o n dr e l a t m a t e r 2 0 0 2 ,1 1 ,1 2 1 9 2 4 】m a o n o ,y n a r u s e ,s n i t t a ,d i a m o n dr e l a t m a t e r 2 0 01 ,10 ,114 7 2 5 c t c h e n ,b s c h i o u ,m a t e r i a l si ne l e c t r o n i c s ,2 0 0 4 ,15 ,1 3 9 - 1 4 3 【2 6 p t l i u ,t c c h a n g ,s m s z e ,e m p a n ,y j m e i ,w e w u ,m s t s a i ,b t d a i , c y c h a n g ,f y s h i h , h d h u a n g ,t h i ns o l i df i l m s1 9 9 8 ,3 3 2 ,3 4 5 - 3 5 0 2 7 】a m h o y a s ,j s c h u h m a c h e r , c m w h e l a n , j e c e l i s ,k m a e x ,m i c r o e l e c t r o e n g 2 0 0 4 ,7 6 ,3 2 2 8 】t a b e l l ,k m a e x ,m i c r o e l e c t r o e n g 2 0 0 4 ,7 6 ,16 2 9 】王婷婷,叶超,宁兆元,程珊华,物理学报,2 0 0 5 ,5 4 ,8 9 2 3 0 叶超,苏州大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2 0 0 6 年5 月 31 】c h a oy e ,z h a o y u a nn i n g ,y ux i n ,t i n g t i n gw a n g ,x i a o z h uy u , m e i f uj i a n g , m i c r o e l e c t r o e n g 2 0 0 5 ,8 2 ,3 5 4 3 3 3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3 2 】y ec h a o ,y ux i a o z h u ,w a n gt i n g t i n g ,n i n gz h a o y u a n ,x i ny u ,j i a n gm e i f u ,c h i n e s e p h y s i c sl e t t e r s ,2 0 0 5 ,2 2 ,2 6 7 0 【3 3 俞笑竹,王婷婷,叶超,宁兆元,物理学报,2 0 0 5 ,5 4 ( 1 1 ) ,5 4 1 7 【3 4 叶超,宁兆元,王婷婷,俞笑竹,物理学报,2 0 0 6 ,5 5 ( 5 ) 3 5 】卫永霞,钱晓梅,俞笑竹,叶超,宁兆元,梁荣庆,物理学报,2 0 0 7 ,5 6 36 q i a nx i a o m e i ,w e iy o n g - x i a , y ux i a o z h u , y ec h a o ,n i n gz h a o y u a n ,l i a n g r o n g q i n g ,c h i n e s ep h y s i c s2 0 0 7 ,16 ( 0 2 ) :0 5 2 4 - 0 5 3 7 a g r i l l ,d a n e u m a y e r , j a p p l p l a y s 2 0 0 3 ,9 4 ,6 6 9 7 38 】h g e l e w i s ,d j e d e l l ,k k g l e a s o n ,c h e m m a t e r 2 0 0 0 ,12 ,3 4 8 8 39 】r a o r o z c o t e r a n ,b e g o r m a n ,d 。w m u e l l e r , m r b a k l a n o v , r e r e i d y , t h i ns o l i d f i l m s2 0 0 5 ,9 2 ,10 3 3 4 0 y h k i m ,m s h w a n g ,h j k i m ,j y k i n ,y l e e ,j a p p l p h y s 2 0 01 ,9 0 ,3 3 6 7 41 】v p t o l s t o y , i v c h e m y s h o v a , v a s k r y s s h e v s k y , h a n d b o o k o fi n f r a r e d s p e c t r o s c o p yo fu l t r a t h i nf i l m s ) ) ,w i l e y - i n t e r s c i e n c e ,n e wj e r s e y , 2 0 0 3 4 2 s e d u r r a n t ,s c t c c a s t r o ,l e b o l i v a r - m a r i n e z ,d s g a l v , 并o ,m a b m o r a e s ,t h i n s o l i df i l m s19 9 7 ,3 0 4 ,14 9 4 3 s k j a n g j e a n ,c p l i u ,y l w a n g ,w s h w a n g ,w t t s e n g ,s w c h e n ,k y l o ,t h i n s o l i df i l m s2 0 0 4 ,4 4 7 4 4 8 ,6 7 4 【4 4 郑子尧,武汉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 0 0 5 年5 月 【4 5 】吴斌,黄致新,王辉,张峰,现代仪器,2 0 0 7 ,1 ,1 0 4 6 】s l 2 0 0 系列接触角仪操作手册,上海梭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 h f 3 等离子体处理对s i c o h 薄膜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4 7 d a n e a m e n , s e m i c o n d u c t o r p h y s i c s a n dd e v i c e s :b a s i c p r i n c i p l e s ( t h i r d e d i t i o n ) ( t s i n g h u a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b e i j i n g ,2 0 0 3 ) 4 8 m y u n r r a v i n d r a n ,m h o s s a i n ,s g a n g o p a d h y a y , u s c h e r t ,t b u n n a g e l ,e g a l b r e c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