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教学目标及教案设计.doc_第1页
幼儿美术教育教学目标及教案设计.doc_第2页
幼儿美术教育教学目标及教案设计.doc_第3页
幼儿美术教育教学目标及教案设计.doc_第4页
幼儿美术教育教学目标及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美术教材教参一、从教育方法论出发,可以分为美术技法论和感官教育论(一)美术技法论美术技法论只是注重对美术技法的掌握和发展。在19世纪,美术教育的技法论适应了当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这种目的论不仅主导了英国、美国这样一些国家的美术教育,也对俄罗斯-前苏联的美术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些俄罗斯-前苏联的美术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美术技法的培养。1949以后,我国的美术教育全盘学习苏联,导致美术技法论同样对我国的美术教育(包括幼儿美术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认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作业,全体幼儿都必须上作业课;教学大纲规定了以学习了训练包括美术技能在内的学习内容,对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多以技能水平为尺度。美术技能的学习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可忽视的方面,然而这种主张从儿童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角度审视,过于狭隘和单一了。(二) 感官教育论。欧洲新教育的代表人物是比利时的德克罗利和意大利的蒙台梭利,他们对儿童美术教育持“感官教育论”的态度。德克罗利在自己开办的学校中,以“在生活中进行为生活预备的教育”为宗旨,以幼儿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基础,并通过观察、联想、表达三个步骤去完成。在美术教育中,他将图画和手工当作发展幼儿感觉和肌肉运动的好办法,通过让幼儿画物体的形状,用泥捏物体的模型等对学前儿童实施感官教育。蒙台梭利也特别重视感官教育,认为感官对智力的发展具有头等重要的作用。她还提出,感官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36岁时发展感官功能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成人可以直接用感官刺激法促进学前儿童的感觉得到发展,同时也为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打下基础。她反对儿童自由绘画,认为触觉与肌体感的训练可以替代绘画训练,而“教绘画最好的方式并不是让儿童完全自由,而是通过训练手,为他们提供自然发展的工具”,她将儿童绘画等美术活动看作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眼手协调能力的手段,而完全不顾儿童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方面的培养。美术活动对学前儿童感官功能的发展确实能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将美术教育的目的仅看作是感官训练,从社会学和审美能力培养的角度审视,同样是狭隘的、局限的。二、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可以分为工具论和本质论。(一) 工具论现代美术教育的工具论是以里德和罗恩菲德为代表的,其思想基础来自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和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工具论者认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并注重过程。工具论者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将美术当作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手段,并使之与其他手段和途径相辅相成,以达到教育的一般目的。工具论者认为,美术教育必须与一般教育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过艺术的教育”不应该被认为是娱乐,他们是相辅相成的,目的是普遍的,即在于发展心智、感应力、理智、感觉、创造性,并期望能够建立起均衡的人格。“通过艺术的教育”训练和整体的自由的人,这种教育不但对人的本身发展有所助益,并能使他与他人合作。工具论着提出的美术教育目的论是以儿童为本位的一种目的论,它将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与儿童的一般发展之上,与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迅速发展相合拍,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产生着影响。近年以来,这种目的论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冲击着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以美术技能学习为主要目的的倾向。但是也有人盲目追随工具论,强调保持“童心毕露,乳气芳香”的状态,过分强调美术教育中的自发性,创造性价值,从而造成了学前美术教育中的某种混乱。工具论主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幼儿一般发展的价值,强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当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通过幼儿自发的和自由的自我表现去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让幼儿去建构健全人格的内涵,是合理的。但是,将幼儿放置于一种自发的、无教师教学和指导的、无目的创造的、无评价地忙于多种材料转换的、放任自流的状态,期待幼儿的潜能会自然地开花结果,那是很天真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往往会使教育处于一种盲目的“非教育”状态。在西方以引起慎重的反思。(二) 本质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本质论是以艾斯纳和里格为代表的,其思想渊源来自布鲁纳以学科基本结构为框架而展开教育的思想。本质论强调以学科为中心,主张实现美术学科的自身价值。本质论者所提出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是以审美为目的的。围绕这个目的,其确立的目标是:(1)协助儿童创造有美感于表现力的作品:(2)培养儿童对视觉对象进行审美判断的能力;(3)使儿童了解美术在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地位。本质论主张美术对儿童最重要的贡献是属于美术本质的,教育者不应该剥夺儿童能够从美术中得到的东西。这样的主张不失为一种很有价值的儿童美术教育的思想,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艾斯纳等人过分强调美术教育的系统性,限制了美术教育对儿童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在幼儿教育阶段,让儿童通过自己创造的“美术语言”,自发地和自由地表现自我,以满足儿童内在的需求,对儿童建构健全的人格是极有价值的。但是本质论者忽视了美术教育的质疑价值和表现价值。三、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可以分为:(一) 生活艺术论从生活与艺术教育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待艺术教育的目标。它认为,艺术教育的目标和文化的最高目的就是生活的美化和艺术化。亚里士多德的艺术论可以说是生活艺术论的萌芽状态。继承包豪斯思想的普菲尼希的艺术教育论和怀海特的教育哲学是其代表。(二)个性教育论艺术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艺术充分表现人格、个性。卢梭和裴斯泰洛齐以后的个人主义、人格主义思想奠定勒个性教育论在艺术教育中的基础。芒罗的艺术教育论是其代表。(三) 创造教育论艺术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艺术教育恢复人的创造主题性,发挥人的艺术的创造能力,培养人类进化的动力。达芬奇的科学艺术论和康德的天才论是创造教育论的先驱。德雷丝德纳的“作为创造力的艺术”的理论是其代表。(四) 情操教育论艺术教育的目标在于借助艺术的情感要素和功能醇化人类情感,陶冶人的情操。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论士情操教育论的原型。伏尔盖特的艺术教育思想和朗格的感情教育论是其代表。(五) 审美教育论艺术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理性和感性融合的、完全的人性,培养和谐的人品。这一思想来自于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在艺术教育运动中重新得到发扬。以韦伯的教育美学和特龙佩尔的缪斯教育论韦代表。中国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演变1904年,奏定蒙养院章程中的“保育教导要旨”列出了“手技”的条目实用和技能成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幼稚园课程标准,列出了当时被称为“工作”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1 满足对工作的自然需要。2 培养操作习惯,增进工作技能,并锻炼感觉能力。(1)发育粗大的基本动作,以为日后精细动作发育的基础。(2)使关于身心的各种动作,常常有表演的机会。3训练关于群体的活动力。(1)自信、自重、坚忍、专心 、勤奋 、互助 、热心、服务等的精神;(2)自动的能力;(3)领袖才和服从领袖的精神;(4)批评能力和接受批评的度量;(5)不浪费时间和材料的习惯;(6)遵守秩序的习惯;(7)爱护公用的用具。4 发展智力。(1)锻炼思想;(2)培养发表、创造、建设的能力;(3)发展欣赏能力。上述目标重视了儿童的心理需要、技能及个性品质的培养,但没有挖掘出“工作的审美功能”。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教育界已经吸收了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但是,实用和技能依然是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1952年,教育部拟订、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大纲,把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定为:1、 培养幼儿初步的艺术兴趣和爱美观念。2、培养幼儿学习描制简单的轮廓,反映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以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幼儿运用双手的能力,使其懂得劳动是最崇高的品德,以养成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198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把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列为:1、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2、初步培养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的美的欣赏力。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4、发展幼儿手部肌肉运动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把美育的目标规定为“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把这一目标进一步规范为“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美育的目标 规定为“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各年龄阶段美术活动目标手工1 小班(34岁)儿童手工活动目标认知目标:了解泥的可塑性质;了解纸性质。情感目标:通过玩泥、撕纸等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技能目标:掌握泥工中团圆、搓长、压扁等基本技能;学习撕纸、粘贴。初步撕出简单的形状并粘贴成画;初步学会用自然材料(石子、豆子、树叶等)拼贴造型;学会用印章、纸团、木块等材料,蘸上颜色在之上敲印。创造目标:能大胆运用印章、纸团、木块等材料在纸上按意愿压印。2 中班(45岁)儿童手工活动目标认知目标:进一步熟悉泥工、纸工及自制玩具的工具和材料。情感目标:通过泥工、纸工及自制玩具的活动来积极投入手工作品的创作,培养儿童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技能目标:能正确使用剪刀剪出方形、圆形、三角形及组合形体,并拼贴成画;掌握折纸的基本技能,折出简单的玩具;学习用泥塑造出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掌握撕纸的基本技能,撕出简单的物体轮廓。创造目标:能大胆地运用泥按照意愿塑造;能大胆地用纸按意愿撕、剪出各种物体轮廓。3 大班(56岁)儿童手工活动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各种纸张的不同性质,知道不同性质的纸张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对自制玩具的材料加以分类,以获得选择、收集这些材料的经验。情感目标:体验综合运用不同手工材料制作作品的快乐;喜欢用手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技能目标:用泥塑造出人物、动物等较复杂结构的形体,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特征和细节;能集体分工合作塑造群像,表现某一主题或场面;能用各种纸张制作立体玩具;能用无毒、安全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并加以装饰。创造目标:能综合运用剪、折、撕、贴、连接等技能,独立设计制作玩具。绘画1 小班(34岁)儿童绘画活动目标认知目标:初步认识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学会辨别红、黄、蓝、绿、橙等集中基本的色彩,并能说出各种名称;学会辨别和感受直线、曲线、折线等各种线条的变化。情感目标:培养儿童对绘画的兴趣,能愉快大胆地作画。技能目标:学会使用蜡笔、水彩笔、棉签等工具进行涂染;能画出直线、曲线、折线、并能表现线条地方向、粗细、疏密;学会用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表现物体的轮廓特征。创造目标:引导儿童在涂抹的过程中把画面涂满,初步学会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创造各种图式。2 中班(45岁)儿童绘画活动目标认知目标:能较准确地把握形状的基本结构,理解形状符号的象征意义;认识常见的固有色,说出它们的名称。情感目标:喜欢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会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初步有目的地设色、配色;引导儿童围绕主题安排画面,能表现出物体的上下、左右位置。创造目标:能大胆按意愿作画。3 大班(56岁)儿童绘画活动目标认知目标:认识物体的整体结构和各种空间关系;增强配色意识,提高对颜色变化的辨析能力;知道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能表现不同效果的作品。情感目标:在安排画面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均衡、对称、变化等形式美。技能目标:能较灵活地表现各种人物、动物地动态;能运用对比色、相似色、同种色等多种配色方法,注意色彩的整体感与内容的联系;能有目的地安排画面,表现一定的情节,并变化多种安排画面的方法。创造目标:能将图形融合,尝试用轮廓线创造多种图画,形成自己的图式;综合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创作。欣赏小班(34岁)欣赏活动目标认知目标:知道从自然景物、艺术作品中能享受到视觉艺术的美。情感目标:喜欢观看、欣赏艺术作品;对美术作品、图书中的各种形象感兴趣;初步体验作品中具有不同“性格”的线条;通过欣赏老师及同伴的作品来培养对欣赏的兴趣。技能目标:初步学会运用线条表现力度感、节奏感。创造目标:初步运用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中班(45岁)欣赏活动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基本内容。情感目标:能体验作品中的线条、形状、色彩、质地等;通过欣赏产生与作品相一致的感受。技能目标:感受作品的色彩变化及相互关系;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鲜明性和象征性,并体验其情感;感受作品的构成,体验作品的对称、均衡、节奏。创造目标:通过欣赏,说出自己喜爱或者是不喜爱作品的理由,并对作品做简单评价。大班(56岁)欣赏活动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形状、色彩、结构等美术要素;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和创作意图。情感目标:喜欢各种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技能目标:能感受作品的色调、色彩之间关系的变化;能感受作品中形象的象征性、寓意性;能感受作品中的形式美。创造目标:在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时,能讲述自己独特的观点。各年龄阶段美术教育目标手工34岁(小班)儿童美术手工教育目标引导儿童参加手工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并愿意尝试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培养儿童安全、卫生、整洁的手工活动的习惯;引导儿童学习用浆糊、胶水等粘帖沙子、种子等点状材料;引导儿童学习撕、拼贴、折(对边折、对角折)、印纸等面状材料;引导儿童体验泥的可塑性,学习用搓、团圆、压扁、粘合的方法塑造简单的立体物象。45岁(中班)儿童美术手工教育目标引导儿童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使他们喜爱各种手工活动;引导儿童用比小班丰富、复杂的点状材料(如木屑、纸屑、泡沫屑)等粘帖出简单的物象。引导儿童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用纸折出(按中心线折、双正方折、双三角折)、剪贴出简单的物象;引导儿童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用捏的方法塑造出简单的立体物象,并学习用泥塑造平面的物象;引导儿童初步学习用其他点状、现状、面状和块状的自然物体和废旧材料制作玩具。56岁(大班)儿童美术手工教育目标引导儿童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引导儿童学习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物体物象;引导儿童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来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引导儿童学习用拉伸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比较复杂的物象,表现主要特征和简单细节;引导儿童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技法制作教具、玩具、礼品、演出服饰、道具等布置环境,并注意装饰美。绘画34岁(小班)儿童美术绘画教育目标引导儿童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并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引导儿童认识油画棒、蜡笔、水彩笔、水粉画笔和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养成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引导儿童学会画线条(直线、曲线、折线)和简单形状(圆形、方形等),并用于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物体的轮廓特征;引导儿童学会认识红、黄、橙、绿、棕、黑、白等颜色并选用多种颜色作画;学习区分并尝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培养他们对使用颜色的兴趣;引导儿童学会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安排主要形象,并把它画大些。45岁(中班)儿童美术绘画教育目标引导儿童在小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如蜡笔水粉画、水墨画等),体验绘画的快乐;引导儿童用各种线条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引导儿童学习认识12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习用教丰富的颜色作画;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56岁(大班)儿童美术绘画教育目标引导儿童学习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法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快乐;引导学习完整地表现感受过的或想象中的物体的动态结构和简单情节;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儿童学习表现前后、远近等简单的空间关系及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欣赏34岁(小班)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目标引导儿童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欣赏的习惯;引导儿童欣赏具有鲜明色彩和简单造型的物品和美术作品,使他们能对这类形象感兴趣;引导儿童欣赏同伴的美术作品。45岁(中班)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目标引导儿童欣赏与他们生活经验有关的、能理解的成人美术作品、同伴美术作品、日常生活中的玩具、生活物品、节目装饰、环境布置等,产生与作品等相一致的感觉和情感。培养他们关注具有美感的食物;引导儿童欣赏并初步理解作品形象和作品主题的意义,使其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儿童初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56岁(大班)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目标引导儿童学习欣赏感兴趣的绘画、工艺、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引导儿童了解作品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儿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色调及其情感表现性、构图的对称、均衡、韵律和和谐美;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联想。教案设计 教案模板课题: 日期:授课人:课时:教学对象:目标(认知、情感、技巧、创造)如小班(34岁)儿童手工活动目标认知目标:了解泥的可塑性质;了解纸性质。情感目标:通过玩泥、撕纸等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技能目标:掌握泥工中团圆、搓长、压扁等基本技能;学习撕纸、粘贴。初步撕出简单的形状并粘贴成画;初步学会用自然材料(石子、豆子、树叶等)拼贴造型;学会用印章、纸团、木块等材料,蘸上颜色在之上敲印。创造目标:能大胆运用印章、纸团、木块等材料在纸上按意愿压印。过程:课(活动)前的准备材料资源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学生互动的方法作业:评价方式评价(可以从后面的评价表中选择,或自我设计)个人教学反思如何评价幼儿美术作品1、罗恩菲德从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儿童的感情、智能、身体动作、知觉、社会性、美感、创造七个方面的发展为评定儿童美术作品的标准。幼儿美术作品的主观评价表评价项目成长的属性评价等级感情的成长非定性的表现非概念性的表现经常改变表现符号自我经验的表现自由地使用线条和笔触很少一些很多智能的成长包含许多细节色彩有变化其他主动知识的呈现身体动作的成长视觉和动作的协调身体动作的表现身体意象的投射技巧熟练知觉的成长视觉经验的表现:光、影、空间透视、颜色变化非视觉经验的表现:触觉、纹理组织、听觉运动经验的表现在作品中反映自己的经验社会性的成长体验他人的需要呈现社会环境的特征参与团体制作欣赏其他文化乐于与人合作美感的成长思想、感情和知觉的统整对于色彩调和的敏感性对于纹理调和的敏感性对于线条调和的敏感性对于形体调和的敏感性喜爱装饰性的设计创造的成长独创而不抄袭独创而不模仿他人的风格独创的内容表现方式与他人不同作品整体与他人不同 2、孔起英经过研究,制订评价学前儿童绘画作品的标准为线的造型、色彩的使用、构图与构思三项。其中,又对这三项进行了二次分级。如下:一级次元权重二级次元权重等级标准得分线的造型030线和形状的使用030乱线涂鸦,无一定的形象。用单一形状(圆)表现某一形象,仅具象征性。具有基本形状(圆),并能把线条和形状组合在一起,但形象的整体性不强。能用熟练、流畅的线(直线、曲线、折线)和正确的形状(圆形、方形、三角行),并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表示整体形象。结构特征的把握035无结构特征,或结构特征错误,不能反映物体的形象。具备了物体的基本部分,但结构不合理或特征有遗漏。形象的各组成部分基本齐全,特征显著,但结构欠合理。能用很多细节来准确地表现物体特征机构,结构合理紧凑,各部分之间关系基本正确。造型的创造性035毫无创造性。创造性不明显,模仿成分多。造型的某一部分具有创造性。造型的两个以上部分具有创造性。续表一级次元权重二级次元权重等级标准得分色彩的使用030随类赋彩035随便用1-3种颜色不按物体的固有色涂。所画对象的颜色有4-6钟与物体的固有色相似。所画对象的颜色有7-9种与物体的固有色相似。所画对象的颜色有10种或10种以上与物体的固有色相似。色彩的丰富性035无规律地乱涂色颜色的种类较少,画面色彩较单调。选择颜色种类较多,画面色彩鲜明,但主调不明显。选择颜色种类较多,画面色彩鲜明,能有不明显。色彩的情感表现性030无意味地涂色。尽量模仿对象的概念化的色彩,无感情表现。有主观感受,但色彩表现不强烈,区分度不大。不受对象固有色的束缚,能涂出自己主观感受到的色彩,有情绪性,区分度大。续表:一级次元权重二级次元权重等级标准得分构图与构思030画面构图035画面上的形象各自孤立,互不联系,形象的组织杂乱无章。画面的形象或偏于一角,或呈列举式。能将主体物安排在突出的位置上,但整体布局不合理。形象主次分明,画面布局合理,具有一定的均衡感、整体感。立体空间的把握030物体漂浮在画面上,无逻辑上的关系,缺乏空间观念。有地平线观念,但无大小、前后、内外观念,物体作逐一排列,形象具有等高等大样。有大小、内外观念,并能表现;但前后关系还不能表现,所画物体多为透明画。能表现出物体的大小、前后、内外等关系。主题的表达035完全不理解主题意义,所画形象与主题无关。能画出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形象,但形象间缺乏联系,尚不能正确表达主题。所画内容较多,形象间有联系,基本上能表达主题,但不生动。所画内容丰富,情节丰富,表达主题清楚,正确。朱家雄、林琳、吕坚等编著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长状况分两方面来评价:一方面是评价幼儿美术的活动过程,另一方面是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1 对学前儿童美术的活动过程的评价构思方面事先构思出主题和主要内容,动手之后围绕构思进行创作;预想出局部的内容,晚场一项后再作新计划;动笔后构思,由动作痕迹出发,想到什么画什么;只有动作活动、没有形象创造,表现为在纸上随意涂抹或反复玩泥、撕纸。 主动性方面由自身兴趣出发、愿望支配,自觉进行美术活动;由特定材料引发,开始进行美术活动;看到别人从事美术活动,自己跟着做。在成人的要求下开始进行美术活动。兴趣性方面自觉从事美术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